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二四)論學人之詩 (1) 同光以前,最好以學入詩者,惟翁覃溪ヾ;隨園《論詩絕句》已有夫己氏「抄書作 詩」之嘲ゝ。而覃溪當時強附學人,後世蒙譏「學究」。參觀《越縵堂日記》同洽二年 正月二十四日ゞ。以詅癡符、買驢券之體々,誇於世曰:「此學人之詩」;竊恐就詩而 論,若人固不得為詩人,據詩以求,亦未可遽信為學人。蘀石、覃溪ぁ,先鑒勿遠。顏 黃門《家訓﹒文章》篇曰あ:「但成學士,自足為人。必乏天才,勿強命筆。」人之小 有詞翰,略窺學問,春華則艷慚庶子,秋實又茂謝家丞;譬之童牛角馬,兩無所歸,卮 言日出,別標名目。《晚晴簃詩匯﹒序》論清詩第二事曰ぃ:「餚核墳典,粉澤蒼凡。 證經補史,詩道彌尊。」此又囿於漢學家見地。必考證尊於詞章,而後能使詞章體尊。 王仲任《論衡﹒超奇》い篇說「儒生」、「通人」、「文人」、「鴻儒」之別,而論定 之曰:「儒生過俗人,通人勝儒生,文人逾通人,鴻儒超文人。」所謂「鴻儒」者,能 「精思著文,連結篇章。」又《佚文》篇曰:「論發胸臆,文成手中,非說經藝人所能 為」;又《書解》篇曰:「著作者為文儒,說經者為世儒。世儒業易為,文儒業卓絕。」 是則著書撰文之士,尊於經生學人多矣。如漢人緒論,為漢學者不應不知。東漢而後, 舉士大率「孝廉」「秀才」二途;秀才策文藝,孝廉策經學,晉宋積重秀才。《南齊書》 卷三十九《劉獻、陸澄列傳》言此甚明ぅ。故澄號當世碩儒,以讀《易經》不解,撰 《宋書》不成,王儉遂有「書廚」之誚う。北朝崇質輕文,經學盛於南朝。而《北齊書》 卷四十四《儒林傳》□載劉晝自恨不學屬文,作《六合賦》,自謂絕倫,吟諷不輟,乃 歎曰:「儒者勞而少功,見於斯矣。我讀儒書二十余年,而答策不第。始學為文,便得 如是。」又載馬敬德研求《左傳》,生徒甚眾,將舉為孝廉,固辭不就,詣州求舉秀才; 秀才例取文士,州將以其純儒,無意推薦。可見學人之望為文人而不可得。(178—179 頁) ヾ翁覃溪:清翁方綱字,有《復初齋文集》三十五卷,《詩集》七十卷。 ゝ隨園:清袁枚有隨園。他在《論詩絕句》裡稱「夫己氏」,即某甲,指翁方綱, 稱他把「抄書當作詩」。 ゞ《越縵堂日記》:五十一冊,清李慈銘撰。 々詅癡符:指無才學而自誇出醜的。見《顏氏家訓﹒文章》。買驢券:「博士買驢, 書券三紙,未有驢字。」見《顏氏家訓﹒勉學》。 ぁ蘀石:清錢載號,有《蘀石齋文集》二十五卷,《詩集》五十卷。 あ顏黃門:北齊顏之推官黃門侍郎,有《順氏家訓》二十卷。 ぃ《晚晴簃詩匯》:二百卷,徐世昌輯。 い王仲任:後漢王充字,有《論衡》八十五篇。 ぅ《南齊書》:五十九卷,梁蕭子顯撰。 う書廚:王儉譏陳澄為書廚,見《南齊書﹒陸澄傳》。 □《北齊書》:五十卷,唐李百藥撰。 這一則從翁方綱講起,講到詩歌與學術不同。袁枚論詩講性靈,批評翁方綱以抄書 當作詩。當時翁方綱提倡「學人之詩」,所以被譏為「學究」。詩歌與學術不同,這點 顏之推在《顏氏家訓》裡已經講了,講學術的可以成為學士,即學者。不必勉強做詩。 倘沒有才華,就做不好詩,缺少學問,就成不了學者。楊雄在《太玄經》三《更》中說: 「童牛角馬」,好比像牛則無角,像馬則有角,都不像,「兩無所歸」了。《晚晴簃詩 匯﹒序》裡講:排列三墳五典的典籍,用作的《蒼頡》《凡將》篇的古小學書,即要證 經補史來作詩,認為詩道更受人尊重。這是受到漢學家的局限,認為考證學比詞章尊貴, 所以要把考證學運用到詩歌創作中去。錢先生認為這種看法是不對的。因此引王充《論 衡》中的說法,把讀經的稱為儒生,創作文章的稱為鴻儒,認為創作文章的人勝過儒生。 