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十九
      【宋紀一百九】 起重光大淵獻正月,盡九月,凡九月。

       ○高宗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紹興元年(金天會九年。辛
亥,一一三一年)

    春,正月,己亥朔,帝在越州。平旦,率百官遙拜二帝於行宮北門外,退,御堂朝
殿,朝參官起居。自是朔望皆如之。

    改元紹興。德音降諸路雜犯死罪以下囚,釋流以下;群盜限一月出首自新,仍官其
首領;令州縣存恤陳亡戰傷將士及奉使金國與取過軍前未還之家;民戶今日已前倚閱稅
租,一切除放;復賢良方正直言極諫科;令有司條具元祐黨籍臣僚未經褒贈人,吏刑部
限一月檢舉。自紹聖廢制科,至是始因德音下禮官講求故事,然未有應者。

    金人掠天水縣徙治榆林。承奉郎、知縣事趙璧方受賀,忽敵騎三百突入,坐上縛璧
及統領官雷震、主簿張昔以去。璧等不屈,皆殺之。

    己酉,金人攻揚州。

    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時立愛,嘗在宗望軍中數年,謀畫居多,至是求解機務,不聽。
癸丑,以立愛為侍中、知樞密院事,以張忠嗣為資政殿大學士、知三司使事。

    丙辰,初許百司每旬休沐。宰執因奏事,帝曰:「一日休務,不至廢事,使一月間
措置得十事,雖二十日休務何害!若無所施設,雖窮夕何補也!」

    己未,浙西安撫大使劉光世言:「自去臘至今,招到女真及簽軍共六百六十餘人,
乞補官。」詔補忠訓郎已下,至效用甲頭,內無姓人賜姓趙。

    先是左監軍完顏昌屯海陵,光世知其眾久戍思歸,乃鑄金、銀、銅三色為錢,文曰
「招納信寶」,皆有使押字,以為信號。獲戎人之解事者,貸而不殺,俾密示儕輩,有
欲歸附者,扣江執錢為信而納之。自是歸者不絕,遂創立奇兵、赤心兩軍。

    辛酉,詔曰:「朕念太祖皇帝創業垂統,德被萬世。神祖詔封子孫一人為安定郡王,
世世勿絕。乃至宣和之末,以太常、禮部各有所主,依違不決,使安定之封至今不舉,
朕甚憫之!有司其上合襲封人名,遵依故事施行。」

    是日,輔臣進次,帝因論此事曰:「太祖功德如此,世襲王爵,宜不為過。」范宗
尹曰:「太祖嘗雲:『天下初定,朕思得長君以撫之。』而授太宗,則其意專為天下。」

    帝又曰:「朕頃在籓邸,入見淵聖皇帝,率用家人禮。一日,論及金人事,嘗奏曰:
『京師甲士雖不少,然皆游惰羸弱,未嘗簡練,敵人若來,不敗即潰耳。陛下宜少避其
鋒以保萬全。』淵聖皇帝曰:『朕為祖宗守宗廟社稷,勢不可動。』其後敵復逼京師,
朕在相州得淵聖親筆,謂悔不用卿言。是時近習小人,爭言用兵,熒惑聖聽,殊不量力,
遂至今日之禍。」

    癸亥,監察御史韓璜言:「臣誤蒙使令,將命湖外,民間疾苦,法當奏聞。自江西
至湖南,無問郡縣與村落,極目灰燼,所至殘破,十室九空。詢其所以,皆緣金人未到
而潰散之兵先之,金人既去而襲逐之師繼至。官兵盜賊,劫掠一同,城市鄉村,搜索殆
遍。盜賊既退,瘡痍未蘇,官吏不務安集而更加刻剝;兵將所過縱暴而唯事誅求,嗷嗷
之聲,比比皆是,民心散畔,不絕如系,此臣所欲告於陛下者。然道中伏讀改元德音,
不覺感泣。州縣情偽,陛下既已盡知,蠲煩去苛,恩意已備。臣之餘忠,欲陛下謹信詔
令,務在必行。」詔:「比降德音寬恤事件,州縣自宜悉意奉行,違者監察案劾,御史
台察之。」

    是月,金人以萬騎攻河南寄治所西碧潭。

    時鎮撫使翟興,以乏糧,方散遣所部就食於諸邑,所存惟親兵數千。報至,人情危
懼。興安坐自若,徐遣驍將彭□往,授以方略。設伏於井谷,遇敵至,陽為奔北;金人
以精騎追之,遇伏,為所擒,餘眾潰去。

    初,順縣盜余勝等既作亂,官吏皆散,土軍陳望素喜禍,與射士張袞謀,欲舉寨應
之。軍校范旺叱之曰:「吾等父母妻子皆取活於國,今力不能討賊,更助為虐,是無天
地也!」兇黨忿,剔其目而殺之。暴屍於市。旺妻馬氏聞之,行且哭,賊脅污之,不從,
又殺之。賊既平,屍跡在地,隱隱不沒,邑人驚異,為設香火。事聞,贈承信郎,賜祠
號忠節。

    二月,戊辰朔,祝友以其軍降於劉光世。

    初,友在新店,欲侵宣州,阻水,不克渡。會光世遣人招之,友留其使彌旬,然後
受招。時江東路兵馬副鈐轄王冠在溧水駐軍,友移書假道以趨鎮江,冠不從,友引兵擊
之,冠軍大敗。友遂自句容之鎮江,光世分其軍,以友知楚州。

    先是史康民在淮南,與友合軍。康民之軍極富,以金寶賂光世,光世喜,康民遂得
進用。

    庚午,改行宮禁衛所為行在皇城司。

    壬申,初定每歲祭天地社稷,如奏告之禮。

    己卯,日中有黑子,四日乃沒。

    辛巳,禮部尚書兼侍讀秦檜參知政事。

    癸未,范宗尹言:「天象有變,當避殿減膳。今人情危懼之際,恐不可以虛文搖動
群聽,望陛下修德以消弭之。臣等輔政無狀,義當罷免。」帝曰:「日為太陽,人主之
象,豈關卿等!惟在君臣同心,行安人利物實事,庶幾天變不致為災也。」

