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南朝.宋〕劉義慶


     
                 
        下卷
    
        容止第十四
    
        1魏武將見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遠國,使崔季□(王圭)代,帝自捉刀立床頭。
    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
    雄也。」魏武聞之,追殺此使。
    
        2何平叔美姿儀,面至白。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以朱
    衣自拭,色轉皎然。
    
        3魏明帝使後弟毛曾與夏侯玄共坐,時人謂「蒹葭倚玉樹。」
    
        4時人目夏侯太初「朗朗如日月之入懷」,李安國「頹唐如玉山之將崩。」
    
        5嵇康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歎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
    如松下風,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獨立;其醉也,傀俄若
    玉山之將崩。」
    
        6裴令公目王安豐:「眼爛爛如巖下電。」
    
        7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時挾彈出洛陽道,婦人遇者,莫不連手共縈之。左太沖絕
    丑,亦復效岳游遨,於是群嫗齊共亂唾之,委頓而返。
    
        8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恆捉玉柄麈尾與,手都無分別。
    
        9潘安仁、夏侯湛並有美容,喜同行,時人謂之連璧。
    
        10裴令公有俊容姿,一旦有疾至困,惠帝使王夷甫往看。裴方向壁臥,聞王使至,強
    回視之。王出,語人曰:「雙眸閃閃若巖下電,精神挺動,體中故小惡。」
    
        11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答曰:「君未見其父耳。」
    
        12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見者曰:「見裴叔
    則,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
    
        13劉伶身長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
    
        14驃騎王武子是衛□(王介)之舅,俊爽有風姿。見□(王介),輒歎曰:「珠玉在
    側,覺我形穢。」
    
        15有人詣王太尉,遇安豐、大將軍、丞相在坐。往別屋,見季胤、平子。還,語人
    曰:「今日之行,觸目見琳琅珠玉。」
    
        16王丞相見衛洗馬,曰:「居然有羸形,雖復終日調暢,若不堪羅綺。」
    
        17王大將軍稱太尉:「處眾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間。」
    
        18庾子嵩長不滿七尺,腰帶十圍,頹然自放。
    
        19衛□(王介)從豫章至下都,人聞其名,觀者如堵牆。□(王介)先有羸疾,體不
    堪勞,遂成病而死,時人謂看殺衛□(王介)。
    
        20周伯仁道桓茂倫:「□(上山下欽)崎歷落,可笑人。」或雲謝幼輿言。
    
        21周侯說王長史父:「形貌既偉,雅懷有概,保而用之,可作諸許物也。」
    
        22祖士少見衛君長雲:「此人有旄杖下形。」
    
        23石頭事故,朝廷傾覆,溫忠武與庾文康投陶公求救。陶公雲:「肅祖顧命不見及。
    且蘇峻作亂,釁由諸庾,誅其兄弟,不足以謝天下。」於時庾在溫船後,聞之,憂怖無計。
    別日,溫勸庾見陶,庾猶豫未能往。溫曰:「溪狗我所悉,卿但見之,必無憂也。」庾風姿
    神貌,陶一見便改觀,談宴竟日,愛重頓至。
    
        24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氣佳景清,使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樓理詠,音調始遒,聞
    函道中有屐聲甚厲,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許人步來,諸賢欲起避之,公許雲:「諸君少
    住,老子於此處興復不淺。」因便據胡床,與諸人詠謔,竟坐甚得任樂。後王逸少下,與丞
    相言及此事,丞相曰:「元規爾時風範,不得不小頹。」右軍答曰:「唯丘壑獨存。」
    
        25王敬豫有美形,問訊王公。王公撫其肩曰:「阿奴恨才不稱!」又雲:「敬豫事事
    似王公。」
    
        26王右軍見杜弘治,歎曰:「面如凝脂,眼如點漆,此神仙中人。」時人有稱王長史
    形者,蔡公曰:「恨諸人不見杜弘治耳!」
    
        27劉尹道桓公:鬢如反蝟皮,眉如紫石稜,自是孫仲謀、司馬宣王一流人。
    
        28王敬倫風姿似父。作侍中,加授桓公,公服從大門入。桓公望之曰:「大奴固自有
    鳳毛。」
    
        29林公道王長史:「斂衿作一來,何其軒軒韶舉!」
    
        30時人目王右軍「飄如游雲,矯如驚龍。」
    
        31王長史嘗病,親疏不通。林公來,守門人遽啟之曰:「一異人在門,不敢不啟。」
    王笑曰:「此必林公。」
    
        32或以方謝仁祖不乃重者,桓大司馬曰:「諸君莫輕道,仁祖企腳北窗下彈琵琶,故
    自有天際真人想。」
    
        33王長史為中書郎,往敬和許。爾時積雪,長史從門外下車,步入尚書,著公服,敬
    和遙望,歎曰:「此不復似世中人!」
    
        34簡文作相王時,與謝公共詣桓宣武。王□(王旬)先在內,桓語王:「卿嘗欲見相
    王,可住帳裡。」二客既去。桓謂王曰:「定如何?」王曰:「相王作輔自然湛若神君。公
    亦萬夫之望,不然,僕射何得自沒?」
    
        35海西時,諸公每朝,朝堂猶暗;唯會稽王來,軒軒如朝霞舉。
    
        36謝車騎道謝公:「游肆復無乃高唱,但恭坐捻鼻顧睞,便自有寢處山澤間儀。」
    
        37謝公雲:「見林公雙眼黯黯明黑。」孫輿公見林公:「稜稜露其爽。」
    
        38庾長人與諸弟入吳,欲住亭中宿。諸弟先上,見群小滿屋,都無相避意。長仁曰:
    「我試觀之。」乃策杖將一小兒,始入門,諸客望其神姿,一時退匿。
    
        39有人歎王恭形茂者,雲:「濯濯如春月柳。」
    
        自新第十五
    
        1周處年少時,兇強俠氣,為鄉里所患,又義興水中有蛟,山中有□(顫頁換之)跡
    虎,並皆暴犯百姓,義興人謂為「三橫」,而處尤劇。或說處殺虎斬蛟,實冀三橫唯余其
    一。處即刺殺虎,又入水擊蛟,蛟或浮或沒,行數十裡,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鄉里皆謂
    已死,更相慶。竟殺蛟而出。聞裡人相慶,始知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乃自吳尋二陸,平
    原不在,正見清河,具以情告,並雲:「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終無所成。」清河曰:「古
    人貴朝聞夕死,況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處遂改勵,終為忠
    臣孝子。
    
        2戴淵少時,游俠不治行檢,嘗在江,淮間攻掠商旅。陸機赴假還洛,輕重甚盛。淵使
    少年掠劫,淵在岸上,據胡床指麾左右,皆得其宜。淵既神姿峰穎,雖處鄙事,神氣猶異。
    機於船屋上遙謂之曰:「卿才如此,亦復作劫邪?」淵便泣涕,投劍歸機,辭厲非常。機彌
    重之,定交,作筆薦焉。過江,仕至征西將軍。
    
        企羨第十六
    
        1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兩髻,葛裙、策杖,路邊窺之,歎曰:「人言阿龍超,阿龍
    故自超!」不覺至台門。
    
        2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羊曼曰:「人久以
    此許君,何須復爾?」王曰:「亦不言我須此,但欲爾時不可得耳!」
    
        3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己敵石崇,甚有欣色。
    
        4王司州先為庾公記室參軍,後取殷浩為長史,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啟求住
    曰:「下官希見盛德,淵源始至,猶貪與少日周旋。」5郗嘉賓得人以己比苻堅,大喜。
    
        6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歎
    曰:「此真神仙中人!」
    
        傷逝第十七
    
        1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
    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2王浚沖為尚書令,著公服,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後車客:「吾昔與嵇叔
    夜、阮嗣宗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預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
    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
    
        3孫子荊以有才,少所推服,唯雅敬王武子。武子喪時,名士無不至者。子荊後來,臨
    屍慟哭,賓客莫不垂涕。哭畢,向床曰:「卿常好我作驢鳴,今我為卿作。」體似真聲,賓
    客皆笑。孫舉頭曰:「使君輩存,令此人死!」
    
        4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曰: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
    
        5有人哭和長輿曰:「峨峨若千丈松崩。」
    
        6衛洗馬以永嘉六年喪,謝鯤哭之,感動路人。鹹和中,丞相王公教曰:「衛洗馬當改
    葬。此君風流名士,海內所瞻,可修薄祭,以敦舊好。」
    
        7顧彥先平生好琴,及喪,家人常以琴置靈床上。張季鷹往哭之,不勝其慟,遂徑上
    床,鼓琴作數曲,竟,撫琴曰:「顧彥先頗復賞此不?」因又大慟,遂不執孝子手而出。
    
        8庾亮兒遭蘇峻難遇害。諸葛道明女為庾兒婦,既寡,將改適,與亮書及之。亮答曰:
    「賢女尚少,故其宜也。感念亡兒,若在初沒。」
    
        9庾文康亡,何揚州臨葬,雲:「埋玉樹著土中,使人情何能已已!」
    
        10王長史病篤,寢臥燈下,轉麈尾視之,歎曰:「如此人,曾不得四十!」及亡,劉
    尹臨殯,以犀柄麈尾著柩中,因慟絕。
    
        11支道林喪法虔之後,精神□(上雨下員)喪,風味轉墜。常謂人曰:「昔匠石廢斤
    於郢人,牙生輟弦於鍾子,推己外求,良不虛也。冥契既逝,發言莫賞,中心蘊結,余其亡
    矣!」卻後一年,支遂殞。
    
        12郗嘉賓喪,左右白郗公:「郎喪。」既聞不悲,因語左右:「殯時可道。」公往臨
    殯,一慟幾絕。
    
        13戴公見林法師墓,曰:「德音未遠,而拱木已積。冀神理綿綿,不與氣運俱盡
    耳!」
    
        14王子敬與羊綏善。綏清淳簡貴,為中書郎,少亡。王深相痛悼,語東亭雲:「是國
    家可惜人。」
    
        15王東亭與謝公交惡。王在東聞謝喪,便出都詣子敬道:「欲哭謝公。」子敬始臥,
    聞其言,便驚起曰:「所望於法護。」王於是往哭。督帥刁約不聽前,曰:「官平生在時,
    不見此客。」王亦不與語,直前哭,甚慟,不執末婢手而退。
    
        16王子猷、子敬俱病篤,而子敬先亡。子猷問左右:「何以都不聞消息?此已喪
    矣!」語時了不悲。便索輿奔喪,都不哭。子敬素好琴,便徑入坐靈床上,取
    子敬琴彈,弦既不調,擲地雲:「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慟絕良久。月余亦卒。
    
        17孝武山陵夕,王孝伯入臨,告其諸弟曰:「雖榱桷惟新,便自有黍離之哀!」
    
        18羊孚年三十一卒,桓玄與羊欣書曰:「賢從情所信寄,暴疾而殞,祝予之歎,如何
    可言!」
    
        19桓玄當篡位,語卞鞠雲:「昔羊子道恆禁吾此意。今腹心喪羊孚,爪牙失索元,而
    匆匆作此詆突,詎允天心?」
    
        棲逸第十八
    
        1阮步兵嘯,聞數百步。蘇門山中,忽有真人,樵伐者鹹共傳說。阮籍往觀,見其人擁
    膝巖側,籍登嶺就之,箕踞相對。籍商略終古,上陳黃、農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以
    問之,仡然不應。復敘有為之教、棲神道氣之術以觀之,彼猶如前,凝矚不轉。籍因對之長
    嘯。良久,乃笑曰:「可更作。」籍復嘯。意盡,退,還半嶺許,聞上□(口酋)然有聲,
    如數部鼓吹,林谷傳響,顧看,乃向人嘯也。
    
        2嵇康游於汲郡山中,遇道士孫登,遂與之游。康臨去,登曰:「君才則高矣,保身之
    道不足。」
    
        3山公將去選曹,欲舉嵇康;康與書告絕。
    
        4李□(廣欽)是茂曾第五子,清貞有遠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臨海,住兄侍
    中墓下。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禮之,故闢為府掾。□(廣欽)得箋命,笑曰:「茂弘乃復
    以一爵假人。」
    
