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一二)活路與死門 《滄浪詩話》曰:「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終非古人之詩。」陸 仲昭《詩鏡》曰ヾ:「古人佳處,不在言語間。氣太重,意太深,聲太宏,色太厲,佳 而不佳。詩不患無材,而患材之揚;不患無情,而患情之肆;不患無言,而患言之盡; 不患無景,而患景之煩。」王漁洋《居易錄》論《唐賢三昧集》引洞山雲ゝ:「語中無 語,名為活句」ゞ,又達觀雲:「才涉唇吻,便落意思。並是死門々,故非活路。」 (274—275頁) ヾ陸仲昭:明陸時雍字,在輯《古詩鏡》、《唐詩鏡》的基礎上,撰有《詩鏡總論》一卷。 ゝ《居易錄》:清王士禛(號漁洋山人)撰,三十四卷。又輯有《唐賢三昧集》三 卷。洞山:瑞州洞山悟本大師俞良價。 ゞ禪宗有死句活句之說。意路不通無義味句,謂之活句;有義味通意路句,謂之死 句。洞山又雲:「語中有語,名為死句。」 々死門:絕路。 嚴羽《滄浪詩話》上的這段話是有針對性的,他不滿意宋人多發議論、愛用典故的 通病,所以才說這番話。他是把「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作為詩之患 提出來的,很有意義。他反對作詩過分追求造句新奇、議論說教、賣弄學問,這不但是 對詩歌內容的要求,也包括對形式的要求。 明陸時雍提出好詩必忌「氣太重、意太深、聲太宏、色太厲」,也就是在氣勢、立 意和聲色上主張不要過分,適可而止。他另在《詩鏡總論》裡譏笑晉人的華言巧語, 「專尋好意,不理聲格」,可見,他比較注重詩的韻味和聲調,不十分注重立意和情思 要有多深。他所謂的詩之患也是從這個角度著眼,在材、情、言、景方面,主張不可太 露、太濫、太盡、太亂,強調留有余地者為佳。這個看法是正確的。王士禛編選《唐賢 三昧集》的原則是「神韻」和「妙悟」,特別重視神韻與聲調的結合,不求立意和情思 的深切,很著重全詩的韻味。他引悟本大師和達觀的話,是用禪說詩,強調的是欲言又 止的含蓄風格,如果是「語中有語」,便是死句,當是指詩要含蓄不露說的,言外之意 要各人自己去體會。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