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第十九 地理四

    ○四川江西
    四川《禹貢》梁、荊二州之域。元置四川等處行中書省。治成都路。又置羅羅蒙慶
等處宣慰司,治建昌路。屬雲南行中書省。洪武四年六月平明升。七月置四川等處行中
書省。九月置成都都衛。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月改都衛為四川都指揮使司。領招討
司一,宣慰司二,安撫司五,長官司二十二及諸衛所。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
使司。領府十三,直隸州六,宣撫司一,安撫司一,屬州十五,縣百十一,長官司十六。
為裡千一百五十有奇。北至廣元,與陝西界。東至巫山,與湖廣界。南至烏撒、東川,
與貴州、雲南界。西至威茂,與西番界。距南京七千二百六十裡,京師一萬七百一十裡。
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二十一萬五千七百一十九,口一百四十六萬六千七百七十八。弘治四
年,戶二十五萬三千八百三,口二百五十九萬八千四百六十。萬歷六年,戶二十六萬二
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萬二千七十三。
    成都府元成都路。洪武四年為府。領州六,縣二十五:
    成都倚。洪武十一年建蜀王府。
    華陽倚。北有武擔山。又有外江,自灌縣分流經城北,繞城而南,一名清遠江。又
有內江,亦自灌縣分流經城南,繞城而東,亦名石犀渠。合流南注於大江。此府城之內、
外江也。東有寧州衛,洪武十一年四月置。東南有馬軍寨巡檢司。
    雙流府西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華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南有牧馬川,即府
在內、外江下流也。
    郫府西。有內江,一名郫江,即府城內江之上流也。
    溫江府西少南。西南有皁江,亦曰內江。
    新繁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成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北有沱江。又西有
湔水臾口。
    新都府北。東有雒水,自什邡縣流經此,下流至瀘州入大江,亦曰中水。北有湔水,
即大江別流,自灌縣東北出,流經此,至漢州入雒水。東北有綿水,自漢州流至此入雒
江。三水同流,亦曰郫江也。
    彭府北。元彭州。洪武十年五月降為縣。北有九隴山,有葛王貴山,又有大隋山、
中隋山。南有沱江,又北有濛水流合焉。又東有濛陽縣,元屬彭州。洪武十年五月省。
又北有白石溝巡檢司。
    崇寧府西北。元屬彭州。洪武四年屬府。十年五月省入灌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南有沱江。
    灌府西少北。元灌州。洪武中,降為縣。西北有灌口山。又有玉壘山,下有玉壘關,
一名七盤關。又西南有青城山。又西有湔江,亦曰都江,亦曰湔堋江,古離堆也。岷江
經此,正流引而南,支流分三道,繞成都境。有石渠水口。又有白沙水,下流入都江。
又南有沱江,即郫江上源也。又西有蠶崖關巡檢司。西南有獠澤關。
    金堂府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新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北有三學山。南有雲
頂山。有金堂峽,雒水經此,曰金堂河。東南又有懷口巡檢司。
    仁壽府南少東。東有麗甘山,下有鹽井。東有三嵎山,又有蟠溪,下流入資江。又
南有陵井,產鹽,亦曰仙井。
    井研府南少東。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十年五月省入仁壽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
北有鐵山,舊產鐵。南有鹽井。
    資府東。明玉珍置資州。洪武初,降為縣。南有珠江,即雒江也,東流為資江。東
有銀山鎮巡檢司。
    內江府東南。洪武中置。西有中江,即雒之異名。南有椑木鎮巡檢司。
    安府北少東。元安州,治在西北。洪武中,降為縣,移於今治。南有浮山,黑水出
焉,南流入羅江縣界。北有曲山關。東有小東壩關。又東南有睢水關,關西有綿堰堡,
綿水發源處也。
    簡州洪武六年降為縣。正德八年又升為州。舊治在絳河北。正德八年徙治河南。東
北有石鼓山。西有分棟山。東有雁水,即雒水也,絳水自北來合焉,一名赤水,亦曰牛
鞞水。又城內有牛皮井,產鹽。西有龍泉鎮巡檢司。西南有陽安關。西北距府百五十裡。
領縣一:
    資陽州東。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府。十年五月省入簡縣。成化元年七月復置,仍
屬府。正德中,改屬州。西有資溪,流入雁水。東有資陽鎮巡檢司,後移治濛溪河。
    崇慶州元治晉原縣。洪武中省縣入州。西有鶴鳴山。西北有鄩江,東流入新津界。
又北有味江,東北有白馬江,皆岷江南出之別名也。西北有永康縣。東南有江源縣,明
玉珍復置,洪武初省。西有清溪口巡檢司。東北距府百十裡。領縣一:
    新津州東。南有天社山。南枕大江,一名皁江。東有北江,亦曰新穿水,自府城南
流經此合大江。
    漢州明玉珍復置雒縣,為州治。洪武四年省縣入州。東有雒水,有綿水。又西南有
湔水,流入雒。又北有雁水,亦流入雒,故雒水亦兼雁水之名。又東北有石亭水,流合
綿水。東南有三水關巡檢司。西南距府百十裡。領縣三:
    什邡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綿竹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北有章山,雒水出此,
亦名雒通山。南有高鏡關,雒水經其南。又西有大逢山。
    綿竹州西北。西北有紫巖山,綿水出焉。又有紫溪河,一名射水河。又北有睢水關。
    德陽州東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漢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北有鹿頭山,上有鹿頭
關。東有綿水。西南有石亭水。南有白馬關巡檢司。
    綿州元屬潼川府。洪武三年來屬。十年五月降為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東有富
樂山。西有涪水,源出松潘衛,泫經此,亦曰綿江,下流至合州,合於嘉陵江。又西北
有安昌水,一名龍安水,東南流合涪水。又東有潺水,亦合於涪水。東有魏城巡檢司。
西南距府三百六十裡。領縣二:
    羅江州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省入綿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北有羅江,涪水與安
昌水會流處也。又西有黑水,自安縣流入界。又西南有白馬關巡檢司,關與德陽縣鹿頭
關相對。
    彰明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綿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北有太華山。西有涪江,
北有廉水,西有讓水,俱流入焉。
    茂州元治汶山縣,屬陝西行省吐番宣慰司。洪武中省縣入州。十六年復置縣,後復
省。南有岷山,即隴山之南首也。汶江自松潘衛流入,經山下,又東經州城西,東南流,
迴環於四川、湖廣、江西三布政司及南直隸之地,入於海,幾七千餘里。南有雞宗關、
東有積水關、北有魏磨關三巡檢司。又南有七星關,又有雁門關。東有桃坪關。北有實
大關。西北有黃崖關,有汶山長官司,又南有靜川長官司,東南有隴木頭長官司,西南
有岳希蓬長官司,俱洪武七年五月置,屬重慶衛。又北有長寧堡,本長寧安撫司,宣德
中,平歷日諸蠻置,屬松潘衛。正統元年二月改屬壘溪所。八年六月改屬茂州衛。後廢
為堡。東南距府五百五十裡。領縣一:
    汶川州西南。北有七盤山。西有玉輪江,即汶江也,有汶川長官司,洪武七年五月
置。西有寒水關巡檢司。又南有徹底關。
    威州元以州治保寧縣省入。明玉珍復置縣。洪武二十年五月復省縣入州。舊治在西