        5何驃騎弟以高情避世,而驃騎勸之令仕,答曰:「予第五之名,何必減驃騎?」
    
        6阮光祿在東山,蕭然無事,常內足於懷。有人以問王右軍,右軍曰:「此君近不驚寵
    辱,遂古之沈冥,何以過此?」
    
        7孔車騎少有嘉遁意,年四十余,始應安東命。未仕宦時,常獨寢,歌吹自箴誨。自稱
    孔郎,游散名山。百姓謂有道術,為生立廟,今猶有孔郎廟。
    
        8南陽劉□(轔車換馬)之,高率善史傳,隱於陽岐。於時苻堅臨江,荊州刺史桓沖將
    盡□(言於)謨之益,征為長史,遣人船往迎,贈貺甚厚。□(轔車換馬)之聞命,便升
    舟,悉不受所餉,緣道以乞窮乏,比至上明亦盡。一見沖,因陳無用,□(修ね換羽)然而
    退。居陽岐積年,衣食有無常與村人共,值己匱乏,村人亦如之。甚厚為鄉閭所安。
    
        9南陽翟道淵與汝南周子南少相友,共隱於尋陽。庾太尉說周以當世之務,周遂仕。翟
    秉志彌固。其後周詣翟,翟不與語。
    
        10孟萬年及弟少孤,居武昌陽新縣。萬年游宦,有盛名當世。少孤未嘗出,京邑人士
    思欲見之,乃遣信報少孤,雲:「兄病篤」。狼狽至都,時賢見之者,莫不嗟重。因相謂
    曰:「少孤如此,萬年可死。」
    
        11康僧淵在豫章,去郭數十裡立精舍,旁連嶺,帶長川,芳林列於軒亭,清流激於堂
    宇。乃閒居研講,希心理味。庾公諸人多往看之。觀其運用吐納,風流轉佳,加已處之怡
    然,亦有以自得,聲名乃興。後不堪,遂出。
    
        12戴安道既厲操東山,而其兄欲建式遏之功。謝太傅曰:「卿兄弟志業,何其太
    殊?」戴曰:「下官不堪其憂,家弟不改其樂。」
    
        13許玄度隱在永興南幽穴中,每致四方諸侯之遺。或謂許曰:「嘗聞箕山人似不爾
    耳。」許曰:「筐篚苞苴,故當輕於天下之寶耳!」
    
        14范宣未嘗入公門。韓康伯與同載,遂誘俱入郡,范便於車後趨下。
    
        15郗超每聞欲高尚隱退者,輒為辦百萬資,並為造立居宇。在剡,為戴公起宅,甚精
    整。戴始往舊居,與所親書曰:「近至剡,如官捨。」郗為傅約亦辦百萬資,傅隱事差互,
    故不果遺。
    
        16許掾好游山水,而體便登陟。時人雲:「許非徒有勝情,實有濟勝之具。」
    
        17郗尚書與謝居士善,常稱:「謝慶緒識見雖不絕人,可以累心處都盡。」
    
        賢媛第十九
    
        1陳嬰者,東陽人。少修德行,著稱鄉黨。秦末大亂,東陽人欲奉嬰為主,母曰:「不
    可。自我為汝家婦,少見貧賤,一旦富貴,不祥。不如以兵屬人,事成,少受其利;不成,
    禍有所歸。」
    
        2漢元帝宮人既多,乃令畫工圖之,欲有呼者,輒披圖召之。其中常者,皆行貨賂。王
    明君姿容甚麗,志不苟求,工遂毀為其狀。後匈奴來和,求美女於漢帝,帝以明君充行。既
    召,見而惜之,但名字已去,不欲中改,於是遂行。
    
        3漢成帝幸趙飛燕,飛燕讒班婕妤祝詛,於是考問。辭曰:「妾聞死生有命,富貴在
    天。修善尚不蒙福,為邪欲以何望?若鬼神有知,不受邪佞之訴;若其無知,訴之何益?故
    不為也。」
    
        4魏武帝崩,文帝悉取武帝宮人自侍。及帝病困,卞後出看疾。太后入戶,見直侍並是
    昔日所愛幸者。太后問:「何時來邪?」雲:「正伏魄時過。」因不復前而歎曰:「狗鼠不
    食汝余,死故應爾!」至山陵,亦竟不臨。
    
        5趙母嫁女,女臨去,敕之曰:「慎勿為好!」女曰:「不為好,可為惡邪?」母曰:
    「好尚不可為,其況惡乎!」
    
        6許允婦是阮衛尉女,德如妹,奇醜。交禮竟,允無復入理,家人深以為憂。會允有客
    至,婦令婢視之,還答曰:「是桓郎。」桓郎者,桓范也。婦雲:「無憂,桓必勸入。」桓
    果語許雲:「阮家既嫁丑女與卿,故當有意,卿宜查之。」許便回入內,既見婦,即欲出。
    婦料其此出無復入理,便捉裾停之。許因謂曰:「婦
    有四德,卿有其幾?」婦曰:「新婦所乏唯容爾。然士有百行,君有幾?」許雲:「皆
    備。」婦曰:「夫百行以德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謂皆備?」允有慚色,遂相敬重。
    
        7許允為吏部郎,多用其鄉里,魏明帝遣虎賁收之。其婦出戒允曰:「明主可以理奪,
    難以情求。」既至,帝核問之,允對曰:「『舉爾所知』,臣之鄉人,臣所知也。陛下檢
    校,為稱職與不?如不稱職,臣受其罪。」既檢校,皆官得其人,於是乃釋。允衣服敗壞,
    詔賜新衣。初允被收,舉家號哭。阮新婦自若,雲:「勿憂,尋還。」作粟粥待。傾之,允
    至。
    
        8許允為晉景王所誅,門生走入告其婦。婦正在機中,神色不變,曰:「早知爾耳!」
    門人欲藏其兒,婦:「無豫諸兒事。」後徙居墓所,景王遣鍾會看之,若才流及父,當收。
    兒以咨母,母曰:「汝等雖佳,才具不多,率胸懷與語,便無所憂;不須極哀,會止便止;
    又可少問朝事。」兒從之。會反,以狀對,卒免。
    
        9王公淵娶諸葛誕女,入室,言語始交,王謂婦曰:「新婦神色卑下,殊不似公休。」
    婦曰:「大丈夫不能彷彿彥雲,而令婦人比蹤英傑!」
    
        10王經少貧苦,仕至二千石,母語之曰:「汝本寒家子,仕至二千石,此可以止
    乎!」經不能用。為尚書,助魏,不忠於晉,被收,涕泣辭母曰:「不從母敕,以至今日」
    母都無戚容,語之曰:「為子則孝,為臣則忠,有孝有忠,何負吾邪?」
    
        11山公與嵇、阮一面,契若金蘭。山妻韓氏,覺公與二人異於常交,問公,公曰:
    「我當年可以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負羈之妻亦親觀狐、趙,意欲窺之,可
    乎?」他日,二人來,妻勸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視之,達旦忘反。公入曰:「二人
    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當以識度相友耳。」公曰:「伊輩亦常以我度為勝。」
    
        12王渾妻鍾氏生女令淑,武子為妹求簡美對而未得,有兵家子,有俊才,欲以妹妻
    之,乃白母,曰:「誠是才者,其地可遺,然要令我見。」武子乃令兵家兒與群小雜處,使
    母惟中察之。既而母謂武子曰:「如此衣形者,是汝所擬者非邪?」武子曰:「是也。」母
    曰:「此才足以拔萃;然地寒,不有長年,不得申其才用。觀其形骨,必不壽,不可與
    婚。」武子從之。兵兒數年果亡。
    
        13賈充前婦,是李豐女。豐被誅,離婚徙邊。後遇赦得還,充先已娶郭配女,武帝特
    聽置左右夫人。李氏別住外,不肯還充捨。郭氏語充,欲就省李,充曰:「彼剛介有才氣,
    卿往不如不去。」郭氏於是盛威儀,多將侍婢。既至,入戶,李氏起迎,郭不覺腳自屈,因
    跪再拜。既反,語充。充曰:「語卿道何物?」
    
        14賈充妻李氏作女訓,行於世。李氏女,齊獻王妃;郭氏女惠帝后。充卒,李、郭女
    各欲令其母合葬,經年不決。賈後廢,李氏乃□(衣付),葬遂定。
    
        15王汝南少無婚,自求郝普女。司空以其癡,會無婚處,任其意,便許之。既婚,果
    有令姿淑德,生東海,遂為王氏母儀。或問汝南:「何以知之?」曰:「嘗見井上取水,舉
    動容止不失常,未嘗忤觀,以此知之。」
    
        16王司徒婦,鍾氏女,太傅曾孫,亦有俊才女德。鍾、郝為娣姒,雅相親重:鍾不以
    貴陵郝,郝亦不以賤下鍾。東海家內,則郝夫人法,京陵家內,范鍾夫人之禮。
    
        17李平陽,秦州子,中夏名士,於時以比王夷甫。孫秀初欲立威權,鹹雲:「樂令民
    望,不可殺,減李重者又不足殺。」遂逼重自裁。初,重在家,有人走從門入,出髻中疏示
    重,重看之色動。入內示其女,女直叫「絕」,了其意,出則自裁。此女甚高明,重每咨
    焉。
    
        18周浚作安東時,行獵,值暴雨,過汝南李氏。李氏富足,而男子不在。有女名絡
    秀,聞外有貴人,與一婢於內宰豬羊,作數十人飲食,事事精辦,不聞有人聲。密覘之,獨
    見一女子,狀貌非常,浚因求為妾。父兄不許。絡秀曰:「門戶殄瘁,何惜一女?若聯姻貴
    族,將來或大益。」父兄從之。遂生伯仁兄弟。絡秀語伯仁等:「我所以屈節為汝家作妾,
    門戶計耳!汝若不與吾家作親親者,吾亦不惜余年!」伯仁等悉從命。由此李氏在世,得方
    幅齒遇。
    
        19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貧,與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素知名,舉孝廉,投侃宿。於時
    冰雪積日,侃室如懸磬,而逵馬僕甚多。侃母語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為計。」湛頭
    發委地,下為二□(髦毛換皮)。賣得數斛米,斫諸屋柱,悉割半為薪,□(坐刀)諸薦以
    為馬草。日夕,遂設精食,從者無所乏。逵既歎其才辯,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
    已,且百裡許。逵曰:「路已遠,君宜還。」侃猶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陽,當相
    為美談。」侃乃返。逵及洛,遂稱之於羊□(日卓)、顧榮諸人,大獲美譽。
    
        20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魚差)餉母。母封□(魚差)付使,反書責侃
    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
    
        21桓宣武平蜀,以李勢妹為妾,甚有寵,常著齋後。主始不知,既聞,與數十婢拔白
    刃襲之。正值李梳頭,發委藉地,膚色玉曜,不為動容,徐曰:「國破家
    亡,無心至此,今日若能見殺,乃是本懷。」主慚而退。
    
        22庾玉台,希之弟也。希誅,將戮玉台。玉檯子婦,宣武弟桓豁女也,徒跣求進。閽
    禁不內。女厲聲曰:「是何小人!我伯父門,不聽我前!」因突入,號泣請曰:「庾玉台常
    因人腳短三寸,當復能作賊不?」宣武笑曰:「婿故自急。」遂原玉台一門。
    
        23謝公夫人幃諸婢,使在前作伎,使太傅暫見,便下幃。太傅索更開,夫人雲:「恐
    傷盛德。」
    
        24桓車騎不好著新衣,浴後,婦故送新衣與。車騎大怒,摧使持去。婦更持還,傳語
    雲:「衣不經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著之。
    
        25王右軍郗夫人謂二弟司空、中郎曰:「王家見二謝,傾筐倒庋;見汝輩來,平平
    爾。汝可無煩復往。」
    
        26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曰:「王郎,
    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
    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27韓康伯母,隱古幾毀壞。卞鞠見幾惡,欲易之。答曰:「我若不隱此,汝何以得見
    古物?」
    
        28王江州夫人語謝遏曰:「汝何以都不復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
    
        29郗嘉賓喪,婦兄弟欲迎妹歸,終不肯歸。曰:「生縱不得與郗郎同室,死寧不同
    穴!」
    
        30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並游張、謝二家,人問其優
    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
    
