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一百十三

    ○兵九

    △海防

    國初海防,僅備海盜而已。自道光中海禁大開,形勢一變,海防益重。海防向分南
北洋。山東煙台歸北洋兼轄。閩、浙、粵三口,歸南洋兼轄。茲取沿海各省有海防者分
述之:曰東三省,曰直隸,曰山東,曰江南,附江防,曰浙江,曰福建,曰廣東。

    奉天沿海,南自牛莊至金、蓋各州,轉東至鴨綠江口,西則自山海關至錦州,地皆
濱海,口岸凡三十九處。康熙初,廷議錦州一帶籌備沿邊。旋定金州旅順口設水師戰船,
隸金州副都統督率訓練,戰船皆木質舊式。雍正四年,將軍噶爾弼以自旅順海口至鳳凰
城,水程千里,僅恃旅順水師一營,議增二營,聯絡巡哨。道光二十一年,耆英以奉省
海防經營不易,有移民內徙之議,海防漸重。咸豐之季,歐艦北犯津、沽,奉天亦嚴海
防。同治四年,崇厚調天津洋槍隊千人赴營口屯駐。五年,以奉天兵船拙重,調天津輕
利兵船十餘艘赴長島駐防。復增新練洋槍隊五百人於營口。十一年,瑞麟以南洋自制兵
艦告成,砲械鹹備,乃商撥兵艦一艘,巡防牛莊海口。光緒初年,以俄羅斯有窺北邊,
沿海亦有俄艦游弋,乃於制兵外加餉練兵,凡選練馬步隊四千二百餘人。又增綠營兵四
千人,調撥吉林、黑龍江、蒙古馬隊各二百餘人駐營口,與宋慶豫軍協同防守。其東邊
道之練軍馬步隊一千三百人,則分駐鳳凰城、大孤山、北河、長甸河口及安東等處。額
設正兵,幾同虛設,海上有警,全恃客軍。金州與海參威毗連之處,尤為重要。李鴻章
遣鎮東等四砲艦巡防奉省海口。八年,鴻章以北洋迤東口岸,惟奉天旅順口為首沖,乃
在旅順之黃金山頂,仿築德國新式砲台,設巨砲多尊,並建築兵房、子藥庫,近山要路,
復設行營砲壘,海口內則佈置水雷,沿海岸可登陸處,擇要埋藏地雷,陸路則有護軍營
八哨,毅軍十一營,水路則有快砲船、蚊砲船各二艘,表裡依護。其次為營口,海灘平
衍,敵易抄襲,復調勁旅接應後路。十年,將軍定安於營口創設水雷營,電線火藥,建
雷庫十間存儲。十七年,李鴻章以大連灣為渤海門戶,築老龍頭等處砲台六座,仿西洋
曲折式,兵房、藥庫皆備。二十六年,將軍增祺以岫巖、安東沿海,雖有北洋兵艦巡防,
而海濱港汊紛歧,乃增造大號水師船八艘,布列於沙河、大孤山、太平溝等處。

    至吉林、黑龍江之海防,以有松花、黑龍二江,貫省境而趨海,舊制二省各設水師
營巡防,水師船止運船三十艘,槳船二十艘,每為運糧及采東珠、取樺皮之用,亦稱水
手營,非戰艦也。

    吉林海防,首重琿春。松花江雖可行海舶,而江水淺處為多。同治四年以後,屢有
俄羅斯兵船,乘江水漲時,駛入至阿勒楚喀及伯都訥境內。將軍岐元擬於三姓設水師營,
不果。光緒六年,府丞王家璧有整頓東省水師改造戰艦之議。李鴻章以長江水師船不適
用於松花、黑龍二江,宜於吉林、三姓左近,擇水深溜大之處設船廠,造小號兵輪船,
如廣東蚊砲船之式,入水不深,上可行駛伯都訥、省城附近,下可巡行黑河口,轉入黑
龍江,以佐陸軍,備俄船侵入。並撥開花砲、新式馬槍、快槍等,為吉省練兵之用。時
將軍銘安、及督辦寧古塔等處防務吳大澂、喜昌,以俄患未平,於吉省沿江沿邊,增練
防軍馬步隊五千人,各旗及西丹又募千五百人,練成即赴琿春駐守,並設護江關,防範
水路。又慮俄國海軍船堅力猛,水關不能阻其沖突,乃擇要依山建築砲台,以御俄艦。

    黑龍江省於光緒三年始籌辦海防,通省額兵及西丹共一萬人,增鄂倫春兵五百人,
兼習新式槍砲。黑省近俄,俄人環黑龍江左岸盤踞,達二千餘里,每相間百餘里,輒有
俄兵屯駐之所,刁斗相聞。故黑省防務,重在陸而不在海。其江流入海之口,在省境東
北隅,雖額設師船三十餘艘,僅循例操演。

    東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遼東半島籓籬盡撤。而吉、黑二省,向受
俄患,北海屢警,防務益形棘手雲。