    癸未,詔以季秋大饗明堂。江、淮招討司隨軍轉運使詹至言:「大敵在前,國勢不
力,請停大饗,以其費佐軍。仍督諸軍分道攻守,在尉在天之靈。繼志述事,莫大於
此。」

    甲申,詔:「郡守在任改移,並俟新官合符,方得離任。」

    丙戌,復秘書省,仍詔監、少不並置,置丞、郎、著佐各一員,校書郎、正字各二
員。范宗尹嘗因奏事,言無史官誠朝廷闕曲,由是復置。

    有崔紹祖者,為金人所驚,自南京遁歸,詐稱越王次子保信軍承宣使,受上皇蠟詔
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興師取陷沒州郡。是日,至壽春府,和州鎮撫使趙霖以聞。詔文字
不得奉行,召皇侄赴行在。

    庚寅,張浚奏:「本司都統制曲端,自聞吳玠兵馬到郡,坐擁重兵,更不遣兵策應,
已責海州團練副使、萬州安置。」詔依已行事理。

    初,浚自富平敗歸,始思端及王庶之言可用。庶時以朝議大夫持母喪居蜀,乃並召
之。庶地近先至,力陳撫秦保蜀之策,勸浚收熙河、秦鳳兵,扼關、隴以為後圖,浚不
納;求終制,不許,乃特授參議官。

    浚徐念端與庶必不相容,暨端至平道,但復其官,移恭州。宣撫處置使司主管機宜
文字楊斌,素與庶厚,知庶怨端深,乃盛言端反以求合。又慮端復用,謂端反有實跡者
十,又言端客趙彬揭榜鳳州,欲以兵迎之。秦鳳副總管吳玠,亦懼端嚴明,譖端不已。
庶因言於浚曰:「端有反心久矣,盍蚤圖之?」會蜀人多上書為端訟冤,浚亦畏其得眾
心,始有殺端意矣。

    癸巳,詔侍從、台諫條具保民弭盜、遏敵患、生國財之策。

    翰林學士汪藻上馭將三說:一曰示之以法,二曰運之以權,三曰別之以分。大略謂:
「諸將過失,不可不治。今陛下對大臣不過數刻,而諸將皆得出入禁中,是大臣見陛下
有時而諸將無時也。道路流傳,遂謂陛下進退人材,諸將與焉。又,廟堂者,具瞻之地,
大臣為天子立政事以令四方者也。今諸將率驟謁,逕至便衣密坐,視大臣如僚友,百端
營求,期於必得,朝廷豈不自卑哉!祖宗時,三衙見大臣,必執梃趨庭,肅揖而退,蓋
等威之嚴,乃足相制。又,遣將出師,詔侍從集議者,所以博眾人之見,今則諸將在焉。
諸將,聽命者也,乃使之預謀。彼既各售其說,則利於公不利於私者,必不以為可行,
便於己不便於國者,必不以為可罷,欲其冒鋒鏑,趨死地,難矣。自今諸將當律以朝儀,
毋數燕見。其至政事堂,亦有祖宗故事,且無使參議論之餘,則分既正而可責其功。是
三說果行,則足以馭諸將矣,何難乎弭盜,何憂乎遏敵哉!

    「若夫理財,則民窮至骨,臣願陛下毋以生財為言也。今國家所有,不過數十州,
所謂生者,必生於此數十州之民,何以堪之!惟通加裁損,庶乎其可耳。外之可損者,
軍中之冒請;內之可損者,禁中之泛取。今軍中非戰士者率三分之一,有詭名而請者,
則挾數人之名;有使臣而請者,則一使臣之俸兼十戰士之費;有借補而請者,則便支廩
祿與命官一同。聞岳飛軍中,如此者數百人,州縣懼於憑陵,莫敢呵詰,其盜支之物,
可勝計哉?臣竊觀禁中有時須索,而戶部銀絹以萬計,禮部度牒以百計者,月有進焉。
人主用財,須要有名而使有司與聞。至於度牒,則以虛名而權實利,以濟軍興之用,誠
非小補,幸無以方寸之紙捐以予人而不知惜也。

    「然臣復有私憂過計者。自古以兵權屬人久,未有不為患者,蓋予之至易,收之至
難,不早圖之,後悔無及。國家以三衙官管兵而出,一兵必待密院之符,祖宗於茲,蓋
有深意。今諸將之驕,樞密院已不能制,臣恐賊平之後,方勞聖慮。自古偏霸之國,提
兵者未嘗乏人,豈以四海之大而寥寥如此!意偏裨之中,必有英雄,特為二三大將抑之
而不得伸爾。謂宜精擇偏裨十餘人,各授以兵數千,直屬御前而不隸諸將,合為數萬,
以漸稍諸將之權,此萬世計也。」是時,諸將中劉光世尤橫,故汪藻有是言。

    藻書既傳,諸將皆忿,有令門下作論以詆文臣者,其略曰:「今日誤國者皆文臣。
自蔡京壞亂紀綱,王黼收復燕、雲之後,執政侍從以下,持節則喪節,守城則棄城,建
議者進講和之論,奉使者持割地之說,提兵勤王則潰散,防河拒險則逃遁。自金人深入
中原,蹂踐京東、西、淮南之地,為王臣而棄地、棄民、誤國、敗事者,皆文臣也;間
有竭節死難,當橫潰之沖者,皆武臣也。又其甚者,張邦昌為偽楚,劉豫為偽齊,非文
臣誰敢當之!」自此文武二途,若冰炭之不合矣。

    金人以舟載江、浙所掠輜重,自洪澤入淮,至清河口,假宣教郎國秦卿在趙瓊水寨,
與瓊夜劫其舟,得李梲所攜戶部尚書之印。

    丙申,復詔諸路提刑司類省試。於是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始以便宜合川、陝舉人,
即置司類省試。

    是月,金人至德順軍,經略使劉錫遁去。

    金人以兵少,不敢由秦亭,聲言分三道,而獨出沿邊以掠。熙素多馬,金人駐兵,
搜取無遺。馬步軍副總管、中亮大夫、同州觀察使劉惟輔將遁去,顧熙州尚有積粟,恐
敵因之以守,急出,悉焚之。敵追及,所部皆走,惟輔與親信數百匿山寺中,遣人詣夏
國求附屬,夏國不受,其親信趙某詣金軍降。金執惟輔,誘之百方,終不言,怒捽以出,
惟輔奮首顧坐上客曰:「國家不負汝,一旦遂附賊邪!」即閉口不復言。第六將韓青者,
間行從惟輔,為敵所得,罵敵不降而死。統制官□重以熙河降。知蘭州龕谷寨高子儒聞
惟輔尚存,固守以待。乃城破,先刃其家而後死。子儒,狄道人也。