        31王尚書惠嘗看王右軍夫人,問:「眼耳為覺惡不?」答曰:「發白齒落,屬乎形
    骸;至於眼耳,關於神明,那可便與人隔?」
    
        32韓康伯母殷,隨孫繪之之衡陽,於闔廬州中逢桓南郡。卞鞠是其外孫,時來問訊。
    謂鞠曰:「我不死,見此豎二世作賊!」在衡陽數年,繪之遇桓景真之難也,殷撫屍哭曰:
    「汝父昔罷豫章,徵書朝至夕發。汝去郡邑數年,為物不得動,遂及於難,夫復何言!」
    
        術解第二十
    
        1荀勖善解音聲,時論謂之「暗解」,遂調律呂,正雅樂。每至正會,殿庭作樂,自調
    宮商,無不諧韻。阮鹹妙賞,時謂「神解」。每公會作樂,而心謂之不調。既無一言直勖,
    意忌之,遂出阮為始平太守。後有一田父耕於野,得周時玉尺,便是天下正尺,荀試以校己
    所治鐘鼓、金石、絲竹,皆覺短一黍,於是伏阮神識。
    
        2荀勖在晉武帝坐食筍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炊也。」坐者未信,密遣問之,
    實用故車腳。
    
        3人有相羊祜父墓,後應出受命君。祜惡其言,遂倔斷墓後,以壞其勢。相者立視之,
    曰:「猶應出折臂三公。」俄而祜墜馬折臂,位果至公。
    
        4王武子善解馬性。嘗乘一馬,著連錢障泥,前有水,終日不肯渡。王雲:「此必是惜
    障泥。」使人解去,便徑渡。
    
        5陳述為大將軍掾,甚見愛重。及亡,郭璞往哭之,甚哀,乃呼曰:「嗣祖,焉知非
    福!」俄而大將軍作亂,如其所言。
    
        6晉明帝解占塚宅,聞郭璞為人葬,帝微服往看,因問主人:「何以葬龍角?此法當滅
    族!」主人曰:「郭雲:『此葬龍耳,不出三年,當致天子。』」帝問:「為是出天子
    邪?」答曰:「非出天子,能致天子問耳。」
    
        7郭景純過江,居於暨陽,墓去水不盈百步,時人以為近水。景純曰:「將當為陸。」
    今沙漲,去墓數十裡皆為桑田。其詩曰:「北阜烈烈,巨海混混;磊磊三墳,唯母與昆。」
    
        8王丞相令郭璞試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惡,雲:「公有震厄!」王問:「有可消伏
    理不?」郭曰:「命駕西出數裡,得一柏樹,截斷如公長,置床上常寢處,災可消矣。」王
    從其語,數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稱慶。大將軍雲:「君乃復委罪於樹木。」
    
        9桓公有主簿善別酒,有酒輒令先嘗,好者謂「青州從事」,惡者謂「平原督郵」。青
    州有齊郡,平原有鬲縣;「從事」言「到臍」,「督郵」言在「鬲上住」。
    
        10郗□(心音)信道甚精勤,常患腹內惡,諸醫不可療,聞於法開有名,往迎之。既
    來便脈,雲:「君侯所患,正時精進太過所致耳。」合一劑湯與之。一服,即大下,去數段
    許紙,如拳大,剖看,乃先所服符也。
    
        11殷中軍妙解經脈,中年都廢。有常所給使,忽叩頭流血。浩問其故,雲:「有死
    事,終不可說。」詰問良久,乃雲:「小人母年垂百歲,抱疾來久,若蒙官一脈,便有活
    理。訖就屠戮無恨。」浩感其至性,遂令舁來,為診脈處方。始服一劑湯,便愈。於是悉焚
    經方。
    
        巧藝第二十一
    
        1彈棋始自魏宮內,用妝奩戲。文帝於此戲特妙,用手巾角拂之,無不中。有客自雲
    能,帝使為之。客著葛巾角,低頭拂棋,妙逾於帝。
    
        2陵雲台樓觀精巧,先稱平眾木輕重,然後造構,乃無錙銖相負揭。台雖高峻,常隨風
    搖動,而終無傾倒之理。魏明帝登台,懼其勢危,別以大材扶持之,樓即頹壞。論者謂輕重
    力偏故也。
    
        3韋仲將能書。魏明帝起殿,欲安榜,使仲將登梯題之。既下,頭鬢皓然,因敕兒孫:
    「勿復學書。」
    
        4鍾會是荀濟北從舅,二人情好不協。荀有寶劍,可直百萬,常在母鍾夫人許。會善
    書,學荀手跡,作書與母取劍,仍竊去不還。荀勖知是鍾而無由得也,思所以報之。後鍾兄
    弟以千萬起一宅,始成,甚精麗,未得移住。荀極善畫,乃潛往畫鍾門堂,作太傅形象,衣
    冠狀貌如平生。二鍾入門,便大感慟,宅遂空廢。
    
        5羊長和博學工書,能騎射,善圍棋。諸羊後多知書,而射、奕余藝莫逮。
    
        6戴安道就範宣學,視范所為:范讀書亦讀書,范抄書亦抄書。唯獨好畫,范以為無
    用,不宜勞思於此。戴乃畫南都賦圖,范看畢咨嗟,甚以為有益,始重畫。
    
        7謝太傅雲:「顧長康畫,有蒼生來所無。」
    
        8戴安道中年畫行像甚精妙。庾道季看之,語戴雲:「神明太俗,由卿世情未盡。」戴
    雲:「唯務光當免卿此語耳。」
    
        9顧長康畫裴叔則,頰上益三毛。人問其故,顧曰:「裴楷俊朗有識具,正此是其識
    具。」看畫者尋之,定覺益三毛如有神明,殊勝未安時。
    
        10王中郎以圍棋是坐隱,支公以圍棋為手談。
    
        11顧長康好寫起人形,欲圖殷荊州,殷曰:「我形惡,不煩耳。」顧曰:「明府正為
    眼爾。但明點童子,飛白拂其上,使如輕雲之蔽日。」
    
        12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巖石裡。人問其所以,顧曰:「謝雲:『一丘一壑,自謂過
    之。』此子宜置丘壑中。」
    
        13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關於妙處,傳
    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14顧長康道:「手揮五弦易,目送歸鴻難。」
    
        崇禮第二十二
    
        1元帝正會,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辭,中宗引之彌苦。王公曰:「使太陽與萬物同
    暉,臣何以瞻仰?」
    
        2桓宣武嘗與參佐入宿,袁宏、伏滔相次而至。蒞名府中,復有袁參軍,彥伯疑焉,令
    傳教更質。傳教曰:「參軍是袁、伏之袁,復何所疑?」
    
        3王□(王旬)、郗超並有奇才,為大司馬所眷拔。□(王旬)為主簿,超為記室參
    軍。超為人多須,□(王旬)狀短小,於時荊州為之語曰:「髯參軍,短主簿,能令公喜,
    能令公怒。」
    
        4許玄度停都一月,劉尹無日不往,乃歎曰:「卿復少時不去,我成輕薄京尹!」
    
        5孝武在西堂會,伏滔預坐。還,下車呼其兒,語之曰:「百人高會,臨坐未得他語,
    先問:『伏滔何在?在此不?』此故未易得。為人作父如此,何如?」
    
        6卞范之為丹陽尹。羊孚南州暫還,往卞許,雲:「下官疾動,不堪坐。」卞便開帳拂
    褥,羊徑上大床,入被須枕。卞回坐傾睞,移晨達莫。羊去,卞語曰:「我以第一理期卿,
    卿莫負我。」
    
        任誕第二十三
    
        1陳留阮籍、譙國嵇康、河內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預此契者,沛國劉伶、
    陳留阮鹹、河內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謂「竹林七賢」。
    
        2阮籍遭母喪,在晉文王坐進酒肉。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
    籍以重喪顯於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
    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籍飲啖不輟,神色自若。
    
        3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
    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婦曰:
    「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示。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
    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隗然已醉矣。
    
        4劉公容與人飲酒,雜穢非類。人或譏之,答曰:「勝公容者,不可不與飲;不如公容
    者,亦不可不與飲;是公容輩者,又不可不與飲。」故終日共飲而醉。
    
        5步兵校尉缺,廚中有貯酒數百斛,阮籍乃求為步兵校尉。
    
        6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
    □(衣軍)衣,諸君何為入我□(衣軍)中!」
    
        7阮籍嫂嘗回家,籍見與別。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
    
        8阮公臨家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
    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9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豚,飲酒二鬥,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
    血,廢頓良久。
    
        10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
    皆紗羅錦綺。仲容以竿掛大布犢鼻□(衣軍)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
    爾耳。」
    
        11阮步兵喪母,裴令公往吊之。阮方醉,散發坐床,箕踞不哭。裴至,下席於地,
    哭,吊唁畢便去。或問裴:「凡吊,主人哭,客乃為禮。阮既不哭,君何為哭?」裴曰:
    「阮方外之人,故不崇禮制。我輩俗中人,故以儀軌自居。」時人歎為兩得其中。
    
        12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甕盛酒,圍坐,相向大
    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13阮渾長成,風氣韻度似父,亦欲作達。步兵曰:「仲容已預之,卿不得復爾。」
    
        14裴成公婦,王戎女。王戎晨往裴許,不通徑前。裴從床南下,女從北下,相對作賓
    主,了無異色。
    
        15阮仲容先幸姑家鮮卑婢。及居母喪,姑當遠移,初雲當留婢,既發,定將去。仲容
    借客驢,著重服自追之,累騎而返,曰:「人種不可失!」即遙集母也。
    
        16任愷既失權勢,不復自檢括。或謂和嶠曰:「卿何以坐視元裒敗而不救?」和曰:
    「元裒如北夏門,拉□(手羅)(挪?)自欲壞,非一木所能支。」
    
        17劉道真少時,常魚草澤,善歌嘯,聞者莫不留連。有一老嫗,識其非常人,甚樂其
    歌嘯,乃殺豚進之,了不謝。嫗見不飽又進一豚。食半余半,乃還之。後為吏部郎,嫗兒為
    小令史,道真超用之,不知所由,問母,母告之,於是□牛酒詣道真。道真曰:「去,去!
    無可復用相報。」
    
        18阮宣子常步行,以百錢掛杖頭,至酒店,便獨酣暢。雖當世貴盛,不肯詣也。
    
        19山季倫為荊州,時出酣暢。人為之歌曰:「山公時一醉,逕造高陽池,日莫倒載
    歸,酩酊無所知。復能乘駿馬,倒著白接籬,舉手問葛強,何如并州兒?」高陽池在襄陽。
    強是其愛將,并州人也。
    
        20張季鷹縱任不拘,時人號為「江東步兵」。或謂之曰:「卿乃可縱適一時,獨不為
    身後名邪?」答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
    
        21畢茂世雲:「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
    
        22賀司空入洛赴命,為太孫捨人,經吳閶門,在船中彈琴。張季鷹本不相識,先在金
    閶亭,聞弦甚清,下船就賀,因共語,便大相知說。問賀:「卿欲何之?」賀曰:「入洛赴
    命,正爾進路。」張曰:「吾亦有事北京,因路寄載。」便與賀同發。初不告家,家追問,
    乃知。
    
        23祖車騎過江時,公私儉薄,無好服玩。王、庾諸公共就祖,忽見裘袍重疊,珍飾盈
    列。諸公怪問之,祖曰:「昨夜復南塘一出。」祖於時恆自使健兒鼓行劫鈔,在事之人,亦
    容而不問。
    
        24鴻臚卿孔群好飲酒,王丞相語雲:「卿何為恆飲酒?不見酒家覆瓿布,日月糜
    爛?」群曰:「不爾,不見糟肉,乃更堪久?」群嘗書與親舊:「今年得七百斛秫米,不了
    麴薛(木為米)事。」
    
        25有人譏周僕射:「與親友言戲穢雜無檢節。」周曰:「吾若萬裡長江,何能不千里
    一曲!」
    
        26溫太真位未高時,屢與揚州、淮中估客樗蒲,與輒不競。嘗一過,大輸物,戲屈,
    無因得反。與庾亮善,於舫中大喚亮曰:「卿可贖我!」庾即送值,然後得還。經此數四。
    
        27溫公喜慢語,卞令禮法自居。至庾公許,大相剖擊,溫發口鄙穢,庾公徐曰:「太
    真終日無鄙言。」
    
        28周伯仁風德雅重,深達危亂。過江積年,恆大飲酒,嘗經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
    日僕射。」
    