    直隸津、沽口,為南北運河、永定、大清、子牙五河入海處,北連遼東,有旅順、
大連以為左翼,南走登、萊,有威海衛以為右翼,為北洋第一重鎮。順治初,天津巡撫
雷興疏言,大沽海口為神京門戶,請置戰船以備海防。下所司議行。雍正四年,於海口
蘆家嘴創設天津水師營,令滿洲兵丁駐紮,學習水師,特簡都統大員,守禦海口。復自
天津城南門外起至慶雲縣止,所有沿海各州縣,設立海撥二十五處,分置守兵,扼要防
范。

    乾隆四年,直隸總督高斌請拓天津水師營、汛,增駐滿兵一千,合舊額為三千。及
道光六年,那彥成奏請裁撤海口官兵,改歸大名鎮。十二年,琦善奏天津地處海隅,與
山東登州、奉天錦州遙相拱衛,沙線分歧,非熟習海徑者,無由曲折而至。且海口二十
裡外,有攔港沙一道,融結天成,儼若海口外衛。總兵陸路營伍,足資捍衛,所有天津
水師,無庸復設。於是水師營遂裁。二十年,又據琦善奏英艦到粵,難保不分投竄擾,
天津密邇京畿,尤宜慎重防堵。遂復嚴旨派員駐紮要隘,協同防御。二十一年,天津海
口增駐官兵,建砲台營房,近海村落,招集團練,修築土堡,互為策應。二十二年,令
直隸沿海營兵,善於鳧水及諳習風濤駕駛之技者,飭統兵官訓練,並增設巡哨兵船,以
蘆台為北塘後路,設通永鎮標十五營駐守。二十三年,令天津水師營每年撥戰船六艘,
分三路巡防,與奉天、山東師船,定期會哨,以登州、岫巖城、錦州三處為呈票考驗之
地。有畏避風浪,巡哨貽誤者,嚴懲之。三十年,令訥爾經額察視海防。

    咸豐八年,令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及雙港修築砲台,設水路木筏,及沿岸營壘,調宣
化鎮兵會大沽協兵,守護海口砲台。又令史榮椿等由天津赴山海關履勘海防要隘。同治
元年,令曾國籓、薛煥等購買外洋兵船巨砲,統以鎮將,酌分數艘,駐泊天津海口。九
年,山東巡撫丁寶楨以大沽、北塘等處為京師門戶,慮直隸兵力不足,調山東舊部十八
營,赴直隸邊境候調。十年,直隸總督李鴻章增設大沽協海口六營,酌定營制。修築大
沽口南北兩岸砲台,與北塘相犄角,調遵化練軍千人移駐。十三年,又以北洋海防,僅
恃大沽、北塘二海口砲台,後路尚恐單薄,乃就運河北岸,用三合土建築新城,四圍設
大小砲台,護以金剛牆,引海河為城濠,屯駐重兵,與大沽防營相應。

    光緒元年,李鴻章復於大沽、北塘、新城各處,增築洋式砲台營壘,購置鐵甲快船、
碰船、水雷船,以備攻守。二年,令總兵周盛傳率淮軍馬步二十餘營,建築新城砲台。
三年,成之。六年,李鴻章以北塘迤東至山海關,延長數百裡,調宋慶、郭松林二軍,
分駐沿海蒲河口、秦皇島等處,並增建砲台。又以淮、練各軍駐天津,防守大沽、北塘
各口。以鮑超全軍三十營駐昌黎、樂亭,防守大清河、洋河各口。以山海關防軍,兼顧
金山嘴、秦皇島、老龍頭各處。時曾國荃建議直隸海防,不宜遠守營口,宜以重兵守山
海關。乃命曾國荃統率安徽、湖北、山西各軍赴山海關駐守。八年,李鴻章於大沽、北
塘砲台下埋伏水雷,大沽口內設攔河木筏,山海關內外築三合土大砲台一,土砲台二,
瀕海營牆,均仿砲台建築。又寧海城臨海受敵,於砲台牆外,悉以沙土掩護。其時大沽
南北岸砲台大小共數十座,輔以水雷鐵艦,沿岸以陸軍駐守。十一年,因京東沿海空虛,
調練軍各營,移駐灤州、昌黎等處。二十三年,直隸總督王文韶以武毅軍訓練初成,率
前後二軍及馬隊一軍,周歷山海關沿海一帶,以重防務。自歐艦來窺,僧格林沁戰敗,
廷議始專津、沽之防。中日之役,旅順、威海相繼淪陷,而津海未開戰事。及拳匪肇釁,
聯軍北犯,沽口砲台,毀於一旦,北洋沿海防務,遂日形懈弛雲。

    山東海岸綿亙,自直隸界屈曲而南以達江蘇,其間大小海口二百餘處。東北境之登、
萊、青三府,地形突出,三面臨海。威海、煙台島嶼環羅,與朝鮮海峽對峙,為幽、薊
屏籓。海禁既開,各國商帆戰艦,歷重洋而來,至山東成山而折入渤海,以達沽口。故
創練海軍,以威海、旅順為根據地。欲守津、沽,先守威、旅。齊、魯關山,遂與畿疆
並重矣。