北鳳坪裡,宣德三年六月遷於保子岡河西。十年六月又遷於保子岡河東千戶所城內。東
南有定廉山,鹽溪出焉。又西南有雪山,亦曰西山。北有汶江,西北有赤水,北有平谷
水,俱流入焉。東有通化縣,洪武三年省。西北有保子關、徹底關。西南有鎮夷關。東
南距府四百五十裡。領縣一:
    保州西北。洪武六年分保寧縣地置。東有汶江。西北有鎮安關。
    保寧府元屬廣元路。洪武四年直隸行省。領州二,縣八。西南距布政司七百裡。
    閬中倚。成化二十三年建雍王府。弘治三年遷於湖廣衡州府。四年八月建壽王府。
正德元年遷於湖廣德安府。舊治在縣東,明玉珍徙於此。東有蟠龍山,其北有鋸山關。
又有靈山,其麓為梁山關。南有嘉陵江,即西漢水,自陝西寧羌州流入,至巴縣合大江,
亦曰閬水,又曰巴水,其下流曰渝水。有南津關在城南,臨嘉陵江。又有滴水關,在城
北玉台山下。又東南有和溪關。
    蒼溪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閬中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大獲山在東,宋江環
其下。東南有雲台山。西南有嘉陵江,宋江自西流入焉。北有八字堡巡檢司。
    南部府南少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閬中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南有南山,一名跨
鰲山。東南有離堆山。東北有嘉陵江。
    廣元府北少西。元廣元路,治綿谷縣。洪武四年改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來屬,
以綿谷縣省入。十三年十一月復置綿谷縣。二十二年六月降州為縣,復省綿谷縣入焉。
北有潭毒山,上有潭毒關,下臨大江。又有朝天嶺,上有朝天關。又有七盤嶺,上有七
盤關,為陝西、四川分界處。又東北有大漫天嶺,其北有小漫天嶺。西有嘉陵江。北有
渡口,在大、小二漫間。東有百丈關,北有望雲關,有龍門閣,北達陝西寧羌州。
    昭化府西北。元屬廣元路。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廣元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府。
西南有長寧山,有白衛嶺。又西有九曲山。東有嘉陵江,其津口曰桔柏津,渡口關在焉。
北有白水,自陝西文縣流入,亦曰葭萌水,合於嘉陵江。又北有馬鳴閣,又有石櫃閣。
    劍州元屬廣元路。洪武六年以州治普安縣省入,來屬。九年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北有大劍山,亦曰梁山,西北接小劍山,飛閣通衢,謂之劍閣,有大、小劍門關在其上。
又有漢陽山。東有嘉陵江。西南有涪江。北有大劍溪、小劍溪,又有泥溪。東南距府三
百二十裡。領縣一:
    梓潼州西南。西有梓潼水,亦日潼江水,下流入於涪江。又北有揚帆水,流合潼江
水。又東有小潼水,下流入嘉陵江。
    巴州元屬廣元路。洪武九年四月以州治化城縣省入,又改州為縣,來屬。正德九年
復為州。東北有小巴山,與漢中大巴山接,巴江水出焉,經州東南,分為三,下流至合
州入嘉陵江。南有清水江,流合巴江。東有曾口縣,元屬州,後廢。又北有米倉關巡檢
司。本治小巴山之巔,尋徙大巴山下,後廢。東北距府三百五十裡。領縣二:
    通江州東少北。元至正四年置,屬府。正德九年改屬州。舊治在趙口坪,洪武中,
徙於今治。東有得漢山。南有巴江。又有宕水,在縣西壁山下,亦曰諾水,流入巴江。
東北有濛壩、北有羊圈山二巡檢司。又東北有桐柏關,相對樗林關。
    南江州北。正德十一年置。北有兩角山。南有難江,源出南鄭縣米倉山,下流入巴
江。西北有大壩巡檢司。
    順慶府元順慶路。洪武中,為府。領州二,縣八。西南距布政司六百裡。
    南充倚。北有北津渡,縣舊治也。洪武中,徙今治。南有清居山。西有大、小方山。
東有嘉陵江。西有曲水,又有流溪水,東有清水溪,又有大斗溪,俱流注於嘉陵江。又
西有昆井,產鹽。府境州縣多鹽井。北有北津渡巡檢司。
    西充府西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南充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南有南岷山,上有九
井、十三峰。西有西溪,即流溪也。
    蓬州元屬順慶路。洪武中,以州治相如縣省入。東南有雲山。西有嘉陵江。東北有
巴江。西南距府百四十裡。領縣二:
    營山州東少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蓬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北有大、小蓬山。
東有巴江。
    儀隴州北少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蓬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有伏虞山。北有金
城山,一名金粟山。東有巴江。北有鰲水,流入嘉陵江。
    廣安州元廣安府,屬順慶路。洪武四年降為州,來屬。十年五月以州治渠江縣省入。
東北有篆江,即巴江,合渠江之下流也。江中有三十六灘,亦名洄水。又北有濃水,南
流合於環水,至州南合洄水,並注合州之嘉陵江。西北距府二百十裡。領縣四:
    岳池州西北。東有岳池水。
    渠州東北。元渠州,屬順慶路。至元二十六年五月省州治流江縣入焉。洪武九年四
月降為縣。東北有八濛山。東有宕渠山,有渠江,下流合巴江。又北有衛渠關,正德中
置。
    鄰水州東少南。成化元年七月置。東南有鄰山,產鐵。有鄰水,下流入大江,縣以
此名。
    大竹州東少北。元屬渠州。洪武九年來屬。西有九盤山。東有東流溪,下流合於渠
江。
    夔州府元夔州路,屬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屬重慶府。
十年五月直隸布政司。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府。領州一,縣十二。西距布政司千九百裡。
    奉節倚。洪武九年四月省。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北有赤甲山。東有白帝山,又有
白鹽山。南濱江。東出為瞿唐峽,峽口曰灩預堆。又西有南鄉峽、虎鬚灘,東有龍脊灘,
皆江流至險處。又東有大水襄水、東水襄水,俱流入江。南有尖山、又有金子山二巡檢
司。又東有瞿唐關。東南有江關。南有八陣磧,磧旁有鹽泉。
    巫山府東。東有巫山,亦曰巫峽,大江經其中,東入湖廣巴東縣界。東有大寧河,
又有萬流溪,皆流入大江。
    大昌府東。洪武十三年十一月置。西有千頃池。又有當陽鎮巡檢司。
    大寧府東北。元大寧州。洪武九年降為縣。北有寶源山,有石穴,鹽泉出焉。又有
馬連溪,亦曰昌溪。東北有袁溪巡檢司。北有青崖關。
    雲陽府西。元雲陽州。洪武六年十二月降為縣。南濱江。東有湯溪,源自湖廣竹山,
流經此,至奉節湯口入江。西有檀溪,上承巴渠水,入於湯水。北有鹽井。又西北有五
溪、北有鐵檠二巡檢司。
    萬府西少南。元萬州。洪武六年十二月降為縣。南濱江。西有苧溪。東有彭溪。又
西有武寧縣,洪武四年省,有武寧巡檢司。又西南有銅羅關巡檢司。又西北有西柳關。
    開府西少北。元開州。洪武六年八月置,九月降為縣。南有開江,彭溪之上流,有
清江自縣東流合焉,亦曰疊江。又南有墊江,一名濁水,亦合流於開江。
    梁山府西。元梁山州,治梁山縣。洪武六年十二月省州,存縣。 十年五月改屬忠
州,後來屬。北有高梁山,又有高都山。西南有桂溪,南有蟠龍溪,下流俱入於江。
    新寧元屬達州。洪武三年改屬重慶府。十年五月省入梁山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來屬。東有霧山,開江出焉。又東有豆山關。
    建始府東南。元屬施州。洪武中來屬。西有石乳山,產麩金,上有石乳關,與湖廣
施州衛界。南有清江,自施州衛流入,又東入湖廣巴東縣界。
    達州元治通川縣。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省通川縣入焉。正德九年復升為州。西有
石城山。東有渠江,通川江之下流,西南入渠縣界,合於巴江,中有南昌灘,有土副巡
檢司。又西有鐵山關。東北有深溪關。東南距府八百裡。領縣二:
    東鄉州東少北。成化元年七月置。通川江在城東。
    太平州東北。正德十年析東鄉縣地置。東北有萬頃池,渠江、通川江出焉,下流為
渠江。北有北江,又北入陝西紫陽縣界,名任河,入於漢江,東北有明通巡檢司。
    重慶府元重慶路,屬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中,為府。領州三,縣十七。西北距布
政司五百五十裡。
    巴倚。東有塗山。大江經城南,又東經明月峽,至城東,與涪江合。西北有魚鹿峽,
涪江所經。東南有丹溪,東北有交龍溪,俱流入大江。東有大紅江巡檢司。西有佛圖關。
西南有二郎關。東有銅鑼關。又南有南坪關。
    江津府西南。北濱大江。東南有僰溪口,僰溪入江處,有清平巡檢司。
    壁山成化十九年三月析巴縣地置。大江在南。涪江在北。又北有壁山巡檢司。
    永川府西少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置。
    榮昌府西少南。洪武六年十二月置。西有雒江,即中水。西北有昌寧縣,明玉珍置,
洪武七年省。
    大足明玉珍置,屬合州。洪武四年改屬府。東有米糧關。北有化龍關。
    安居成化十七年九月析銅梁、遂寧二縣地置。東有安居溪,一名瓊江,下流入涪江。
    綦江府南少東。元綦江長官司,屬播州。明玉珍改為縣。洪武中來屬。南有綦江,
即僰溪之上流,一名東溪,有東溪巡檢司,後徙縣南之趕水鎮。又南有三溪渡,有綦市
關。
    南川府東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綦江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南有南江,北流為綦
江,中有龍床灘,在縣北。又東有四十八渡水,流入南江。又南有馬勁關、雀子崗關。
北有冷水關。
    長壽府東少北。洪武六年九月置,屬涪州,尋改屬府。北濱大江。南有樂溫山,下
有樂溫灘,大江所經。又東有桃花溪。
    黔江府東。元屬紹慶府。洪武五年十二月省入彭水縣。十一年九月置黔江守禦千戶
所。十四年九月復置縣,來屬。南有黔江,源出貴州思州府界,正流自涪江合大江,支
流經此,下流為湖廣施州衛之清江。又東有石勝關,又有石牙關。西有白巖關。東南有
老鷹關,與湖廣施州界。
    合州府北。元治石照縣。明玉珍省縣入焉。東有釣魚山,嘉陵江經其北,涪江經其
南。又東北有嘉渠口,嘉陵江與渠江合流處,經城東南,涪江自西流合焉,亦曰三江口,
並流而南,入於大江。南距府百五十裡。領縣二:
    銅梁州南。北有涪江。
    定遠州北。有舊城。今城本廟兒壩,嘉靖三十年徙此。東有武勝山。西南有涪江。
東有嘉陵江。
    忠州府東。元治臨江縣。洪武中,以縣省入。南濱大江,江中有倒須灘,西北有鳴
玉溪流入江。西有臨江巡檢司。西距府八百裡。領縣二:
    酆都州西南。元曰豐都。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涪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曰酆都。南
濱大江,有葫蘆溪自西南流入焉。東南有南賓縣,洪武中省。又有沙子關巡檢司。
    墊江州西少北。明玉珍置,屬州。南有高灘溪,西南入長壽界,為桃花溪。
    涪州大江自長壽縣流入,東逕黃草峽,又東逕鐵櫃山,又東逕州城北,繞城而東,
又南有涪陵江流合焉,江口有銅柱灘。又東南有清溪關。西南有白雲關。又西有陽關。
西距府四百三十裡。領縣二:
    武隆州南。元曰武龍。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彭水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曰武隆。西
南有涪陵江,亦曰黔江,亦曰巴江。
    彭水州南。元紹慶府治此,屬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府廢,改屬重慶府。洪
武十年五月來屬。東有伏牛山,山左右有鹽井。城西有涪陵江。又東南有水德江,源自
貴州思南流入涪陵江。東南有天池關。東北有亭子關。
    遵義軍民府元播州宣慰司,屬湖廣行省。洪武五年正月改屬四川。十五年二月改屬
貴州都司。二十七年四月改屬四川布政司。萬歷二十九年四月改置遵義軍民府。領州一,
縣四。西北距布政司千七百裡。
    遵義倚。元播州總管。洪武五年正月改為播州長官司。 萬歷二十九年四月改縣,
與府同徙治白田壩,在故司城之西。北有龍巖山。其東為定軍山,又有大樓山,上有太
平關,亦曰樓山關。又東有烏江,源自貴州水西,即涪陵江上源,中有九接灘,其南有
烏江關。又東南有仁江,東有湘江、洪江,皆流合於烏江。又西南有落閩水,東有樂安
水,亦俱流入焉。又東南有河度關。西南有老君關。又東有三度關。西有落濛關。西北
有崖門關、黑水關。北有海龍囤,有白石口隘。
    桐梓府東。萬歷二十九年四月以舊夜郎縣望草地置。北有僰溪,源出山箐,綦江之
上流。
    真安州元珍州思寧長官司。明玉珍改真州。洪武十七年置真州長官司。萬歷二十九
年四月改置。南有芙蓉江,自烏江分流,東北入於黔江。又有三江,東南流合於虎溪,
亦注於黔江。西南距府二百裡。領縣二:
    綏陽府東北。萬歷二十九年四月以舊綏陽縣地置。東有水德江,亦曰涪江,亦曰小
烏江,流入彭水縣界。
    仁懷州西。萬歷二十九年四月以舊懷陽縣地置。東南有芙蓉江,西南有仁水,其下
流俱注於烏江。
    敘州府元敘州路,屬敘南等處蠻夷宣撫司。至元二十三年正月降為縣。洪武六年六
月置府。領州一,縣九。北距布政司千二百裡。
    宜賓倚。弘治四年八月建申王府,未之國,除。西有失提山,舊產銀。西南有石城
山。又西北有朝陽崖,大江經其下,又東經城東南,馬湖江來合焉。又西南有石門江,
俗呼橫江,北入馬湖江。又東南有黑水,一名南廣溪,北入江。又西北有宣化縣,洪武
中省,有宣化巡檢司。又西南有橫江鎮巡檢司。又南有摸索關。
    南溪府東。東濱大江,中有石筍灘,在縣西。又有銅鼓灘,在縣東。又南有青衣水,
流入大江。
    慶符府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宜賓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南有石門山,石門江經
其下。又西北有馬鳴溪,流入馬湖江。
    富順府東北。元富順州。洪武中降為縣。西南有虎頭山。東有金川,亦曰中水,即
雒江也。又西有榮溪,東有鰲溪,俱流合焉。又西有鹽井。東有趙化鎮巡檢司。
    長寧府東南。元長寧軍,屬馬湖路。泰定二年十月改為州。洪武五年降為縣。治東
西有二溪,並冷水溪,三溪合流入大江,曰三江口。又東出虞公峽,曰淯溪,亦曰武寧
溪,其下流入於大江。又治北有淯井,產鹽。東有梅洞堡巡檢司。
    興文府東南。元戎州,屬馬湖路。洪武四年降為縣,來屬。萬歷二年二月改曰興文。
南有南壽山,又有思早江,又東有水車河,俱流入淯溪。西有武寧城,萬歷二年二月築,
置建武守禦千戶所於此。所南有九絲城,所東南有李子關。縣東北有板橋巡檢司,後遷
兩河口,仍故名。
    隆昌府東北。本富順縣隆橋馬驛。隆慶元年置縣,析榮昌、富順二縣及瀘州地屬之。
西南有雒江。
    高州元屬敘南宣撫司。洪武五年降為縣,屬府。正德十三年四月復為州。舊治懷遠
寨。正德十三年遷治中壩。東有復寧溪,即黑水之上流。南有江口巡檢司。北距府百五
十裡。領縣二:
    筠連州西。元筠連州,治騰川縣,屬永寧路,尋廢縣存州。洪武四年降州為縣,屬
敘州府。六年十二月改屬綿州,尋仍屬敘州府。十年五月省入高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仍屬敘州府。正德十三年四月來屬。西有定川溪,下流與淯溪合。東南有三岔巡檢司。
    珙州東。元下羅計長官司,屬敘南宣撫司。明玉珍改為珙州。洪武四年降為縣。十
年五月省入高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府。正德十三年四月來屬。西南有珙溪,下流
入淯溪。南有鹽水壩巡檢司,後遷歇馬堡,仍故名。
    龍安府元龍州,屬廣元路。明玉珍置龍州宣慰司。洪武六年十二月復置龍州。十四
年正月改松潘等處安撫司。二十年正月仍改為龍州。二十二年九月改龍州軍民千戶所。
二十八年十月升龍州軍民指揮使司,後復曰龍州。宣德七年改龍州宣撫司,直隸布政司。
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改曰龍安府。領縣三。南距布政司四百八十裡。
    平武倚。本名寧武,萬歷十八年四月置,後更名。州舊治在江油縣界之雍村。洪武