        29衛君長為溫公長史,溫公甚善之。每率爾提酒脯就衛,箕踞相對彌日;衛往溫許亦
    爾。
    
        30蘇峻亂,諸庾逃散。庾冰時為吳郡,單身奔亡。民吏皆去,唯郡卒獨以小船載冰出
    錢塘口,□(竹遽)□(竹除)覆之。時峻賞募覓冰,屬所在搜檢甚急。卒捨船市渚,因飲
    酒醉還,舞棹向船曰:「何處覓庾吳郡,此中便是!」冰大惶怖,然不敢動。監司見船小裝
    狹,謂卒狂醉,都不復疑。自送過荊江,寄山陰魏家,得免。後事平,冰欲報卒,適其所
    願。卒曰:「出自廝下,不願名器。少苦執鞭,恆患不得快飲酒;使其酒足余年畢矣。無所
    復須。」冰為起大捨,市奴婢,使門內有百斛酒,終其身。時謂此卒非唯有智,且亦達生。
    
        31殷洪喬作豫章郡,臨去,都下人因附百許函書。既至石頭,悉擲水中,因祝曰:
    「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喬不能作致書郵。」
    
        32王長史、謝仁祖同為王公掾,長史雲:「謝掾能作異舞。」謝便起舞,神意甚暇。
    王公熟視,謂客曰:「使人思安豐。」
    
        33王、劉共在杭南,酣宴於桓子野家。謝鎮西往尚書墓還,葬後三日反哭。諸人欲要
    之,初遣一信,猶未許,然已停車;重要,便回駕。諸人門外迎之,把臂便下。裁得脫幘著
    帽。酣宴半坐,乃覺未脫衰。
    
        34桓宣武少家貧,戲大輪,債主敦求甚切,思自振之方,莫知所出。陳郡袁耽俊邁多
    能。宣武欲求救於耽。耽時居艱,恐致疑,試以告焉,應聲便許,略無嫌吝。遂變服懷布帽
    隨溫去,與債主戲。耽素有藝名,債主就局,曰:「汝故當不辦作袁彥道邪?」遂共戲。十
    萬一擲,直上百萬數,投馬絕叫,傍若無人,探布帽擲對人曰:「汝竟識袁彥道不?」
    
        35王光祿雲:「酒,正使人人自遠。」
    
        36劉尹雲:「孫承公狂士,每至一處,賞玩累日,或回至半路卻返。」
    
        37袁彥道有二妹:一適殷淵源,一適謝仁祖。語桓宣武雲:「恨不更有一人配卿!」
    
        38桓車騎在荊州,張玄為侍中,使至江陵,路經陽歧村。俄見一人持半小籠生魚,逕
    來造船,雲:「有魚,欲寄作膾。」張雲乃維舟而納之,問其姓字,稱是劉遺民。張素聞其
    名,大相忻待。劉既知張銜命,問:「謝安、王文度並佳不?」張甚欲話言,劉了無停意。
    既進膾,便去,雲:「向得此魚,觀君船上當有膾具,是故來耳。」於是便去,張乃追至劉
    家,為設酒,殊不清旨。張高其人,不得已而飲之。方共對飲,劉便先起,雲:「今正伐
    荻,不宜久廢。」張亦無以留之。
    
        39王子猷詣郗雍州,雍州在內,見有□(翕毛)□(登毛),雲:「阿乞那得有此
    物!」令左右送還家。郗出覓之,王曰:「向有大力者負之而趨。」郗無忤色。
    
        40謝安始出西戲,失車牛,便杖策步歸。道逢劉尹,語曰:「安石將無傷?」謝乃同
    載而歸。
    
        41襄陽羅友有大韻,少時多謂之癡。嘗伺人祠,欲乞食,往太早,門未開。主人迎神
    出見,問以非時,何得在此?答曰:「聞卿祠,欲乞一頓食耳。」遂隱門側,至曉,得食便
    退,了無怍容。為人有記功,從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闕觀宇,內外道陌廣狹,植種果竹多
    少,皆默記之。後宣武漂洲與簡文集,友亦預焉。共道蜀中事,亦有遺忘,友皆名列,曾無
    錯漏。宣武驗以蜀城闕簿,皆如其言。坐者歎服。謝公雲:「羅友詎減魏陽元。」後為廣州
    刺史,當之鎮,刺史桓豁語令莫來宿,答曰:「民已有前期,主人貧,或有酒饌之費,見與
    甚有舊。請別日奉命。」征西密遣人察之,至日,乃往荊州門下書佐家,處之怡然,不異勝
    達。在益州語兒雲:「我有五百人食器。」家中大驚,其由來清,而忽有此物,定是二百五
    十沓烏□(木累)。
    
        42恆子野每聞清歌,輒喚:「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43張湛好於齋前種松柏。時袁山松出游,每好令左右作輓歌。時人謂:「張屋下陳
    屍,袁道上行殯。」
    
        44羅友作荊州從事,桓宣武為王車騎集別,友進,坐良久,辭出,宣武曰:卿向欲咨
    事,何以便去,答曰:「友聞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無事可咨。今已飽,
    不復須駐。」了無慚色。
    
        45張□(轔車換馬)酒後,輓歌甚淒苦。桓車騎曰:「卿非田橫門人,何乃頓爾至
    致?」
    
        46王子猷嘗暫寄人空宅住,便令種竹。或問:「暫住何煩爾?」王嘯詠良久,直指竹
    曰:「何可一日無此君?」
    
        47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
    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
    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48王衛軍雲:「酒正引人著勝地。」
    
        49王子猷出都,尚在渚下。舊聞桓子野善吹笛,而不相識。遇桓於岸上過,王在船
    中,客有識之者雲:「是桓子野。」王便令人與相聞,雲:「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桓時已貴顯,素聞王名,即便回下車,踞胡床,為作三調。弄畢,便上車去。客主不交一
    言。
    
        50桓南郡被召作太子洗馬,船泊荻渚,王大服散後已小醉,往看桓。桓為設酒,不能
    冷飲,頻語左右:「令溫酒來!」桓乃流涕嗚咽,王便欲去。桓以手巾掩淚,因謂王曰:
    「犯我家諱,何預卿事!」王歎曰:「靈寶故自達。」
    
        51王孝伯問王大:「阮籍何如司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壘塊,故須酒澆
    之。」
    
        52王佛大歎言:「三日不飲酒,覺形神不復相親。」
    
        53王孝伯言:「名士不必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
    士。」
    
        54王長史登茅山,大慟哭曰:「郎邪王伯興,終當為情死!」
    
        簡傲第二十四
    
        1晉文王功德盛大,坐席嚴敬,擬於王者,唯阮籍在坐,箕踞嘯歌,酣放自若。
    
        2王戎弱冠詣阮籍,時劉公榮在坐,阮謂王曰:「偶有二斗美酒,當與君共飲,彼公榮
    者無預焉。」二人交觴酬酢,公榮遂不得一杯,而言語談戲三人無異。或有問之者,阮答
    曰:「勝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不如公榮者,不可不與飲酒;唯公榮,可不與飲酒。」
    
        3鍾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識嵇康,鍾要於時賢俊者之士,俱往尋康。康方大樹下鍛,向
    子期為佐鼓排。康揚槌不輟,傍若無人,移時不交以言。鍾起去,康曰:「何所聞而來?何
    所見而去?」鍾曰:「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
    
        4嵇康與呂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駕。安後來,值康不在,喜出戶延之,不入,題門上
    作「鳳」(繁體)字而去。喜不覺,猶以為欣,故作。「鳳」(繁體)字,凡鳥也。
    
        5陸士衡初入洛,咨張公所宜詣;劉道公是其一。陸既往,劉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禮
    畢,初無他言,唯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卿得種來不?」陸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6王平子出為荊州,王太尉及時賢送者傾路。時庭中有大樹,上有鵲巢,平子脫衣巾,
    徑上樹取鵲子,涼衣拘閡樹枝,便復脫去。得鵲子還下,弄,神色自若,傍若無人。
    
        7高坐道人於丞相坐,恆偃臥其側。見卞令,肅然改容雲:「彼是禮法人。」
    
        8桓宣武作徐州,時謝奕為晉陵,先粗經虛懷,而乃無異常。及桓還荊州,將西之間,
    意氣甚篤,奕弗之疑。唯謝虎子婦王悟其旨,每曰:「桓荊州有意殊異,必與晉陵俱西
    矣。」俄而引奕為司馬。奕既上,猶推布衣交。在溫坐,岸幘嘯詠,無異常日。宣武每曰:
    「我方外司馬。」遂因酒,轉無朝夕禮。桓捨入內,奕輒復隨去。後至奕醉,溫往主許避
    之。主曰:「君無狂司馬,我何由得相見?」
    
        9謝萬在兄前,欲起索便器。於時阮思曠在坐,曰:「新出門戶,篤而無禮。」
    
        10謝中郎是王藍田女婿。嘗著白綸巾,肩輿徑至揚州聽事見王,直言曰:「人言君侯
    癡,君侯信自癡。」藍田曰:「非無此論,但晚令耳。」
    
        11王子猷作桓車騎騎兵參軍。桓問曰:「卿何署?」答曰:「不知何署,時見牽馬
    來,似是馬曹。」桓又問:「官有幾馬?」答曰:「『不問馬』,何由知其數?」又問:
    「馬比死多少?」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12謝公與謝萬共出西,過吳郡,阿萬欲相與共萃王恬許,太傅雲:「恐伊不必酬汝,
    意不足爾。」萬猶苦要,太傅堅不回,萬乃獨往。坐少時,王便入門內,謝殊有欣色,以為
    厚待己。良久,乃沐頭散發而出,亦不坐,仍據胡床,在中庭曬頭,神氣傲邁,了無相酬
    意。謝於是乃還,未至船,逆呼太傅,安曰:「阿螭不作爾。」
    
        13王子猷作桓車騎參軍。桓謂王曰:「卿在府久,比當相料理。」初不答,直高視,
    以手版拄頰雲:「西山朝來,致有爽氣。」
    
        14謝萬北征,常以嘯詠自高,未嘗撫慰眾士。謝公甚器愛萬,而審其必敗,乃俱行,
    從容謂萬曰:「汝為元帥宜數喚諸將宴會,以說眾心。」萬從之。因召集諸將,都無所說,
    直以如意指四坐雲:「諸君皆是勁卒。」諸將甚憤恨之。謝公欲深著恩信,自隊主將帥以
    下,無不身造,厚相遜謝。及萬事敗,軍中因欲除之。復雲:「當為隱士。」故幸而得免。
    
        15王子敬兄弟見郗公,躡履問訊,甚修外生禮。及嘉賓死,皆著高屐,儀容輕慢。命
    坐,皆雲:「有事,不暇坐。」既去,郗公慨然曰:「使嘉賓不死,鼠輩敢爾!」
    
        16王子猷嘗行過吳中,見一士大夫家極有好竹,主已知子猷當往,乃灑埽施設,在聽
    事坐相待。王肩輿徑造竹下,諷詠良久,主已失望,猶冀還當通。遂直欲出門。主人大不
    堪,便令左右閉門,不聽出。王更以此賞主人,乃留坐,盡歡而去。
    
        17王子敬自會稽經吳,聞顧辟疆有名園。先不識主人,逕往其家。值顧方集賓友酣
    燕,而王游歷既畢,指麾好惡,傍若無人。顧勃然不堪曰:「傲主人,非禮也;以貴驕人,
    非道也。失此二者,不足齒之傖耳!」便驅其左右出門。王獨在輿上回轉,顧望左右移時不
    至,然後令送著門外,怡然不屑。
    
        排調第二十五
    
        1諸葛瑾為豫州,遣別駕到台,語雲:「小兒知談,卿可與語。」連往詣恪,恪不與相
    見。後於張輔吳坐中相遇,別駕喚恪:「咄咄郎君!」恪因嘲之曰:「豫州亂矣,何咄咄之
    有?」答曰:「君明臣賢,未聞其亂。」恪曰:「昔唐堯在上,四兇在下。」答曰:「非唯
    四兇,亦有丹朱。」於是一坐大笑。
    
        2晉文帝與二陳共車,過喚鍾會同載,即駛車委去。比出,已遠。既至,因嘲之曰:
    「與人期行,何以遲遲?望卿遙遙不至。」會答曰:「矯然懿實,何必同群。」帝復問會:
    「皋繇何如人?」答曰:「上不及堯、舜,下不逮周、孔,亦一時之懿士。」
    