    順治十一年,令蘇利為水軍都督,駐軍碣石,為山東防海之始。乾隆五十五年,以
膠州、文登、即墨等營,兼防海口,以總兵駐登州,統水師三營,戰船十二艘,修治各
海口砲台。道光二十一年,以芝罘島扼東海之口,撥兵防守。蓬萊、黃縣、榮城、寧海、
掖縣、膠州、即墨所屬之十三島,編練民團,互為防衛。三十年,以瀕海之三汛師船,
四縣水勇,合並防守海口,並扼要安設大砲。咸豐元年,登州總兵陳世忠以海寇奪掠官
船,山東水師無多,會閩、粵大號師船,合力截捕。三年,於登、萊、青三府舉辦聯莊
團練,給以兵械。八年,飭天津鎮總兵赴山東,詳勘海豐一帶海口。九年,以海豐縣之
大沽河有防營故址,飭崇恩等撥兵防守。十年,文煜令青州等沿海各城滿、綠營兵,勤
加訓練,分守城官兵之半以守海口。同治九年,丁寶楨以東境海口紛歧,惟有扼要防守。
其文登縣屬之馬頭石島,福山縣屬之煙台,蓬萊縣屬之廟島,掖縣屬之小石島,為洋船
北來所必經,第居險要,共撥兵六千餘人分守。十一年,撥大號兵船一艘,駐泊登州洋
面。光緒元年,丁寶楨以山東之東三府,三面環海,外寇隨處可登,宜扼要屯守。其要
地有三:一、煙台,於通申岡設防營,駐兵三千。煙台山下及八蠟廟、芝罘島之西,共
建浮鐵砲台三座。芝罘島之東,築沙土曲折砲台一座。一、威海衛,於劉公島之東口,
建浮鐵砲台一座,而於島口內築沙土曲折砲台,於口外海面密佈水雷,其北口內亦建沙
土浮鐵砲台,可作兵輪船水寨之用。一、登州,於城北建沙土高式砲台,城內建沙土圓
式砲台。長山之西,建沙土曲折砲台,與郡城相犄角。砲台用克魯伯後膛大砲,參用阿
姆司脫朗前膛大砲。兵丁用格林砲、克魯伯四磅砲、亨利馬悌尼快槍,請求行陣攻守之
法。六年,以新購外洋蚊砲船駐防煙台海面。十二年,許景澄建議山東膠州灣當南北洋
之中,東為浮山,西為靈山,口狹而水深,宜規畫形勢,為新練海軍屯港,與旅順口東
西相應。是年,李鴻章於威海衛南北岸築砲台,布水雷。十七年,於威海黃泥巖增築新
式砲台,又於南岸龍廟嘴砲台外,增築趙北口砲台。劉公島新築地阱砲台,設後膛巨砲
於隧道。其西之黃島,水中之日島,亦設砲台,與南岸相應。劉公島又設大鐵碼頭,為
海軍寄椗上煤之所,防務益周密。

    東省形勢,以威海、膠州為要口,於海軍屯泊尤宜。乃甲午一役,威海水陸之防,
既毀於日本,而德因教案,曾以大隊鐵艦奪踞膠州灣,辟商埠,開鐵路,浸窺腹地。東
省海防,遂無所藉手雲。

    江南海防,自海州南歷長江、吳淞江二口,稍折而西,至松江奉賢縣境之海灣,南
接浙江洋面,其間港口羅列。惟江陰、吳淞二處,一為長江之筦鍵,一為蘇、松之門戶,
防務尤重。至江陰以上,以江流深廣,外海兵艦商船,溯流而上,西達夔、渝,三千里
流域,雖皖、贛、楚、蜀各有江防,實以江南當下游之沖。自狼、福山以迄京口、金陵,
砲壘防營,星羅棋布。上游防衛,與下游繁簡迥殊。而江蘇轄境,長江千里,兵艦砲台,
無異海防,水陸營汛,亦與海疆聯絡。故安徽省以上江防,即隸於蘇省海防焉。

    自海州南抵江口,乃昔年黃河入海處,泥沙積久,凝結內海,稱五條沙,海潮甚急。
海舶北赴燕、齊者,必東行一晝夜以避其沙,故淮、海州郡,得稍寬海防者,以五條沙
為之保障也。自狼、福山口南抵吳淞,沙凝潮急,略同北境。惟長江、吳淞二口,水深
溜大,巨艦可直駛內江,故海口防務,視海濱倍重。

    清初平定江南,分八旗勁旅駐京口,以鎮海大將軍統之,設水師營,造沙唬船以習
水戰。旋以沙唬船難涉大洋,乃改造鳥船。時鄭成功據台灣,以師船進窺江表,由京口
薄金陵,梁化鳳擊敗之。順治十四年,命梁化鳳為水軍都督,率軍萬人,駐防崇明、吳
淞。以松江府三面臨海,設提督,駐重兵。康熙六年,因崇明孤懸大海,嚴出海之禁。
十四年,以提督統八營駐崇明。二十三年,減存四營,列汛六十有八。太倉州為元代海
運放洋之口,明代置兵屯守,清初設游擊,以劉河營移駐茜涇鎮。雍正四年,分設寶山
縣,列汛五十有七。上海縣當黃浦江之沖,原有墩台十七座,康熙二年,以墩台距海較
遠,乃建外塘斥堠。其南為金山縣,踞青浦、南匯之上游,設參將駐守,列汛七十有八。
常熟之福山,與隔江之狼山對峙,常熟、昭文瀕海之口,為許浦、徐陸涇、白第港,康
熙間,設墩堡戍守,列汛二十有四。通州為狼山營汛地,如皋為掘港營汛地,皆近海要
區也。其北境之海州,為南北襟要,海口之大者凡九,最北為荻水口,其東北雲台山,
清初曾徙民內地,阻塞入海之道,康熙二十年復開通,設通海營,列汛五十有五。淮安
府昔為淮河入海之處,設廟灣、鹽城二營,會哨巡防,列汛四十有二。揚州府北之興化,
南之泰州,為濱海之縣,清初設守備,康熙十一年,設游擊鎮之,列汛凡十。雍正八年,
以福山營為江海門戶,於江蘇鎮標四營內分兵船二艘隸之,與狼山營會哨。此清初至雍
正年江南之海防也。

