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死靡他
    最近在年輕人中流行著一首歌,是羅大傷作的《戀曲一九八○》。這首歌旋律纏綿,
被稱為台灣的新搖滾樂,但是它歌詞裡所含的意思是叫人吃驚的,我且抄錄幾句:
    「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
    「錦天的歡樂將是明天傷痛的回憶。」
    「你不屬於我,我也不擁有你,世上沒有人有占有的權利,或許我們分手,就這樣
不回頭,至少不用編織一些美麗的借口。」
    「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永遠不分離,親愛的莫再說你我明天要分離。」、這首歌充滿
了對愛情虛無、悲觀、自來自去的看法,聽得令人辛酸,辛酸的是它幾乎是冷靜客觀的
分析了八十年代年輕人的愛情觀。現實社會裡受挫的、離散的、短暫的、悲劇的、感傷
的愛情,已經不是電影、電視和小說的專利,而是每一個人只要舉目四顧周遭的朋友,
就會發現不完整的、片斷的愛情是到處都在發生的。當曾經誓結白頭,生死與共的伴侶,
或者背離了自己,或者自己叛別了他,而分手的原因有時是細小如芝麻,有時是個根本
不可能的謎,於是緊接著斬釘截鐵「永遠的盟誓」的,就是「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
遠是什麼?」的歎息。
    我想,對著愛情的永恆性懷疑,是現代人一種普遍的現象,於是年輕人不再像過去
那麼癡心,那麼欲生欲死,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已經保持著愛情的距離,不能全心投入,
現在最受年輕人向往的愛情,似乎不再是生死與共。休戚相往的情愛世界,而是「揮一
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瀟灑的偶然。分離得愈是瀟灑,愈是令人喝采,分離得愈
是癡心,就愈是令人嘲笑。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事件,因此不免自問一句:「愛情這東西我們明白了嗎?」如果
愛情竟如薄紙一張,完全沒有信念,也可以分離,也可以不分離,那麼愛情義是什麼呢?
最令人傷心的不是年輕人沒有愛情,而是大家對「愛情的永遠」普遍的喪失了信。
    在中國的古代,祖先曾為我們留下許多光芒四射,可歌可泣的愛情篇章,這些偉大
的愛情,或生或死或合或離,儘管結局有喜有悲,但是它之可以流傳至今,是因為「永
遠」。他們都相信堅貞的情愛有永遠,生時精神可以永遠,死後化成比翼鳥、化成連理
枝,還是可以永遠。
    我們時常感歎現代沒有偉大的愛情,是不是正因為現代人對永遠的觀念淡泊的原因
呢?
    前面提到羅大傷的《戀曲一九八○》,現在讓我們把時間往前推溯到兩千年前,在
《詩經﹒鄴風》裡有一篇《伯舟》,也是古人詠歎愛情的歌聲,原文是:
    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髯彼兩髦,實難我儀,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側,髯彼兩髦,實難我特,之死矢靡他。母也天只,不諒人只。
    這首優美的占典詩歌,翻成白話應該是:
        正劃向河中央的柏木船裡,
    坐著長髮的少年,
    正是我心儀的愛侶,
    我對他的愛到死也不改變。
    母親呀!天呀!
    女兒的心為什麼你總看不見?
    在河面浮泛的柏木船,
    慢慢靠在河的那一邊,
    划著船槳那個長髮少年,
    是我真正匹配的愛侶,
    我愛他到死也不改變,
    母親呀!天呀!
    我的心思為什麼你不能體諒?
    讀著《詩經》裡的《柏舟》篇,我們彷彿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站在遼闊的河岸上,
看著漸去漸遠的小船,暗暗的在河邊做著永遠的愛情夢想和重重的盟誓,這分愛情,縱
使母親和天意不能知解,不能體諒,她到死也不會改變,是一首歷久彌新,動人心弦的
情曲。
    這首流過兩千年時空的情歌,正是成語「至死靡他」的來源,「至死靡他」一詞的
直譯是「到死也不存二心」。是何等堅決,勇敢的對情愛的詠歎呀!
