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十三

    張瀚  王國光  梁夢龍  楊巍  李戴  趙煥  鄭繼之

    張瀚,字子文,仁和人。嘉靖十四年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歷廬州知府,改大名。
俺答圍京師,詔遣兵部郎中征畿輔民兵入衛。瀚立閱戶籍,三十丁簡一人,而以二十九
人供其餉,得八百人。馳至真定,請使者閱兵,使者稱其才。累遷陝西左布政使,擢右
副都御史,巡撫其地。甫半歲,入為大理卿。進刑部右侍郎,俄改兵部,總督漕運。
    隆慶元年,改督兩廣軍務,時兩廣各設巡撫官,事不關督府。瀚請如三邊例,乃悉
聽節制。大盜曾一本寇掠廣州,詔切責瀚,停總兵官俞大猷、郭成俸。已,一本浮海犯
福建,官軍迎擊,大破之,賚銀幣。已,復犯廣東,陷碣石衛,叛將周雲翔等殺雷瓊參
將耿宗元,與賊合。廷議鐫瀚一秩調用。已而成大破賊,獲雲翔。詔還瀚秩,即家俟召。
再撫陝西。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工部尚書。
    萬歷元年,吏部尚書楊博罷,召瀚代之。秩滿,加太子少保。時廷推吏部尚書,首
左都御史葛守禮,次工部尚書硃衡,次瀚。居正惡守禮戇,厭衡驕,故特拔瀚。瀚資望
淺,忽見擢,舉朝益趨事居正,而瀚進退大臣率奉居正指。即出己意,輿論多不協。以
是為御史鄭准、王希元所劾。居正顧之厚,不納也。御史劉台劾居正,因論瀚撫陝狼籍,
又唯諾居正狀。
    比居正遭喪,謀奪情,瀚心非之。中旨令瀚諭留居正,居正又自為牘,風瀚屬吏,
以覆旨請。瀚佯不喻,謂「政府奔喪,宜予殊典,禮部事也,何關吏部。」居正復令客
說之,不為動,乃傳旨責瀚久不奉詔,無人臣禮。廷臣惴恐,交章留居正,瀚獨不與,
撫膺太息曰:「三綱淪矣!」居正怒,嗾給事中王道成、御史謝思啟摭他事劾之,勒致
仕歸。居正歿,帝頗念瀚。詔有司給月廩,年及八十,特賜存問。卒,贈太子少保,謚
恭懿。
    王國光,字汝觀,陽城人。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授吳江知縣。鄰邑有疑獄來質,訊
輒得情。調儀封,擢兵部主事。改吏部,歷文選郎中。屢遷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謝
病去。隆慶四年,起刑部左侍郎,拜南京刑部尚書。未上,改戶部,再督倉場。神宗即
位,還理部事。時簿牒繁冗,自州縣達部,有繕書、輸解、交納諸費,公私苦之。國光
疏請裁併,去繁文十三四,時稱簡便。戶部十三司,自弘治來,以公署隘,惟郎中一人
治事,員外郎、主事止除官日一赴而已。郎中力不給,則委之吏胥,弊益滋。國光盡令
入署,職務得修舉。邊餉告匱,而諸邊歲出及屯田、監課無可稽。國光請敕邊臣核實,
且畫經久策以聞。甘肅巡撫廖逢節等各條上其數,耗蠹為損。
    萬歷元年,奏言:「國初,天下州縣存留夏稅秋糧可一千二百萬石。其時議主寬大,
歲用外,計贏銀百萬有余。使有司歲征無缺,則州縣積貯自豐,水旱盜賊不能為災患。
今一遘兵荒,輒留京儲,發內帑。由有司視存留甚緩,苟事催科,則謂擾民,弊遂至此。
請行天下撫按官,督所司具報出入、存留、逋負之數,臣部得通融會計,以其余濟邊。
有司催征不力者,悉以新令從事。」制可。京軍支糧通州者,候伺甚艱。國光請遣部郎