六年徙於青州所。二十二年又徙於盤龍壩箭樓山之麓,即今治也。東南有馬盤山,又有
石門山。東有涪江,有青川溪,下流合白水,入嘉陵江。西北有胡空關,又有黃陽關。
東有鐵蛇關,西有大魚關,羊昌關、和平關,俱永樂中置。又東有棧閣,道出陝西文縣。
又西有永濟橋,鐵索為之,達松潘衛。又東有青川守禦千戶所,洪武四年十月以舊青川
縣置,屬四川都司。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來屬。所東有白水江。東北有明月關巡檢司。
南有杲陽關。北有北雄關,接陝西文縣界。又有控夷關,萬歷中置。
    江油府東南。元省。明玉珍復置。洪武十年五月省入梓潼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屬劍州。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來屬。西有大匡山,與彰明縣界。東北有竇圌山。北有涪
水,水上有涪水關。
    石泉府西南。元屬安州。洪武中,州廢,改屬成都府。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來屬。
北有三面山,龍安水出焉。又東有湔水,東至江陽入江,有馬坪口巡檢司。北有松嶺關。
西有石板關。東有奠邊關。東北有大方關。西北有上雄關。
    馬湖府元馬湖路,屬敘南宣撫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為府。領縣一,長官司四。東北
距布政司千一百裡。
    屏山倚。本泥溪長官司,洪武四年十二月置。萬歷十七年三月改縣。西有雷番山。
南有馬湖江,其上源自黎州西徼外流入界,至此合金沙江,經府城東入宜賓縣界。中有
結髮灘、鐵鎖灘、雞肝石灘,俱在府西。又有馬湖,湖在山頂,亦曰龍湖。東有悔泥溪
巡檢司。又東有龍關。西有鳳關。又北有新鄉鎮,萬歷十七年三月建城,置戍焉。
    平夷長官司府西。洪武四年十二月置。舊治在司東。萬歷中,移於今治。南有馬湖
江,又南有大汶溪,東有小汶溪,俱流合焉。
    蠻夷長官司府西少南。洪武四年十二月置。南濱馬湖江,西有什葛溪,東有大鹿溪,
俱流合焉。南有戎寧巡檢司。
    沐川長官司府西少北。元置。洪武四年十二月改為州,尋復。北有沐川,下流入大
江。東有芭蕉溪,下流入馬湖江。
    雷坡長官司府西南。洪武四年十二月置。二十六年省。
    鎮雄府元芒部路,屬雲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十六年正月改屬四川布政司。
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嘉靖五年四月改府名。萬歷三十七年五月罷稱軍民府。北有樂
安山,與敘州府界。又西有白水,亦曰八匡河,源出烏撒界,流經此,境內諸川俱流入
焉,下流至敘州府入大江。又南有苴斗河,下流入烏撒之七星關河。又北有鹼泉二,俱
產鹽。有益良州、強州,元俱屬芒部路,洪武十七年後廢。又有阿頭、易溪、易娘三蠻
部,元屬烏撒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芒部府。十七年又改阿頭部為阿都府,屬四川布政
司。後俱廢。南有阿赫關,與烏撒界。領長官司五。北距布政司千五百八十裡。
    白水江肸酬長官司正德十六年十一月置。
    懷德長官司府西。本卻佐寨。
    威信長官司府南。本母響寨。
    歸化長官司府西南。本夷良寨。
    安靜長官司府西北。本落角寨。四司,俱嘉靖五年四月改置。
    烏蒙軍民府元烏蒙路,後至元元年九月屬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屬雲南
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屬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西有涼山。北有界堆山,
與敘州府界。西南有金沙江,下流合於馬湖江。南有索橋,金沙江渡處。北有羅佐關。
有歸化州,洪武十五年三月置,屬府,尋廢。東北距布政司千三百裡。
    烏撒軍民府元烏撒路,後至元元年九月屬四川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屬雲南
布政司。十六年正月改屬四川布政司。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西有盤江,出府西亂山
中,經府南為可渡河,入貴州畢節衛界。有可渡河巡檢司。又西有趙班巡檢司。又有阿
赫關、鄔撒二巡檢司。東南有七星關。東有老鴉關,又有善欲關,皆與貴州畢節衛界。
又南有倘唐驛,路出雲南沾益州。東北距布政司千八百五十裡。
    東川軍民府元東川路,屬雲南行省。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十七年五月升為軍民府,
改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一年六月廢。二十六年五月復置。西南有馬鞍山,府舊治在焉。
尋移治萬額山之南。又西南有絳雲弄山,接雲南祿勸州界,下臨金沙江。又東南有牛欄
江,自雲南尋甸府流入,至府北合金沙江。有籐索橋,在東北牛欄江上。東北距布政司
千四百裡。
    潼川州元潼川府,直隸四川行省。洪武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郪縣省入,直隸布
政司。北有涪江,南有中江流合焉。又西南有郪江,有鹽井。西南距布政司三百裡。領
縣七:
    射洪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鹽亭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涪江。又東南有射
江,亦曰瀰江,亦曰梓潼水,自鹽亭縣流入,經縣東南之獨坐山,合於涪江。又東南有
沈水,亦入涪江。有鹽井。
    中江州西。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西南有可蒙山、銅官山,南
有賴應山、私熔山,俱產銅。東南有中江,南有郪江,有鹽井。
    鹽亭州東少北。北有紫金山。南有梓潼水。東有鹽亭水,自劍州南境流入,亦謂之
瀰江。城東有鹽井。
    遂寧州東南。元遂寧州。明玉珍省州治小溪縣入焉。洪武九年四月降州為縣。東有
銅盤山,又有涪江,北有郪江流入焉,謂之郪口。西有倒流溪,有鹽井。
    蓬溪州東南。元屬遂寧州。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遂寧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徙治故
城之西南。西有明月山,下為明月池。又有伏龍山,下有火井。北有蓬溪,下流合於涪
江,有鹽井。
    安岳州南。洪武四年於縣置普州。九年,州廢。西有岳陽溪,下流合於涪江,有鹽
井。
    樂至州南少西。成化元年七月置,屬州。正德九年改屬簡州。嘉靖元年四月還屬。
有鹽井。
    眉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為州,直
隸布政司。東有蟆頤山,西面臨江,下為蟆頤津。南有峨眉山。東有玻璃江,即大江也。
南有思濛江,西南有金流江,一名難江,下流俱入大江。東南有魚耶鎮巡檢司。北距布
政司百八十裡。領縣三:
    彭山州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眉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有彭亡山,亦曰平無山,
俗呼為平模山。北有天社山。南有打鼻山。東北濱大江,內江自雙流縣流入焉,即牧馬
川也,合流而南,亦曰武陽江,江中有鼓樓灘。又有赤水,亦自東北流入大江。
    丹稜州西。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眉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來屬。東南有青衣水,源出盧山縣,流經此,下流至嘉定州入大江。
    青神州南。洪武十年五月省入嘉定州。十三年十一月復還屬。西有熊耳山,青衣水
經其下。又東有大江。東南有松柏灘。東有犁頭灣巡檢司。
    邛州元屬嘉定府路。洪武九年四月降為縣,仍屬嘉定州。成化十九年二月復為州,