    乾隆至道光,江海清平,防汛率循舊制。及道光中葉,海警驟起,東南戒嚴。二十
一年,以寶山海口為江南要區,屯駐大營,分設游緝之兵。吳淞亦屯兵,增設濠壘。二
十二年,令耆英等周歷吳淞、狼山、福山、圌山關各處,整頓戰船砲械。二十三年,以
江陰鵝鼻嘴為由海入江要口,設險守禦。又防堵瓜洲及南河、灌河、射陽湖之口。令璧
昌等察沿海城邑,聯絡保障。所用砲位,設局開鑄,並造水師舢板船,築砲台於江岸南
北。二十四年,璧昌因狼、福山江面太寬,於劉聞沙、東生洲、順江洲、沙圩等處,修
築砲堤。水師各營,增大小戰船一百三十餘艘,分廠制造。二十七年,李星沅籌防泖湖,
貯石沈船,增置木牌,並存儲砲位,分佈重兵。而其時所築砲台,實止因土為堤,且器
械窳舊,佈置多疏,非特不足御歐洲巨艦,咸豐間,粵寇東下,沿江防戍,鹹望風奔靡。
及湘軍底定東南,軍勢始振。

    同治元年,諭薛煥等購西洋兵艦,在上海等要口防守。四年,曾國籓於狼山鎮標,
每營增造大舢板船二十號,仿紅單船之式,多設砲位,巡緝內洋。海門設綏海營,置大
舢板船二十號,酌設兵輪,分防北岸海汊。七年,更定內洋水師五營,外洋水師六營之
制。以兵輪四艘,分隸蘇松、狼山、福山三鎮總兵,駐防海口。九年,南洋初設兵輪統
領,駕駛出洋,周歷島嶼。十三年,調陝防武毅軍馬步二十二營,赴山東、江南沿海適
中之地駐防日本。時台灣告警,李宗羲以蘇、松之門戶,吳淞為要,長江之關鍵,江陰
為先,而鎮江府屬之焦山、象山,對岸之天都廟,江寧府屬之烏龍山,省城外之下關,
均為扼要。以大木方石為基,搗三合土,築砲台砲門,護以鐵柱鐵板,空其下以藏砲兵。
先築烏龍山砲台十六座,以次江陰、天都廟、象山、焦山、下關各築明暗砲台,置巨砲。
北岸之沙州圩、吳淞口,及江陰北岸之劉聞沙,亦一律增建砲台,以嚴防務。

    光緒元年,劉坤一於江陰鵝鼻嘴砲台外,復於下游增築砲台。其北岸之十圩港,亦
增築砲台,與南岸相犄角。又修改焦山、圌山關、烏龍山等處砲門,以期合法。五年,
以外海兵輪統領駐吳淞口,凡沿海各省兵輪,悉歸調遣。七年,令彭玉麟籌辦江陰至吳
淞口一帶海防。重修圌山關、東生洲兩岸舊築砲堤,並築營壘,置大砲。又改天都廟舊
式砲台為明砲台。八年,左宗棠舉辦沿海漁團,選漁戶精壯者五千人隸吳淞鎮,給以糧
械,隨時操練。彭玉麟以狼、福山為長江總口,長江下游雖修治砲台,而江面空虛,鐵
甲大戰艦無多,止有海防,未能海戰。議造鐵甲小兵艦十艘,專顧內洋,與砲台相掩護。
十年,令安徽疆臣籌備上游江防。乃於安慶城外,築明暗砲台各一座,石營一座。攔江
磯北岸,建明砲台二座,石營一座,南岸建明砲台、石營各一座。西梁山建明砲台四座,
石營一座,土營二座。東梁山就其形勢,築石城、砲堤各一道,以控制江面。十年,曾
國荃以新購西洋十四口徑八百磅子大砲及開花子彈,分置江陰、吳淞二口砲台。又購馬
梯尼快槍二千枝,分給各營。又於吳淞砲台增兵八營,江陰砲台增兵十二營,扼守江海
總路。十三年,又增建吳淞、江陰砲台,以鐵木石土各料築成,各設新式後膛大砲,其
旁佐以哈乞開司砲。江陰之四門大砲台,分建於小角山、黃山二處。黃山舊砲台所存之
八十磅子後膛砲,移設於大石灣明砲台。凡砲台之門,各建砲房,護以三合土牆。又田
雞砲為軍中利器,於江干要隘,建砲房,置田雞砲,以資操練。二十二年,張之洞以江
南各砲台分為四路,南路獅子林、南石塘各台為一路,南北岸各台為一路,像山、焦山、
圌山關、天都廟各台為一路,江寧之獅子山、幕府山、鍾山、下關各台為一路,設總管
砲台官四員,以新購外洋四十餘磅子快槍砲三十具分置各砲台。二十五年,以長江水師
兵力單弱,皖省防軍尤少,令沿江督撫,不分畛域,節節設防。