一人司之,名坐糧廳,投牒驗發,無過三日,諸軍便之。天下錢谷散隸諸司,國光請歸
並責成:畿輔府州縣歸福建司,南畿歸四川司,鹽課歸山東司,關稅歸貴州司,淮、徐、
臨、德諸倉歸雲南司,御馬、象房及二十四馬房芻料歸廣西司。遂為定製。
    三年,京察拾遺。國光為南京給事、御史所劾。再疏乞罷,帝特留之。明年復固以
請,乃詔乘傳歸。瀕行,以所輯條例名《萬歷會計錄》上之。帝嘉其留心國計,令戶部
訂正。及書成,詔褒諭焉。五年冬,吏部尚書張瀚罷,起國光代。陳采實政、別繁簡、
責守令、恤卑官、罷加納數事,皆允行。尋以考績,加太子太保。八年,當考察外吏,
請毋限日期。詔許之,且命詿誤者聽從公辯雪。明年大計京朝官,徇張居正意,置吳中
行等五人於察籍。
    國光有才智。初掌邦計,多所建白。及是受制執政,聲名損於初。給事中商尚忠論
國光銓選私所親,而給事中張世則出為河南僉事,憾國光,劾其鬻官黷貨。國光再奏辯,
帝再慰留,責世則挾私,貶儀真丞。及居正卒,御史楊寅秋劾國光六罪。帝遂怒,落職
閒住。已,念其勞,命復官致仕。
    梁夢龍,字乾吉,真定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改庶吉士。授兵科給事中,首劾吏
部尚書李默。帝方顧默厚,不問。出核陝西軍儲。劾故延綏巡撫王輪、督糧郎中陳燦等,
廢斥有差。歷吏科都給事中。帝怒禮部尚書吳山,夢龍惡獨劾山得罪清議,乃並吏部尚
書吳鵬劾罷之。嘗上疏,言:「相臣賢否,關治道污隆。請毋拘資格,敕在廷公舉名德
宿望之臣,以光聖治。」帝疑諸臣私有所推引,責令陳狀。夢龍惶恐謝罪,乃奪俸。擢
順天府丞。坐京察拾遺,出為河南副使。河決沛縣,尚書硃衡議開徐、邳新河,夢龍董
其役。三遷河南右布政使。
    隆慶四年,擢右歛都御史,巡撫山東。是秋,河決宿遷,覆漕糧八百艘。朝議通海
運,以屬夢龍。夢龍言:「海道南自淮安至膠州,北自天津至海倉,各有商艇往來其間。
自膠州至海倉,島人及商賈亦時出入。臣等因遣人自淮安轉粟二千石,自膠州轉麥千五
百石,入海達天津,以試海道,無不利者。由淮安至天津,大要兩旬可達。歲五月以前,
風勢柔順,揚帆尤便。況舟由近洋,洋中島嶼聯絡,遇風可依。苟船非朽敝,按占候以
行,自可無虞。較元人殷明略故道,安便尤甚。丘浚所稱『傍海通運』,即此是也。請
以河為正運,海為備運。萬一河未易通,則海運可濟,而河亦得悉心疏浚,以圖經久。
又海防綦重,沿海衛所玩心妻歲久,不加繕飭,識者有未然之憂。今行海運兼治河防,
非徒足裨國計,兼於軍事有補。」章下戶部,部議海運久廢,猝難盡復,請令漕司量撥
糧十二萬石,自淮入海以達天津。工部給銀,為海艘經費。報可。已而海運卒不行,事
具《王宗沐傳》。明年冬,遷右副都御史,移撫河南。
    神宗初,張居正當國。夢龍其門下士,特愛之,召為戶部右侍郎。尋改兵部,出賚
遼東有功將士。五年,以兵部左侍郎進右都御史,總督薊、遼、保定軍務。李成梁大破
土蠻於長定堡,帝為告廟宣捷,大行賞賚,官夢龍一子。已,給事中光懋言:「此乃保
塞內屬之部,游擊陶承嚳假犒賚掩襲之,請坐以殺降罪。」兵部尚書方逢時曲為解,夢
龍等亦辭免恩廕。及土蠻三萬騎入東昌堡,成梁擊敗之。寧前復警,夢能親率勁卒三千
出山海關為成梁聲援,分遣兩參將遮擊,復移繼光駐一片石邀之,敵引去。前後奏永奠
堡、丁字泊、馬蘭峪、養善木、紅土城、寬奠、廣寧右屯、錦、義、大寧堡諸捷,累賜