直隸布政司。西有古城山,產鐵。又東南有銅官山,產銅。西有相台山,下有火井,又
有鹽井。南有邛水,自雅州流入,至新津縣入大江。南有夾門關巡檢司。西有火井壩巡
檢司。後移於州南二十五裡。東北距布政司三百裡。領縣二:
    大邑州北少東。洪武十年五月省入邛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屬嘉定州。成化十九
年二月還屬。西北有鶴鳴山,與崇慶州界。東有牙江,下流入邛水。
    蒲江州東南。元省入州。洪武六年十二月復置,屬嘉定府。成化十九年二月還屬。
南有蒲水,源出名山縣,流經此,東入邛州界。西有雙路巡檢司。
    嘉定州元嘉定府路。洪武四年為府。九年四月降為州,以州治龍游縣省入,直隸布
政司。東有三龜山。又有九頂山。大江在城東,亦曰通江。又西有陽江,即大渡河,自
峨眉縣流入,經城東烏尤山下,合於大江。又西南有青衣水,至城西雙湖,與陽江合。
東南有金石井巡檢司,後廢。北距布政司二百六十裡。領縣六:
    峨眉州西。西南有峨眉山,有大峨、中峨、小峨,羅目江出焉。陽江在縣南,自黎
州所夷界流入,與羅目江合。又西南有中鎮巡檢司,後徙治大圍山。又有土地關,接蠻
界。
    夾江州西北。西有青衣水,又有洪雅川,合焉。
    洪雅州西北。元省入夾江。成化十八年五月復置。西北有青衣水。西有洪雅川。又
有竹箐山巡檢司。
    犍為州東南。舊治玉津鎮。今治懲非鎮,洪武中徙此。東有大江。東北有四望溪流
入焉。有四望溪口巡檢司。又北有石馬關巡檢司。
    榮州東。本榮州。洪武六年十二月置。九年四月降為縣。東有榮川水,有甕溪關、
飛水關,俱洪武間置。又有大坪隘口,成化十二年八月置。
    威遠州東。洪武六年十二月置,屬嘉定府。十年五月省入榮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
    瀘州元屬重慶路。洪武六年直隸四川行省。九年直隸布政司。舊治在州東茜草壩。
洪武中徙此。城西有寶山。西南有方山。大江在東,一名瀘江,又名汶江,資水自州北
來合焉,亦曰中江。又有瀘州衛,洪武二十一年十月置於州城,成化四年四月徙於州西
南之渡船舖。南有石棚鎮、北有李市鎮二巡檢司。又有江門、水流崖、洞掃等關堡,俱
成化四年四月置。又南有龍透關,崇禎間修築。西北距布政司千五百五十裡。領縣三:
    納溪州西南。北濱大江,城西有納溪水,自蕃部西南流合焉。有納溪口巡檢司。南
有倒馬關、石虎關,俱通雲南、交址路。
    江安州西少南。北濱大江,有綿水西南流入之,謂之綿水口。又南有淯溪,又有涇
灘,俱流合於綿水。有板橋巡檢司。
    合江州東少北。舊治在神臂山南。洪武初徙安樂山之麓,即今治也。又南有榕山,
俗名容子山。北濱大江,西有之溪、北溪入焉,因謂之合江。又南有安樂溪,西北流入
江安縣。
    雅州元屬陝西行省吐蕃宣慰司。洪武四年以州治嚴道縣省入,直隸布政司。東有蔡
山,一名周公山,其下有經水,一名周公水。又東南有榮水,一名長濆河,又有小溪,
一名百丈河,至州界,俱合流於青衣江。北有金雞關。東北有金沙關。東北距布政司四
百五十裡。領縣三:
    名山州東北。洪武十年省入州。十三年十一月復置。東北有百丈山,旁有百丈縣,
元屬州,洪武中省。西有蒙山。南有青衣江。
    榮經州西南。明玉珍省入嚴道縣。洪武中復置。東北有銅山。東有邛崍山,與黎州
所界,上有九折板。西有大關山,邛崍關在焉。北有長濆河,南有周公水,並流入州界。
西北有紫眼關,地接西番。又有碉門砦,亦曰和川鎮,元置碉門安撫司。洪武五年設碉
門百戶所於此,其地興天全界。
    蘆山州西北。元曰瀘山,後省。洪武六年十二月復置,改為蘆山。東有盧山,青衣
水出焉。南有三江渡,其水經多功峽,下流入平羌江。西北有臨關,舊曰靈關,正統初
更名。有臨關巡檢司。又南有飛仙關。
    永寧宣撫司元永寧路。洪武七年為永寧長官司。八年正月升宣撫司。天啟三年廢,
地屬敘州府。故城在西。洪武十五年遷於今治。東南有獅子山。西北有青山。南有永寧
河,東北流經瀘州境,入於大江。又東南有赤水河。東有魚浮關,洪武四年置。領長官
司二。距布政司千八百裡。
    九姓長官司司城西南。元九姓羅氏黨蠻夷長官千戶。洪武六年十二月改置。天啟六
年改屬瀘州。南有通江溪,東北會於納溪之江門峽。西南有金鵝池。
    太平長官司元大壩軍民府,洪武中廢。成化四年四月改置。
    天全六番招討司元六番招討司。洪武六年十二月改置,直隸四川布政司。二十一年
二月改隸都司。東有多功山。南有和水,一名始陽河,亦名多功河,流入雅州青衣江。
又西番境內有可跋海,其下流合雲南樣備水,流入交址。又禁門關、紫石關亦俱在司西。
又東有善所、張所、泥山、天全、思經、樂藹、始陽、樂屋、在城、靈關凡十百戶所。
東距布政司五百五十裡。
    松潘衛元松州,屬雲南行省。洪武初因之。十二年四月兼置松州衛。十三年八月罷
衛。未幾,復置衛。二十年正月罷州,改衛為松潘等處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都司。嘉
靖四十二年罷軍民司,止為衛。東有雪欄山,上有關。南有紅花山。西北有甘松嶺。又
北有大、小分水嶺。西有岷江,自陝西洮州衛流經此,亦曰潘州河。又東有涪江,出小
分水嶺,東南流,入小河所界。北有潘州衛,洪武中,以故潘州置。二十年省入。又西
有鎮夷關,永樂四年七月置。又西北有流沙關。又東有望山、雪欄、風洞、黑松林、三
捨、小關子關。南有西寧、歸化、安化、新塘、北定、浦江六關。又有平夷關,萬歷十
四年置。又南為鎮平關。又西北有漳臘堡,洪武十一年置。領千戶所一,長官司十六,
官撫司五。東南距布政司七百六十裡。
    小河守禦千戶所宣德四年正月置。北有師家山,一名文山,山麓有文山關。南有小
河,即涪水也,東流入龍安府界,有鐵索橋跨其上。
    占藏先結簇長官司、蠟匝簇長官司、白馬路簇長官司、山洞簇長官司、阿昔洞簇長
官司、北定簇長官司、麥匝簇長官司、者多簇長官司、牟力結簇長官司、班班簇長官司、
祈命簇長官司、勒都簇長官司、包藏先結簇長官司以上十三司,俱洪武十四年正月置。,
阿用簇長官司宣德十年五月置。,潘斡寨長官司正統五年七月置。,別思寨長官司宣德
十年五月置。,八郎安撫司永樂十五年二月置。,麻兒匝安撫司宣德二年三月,以阿樂
地置。,阿角寨安撫司、芒兒者安撫司二司俱正統五年七月置。,思曩日安撫司正統十
一年七月置。
    疊溪守禦軍民千戶所本疊溪右千戶所,洪武十一年以古翼州置,屬茂州衛。二十五
年改置。直隸都司。南有排柵山。西有汶江,南有黑水流合焉,謂之翼水。又南有南橋、
中橋、徹底三關,北有永鎮橋關、鎮平關,西有疊溪橋關,東有小關,俱洪武十一年置。
領長官司二。東南距布政司五百八十裡。
    疊溪長官司所城北。、郁即長官司所城西。俱永樂元年正月置。
    黎州守禦軍民千戶所本黎州長官司,洪武九年七月置。十一年六月升安撫司,直隸
布政司。萬歷二十四年降為千戶所,直隸都司。東北有聖鐘山,下有黎州,元屬陝西行
省吐蕃宣慰司。洪武五年省州治漢源縣入州。永樂後廢。西北有飛越山,兩面皆接生羌
界。西南有大田山,東麓為大田壩,萬歷二十四年立黎州土千戶所於此。又東有沖天山。
南有避瘴山。西北又有筍筤山。南有大渡河,即古若水。洪武十五年六月置大渡河守禦
千戶所,後徙司城西北隅。又西南有漢水,源出飛越山之仙人洞,亦曰流沙河,下流至
試劍山,入大渡河。河南即清溪關,與建昌行都司界。西有黑崖關,洪武十六年置。又
有椒子關,路通長河西等處。東北距布政司六百九十裡。
    平茶洞長官司元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洪武八年正月置,屬酉陽宣撫司。
十七年直隸布政司。西有百歲山。哨溪出於其東,滿溪出於其西,合流入買賽河。北距
布政司千六百七十裡。
    溶溪芝麻子坪長官司元溶江、芝子、平茶等處長官司。洪武八年改置,屬湖廣思南
宣慰司。十七年五月直隸四川布政司。
    安寧宣撫司成化十三年二月置,領長官司二:
    懷遠長官司、宣化長官司俱成化十三年二月,與宣撫司同置。
    酉陽宣慰司元酉陽州,屬懷德府。明玉珍改沿邊溪洞軍民宣慰司。洪武五年四月仍
置酉陽州,兼置酉陽宣慰司,州尋廢。八年正月改宣慰司為宣撫司,屬四川都司。永樂
十六年改屬重慶衛。天啟元年升為宣慰司。東南有酉水,流合平茶水,至湖廣辰州府合
流於江,有寧俊江巡檢司。西北距重慶府四百九十裡。領長官司三:
    石耶洞長官司司東南。元石耶軍民府。洪武八年正月改為長官司。邑梅洞長官司司
南。元佛鄉洞長官司。明玉珍改邑梅沿邊溪洞軍民府。洪武八年正月改置。北有凱歌河,
一名買賽河,自貴州平頭著可司流入,東入酉陽司界。麻兔洞長官司洪武八年正月置。
    石砫宣慰司元石砫軍民宣撫司。明玉珍改安撫司。洪武八年正月為宣撫司,屬重慶