    金人既略熙河地,遂引歸。李彥琪在古原州,張中孚及其弟中彥導金人劫降之。趙
彬引敵圍慶陽,守將楊可升守,不降。五路破,秦鳳經略使孫渥,收本路兵保鳳州;統
領官關師古,收熙河兵保鞏州。於是金人盡得關中地。

    關陝之失也,士大夫守節死義者甚眾。隴州既失,守朝請郎、知州事劉化源不肯降,
敵使人守之,不得死,遂驅入河北,販買蔬果,隱民間者十年,終不屈辱。奉議郎、通
判原州米璞,亦杜門謝病,卒不受污。化源、璞世家耀州,西人皆敬之。金人入鳳翔,
秉義郎、權知扶風縣康傑,與敵將馮宣戰,宣愛而欲招之,傑奮曰:「吾當死於陳,不
能死於敵。」遂戰死。忠翊郎、知天興縣李伸,為金人所圍,堅守不下,城既破,伸曰:
「豈使敵殺我!」遂自殺。時慶陽圍急,成忠郎盧大受,欲會合軍民收復邠、寧二州,
解慶陽之圍,為人所告,送寧州獄,論死。敦武郎、秦州定西寨都監兼知寨鄭涓,為金
人所攻,袒臂而戰,及城破,自刺不死,金人高其節,亦弗害也。是時守令,城下者金
人皆因而命之。文林郎、知彭陽縣李吉獨不降,與其民移治境上,金人令執之以獻,欲
官之,凡三辭。其後金人以為歸附,命為儒林郎,吉言於所司曰:「元系捕獲,不敢受
歸附之賞。」以其牒還之。有武功大夫、知環州安寨田敢者,嘗得太祖御容,欲間行南
歸以獻,事洩,杖之死。其後武功大夫、秦鳳路兵馬都監劉宣,以蠟書密遣人與吳玠相
結,且率金將任拱等以所部歸朝。約日已定,有告之者,金人取宣縷擘之,其家屬配曹
州。

    豫又升渭州為平涼府,去慶陽、延安府名,復舊州名,即以叛將張中孚守平涼府,
中彥守秦州,趙彬守慶州,慕容洧守環州。

    三月,丙午,詔以京畿第二將兵千人隸神武中軍,用統制官辛永宗情也。於是中軍
凡六千人。

    金師還自熙河,至弓門寨,巡檢王琦御之。金立招降旗榜,改阜昌年號,眾皆拜,
琦獨不屈,金知平涼府張中孚執而殺之。

    庚戌,江淮招討使張俊復筠州。

    初,俊引兵至豫章,而李成在江州,其將馬進在筠州,皆不講。俊喜曰:「我已得
洪州,破賊必矣!」乃復斂兵,若無人者,金鼓不動,令將士:「登城者斬!」居月餘,
進以大書文牒使來索戰,俊復細書答狀以驕之。又命神武前軍統制王侄閱水軍於江中,
賊勢方強,謂俊為怯戰。俊諜知敵稍怠,乃議遣諸將分道擊賊。中部統制官楊沂中曰:
「兵分則力弱。」通、秦鎮撫使岳飛請自為先鋒,沂中由上流徑絕生米渡,出賊不意,
遇其鋒,擊破之,乘勝追奔,前一旦至筠州。進出軍背筠河,先據要地,沂中語俊曰:
「彼眾我寡,當以騎勝。願以騎見屬,公率步兵當其前。」沂中乃將騎數千,與神武後
軍統制陳思恭分為兩道,同出山後,嚴陳以出。鏖擊至午,精騎自山馳下,賊駭亂,退
走,大敗之,俘獲八千。明日,又戰,俊疑其復叛,令思恭夜殪之,進力不支,乃遁,
俊隨復筠州、臨江軍。馬進至南康,遇統制官巨師古,失利。進復還江州,與成會,俊
整兵追之。

    壬子,朝奉郎、通判泰州馬尚就差知泰州,招諭軍民歸業,並興鹽場等事。

    先是張榮在通州,以地勢不利,乃引舟入縮頭湖,作水寨以守。金右監軍昌在泰州,
謀久駐之計,至是以舟師攻榮水寨。榮亦出數十舟載兵迎敵,望金人戰艦在前,榮惶遽,
欲退不可,徐謂其眾曰:「無慮也!金人止有數艦在前,餘皆小舟,方水退,隔淖不能
登岸,我捨舟而陸,擊之可盡。」遂棄舟登岸,大呼而殺之。金人不能聘,舟中自亂,
溺水陷淖者不可勝計。昌收餘眾二千奔楚州,榮獲昌子婿佛寧,俘馘甚眾。榮自京東來,
未嘗承王命,遂無路告捷,聞光世在鎮江,乃遣人願聽節制,且上其功。光世大喜,以
榮知泰州。

    自渡江,國史散佚,至是衢州布衣何克忠獻《太祖實錄》、《國朝寶訓》,詔授下
州文字。後八九年而國書始備。

    甲子,始下詔罪狀李成,募有能斬首及獲成者,除節度使,賜銀萬兩,錢萬緡,且
赦成軍中脅從者。

    初,馬進既敗,江淮招討使張俊,追之至奉新樓子莊。賊將商元,據草山設伏,俊
熟視,見山險路狹,乃遣步兵從間道直趨山頂,殺伏奪險,遂至江州。進拒戰不勝,絕
江而遁。乙丑,俊復江州。統制官楊沂中、趙密引兵追擊,又大敗之,成復還蘄州。自
是俊軍有「鐵山」之號。

    是月,金人自階州引兵侵文州,而江漲不得渡,遂還,因棄城去。武德大夫、知岷
州李惟德,亦率官吏棄城來歸。

    惟德先守鄜州,城既破,敵就用之。張浚復以為右武大夫、榮州刺史。於是盡失陝
西地,但餘階、成、岷、鳳、洮五郡及鳳翔府之和尚原、隴州之方山原而已。

    時興元帥府草創,倉稟乏絕,師旅寡弱,王庶撫教之,河東、陝西潰師,多舊部曲,
往往來歸,不數月,有眾二萬。

    四月,己巳,參知政事秦檜言:「臣昨與何□、陳過庭、孫傅、張叔夜同扈二聖出
疆,今臣偶獲生還,驟蒙聖獎,擢居政府,而□、過庭、叔夜皆死異域,體骸不全,游
魂無歸,可為傷惻。欲望睿慈特依近者聶昌體例,追贈□等官職,仍給其家恩澤,以為
死事之勸。」詔贈□、過庭、傅、叔夜並開府儀同三司,官子孫各十人。