漢朝以後,研究經書的考孝廉,創作文藝的考秀才,晉宋時看重秀才。又舉陸澄、劉晝、 馬敬德三例,說明學人望為文人而不可得,即文人會創作文藝,勝過儒生。 這裡談到翁方綱,提倡「舉人之詩」,即「肌理說」。他在《詩法論》裡說:「法 之立也,有立乎其先立乎其中者,此法之正本探源也。有立乎其節目,立乎其肌理界縫 者,此法之窮形盡變也。」「夫惟法之立本者,不自我始之,則先河後海,或源或委, 必求諸古人也。夫惟法之盡變者,大而始終條理,細而一字之虛實單雙,一音之低昂尺 黍,其前後接筍乘承轉換開合正變,必求諸古人也。」(《復初齋文集》八)他講法, 有正本探源之法,是立本的,有先河後海,這個本指什麼,如「詩言志」,「詩緣情」, 這就是立本,是求之古人。有窮形盡變之法,講大面始終條理,細而用字論音到承接轉 換,那怎樣窮形盡變呢?根據不同的言志緣情,作出窮形盡變來,因為各人的情態不同, 所以表達不同情態的文辭也不同,這就需要窮形盡變了。這樣,「肌理說」有兩種理, 一是立本的理,即求情理,這是救神韻派詩的空虛;二是條理的理,即窮形盡變的理, 糾正格調派的模仿。但「學人之詩」,還是受當時考證學的影響,以金石考訂為詩,這 又走入歧途。他的立本,不是以表達情理為本,以金石考證為本,他的窮形盡變,不是 講表達不同的情理,講表達不同的金石考訂之學,成了學人的韻語,不成為詩人的詩了。 (2) 夫以蘀石之學ヾ,為學人則不足,而以為學人之詩,則綽有余裕。此中關捩,煞耐 尋味。鍾記室《詩品﹒序》雲ゝ:「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書抄,拘攣補衲,蠹文已 甚。雖謝天才,且表學問。」學人之詩,作俑始此。杜少陵自道詩學曰:「讀書破萬卷, 下筆如有神」ゞ;信斯言也,則分其腹笥,足了當世數學人。山谷亦稱杜詩「無字無來 歷」々。然自唐迄今,有敢以「學人之詩」題目《草堂》一集者乎ぁ。同光而還,所謂 「學人之詩」,風格都步趨昌黎あ;顧昌黎掉文而不掉書袋,雖有奇字硬語,初非以僻 典隱事驕人。其《答李翊書》曰:「非三代兩漢之書不觀」,學而自畫,已異於博覽方 聞。《進學解》曰:「口不絕吟於六藝之文,手不停披於百家之編。貪多務得,細大不 捐」;又一若河漢無涯涘,足以為學人者。然讀《答侯繼書》,則昌黎用意自曉。《書》 曰:「僕少好學問,自五經之外,百氏之書,未有聞而不求,得而不觀者。然所志惟在 其意義,至禮樂之名數,陰陽土地星辰方藥之書,未嘗一得門戶」雲雲,則亦如孔明之 「僅觀大略」ぃ,淵明之「不求甚解」い。捨名數而求意義,又顯與戴東原《答是仲明 書》背道以趨ぅ,蓋詩人之學而已。故得殷侑《公羊傳注》,答書至雲:「每逢學士真 儒,愧生顏變,不復自比於人。」昌黎不自居學人,即此可證。唐後首學昌黎詩,升堂 窺奧者,乃歐陽永叔,永叔固即劉原父所譏為「歐九不讀書」者う。閻百詩《困學紀聞 箋》卷二十謂□:「蓋代文人無過歐公,而學殖之陋,亦無過公」;傅青主以百詩為附 和原父□。要之歐公不得為學人也。清人號能學昌黎者,前則錢蘀石,後則程春海、鄭 子尹,而朱竹君不與焉□。蘀石實非學人,詩佳處亦都在放筆直干,非以襞幘奧衍開生 面。程鄭皆經儒博識,然按兩家遺集,挽硬盤空,鰲呿鯨掣,悟無本「膽大過身」之旨 □,得昌黎以文為詩之傳,堪與宋之王廣陵鼎足而三□;妙能赤手白戰,不借五七字為 註疏考據尾閭之洩也。(177—178頁) ヾ蘀石:清錢載字,有《蘀石齋詩集》五十卷。 ゝ鍾記室:梁鍾嶸,為晉安王記室,有《詩品》三卷。 ゞ杜少陵:唐杜甫,自稱少陵野老。