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
第四章 股價分析

第一節 股票的價值

  從本質上講,股票僅僅是一種憑證,其作用是用來證明持有人的財產權利,而不像普通商品一樣包含有使用價值,所以股票自身並沒有價值,也不可能有價格。但當持有股票後,股東不但可參加股東大會,對股份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影響,且還能享受分紅和派息的權利,獲得相應的經濟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種虛擬資本,它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進入市場流通轉讓。而股票的價值,就是用貨幣的形式來衡量股票作為獲利手段的價值。所謂獲利手段,即憑借著股票,持有人可取得的經濟利益。利益愈大,股票的價值就愈高。
  在股票的價值中,有面值、淨值、清算價值、市場價值和內在價值等五種。
  1.股票的面值。股票的面值,是股份公司在所發行的股票上標明的票面金額,它以元A股為單位,其作用是用來表明每一張股票所包含的資本數額。股票的面值一般都印在股票的正面且基本都是整數,如百元、拾元、壹元等。在我國上海和深圳證券交易所流通的股票,其面值都統一定為壹元,即每股一元。股票票面價值的最初目的,是在於保證股票持有者在退股之時能夠收回票面所標明的資產。隨著股票的發展,購買股票後將不能再退股,所以股票面值現在的作用一是表明股票的認購者在股份公司投資中所占的比例,作為確認股東權利的根據。如某上市公司的總股本為一千萬元,持有一股股票就表示在該股份公司所占的股份為千萬分之一。第二個作用就是在首次發行股票時,將股票的面值作為發行定價的一個依據。
  一般來說,股票的發行價都將會高於面值。當股票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後,股票的價格就與股票的面值相分離了,彼此之間並沒有什麼直接的聯繫,股民愛將它炒多高,它就會有多高,如前些年上海股市有些股票的價格曾達到80多元,但其面值也就僅為一元。
  2.股票的淨值。股票的淨值,又稱為帳面價值,也稱為每股淨資產,指的是用會計的方法計算出來的每股股票所包含的資產淨值。其計算方法是將公司的註冊資本加上各種公積金、累積盈餘,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股東權益,將淨資產再除以總股本就是每股的淨值。股票的帳面價值是股份公司剔除了一切債務後的實際家產,是股份公司的淨資產。
  由於帳面價值是財會計算結果,其數字準確程度較高,可信度較強,所以它是股票投資者評估和分析上市公司經營實力的重要依據之一。股份公司的帳面價值高,則股東實際所擁有的財產就多;反之,股票的帳面價值低,股東擁有的財產就少。股票的帳面價值雖然只是一個會計概念,但它對於投資者進行投資分析具有較大的參考作用,也是產生股票價格的直接根據,因為股票價格愈貼近每股淨資產,股票的價格就愈接近於股票的帳面價值。
  在股票市場中,股民除了要關注股份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盈利水平外,還需特別注意股票的淨資產含量。淨資產含量愈高,公司自己所擁有的本錢就越大,抗拒各種風險的能力也就越強。
  3.股票的清算價值。股票的清算價值,是指股份公司破產或倒閉後進行清算之時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實際價值。從理論上講,股票的每股清算價值應當與股票的帳面價值相一致,但企業在破產清算時,其財產價值是以實際的銷售價格來計算的,而在進行財產處置時,其售價都低於實際價值。所以股票的清算值就與股票的淨值不相一致,一般都要小於淨值。股票的清算價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產或因其他原因喪失法人資格而進行清算時才被作為確定股票價格的根據,在股票發行和流通過程中沒有什麼意義。
  4.股票的市場價值。股票的市場價值,又稱為股票的市值,是指股票在交易過程中交易雙方達成的成交價。股票的市值直接反映著股票市場行情,是股民買賣股票的依據。由於受眾多因素的影響,股票的市場價值處於經常性的變化之中。股票的市場價值是與股票價格緊密相聯的,股票價格是股票市場價值的集中表現,前者隨後者的變化發生相應的波動。在股票市場中,股民是根據股票的市場價值(股票行市)的高低變化來分析判斷和確定股票價格的,所以通常所說的股票價格也就是股票的市場價值。
  5.股票的內在價值。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在某一時刻股票的真正價值,它也是股票的投資價值。計算股票的內在價值需用折現法,其公式如下:
  

  其中Lt是股票在t年的每股稅後利潤,N是上市公司的壽命期,(it是t年的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
  由於上市公司的壽命期、每股稅後利潤及社會平均投資收益率等都是未知數,所以股票的內在價值較難計算,在實際應用中,一般都是取預測值。

第二節 經營業績與股價


  2.1 經營業績和股價的數學關係

  炒股票,雖然有各種各樣的題材,但總的來說,一般都是炒經營業績或與經營業績相關的題材。所以在股市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呈正相關關係,業績愈好,股票的價格就愈高;業績差,股票的價格就要相應低一些。但這一點也不絕對,有些股票的經營業績每股就那麼幾分錢,其價格就比業績勝過它幾十倍的股票還高,這在股市上是非常正常的。
  由於股票的價格是由競爭決定,只要股民願意、有足夠的資金,且在股票交易過程中遵紀守法,其最後的成交價就由出價最高的一方決定。
  從理論上來講,經營業績對股價的影響通常用兩個公式來表達,一個是股價的靜態計算公式,另一個是動態計算公式,淨態的計算公式如下:
  P=L/i
  其中P是股票的價格,L是每股股票的稅後利潤、i是股民進行其它投資時可取得的平均投資利潤率,一般用儲蓄利率代替,因為儲蓄是當前股民所能從事的最普通和最便利的投資方式。
  這個公式的意義是,當股民從事其它投資每元可獲得收益i時,若在投資股票時要取得收益L,股民所必須支付的資金量就為P,此時,投資股票的收益就與其它投資相等。
  如一年期定期儲蓄存款利率為10.98%,現某只股票的稅後利潤為每股0.66元,按上述公式計算,則該股票的價格就為6.01元。此時,將6.01元投資於股票或將其存銀行,其投資收益都一樣。
  在上式中,股票的價格與經營業績成正比、與其它投資的平均利潤率成反比。如果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提高或儲蓄的利率降低,都將會導致股票的價格上升。如1996年5月後,中國人民銀行兩次調低居民儲蓄利率,就導致上海股市股票價格上漲一倍多。
  但用這個公式來計算股價並不準確。事實上股票市場上的股價也不是因此而確定的,影響股票價格變化的因素也不僅是經營業績和平均投資利潤率兩項。另外,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也會隨著經營環境及產品市場的競爭而變化。上例中,如果下一年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降到每股0.55元,按此公式計算,其股票價格就會下跌到5元多。如果股民在本年度就預測到上市公司下年度的業績會降低,則就不會用每股6.01元的價格去購買股票,而只會用5元多的價格去購買這只股票。
  上面這種計算股票價格的方法是一種淨態法,它假定所選用的參數如股票的稅後利潤及儲蓄利率是一成不變的,其結果肯定會有相當的誤差。如果要精確地計算和預測股價,可用動態計算公式:
  


