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溝通的表情與口氣
很多人誤解溝通的涵義,
不是在求協調,
而是想爭輸贏。
情人的溝通和打辯論賽不周,
不能「只贏」,就是輸。
某一次宴會中,朋友看見匠吉爾夫婦對坐無言,不久,大名鼎鼎的首相把食指和中
指彎曲起來放在桌面,向他太太的方向匐伏前去。朋友很好奇,問他在做什麼?倆夫婦
微笑不答。宴畢,丘吉爾太太才悄悄告訴朋友:「出門前,我們倆發生了爭執,剛剛他
那個動作,是表示他正跪在地上,爬行來向我道歉!」
什麼是佳偶?什麼是怨偶?人人都有脾氣,能找出不傷大家自尊的溝通方式,自成
佳偶;溝通方式常撕破臉,或越講越不通,當然是怨偶了。但在生活中,情人們確實常
遇到越講越不通的狀況,原因何在?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誤解溝通的涵義,不是
在求協調,而是想爭輸贏;講理講得對方招架不住,贏得很高興,而對方也許口才略差,
輸得也不服氣。情人的溝通和打辯論賽不同,不能「只贏」,就是輸。還有,就是表情
與口氣的問題。心裡有氣,進行溝通時難免杏眼圓睜、表情僵硬、一副兇相,不管你說
的話如何有技巧,他還是感到你的敵意。語氣也是關鍵,有時我們「自認倒霉」企圖結
束紛爭,會心不甘情不願的道歉:「就算我錯好了,對不起!這樣你滿意了吧?」對方
豈能滿意,只能把你的道歉當成諷刺,戰事往往越演越烈。溝通時的表情和語氣,如果
有侵略性,會適得其反,助長負面情緒。
如果能以幽默感取代侵略性,溝通才有正面效果。請看這個由張老師台北輔導中心
總干事林聯章提供的小故事:有個年輕人剛學會開車,兜風時車子熄火,一時發不動,
後面的司機氣得猛按喇叭。他滿頭大汗的下子車,走到運將旁,敲敲車窗。運將橫眉豎
目搖下車窗,原以為年輕人是來找麻煩的,沒想到年輕人對他笑道:「先生,這樣好不
好,你來替我發動車子,我來替你接喇叭,好嗎?」
懂得溝通的是聰明人,運用幽默成溝通,就要有智慧了。
幸福與不幸都是自找的
任何感情關係都是共生共榮的。一個人自虐,
其他的人並不會因她出了一塊肉而享福,
只會感到莫名的壓力,以及殘餘同歸的罪惡感。
有個失戀的年輕男子到酒吧想借酒澆愁,遇到一個落魄潦倒的醉漢,醉漢喝了吐,
吐了又喝,年輕男子問他:「你的人生到底有什麼不如意事,值得你這麼糟蹋自己?」
「我太不幸了,」醉漢哭道:「我前後娶過三個老婆,前兩任都不幸暴斃,現在這一個,
又躺在醫院昏迷不醒!」年輕男子甚表同情地看著醉漢,問:「你現任的妻子為什麼昏
迷不醒?」「因為她不肯像前兩個一樣乖乖吃下毒藥,所以我一時氣不過,把她的頭推
去撞牆!」
這一則荒謬的黑色笑話,隱隱透露一個玄機,那就是:一個人的不幸常常是自找的。
當代心靈大師奧修說:一個人,如果習慣於自虐或受虐,精神上的不幸會變成常態,
而且他虐待自己的方法,會越來越有效率。
所以,有些女人或男人總是找到有虐待狂傾向的對象。多半是因為,他們本身就是
受虐狂。他們痛恨受苦,而眼睛卻因苦痛而發光,感覺那是他生命意義的來源。
朋友說起她某位高中同學,她曾經到該同學家吃飯,同學的媽媽煮得一手好菜,吃
飯時卻從不上桌,任憑她三催四請,只是躲在廚房。同學叫她別介意,「我媽『習慣』
吃上一頓留下來的剩菜,我們怎麼請她,她也不來一起吃。」那頓飯吃得她極為尷尬,
心想:菜又不是不夠,為什麼要吃剩菜呢?後來她發現,這位伯母生在極重男輕女的家
庭,自小只能吃剩菜,即使到現在憫生物資已不缺乏,這一頓桌上也有剩菜,她還是很
卑微地躲在黑暗的角落裡,吃著「上一頓」的冷飯殘羹,否則她會有罪惡感。她以她的
自我犧牲為傲,但一個餐桌上永遠缺少女主人的家庭,氣氛也永遠好不了。
長大成人後,幾次偶爾再到該同學家,這位伯母總拉著她埋怨子女不孝。她當著伯
母的面指控盤問同學,同學說:「我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我們想拿好東西給她她總說
不要,太浪費,擔當不起。」
任何感情關係都是共生共榮的。一個人自虐,其他的人開不會因她割了一塊肉而享
福,只會感到莫名的壓力,以及殊途同歸的罪惡感。
一位美國知名的心理學家從事診療多年後說,幸福的感覺只是一種選擇,一個人如
果能夠學會選擇幸福,則人生處處光亮。很多人感覺不幸,其實都是自找,命運對待他
們並不比他人苛刻。你可以不要選擇不幸,你的愛人和家人都會輕松點。這個建議,發
人深省。
簡短是愛情的平安險
男人或女人的喋喋不休,
無論為了什麼理由,
常成為關係僵化的「快速冷卻劑」。
據說從前有一個叫保爾﹒尼森的詩人,在他妻子的墓誌銘上寫了一首詩:
此處,有個女人在此長眠,
生前極愛說話的她,
如今已進入永恆的寧靜。
身為丈夫的我,
請求走過此地的人們,
盡量放低聲音說話。
否則聒噪的她可能再度甦醒。
男人都怕喋喋不休的女人嗎?答案百份之兩百是肯定的。喋喋不休的只有女人嗎?