《奉贈韋左丞丈》中有「讀書」兩句。 々山谷:宋黃庭堅,自號山谷道人,他說:「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見《簽洪駒父書》。 ぁ《草堂》:杜甫到成都,建有草堂。《草堂》一集,指《杜少陵集》。 あ昌黎:唐韓愈,自稱「昌黎韓愈」。有《韓昌黎集》。 ぃ僅觀大略:《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獨觀其大略。」 い不求甚解: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好讀書,不求甚解。」 ぅ戴東原:清戴震字。他的《與是仲明論學書》:「由字以通其詞,由詞以通其道, 必有漸。」「則知一字之義,當貫群經本六書然後為定。」 う歐陽永叔:宋歐陽修字,有《文忠集》一百五十三卷。劉原父:宋劉敞字,有 《公是集》五十四卷。 □閻百詩:清閻若璩字。 □傅青主:清傅山字,有《霜紅龕集》四十卷。 □程春海:清程恩澤字,有《程侍郎遺集》十卷。鄭子尹:清鄭珍字,有《巢經巢 詩抄》九卷。朱竹君:清朱筠字,有《笥河文集》十二卷。 □無本:唐賈鳥為僧時名無本,有《長江集》十卷。 □宋廣陵:宋王令,廣陵人,有《廣陵集》三十卷。 這一則講「學人之詩」,清錢載的詩是「學人之詩」,他做「學人」不夠,做「學 人之詩」有多余,即學問有余。因為鍾嶸《詩品﹒序》稱:「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 書抄。」即在南北朝宋武帝大明,宋廢帝泰始中(457—471),作詩多用故事,近乎抄 書。用古語來申今情,顯得拘攣;湊合故事,好像打補釘。這樣來寫詩,用不到很多學 問。但「學人之詩」與「詩人之詩」不同。像杜甫「讀書破萬卷」,他的學問,可以抵 幾個學人。但杜甫的詩不是用故事填湊的,所以杜甫是「詩人之詩」,不是「學人之詩」。 晚清「同光體」詩,「同光體者,蘇堪(鄭孝胥)與余戲稱同(同治)光(光緒)以來 詩人不墨守盛唐者」(陳衍《沈乙庵詩序》)。同光體詩學習韓愈的詩,韓愈掉文而不 掉書袋,掉文指詩中有奇字硬語,不掉書袋,即不編織古語故事來作詩。韓愈對於經史 百家之書無不讀,但他的志趣只在求意義,相當於略觀大意,與清代考證學的從考證文 字、音韻、訓詁、名物、制度等不同,因此他研究的是「詩人之學」,跟學人之學不同。 他不認為自己是「學人」。歐陽修繼承韓愈,他的研究學問,也是「詩人之學」,有利 於寫詩文,不用力於考證,所以他也不是「學人」。清代的錢載學韓愈,也不成為學人, 詩也有佳處。稍後的程恩澤、鄭珍學韓愈的以文為詩,與宋的王令硬語盤空、氣概闊大 的鼎足而三,他們做的是「詩人之學」,不同於「學人之詩」。 錢先生在這裡從「學人之詩」講起,結合錢先生《宋詩選注》王安石篇來看,錢先 生講了四種詩:(一)以學人而為詩人的詩,如杜甫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就「破萬卷」說,已經是學人,但不靠編織故事以為詩,還是寫出詩人之詩。(二)雖 夠不上稱學人,但好學問或「不求甚解」,即以「詩人之學」而為「詩人之詩」,如韓 愈、歐陽修、陶淵明。(三)既是學人,有時又搬弄詞藻典故來做詩人之詩,成為搬弄 典故詞藻的詩。如王安石的詩。(四)「文章殆同書抄」的「學人之詩」,如《詩品》 中說的。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