    三十一年,以東南各省新軍,次第練成,命兵部侍郎鐵良至江南考察江海防務。旋
鐵良覆陳江南之沿江海砲台,分為四路,曰吳淞,曰江陰,曰鎮江,曰金陵。第一路吳
淞砲台,在寶山縣南,分設三台,置前後膛大小砲三十四具,砲勇三百餘人,水旱雷營
二哨,雷勇一百餘人,以盛字五營駐防。第二路江陰砲台,在縣城北,於長江南北岸分
設砲台,南岸置前後膛大小砲三十七具,北岸置砲二十具,砲勇共四百餘人,水旱雷營
三哨,雷勇二百餘人,以合字、南字等八營分兩岸駐守。第三路鎮江砲台五處,曰圌山
關,曰東生洲,曰象山,曰焦山,曰天都廟。南岸各台置砲十五具,北岸各台置砲六具,
砲勇二百餘人,以新湘二旗駐防。溯江至鎮江府城,南岸象山,北岸天都廟,中流焦山,
分設三台,像山置砲十八具,焦山六具,天都廟九具,砲勇三百餘人,以武威六營、新
湘三旗駐防。金陵城外砲台七處,曰烏龍山,曰幕府山,曰下關,曰獅子山,曰富貴山,
曰清涼山,曰雨花台。烏龍山在省城外四十裡,於南岸分設五台,置砲十二具,砲勇一
百餘人。幕府山在北門外,砲台依次置砲七具,迤西老虎山置砲四具,砲勇一百餘人。
下關砲台在城外東面對岸,東岸置砲二具,西岸置砲十具,砲勇一百餘人。獅子山在城
內,分設東西二台,置砲八具,砲勇九十人。富貴山在鍾山之麓,置砲六具,砲勇四十
餘人。清涼山在西門內,依城為砲台,置砲二具,砲勇十四人。雨花台在聚寶門外,置
砲二具,砲勇十四人。

    安徽省砲台分為四路,曰東西梁山,曰攔江磯,曰前江,曰棋盤山。梁山夾江對峙,
東台置砲十四具,西台十二具,以精銳營步兵三哨為砲兵。攔江磯砲台在省城外四十裡
西岸,置砲十五具,以續備步隊中營駐台為砲兵。前江口砲台在上游十餘里,踞東岸高
阜,分上下二台,置砲十二具,由續備中營撥兵分駐。棋盤山砲台在安慶東門外北岸,
置大小砲六十八具,以步兵前營駐防。

    江西省砲台分為四路,曰馬當,曰湖口,曰金雞坡,曰岳師門。馬當在彭澤縣東南
岸,分設五台,置砲五具,砲勇六十人。湖口砲台在縣城北之東西岸,分設二台,置砲
十具,砲勇七十人。金雞坡砲台在九江府十裡外東西岸,分設三台,列東西北三面,置
砲十二具,砲勇二百人。岳師門砲台在九江東門外,分上下二台,沿江岸建築,置砲二
十一具,砲勇七十人。

    湖北省砲台,僅田家鎮一路,分中南北三台,置砲三十一具,砲勇五十人。

    自同治間,經營江海防務,歷四十餘年,始稱完密雲。

    浙江東南境瀕海者,為杭、嘉、寧、紹、溫、台六郡,凡一千三百餘里。南連閩嶠,
北接蘇、松。自平湖、海鹽西南至錢塘江口,折而東南至定海、舟山,為內海之堂奧。
自鎮海而南,歷寧波、溫、台三府,直接閩境,東俯滄溟,皆外海。論防內海,則嘉興
之乍浦、澉浦,海寧之洋山,杭州之鱉子門,紹興之沙門為要。論防外海,則定海縣與
玉環□皆孤峙大洋。定海為甬郡之屏籓,玉環為溫、台之保障,尤屬浙防重地。定海之
東,其遠勢羅列者,首為海中之馬跡山。山北屬江蘇境,山南屬浙江境,而五奎山亦為
扼要。陳錢山則在馬跡之東北,山大而隩廣,可為舟師屯泊之所。迤南經岱山、普陀山,
出落迦門,至東霍山,與陳錢山南北相為犄角。其南有昌國外之韭山,均可駐泊舟師。
自寧波而南,內有佛頭、桃渚、松門、楚門諸山,外有茶盤、牛頭、積穀、石塘、大小
鹿山,為溫、台所屬水師會哨之所。由玉環□而更南,歷漁山、三盤、鳳凰、北屺、南
屺而至此關,則接閩省防地矣。