        3鍾毓為黃門郎,有機警,在景王坐燕飲。時陳群子玄伯、武周子元夏同在坐,共嘲
    毓。景王曰:「皋繇何如人?」對曰:「古之懿士。」顧謂玄伯、元夏曰:「君子周而不
    比,群而不黨。」
    
        4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
    「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5晉武帝問孫皓:「聞南人好作爾汝歌,頗能為不?」皓正飲酒,因舉觴勸帝而言曰:
    「昔與汝為鄰,今與汝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壽萬春!」帝悔之。
    
        6孫子荊年少時欲隱,語王武子「當枕石漱流」,誤曰「漱石枕流」。王曰:「流可
    枕,石可漱乎?」孫曰:「所以枕流,欲洗其耳;所以漱石,欲礪其齒。」
    
        7頭責秦子羽雲:「子曾不如太原溫□(禺頁)穎川荀□(寓禺換禹),范陽張華,士
    卿劉許,義陽鄒湛,河南鄭詡。此數子者,或謇吃無宮商,或□(尬介換王)陋希言語,或
    淹伊多姿態,或□(灌水換言)嘩少智□(言胥),或口如含膠飴,或頭如巾齏杵。而猶以
    文采可觀,意思詳序,攀龍附鳳,並登天府。
    
        8王渾與婦鍾氏共坐,見武子從庭過,渾欣然謂婦曰:「生兒如此,足慰人意。」婦笑
    曰:「若使新婦得配參軍,生兒故可不啻如此!」
    
        9荀鳴鶴、陸士龍二人未相識,俱會張茂先坐。張令共語。以其並有大才,可勿作常
    語。陸舉手曰:「雲間陸士龍。」荀答曰:「日下荀鳴鶴。」陸曰:「既開青雲,睹白雉:
    何不張爾弓,布爾矢?」荀答曰:「本謂雲龍□(馬癸)□(馬癸),定是山鹿野麋,獸弱
    弓強,是以發遲。」張乃撫掌大笑。
    
        10陸太尉詣王丞相。王公食以酪。陸還,遂病。明日,與王箋雲:「昨食酪小過,通
    夜委頓。民雖吳人,幾為傖鬼。」
    
        11元帝皇子生,普賜群臣。殷洪喬謝曰:「皇子誕育,普天同慶。臣無勳焉,而猥頒
    厚賚。」中宗笑曰:「此事豈可使卿有勳邪?」
    
        12諸葛令、王丞相共爭姓族先後。王曰:「何不言葛、王,而雲王、葛?」令曰:
    「譬言驢馬,不言馬驢,驢寧勝馬邪?」
    
        13劉真長始見王丞相,時盛暑之月,丞相以腹熨彈棋局,曰:「何乃□(溝づ換
    言)?」劉既出,人問王公雲何,劉曰:「未見他異,唯聞作吳語耳。」
    
        14王公與朝士共飲酒,舉琉璃碗謂伯仁曰:「此碗腹殊空,謂之寶器,何邪?」答
    曰:「此碗英英,誠為清澈,所以為寶耳。」
    
        15謝幼輿謂周侯曰:「卿類社樹,遠望之,峨峨拂青天;就而視之,其根則群狐所
    托,下聚溷而已!」答曰:「枝條拂青天,不以為高;群狐亂其下,不以為濁。聚溷之穢,
    卿之所保,何足自稱?」
    
        16王長豫幼便和令,丞相愛恣甚篤。每共圍棋,丞相欲舉行,長豫按指不聽。丞相
    曰:「詎得爾?相與似有瓜葛。」
    
        17明帝問周伯仁:「真長何如人?」答曰:「故是千斤□(牛害)特。」王公笑其
    言。伯仁曰:「不如卷角□(牛字),有盤辟之好。」
    
        18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無物,然容
    卿輩數百人。」
    
        19干寶向劉真長敘其搜神記,劉曰:「卿可謂鬼之董狐。」
    
        20許思文往顧和許,顧先在帳中眠,許至,便徑就床角枕共語。既而喚顧共行,顧乃
    命左右取枕上新衣,易己體上所著。許笑曰:「卿乃復有行來衣乎?」
    
        21康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之,僧淵曰:「鼻者,面之山;目者,面之淵。山
    不高則不靈,淵不深則不清。」
    
        22何次道往瓦官寺禮拜甚勤,阮思曠語之曰:「卿志大宇宙,勇邁終古。」何曰:
    「卿今日何故忽見推?」阮曰:「我圖數千戶郡,尚不能得;卿乃圖作佛,不亦大乎?」
    
        23庾征西大舉征胡,既成行,止鎮襄陽。殷豫章與書,送一折角如意以調之。庾答書
    曰:「得所致,雖是敗物,猶欲理而用之。」
    
        24桓大司馬乘雪欲獵,先過王、劉諸人許。真長見其裝束單急,問:「老賊欲持此何
    作?」桓曰:「我若不為此,卿輩亦那得坐談?」
    
        25褚季野問孫盛:「卿國史何當成?」孫雲:「久應竟,在公無暇,故至今日。」褚
    曰:「古人『述而不作』,何必在蠶室中?」
    
        26謝公在東山,朝命屢降而不動。後出為桓宣武司馬,將發新亭,朝士鹹出瞻送。高
    靈時為中丞,亦往相祖。先時,多所飲酒,因倚如醉,戲曰:「卿屢違朝旨,高臥東山,諸
    人每相與言:『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今亦蒼生將如卿何?」謝笑而不答。
    
        27初,謝安在東山居,布衣,時兄弟已有富貴者,翕集家門,傾動人物。劉夫人戲謂
    安曰:「大丈夫不當如此乎?」謝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28支道林因人就深公買□(仰人換山)山,深公答曰:「未聞巢、由買山而隱。」
    
        29王、劉每不重蔡公。二人嘗詣蔡,語良久,乃問蔡曰:「公自言何如夷甫?」答
    曰:「身不如夷甫。」王、劉相目而笑曰:「公何處不如?」答曰:「夷甫無君輩客。」
    
        30張吳興年八歲,虧齒,先達知其不常,故戲之曰:「君口中何為開狗竇?」張應聲
    答曰:「正使君輩從此出入!」
    
        31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32謝公始有東山之志,後嚴命屢臻,勢不獲已,始就桓公司馬。於時人有餉桓公藥
    草,中有「遠志」。公取以問謝:「此藥又名『小草』,何一物而有二稱?」謝未即答。時
    郝隆在坐,應聲答曰:「此甚易解:處則為遠志,出則為小草。」謝甚有愧色。桓公目謝而
    笑曰:「郝參軍此過乃不惡,亦極有會。」
    
        33庾園客詣孫監,值行,見齊莊在外,尚幼,而有神意。庾試之曰:「孫安國何
    在?」即答曰:「庾稚恭家。」庾大笑曰:「諸孫大盛,有兒如此!」又答曰:「未若諸庾
    之翼翼。」還,語人曰:「我故勝,得重喚奴父名。」
    
        34范玄平在簡文坐,談欲屈,引王長史曰:「卿助我!」王曰:「此非拔山力所能
    助!」
    
        35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
    既飲,攬筆便作一句雲:「□(輒車換女)隅躍清池。」桓問:「□(輒車換女)隅是何
    物?」答曰:「蠻名魚為□(輒車換女)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
    裡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
    
        36袁羊嘗詣劉恢,恢在內眠未起。袁因作詩調之曰:「角枕粲文茵,錦衾爛長筵。」
    劉尚晉明帝女,主見詩不平,曰:「袁羊,古之遺狂!」
    
        37殷洪遠答孫興公詩雲:「聊復放一曲。」劉真長笑其語拙,問曰:「君欲雲那
    放?」殷曰:「□(木翕)臘亦放,何必其□(金倉)鈴邪?」
    
        38桓公既廢海西,立簡文。侍中謝公見桓公,拜,桓驚笑曰:「安石,卿何事至
    爾?」謝曰:「未有君拜於前,臣立於後!」
    
        39郗重熙與謝公書,道:「王敬仁聞一年少懷問鼎,不知桓公德衰?為復後生可
    畏?」
    
        40張蒼梧是張憑之祖,嘗語憑父曰:「我不如汝。」憑父未解所以,蒼梧曰:「汝有
    佳兒。」憑時年數歲,斂手曰:「阿翁,詎宜以子戲父?」
    
        41習鑿齒、孫興公未相識,同在桓公坐。桓語孫:「可與習參軍共語。」孫雲:
    「『蠢爾蠻荊』,敢與大邦為讎!」習雲:「『薄伐獫狁』,至於太原。」
    
        42桓豹奴是王丹陽外生,形似其舅,桓甚諱之。宣武雲:「不恆相似,時似耳。恆似
    是形,時似是神。」桓逾不說。
    
        43王子猷詣謝萬,林公先在坐,瞻矚甚高。王曰:「若林公鬚髮並全,神情當復勝此
    不?」謝曰:「唇齒相須,不可以偏亡。鬚髮何關於神明!」林公意甚惡,曰:「七尺之
    軀,今日委君二賢。」
    
        44郗司空拜北府,王黃門詣郗門拜,雲:「應變將略,非其所長。」驟詠之不已。郗
    倉謂嘉賓曰:「公今日拜,子猷言語殊不遜,深不可容!」嘉賓曰:「此是陳壽作諸葛評,
    人以汝家比武侯,復何所言?」
    
        45王子猷詣謝公,謝曰:「雲何七言詩?」子猷承問,答曰:「昂昂若千里之駒,泛
    泛若水中之鳧。」
    
        46王文度、范榮期俱為簡文所要。范年大而位小,王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
    前,既移久,王遂在范後。王因謂曰:「簸之揚之,糠秕在前。」范曰:「洮之汰之,砂礫
    在後。」
    
        47劉遵祖少為殷中軍所知,稱之於庾公。庾公甚忻然,便取為佐。既見,坐之獨榻上
    與語。劉爾日殊不稱,庾小失望,遂名之為「羊公鶴」。昔羊叔子有鶴善舞,嘗向客稱之,
    客試使趨來,□(童毛)□(蒙毛)而不肯舞,故稱比之。
    
        48魏長高雅有體量,而才學非所經。初宦當出,虞存嘲之曰:「與卿約法三章:談者
    死,文筆者刑,商略抵罪。」魏怡然而笑,無忤於色。
    
        49郗嘉賓書與袁虎,道戴安道、謝居士雲:「恆任之風,當有所弘耳。」以袁無恆,
    故以此激之。
    
        50范啟與郗嘉賓書曰:「子敬舉體無饒,縱掇皮無餘潤。」郗答曰:「舉體無餘潤,
    何如舉體非真者?」范性矜假多煩,故嘲之。
    
        51二郗奉道,二何奉佛,皆以財賄。謝中郎雲:「二郗諂於道,二何佞於佛。」
    
        52王文度在西州,與林法師講,韓、孫諸人並在坐,林公理每欲小屈。孫興公曰:
    「法師今日如著弊絮在荊棘中,觸地掛閡。」
    
        53范容期見郗超俗情不淡,戲之曰:「夷、齊、巢、許一詣垂名。何必勞神苦形,支
    策據梧邪?」郗未答,韓康伯曰:「何不使游刃皆虛?」
    
        54簡文在殿上行,右軍與孫興公在後。右軍指簡文語孫曰:「此啖名客!」簡文顧
    曰:「天下自有利齒兒。」後王光祿作會稽,謝車騎出曲阿祖之,王孝伯罷秘書丞,在坐,
    謝言及此事,因視孝伯曰:「王丞齒似不鈍。」王曰。「不鈍,頗亦驗。」
    
        55謝遏夏月嘗仰臥,謝公清晨卒來,不暇著衣,跣出屋外,方躡履問訊。公曰:「汝
    可謂『前倨而後恭』。」
    
        56顧長康作殷荊州佐,請假還東。爾時例不給布帆,顧苦求之,乃得發。至破塚,遭
    風大敗。作箋與殷雲:「地名破塚,真破塚而出,行人安穩,布帆無恙。」
    
        57苻朗初過江,王咨議大好事,問中國人物及風土所生,終無極已。朗大患之。次復
    問奴婢貴賤,朗曰:「謹厚有識,中者,乃至十萬;無意為奴婢,問者,止數千耳。」
    