    癸酉,故承議郎刁翬,贈直龍圖閣。先是翬通判登州,會金人南侵,翬率兵迎敵,
至黃山館,與敵遇,軍敗,力戰,身被七矢而死。至是言者論其忠,特錄之。

    甲戌,復政州為龍州,劍川、嘉祥、雷鄉、建城、辰陽、羅川、盈川、泉江、枳縣
並復舊縣名,通會鎮復舊鎮名。以朝奉郎、新通判建昌軍莊綽言,自大觀以後,避龍、
天、萬、載等字更易州縣名不當也。

    丁丑,刑部尚書、權禮部尚書胡直孺等言:「參酌皇祐詔書,將來請合祭昊天上皇、
皇地祇於明堂,奉太祖、太宗以配天,庶幾禮專事簡。」從之。

    己卯,金主詔曰:「新徙戍邊戶,匱於衣食,有典質其親屬奴婢者,官為贖之;戶
計其口而有二三者,以官奴婢益之,使戶為四口;又,乏耕牛者,給以官牛。別委官勸
督田作,戍戶及邊軍資糧不繼,糴粟於民而與賑恤;其續遷戍戶在中路者,姑止之,即
其種藝,俟畢獲而行,及來春農時,以至戍所。」

    庚辰,隆祐皇太后崩於行宮之西殿,年五十九。

    帝自後不豫,衣不解帶者連夕。至是范宗尹等見帝於殿之後閤,帝哀慟甚久,諭宗
尹等,喪禮當從厚。

    辛巳,詔:「隆祐皇太后應行典禮,並比擬欽聖憲肅皇後故事,討論以聞。朕以繼
體之重,當從重服。」

    癸未,襄陽鎮撫使桑仲陷鄧州,殺右武大夫、淮康軍承宣使、河東招捉使、知汝州
王俊。

    初,仲圍鄧州急,守臣武功郎譚袞遣人詣俊求援,俊自傘蓋山引眾赴之。兗與飲燕,
俊醉,兗率眾突圍出奔,遂入蜀。仲攻城陷,執俊歸襄陽,磔之。既,遂以其副都統制
李橫知鄧州。

    仲,高密人,嘗為黃河埽兵,以勇自負。仲雖嗜殺,然性頗孝,或盛怒欲殺人,其
母戒之即止。每自稱桑仲本王官,終當以死報國,故能服其下焉。

    甲申,同知樞密院事李回為攢宮總護使,刑部尚書胡直孺為橋道頓遞使,神武左軍
都統制韓世忠為總管,內侍楊公弼為都監。調三衙神武輜重越州卒千二百人穿復土。故
事,園陵當置五使。議者以遺誥雲權宜擇地攢殯,故第命大臣一員總護。

    乙酉,輔臣拜表,請帝為隆祐服期,從之。

    丙戌,以太后崩,下詔恤刑。遣官告天地、社稷、宗廟,望告諸陵。

    丁亥,宣撫處置使張浚殺責授海州團練副使曲端於恭州。

    端既為利、夔制置使王庶所譖,忠州防御使、知渭州吳玠亦憾之,乃書「曲端謀反」
四字於手心,因侍浚立,舉以示浚。浚素知端、庶不可並立,且方倚玠為用,恐玠不自
安。庶等知之,即言:「端嘗作詩題柱,有指斥乘輿之意曰:『不向關中興事業,卻來
江上泛漁舟。』此其罪也。」浚乃送端恭州獄。有武臣康隨者,在鳳翔,常以事忤端,
鞭其背百,切骨憾端,浚以隨提點夔州路刑獄。端聞之,曰:「或其死矣!」呼天者數
聲。端有馬名鐵象,日馳四百裡,至是連呼「鐵象可惜」者數聲,乃赴逮。既至,隨命
獄吏系維之,餬其口,A146之以火,端乾渴而死。士大夫莫不惜之,軍民亦皆悵恨,浚
以是大失西人之心。

    是春,金左副元帥宗翰,使右都監耶律伊都將燕、雲、女直二萬騎攻西遼於和勒城,
調山西、河北夫饋餫,自雲中至和勒城,經沙漠三千餘里,民無一二得還。始,金人侵
中原,有擄掠,無戰鬥,計其從軍之費,及回日所獲數倍。自立劉豫之後,南侵淮,西
侵蜀,生還者少而得不償費,人始患之。故漠北之行,民不勝其苦。

    伊都之軍和勒也,失其金牌,宗翰疑伊都與西遼暗合,遷其妻子於女直,伊都始貳。

    五月,己亥,手詔禮部、太常寺,討論隆祐皇太后合行冊禮及奏告天地、宗廟等事。

    初,進士黃縱,上書論隆祐皇太后頃年以誣謗廢斥,未嘗昭雪,雖復位號,然未正
典禮及冊告宗廟,朝議欲因升祔廟庭,特行冊禮。帝諭大臣:「太母失位於紹聖之末,
其後欽聖復之,再廢於崇寧之初;雖事出大臣,然天下不能戶曉,或得以竊議兩朝。」
范宗尹曰:「太母聖德,人心所歸,自陛下推崇位號,海內莫不以為當然。前後廢斥,
實出章惇、蔡京,人皆知非二聖之過。」禮部員外郎王居正以謂:「國朝追冊母后,皆
由前日未極尊親之故。隆祐皇太后蚤儷宸極,雖蒙垢紹聖,退處道宮,而按元符三年五
月詔書,則上皇受命欽聖憲肅皇後以復塚婦之意,亦已明甚。崇寧初,權臣擅政,悖違
典禮,以卑廢尊,是太后之隆名定位,已正於元符,而不在靖康變故之日也。謂宜專用
欽聖詔書及崇寧奸臣沮格之意,奏告天地宗廟,其冊禮不須討論。」議遂定。