    清初平定浙江後,沿明制嚴海防。順治八年,令寧波、溫州、台州三府沿海居民內
徙,以絕海盜之蹤。康熙二年,於沿海立椿界,增設墩堠台寨,駐兵警備。四年,以欽
差大臣巡視浙江海防。七年,命偕總督出巡沿海,直至福建邊境,提督則每年必巡歷各
海口,增造巨艦,備戰守。二十九年,命江、浙二省疆臣,會勘轄境海面,分界巡哨,
勒石於洋山,垂為定製。雍正五年,以提標之游擊、守備二員,統率兵丁,改隸水師。
六年,定沿海商船漁船之帆檣符號,以別奸良,並增設汛弁。選福建之精練水兵至浙,
教練浙軍十二營水戰諸務,巡游海口。七年,增建沿海要口台,增設巡船,及防汛移駐
之區,總兵官出巡之制。乾隆五十九年,以五奎山為浙洋扼要之地,撥定海標兵駐守。
道光二十年,奇明保等以杭州之鱉子門,為錢塘通海要口,於潮神廟江狹之處,屯兵防
守。二十一年,令沿海疆臣,仿定海土堡之法,凡近海村落,招募團練,築土堡,互相
聯絡。三十年,以漁山孤懸海外,令黃巖鎮總兵以舟師靖盜。光緒六年,譚鍾麟以浙省
沿海各口,巨艦之可深入者,距省最近為乍浦,次則寧波之鎮海、定海、石浦,台州之
海門,溫州之黃華關,舊有砲台三十餘座,惟海門鎮砲台建築合法。其澉浦之長山,乍
浦之陳山,定海之舟山,海門鎮之小港口各砲台,鹹加修改。鎮海之金雞、招寶二山,
於原有砲台外,增築金雞山嘴砲台一座。十三年,劉秉璋以浙江海防,首重舟山,次以
招寶、金雞二山為要塞。乃酌度形勢,分建宏遠、平遠、綏遠、安遠砲台四座,置克魯
伯後膛大小銅砲,東御蛟門海口。十四年,砲榮光以浙江原有之營勇砲兵,已陸續汰弱
留強,加以整練,鎮海新築砲台,及改造舊式砲台,皆已竣工,增置新購後膛巨砲,以
新練之軍駐守。十九年,譚鍾麟以浙江水師船僅五十餘艘,增紅單船八艘,助巡洋面。
二十五年,劉樹棠以浙江武備新軍左營操法最精,其陸軍水師前敵駐防洋槍隊各營,步
伐分合進退,亦均嫻熟,飭分駐寧、台、三門灣各隘,並澉浦、乍浦沿海口岸。三十三
年,張曾易文建言,浙江象山港在定海之南,深入象山境六十六里,口寬而水深,群山
環繞,作海軍根據地最宜。尋諭南北洋大臣勘度經營。

    浙江海岸綿長,省垣據錢塘江上游,外恃龕、赭二山為口門,江狹沙橫,儼如天塹,
敵艦卒難闌入。道光以後,海疆屢警,雖寧、台戒嚴,而不致牽動全局。中法之役,法
艦曾至寧波洋面,招寶山砲台卻之。此後遂無歐艦之蹤。惟象山港天然形勝,與膠澳、
旅順鼎峙而三,惜築港未成雲。

    福建東南沿海凡二千餘里,港澳凡三百六十餘處,要口凡二十餘處。額設水師二萬
七千七百餘人,分三十一營,大小戰船二百六十六艘。自清初以迄乾隆,削平鄭氏,三
定台灣,及嘉慶間靖海之役,福建用兵海上,較他省為多。島嶼星羅,處處與台、澎相
控制,故海防佈置,尤為繁密。其州郡濱海者,為福寧、福州、興化、泉州、漳州五府,
而台灣障其東方。五府防務,各有注重之處。福寧重在各港口,自北境之南關山、沙埕
港口迤邐而西南,為烏岐港口、鹽田港口、白馬門口、金垂港口、飛鸞江口、東衝總口,
海舶之輕利者,隨處可入。其外海島嶼較大者,為東西台、七星礁、浮瀛、大小崳山,
足資屏衛。此福寧之防也。福州重在閩江,以江口內為省治所在。其外自北境松崎、江
戶,經東西洛、南北竿塘、鼇江口,至閩江近口之琅崎島、金牌、五虎門,皆扼要之所。
入口經大小嶼、羅星塔,乃同、光間所創建之海軍船廠、軍械制造局,鹹在於是。出口
沿海而南,經梅花江口、龍江口,少東即海壇島,水師重鎮所在。其外海之島,若猴嶼
受閩江之沖,東永當長樂之臂,較白大、東沙諸島為要。此福州之防也。興化重在海濱
諸島,自三江口經鹿耳、大小丘,循平海衛、湄洲嶼,至雙溪港口,乃沿海之境。其外
海島嶼,為平海、南日二島,列汛置官,視為重地,而湄洲亦興郡屏籓。此興化之防也。
泉州重在金、廈二島。自北境惠安峰、崎港口,經雒陽江、晉江、安海港三口。其南為
金州鎮。又西經大登、小登,即廈門島。島北為同安港口。金、廈二門,遠控台、澎,
近衛泉、漳,為海防重地。其外海之永寧、定安、烏潯諸島,亦設汛置兵。此泉州之防
也。漳州重在南澳,鼓浪嶼為南境盡處,尤擅形勢。其沿海之境,自九龍江口折而西南,
經六鼇港、漳江二口,循銅山而南,為詔安港口。其南隔海為南澳鎮,南疆要地,與粵
海共之。其外海島嶼,首為烏丘,最當沖要。而鼓浪嶼當海門之口,與鎮海城砲台同為
重地。此漳州之防也。中國沿海各省,自浙洋而北,海濱淤沙多而島嶼少,其海岸徑直,
故防務重在江海總口,而略於海岸。自浙洋而南,島嶼多而淤沙少,其海岸紆曲,故防
務既重海口,而巨島與海岸亦並重焉。