        58東府客館是版屋。謝景重詣太傅,時賓客滿中,初不交言,直仰視雲:「王乃復西
    戎其屋。」
    
        59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雲:「漸至佳境。」
    
        60孝武屬王□(王旬)求女婿,曰:「王敦、桓溫,磊□(石可)之流,既不可復
    得;且小如意,亦好豫人家事,酷非所須。正如真長、子敬比,最佳。」□(王旬)舉謝
    混。後袁山松欲擬謝婚,王曰:「卿莫近禁臠!」
    
        61桓南郡與殷荊州語次,因共作了語。顧愷之曰:「火燒平原無遺燎。」桓曰:「白
    布纏棺豎旒□(旄毛換兆)。」殷曰:「投魚深淵放飛鳥。」次作危語。桓曰:「矛頭淅米
    劍頭炊。」殷曰:「百歲老翁攀枯枝。」顧曰:「井上轆轤臥嬰兒。」殷有一參軍在坐,
    雲:「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殷曰:「咄咄逼人!」仲堪眇目故也。
    
        62桓玄出射,有以劉參軍朋賭,垂成,唯少一破。劉謂周曰:「卿此起不破,我當撻
    卿。」周曰:「何至受卿撻?」劉曰:「伯禽之貴,尚不免撻,而況於卿!」周殊無忤色。
    桓語庾伯鸞曰:「劉參軍宜停讀書,周參軍且勤學問。」
    
        63桓南郡與道曜講老子,王侍中為主簿,在坐。桓曰:「王主簿,可顧名思義。」王
    未答,且大笑。桓曰:「王思道能作大家兒笑。」
    
        64祖廣行恆縮頭。詣桓南君,始下車,桓曰:「天甚晴朗,祖參軍如從屋漏中來。」
    
        65桓玄素輕桓崖,崖在京下有好桃,玄連就求之,遂不得佳者。玄與殷仲文書,以為
    嗤笑曰:「德之休明,肅慎貢其□(木苦)矢;如其不爾,籬壁間物,亦不可得也。」
    
        輕詆第二十六
    
        1王太尉問眉子:「汝叔名士,何以不相推重?」眉子曰:「何有名士終日妄語?」
    
        2庾元規語周伯仁:「諸人皆以君方樂。」周曰:「何樂?謂樂毅邪?」庾曰:「不
    爾,樂令耳。」周曰:「何乃刻畫無鹽,以唐突西子也。」
    
        3深公雲:「人謂庾元規名士,胸中柴棘三斗許。」
    
        4庾公權重,足傾王公。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
    污人!」
    
        5王右軍少時澀訥。在大將軍許,王、庾二公後來,右軍便起欲去,大將軍
    留之,曰:「爾家司空、元規,復何所難?」
    
        6王丞相輕蔡公,曰:「我與安期、千里共游洛水邊,何處聞有蔡充兒?」
    
        7褚太傅初渡江,嘗入東,至金昌亭,吳中豪右,燕集亭中。褚公雖素有重名,於時造
    次不相識別。敕左右多與茗汁,少著粽,汁盡輒益,使終不得食。褚公飲訖,徐舉手雲:
    「褚季野。」於是四坐驚散,無不狼狽。
    
        8王右軍在南,丞相與書,每歎子侄不令,雲:「虎□(犬屯)、虎犢,還其所如。」
    
        9褚太傅南下,孫長樂於船中視之。言次,及劉真長死,孫流涕,因諷詠曰:「人之雲
    亡,幫國殄瘁。」褚大怒,曰:「真長平生,何嘗相比數,而卿今日作此面向人!」孫回泣
    向褚曰:「卿當念我!」時鹹笑其才而性鄙。
    
        10謝鎮西書與殷揚州,為真長求會稽,殷答曰:「真長標同伐異,俠之大者。常謂使
    君降階為甚,乃復為之驅馳邪?」
    
        11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屬登平乘樓,眺矚中原,慨然曰:「遂使神
    州陸沈,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袁虎率爾對曰:「運自有廢興,豈必諸
    人之過?」桓公凜然作色,顧謂四坐曰:「諸君頗聞劉景升不?有大牛重千斤,啖芻豆十倍
    於常牛,負重致遠,曾不若一羸□(牛字)。魏武入荊州,烹以饗士卒,於時莫不稱快。」
    意以況袁。四坐既駭,袁亦失色。
    
        12袁虎、伏滔同在桓公府,桓公每游燕,輒命袁、伏。袁甚恥之,恆歎曰:「公之厚
    意,未足以榮國士,與伏滔比肩,亦何辱如之?」
    
        13高柔在東,甚為謝仁祖所重。既出,不為王、劉所知。仁祖曰:「近見高柔,大自
    敷奏,然未有所得。」真長雲:「故不可在偏地居,輕在角□(角弱)中,為人作議論。」
    高柔聞之,雲:「我就伊無所求。」人有向真長學此言者,真長曰:「我實亦無可與伊
    者。」然游燕猶與諸人書:「可要安固。」安固者,高柔也。
    
        14劉尹、江□(彪幾換林)、王叔虎、孫興公同坐,江、王有相輕色。□(彪幾換
    林)以手歙叔虎雲:「酷吏!」詞色甚強。劉尹顧謂:「此是□(目真)邪?非特是醜言
    聲,拙視瞻。」
    
        15孫綽作列仙商丘子贊曰:「所牧何物?殆非真豬。倘遇風雲,為我龍攄。」時人多
    以為能。王藍田語人雲:「近見孫家兒作文,道『何物真豬』也。」
    
        16桓公欲遷都,以張拓定之業。孫長樂上表,諫此議,甚有理。桓見表心服,而忿其
    為異。令人致意孫雲:「君何不尋遂初賦,而強知人家國事?」
    
        17孫長樂兄弟就謝公宿,言至款雜。劉夫人在壁後聽之,具聞其語。謝公明日還,問
    昨客何似,劉對曰:「亡兄門,未有如此賓客!」謝深有愧色。
    
        18簡文與許玄度共語,許雲:「舉君、親以為難。」簡文便不復答,許去後而言曰:
    「玄度故可不至於此!」
    
        19謝萬壽春敗後,還,書與王右軍雲:「慚負宿顧。」右軍推書曰:「此禹、湯之
    戒。」
    
        20蔡伯喈睹睞笛椽,孫興公聽妓,振且擺折。王右軍聞,大嗔曰:「三祖壽樂器,虺
    瓦吊,孫家兒打折。」
    
        21王中郎與林公絕不相得。王謂林公詭辯,林公道王雲:「著膩顏□(巾合),□
    (絲翕)布單衣,挾左傳,逐鄭康成車後,問是何物塵垢囊!」
    
        22孫長樂作王長史誄雲:「余與夫子,交非勢利,心猶澄水,同此玄味。」王孝伯見
    曰:「才士不遜,亡祖何至與此人周旋!」
    
        23謝太傅謂子侄曰:「中郎始是獨有千載!」車騎曰:「中郎衿抱未虛,復那得獨
    有?」
    
        24庾道季詫謝公曰:「裴郎云『謝安謂裴郎乃可不惡,何得為復飲酒!』裴郎又雲:
    『謝安目支道林如九方皋之相馬,略其玄黃,取其俊逸。』」謝公雲:「都無此二語,裴自
    為此辭耳!」庾意甚不以為好,因陳東亭經酒壚下賦。讀畢,都不下賞裁,直雲:「君乃復
    作裴氏學!」於此語林遂廢。今時有者,皆是先寫,無復謝語。
    
        25王北中郎不為林公所知,乃著論沙門不得為高士論,大略雲:「高士必在於縱心調
    暢。沙門雖雲俗外,反更束於教,非情性自得之謂也。」
    
        26人問顧長康:「何以不作洛生詠?」答曰:「何至作老婢聲!」
    
        27殷覬、庾恆並是謝鎮西外孫。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嘗俱詣謝公,謝公熟視殷,
    曰:「阿巢故似鎮西。」於是庾下聲語曰:「定何似?」謝公續復雲:「巢頰似鎮西。」庾
    復雲:「頰似,足作健不?」
    
        28舊目韓康伯:將肘無風骨。
    
        29苻宏叛來歸國,謝太傅每加接引。宏自以有才,多好上人,坐上無折之者。適王子
    猷來,太傅使共語。子猷直孰視良久,回語太傅雲:「亦復竟不異人。」宏大慚而退。
    
        30支道林入東,見王子猷兄弟,還,人問:「見諸王何如?」答曰:「見一群白頸
    烏,但聞喚啞啞聲。」
    
        31王中郎舉許玄度為吏部郎,郗重熙曰:「相王好事,不可使阿訥在坐。」
    
        32王興道謂:謝望蔡霍霍如失鷹師。
    
        33桓南郡每見人不快,輒嗔雲:「君得哀家梨,當復不蒸食不?」
    
        假譎第二十七
    
        1魏武少時,嘗與袁紹好為游俠。觀人新婚,因潛入主人園中,夜叫呼雲:
    「有偷兒賊!」青廬中人皆出觀,魏武乃入,抽刃劫新婦,與紹還出。失道,墜枳棘中,紹
    不能得動。復大叫雲:「偷兒在此!」紹遑迫自擲出,遂以俱免。
    
        2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
    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3魏武常言:「人欲危己,己輒心動。」因語所親小人曰:「汝懷刃密來我側,我必說
    『心動』,執汝使行刑,汝但勿言其使,無他,當厚相報。」執者信焉,不以為懼,遂斬
    之。此人至死不知也。左右以為實,謀逆者挫氣矣。
    
        4魏武常雲:「我眠中不可妄近,近便斫人,亦不自覺。左右宜深慎此!」後陽眠,所
    幸一人,竊以被覆之,因便斫殺。自爾每眠,左右莫敢近者。
    
        5袁紹年少時,曾遣人以劍擲魏武,少下,不著。魏武揆之,其後來必高。因帖臥床
    上,劍至果高。
    
        6王大將軍既為逆,頓軍姑孰。晉明帝以英武之才,猶相猜憚,乃著戎服,騎巴滇馬,
    □一金馬鞭,陰察軍形勢。未至十余裡,有一客姥,居店賣食,帝過□(謁言換心)之,謂
    姥曰:「王敦舉兵圖逆,猜害忠良,朝廷駭懼,社稷是憂。故劬勞晨夕,用相覘察。恐行跡
    危露,或致狼狽。追迫之日,姥其匿之。」便與客姥馬鞭而去,行敦營匝而出。軍士覺,
    曰:「此非常人也!」敦臥心動,曰:「此必黃須鮮卑奴來!」命騎追之。已覺多許裡,追
    士因問向姥:「不見一黃須人騎馬度此邪?」姥曰:「去已久矣,不可復及。」於是騎人息
    意而反。
    
        7王右軍年減十歲時,大將軍甚愛之,恆值帳中眠。大將軍嘗先出,右軍猶未起,須臾
    錢鳳入,屏人論事,都忘右軍在帳中,便言逆節之謀。右軍覺,既聞所論,知無活理,乃剔
    吐污頭面被褥,詐孰眠。敦論事造半,方憶右軍未起,相與大驚曰:「不得不除之!」及開
    帳,乃見吐唾縱橫,信其實孰眠,於是得全。於時稱其有智。
    
        8陶公自上流來,赴蘇峻之難,令誅庾公。謂必戮庾,可以謝峻。庾欲奔竄,則不可;
    欲會,恐見執,進退無計。溫公勸庾詣陶,曰:「卿但遙拜,必無它。我為卿保之。」庾從
    溫言詣陶。至,便拜。陶自起止之,曰:「庾元規何緣拜陶士衡?」畢,又降就下坐。陶又
    自要起同坐。坐定,庾乃引咎責躬,深相遜謝。陶不覺釋然。
    
        9溫公喪婦。從姑劉氏,家值亂離散,唯有一女,甚有姿慧。姑以屬公覓婚,公密有自
    婚意,答雲:「佳婿難得,但如嶠比,雲何?」姑雲:「喪敗之余,乞粗存活,便足慰吾余
    年,何敢希汝比?」卻後少日,公報姑雲:「已覓得婚處,門地粗可,婿身名宦盡不減
    嶠。」因下玉鏡台一枚。姑大喜。既婚,交禮,女以手披紗扇,撫掌大笑曰:「我固疑是老
    奴,果如所卜!」玉鏡台,是公為劉越石長史,北征劉聰所得。
    