    癸卯,侍從、台諫集議隆祐皇太后謚曰昭慈獻烈後。

    甲辰,帝始御正殿。

    江西安撫大使硃勝非奏內侍李肖隨劉紹先出戰,功系第二等,帝曰:「恐無此理,
肖安得有戰功!毋庸行出,懼貽笑四方。」張守曰:「不若但以傳宣之勞賞之。」

    癸卯,帝出「大宋中興之寶」及上皇所獲元圭以示輔臣。寶,上新刻者。

    中書捨人洪擬轉對,論帝王之學,中敘董仲舒、王吉之言,末以章句書藝為非帝王
之事。帝曰:「人欲明道見禮,非學問不可。惟能務學,則知古今治亂成敗與夫君子小
人善惡之跡,善所當為。惡所當戒,正心誠意,率由於此。」范宗尹曰:「人主欲以此
為先務。」因奏仇士良告其徒之言,帝然之。

    忠州防御使、秦鳳經略使吳玠及金人烏魯、折合戰於和尚原之北,敗之。

    時金主之從侄沒立,與烏魯、折合以數萬騎分兩道西侵,沒立自鳳翔,二將由階、
成,約日會和尚原。玠與其弟統領官、武翼郎、閤門宣贊捨人璘,以散卒數千人駐原上,
朝問隔絕,軍儲匱乏,將士家屬,往往留敵,人無固志,有謀劫玠兄弟北去者,幕客陳
遠猷夜入告。玠遽召諸將,勵以忠義,歃血而誓,諸將感泣,為備益力。

    是日,二將以勁騎先期而至,陳於原北,玠擊之,四戰皆捷。山谷中路狹而多石,
馬不能行,敵棄馬,遂敗去。後三日,沒立自攻箭筈關,玠遣別將擊之,二軍卒不得合。
又五日,敵移寨黃牛嶺,會大風雨雹,翼日引去。張浚錄其功,承製以玠為明州觀察使,
璘為武德大夫、康州團練使,賜金帶,擢秦鳳路兵馬都鈐轄,節制和尚原軍馬。

    丙午,江東安撫大使司奏捕虔賊李敦仁獲捷。

    真、揚鎮撫使郭仲威為劉光世所執。

    初,仲威聞敵退,乃以其將李懷忠知揚州,而自往真州屯駐。仲威與李成有舊,聞
在九江,欲往從之。時滁濠鎮撫使劉綱,以所部屯建康之雨花台,仲威為所扼,不得進,
復還揚州,謀據淮南以通劉豫。光世知其反覆,遣前軍統制王德往捕之,宣言游徼淮上,
至維揚,仲威迎謁於摘星台,德手擒之,遂並其眾。詔斬仲威於平江市。先是仲威焚掠
平江,邦人怨甚,故就誅之。

    金分遣使者諸路勸農。

    丁巳,詔江、淮州軍:「自今有金國南歸之人,賚到二聖密詔、文檄、蠟彈之類,
未得奉行,具奏聽旨,違者重置典憲。」先是偽造者眾,故條約之。

    參知政事秦檜,乞以昨任御史中丞致仕日本家奏補兄彬、男□恩澤文字毀抹,更用
建炎二年大禮恩例補兄彬文資,從之。□,王□奐孽子也。檜娶□奐女弟,無子。□奐
妻,鄭居中女,怙貴而妨,檜在北方,出□以為檜後,奏官之。至是其家以□見檜,檜
甚喜。

    庚申,福建制置使辛企宗奏順昌盜余勝就招。

    壬戌,范宗尹等以國用不足,奏鬻通直、修武郎已下官。帝曰:「不至人議論否?」
張守曰:「祖宗時嘗亦有此,第止齋郎。」李回曰:「此猶愈於科斂百姓。」帝曰:
「然。大凡施設,須可行於今,可傳於後,即善耳。」宗尹乃退。其後遂止鬻承直郎已
下官。

    邵青受劉光世招安,太平州圍解。

    初,青既薄城下,與其徒單德忠、閻在等分寨四郊,開畎河水,盡淹圩岸以斷援兵
來路。調民伐木為慢道,怠緩者殺而並築之,一日之間,與城相平。賊攻具畢施,遂縱
火焚樓櫓。刳孕婦,取胎以下吉兇。敵樓為砲所壞,守臣郭偉運土實之,賊不能近。偉
方食於城下,青以砲擊其案,又以矢斃其侍吏,偉亦不顧。相持凡九日,偉募死士乘夜
下城,因風焚其慢道;又二日,決姑溪水以灌其營。青窮蹙,會光世遣使來招安,翼日,
青遂去。初,青之參議官魏曦多智,偉憚之,乃為書,以響箭射於城外。已而曦力勸青
就招,青怒,殺曦。人皆謂偉用間言,青信之也。

    癸亥,初,馬進既為江、淮招討使張俊所敗,而李成猶在蘄州,至是俊引兵渡江,
至黃梅縣,親與成戰。成據石幢坡,憑山以木石投人,俊乃先遣游卒進退若爭險狀以誤
之。俊率眾攻險,賊徒奔潰,進為追兵所殺。成去,以餘眾降偽齊。

    六月,丙寅朔,詔:「自今朔望遙拜二聖於殿上,百官於殿下行禮。」先是帝與百
官並拜於庭,而中書林遹以為非宜,請用家人禮,故有是旨。

    壬申,宰相范宗尹率百官奉上昭慈獻烈皇後謚冊於太廟,寶用銀塗金,冊以象簡,
其文,參知政事秦檜所撰也。時太廟神主寓溫州,乃即大善寺大殿上設祖宗寓室行禮。

    丁丑,詔越州申嚴門禁。時有潰兵數百直入行在越州,泊於禹跡寺,闔城震駭。論
者以為言,乃命諸門增甲士守視,命官親書職位出入。軍馬自外至者,悉屯於城外。

    戊寅,言者論:「朝廷暫駐江左,蓋非得已,當為攘卻恢復之圖。頃歲駐蹕揚州,
有兵數十萬,可以一戰;而斥堠不明,金人奄至,卒以奔走,逾江入越,此宰相黃潛善、
汪伯彥之過也。前年移蹕建康,是時兵練將勇,食足財豐,據江上不測之險,當敵人疑
懼之秋,可以守矣;而舟師不設,金人未至,先已奔走,遵海而南,此呂頤浩之過也。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陛下今歲戰守之策,安所從出?萬一事起倉猝,大臣復欲棄
土地,遺人民,委府庫,脫身奔走,此豈安國家定社稷之媒乎!臣愚以謂有江海,則必
資舟楫戰守之具;有險阻,則必資郡縣固守之力;有兵將,則必駕馭馴擾,不可為將帥
自衛之資;有財賦,則必轉運灌輸,不可為盜賊侵據之用。伏望委任大臣,早賜措畫。」