衛。嘉靖四十二年改屬夔州衛。天啟元年升為宣慰司。東有石砫山。又有三江溪,即葫
蘆溪之上流也。西南距夔州府七百五十裡。
    四川行都指揮使司元羅羅、蒙慶等處宣慰司,治建昌路,屬雲南行省。洪武十五年
罷宣慰司。二十七年九月置四川行都指揮使司。治建昌衛。領衛五、所八、長官司四。
東北距布政司千四百八十裡。
    建昌衛軍民指揮使司元建昌路,屬羅羅蒙慶宣慰司。洪武十五年正月為府,屬雲南
布政司,兼置衛,屬雲南都司。十月,衛府俱改屬四川。二十五年六月,府廢,升衛為
軍民指揮使司。二十七年九月來屬。領守禦千戶所四、長官司三。南有瀘水,流入金沙
江。又北有長河,南有懷遠河,西南有寧遠河,下流俱合於瀘水。又東有建安州、永寧
州,又東有裡州,東南有闊州,西南有瀘州、隆州,元俱屬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
屬建昌府。東有北社縣,元屬永寧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尋改為碧捨縣。又西有德
州,元屬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德昌府。二十七年後,府州縣俱廢。又有建昌前衛
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七年六月置,與建昌軍民衛同城,九月屬四川行都司,萬歷三年省。
又東有建昌土衛,洪武十五年置,萬歷後廢。北有瀘沽巡檢司,即故瀘沽縣也。又南有
麻刺巡檢司。又西南有打沖河、東南有白水、東有龍溪三巡檢司,後廢。又東北有老君
關,有太平關。東南有甸沙關。又有金川堡。
    ○守禦禮州後千戶所
    守禦禮州中中千戶所衛北。元禮州,屬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建昌府,兼置二
守禦所,屬衛。二十七年後,州廢。北有瀘沽縣,元屬禮州,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亦
二十七年後廢。
    守禦打沖河中前千戶所衛西。洪武二十七年二月置。西有打沖河,蠻名黑惠江,一
名納夷江,源出吐蕃,下流入金沙江。東北有水砦關。南有天星砦。
    守禦德昌千戶所衛南。洪武十五年置。南有德昌路,元屬羅羅蒙慶宣慰司,洪武十
五年三月為府,屬雲南布政司,十月改屬四川布政司,二十七年後廢。
    昌州長官司衛南。元屬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德昌府。永樂二年七月改置。
    威龍長官司衛東南。元威龍州,屬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以「龍」為「隆」,屬
德昌府。永樂二年七月改置。
    普濟長官司衛西南。元普濟州,屬德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德昌府。永樂二年七
月改置。
    寧番衛軍民指揮使司元蘇州,屬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建昌府。二十一年十月
兼置蘇州衛,屬四川都司。二十五年六月,州廢,升衛為軍民指揮使司。二十六年三月
更名,屬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來屬。南有南山,產銅。東有長河,亦名白沙江,南
流會於瀘水。又有中縣,元屬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屬永寧州。十七年改屬蘇州,
後廢。又有沙陀關、羅羅關、九盤關。南有烏角關。北有北山關。又西有定番堡,萬歷
十五年置。南距行都司百九十裡。領千戶所一:
    守禦冕山橋後千戶所衛東。正統七年以冕山堡置。東有東河,與瀘沽河合,下流入
金沙江。北有冕山關。
    越巂衛軍民指揮使司洪武二十五年七月置,屬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來屬。西有
阿露山,亦曰大雪山。北有大渡河,與黎州界。又有魚洞河,南有羅羅河,合流入大渡
河。又北有青岡關,有海棠關,有曬經關。南有小相公嶺關。西北有刺伯關。南距行都
司百九十裡。領千戶所一、長官司一:
    鎮西後千戶所衛北。弘治中置。
    邛部長官司衛東。元邛部州,屬建昌路。洪武十五年三月屬建昌府,二十七年四月
升軍民府,後仍為州,屬越巂衛。永樂元年五月改為長官司。東有平夷、歸化二堡,萬
歷十五年開部夷地增置。
    鹽井衛軍民指揮使司元柏興府,治閏鹽縣,屬羅羅蒙慶宣慰司。洪武十五年三月屬
雲南布政司。二十四年二月降為州,省閏鹽縣入焉。二十六年六月,州廢,置衛,屬四
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來屬。南有柏林山。西有斛僰和山,產金。又西有鐵石山,出砮
石。東北有打沖河,上有索橋。西有雙橋河,東有越溪河,俱流入打沖河。又治東有鹽
井。北有金縣,元屬柏興府,洪武十五年三月因之,十七年後廢。又東有雙橋關。西有
古德關。東南距行都司三百裡。領千戶所一、長官司一:
    打沖河守禦中左千戶所衛東北。洪武二十五年置。
    馬刺長官司衛南。永樂初置。
    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本會川守禦千戶所,洪武十五年置,屬建昌衛。二十五年六月
升軍民千戶所。十一月升會川衛軍民指揮使司,屬四川都司。二十七年九月來屬。東南
有土田山,產石碌,有葛砧山,產石青,東有密勒山,產銀礦。西南有金沙江,自雲南
武定府流入界。又西有瀘水,南入焉,南有瀘沽河,亦流入焉。又南有搭甲渡巡檢司。
東南有瀘津關。南有迷郎關,又有松坪關。西有永昌關,有大龍關。北有甸沙關,接建
昌衛界。有會川路,元屬羅羅蒙慶宣慰司。洪武十五年三月為府,屬雲南布政司。十月
改屬四川布政司。二十六年四月,府廢。墮其城。二十七年四月復置府,後復廢。又西
有永昌州,南有武安州,又有黎漢州,元俱屬會川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屬會川府,十
月俱改為縣,二十四年二月復俱為州。東南有姜州,元屬建昌路,又有會理州,元屬會
川路,洪武十五年三月俱改屬東川府。北有麻龍州,元屬會川路,洪武十五年三月改屬
東川府。又有麻龍縣,洪武十七年改屬麻龍州。二十七年後,府州縣俱廢。西北距行都
司五百裡。領千戶所一:
    守禦迷易千戶所衛西北。洪武二十五年閏十一月置。
    江西《禹貢》揚州之域。元置江西等處行中書省。治龍興路。太祖壬寅年正月因之。
正月治吉安府。二月還治洪都。洪武三年十二月置江西都衛。與行中書省同治。八年十
月改都衛為都指揮使司。九年六月改行中書省為承宣佈政使司。領府十三,州一,縣七
十七。為裡九千九百五十六有奇。北至九江,與江南、湖廣界。東至玉山,與浙江界。
南至安遠,與福建、廣東界。西至永寧,與湖廣界。距南京一千五百二十裡,京師四千
一百七十五裡。洪武二十六年編戶一百五十五萬三千九百二十三,口八百九十八萬二千
四百八十二。弘治四年,戶一百三十六萬三千六百二十九,口六百五十四萬九千八百。
萬歷六年,戶一百三十四萬一千五,口五百八十五萬九千二十六。
    南昌府元龍興路,屬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為洪都府。癸卯年八月改南昌府。
領州一、縣七:
    南昌倚。洪武十一年建豫王府。二十五年改為代王,遷山西大同。永樂初,寧王府
自大寧衛遷此,正德十四年除。故城在東。今城,明太祖壬寅年改築。東湖在城東南隅。
西有贛江,自豐城縣流入,東北入鄱陽湖,出湖口縣,入大江,亦曰章江。又東南有武
陽水,上源自南豐縣汙江,北流經此,又東北入宮亭湖。南有市汊巡檢司。
    新建倚。西有西山,跨南昌、新建、奉新、建昌四縣之境。北有吳城山,臨贛江。
東有鄱陽湖,即彭蠡也,俗謂之東鄱湖;其西與宮亭湖相接,謂之西鄱湖西南有筠水,
一名蜀江,自高安縣流入,合於章江。東北有趙家圍、西有烏山、北有吳城、西北有昌
邑四巡檢司。
    豐城府南少西。元富州。洪武九年十二月改為豐城縣。南有羅山,富水所出。又有
柸山,豐水所出。西南有章江,豐水自南,富水自東南,俱流入焉。又東有雲韶水,自
撫州流入,亦入於章江。南有沛源、西南有江滸口二巡檢司。又有河湖巡檢司,廢。又
北有港口巡檢司,治大江口,後遷縣東北小江口,廢。
    進賢府東南。西南有金山,產金。北有三揚水,又有軍山湖,又北有日月湖,下流
俱入於鄱陽湖。東有潤陂、東北有鄔子寨、北有龍山、東南有花園四巡檢司。