        10諸葛令女,庾氏婦,既寡,誓雲:「不復重出!」此女性甚正強,無有登車理。恢
    既許江思玄婚,乃移家近之。初誑女雲:「宜徙。」於是家人一時去,獨留女在後。比其
    覺,已不復得出。江郎莫來,女哭詈彌甚,積日漸歇。江□(彪幾換林)暝入宿,恆在對床
    上。後觀其意轉帖,□(彪幾換林)乃詐厭,良久不悟,聲氣轉急。女乃呼婢雲:「喚江郎
    覺!」江於是躍來就之,曰:「我自是天下男子,厭,何預卿事而見喚邪?既爾相關,不得
    不與人語。」女默然而慚,情義遂篤。
    
        11愍度道人始欲過江,與一傖道人為侶,謀曰:「用舊義在江東,恐不辦得食。」便
    共立「心無義」。既而此道人不成渡。愍度果講義積年。後有傖人來,先道人寄語雲:「為
    我致意愍度,無義那可立?治此計,權救饑爾!無為遂負如來也。」
    
        12王文度弟阿智,惡乃不翅,當年長而無人與婚。孫興公有一女,亦僻錯,又無嫁娶
    理。因詣文度,求見阿智。既見,便陽言:「此定可,殊不如人所傳,那得至今未有婚處?
    我有一女,乃不惡,但吾寒士,不宜與卿計,欲令阿智娶之。」文度欣然而啟藍田雲:「興
    公向來,忽言欲與阿智婚。」藍田驚喜。既成婚,女之頑囂,欲過阿智。方知興公之詐。
    
        13范玄平為人好用智數,而有時以多數失會。嘗失官居東陽,桓大司馬在南州,故往
    投之。桓時方欲招起屈滯,以傾朝廷,且玄平在京,素亦有譽。桓謂遠來投己,喜躍非常。
    比入至庭,傾身引望,語笑歡甚。顧謂袁虎曰:「范公且可作太常卿。」范裁坐,桓便謝其
    遠來意。范雖實投桓,而恐以趨時損名,乃曰:「雖懷朝宗,會有亡兒瘞在此,故來省
    視。」桓悵然失望,向之虛佇,一時都盡。
    
        14謝遏年少時,好著紫羅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傷其意。乃譎與賭,得即
    燒之。
    
        黜免第二十八
    
        1諸葛宏在西朝,少有清譽,為王夷甫所重。時論亦以擬王。後為繼母族黨所讒,誣之
    為狂逆。將遠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詣檻車與別。宏問:「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
    狂逆。」宏曰:「逆則應殺,狂何所徙。」
    
        2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緣岸哀號,行百余裡不去,遂跳上
    船,至便即絕。破其腹中,腸皆寸寸斷。公聞之怒,命黜其人。
    
        3殷中軍被廢,在信安,終日恆書空作字。揚州吏民尋義逐之,竊視,唯作
    「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4桓公坐有參軍椅蒸薤不時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終不放。舉坐皆笑。桓公曰:「同
    盤尚不相助,況復危難乎?」敕令免官。
    
        5殷中軍廢後,恨簡文曰:「上人著百尺樓上,儋梯將去。」
    
        6鄧竟陵免官後赴山陵,過見大司馬桓公,公問之曰:「卿何以更瘦?」鄧曰:「有愧
    於叔達,不能不恨於破甑!」
    
        7桓宣武既廢太宰父子,仍上表曰:「應割近情,以存遠計。若除太宰父子,可無後
    憂。」簡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況過於言?」宣武又重表,辭轉苦切。簡文更答曰:
    「若晉室靈長,明公便宜奉行此詔;如大運去矣,請避賢路!」桓公讀詔,手戰流汗,於此
    乃止。太宰父子遠徙新安。
    
        8桓玄敗後,殷仲文還為大司馬咨議,意似二三,非復往日。大司馬府廳前有一老槐,
    甚扶疏。殷因月朔,與眾在廳,視槐良久,歎曰:「槐樹婆娑,無復生意!」
    
        9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謂必當阿衡朝政。忽作東陽太守,意甚不平,及之郡,至富
    陽,慨然歎曰:「看此山川形勢,當復出一孫伯符!」
    
        儉嗇第二十九
    
        1和嶠性至儉,家有好李,王武子求之,與不過數十。王武子因其上直,率將少年能食
    之者,持斧詣園,飽共啖畢,伐之,送一車枝與和公,問曰:「何如君李?」和既得,唯笑
    而已。
    
        2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
    
        3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書鞅掌,每與夫人燭
    下散籌算計。
    
        4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
    
        5王戎女適裴□(危頁),貸錢數萬。女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
    
        6衛江州在尋陽,有知舊人投之,都不料理,唯餉「王不留行」一斤,此人得餉,便命
    駕。李弘范聞之,曰:「家舅刻薄,乃復趨使草木。」
    
        7王丞相儉節,帳下甘果盈溢不散。涉春爛敗,都督白之,公令捨去,曰:「慎不可令
    大郎知。」
    
        8蘇峻之亂,庾太尉南奔見陶公。陶公雅相賞重。陶性儉吝。及食,啖薤,庾因留白。
    陶問:「用此何為?」庾雲:「故可種。」於是大歎庾非唯風流,兼有治實。
    
        9郗公大聚斂,有錢千萬。嘉賓意甚不同,常朝旦問訊。郗家法:子弟不坐。因倚語移
    時,遂及財貨事。郗公曰:「汝正當欲得吾錢耳!」乃開庫一日,令任意用。郗公始正謂損
    數百萬許,嘉賓遂一日乞與親友、周旋略盡。郗公聞之,驚怪不能已已。
    
        汰侈第三十
    
        1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飲酒不盡者,使黃門交斬美人。王丞相與大將軍
    嘗共詣崇。丞相素不善飲,輒自勉強,至於沈醉。每至大將軍,固不飲以觀其變,已斬三
    人,顏色如故,尚不肯飲。丞相讓之,大將軍曰:「自殺伊家人,何預卿事!」
    
        2石崇廁常有十余婢侍列,皆麗服藻飾,置甲煎粉、沈香之屬,無不畢備。又與新衣著
    令出。客多羞不能如廁。王大將軍往,脫故衣,著新衣,神色傲然。群婢相謂曰:「此客必
    能作賊。」
    
        3武帝嘗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饌,並用琉璃器。婢子百余人,皆綾羅胯□(衣羅),以
    手擎飲食。蒸□(犬屯)肥美,異於常味。帝怪而問之。答曰:「以人乳飲□(犬屯)。」
    帝甚不平,食未畢,便去。王、石所未知作。
    
        4王君夫以□(米台)□(□革換米)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君夫作紫絲巾步障碧
    綾裹四十裡,石崇作錦步障五十裡以敵之。石以椒為泥,王以赤石脂泥壁。
    
        5石崇為客作豆粥,咄嗟便辦。恆冬天得韭□(艸水並)齏。又牛形狀氣力不勝王愷
    牛,而與愷出游,極晚發,爭入洛城,崇牛數十步後,迅若飛禽,愷牛絕走不能及。每以此
    三事□(手益)腕。乃密貨崇帳下都督及御車人,問所以。都督曰:「豆至難煮,唯豫作熟
    末,客至,作白粥以投之。韭□(艸水並)齏是搗韭根,雜以麥苗爾。」復問馭人牛所以
    駛。馭人雲:「牛本不遲,由將車人不及制之爾。急時聽偏轅,則駛矣。」愷悉從之,遂爭
    長。石崇後聞,皆殺告者。
    
        6王君夫有牛名「八百裡駁」,常瑩其蹄角。王武子語君夫:「我射不如卿,今指賭卿
    牛,以千萬對之。」君夫既恃手快,且謂駿物無有殺理,便相然可,令武子先射。武子一起
    便破的,卻據胡床,叱左右:「速探牛心來!」須臾,炙至,一臠便去。
    
        7王君夫嘗責一人無服余□(衣日),因直內著曲□(門合)重閨裡,不聽人將出。遂
    饑經日,迷不知何處去。後因緣相為垂死,乃得出。
    
        8石崇與王愷爭豪,並窮綺麗,以飾輿服。武帝,愷之甥也,每助愷。嘗以一珊瑚樹高
    二尺許賜愷。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愷以示崇;崇視訖,以鐵如意擊之,應手而碎。愷既惋
    惜,又以為疾己之寶,聲色甚厲。崇曰:「不足恨,今還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樹,有三
    尺、四尺,條干絕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愷許比甚眾。愷惘然自失。
    
        9王武子被責,移第北邙下。於時人多地貴,濟好馬射,買地作埒,編錢幣地竟埒。時
    人號曰「金溝」。
    
        10石崇每與王敦入學戲,見顏、原象而歎曰:「若與同升孔堂,去人何必有間!」王
    曰:「不知余人雲何,子貢去卿差近。」石正色雲:「士當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甕牖語
    人!」
    
        11彭城王有快牛,至愛惜之。王太尉與射,賭得之。彭城王曰:「君欲自乘,則不
    論;若欲啖者,當以二十代之。既不廢啖,又存所愛。」王遂殺啖。
    
        12王右軍少時,在周侯末坐,割牛心啖之,於此改觀。
    
        忿狷第三十一
    
        1魏武有一妓,聲最清高,而情性酷惡。欲殺則愛才,欲置則不堪。於是選百人,一時
    俱教。少時,還有一人聲及之,便殺惡性者。
    
        2王藍田性急。嘗食雞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舉以擲地。雞子於地圓轉未止,
    仍下地以屐齒碾之,又不得,□(目真)甚,復於地取內口中,嚙破即吐之。王右軍聞而大
    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猶當無一豪可論,況藍田邪?」
    
        3王司州嘗乘雪往王螭許。司州言氣少有牾逆於螭,便作色不夷。司州覺惡,便輿床就
    之,持其臂曰:「汝詎復足與老兄計?」螭撥其手曰:「冷如鬼子手馨,強來捉人臂!」
    
        4桓宣武與袁彥道樗蒲。袁彥道齒不合,遂厲色擲去五木。溫太真雲:「見袁生遷怒,
    知顏子為貴。」
    
        5謝無奕性粗強,以事不相得,自往數王藍田,肆言極罵。王正色面壁不敢動。半日謝
    去,良久,轉頭問左右小吏曰:「去未?」答雲:「已去。」然後復坐。時人歎其性急而能
    有所容。
    
        6王令詣謝公,值習鑿齒已在坐,當與並榻。王徙倚不坐,公引之與對榻。去後,語胡
    兒曰:「子敬實自清立,但人為爾多衿咳,殊足損其自然。」
    
        7王大、王恭嘗俱在何僕射坐。恭時為丹陽尹,大始拜荊州。訖將乖之際,大勸恭酒,
    恭不為飲,大逼強之,轉苦。便各以裙帶繞手。恭府近千人,悉呼入齋;大左右雖少,亦命
    前,意便欲相殺。何僕射無計,因起排坐二人之間,方得分散。所謂勢利之交,古人羞之。
    
        8桓南郡小兒時,與諸從兄弟各養鵝共鬥。南郡鵝每不如,甚以為忿。乃夜往鵝欄間,
    取諸兄弟鵝悉殺之。既曉,家人鹹以驚駭,雲是變怪,以白車騎。車騎曰:「無所致怪,當
    是南郡戲耳!」問,果如之。
    
        讒險第三十二
    
        1王平子形甚散朗,內實勁俠。
    
        2袁悅有口才,能短長說,亦有精理。始作謝玄參軍,頗被禮遇。後丁艱,服除還都,
    唯□戰國策而已。語人曰:「少年時讀論語、老子,又看莊、易,此皆是病痛事,當何所益
    邪?天下要物,正有戰國策。」既下,說司馬孝文王,大見親待,幾亂機軸,俄而見誅。
    
        3孝武甚親敬王國寶、王雅。雅薦王□(王旬)於帝,帝欲見之。嘗夜與國寶、雅相
    對,帝微有酒色,令喚□(王旬),垂至,已聞卒傳聲,國寶自知才出□(王旬)下,恐傾
    奪要寵,因曰:「王□(王旬)當今名流,陛下不宜有酒色見之,自可別詔召之。」帝然其
    言,心以為忠,遂不見□(王旬)。
    