    己卯,昭慈獻烈皇後靈駕發引,帝遣尊於行宮外門,參知政事張守撰哀冊文。禮畢,
易吉服還內。百僚服初喪之服,詣五雲門外奉辭,退,易常服,詣常朝殿門外立班,進
名奉慰。故事,園陵用吉兇儀仗五千三十一人,至是太常請權用五百四十四人。

    初,總護使李回既受命,有司猶援園陵之制,辟官分局,費用頗廣。寶文閣待制陳
戩,時為給事中,上疏論列,以為異日歸祔泰陵,復用何禮?至謂會稽之山不可采,而
欲取他山之石;廂禁之卒不足用,而欲調諸郡之夫;並緣為奸,誇侈如此,豈不違太后
慈儉之遺訓!於是一切鐫省。

    辛巳,詔文林郎、越州上虞縣丞婁宗亮赴行在,以其言宗社大計也。

    宗亮之書曰:「先正有言,太祖捨其子而立弟,此天下之大公也;周王薨,章聖取
宗室子育之宮中,此天下之大慮也。仁宗皇帝感悟其說,詔英宗入繼大統,文子文孫,
宜君宜王,遭罹變故,不斷如帶,今有天下者,獨陛下一人而已。恭惟陛下克己憂勤,
備嘗艱難,春秋鼎盛,自當則百斯男。屬者椒寢未繁,前星不耀,孤立無助,有識寒心,
天其或者深為陛下追念祖宗仁心長慮之所及乎?崇寧以來,諛臣進說,推濮王子孫以為
近屬,餘皆謂之同姓,致使昌陵以後,寂寞無聞,奔迸藍縷,僅同民庶。恐祀豐於暱,
仰違天監,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二聖所以未有回鑾之期,強敵所以未有悔禍之意,
中原所以未有息肩之時也。欲望陛下於伯字行下,遴選太祖諸孫有賢德者,視秩親王,
使牧九州,以待皇嗣之生,退處籓服。更加廣選宣祖、太宗之裔材武可稱之人,升為南
班以備環列。庶幾上尉在天之靈,下系人心之望。臣本書生,白首選調,垂二十年,今
將告歸,不敢緘默。位卑言高,罪當萬死,惟陛下幸赦!」疏入,帝讀之,大為歎寤。

    壬午,權攢昭慈獻烈皇後於會稽縣之上皇村,神圍方百步,下宮深一丈五寸,明器
止用鉛錫,置都監、巡檢各一員,衛卒百人,生日忌辰,旦望節序,排辦如天章閣之儀。
改寶山證慈禪院為泰寧寺,專奉香火,賜田十頃。帝事昭慈皇後,備極考愛,故園陵儀
范,率用母后臨朝之比焉。

    癸未,江淮招討使張俊以大軍至瑞昌縣之丁家洲。

    初,俊被密旨並收李允文,恐其拒命,乃與神武後軍統制陳思恭謀之,思恭言允文
兵尚眾,須以計取。會英州編管人汪若海自江東赴貶,行至撫州,允文以書招之。招討
使參議官湯東野,因引若海謁俊,俊曰:「君與李節制善,盍往說之與俱來,免盛夏提
師至鄂」若海曰:「與來而少保誅之,則若海為賣友。」俊曰:「以百口保之。」若海
先以書與允文曰:「張少保既破李成,欲移兵指武昌。若海言君無反狀,其屬曰:『節
制非朝命,且殺袁植與留四川綱運,非反而何!』惟少保言『以百口相保』。今有三說:
劉豫新立,君能引張用之眾,擒豫以取重賞,一也;或引眾西投宣撫司張樞密,既相辟,
必為君白於朝,二也;信少保百口相保之言,三也。君勿恃張用之徒為強,彼見李成既
破,皆已喪魄,若知朝廷怒君,必回戈相逐矣。」允文感悟,乃舉其軍東下。俊因檄若
海並招新除舒蘄鎮撫使張用,時用自鹹寧縣引兵趨分寧,為通泰鎮撫使岳飛所逼逐,會
俊於丁家洲。俊並將二軍,遣統制王偉護允文及參謀官滕膺赴行在。

    甲申,昭慈獻烈皇後神主還越州。

    戊子,帝諭大臣曰:「昨令廣選藝祖之後宗子二三歲者得四五人,資相皆非歧嶷,
且令歸家,俟其至皇南選之。」先是尚書右僕射范宗尹有造膝之請,帝曰:「藝祖以聖
武定天下,而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閔。朕若不取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
慰在天之靈!」同知樞密院事李回曰「自昔人君,惟堯、舜能以天下與賢,惟藝祖不以
大位私子,聖明獨斷,發於至誠。陛下遠慮,上合藝祖,實可昭格天命。」帝曰:「此
事亦不難行,只是道理所在。朕止令於伯字行中選擇,庶昭穆順序。」秦檜曰:「須擇
宗室閨門有禮法者。」帝曰:「當如此。」簽書樞密院事富直柔曰:「宮中有可付托
否?」帝曰:「朕已得之。若不先擇宮嬪,則可慮之事更多。」宗尹曰:「陛下睿明,
審慮如此,宗廟無疆之福。」帝所指宮嬪,蓋張婕妤、吳才人也。

    初,安南賊吳忠,與其徒宋破壇、劉洞天作亂,聚眾數千人,焚上猶、南康等三縣,
殺巡尉,進犯軍城,統制官張中彥、李山屢舉兵討之,不克。是日,江南提點刑獄公事
蘇恪,以從事郎田如鰲權南康縣丞,令與朝奉大夫、權通判魏彥杞往招捕。未幾,破壇
為彥杞所殺,如鰲尋遣兵焚賊寨,殺洞天。

    壬辰,金賜昏德公、重昏侯時服各兩襲。

    是夏,金左副元帥宗翰,右監軍希尹,自雲中之白水泊,右副元帥宗輔,自燕山之
望國崖避暑。山西漢民賂宗翰執蓋者素之,宗翰幾死。

    秋,七月,乙未朔,劉光世以枯秸生穗為瑞,奏之。帝曰:「歲豐,人不乏食,朝
得賢輔佐,軍中有十萬鐵騎,乃可為瑞,此外不足信。朕在籓邸時,梁間有芝草,府官
皆欲上聞,朕手自碎之,不欲生此奇怪事。」輔臣歎服。