    順治十七年,王命岳以閩省之海門與廈門相望,左為鎮海衛,乃漳州府之門戶,同
安縣之高浦城等處,地近廈門,為泉州府屏衛,乃屯兵於鎮海、高浦二城,而分營以防
鄰近隘口。雍正四年,浙閩總督高其倬奏陳操練沿海水師,並令閩洋水師巡視本省各口,
兼赴浙洋巡緝。嘉慶四年,令閩省水師仿商船式改造戰船八十艘,編為兩列。自泉州之
崇武,分南北犄角。由崇武而南,令南澳、銅山、金門及提標後營各鎮將率船巡緝。崇
武而北,令海壇、閩安及金門右營各鎮將率船巡緝。道光二十年,諭鄧廷楨招募練勇,
嚴守澎湖,以扼閩省赴台灣之路。二十二年,諭怡良等屯兵福州金牌各要口。其距省二
十裡外之洪塘河及少岐,均沈船布椿設防。閩省門戶在外洋者,為五虎、芭蕉二口。入
口為壺江,水勢稍狹,無險可扼。進至金牌、長門,有巨石橫亙中流,扼守較易。又進
乃閩安之南北岸,為水路總匯,兩山夾峙,可稱天險。光緒六年,於南岸建鐵門暗砲台
六、明砲台八,北岸建鐵門暗砲台七。七年,又於長門建暗砲台四、明砲台六,悉仿洋
式。二十四年,增祺因閩省濱海,屯戍空虛,增練旗、綠各營,以厚兵力。二十五年,
許應騤以漳州之鼓浪嶼設防尚未周備,增建砲台,置新式砲。

    綜閩省海防,所注重者,隨時異宜。當康熙間,以鄭氏由台、澎據海壇、金、廈,
故海防獨重泉、漳。其時水師以沙唬船不適於海戰,改造鳥船。施琅之平台灣,即藉鳥
船之力。及嘉慶間,海盜蔡牽竄擾浙、閩、粵三省洋面,而閩省當其中,寧、福、興、
泉、漳五郡皆剽掠經由之境,故列郡鹹重海防。其時水師利用巨艦,李長庚造霆船三十
艘,置大砲四百餘具,屢敗牽於閩海,卒合閩、浙水師之力,圍而殲之。最後為光緒中
法之戰,法人以大隊鐵艦專攻福州,故海防獨重閩江口,而各郡無驚。同治以後,創船
廠,造鐵艦,築砲台,制槍砲,海防漸臻嚴密。乃馬江失律,盡隳前功,良足慨耳。

    台灣西與福、興、泉、漳四府相值,距澎、廈各數百裡。其山脈北起雞籠,南盡沙
馬碕。東西沃野,一歲三熟。宋稱毗捨那國。明季日本、荷蘭人迭踞之。順治間,鄭成
功占台灣、金、廈,時犯泉、漳。康熙初,姚啟聖以閩省水師三百艘討之,先克金、廈。
二十二年,施琅以水師二萬克台灣,乃置台灣府,設□縣各官,鑄鐵幣,開學校,築城
垣,逐生番,戍兵萬有四千,遂為海外重鎮。康熙六十年,硃一貴之叛,施世驃由廈門
率水師六百艘進攻,七日而克之。乃以總兵官鎮台灣,副將守澎湖。乾隆間,福康安平
林爽文之亂,台灣北境乃漸展拓。其山後之地,至嘉慶間始辟之。光緒十三年,開台灣
為省治,設巡撫以下各官,為中國海南右臂。及中日之戰,割讓於日本,而疆事益不可
問雲。

    廣東南境皆瀕海,自東而西,歷潮、惠、廣、肇、高、雷、廉七郡,而抵越南。其
東境始於南澳,與閩海接界。潮郡支山入海,有廣澳、赤澳諸島,皆水師巡泊所在。迤
西為惠州,民性剽悍,與潮郡無異,設碣石鎮總兵以鎮之。又西為廣州境,其海灣深廣。
自新安折而北,又折而南,至香山,是為內海,群島環羅,為廣州省治之外護。又西為
金州、馬鞍諸山,則肇郡陽江之屏障也。又西為高州海,多暗礁暗沙,海防較簡。又西
為雷州,其南幹突出三百餘里,三面皆海。渡海而南為瓊州。又西為廉、欽,與越南錯
壤。廉州多沙,欽州多島,襟山帶海,界接華夷。瓊州孤懸海表,其州縣環繞黎疆,沿
海多沈沙,行舟至險,水師可寄泊港口僅有六七處。此全境海防之形勢也。