 


  其中Lt是股票在t年的每股稅後利潤,N是上市公司的壽命期,it是t年的儲蓄利率。
  應用這個公式計算出來的股票價格是非常準確的,但前提是要能精確地預測到今後每年股票的稅後利潤及儲蓄利率。很遺憾的是,沒有人能達到這種水平。
  應用這個公式,可計算出股票價格的最大值。若上市公司永不倒閉,則壽命期N趨向於無窮大,當上市公司每年的稅後利潤Lt基本穩定時,且儲蓄利率it起伏不大時,股票的價格也基本上是一個常數,股票價格有極限值,P→L/i
  若股票的每股稅後利潤變化範圍較大,設Lmax為以後年度稅後利潤的最大值,股票的最高價格為:
  P<Lmax/
  i所以不論上市公司的經營如何傑出、市場前景如何看好,股票的價格絕對是有限的,而不是象一些輿論所渲染的那樣,股票價格會有無窮的上升空間。
  雖然股票的價格難以用一個精確的公式來表示,但有一點,它總是和上市公司的業績即稅後利潤成正比或成正相關關係的。稅後利潤愈大,股民的投資收益就高,相應地,股票的價格就愈高。

  2.2 影響企業經營的因素

  企業的經營業績是影響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那麼,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因素有那些呢?概括起來,可將這些因素分為兩類:一是企業所處的外部經營環境,這就是通常所言的投資環境,其二是企業本身的內在素質。
  1.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企業所處的外部經營環境,主要指企業所在地的政治、經濟及社會發展情況和相配套的服務設施建設等。當企業的外部經營環境較差時,企業與外界的信息聯繫、原材料的組織供應、人力資源的投入、正常的生產秩序、產品的銷售等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企業的經營會處於相對困難的境地,從而影響上市公司經營效益的發揮和提高。
  企業的經營環境又可簡單地分為三部分,一是政治及社會發展情況,另外就是經濟發展情況,其三是社會服務條件包括配套設施的建設等。
  政治及社會發展情況主要包括:國家的政權或政府的穩定狀態、是否有戰爭發生、社會安定情況等。
  (1)戰爭。戰爭對股價的影響有長期的,亦有短期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良的方面;有範圍廣的,也有單一項目的;到底影響力度如何,要視戰爭的性質而定。戰爭會使武器及醫療等工業需求增加,與此相關的股票價格就可能上漲;如果戰爭中斷了原材料或產品的運輸,影響了購買力或原料的供應,相應的股票價格就會下跌。但總的來說,在一國國內發生的戰爭對股票市場的影響是不良的,因為它既影響社會的安定,也影響人們的工作情緒。
  (2)政權。政權的轉移、政府的更疊,都將影響社會的安定及人心的穩定,它是影響股價的重要因素,如美國股市,曾就因總統艾森豪威爾心髒病復發、肯尼迪的遇刺而大幅下跌。而在我國滬深股市,每到一個階段性的頂部,就有關於領導人健康問題的傳言,從而導致股市的暴跌。
  (3)社會安定情況。當一個社會安定,治安情況良好時,就有利於企業的運營與發展。反之,如果一個地區社會治安狀況不佳,罷工浪潮此起彼伏,就會影響所在地企業的經營。
  經濟發展情況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主要有三個方面:經濟周期、通貨膨脹和產業政策。
  (1)經濟周期。經濟周期是指經濟的運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即經濟從谷底向上翻升,經擴張期到高峰後,復又下降,經收縮期再跌至谷底,構成一個循環,這就是復甦、繁榮、危機和蕭條四個階段。我國現在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雖然市場建設尚待完善,經濟的周期性並不十分明顯,但我國將來經濟的周期性波動將會對股市產生較大的影響。
  在經濟進入危機和蕭條階段,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基本上處於一種停滯狀態。此時,社會的總需求不強,產品的銷售發生困難,原材料的供給也不通暢,許多企業處於停工停產甚至倒閉狀態,企業的經營處於較困難時期,其經營業績低下。
  而當經濟走出低谷從復甦階段向繁榮階段過渡時,此時的經濟發展會處於一種高速增長狀態,社會上的各行各業都顯得生機勃勃,對各類產品的需求處於極度的旺盛狀態,此時的企業經營水平一般都會發揮到最佳狀態,經營業績也處於較高水平。
  (2)通貨膨脹。通貨膨脹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比較複雜,它既能刺激企業的生產,又能壓抑企業的經營。
  通貨膨脹主要是由於過多地增加貨幣供應量面造成的物價上漲現象。貨幣供應量增加,開始時能增加市場需求並撥高產品價格,從而提高上市公司的銷售額並導致利潤的增長。但當通貨膨脹對國家的經濟生活以至社會安定造成威脅時,中央政府一般會采取如緊縮銀根、提高銀行利率等措施來抑制通貨膨脹。而國家對經濟的宏觀調控將會對企業的經營產生反作用力,從而又抑制了市場的需求,導致企業的生產經營萎縮,引起經營水平的下降。
  (3)產業政策。產業政策是政府為某些產業制訂的發展目標和規劃,以及實施措施等。毫無疑問,當企業所處的產業受國家產業政策的扶持時,企業的經營如相關項目的審批、原材料和資金等的供給乃至稅收等方面都可能會享受到國家的一些優惠,從而有助於經營水平的提高。反之,如企業處在產業政策的限制之列時,企業的經營將要受到較大的影響。如1996年,我國政府為鼓勵和扶持汽車行業的發展,曾制定了一系列的產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汽車產業的生產與消費。
  企業所在地的社會服務水平及配套設施情況也是影響企業經營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些方面主要包括運輸、通訊、電力供應等等。如通訊設施落後,企業與外界的聯繫就會發生困難,影響信息的傳遞及產品的銷售等等。如我國過去違反生產力佈局的基本原則,將一些工廠建在偏僻的大山溝中,當地的水、電供應及通訊、運輸條件都相對比較落後,從而造成了這些企業的經營困難。這些企業的大部分現在都陷入困境。
  2.企業的內在素質。除了外部的經營環境外,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就是企業的內在素質,它包括:企業領導者的素質與管理水平、企業的規模、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及企業所擁有的資產數量、員工的工作熱情和文化素養、生產裝備的現代化程度、工藝水平和企業的外部形象等等。這些因素中任何一項的變化,將直接影響企業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影響成本的增減,從而直接影響著企業經營效益。
  (1)領導者的素質與管理水平。這是一家企業經營管理的決定因素,企業領導者的品質優良,思維敏銳、作風正派、處理問題果斷、決策水平高、組織能力和號召能力強、群眾基礎好,就為企業的經營管理奠定了基礎。反之,即使一家再好的企業,如果領導人的素質和管理水平低下,其良好的經營業績也難以為繼,這樣的事例比比皆是。本來一家企業經營得好好的,換了一個廠長或經理後,用不了幾年,企業就陷入了倒閉的邊緣。所以在香港,證券管理機構對企業的領導人都有特別的規定和要求,如在多少年內曾有犯罪記錄的人就不得就任上市公司的董事及經理等等。
  (2)企業的規模。企業的規模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較大的影響。其一是大型企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特別是一些基礎產業及支住產業,如鋼鐵、汽車、房地產等,它們的興衰對國民經濟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所以在國家制定各項政策包括金融政策、產業政策時,都對大中型企業有一定的照顧,如我國近期在經濟上所制定的各項措施都是圍繞著搞活國有大中型企業這個目標進行的;其二是大型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強,在經濟不景氣或發生經濟危機時,往往都是中小企業倒閉得多,而大型企業承受能力較強,且政府一般也不會對大型企業的倒閉坐視不管,因為大型企業的興衰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社會的發展及安定。其三是大型企業的競爭能力較強,它們的人力資源較為豐富、物質基礎雄厚,它們往往能集中相當的人力、物力來研究及解決生產及經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且由於其生產規模較大,它們一般都能適應規模經濟的要求,將產品成本降到最低水平。如汽車生產,其經濟規模一般都在每年二十萬輛以上。生產規模達不到要求的,其生產效率和經營效益就要差得多。如我國的一汽集團、二汽東風集團及上海大眾公司,其經營效益就比其它中小型汽車制造廠要好得多。
  (3)產品。產品是企業生存的依托,發展的基礎。沒有一個好的產品,沒有相當的市場競爭能力及市場占有率,企業不但難以發展,甚至連生存都非常困難。在業績較好的上市公司中,絕大部分都有好的產品作為依托,如眾口皆碑的春蘭空調、海爾電器、美菱電器等,其產品都是市場中的名牌;而業績較差的公司,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主導產品,主營方向不明,或產品缺乏市場競爭能力,價高質次。
  影響企業內在素質的因素有許多,但最關鍵的是領導者的素質與管理水平、企業的規模和產品三項。