    庚子,朝議大夫、新知澧州吳革為潼川府路轉運副使。自置宣撫司後,四川監司以
敕除者始此。

    詔通泰鎮撫使岳飛一軍,權留洪州彈壓盜賊,以江淮招討使張俊將班師也。遂以飛
為神武右副軍統制。

    壬寅,復置翰林天文局、太史局學生,太史局五十人,天文局十人。

    丁未,太尉、兩浙西路安撫大使、淮南、揚、楚等州宣撫使劉光世兼海泗安撫使。
時淮北之人歸附者甚眾,故命光世安輯之。

    殿中侍御史章誼言:「聞邵青自太平州乘船,經由鎮江府、江陰軍,遂入平江之常
熟縣,所至劫掠。劉光世以驍將銳兵而不能應時擒制,以邵青所乘皆舟楫,而光世皆平
陸之兵故也。國家既憑大江以為險阻,而於舟師略不經意。今邵青小丑,光世大帥,乃
敢越境深寇;使賊有大於此者,將何以御之!臣聞古兵法,舟師有三等,其舟之大者為
陳腳船,其次為戰船,其小者為傳令船。蓋置陳尚持重,故用大舟;出戰尚輕捷,故用
其次;至於江海波濤之間,旗幟金鼓,難以麾召進退,故用小舟。由此觀之,凡舟之大
小,皆可以為守戰之備,不必皆用大舟然後濟也。望於駐蹕之地,置一水軍,帥以名將,
計亦易辦。」詔淮南宣撫措置。時青已移舟通州海門鎮,而行在未知也。

    己酉,昭慈獻烈皇後虞主往溫州太廟。

    乙卯,中書捨人林遹轉對,論:「金雖北去,安知不示弱以怠我師,候秋高馬肥,
遣李成招集瀕淮饑民,呼吸群盜,侵軼江南,徐遣勁騎,由真、揚、福山搗虛浙右。願
乘此時,聚眾積粟,蒐將閱士,以備防秋之計。今日之弊,在於舟不習戰,將不用命,
財用殫匱,民食艱鮮,州縣以軍興為名而倍取無度。此乃腹心之深病,政事所當先;而
盜賊、四裔,尚為病在四肢,可以漸去也。惟陛下與大臣汲汲講圖之。」

    初,五湖捕魚人夏寧,聚其徒為盜,後有眾千餘,專掠人以為食,郭仲威嘗招之,
不應命,至是受劉光世招安。又有仲威餘黨出沒於淮南,亦受光世招安,皆令來長蘆俟
舟以濟。寧等無食,半月之間復啖萬餘人,是日,始具舟迎之。由是江北鄉村愈覺凋殘
矣。

      己未,昭慈獻烈皇後卒哭,命左監門衛大將軍士C200,即內中天章閣幾筵前行
卒哭之祭。帝不視事,百官進名奉慰。

    辛酉,召江東安撫大使兼知池州呂頤浩赴行在,欲代范宗尹也。

    是日,頤浩督諸將與張琪戰於饒州城外,大敗之。琪自徽州引兵犯饒州,眾號五萬。
時頤浩自左蠡班師,帳下兵不滿萬,郡人大恐。頤浩遣統制官巨師古招降之,琪許受招,
誘師古入其營,遂薄城下。統制官、右武大夫、宣州觀察使閻皋,頤浩愛將也,方捕盜
於宜黃,走檄呼之,會皋平盜而歸,星馳以赴。頤浩召諸統兵官姚端、崔邦弼、顏孝恭、
郝晸等駐軍城外,皆令聽皋節制。端軍為左,邦弼軍為右,皋將中軍,頤浩自畫陳圖授
之。琪兵至近郊,前軍將張俊失利,琪恃其眾,直犯中軍,皋力戰,而端、邦弼兩軍夾
擊,遂大破之,追奔三十裡,殺賊甚眾。賊又別遣水軍分道自景德鎮來犯,頤浩遣統領
官張慶以崔增餘眾御之,琪遁去。是夜,其愛將姚興以所部詣巨師古降,琪遂走浮梁縣,
復還徽州。

    癸亥,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范宗尹,充觀文殿學士、提舉
臨安府沿霄宮。

    宗尹既建討論濫賞之議,士大夫僥倖者爭排之。諸大將楊惟忠、劉光世、辛企宗兄
弟皆嘗從童貫行軍,論者疑其亦當貶削。同知樞密院事李回,亦言宣和間任中書捨人以
校正御前文籍遷官,乞削秩罷政。帝曰:「宣和政事,恐不必一一皆非。人主留意文籍,
自是美事,豈可與其他濫賞同科!」參知政事秦檜曰:「此法一行,濁流者稍加削奪,
便比無過之人,誠為僥倖;清流者少掛吏議,即為辱甚大,不敢立朝,恐君子受弊。」
帝顧諭宗尹,宗尹曰:「此事如回者無幾,其它亦不足惜。」遂降旨,侍從及館職兼領
者罪。又詔,武臣濫賞,並免討論,令尚書省榜諭。其日,壬子也。

    命既下,帝終以為濫。後二日,帝批:「朕不欲歸過君父,斂怨士夫,可日下寢
罷。」宗尹堅以為可行,即日求去。翼日,遂召直龍圖閣、新知台州沈與求赴行在。又
一日,輔臣進呈,帝曰:「天下事不必堅執。至如人主有過,尚許言者極論,若遽沮遏,
只須人不進言,如此則於事有損。」始,宗尹之建議也,檜力贊之,至是見帝意堅,反
以此擠宗尹。又五日,詔驛召呂頤浩。次日,遂召翰林學士汪藻草宗尹免制曰:「日者
輕用人言,妄裁官簿,以廟堂之尊而負天下之謗,以人主之孝而暴君親之非。朕方丁寧
德意而申命於朝,汝乃廢格詔書而持必於下。」宗尹入相逾一年。

