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
談《俠客行》


  在《天龍八部》之後,金庸寫了《俠客行》。
  《天龍八部》之後,在武俠小說的領域之中,大匠如金庸,也有難以為繼之苦了。所以《俠客行》只是在表現幾個新的觀念上有突破,其余方面,成績平平。
  由兩個面貌極度相似的人而引出故事,這種寫法本身就不是一個好的安排,雖然金庸已盡量寫得曲折離奇,而又在結尾故弄玄虛,但仍然未成大器。
  《俠客行》中最獨特的一面,是女主角丁當對待愛情的態度。她明知所愛的是浮滑浪子,但仍然愛他,而不愛另一個外貌完全一樣的正誠君子。金庸再一次通過女主角在愛情上的選擇,不說明愛情和理智是兩回事。
  《俠客行》又寫了一個完全不識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領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諦,而許許多多博學之士,反倒鑽進了牛角尖中,走不出來。拙中有大巧這一觀念的形成,是後來《鹿鼎記》成為不是武俠小說的武俠小說的基礎。
  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有自他的的際遇,《俠客行》中表現的哲理至深。
  《俠客行》的情節,在相似的兩個人上變化,已經可以說盡其所能。但如果讀者看到一半,還不明白兩個相似的人是兄弟,那麼,不適宜看小說,更不適宜看金庸的小說,所以,和種種懸疑曲折,都有吃力不討好的之感。反倒是張三李四,請人去吃臘八粥,寫得出神入化。
  張三李四這一類的「獎善懲惡」行動,和他們的絕頂武功,以及對武林中各門各派各幫各會的的情形了若指掌的情節,成為濫觴,以後在許多武俠小說中可以看到。
  曾經詢問一對分開了的男女雙方的原因,問女的一方。男的一方不論人品、相貌、職業、學歷,任何人看來,全是上上之選,但女的卻棄之如敗履,原因是什麼?回答是:太悶。
  寄語天下男子,什麼都可以,就是不能悶。
  丁當沒有法子使自己喜歡石中堅,就是因為石中堅悶。寧願要石中玉,明知石中玉花言巧語,專門騙人,絕不專一,但卻能得丁當歡心。
  俗,不可耐;男人悶,更不可耐。
  《俠客行》可以看是《天龍八部》後的小休。正如颶風過境,狂風驟雨之後,風眼來到,必有一番平靜,《俠客行》在金庸作品之中,只能算是一個小品。當其時,忠實讀者多人,相顧失色,以為金庸創作才華已盡,在那時就曾以這個比喻向各同好解釋,如今看來,幸而言中,因為接下來的《笑傲江湖》、《鹿鼎記》,簡直令人神為之奪,氣為之窒!《俠客行》在金庸的作品之中,排名第十。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