第三節 平均利潤率與股價


  3.1 平均利潤率規律

  平均利潤率是關於資金流動的一條客觀定律,其大意為:
  當兩個部門間投資利潤率存在差別時,資金就會從利潤率低的部門向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直到兩部門的投資利潤率基本相等。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表述平均利潤率規律就是:水往低處流,資金向利潤率高的地方走。
  股票的價格是直接受資金的供給情況影響的,當進入股市的資金增加時,股票的價格價就會上漲,如利多消息出台時,外圍資金就紛紛進入股市,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上漲。
  1994年7月底公佈「三大政策」及1995年5月17日公佈暫停國債期貨的消息後,都誘使了大量資金入市,不同程度地導致了股市的暴漲。而當股市資金向外撤時,股價就會下跌。
  當某個領域的投資利潤率發生變化時,股市和該領域間的投資利潤率就會產生一個位差。根據平均利潤率規律,股市和該投資領域之間就會出現資金的流動,而資金流動的結果就會引起股票的價格發生變化。
  股民投資於股市,其期望就是獲得超額利潤,即獲得超過社會平均投資利潤率水平的收益。而股民在股市中的一切操作(買進和賣出)都是平均利潤率規律的集中表現。綜合起來,平均利潤率規律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有以下四個方面。

  3.2 給股價定位

  絕大部分股民購買股票的動機就是認為股價會上漲,且一年之內的漲幅肯定要高於自己能涉足的投資領域,要不然,股民會將資金投入到其他利潤率高的領域。而股民將資金源源不斷地投入股市的結果,就會驅駛股價逐步攀升,從而導致股價收益率的下降。當資金運動的結果使股價收益率接近於其它領域的平均水平時,股民購買股票與進行其它投資的收益就基本相等,此時資金的流動就會趨向於平緩,股價就會維持在一個相當的水平,既不上漲,也不下跌。所以平均利潤率規律有給股價定位的作用。
  對於普通市民來說,其資金實力較小,又要兼顧工作,其在現階段的主要投資渠道也就是銀行儲蓄、購買債券和股票投資。由於銀行儲蓄幾乎無風險可言,又不耗費多少時間和精力,所以銀行儲蓄是一般市民的首選投資工具。若要進行股票投資,一般都會將銀行利率作為股票投資的預期收益。當投資於股票的收益要大於銀行存款利率時,人們將選擇股票;反之,當銀行存款利率高於股票的投資收益率時,人們將會選擇儲蓄。所以,當一個股市的股民較為理性和成熟時,股市的投資收益基本上就會與所在地一年期的儲蓄利率相等,因而其股價也就穩定在與此相適應的水平。
  衡量一個股市的投資利潤率通常是用股價收益率的倒數——股市的平均市盈率,由於股市的投資利潤率與平均市盈率之間是倒數關係,當股價收益率與銀行一年期的儲蓄利率相等時,也就有:
  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1
  當銀行的存款利率確定以後,股市的市盈率也就穩定在一個相對應的水平,股票價格也隨之確定。
  股市的平均市盈率=1/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

  3.3 引起股價漲跌

  根據平均利潤率規律,當股市周邊領域的投資利潤率發生變化時,資金總是要從利潤率低的部門向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從而導致資金的轉移。在現階段,影響股市資金的主要領域是銀行儲蓄、債券市場、期貨市場、房地產等,另外,商貿、實業投資及收藏業對股市也有一定的影響。
  銀行儲蓄和債市:當儲蓄和債券的利率調整時,股市與儲蓄或債券市場上的收益平衡就會打破,資金就會轉移以追逐較高的利潤。具體就是當儲蓄或債券發行利率上調時,股市的投資價值會相應降低,股民就會拋售股票而將資金投向儲蓄或債券,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下跌;反之,當儲蓄或債券的發行利率下調時,人們就會從儲蓄或債券市場抽出資金而投入股市,最終導致股票價格的上升。
  在我國居民所擁有的金融資產中,占90%以上的為儲蓄存款,其次為債券,這兩個領域吸收的資金量最大。所以銀行利率或債券發行利率的調整對股票價格的影響是最大的。如1996年中國人民銀行曾兩次調低居民存款利率,就導致了滬深股市股價的大幅上揚。
  期貨:由於期貨具有高風險和高收益的特點,所以我國的期貨市場也吸收了大量的游資,且我國的證券營業部門中許多都代理期貨業務,資金在股市與期貨之間的轉移極其方便。
  當期貨市場行情火爆的時候,它往往將股市的資金吸引過去,從而導致股市的低迷和股價的下行;而當期貨市場行情清淡的時候,股市的資金就比較充盈,股價就比較堅挺。如1995年5月18日中國證監會宣佈暫停一切國債期貨業務時,大量的資金就迅速湧入股市,最終導致了股市的暴漲,滬深股市在這一天分別上揚了31%和23.5%。
  另外,當股市周邊的房地產業、收藏業、商貿及實業投資等領域比較興旺時,由於高利潤率的誘惑,這些領域也會從股市吸引一些資金。如我國的溫州地區,由於當地居民擅長於商貿及實業投資,且在這些行業能取得較高的利潤率,即使在行情火爆時,相對於其他城市,其證券買賣業務也較為冷清。
  相應地,股市內部資金的轉移也可導致股價的漲跌。當股民認為某只股票具有投資價值時,相當的資金便會湧入該股票,從而促使其價格的上揚;而當一只股票的前景不佳時,股民便會拋售該股票而從中抽出資金,從而導致該股票價格的下跌。如1996年的中期年報公佈時,某只股票的業績每股還虧損0.70元以上。在信息披露的當天,其價格便下跌了30%左右。