    站在一九八○的時空回思那位古代少女,使我們警覺,我們可以對愛情失望,但不
能對愛情的永遠絕望。我們或許會面對愛情的變故與挫折,但是我們不能失去心靈深處
默默的盟誓。
    在中國古代的詩歌小說、傳奇裡,像《柏舟》這樣對愛情至死無悔的故事,幾乎俯
拾即是,最感動我的是一篇流傳在大陸民間的童話《不見黃娥心不死》。這篇童話尚不
普遍為人所知,我願意在這裡做一個完整的記錄:
    以前,在一個鄉村裡,有一位叫黃娥的漂亮姑娘,她家裡生活窮苦,糧食總是不夠
吃,一到荒春,就得靠野菜過日子,因此,春天的時候,她天天到野外割野菜。
    有一天,她正在割野菜的時候,忽然聽到河邊傳來一陣優美的笛聲,笛聲太美了,
使她聽得出神,她停止割菜,慢慢順著笛聲向河邊走去,走到河邊一看,原來是一個放
牛的孩子在吹橫笛;她怕他看見,急忙鑽到蘆葦叢中偷聽,一直到牧童走了,她才回家。
    牧童常到這裡來放牛,黃娥常來這裡割菜,牧童愛吹笛,黃娥愛聽那笛聲,日子一
長久,他們認識了,他們相愛了。於是,每當太陽快落山的時候,牧童已經幫黃娥一塊
兒割滿一籃野菜,兩人就坐在河邊的青草地上,看著清清的流水,讓牛在一顛吃草,牧
童就吹起橫笛來。
    後來他們的事情傳開了,也傳到黃娥父母的耳朵裡,黃娥的父母惱怒非常,把黃娥
關在家裡,永遠不讓她出門了。這時候,附近有個老財主,要討二房,知道黃娥是有名
的漂亮姑娘,就托人到她家提親。黃娥的父母雖有些不願意,但想到她敗壞門風,要把
她早些送出門去,就答應了。
    牧童自從失去黃娥,就好像丟了魂一樣。雖說他知道黃娥被關在家裡,他還是天天
吹起他的橫笛,到處找,再也找不到黃娥的蹤影了,他慢慢害了心病,不久,就死掉了。
    牧童因為是個孤苦無靠的窮孩子,死時自己倒在野地裡,就沒人問了。他的屍首被
狼來拉,狗來啃,到最後,只剩下一顆心了,因為太硬,沒有東西能毀壞它。
    這樣,過了不少日子,這顆心在野地裡經過風吹雪打日曬雨淋,變得越發像一塊油
漆木頭,又紅又亮了。
    有一天,一個木匠走過,以為是一塊木紋很細的木頭,就拾起來,回到家裡把它刻
成一個酒杯。
    當木匠倒上酒的時候,從酒杯發出了一種很好聽的笛聲,木匠一驚,以為得到一件
寶貝,很小心地把它收藏起來。
    這個木匠,手藝很有名。有一次,一個老財主請他去喝喜酒,這個老財主正好是黃
娥被逼嫁的財主。老財主擺的酒席,碗碟,器具都格外講究。
    木匠說:「這屋裡的東西沒有一件比我的木頭酒杯好。」
    老財主說:「那麼,把你的酒杯拿出來看看吧!我不信會比我這古瓷的杯子好。」
    木匠從懷裡掏出酒杯,倒上了酒,清脆嘹亮的笛聲就從裡面響出來,所有的客人都
聽呆了。
    這時,坐在新房裡的黃娥,正又愁又恨的落淚。忽然,聽到了笛聲,那笛聲和牧童
的橫笛聲一模一樣,一時又驚又喜,心都要跳到胸口來了。
    趁人沒看見,黃娥不由自主地往房外走,偷偷溜到二門口,笛聲更好聽了。她又走
到客廳門口,笛聲越加動聽,竟完全是她的河邊情人吹的笛聲。這時候,她不顧客廳有
多少客人,忍不住把頭伸了進去。說也奇怪,黃娥往裡一伸頭,笛聲就停住不響了。
    我之所以花費這麼長的篇幅抄錄這個童話故事,實在是我每肺想起它,心中就震動
不已。它的文字簡樸,故事單純,但它的力量卻不亞於任何一個不朽的愛情故事。
    它使我們感動,實在是由於它的象征意義ˍ一個受命運擺弄的牧童,因為失去他的
愛侶而死在荒野中,但是他的愛不死,他的心不死,被野狗啃過,被野狼吃過,一顆還
活著的心卻不化,最後被木匠刻成酒杯,用笛聲來尋找他的愛人,只為了見愛人的最後
一面。當然,牧童並沒有能和黃娥有完滿的結局,酒杯在笛聲戛然而止的那一刻是一個
悲劇,但是「牧童的心」以悲劇證明了情愛的偉大,它可以讓一個人的心靈不朽。
    在中國廣闊的大地裡,說給兒童聽的童話,竟有許多是這一類鼓勵、啟示永不要對
愛失去信心,永遠不在挫折中絕望的故事,它們歌頌著對愛情堅忍不拔的偉大精神——
這種精神正是「至死靡他」的精神。
    當我們聽到「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的歌聲時,是不是也能發出
「永遠這東西我明白」像一個平凡牧童的心一樣肯定的答案呢?
                          ——一九八二年七月二十八日
 
    ------------------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