        4王緒數讒殷荊州於王國寶,殷甚患之,求術於王東亭。曰:「卿但數詣王緒,往輒屏
    人,因論它事。如此,則二王之好離矣。」殷從之。國寶見王緒,問曰:「比與仲堪屏人何
    所道?」緒雲:「故是常往來,無它所論。」國寶謂緒於己有隱,果情好日疏,讒言以息。
    
        尤悔第三十三
    
        1魏文帝忌弟任城王驍壯。因在卞太后□(門合)共圍棋,並啖棗,文帝以毒置諸棗蒂
    中。自選可食者而進,王弗悟,遂雜進之。既中毒,太后索水救之。帝預敕左右毀瓶罐,太
    後徒跣趨井,無以汲。須臾,遂卒。復欲害東阿,太后曰:「汝已殺我任城,不得復殺我東
    阿。」
    
        2王渾後妻,琅邪顏氏女。王時為徐州刺史,交禮拜訖,王將答拜,觀者鹹曰:「王侯
    州將,新婦州民,恐無由答拜。」王乃止。武子以其父不答拜,不成禮,恐非夫婦;不為之
    拜,謂為顏妾。顏氏恥之。以其門貴,終不敢離。
    
        3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歎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4劉琨善能招延,而拙於撫御。一日雖有數千人歸投,其逃散而去亦復如此。所以卒無
    所建。
    
        5王平子始下,丞相語大將軍:「不可復使羌人東行。」平子面似羌。
    
        6王大將軍起事,丞相兄弟詣闕謝。周侯深憂諸王,始入,甚有憂色。丞相呼周侯曰:
    「百口委卿!」周直過不應。既入,苦相存救。既釋,周大說,飲酒。及出,諸王故在門。
    周曰:「今年殺諸賊奴,當取金印如斗大系肘後。」大將軍至石頭,問丞相曰:「周侯可為
    三公不?」丞相不答。又問:「可為尚書令不?」又不應。因雲:「如此,唯當殺之耳!」
    復默然。逮周侯被害,丞相後知周侯救己,歎曰:「我不殺周侯,周侯由我而死。幽冥中負
    此人!」
    
        7王導、溫嶠俱見明帝,帝問溫前世所以得天下之由。溫未答。頃,王曰:「溫嶠年少
    未諳,臣為陛下陳之。」王乃具敘宣王創業之始,誅夷名族,寵樹同己。及文王之末,高貴
    鄉公事。明帝聞之,復面著床曰:「若如公言,祚安得長!」
    
        8王大將軍於眾坐中曰:「諸周由來未有作三公者。」有人答曰:「唯周侯邑五馬領頭
    而不克。」大將軍曰:「我與周,洛下相遇,一面頓盡。值世紛紜,遂至於此!」因為流
    涕。
    
        9溫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絕裾而去。迄於崇貴,鄉品猶不過也。每
    爵皆發詔。
    
        10庾公欲起周子南,子南執辭愈固。庾每詣周,庾從南門入,周從後門出。庾嘗一往
    奄至,周不及去,相對終日。庾從周索食,周出蔬食,庾亦強飯,極歡;並語世故,約相推
    引,同佐世之任。既仕,至將軍二千石,而不稱意。中宵慨然曰:「大丈夫乃為庾元規所
    賣!」一歎,遂發背而卒。
    
        11阮思曠奉大法,敬信甚至。大兒年未弱冠,忽被篤疾。兒既是偏所愛重,為之祈請
    三寶,晝夜不懈。謂至誠有感者,必當蒙佑。而兒遂不濟。於是結恨釋氏,宿命都除。
    
        12桓宣武對簡文帝,不甚得語。廢海西後,宜自申敘,乃豫撰數百語,陳廢立之意。
    既見簡文,簡文便泣下數十行。宣武矜愧,不得一言。
    
        13桓公臥語曰:「作此寂寂,將為文、景所笑!」既而屈起坐曰:「既不能流芳後
    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邪?」
    
        14謝太傅於東船行,小人引船,或遲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從橫,撞人觸岸。公初
    不呵譴。人謂公常無嗔喜。曾送兄征西葬還,日莫雨駛,小人皆醉,不可處分。公乃於車
    中,手取車柱撞馭人,聲色甚厲。夫以水性沈柔,入隘奔激。方之人情,固知道迫隘之地,
    無得保其夷粹。
    
        15簡文見田稻不識,問是何草?左右答是稻。簡文還,三日不出,雲:「寧有賴其末
    而不識其本?」
    
        16桓車騎在上明畋獵。東信至,傳淮上大捷。語左右雲:「群謝年少,大破賊。」因
    發病薨。談者以為此死,賢於讓揚之荊。
    
        17桓公初報破殷荊州,曾講論語,至「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不以其道得之不處」。玄
    意色甚惡。
    
        紕漏第三十四
    
        1王敦初尚主,如廁,見漆箱盛干棗,本以塞鼻,王謂廁上亦下果,食遂至盡。既還,
    婢擎金澡盤盛水,琉璃碗盛澡豆,因倒著水中而飲之,謂是干飯。群婢莫不掩口而笑之。
    
        2元皇初見賀司空,言及吳時事,問:「孫皓燒鋸截一賀頭,是誰?」司空未得言,元
    皇自憶曰:「是賀劭。」司空流涕曰:「臣父遭遇無道,創巨痛深,無以仰答明詔。」元皇
    愧慚,三日不出。
    
        3蔡司徒渡江,見彭蜞,大喜曰:「蟹有八足,加以二螯。」令烹之。既食,吐下委
    頓,方知非蟹。後向謝仁祖說此事,謝曰:「卿讀爾雅不熟,幾為勸學死。」
    
        4任育長年少時,甚有令名。武帝崩,選百二十挽郎,一時之秀彥,育長亦在其中。王
    安豐選女婿,從挽郎搜其勝者,且擇取四人,任猶在其中。童少時神明可愛,時人謂育長影
    亦好。自過江,便失志。王丞相請先度時賢共至石頭迎之,猶作疇日相待,一見便覺有異。
    坐席竟,下飲,便問人雲:「此為茶?為茗?」覺有異色,乃自申明雲:「向問飲為熱為冷
    耳。」嘗行從棺邸下度,流涕悲傷。王丞相聞之曰:「此是有情癡。」
    
        5謝虎子嘗上屋熏鼠,胡兒既無由知父為此事。聞人道「癡人有作此者」。戲笑之。時
    道此非復一過。太傅既了己之不知,因其言次,語胡兒曰:「世人以此謗中郎,亦言我共作
    此。」胡兒懊熱,一月閉齋不出。太傅虛托引己之過,一相開悟,可謂德教。
    
        6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鬥。孝武不知是殷公,問仲堪:「有一殷病如
    此不?」仲堪流涕而起曰:「臣進退維谷。」
    
        7虞哮父為孝武侍中,帝從容問曰:「卿在門下,初不聞有所獻替。」虞家富春,近
    海,謂帝望其意氣,對曰:「天時尚暖,□(上制下魚)魚蝦□(魚羌)未可致,尋當有所
    上獻。」帝撫掌大笑。
    
        8王大喪後,朝論或雲:「國寶應作荊州。」國寶主簿夜函白事,雲:「荊州事已
    行。」國寶大喜,而夜開□(門合),喚綱紀話勢,雖不及作荊州,而意色甚恬。曉遣參
    問,都無此事。即喚主簿數之曰:「卿何以誤人事邪?」
    
        惑溺第三十五
    
        1魏甄後惠而有色,先為袁熙妻,甚獲寵。曹公之屠鄴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
    中郎已將去。」公曰:「今年破賊,正為奴。」
    
        2荀奉倩與婦至篤,冬月婦病熱,乃出中庭自取冷,還以身熨之。婦亡,奉倩後少時亦
    卒。以是獲譏於世。奉倩曰:「婦人德不足稱,當以色為主。」裴令聞之,曰:「此乃是興
    到之事,非盛德言,冀後人未昧此語。」
    
        3賈公閭後妻郭氏酷妒。有男兒名黎民,生載周,充自外還,乳母抱兒在中庭,兒見充
    喜踴,充就乳母手中嗚之。郭遙望見,謂充愛乳母,即殺之。兒悲思啼泣,不飲它乳,遂
    死。郭後終無子。
    
        4孫秀降晉,晉武帝厚存寵之,妻以姨妹蒯氏,室家甚篤。妻嘗妒,乃罵秀為「貉
    子」,秀大不平,遂不復入。蒯氏大自悔責,請救於帝。時大赦,群臣鹹見。既出,帝獨留
    秀,從容謂曰:「天下曠蕩,蒯夫人可得從其例不?」秀免冠而謝,遂為夫婦如初。
    
        5韓壽美姿容,賈充辟以為掾。充每聚會,賈女於青?????瑣中看,見壽,說之,
    恆懷存想,發於吟詠。後婢往壽家,具述如此,並言女光麗。壽聞之心動,遂請婢潛修音
    問。及期往宿。壽蹺捷絕人,逾牆而入,家中莫知。自是充覺女盛自拂拭,說暢有異於常。
    後會諸吏,聞壽有奇香之氣,是外國所貢,一著人則歷月不歇。充計武帝唯賜己及陳騫,余
    家無此香,疑壽與女通,而垣牆重密,門□(門合)急峻,何由得爾?乃託言有盜,令人修
    牆。使反,曰:「其余無異,唯東北角如有人跡,而牆高非人所逾。」充乃取女左右婢考
    問。即以狀對。充秘之,以女妻壽。
    
        6王安豐婦,常卿安豐。安豐曰:「婦人卿婿,於禮為不敬,後勿復爾。」婦曰:「親
    卿愛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誰當卿卿?」遂恆聽之。
    
        7王丞相有幸妾姓雷,頗預政事納貨。蔡公謂之「雷尚書」。
    
        仇隙第三十六
    
        1孫秀既恨石崇不與綠珠,又憾潘岳昔遇之不以禮。後秀為中書令。岳省內見之,因喚
    曰:「孫令,憶疇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岳於是始知必不免。後收
    石崇、歐陽堅石,同日收岳。石先送市,亦不相知。潘後至,石謂潘曰:「安仁,卿亦復爾
    邪?」潘曰:「可謂『白首同所歸』。」潘金谷集詩雲:「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歸。」乃
    成其讖。
    
        2劉□(王與)兄弟少時為王愷所憎,嘗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阜亢),□
    (阜亢)畢,垂加害矣。石崇素與□(王與)、琨善,聞就愷宿,知當有變,便夜往詣愷,
    問二劉所在?愷卒迫不得諱,答雲:「在後齋中眠。」石便徑入,自牽出,同車而去。語
    曰:「少年,何以輕就人宿?」
    
        3王大將軍執司馬愍王,夜遣世將載王於車而殺之,當時不盡知也。雖愍王家亦未之皆
    悉,而無忌兄弟皆稚。王胡之與無忌,長甚相暱。胡之嘗共游,無忌入告母,請為饌。母流
    涕曰:「王敦昔肆酷汝父,假手世將。吾所以積年不告汝者,王氏門強,汝兄弟尚幼,不欲
    使此聲著,蓋以避禍耳!」無忌驚號,抽刃而出,胡之去已遠。
    
        4應鎮南作荊州,王修載、譙王子無忌同至新亭與別。坐上賓甚多,不悟二人俱到。有
    一客道:「譙王丞致禍,非大將軍意,正是平南所為耳。」無忌因奪直兵參軍刀,便欲斫,
    修載走投水,舸上人接取,得免。
    
        5王右軍素輕藍田。藍田晚節論譽轉重,右軍尤不平。藍田於會稽丁艱,停山陰治喪。
    右軍代為郡,屢言出吊,連日不果。後詣門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於是彼
    此嫌隙大構。後藍田臨揚州,右軍尚在郡。初得消息,遣一參軍詣朝廷,求分會稽為越州。
    使人受意失旨,大為時賢所笑。藍田密令從事數其郡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為其宜。右軍
    遂稱疾去郡,以憤慨至終。
    
        6王東亭與孝伯語,後漸異。孝伯謂東亭曰:「卿便不可復測!」答曰:「王陵廷爭,
    陳平從默,但問克終雲何耳。」
    
        7王孝伯死,懸其首於大桁。司馬太傅命駕出,至標所,孰視首,曰:「卿何故趣,欲
    殺我邪?」
    
        8桓玄將篡,桓修欲因玄在修母許襲之。庾夫人雲:「汝等近,過我余年,我養之,不
    忍見行此事。」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