  3.4 導致股價的回歸

  當一個股市的股價上漲過快時,股票的價差收益就會明顯超過其地領域。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外圍的資金就會紛紛湧入,從而進一步抬高股價,推動股指的上漲。而由於湧入資金的慣性,股指往往會漲到一個相對高點。此時,進入股市的資金已相對過剩,市盈率偏高,過高的股價對資金已不再具有吸引力。相對於周邊投資市場,股市的投資收益率已明顯偏低。這是,平均利潤率規律又將作用於股市,它將引導資金從股市向其它投資市場流動,一些較為理智的投資者就會率先撤出資金,股價開始下跌,從而引起連銷反應,最終導致股市的暴跌,使股指又回到一個與周邊領域投資利潤率相適應的水平,這也就是股票市場暴漲之後必有暴跌的原因所在。反之,當股市暴跌而出現股價過低時,股價收益率提高,市盈率降低,股票的投資價值就會明顯高於其它投資市場。此時,在平均利潤率的作用下,資金又會從周邊市場向股市轉移,導致股價的回升。
  80年代後期的日本東京股市,其上漲幅度連續幾年超過30%,股市的價差收益遠遠高過其他行業,於是進入股市的資金象雪球式的越滾越大,將日經指數從1986年的13000多點推向1989年39000多點的最高峰,其市盈率達100倍左右,造成了嚴重的泡沫經濟。在其後的幾年裡,東京股市就一厥不振而進入艱難的調整階段。1995年,日經指數曾跌到14000多點,只及最高點的38%,幾乎從終點又回到了起點。到如今,日經指數還在2
  點左右徘徊。同樣,香港股市在1993年的漲幅曾超過100%,在1994年初創下12000多點的高峰,但今天的恆生指數卻依然在12000點上下徘徊。而我國股市5年來的歷程也基本如此,滬深股市分別從1990年12月和1991年的4月開始計點,由於受炒股發財效應的影響,我國居民在短短的兩年內向股市傾注了大量的資金,從而導致了股票價格的暴漲。至1992年年底,上證指數和深證指數就從100點分別漲到了780和241點,其平均年漲幅分別達179%和68%,而在1993年上半年滬深股市的股票指數達到歷史的最高水平1558點和368點後,股市便進入調整階段,四年後的今天,雖深證綜合指數再創新高,但上證指數卻仍在1558點之下徘徊。

  3.5 限制公司業績增長

  研究表明,股價的上漲是與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同步的。而平均利潤率規律卻像一只無形的手,它最終要導致上市公司的收益率向社會平均水平回歸,將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及業績限定在一個相當的水平。而由於利潤的增長受到限制,股價的急劇上揚就失去了內在動力和業績基礎。我國上市公司雖然大部分都是各行各業的排頭兵,其管理、經營機制比非上市公司要靈活一些,但其收益水平同樣會受平均利潤率規律的制約。其具體表現就是,當某個上市公司開發出獲利水平較高的新產品、新工藝或探索出一些經營管理的新方法時,其經營業績會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但為了追逐超額利潤,其他企業就會爭先恐後地將資金投向這些產品,或對其管理方法進行效仿,從而進行市場分割,增強了市場競爭,而最終使這些新產品或新行業的利潤趨向於平均水平。如前幾年的房地產曾是獲利能力最強的產業,許多上市公司因此而獲利不菲、創下了驕人的業績,其股價也表現不俗。在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下,不但全國上下和各行各業都大搞房地產開發,就是上市公司配股後也將大量資金投向該行業。到1994年,商品房開始滯銷,銷售率還達不到50%,大量的資金積壓,大批的公司巨額虧損,一些上市公司也因此而未能完成經營計劃。1994年後空調又成為熱門貨,一些經營該產品的上市公司又大出風頭。而現在大量資金又開始向該產品聚集,空調大戰已經在全國範圍內爆發。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該產品的盈利水平將會隨之下降,直到和其他產業的平均利潤率基本持平。
  雖然上市公司的經營機制比非上市公司要靈活,他們是股份制企業,管理者的責任心較強,素質相對較高,其產品的競爭能力也非常出眾,但由於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將難持久地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也就能比非上市公司高50%左右。如我國滬深股市的上市公司1993年的淨資產權益率為16%,1994年僅為13.5%,1995年還不到11%,均比當年的銀行存款利率高不了多少。