敕獎勵,就加兵部尚書。以修築黃花鎮、古北口邊牆,加太子少保,再廕子至錦衣世千
戶。召入掌部務,疏陳軍政四事。尋錄防邊功,加太子太保。
    十年六月,居正歿,吏部尚書王國光劾罷,夢龍代其位。逾月,御史江東之劾夢龍
浼徐爵賄保得吏部,以孫女聘保弟為子婦,御史鄧練、趙楷復劾之,遂令致仕。家居十
九年卒。天啟中,趙南星訟其邊功,贈少保。崇禎末,追謚貞敏。
    楊巍,字伯謙,海豐人。嘉靖二十六年進士。除武進知縣。擢兵科給事中。操江歛
都御史史褒善已遷大理卿,巍言:「東南倭患方劇,參贊、巡撫俱論罪,褒善獨倖免,
又夤緣美遷,請並吏部罰治。」帝怒,停選司俸,還褒善故官。巍既忤吏部,遂出為山
西僉事。已,遷參議,分守宣府。寇入犯,偕副將馬芳擊斬其部長,賚銀幣。尋為陽和
兵備副使。擢右歛都御史,巡撫宣府。錄搗巢功,進秩二級。逾年,以養母歸。歸二年,
召起巡撫陝西。增補屯戍軍伍,清還屯地之奪於籓府者。隆慶初,進右副都御史,移撫
山西。所部驛遞銀歲征五十四萬,巍請減四之一。修築沿邊城堡,檄散大盜李九經黨。
復乞養母去。
    神宗立,起兵部右侍郎。萬歷二年,改吏部,進左,又以終養歸。母年逾百歲卒。
十年,起南京戶部尚書,旋召為工部尚書。有詔營建行宮,近功德寺。巍爭之,乃止。
明年,改戶部,遷吏部尚書。明制,六部分蒞天下事,內閣不得侵。至嚴嵩,始陰撓部
權。迨張居正時,部權盡歸內閣,逡巡請事如屬吏,祖制由此變。至是,申時行當國。
巍素厲清操,有時望,然年耄骫骳,多聽其指揮。御史丁此呂論科場事,時行及余有丁、
許國輩皆惡之。巍論謫此呂,為御史江東之、李植等所攻,與時行俱乞罷。帝從諸大臣
請,慰留巍等而戒諭言者,巍乃起復視事。
    當居正初敗,言路張甚,帝亦心疑諸大臣朋比,欲言官摘發之以杜壅蔽。諸大臣懼
見攻,政府與銓部陰相倚以制言路。先是,九年京察,張居正令吏部盡除異己者。十五
年,復當大計,都御史辛自修欲大有所澄汰,巍徇政府指持之。出身進士者,貶黜僅三
十三人,而翰林、吏部、給事、御史無一焉。賢否混淆,群情失望。十七年夏,帝久不
視朝,中外疑帝以張鯨不用故托疾。巍率同列請以秋日御殿。至十月,巍等復請。帝不
悅,責以沽名。
    巍初歷中外,甚有聲。及秉銓,素望大損。然有清操,性長厚,不為刻核行。明年,
以年幾八十,屢疏乞歸。詔乘傳、給廩隸如故事。歸十五年,年九十二而卒。贈少保。
    李戴,字仁夫,延津人。隆慶二年進士。除興化知縣,有惠政。擢戶科給事中。廣
東以軍興故,增民間稅。至萬歷初亂定,戴奏正之。累遷禮科都給事中。出為陝西右參
政,進按察使。張居正尚名法,四方大吏承風刻核,戴獨行之以寬。由山西左布政使擢
右副都御史,巡撫山東。歲兇,累請蠲振。入為刑部侍郎。累進南京戶部尚書,召拜工
部尚書,以繼母憂去。
    二十六年,吏部尚書蔡國珍罷。廷推代者七人,戴居末,帝特擢用之。當是時,趙
志皋、沈一貫輔政,雖不敢撓部權,然大僚缺人,九卿及科道掌印者鹹得自舉聽上裁,
而吏部諸曹郎亦由九卿推舉,尚書不得自擇其屬,在外府佐及州縣正、佐官則盡用掣簽
法,部權日輕。戴視事,謹守新令,幸無罪而已。明年,京察。編修劉綱、中書捨人丁
元薦、南京評事龍起雷嘗以言事忤當路,鹹置察中,時議頗不直戴。而是時國本未定,
皇長子冠婚久稽,戴每倡廷臣直諫。及礦稅害劇,戴率九卿言:「陳增開礦山東,知縣
吳宗堯逮。李道抽分湖口,知府吳寶秀等又逮。天下為增、道者何限,有司安所措手足?