    廣州海防,自零丁洋過龍穴而北,兩山斜峙,東曰沙角,西曰大角,由此入內洋,
為第一重隘。進口七里有山曰橫當,前有小山曰下橫當,左為武山,亦曰南山,為海船
所必經,乃第二重隘。再進五裡曰大虎山,西曰小虎山,又西曰獅子洋,乃黃埔入省城
之路,為第三重隘。歷朝於此雖築壘駐兵,而設備未周。歐艦東來,粵東首當其衝。道
光禁煙之役,英艦進薄廣州內海,林則徐督粵,屢戰卻之。其時佈防較密,而壁塢皆循
舊式。至光緒間,彭玉麟、張之洞守粵,始有曲折掩護之砲台,後膛連珠之槍砲,防務
益嚴矣。

    清初規制,設大小兵船一百數十艘,僅能巡防內洋,不能越境追捕,遇有寇盜,則
賃用民船。康熙五十六年,始建廣州海濱橫當、南山二處砲台。乾隆五年,以廣東戰船
年久失修,諭疆吏加意整頓。四十六年,巴延三以各海口時有寇船出沒,於石棋村總口
設立專營,與虎門營汛聯絡。五十八年,吳俊以東莞米艇堅固靈捷,便於追捕海寇,造
二千五百石大米艇四十七艘,二千石中米艇二十六艘,一千五百石小米艇二十艘,分佈
上下洋面,配置水兵,常年巡緝。嘉慶五年,於沙角建砲台。九年,倭什布以粵海窮漁
伺劫商船,遇水師大隊出巡,輒登陸肆擾,遂無寧歲,乃規畫水陸緝捕事宜。十五年,
設水師提督駐虎門,扼中路要區,以二營駐香山,一營駐大鵬,為左右翼。二十年,就
橫當砲台加築月台,又於南山之西北,增建鎮遠砲台,置砲多具。二十二年,建大虎山
砲台,置砲三十二具。

    道光十年,於大角山增建砲台一,置砲十六具。十五年,在虎門砲台置六千斤以上
大砲四十具。又於南山威遠砲台前環築月台,亦置砲位於橫當之陰,及對岸蘆灣山,增
建永安、鞏固二砲台,沙角、大角並增建了望台。十九年,林則徐籌防粵海,以零丁洋
入口之要隘數重,歷年雖增築砲台,而武山、橫當海面較狹,設大木排八千排,分為二
道,大鐵練七百丈,臨以砲台,輔以水兵,以阻敵船來路。時鄧廷楨因虎門當粵海中路,
亦於橫當山前海狹之處,增設練排。又於武山下威遠、鎮遠二砲台之間,增大砲台一座,
置砲六十具,以護排練。二十年,林則徐以大鵬營所轄尖沙嘴一帶海門島嶼,為海舶東
赴惠、潮,北往閩、浙所必經,乃於尖沙嘴之石腳上官湧偏南之處,皆建砲台,並藥庫
兵房。二十三年,祁□等以廣東民風宜於團練,招集已得十萬人,以升平社學為團練總
匯之所,推及韶州、廉州等處。二十七年,增築高要縣屬琴沙砲台,並虎門廣濟墟兵卡。
同治十年,瑞麟以欽州海面與越南接界,調撥兵輪,會同舟師巡洋。時閩、滬二廠兵輪
次第告成,粵省亦仿造兵輪,以備巡防。

    光緒六年,劉坤一修整大黃窖及中流砥柱、虎門各砲台,威遠及下橫當共築砲台六
十餘座,沙角及浮舟山各砲台亦依次建築。八年,曾國荃以瓊、廉二郡洋面,與越南沿
海相通,撥兵輪八艘,拖船二艘,赴北海駐防。九年,國荃以虎門為省城門戶,而黃埔、
長洲、白兔、輪岡、魚珠、沙路尤為要區,乃於南岸屯重兵,為砲台犄角,兼顧後路。
十年,彭玉麟辦理廣東軍務,就粵省原有各砲台,修整改造,並於砲台後辟山開路,以
藏弁兵。築綿亙牆濠,聯絡各砲台聲勢。自虎門、大角、沙角以次各隘,節節設防。其
新會、香山、順德等縣,選練精壯漁團,及新編靖海營兵,防堵各口。十一年,玉麟以
省城要口雖已嚴防,而橫門、磨刀門、□口皆可由海口互達,窺伺後路,淺水兵輪尚未
造成,先造舢板船百艘,編為水師,以散御整,藉固內口。十二年,張之洞於廣州駐防
兵內,選千五百人,習洋槍洋砲,以旗營水師並入,編為兩翼,分防海疆。十四年,張
之洞、吳大澂以瓊州一島,內綏黎族,外通越南,就瓊州原有制兵,酌設練軍,並加練
餉,一洗綠營積弊,舊額四千九百餘人,按七底營抽練,共編練一千七百五十人。崖州
等處水師,加以整頓,原有拖船,亦配撥練軍,以二艘駐崖州,二艘駐儋州,二艘駐海
口,二艘駐海安。其守兵二千人,勻撥緊要塘汛。三十三年,以廣東民風不靖,已裁之
廣東水師提督,復其舊制,以資鎮懾。此粵海防務之概略也。

    歷朝海疆有警,若大沽,若吳淞,若馬江,迭遭挫敗。惟林則徐、彭玉麟先後守粵,
忠勇奮勵,身當前敵,將士用命,敵艦逡巡而退雲。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