第四節 淨資產與股價

  股票的淨資產是上市公司每服股票所包含的實際資產的數量,又稱股票的帳面價值或淨值,指的是用會計的方法計算出的股票所包含的資產價值。它標志著上市公司的經濟實力,因為任何一個企業的經營都是以其淨資產數量為依據的。如果一個企業負債過多而實際擁有的淨資產較少,它意味著其經營成果的絕大部分都將用來還債;如負債過多出現資不抵債的現象,企業將會面臨著破產的危險。
  股票投資與銀行儲蓄有所不同。因為儲蓄的利息率是事先固定的,所以儲蓄的收益是與儲蓄額成正比的,存得愈多,獲利越大。而股票投資的收益只與所持股票的多寡成正比,投入的多並不意味著收穫就大,即使股民投入的資金量相同,但由於所購股票數量不等,其投資收益就有可能差異很大。
  由於股票的收益決定於股票的數量而並非股票的價格,且每股股票所包含的淨資產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實力,決定著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每股股票所包含的淨資產就對股價起決定性的影響。
  股票價格與每股淨資產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固定的公式。
  因為除了淨資產外,企業的管理水平、技術裝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及外部形象等等都會對企業的最終經營效益產生影響,而淨資產對股票價格的影響主要來自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
  前一節已表述,由於平均利潤率規律的作用,企業的淨資產收益率都會圍繞在一個平均水平上波動。對於上市公司來說,由於經過了較為嚴格的審查,且經營機制較為靈活,管理水平比一般企業要高,所以其盈利能力普遍要高於普通企業。
  如最近幾年,我國的企業的平均利潤率約在10%左右,而上市公司1993年的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6%,1994年為13.5%,1995年宏觀經濟趨緊,工業企業的經營收益較低,但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仍然接近11%。
  研究表明,各國上市公司的平均淨資產收益雖然普遍都高於當地的平均投資利潤率,但都不會超過150%這個範圍。
  所以,只有當股票的平均價格不超過每股淨資產的1.5倍時,投資於股市的收益才能和銀行儲蓄或其它投資的平均值相當。而當股價超過上市公司平均淨資產值的1.5倍以後,購買股票的收益就不如其他投資了。
  以上結論是相對股市的整體平均而言的,對一個或少量幾個上市公司並不適用。如果某個上市公司管理水平出眾、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較高且能長期穩定、生產手段和技術裝備比較先進,對股價當然可看高一線,但也不宜超過淨資產的三倍。從1994年的統計資料來看,上市公司淨資產收益率超過36%以上的只有2家,超過平均水平達3倍以上的還占不到總數的1%,1995年的情況也基本如此。
  通過淨資產含量也可確定股票價格的下限。只要一個上市公司經營範圍不屬於國家政策限制發展的產業或是夕陽產業,當其股價降到其淨資產含量以下時,購買這種股票就物有所值了。當股價降到淨資產含量以下時,上市公司就面臨著一個被收購和兼併的問題。對於投資家來說,與其用同樣的資金建設一個和這種上市公司規模相當的企業,還不如在股市上收購來得方便,它不但省去許許多多的項目前期工作如申報、選扯、可行性研究等,收購一個現成的上市公司還可節省建設所用時間,且上市公司還有現成的員工、銷售網絡可以利用等等。上市公司被購併後,收購企業還可對其生產進行重組,如通過調整管理人員和產品結構等措施來迅速提高其經營效益。由此可以認為,股票的最低價格可定在每股淨資產的80%以上。
  對於理性的投資者來說,購買股票的平均價格可控制在平均淨資產值的80%與150%之間,即:
  0.8×平均每股淨資產<股票的平均價格<1.5×平均每股淨資產
  在這個範圍內,購買股票將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超出這個範圍,購買股票將具有較大的風險,市場的投機氣氛可能要濃厚一些,被套牢的可能性就會高一些。
  而對於個股來說,如上市公司經營確實有方,對其股價可看高一線,但最高價還是應限定在每股淨資產的三倍以內。
  0.8×每股淨資產<股票價格<3×每股淨資產由於我國的資產評估工作還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掛牌以前,有此上市公司的淨資產含量明顯是被高估了的,比如一些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連年都在10%以下,明顯低於行業水平。這種企業的淨資產含量就可能包含有較大的水份,股民在選股時應加以注意。
  有些研究者把股票的價格與上市公司利潤的增長聯繫起來,認為股價應與利潤的增長率成正比。這種聯繫尤其對滬深股市是不適宜的,因為許多上市公司發展是屬於數量型的而不是質量型的,其利潤的增長主要是因為不斷配股而增加淨資產投入的結果,但其單位資產的收益率並未有絲毫的提高,股民也難以從這類公司的發展中得到任何實惠。這正像銀行儲蓄,利率是固定的,只要儲戶多存,其利息總額肯定會同步增長。而即使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每年都有所增長,但它是有極限的。對於股市整體來說,其平均淨資產收益率不會超過其它領域平均投資收益率(一年期存款利率)的50%。
  對於個別上市公司來說,其淨資產收益率的極限水平也就是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三倍。相應地,如果購買股票的價格超過每股淨資產的三倍,等量的資金所獲效益就比不上銀行存款利率。
  設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為i,某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為3i,是銀行存款利率的3倍,其股票價格為P,每股淨資產為J。當股票的價格分別為淨資產的2.9倍、3倍入3.1倍時,判斷等量的資金在投資股票與銀行存款上的優劣。
  無論股票的價格如何,由於它不影響每股股票的淨資產,其一年產生的投資收益將恆定的,其收益為:
  R=淨資產收益率*每股淨資產
  =3J*i
  (1)當每股股票的價格為其淨資產J的2.9倍時,將等量的資金2.9J存銀行,可獲得存款利息2.9J*i,同等的資金購買股票將比存銀行合算。
  (2)當每股股票的價格為其淨資產J的3倍時,將等量的資金3J存銀行,可獲得存款利息3J*i,同等的資金購買股票所獲收益與銀行存款相同。
  (3)當每股股票的價格為其淨資產J的3.1倍時,將等量的資金3.1J存銀行,可獲存款利息3.1J*i,同等的資金購買股票所獲收益將比銀行利息要低。
  在購買股票時,如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為同期儲蓄利率的a倍,若要使股票的投資收益不低於同期儲蓄存款的利息,則股票的價格不能超過每股淨資產的a倍。

第五節 價值觀與股份

  在股市上,當某種事件發生後,股民都是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其對股價的影響,當股民認為是利空消息時,將會拋售股票,從而引起股價的下跌;而當股民認為是利多消息時,將會買進股票,從而促使股價上漲。
  股民的價值觀是影響股價漲跌的決定因素,要在一個股市上取得豐厚的投機收益,了解股民的價值觀可以說是關鍵中的關鍵。股價的漲跌決定於資金的進出,而資金的運動又決定於股民的價值觀。當某一事件發生時,不論它實際上是利多還是利空,只要持有大部分資金的股民認為它對股價的上揚有利,他們就會投入資金,從而促使股價的上漲;反之,當持有大部分股票的股民認為某個利空事件發生時,而不論在事實上它真的是否是利空,或該事件事實上是否已經發生,他們就會拋售股票、撤出資金,從而導致股價的下跌。如有些利空傳言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股價的頂部區域起作用,就是這個道理。
  股價與價值觀是「信則靈」的關係,當某種事件發生後,如果大部分持有股票的股民認為股價會跌,他們會不約而同地將股票拋出,從而真的導致股價的下跌;如果大部分握有資金的股民認為股價仍有上升空間,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將資金投入,從而真的導致股價的上漲,使自己的預言得到證實。
  在股市中,專家的預測往往會出錯,成為股民的笑柄,在我國尤其是這樣。這是因為專家的預測基本上都是非常理性和客觀的,而股民中並沒多少經濟學家,他們有的甚至股票是什麼都不懂,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識。而股民價值觀的扭曲將導致股價與實際價值的偏離。
  在國外較為成熟股市,當股市的收益與儲蓄利率基本相當時,股民才入市投資,這樣就使股市的市盈率總是保持在一個與儲蓄利率相當的水平。如香港股市,在恆生指數達到12000點時,其市盈率也就13倍左右。其它國家股市,市盈率一般也都在20倍以下。我國的銀行存款利率雖比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普遍要高,但我國滬深股市的市盈率也比其它股市要高,一般都在30位左右。造成這種現象是基於股民這樣的一種認識,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發展前景廣闊,其滬深股市的平均市盈率就是應該高於其它股市。
  上市公司的配股,在國外是絕對的利空,因為配股需要股民追加投資且要從股市抽走資金,它會導致股市資金偏緊,從而引起股價的下跌。而我國股民,卻將配股當利多來消化處理,只要是上市公司增資擴股,股民就盲目追捧,且配股比例愈大,股價就漲得愈多。同樣,在新股上市時,股民都趨之若鷹,不問業績好壞,不論上市公司前景如何,股民認定一個理,新股必賺。在這種價值觀念的導向下,新股上市之初往往都造成價格居高不下。在下次新股上市時,股民又棄老股炒新股,炒一個扔一個,一大批盲目接手的股民就在沒有任何投資價值的高價位區慘遭套牢。
  對待股票流通量的大小,我國股民與國外股民在價值取向上也大相徑庭。我國股民認為盤子愈小愈值錢,盤子小,就容易炒,價格就上得快,所以滬深股市中相當股票的價格是依照流通量大小排定的,盤子愈小,價位就愈高。而在國外,小盤股的待遇遠遠比不上大盤股,因為小盤股不易在低位買進,幾筆申買價就可能將價位抬起;而賣時也比較困難,少量的拋售就能將股價打壓下來。小盤股不但流動性差,且股本量較小的上市公司,其經營的風險也較大,故小盤股在國外不太受歡迎。
  在投資和投機方面,我國股民喜投機而不太講究股票的投資價值。表現在股票上,業績好的股票沒有人追棒,其股價死氣沉沉。面對一些能吸引人注目的股票,哪怕其業績平平甚至虧塤,股民也要借機狂炒一番。如滬深股市竟然還對虧損上市公司的股票冠以虧損概念股或問題股進行過炒作。而表現在市場方面,由於前兩年深圳股市相對比較規範,雖然其股票的投資價值高,但由於難以形成所謂的熱點,其成交就遠遠不如上海股市活躍。
  股民的價值觀對股價的影響極大。同樣的一件事,股民的價值觀念不同,其反應就完全不一樣。在境外成熟股市看來很平常的事,在滬深股市就有可能掀起大風大浪,從而導致股價的暴漲暴跌。股民要提高投資效益,就應認真地分析一個股市中股民的價值取向,而不能簡單地依照有關書籍上的教條照葫蘆畫瓢。