且今水旱頻仍,田裡蕭耗,重以東征增兵益餉,而西事又見告矣。民不聊生,奸宄方竊
發,奈何反為發其機,速其變哉!」不報。
    山西稅使張忠奏調夏縣知縣韓薰簡僻。戴以內官不當擅舉刺,疏爭之。湖廣陳奉屢
奏逮有司,戴等又極論,且言:「奉及遼東高淮擅募勁卒橫民間,尤不可不問。」帝亦
弗聽。已,復偕同列言:「自去夏六月不雨至今,路殣相望,巡撫汪應蛟所奏饑民十八
萬人。加以頻值寇警,屢興征討之師,按丁增調,履畝加租,賦額視二十年前不啻倍之
矣。瘡痍未起,而采榷之害又生。不論礦稅有無,概勒取之民間,此何理也。天下富室
無幾,奸人肆虐何極。指其屋而恐之曰『彼有礦』,則家立破矣;『彼漏稅』,則橐立
罄矣。持無可究詰之說,用無所顧畏之人,蚩蚩小民,安得不窮且亂也。湖廣激變已數
告,而近日武昌尤甚。此輩寧不愛性命哉?變亦死,不變亦死,與其吞聲獨死,毋寧與
仇家俱糜。故一發不可遏耳。陛下可視為細故耶?」亦不報。
    三十年二月,帝有疾,詔罷礦稅、釋系囚、錄建言譴謫諸臣。越日,帝稍愈,命礦
稅采榷如故。戴率同官力諫。時釋罪、起廢二事,猶令閣臣議行,戴即欲疏名上請,而
刑部尚書蕭大亨謂釋罪必當奏聞。方具疏上,太僕卿南企仲以二事久稽,劾戴等不能將
順。帝怒,並停前詔。戴引罪求罷,帝不許。自是請起廢者再,率九卿乞停礦稅者四,
皆不省。稽勳郎中趙邦清素剛介,為給事中張鳳翔所劾,疑出文選郎中鄧光祚、驗封郎
中侯執躬意,辨疏侵之。御史沈正隆、給事中田大益交章劾邦清。邦清憤,盡發光祚、
執躬私事。光祚亦騰疏力攻,部中大哄,戴無所裁抑。御史左宗郢、李培遂劾戴表率無
狀,戴引疾乞去。帝諭留,為貶邦清三秩,允光祚執躬歸,群囂乃息。
    明年冬,妖書事起。錦衣官王之楨等與同官周嘉慶有隙,言妖書嘉慶所為,下詔獄
窮治。嘉慶,戴甥也,比會鞫,戴引避。帝聞而惡之。會王士騏通書事發,下部議。士
騏奏辨。帝謂士騏不宜辨,責戴不能鉗屬官。戴引罪,而疏紙誤用印,復被譙讓,罪其
司屬。戴疏謝,用印如故。帝怒,令致仕,奪郎中以下俸。
    戴秉銓六年,溫然長者,然聲望出陸光祖諸人下。趙志皋、沈一貫柄政,戴不敢為
異,以是久於其位,而銓政益頹廢矣。卒贈少保。
    趙煥,字文光,掖縣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授烏程知縣。入為工部主事,改御史。
萬歷三年,中官張宏請遣其黨榷真定材木,煥及給事中侯於趙執奏,不從。張居正遭父
喪,言官交章請留,煥獨不署名。擢順天府丞,累遷左歛都御史。
    十四年三月,風霾求言。煥請恢聖度,納忠言,謹□頻笑,信政令,時召大臣商榷
治理,次第舉行實政,弊在內府者一切報罷,而飭戒督撫有司務求民瘼。帝嘉納焉。尋
遷工部右侍郎。改吏部,進左。乞假去。起南京右都御史,以親老辭。時煥兄遼東巡撫