當然不!只不過,男人和婦人喋喋不休的場合、方式和理由並不一樣。
一般來說,開會時男人比女人愛以喋喋不休來展示功勞,而女人比男人容易拿起電
話講個沒完沒了,不管在辦公室還是在家;女人似乎比較容易對孩子把一句話就可以講
完的,講成了十句,比較喜歡解釋一大串理由,說明她要做或不要做哪件事。
家庭中,丈夫的長篇大論通常是用來「說理」的,妻子的長篇大論則是用來「表達
情緒」的;但女人常不愛聽男人動不動就說理,男人也不愛聽女人以抱怨表達情緒。兩
性名著《男人從火星來,女人從金屋來》的作者葛瑞(John Guy)博士說:「女人在
難過時,並不希望聽到一大串理由說明她為何不該難過;男人也並不希望聽到一大串理
由,要他滿足她的要求。」喋喋不休,會變成「你關心,他煩心」,或讓自己覺得「狗
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
與對方的利害關係有關,話說得越多,越會遭到反持。男人或女人的喋喋不休,無
論為了什麼理由,常成為關係僵化的「快速冷卻劑」。
多數女人難過時,她需要他專注地傾聽,而不是他斬草除根、迫不及待地解答,那
會讓她覺得雪上加霜。女人以不太直接的語句提出要求時,也可能會激起男人的反感。
在一般婚姻生活的對話上,有很多實例,比如:女人不直接說:「今晚我們出去吃飯
嗎?」而會說:「我今天做了一大堆事,累都累死了,實在沒力氣做飯,你今晚總該可
以帶我吃飯吧!」萬一她有事,沒法到保姆家階孩子,她不會簡短的問:「你去接孩子
好嗎?」可能會以一大串牢騷開頭:「每一次都是我去接,你是孩子的爸,偶爾去接一
次,沒問題吧?」就算男人樂意,聽到這樣的喋噪不休,也會變成心不甘情不願。
「簡短乃極智之靈魂」——就兩性之間而言,要求、勸告、爭論時,簡短也是愛情
的平安險。喋喋不休,只會使人的耳朵因惰性而遺失重點,而不該進去的話,則鑽進心
裡煽風點火。
平常愛喋喋不休的人講的話,一定不受重視,因為,別人一定認為你會再講一遍。
人人都是愛情變色龍
愛情,
不管是多麼真心真意
都必須相信一個永恆的法則,
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有名男子,第一次帶女友回家。
男子的家人問她飯後要不要喝點調酒,女子微笑輕聲拒絕:「對不起,因為我從來
沒喝過酒。」
「試試看嗎?也許你會喜歡。」
在男子家人的殷勤招待下,羞怯的女孩點點頭,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威士忌加蘇打。
「哇塞,真棒!」女孩忽然叫道:「想不到,它比伏特加好喝多了!」
戀愛的時候,我們常常情不自禁地讓自己變成「變色龍」晰蠍,看我們的愛人喜歡
什麼顏色,就把自己的顏色調成他愛的顏色。我們真心真意地改變自己,以符合別人需
求。有個好友的弟弟,在每一次墜入愛河時,就會開始「整修內務」,粉刷臥房牆壁,
本來丟得亂七八糟、臭味四溢的髒衣物也不見了,房間裡還會灑上香水,讓邀請到家中
的女友有好印象。
不過,好景一定不常,不管女孩有沒有跟他繼續交往,只要超過三個月;他的房間
又會變成福德坑。有的女友會開始賢慧地幫他收拾東西,關係已穩定的更會到他家幫他
洗衣服,讓他的房間勉強不要那麼令人難以忍受。但這也是好景不常,久而久之,女孩
一邊收拾一邊嘮叨的現象是免不了的。但他總會把「是你自己要收拾的」的話頂回去。
房間最混亂的時期是他的失戀期。如果有新的對象,房間則又有重生的機會。
「我從我弟弟的房間看出一件事。愛情,不管是多麼真心真意,都必須相信一個永
恆的法則,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我們都會說,愛一個人,就要愛一個人本來的樣子,說得容易,當他的行為影響到
你日常生活的愉悅時,我們又會以為「愛定勝天」,他,可以改吧?