第六節 心理因素與股價

  投資者的心理活動對其投資決策具有很大的影響,其中有些心理傾向對股價有著明顯的不利影響。
  1.從眾心理。服從多數是現代社會生活及經濟生活的一項準則,在證券市場上,絕大部分股民都認為多數的決定是合理的,於是就在自己毫不了解市場行情及股票情況的狀況下,盲目依從他人跟風操作和追漲殺跌,這就是股市中的從眾心理。從眾心理對股價主要起著放大的作用。在牛市階段,有些股民看見別人購進股票,就輕易地認為股票行情一定看好,唯恐落後,失去獲利的機會,在對市場前景毫無把握的情況下就急忙購進,從而導致股票價格的上漲。而由於買入股票盈利的影響,越來越多的股民受他人的影響,也不管實際的宏觀經濟形勢如何,對上市公司的經營也不作分析研究,就開始買進股票,推動股價的進一步上漲。隨著炒股發財效應的逐漸擴大,入市的股民就越來越多,最後連一些平常對股市和金融都漠不關心的市民都入市了,從而將股價推向一個不合理的高度,形成了一個短期牛市。在牛市向熊市轉換階段,一些較為理智的股民會率先將資金從股市上撤出,引起股價的下跌,其他股民看見別人賣出股票,又認為股市行情一定看跌,深怕自己遭受損失,跟著別人立刻做出售出的決定。隨著股票下跌幅度的進一步加深,越來越多的股民就跟著賣出股票,最後引起股市的暴跌。
  2.預期心理。預期心理是指股民對未來股價走勢以及各種影響股價因素變化的心理預期。在股市低迷時,股價已跌至相當低的水平,大部分都跌至每股淨資產以內,但絕大多數股民都無動於衷,持謹慎觀望態度,致使股價進一步下跌。而一旦行情翻轉,股民在預期心理的作用下,卻願以較高的價格竟相買入股票,果然促使股價一路上揚。相反,在股價的頂部區域,股民都不願出售,等待股價的進一步上漲,而當股價開始下跌時,又認為股價的下跌空間很大,便紛紛加入拋售隊伍。
  由於股民對股價的未來走勢過於樂觀,就可能將股價抬高到空中樓閣的水平,比如將股價抬高到平均淨資產的3倍甚至5倍的水平,使股價明顯脫離其內在價值。
  3.偏好心理。偏好心理是指股民在投資的股票種類上,總是傾向於某一類或某幾種股票,特別是傾向於自己喜歡或經常做的股票。當機構大戶偏好某種股票時,由於其購買力強或拋售的數量多,就會造成股票的價格脫離大勢,呈現劇烈振蕩現象。如滬市某些股票,其每年的稅後利潤也就0.1元左右,由於一些機構大戶的偏好,就將股價拉到接近30元的價格,而一旦大戶出貨,其價格便大幅下跌,導致一些跟風的散戶慘遭損失。
  4.博傻心理。在股市上有一種流行的說法,就是股票交易是傻子與傻子竟技,不怕自己稀裡糊塗以高價買進或低價賣出,只要有人比自己更傻,願意以更高價買走或更低價拋售,自己就能有所盈利,這種心理就是博傻心理。由於博傻心理,許多股民並不研究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股票的投資價值,只要有人買就跟著買,有人賣就跟著賣,造成股價的大幅振蕩,市場風險極大。如我國的滬深股市,由於我國股民尚不成熟,追漲殺跌之風甚行,股價常常出現大幅振蕩,這就是股民的博傻心理在作怪,只要我買,就會有人出更高的價格買走我的股票;只要我賣,就會有人在更低的價格出售,使自己能在低價補進。