歛都御史燿亦乞歸養。吏部言二人情同,燿為長子,且任封疆久,可聽其歸。乃趣煥就
職。尋召為刑部尚書。議日本貢事,力言非策。男子諸龍光訐奏李如松通倭下吏,並及
其黨陳仲登枷赤日中,期滿戍瘴鄉。煥以盛暑必斃,而二人罪不當死,兩疏力爭。忤旨,
詰責。復以議浙江巡按彭應參獄失帝意,遂引疾歸。再起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吏部尚書,
皆不赴。家居十六年。召拜刑部尚書,尋兼署兵部。
    四十年二月,孫丕揚去,改署吏部。時神宗怠於於事,曹署多空。內閣惟葉向高,
杜門者已三月。六卿止一煥在,又兼署吏部,吏部無復堂上官。兵部尚書李化龍卒,召
王象乾未至,亦不除侍郎。戶、禮、工三部各止一侍郎而已。都察院自溫純罷去,八年
無正官。故事,給事中五十人,御史一百十人,至是皆不過十人。煥累疏乞除補。帝皆
不報。其年八月,遂用煥為吏部尚書,諸部亦除侍郎四人。既而考選命下,補給事中十
七人,御史五十人,言路稱盛。
    然是時朋黨已成,中朝議論角立。煥素有清望,驟起田間,於朝臣本無所左右,顧
雅不善東林。諸攻東林者乘間入之。所舉措往往不協清議,先後為御史李若星、給事中
孫振基所劾。帝皆優詔慰留之。已,兵部主事卜履吉為署部事都御史孫瑋所論。煥以履
吉罪輕,擬奪俸三月。給事中趙興邦劾煥徇私。煥疏辨,再乞罷。向高言:「今國事艱
難,人才日寡。在野者既賜環無期,在朝者復晨星無幾,乃大小臣工,日尋水火,甚非
國家福也。臣願自今已後共捐成心,憂國事,議論聽之言官,主張聽之當事。使大臣得
展佈而毋苦言官之掣肘,言官得發舒而毋患當事之摧殘,天下事尚可為也。」因請諭煥
起視事,煥乃出。
    明年春,以年例出振基及御史王時熙、魏雲中於外。三人嘗力攻湯賓尹、熊廷弼者,
又不移咨都察院,於是御史湯兆京守故事爭,且詆煥。煥屢疏訐辯,杜門不出,詔慰起
之。兆京以爭不得,投劾徑歸。其同官李邦華、周起元、孫居相,及戶部郎中賀烺交章
劾煥擅權,請還振基等於言路。帝為奪諸臣俸,貶烺官以慰煥。煥請去益力。九月,遂
叩首闕前,出城待命。帝猶遣諭留。給事中李成名復劾煥伐異黨同,煥遂稱疾篤,堅不
起。逾月,乃許乘傳歸。
    四十六年,吏部尚書鄭繼之去國。時黨人勢成,清流斥逐已盡。齊黨亓詩教摯尤張。
以煥為鄉人老而易制,力引煥代繼之,年七十有七矣。比至,一聽詩教指揮,不敢異同,
由是素望益損。帝終以煥清操,委信之。及明年七月,遼東告警,煥率廷臣詣文華門固
請帝臨朝議政。抵暮,始遣中官諭之退,而諸軍機要務廢閣如故。煥等復具疏趣之,且
作危語曰:「他日薊門蹂躪,敵人叩閽,陛下能高枕深宮,稱疾謝卻之乎?」帝由是嗛
焉。考滿當增秩,寢不報。煥尋卒,恤典不及。光宗立,始賜如制。熹宗初,贈太子太