改得了多久呢?橡皮筋被繃得太緊,很容易彈性疲乏的。很多人在彈性疲乏時,又
覺回歸真我,就須放棄曾有的愛情。
酒巾的太太問酒鬼:「三天前,你不是發誓重新做人,不再貪杯,怎麼又喝得醉醺
醺的?」
「我是已經重新做人了呀,」酒鬼說,「想不到我這個重新做人,還是貪好杯中
物。」
我還可以清楚記得,有一次約會看電影時,該男子進戲院前問我:「要不要買點吃
的?」我說不要。其實是感覺,第一次約會在電影院咕嚕咕嚕吃東西很不藝術。他看著
圍著滷味攤的女生,對我微笑說:「還好,我最不喜歡有人在戲院吃東西。」天知道,
我一個人看電影時,總是要求「色香味」俱全,絕對會抱著鴨翅膀猛啃的。
愛情是沒有條件的付出?
一個人如果只付出而又有回饋,
很難不拿出「天怒人怨」的心態來質疑。
「我對你好,所以你不能辜負我」,
是銥般人內心深處的鋼鐵定律。
「從小不是有人教我們,愛是無條件的付出嗎?」丈夫因外遇而請求離婚的她以淚
眼控訴:「我付出了這麼多,到底得到了什麼?」
愛是無條件的付出嗎?如果你真的同意上面這句話,你又想「得到」什麼呢?
從小很多人教我們一些陳義甚高、但是實在違反人性的話語。高尚的理想或幻想,
使人們自以為聽見聖哲的召喚,它們常使我們在精神上崇高,但行為上做不到。
我們聽慣了「人生以服務為目的」「生活的目的在增溜人類全體之生活」「為了工
作而生活,不要為了生活而工作」——如果長大後的你還會將以前教科書上學到的東西,
拿來印證現實生活中的自己,你只會發現,念聖賢書長大的我們,不知不覺地「出爾反
爾」,如此卑微而私的生活著,還好我們不常拿「格言」來自我反省。
愛是恆久忍耐、凡事包容?愛是不嫉妒?我想,這些鼓勵你無條件付出愛的話語,
自有它動人的力量,但是,除了德蕾莎修女之外,我不太相信有幾人敢挺起胸膛說:我
做得到。小學課本裡送給我們的母親刻板形象,總是「無怨無悔」地付出,我們於是也
認定母親是無怨無悔地必須犧牲,以為她擱置自身的享樂,把最好的留給子女,是理所
當然,那是她的角色定位,不能有一句怨言是應當的。事實上,自以為沒一句怨言的母
親、妻子,卻常抱怨與自憐。
一個人如果只付出而沒有回饋,很難不拿出「天怒人怨」的心態來質疑。一個妻子
「無條件的付出」可能為了交換丈夫的忠實與負責;一個母親的無條件付出,未必不需
要丈夫和兒女的感激與對等的恩情回報,我們付出精神上與行動上的愛,到底還是期待
被愛的人能有反應,不要「辜負」我們的期望。「我對你好,所以你不能辜負我」是一
般人內心深處的鋼鐵定律。
我們其實沒有辦法毫無條件的付出愛,但卻常渴望別人毫無條件為我們付出愛,以
為那才是「真愛」,我們因而為「找不到真愛」而失望。
萬一你付出的愛面臨終結的噩運,你真的能不惋惜你過去的付出?聽聽這個笑話:
強尼沮喪的對鮑伯說:
「她取消了我的婚約,把戒指還給我了。」
鮑伯安慰他:「你運氣算不錯,像我的未婚妻人變胖了,戒指還撥不下來呢!」
這個笑話讓我想到,恩愛時,愛看來是沒有條件的付出;一拍兩散或被辜負時,你
真的能一切都不計較,送掉的就送掉嗎?如果不能,別說愛是沒條件的付出。
夫妻因金錢分配打離婚官司時,誰不是抱著「能多要一點就多要一點」的心態?
------------------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