第七節 股市操縱與股價

  上面幾節所述股價與上市公司經營業績、股價與平均利潤率、股價與淨資產含量的關係都是股價變動的理性動因。因為這些動因,股民才會調動資金買入股票或拋售股票以追求更高的投資收益。但實際上,股票的漲跌是由於資金運動的結果,有了某些動因以後,才有人買進或者賣出,引起供求關係的變化,從而導致股價的漲跌。在股市上,有些機構大戶乾脆就利用自己雄厚的資金實力來拉抬或打壓股價,這就是股市的操縱。其主要作法是通過大批量的買進或拋出,引起某支股票資金供應量的變化,導致股價的急劇漲跌。
  在股市上,只要股民擁有的資金或股票的數量達到一定的比例,就能令股價的走勢隨心所欲,從而控制住股價以從中漁利。如滬市的某上市公司曾經在一天之內將自己的股價炒高了一倍,而更有甚者,深市的一家券商在臨收市前的幾分鐘之內就將某支股票的價格拉高一倍多,所以股價是某時段內資金實力的體現,散戶股民對股市的這種操縱行為應多加提防,而不宜盲目跟風,以免吃虧上當。
  機構大戶操縱股價的行為能以得逞,其原因就是中小散戶的直線思維,即看到股票價格上漲以後就認為它還會漲,而看到股價下跌時認為它還會跌。而機構大戶將股票炒到一定價位必然要拋,將股價打壓到一定程度後必然要買。
  在股市中,機構大戶操縱股價的常用手段有以下幾種:
  壟斷。機構大戶為了宰割散戶,常以龐大的資金收購某種股票,使其在市面上流通的數量減少,然後放出謠言,引誘散戶跟進,使市場形成一種利多氣氛,哄托市價,待股價達到相當高度時,再不聲不響地將股票悉數拋出,從中牟利。而由於機構大戶持有的股票數量較多,一旦沽出,必定導致股價的急劇下跌,造成散戶的套牢。另一種方式就是機構大戶先賣出大量股票,增加市面股票籌碼,同時放出利空消息,造成散戶的恐慌心理,跟著大戶拋售,形成跌勢,此時大戶再暗中吸納,高出促進,獲取利潤。
  聯手。兩個以上的機構大戶在私下竄通,同時買賣同一種股票,來制造股票的虛假供求關係,以影響股票價格的波動。
  聯手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聯手的大戶同時拿出大量的資金購入某種股票或同時拋出某種股票以使價格上漲或下跌;另一種方式就是以拉鋸方式進行交易,即幾個大戶輪流向上拉抬價格或向下打壓價格。如大戶A先以10元價格買進,大戶B再以11元的價格買進,然後大戶A再以12元的價格買進,將價格輪流往上拉。
  對敲。兩個機構大戶在同一支股票上作反向操作,一方賣,另一方買,從而控制股價向自己有利的方向發展,當股價到達其預定的目標時,再大量買進或拋出,以牟取暴利。
  轉帳。一個機構大戶同時在多個券商處設立帳戶,一個帳戶賣,另一個帳戶就買。通過互相對倒的方法進行虛假的股票交易,制造虛假的股市供求關係,從而提高股票價格予以出售或降低股票價格以便買進。
  聲東擊西。機構大戶先選擇易炒作的股票使其上漲,帶動股市中大量的股票價格上升,從而對不易操作的股票施加影響,使其股價上漲。
  套牢。機構大戶散佈有利於股票價格上升的假消息,促使股票價格上漲,誘使眾多的股票散戶盲目跟進,而機構大戶在高價處退出,導致股票價格無力支持而下跌。反之,空頭大戶用套殺多頭的方法,又可使股票價格一再上漲。

第八節 股價分析的兩種理論


  8.1 道氏理論

  道氏理論,也稱道氏方法,是指以道﹒瓊斯股價平均數作研究對象,來觀察和預測股價走勢的一種股價分析理論。這種理論是技術分析的先驅。其基本原理是認為股價的運動有三種趨勢:基本趨勢、次級趨勢和日常趨勢,並且這三種趨勢只有在互證的情況下,才能明確地顯示出來。
  1.三種趨勢論
  (1)基本趨勢。基本趨勢又叫長期趨勢,是指股價全面、普遍地上升或下降,其幅度超過20%,持續時間達一年或一年以上的變動情形。基本趨勢對證券市場的股價影響力最大,同時也是道氏方法的核心和精華所在。基本趨勢,又包括長期上漲趨勢即多頭市場和長期下跌趨勢即空頭市場。
  ヾ多頭市場。當股價的基本趨勢呈持續上揚態勢時,便形成了多頭市場。具體來說,多頭市場又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低檔盤整階段。這一階段的股價一般都較低,由於以前股價的下降。加上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也很一般,所以廣大投資者對股票的買賣不感興趣,股票交易比較清淡,股市處在低迷階段。在此階段,只有極少數有遠見的股民開始購進股票,同時,一部分持股者也看到股價上漲的苗頭,惜股不賣,從而使成交量減少,一般只有正常成交量的20%左右。這樣,股價開始復甦並緩慢地上漲。
  第二階段為上升階段。由於企業盈利進一步增加,經濟形勢好轉,前景逐漸明朗,從而促進股票價格開始持續、穩定地上升,並導致成交量的增加。
  第三階段為高漲階段。在這一階段,所有的消息都對股市極其有利,都被理解為利多消息。股民爭先購買股票,股市的上漲,使投機盛行,而投機反過來又推波助瀾地使股價扶搖直上。這時的股票,不僅投資價值高的漲到了相當的高度,而且原來價格很低的冷門股,也由於投機的因素而身價倍增。這種情形的持續發展,將醞釀著一場風暴,使股市進入空頭市場。
  ゝ空頭市場。空頭市場是股價呈不斷下跌趨勢的市場,它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高檔盤整階段。這一階段,股價在較高的點位上盤整,並逐漸呈現下降的趨勢。這一階段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它實際上在多頭市場的最後階段就已經開始。在這一階段,就成交量來說並未減少,甚至略有增加,但股價的漲幅已日趨縮小,直至最後結束。因此整個股市的購買氣氛已經冷卻下來。
  第二階段為恐慌階段。股市下跌的跡象已越來越明顯,多空雙方的力量對比已發生了方向性的逆轉,空方已占明顯優勢,股價開始急劇下跌。為了避免更大的損失,持股者競相拋售股票,以致出現多殺多的現象。到了這一階段的後期,由於股價下跌幅度過大、過快,持股者反而寧願套牢,也不願低價脫手,從而使股市的供求關係得到緩解。因此,股價可能會反彈,但由於股市前景暗淡,股價在反彈後又開始繼續下跌。
  第三階段為持續階段。進入這一階段後,各種股票的價格都在爭相下跌,但其程度不一。一般來說,績優股下跌得比較平穩,但投資價值較低的投機股則跌得很慘。這個階段,由於股價在繼續下跌,購買者很少,又由於股價過低,持投者惜售,因而交易量不大,有的股票甚至出現在正常交易日裡無成交記錄的現象。這樣,當股價下跌到足夠低的水平時,一些投資者又入市重新購買,從而使股價出現逆轉,重新進入多頭市場。
  (2)次級趨勢。次級趨勢也叫中期趨勢,是指連續三周以上,半年以內的股價變動情形。次級趨勢和基本趨勢有著比較密切的關係:
  ヾ次級趨勢的變動幅度,一般是基本趨勢的1/3或2/3。
  ゝ當次級趨勢下跌時,若谷底比上次高,則表明基本趨勢是上升的;當次級趨勢上升時,若其頂峰比上次低,則表明基本趨勢是下跌的。
  (3)日常趨勢。日常趨勢又叫短期趨勢,是指連續六天左右的股價變動情形。它可能是人為操縱而形成的,也可能是其他偶然性因素所引起的,因此,日常趨勢很難預測。日常趨勢與次級趨勢的關係是,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日常趨勢就構成一個次級趨勢。
  上述股價變動的三種趨勢,可以用下圖來表示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
  2.三種趨勢的互證法
  (1)兩種趨勢(即股票指數)同時出現新的高峰或新的谷底,即可看出基本趨勢是進入了多頭市場還是空頭市場。當兩種股票指數都出現高峰,且在同一時間內,兩者的新高峰都高過以前的舊高峰時,則表示多頭市場已經來到。反之,在兩種股價指數都出現了低谷,且股價節節下挫,即為進入空頭市場的兆頭。但是,若兩種股票指數背道而馳,則無法判斷股價走勢。
  (2)兩種趨勢(即股票指數)在盤整一段時期後,突然上升或下降,即可看出次級趨勢的發展。當兩種股票指數都在某一狹窄範圍內盤旋,其波動幅度不超過5%,期間則可能持續數星期。當兩種股票指數突然同時穿透這一範圍往上升時,則股價將會上漲,否則,股價將會下跌。同樣,若兩者變動方向相反,也無法判斷其股價走勢。
  


