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五)論水月鏡花 《傅與礪詩集》冠以揭傒斯序ヾ,有曰:「劉會孟嘗序余族兄以直詩ゝ,其言曰: 詩欲離欲近;夫欲離欲近,如水中月,如鏡中花。」今本《須溪集》中無此序ゞ;《揭 文安集》亦未收《傅詩集序》々,僅卷八《吳清寧文集序》稱辰翁雲:「須溪衰世之作 也,然其論詩,數百年來一人。」傅詩揭序所引辰翁語,雖碎金片羽,直與《滄浪詩話 ﹒詩辯》言「神韻」ぁ如「水中之月,鏡中之象,透徹玲瓏,不可湊泊」雲雲,如出一 口。 「不可湊泊」、「欲離欲近」,即釋典所言「不即不離」。僧肇《釋寶藏論﹒離微 體靜品》第二あ:「離者,體不與物合,亦不與物離。譬如明鏡,光映萬象,然彼明鏡, 不與影合,亦不與體離。」唐譯《華嚴經﹒十通品》第二十八ぃ:「譬如日月、男子、 女人、捨宅、山林、河泉等物,於油於水於寶於明鏡等清淨物中而現其影;影與油等, 非一非異,非離非合,雖現其中,無所染著。」唐譯《圓覺經》い:「世界猶如空花亂 起亂滅,不即不離,無縛無脫。」禪宗拈此為話頭,而易其水鏡之喻,如《五燈會元》 卷十七黃龍祖心曰ぅ:「喚作拳頭則觸,不喚作拳頭則背」,又禪林《僧寶傳》卷十二 薦福古曰う:「臂如火聚,觸之為燒,背之非火。」然則目辰翁為滄浪「正傳」,似無 不可,何止胡元瑞所謂「別傳」哉□。「不觸不背」、「不即不離」,視儒家言之「無 適無莫」(《論語﹒裡仁》)似更深入而淺出也。辰翁《陳簡齋詩集序》亦《須溪集》 所漏收,有雲:「詩道如花,論高品則色不如香,論逼真則香不如色」;則猶陸農師 《埤雅》卷十三引「俗諺」雲□:「梅花優於香,桃花優於色。「香」自是詩中神韻佳 譬。《苕溪漁隱叢話﹒後集》卷三十三載張芸叟《評詩》□,於王介甫曰□:「如空中 之音,相中之色,人皆聞見,難有著摸」;正借釋氏語,特不切介甫詩耳。聲與色固 「難著摸」,香只是氣味,更不落跡象,無可「逼真」。西方詩人及論師每稱香氣為花 之神或靈魂或心事流露,頗相發明。(426—427頁) 《滄浪詩話》曰:「語忌直,脈忌露。」漁洋《師友詩傳續錄》曰□:「嚴儀卿以 禪理喻詩□,內典所雲□:不即不離,不脫不粘,曹洞所謂參活句□,是也」;《香祖 筆記》曰□:「余嘗觀荊浩論山水而悟詩家三昧□。其言曰:遠人無目,遠水無波,遠 山無皴。」按魏爾蘭謂(21):「佳詩貼切而不粘著,如水墨暈。」即此旨也。《滄浪詩 話》曰:「不涉理路,不落言詮。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妙處瑩徹玲瓏,不可湊泊,如 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按《賓退錄》卷二載張芸叟(22)「評本朝 名公詩」:「王介甫如空中之音(23),相中之色,欲有尋繹,不可得矣。」《困學紀聞》 卷十八紀欒城論文(24),「以不帶聲色為妙」。言有盡而意無窮,一唱三歎之音。」 《詩鏡》曰(25):「詩被於樂,聲之也。聲微而韻悠然長逝者,聲之所不得留也。凡情 不奇而自法,景不麗而自妙者,韻使之也。食肉者不貴味而貴臭(26),聞樂者不聞響而 聞音。」與前所引法德兩國詩流論詩妙入樂不可言傳雲雲(27),更如符節之能合。魏爾 蘭比詩境於「蟬翼紗幕之後,明眸流睇」,言其似隱如顯,望之宛在,即之忽稀,正滄 浪所謂「不可湊泊」也。(275—276頁) ヾ《傅與礪詩集》:元傅若金(字與礪)撰,二十卷。揭傒斯:元代作家,字曼碩。 ゝ劉會孟:宋劉辰翁字。 ゞ《須溪集》:宋劉辰翁撰,十卷。 々《揭文安集》:揭傒斯撰,十四卷。 ぁ《滄浪詩話﹒詩辨》:宋嚴羽撰,一卷。分詩辯、詩體等五節論述。 あ僧肇:音代名僧,撰有《釋寶藏論》一卷,亦稱《肇論》。《離微體靜品》是其中一節。 ぃ唐譯《華嚴經》:唐實叉難陀譯,八十卷。 い唐譯《圓覺經》:唐佛陀多羅譯,一卷。 ぅ《五燈會元》:宋釋普濟撰,二十卷。 う《僧寶傳》:宋釋惠洪撰,三十二卷。總括五宗,傳八十一人。 □胡元瑞:明代作家胡應麟字。有《詩藪》內、外、雜、續四編。 □《埤雅》:宋代作家陸佃(字師農)撰,二十卷。 □《苕溪漁隱叢話》:宋胡仔(自號苕溪漁隱)撰,前集六十卷,後集四十卷。 《詩評》:宋代作家張舜民(字芸叟)撰。 □王介甫:宋代作家王安石字。 □《師友詩傳續錄》:清劉大勤問,王士禛答,一卷。 □嚴儀卿:宋嚴羽字。 □內典:佛之教典。 □曹酒:唐良價禪師,一稱洞山。 □《香祖筆記》:清王士禛撰,十二卷。 □荊浩:後梁山水畫家,字浩然,自號洪谷子,撰有《山水訣》。三昧:猶奧妙。 (21)魏爾蘭:十九世紀法國詩人。 (22)《賓退錄》:宋趙與時撰,十卷。張芸叟:宋張舜民字。 (23)王介甫:宋王安石字。 (24)《困學紀聞》:宋王應麟撰,二十卷。欒城:宋蘇轍,撰有《欒城集》五十卷等。 (25)《詩鏡》:即《詩鏡總論》一卷,明陸時雍撰。 (26)臭(xi□秀):氣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