保。
    鄭繼之,字伯孝,襄陽人。嘉靖四十四年進士。除余干知縣。遷戶部主事,歷郎中。
遷寧國知府,進四川副使,以養親歸。服除,久之不出。萬歷十九年,用給事中陳尚象
薦,起官江西,進右參政。召為太僕少卿,累遷大理卿。東征師罷,吏部尚書李戴議留
戍兵萬五千,令朝鮮供億。繼之曰:「既留兵,自當轉餉,柰何疲敝屬國。」議者韙之。
為大理九年,擢南京戶部尚書,就改吏部。
    四十一年,吏部尚書趙煥罷。時帝雖倦勤,特謹銓部選,久不除代。以繼之有清望,
明年二月,乃召之代煥。繼之久處散地,無黨援。然是時言路持權,齊、楚、浙三黨尤
橫,大僚進退,惟其喜怒。繼之故楚產,習楚人議論,且年八十余,耄而憒,遂一聽黨
人意指。文選郎中王大智者,繼之所倚信。其秋以年例出御史宋匋、潘之祥,給事中張
鍵,南京給事中張篤敬於外,皆嘗攻湯賓尹、熊廷弼者也。時定製,科道外遷必會都察
院吏科,繼之不令與聞。比考選科道,中書捨人張光房,知縣趙運昌、張廷拱、曠鳴鸞、
濮中玉當預,而持議頗右於玉立、李三才,遂見抑,改授部曹。大智同官趙國琦以為言。
大智怒,構於繼之逐之去。由是御史孫居相、張五典、周起元等援年例故事以爭,且為
光房等五人稱枉,吏科都給事中李瑾亦以失職抗疏劾大智。御史唐世濟則右吏部,詆居
相等。居相、瑾怒,交章劾世濟。給事中、御史復助世濟排擊居相。居相再疏力攻大智,
大智乃引疾去。繼之亦覺其非,不為辯。
    至明年二月,胡來朝為文選,出兵科都給事中張國儒、御史馬孟禎、徐良彥於外,
復不咨都察院、吏科。國儒已陪推京卿,法不當出外;孟禎、良彥則素忤黨人,故來朝
抑之。繼之不能禁。時居相等已去國,獨瑾再爭,詆繼之、來朝甚力。來朝等不能難,
其黨思以眾力勝之,於是諸御史群起攻瑾。瑾爭之強,疏三上。來朝等亦三疏詆訐,詞
頗窮。來朝乃言:「年例協贊之旨,實秉國者調停兩袒,非可為制,乞改前令從事。」
帝一無所處分。瑾方奉使,自引去。其秋,給事中梅之煥、御史李若星、張五典年例外
轉,所司復不預聞。吏科韓光裕、御史徐養量稍言之,然勢孤,竟不能爭也。時縉雲李
鋕以刑部尚書兼署都察院,亦浙黨所推轂。四十五年,大計京官,繼之與鋕司其事,考
功郎中趙士諤、給事中徐紹吉、御史韓浚佐之。所去留悉出紹吉等意,繼之受成而已。
一時與黨人異趣者,貶黜殆盡,大僚則中以拾遺,善類為空。
    繼之以篤老累疏乞休,帝輒慰留不允。明年春,稽首闕下,出郊待命。帝聞,命乘
傳歸。又數年卒,年九十二。贈少保。
    贊曰:張瀚、王國光、梁夢龍皆以才辦稱,楊巍、趙煥、鄭繼之亦負清望,及秉銓
政,蒙詬議焉。於時政府參懷,言路脅制,固積重難返,然以公滅私之節,諸人蓋不能
無愧雲。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