  8.2 空中樓閣理論

  空中樓閣理論的倡導者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他認為股票價值雖然在理論上取決於其未來收益,但由於進行長期預期相當困難和不準確,故投資大眾應把長期預期劃分為一連串的短期預期。而一般大眾在預測未來時都遵守一條成規:除非有特殊理由預測未來會有改變,否則即假定現狀將無定期繼續下去。於是投資者不必為不知道10年以後其投資將值幾何而失眠,他只要相信這條成規不被打破,使他常有機會在時間過得不多、現狀改變還不太大時就可以修改其判斷,變換其投資,則他覺得他的投資在短期間內相當安全,因此在一連串的短期內(不論有多少),其投資也相當安全。一般投資者如此,專業投資者也只好如此,這些專業人士最關心的,不是比常人高出一籌預測某一投資品在其整個壽命中產生的收益如何,而在於比一般大眾稍早一些預測在此成規下市場對新的變化有什麼反應。
  凱恩斯把此種行為比作選美比賽:報上發表一百張美女照片,要求參賽者選出其中最美的六個,並給命中率最高的參賽者頒獎,這與我國電影的百花獎有點類似。在這種競賽規則下,為了獲勝,每一參賽者都不會根據自己的審美標準來評議,而會根據他對別人審美觀點的推斷來選美,只有這樣,參賽者自己才能獲獎。所以為了獲獎,參賽者都必須服從大眾的偏好。
  同樣在股票投資中,專業人要想在投資中獲利,也必須了解並遵從一般投資大眾的思維方式,一項投資對投資者來說值一定的價格,是因為他期望能以更高的價格賣給別人,於是股票投資就成了博傻游戲:每個人購買股票時都不必研究該股票到底值多少錢,或能為其帶來多少長期收益,而只關心有沒有人願意以更高的價格向他買進;所以在股市中,每個人在購買股票時都必須且願意充當暫時的傻瓜,只要他相信會有更傻的人來接替他的傻瓜職務,使其持有的股票能賣出,他就可晉升為聰明人了。這種游戲一直持續下去,像擊鼓傳花一樣。當鼓聲一停,最後的一棒就成了真正的傻瓜。此時股價開始下跌,於是傻瓜們又開始了「割肉比賽」。
  基於上述分析,凱恩斯認為,「股票價格乃代表股票市場的平均預期,循此成規所得的股票價格,只是一群無知無識群眾心理之產物,當群意驟變時,股價自然就會劇烈波動」。
  目前,空中樓閣理論在各投資領域都很有市場,其要點可歸納為:
  (1)股票價格並不是由其內在價值決定的,而是由投資者心理決定的,故此理論被稱為空中樓閣理論,以示其虛幻的一面。
  (2)人類受知識和經驗所限,對長期預期的準確性缺乏信心,加上人生短暫造成的短期行為,使一般投資大眾用一連串的短期預期取代長期預期。
  (3)占少數的專業人士面對占絕大多數的一般投資大眾的行為模式只好采取順應的策略,這就是通常所說的順勢而為,股票價格取決於股民的平均預期。
  (4)心理預期會受樂觀和悲觀情緒的影響而驟變,從而引起股票價格的劇烈波動。
  (5)投資者想要在股市中取勝,必須先發制人,智奪群眾,而鬥智的對象,不是預期股票能帶來多少長期收益,其投資價值有幾何,而在於預測短期之後,股價會因股民的心理預期變化而有何變化。
  (6)只要投資者認為未來價格上漲,他就可不必追究該股票的投資價值而一味追高買進,而當投資者認為未來價格會下跌時,他也不顧市場價格遠低於內在價值而殺低拋出。所以股票投資往往成為博傻游戲,成為投機者的天堂。

附 證券分析大師——格拉罕姆

  格拉罕姆是美國的一名證券分析大師。早在1934年,他就著有《證券分析》一書,時至今日,這本書已再版了五次,其仍被認為是美國證券分析行業裡的一本必讀書。他在大學執教證券分析近20年,同時,他還是一名身體力行的投資經理。
  格拉罕姆是一名非常謹慎的投資者,他在股票投資中始終將資金的安全性放在第一位,無論如何也不能將老本虧掉,所以他不同意「冒最大的風險,賺最大的利益」這種激進的投資方式。對那些企圖每年從股市中賺取100%以至300%利潤的人,他認為是過於貪心了,真正的投資者應該是普通的、理智的、能耐心地在股市中等待和尋找機會,如果一年所賺取的利潤能達到社會平均利潤率的2∼3倍就足夠了,這樣,投資者的本錢就能在10年內翻上兩番,20年內翻上四番。
  在股票投資中,為了迴避風險,確保資金的增值,格拉罕姆非常重視股票的內在質量,他首創了關於判斷股票內在價值的七條標準,這就是(1)企業應有適度的規模;(2)財務地位較為穩固;(3)業績穩定;(4)有連續保持支付股息的記錄;(5)
  利潤逐年增長;(6)適當的市盈率;(7)股票價格與其淨資產的含量恰當。
  在股票投資中,格拉罕姆有一條著名的準則,這就是忘掉市場。他認為股市的漲漲跌跌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投資者不能因為股票價格的波動而害怕套牢,從而喪失了挑選績優股的機會,這在股票投資中是極不明智的。而股價的不正常波動恰好為投資者創造了低吸高拋的絕好良機。
  和他提出的理論相一致,格拉罕姆在具體的投資實路中極為謹慎。他非常重視股票的內在價值,而為了避免風險,他從來就不買成長股,而只在市場上尋找穩健適中、發展平慢的優質股票。買進股票後,他就忘掉短期的套牢、下跌等字眼,而十分關注每年的股息收入及公司的發展趨勢。他所期望的也就是每年能帶來20∼30%的盈利。經過利生利、息生息,在格拉罕姆退休時,他已成為一名百萬富翁。
  ------------------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