    奉新府西。西有百丈山,馮水所出,下流入於章江。又西有華林山,華林水出焉。
又西北有藥王山,龍溪水出焉。二水合流,注於馮水。西有羅坊巡檢司。又有白沙巡檢
司,廢。
    靖安府西北。西有毛竹山,接寧州界,雙溪水出焉,下流入於馮水。北有桃源山,
桃源水所出,流與雙溪水合。又西北有長溪,源出名山,下流入於修水。
    武寧府西北。西有太平山。西北有九宮山。南有修水。
    寧州府西。元分寧縣,為寧州治。洪武初,改縣為寧縣,省州入焉。弘治十六年,
升縣為州。西有幕阜山,修水發源於此,下流入鄱陽湖。又東有鶴源水,源發九宮山,
下流合修水。西有杉市巡檢司,後遷於崇鄉北村。南有定江、又有八疊嶺二巡檢司,廢。
東南距府三百六十裡。
    瑞州府元瑞州路,屬江西行省。洪武二年為府。領縣三。東北距布政司二百裡。
    高安倚。北有米山。西北有華林山。又北有蜀江,自上高縣流入,東流匯於南昌之
象牙潭而入章江,一名錦水。此別一蜀江,非出岷山之大江也。又南有曲水,亦東入章
江。南有陰岡嶺、又有洪城二巡檢司,廢。
    上高府西南。南有蒙山,舊產銀鉛。西有天嶺。又西有蜀江,自萬載縣流入,至縣
西北凌江口合新昌縣之鹽溪水。又有斜口水,源出蒙山,至縣西亦流入焉。西有離婁橋、
又有麻塘二巡檢司。
    新昌府西。元新昌州。洪武初,降為縣。西有鹽溪水,一名若耶溪,南流至上高縣
入於蜀江。又北有籐江,下流與鹽溪水合。西有黃岡洞、北有大姑嶺二巡檢司。
    九江府元江州路,屬江西行省。太祖辛醜年為九江府。領縣五。南距布政司三百裡。
    德化倚。南有廬山,亦曰匡廬。東南有鄱陽湖,湖中有大孤山。縣北濱大江,亦曰
潯陽江,北岸為湖廣黃梅縣,南岸經湖口、彭澤二縣,而入南直東流縣境。江中有桑落
州,與南直宿松縣界。又西有湓浦,自瑞昌縣流入,經城西,注於大江,所謂湓口也。
又東南有女兒浦,源出廬山,東北入鄱陽湖。西有城子鎮巡檢司。又東有南湖觜、西有
龍開河二巡檢司,後廢。
    德安府西南。南有博陽山,古文以為敷淺原,博陽川出焉,東南流入於鄱陽湖。東
北有谷簾水,源出廬山,下流亦入鄱陽湖。
    瑞昌府西。西有清湓山,湓水出焉。北有大江,北岸與湖廣廣濟縣分界。
    湖口府東。北濱大江。南有上石鐘山。北有下石鐘山。又南有青山,在鄱陽湖中。
西南即鄱陽湖,匯章、貢群川之水,由此入江。南有湖口鎮巡檢司,後遷上石鐘山。西
北有茭石磯鎮巡檢司,後遷於黃茅潭。
    彭澤府東少北。濱大江。北有小孤山在江中,江濱有彭浪磯,與小孤對。東北有馬
當山,橫枕大江。有馬當鎮巡檢司。西南有峰山、磯鎮二巡檢司。
    南唐府元南唐路,屬江西行省。太祖辛醜年八月為西寧府。壬寅年四月改曰南康府。
領縣四。南距布政司三百裡。
    星子倚。西北有廬山。北有鞋山,在鄱陽湖中。湖東為宮亭湖,西北為落星湖。又
西有谷簾水,下流入鄱陽湖。東有長嶺巡檢司,後遷縣南渚溪鎮,又遷縣東北青山鎮,
仍故名。
    都昌府東。西南有石壁山,臨章江,東南為鄱陽湖,北有後港河,合諸水入焉。西
北有左蠡巡檢司,濱湖。東南有柴棚巡檢司,在湖中。
    建昌府西南。元建昌州。洪武初,降為縣。西南有長山,南有修水,自寧州流入,
亦謂之西河。東有蘆潭巡檢司。
    安義府西南。正德十三年二月析建昌縣安義等五鄉置。東有東陽新逕水,南有龍江
水,俱流合於修水。
    饒州府元饒州路,屬江浙行省。太祖辛醜年八月為鄱陽府,隸江南行省。尋曰饒州
府,來隸。領縣七。西南距布政司二百四十裡。
    鄱陽倚。正統元年,淮王府自廣東韶州府遷此。西北有鄱陽山,在鄱陽湖中。湖長
三百裡,闊四十裡,亙南康、饒州、南昌、九江四府之境。南有鄱江,源出南直婺源縣
及祁門縣,下流會於城東。又南則廣信上饒江來合焉,環城西北出,復分為二,俱入鄱
陽湖,亦名雙港水。又東有東湖,一名督軍湖,流入鄱江。西北有棠陰巡檢司,遷於雙
港口。北有石門鎮巡檢司。又東北有大陽埠。西有八字腦。
    餘干府南。元饒干州。洪武初,降為縣。西北有康郎山,濱鄱陽湖南涯,因名其水
曰康朗湖。又西有族亭湖。又南有余水,亦曰三余水。又南有龍窟河,合於余水,下入
鄱江。有康山巡檢司,舊在康郎山上,後遷黃埠。西有瑞虹鎮,在鄱陽湖濱。
    樂平府東。元樂平州。洪武初,降為縣。東北有鳳游山。南有樂安江,即鄱江之上
流也。北有八澗鎮巡檢司。南有仙鶴鎮巡檢司,後遷萬年縣之苛溪鎮。
    浮梁府東。元浮梁州,洪武初降為縣。南有昌江,南直祁門縣之水俱流匯焉,鄱江
之別源也。西北有桃樹鎮巡檢司,後遷縣東北勒上市。西南有景德鎮,宣德初,置御器
廠於此。
    德興府東。東有銀山,舊產銀。北有銅山,山麓有膽泉,浸鐵可以成銅。西南有建
節水,自弋陽縣流入。北有大溪,自南直婺源縣流入。下流俱合於樂安江。東有白沙巡
檢司。西南有永泰巡檢司,廢。
    安仁府南少東。南有錦江,亦名安仁港,自貴溪縣流入,西北入余干境,為龍窟河。
又東有白塔河,流合於錦江。南有白塔、東有田南二巡檢司,後廢。
    萬年府東南。正德七年以余干縣之萬春鄉置,析鄱陽、 樂平及貴溪三縣地益之。
北有萬年山。東有桃源洞,桃源水出焉,經縣西南,下流為余水。東北有荷溪鎮、北有
石頭街二巡檢司,後俱廢。
    廣信府元信州路,屬江浙行省。太祖庚子年五月為廣信府。領縣七。西北距布政司
六百三十裡。
    上饒倚。西北有靈山,舊產水晶。南有丁溪山,產鐵。又南有銅山。北有上饒江,
自玉山縣流入,經城北,下流至鄱陽縣合於鄱江。又西有櫧溪,源出靈山,亦曰靈溪,
流入上饒江。南有八坊場、東北有鄭家坊二巡檢司。
    玉山府東。有三清山。又有懷玉山,玉溪出焉,分二流,東入浙,西為上饒江。東
南有柳都寨巡檢司。
    弋陽府西。南有軍陽山,舊產銀。東有弋陽江,即上饒江下流也,又有弋溪流合焉。
又有葛溪,源出上饒縣靈山,下流入鄱江。又有信義港,自福建邵武流入,合於葛溪。
    貴溪府西。西南有象山,又有龍虎山,上清宮在焉。其南為仙嚴。又南有薌溪,亦
名貴溪,上流即上饒江也。又有須溪,自福建光澤縣流入,來合焉。南有管界寨巡檢司。
西有神前街巡檢司,本神峰寨,在縣北,後遷潭溪,更名。
    鉛山府南。元鉛山州,直隸江浙行省,治在八樹嶺之南。洪武初,降為縣,遷於今
治。西南有銅寶山,湧泉浸鐵可以為銅。又有鉛山,產鉛銅及青綠。北有鵝湖山。南有
分水嶺,與福建崇安縣界,上有分水關巡檢司。又有紫溪嶺,紫溪水出焉。北有上饒江,
至汭口,與紫溪、桐木、黃薛諸水合流,入弋陽縣界,謂之鉛山河口。又東北有石溪,
亦流合上饒江。西南有石佛寨巡檢司,後遷善政鄉湖坊街。又西有駐泊巡檢司,治汭口
鎮,廢。
    永豐府南。東南有平洋山,舊產銀礦。南有永豐溪,源出福建浦城縣界,下流至上
饒縣界合玉溪。又東有永平溪,西會杉溪及諸溪谷之水,注於永豐溪。東有柘陽寨巡檢
司。又有杉溪寨巡檢司,廢。
    興安府西。嘉靖三十九年八月以弋陽縣之橫峰寨置,析上饒、貴溪二縣地益之。縣
南有宋溪,源並出靈山,下流入上饒江。東有丫嚴寨巡檢司,後廢。
    建昌府元建昌路,屬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為肇慶府,尋曰建昌府。領縣五。
西北距布政司四百裡。
    南城倚。永樂二十二年建荊王府。正統十年遷於湖廣蘄州。成化二十三年建益王府。
西南有麻姑山。東有旴江,一名建昌江,自南豐縣流入,下流入金溪縣。東有藍田、北
有伏牛二巡檢司。又南有曾潭、北有岳口二巡檢司,廢。又東南有杉關,接福建光澤縣
界。
    南豐府南少西。元南豐州,直隸江西行省。洪武初,降為縣,南有軍山。又東南有
百丈嶺,與福建建寧縣分界。又有旴水。東南有龍池巡檢司,本黃沙源坪,在縣西南,
後遷縣南雙港口,又遷縣東南百丈嶺,又遷刊都,尋又遷於此,更名。又南有太平、北
有仙君二巡檢司,廢。
    新城府東南。西有福山,黎水出焉,經縣西,下流會於旴江。又東有飛猿嶺,飛猿
水出焉,下流至南城縣入於日於江。又有五福港,源出杉關,流與飛猿水合。東南有極
高巡檢司,遷水口村,後遷縣南德勝關,又遷縣東洵口,仍故名。西南有同安巡檢司,
後遷縣西樟村,尋復。
    廣昌府西南。西北有金嶂山。西南有梅嶺。又南有血木嶺,旴水出焉,經城南,流
入南豐縣。西南有秀嶺、南有泉鎮二巡檢司。
    瀘溪府東南。本南城縣瀘溪巡檢司,萬歷六年十二月改為縣。東有瀘溪,源出福建
崇安縣之五鳳山,流至縣,又北入於安仁港。
    撫州府元撫州路,屬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正月為臨川府,尋曰撫州府。領縣六。
北距布政司二百四十裡。
    臨川倚。南有靈谷山。西有銅山,舊產銅。城東有汝水,上源接旴江,自金谿縣流
入,東合於章江。又西有臨水,源出崇仁縣,流合汝水。北有溫家圳、南有青泥、西有
清遠三巡檢司。又有白竿巡檢司,後廢。
    崇仁府西。南有巴山,一名臨川山,臨水出焉,亦曰巴水。又南有華蓋山,西寧水
出焉,下流俱合於汝水。又西南有寶唐山,寶唐水出其下,北合縣境諸溪,入於臨水。
東有周坊巡檢司。又西北有丁坊、南有河亭二巡檢司,廢。
    金谿府東南。東有金窟山,舊產金。又有雲林山,跨撫、信、建昌三府境。又有崖
山,接貴溪縣界。南有福水,即旴水下流也,自南城縣流入,北合清江水,又北合石門
港水。又北流為苦竹水,又西流為臨川縣之汝水。
    宜黃府西南。東有宜黃水,下流入汝。南有止馬寺巡檢司。又有上勝巡檢司,廢。
    樂安府西南。西北有大盤山,與新淦、永豐二縣界,寶唐水出焉,下流合於臨水。
東有芙蓉山,鰲溪水出焉,下流合於贛水。北有龍義、又有望仙二巡檢司。又西北有南
平巡檢司,後廢。
    東鄉府東。正德七年八月以臨川縣之孝岡置,析金溪、進賢、余干、安仁四縣地益
之。西南有汝水。東北有橫山、西北有古熂二巡檢司,後廢。
    吉安府元吉安路,屬江西行省。太祖壬寅年為府。領縣九。東北距布政司五百九十
裡。
    廬陵倚。北有螺山,南有神岡山,兩山相望,贛江經其下。又北經城東,又北經虎
口石,流入峽江縣,為清江。南有富田、西有井岡、西南有敖城三巡檢司。
    泰和府南少西。元太和州。洪武二年正月改為泰和縣。東有王山,亦名匡山。贛江
在城南,自萬安縣流入,經縣西之牛吼石,而東北入廬陵縣界。又南有雲亭江,一名繒
水,源出興國縣,北流至珠林口注於贛江。西有旱禾市、東北有花石潭、東南有三顧山
三巡檢司。
    吉水府東北。元吉水州。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東有東山。北有王嶺。又東北有吉
文水,贛水之支流。北有白沙巡檢司,遷縣西北三曲灘上,仍故名。
    永豐府東。東有郭山。南有石空嶺,又有恩江,下流入於贛江。東南有層山、南有
沙溪、又有表湖三巡檢司。又東北有視田巡檢司,後廢。
    安福府西少北。元安福州。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西有盧蕭山,盧水出焉,經城北,
東流與王江合,又東合禾水,至廬陵縣神岡山下入於贛江。南有黃茆巡檢司,治黃陂寨,
後遷縣西時礱鎮,西有羅塘巡檢司,治洋澤,後遷江背,俱仍故名。
    龍泉府西南。東南有錢塘山。西有石含山。南有遂水,東流入於贛江。西北有北鄉
巡檢司。西南有禾源巡檢司,後遷縣西左安司,仍故名。西有秀洲巡檢司,本金田,在
縣北,後遷治,更名。
    萬安府南。東有蕉源山,產鐵。城西有贛江,江之灘三百裡,在縣境者十八灘,皇
恐為最險。又南有皁口江,自贛縣北注於贛江。有造口巡檢司,在縣西南。又東北有灘
頭巡檢司,又東南有西平山巡檢司,廢。
    永新府西南。元永新州。洪武二年正月降為縣。東南有義山。西有秋山,一名禾山,
禾水出焉,一名永新江,下流至泰和縣入於贛江。東南有上坪寨、西北有栗傳寨、又有
禾山寨、又有新安寨四巡檢司。
    永寧府西南。北有七溪嶺。西有漿山水,源自湖廣茶陵州界,流經縣南,合於永新
縣之禾江。西有升鄉寨巡檢司。西南有礱頭寨巡檢司,尋廢。
    臨江府元臨江路,屬江西行省。太祖癸卯年為府。領縣四。東北距布政司二百七十
裡。
    清江倚。東有閣皁山,亙二百余裡。南有贛江,一名清江,有清江鎮巡檢司。又有
袁江,自新喻縣流入,至縣南合焉。西有蕭水,南有淦水,至縣東清江鎮,亦俱合於贛
江。西南有太平市巡檢司,廢。
    新淦府南。元新淦州。洪武初降為縣。西北有離嶺,淦水出焉。又西有清江。又南
有象江,有泥江,俱流入於清江。東有枉山巡檢司,後遷藍橋,尋復。
    新喻府西。元新喻州,洪武初,降為縣。西有銅山,舊產銅。北有蒙山。南有渝水,
即袁江,穎江水北流入焉。北有水北墟巡檢司。
    峽江府南。本新淦縣之峽江巡檢司,嘉靖五年四月改為縣,析新淦縣六鄉地益之。
南有玉笥山,又有贛江,亦名峽江,有黃金水流合焉。
    袁州府元袁州路,屬江西行省。太祖庚子年為府。領縣四。東北距布政司三百九十
裡。
    宜春倚。南有蟠龍山,又有仰山。又秀江在城北,源出萍鄉縣,流經府西,亦曰稠
江,即袁江之上源也。西有黃圃、南有澗富嶺二巡檢司。
    分宜府東。東有鐘山峽。西有昌山峽。秀江經兩峽中,入新喻縣境,為渝水。
    萍鄉府西。元萍鄉州,洪武初降為縣。東有羅霄山,羅霄水出焉,分二派。東流者
為盧溪水,下流為秀江,入宜春縣界。西流者入湖廣醴陵縣界,合淥水。又西有萍川水,
亦曰楊岐水,西流經縣南,下流合淥水。北有安樂鎮、東南有大安裡二巡檢司。又西有
草市巡檢司,後遷於插嶺關,仍故名。又西有湘東市。東有盧溪鎮。
    萬載府北。北有龍江,下流即瑞州府之蜀江。東北有康樂水入焉。西有鐵山界巡檢
司。又有高村鎮巡檢司,尋廢。
    贛州府元贛州路,屬江西行省。太祖乙巳年為府。領縣十二。西北距布政司一千一
百八十裡。
    贛倚。南有崆峒山,章、貢二水夾山左右,經城之東西。貢水一名東江,自福建長
汀縣流入府界。章水一名西江,自湖廣宜章縣流入府界。至城北,合流為贛江。北有桂
源巡檢司,後遷攸鎮。東北有磨刀寨巡檢司,後遷石院舖。南有長洛巡檢司,後遷縣西
黃金鎮。俱仍故名。
    雩都府東。東北有高沙寶山。又北有雩山,雩水出焉,合寧都、會昌諸水,繞城而
西,至贛縣,合於貢水。東北有平頭寨巡檢司。又有印山、又有青塘二巡檢司,後廢。
    信豐府東南。東有桃江,自龍南縣流入,經縣北,為信豐江,下流入於貢水。東南
有新田巡檢司。西有桃枝墟,又有黃田、覃塘,又東有新設四巡檢司,後廢。
    興國府東北。北有覆笥山。東北有瀲江,西南流,合雩水入貢江。東有衣錦鄉、東
北有回龍寨二巡檢司。
    會昌府東少南。元會昌州,洪武初降為縣。南有四望山,下有羊角水隘。北有湘洪
水,即貢水,西北流,會雩水。南有湘鄉寨、北有承鄉鎮二巡檢司。又西有河口巡檢司,
後廢。
    安遠府南。元屬寧都州,洪武初改屬府。西有安遠水,亦曰廉水,流入會昌縣之貢
水。又南有三百坑水,下流入廣東龍川縣。西北有板口巡檢司。
    寧都府東北。元寧都州,洪武初降為縣。西北有金精山。北有梅嶺。南有寧都水,
與散水、篔簹、曲陽、黃沙、長樂五水合,又東北有虔化水,下流俱入於雩水。又有梅
川水,出梅嶺,下流亦經雩都縣入貢水。東南有下河寨巡檢司。
    瑞金府東。元屬會昌州,洪武初改屬府。東北有陳石山,綿江出焉,流至縣南入貢
水,又西入會昌縣,為湘洪水。西北有瑞林、東北有湖陂二巡檢司。東南有古城鎮,路
出福建長汀縣。
    龍南府南。元屬寧都州,洪武初改屬府。西南有冬桃山,桃水出焉,東北流會諸水,
至縣北宮山下,與渥、濂二水合為三江口,又北流為信豐縣之桃江。有冬桃隘,崇禎初,
移定南縣下歷巡檢司駐焉。
    石城府東北。元元貞元年十一月屬寧都州,洪武初改屬府。北有牙梳山。東有霸水,
西南合虔化水,入貢江。北有捉殺寨巡檢司,後遷縣西赤江市,仍故名。
    定南府東南。隆慶三年三月以龍南縣之蓮莆鎮置。析安遠、信豐二縣地益之。西北
有程嶺,又南有神仙嶺。東有指揮峰。東北有九洲河,下流會於信豐縣之桃江。東北有
下歷巡檢司,後遷高砂蓮塘,又遷龍南縣冬桃隘。
    長寧府東南。萬歷四年三月以安遠縣之馬蹄岡置,析會昌縣地益之。東南有頂山,
又南有大帽山,俱接閩、廣境。又東有尋鄔水,流入廣東龍川縣界。西北有黃鄉巡檢司。
南有新坪巡檢司,本大墩,後更名。北有雙橋、南有丹竹樓二巡檢司,後廢。
    南安府元南安路,屬江西行省。太祖乙巳年為府。領縣四。東北距布政司一千五百
二十裡。
    大庾倚。西南有大庾嶺,五嶺之一,亦名梅嶺,上有關曰梅關。又有章江,亦曰南
江,亦曰橫江,下流與貢水合。西有郁林鎮巡檢司,治晶都村,後遷浮江隘,又遷黃泥
港,東北有赤石嶺巡檢司,治峰山裡,後遷小溪城,又遷峰山新城,後遷峰山水西村,
俱仍故名。又縣南有水南城,與府城隔江對峙,嘉靖四十年築。西北有新田城。又北有
鳳凰城,又西有楊梅城,俱嘉靖四十四年築。又東有九所城。亦嘉靖四十四年築。
    南康府東北。西北有禽山,禽水出焉,東流至南野口入於章江。北有羊嶺山。南有
芙蓉江,即章江。東北有潭口鎮、北有相安鎮二巡檢司。
    上猶府東北。元永清縣,洪武初更名。西有書山,一名太傅山。東有大猶山,猶水
出焉,下流至南康縣,入於章江。西有浮龍巡檢司,後遷太傅村,仍故名。
    崇義府北。正德十四年三月以上猶縣之崇義裡置,析大庾、南康二縣地益之。西南
有聶都山。西有桶岡。又有章江,自湖廣宜章縣流入,又有橫水,經縣南,又西南有左
溪,下流俱合章江。西北有上保巡檢司,本過步,後遷治,更名。西南有鉛廠巡檢司,
本在鉛山,後遷聶都,東南有長龍巡檢司,本治降平裡,後遷縣東北尚德裡江頭,俱仍
故名。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