    始,宗尹與辛道宗兄弟往來甚密,帝不樂之,及是遽罷。於是崇,觀以來濫賞,悉
免討論,但命吏部審量而已。

    八月,乙丑朔,詔奉安天章閣祖宗神御於法濟院,以乘輿播越,神御猶在舟中故也。

    丙寅,利州觀察使、湖東馬步軍副總管孔彥舟為蘄黃鎮撫使兼知黃州,用張俊奏也。
時彥舟在鄂州,舟多糧富,俊恐其盤據要地,故奏用之。

    拱衛大夫、相州防御使、新除舒蘄鎮撫使張用,有眾五萬在瑞昌。後數日,俊親揀
其軍,精銳者留之,老弱者許自便。有投曹成者,有投岳飛者,有投韓世忠者,有自去
而為民者。俊既並其兵,遂以用為本軍統制。

    乙亥,帝諭輔臣曰:「黨籍至今追贈未畢,卿等宜為朕留意。程頤、任伯雨、龔夬、
張舜民,此四人名德尤著,宜即褒贈。」乃贈夬直龍圖閣。

    丁丑,命右監門衛大將軍士芑祔昭慈獻烈皇後神主於溫州太廟哲宗室,用太常少卿
蘇遲議,位在昭懷皇後之上。是日,韓肖冑題神主罷,藏虞主於西夾室。帝不視事,百
官進名奉慰。故事,虞主瘞於殿後,議者以帝方巡幸,當俟還闕依故事施行,後遂為例。
士芑,濮王曾孫也,留金得歸,及是甫至行在。

    戊寅,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參知政事,端明殿學士、簽書樞密院事富直柔同知樞密院
事。

    庚辰,故追復端明殿學士、降授奉議郎蘇軾特贈資政殿學士、朝奉大夫,以其孫宣
教郎、知蜀州符言復官未盡也。

    辛巳,詔尚書省復置催驅三省房及催驅六曹房。

    范宗尹之相也,事多留滯,比其罷相制下,省吏抱成案就宗尹書押者不可勝計,故
有是命。

    丁亥,參知政事秦檜守尚書右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知樞密院事。

    范宗尹既免,相位久虛。檜倡言曰:「我有二策,可以聳動天下。」或問:「何以
不言?」檜曰:「今無相,不可行也。」語聞,遂有是命。

    戊子,贈張舜民寶文閣直學士,程頤、任伯雨並直龍圖閣。制曰:「朕惟周衰,聖
人之道不得其傳。世之學者,違道以趨利,捨己以為人,其欲聞仁義道德之說者,孰從
而聽之?間有老師大儒,不事章句,不習訓傳,自得於正心誠意之妙,則曲學阿世者又
從而排陷之,卒使流離顛仆,其禍於斯文甚矣。爾頤潛心大業,無待而興。方退居洛陽,
子弟從之,孝弟忠信;及進侍帷幄,拂心逆旨,務引君以當道。由其內察其外,以所已
為而逆所未為,則高明自得之學,可信不疑。而浮偽之徒,自知其學問文采不足表見於
世,乃竊其名以自售,外示恬默,中實奔競,外示樸魯,中實奸猾,外示嚴正,中實回
僻,遂使天下聞其風而疾之,是不幸焉爾。朕錫以贊書,寵以延閣,所以振耀褒顯之者,
以明上之所與,在此而不在彼也。」

    先是頤子端中知六安軍,為盜所殺,其孫將仕郎晟,在韓世清軍。伯雨子承務郎先
由,建炎初嘗除御營使司主管機宜文字,不赴。至是詔並赴行在。

    壬辰,詔:「夏國歷日自今更不頒賜。」

    是日,吏部員外郎廖綱言:「古者天子必有親兵,實自將之,所以備不虞而強主威,
使無太阿倒持之悔,漢北軍、唐神策之類是也。祖宗軍制尤嚴,如三衙四廂所統之兵,
關防周盡。今此軍稍廢,所恃以備非常者,諸將外衛之兵而已。臣願稽舊制,選精銳十
數萬人以為親兵,直自將之,居則以為衛,動則為中軍,此強幹弱支之道,最今日急務。
昔段秀實嘗為唐德宗言:『譬猶猛虎,所以百獸畏者,爪牙也。爪牙廢,則孤豚、特犬
皆能為敵。』正謂是也。願陛下留神毋忽。」

    戊戌,刑部奏軍士黃德等殺案目,其從二人俟於岸次,刑寺欲原其死。帝曰:「強
盜不分首從,此何用貸!朕居常不敢食生物,懼多殺也。此時須當殺以止殺!」富直柔
曰:「物不當死,雖蚤虱可矜;其當死,雖人不可恕。」帝甚以為然。

    甲辰,初,朝廷以張琪、邵青反覆為盜,命諸將毋得招安。而徽猷閣待制、知平江
府胡松年言:「大將四合,連旬不能破賊。今青據通州崇明鎮沙上,寨柵之外,水淺舟
不可行,泥深人不可涉。本府錢糧已費十三萬貫石,公私騷然,而賊未可睥睨。況劉光
世兵將,類多西北人,一旦從事江海間,有掉眩不能飲食者,況能與賊較勝負於矢石間
哉!」

    先是光世奏已遣統制官王德討青,又奏青窮蹙,朝遷以為然,及松年有是言,乃令
光世措置。後二日,右司諫韓璜亦奏謂:「青擁舟數千艘,而朝廷未有舟師制御,恐轉
入海道,驚動浙東。且浙西正當收成之時,青若倏來,必誤國計。又,師老費財,或金、
齊侵江,藉青為用。」凡可慮者五事。疏奏,遂趣光世招降之。

    辛亥,合祭天地於明堂,太祖、太宗並配。赦天下。諸州守臣更不帶節制管內軍馬,
免殘破州縣耕牛稅一年。越州人得解舉人,並免將來文解一次。諸路大辟,可免奏案,
緣道路未通,並聽減等決遣。唐李氏、後漢劉氏、周郭氏、柴氏子孫,並各與一班行名
目。錄用元符末上書人子孫。應遇兵道棄小兒十五歲以下者,聽諸色人收養,即從其姓。
諸盜許一月出首自新,前罪一切勿問。

    是日,以常御殿增築地步為明堂,止設天地祖宗四位,其位版硃漆青字,長二尺有
五寸,博尺有一寸,厚亦如之,用丑時一刻行事。帝親書明堂及飛白門榜。時未有蒼璧、
黃琮,禮官引故事,請以木為璧,繪天地之色。帝以祀天不當計費,厚價市玉以制之。
既而尺寸不及禮經,乃命有司隨宜置造。禮畢,就常御殿外宣赦書,以行宮門前地峻狹
故也。

    是歲,內外諸軍犒賜凡一百六萬緡,而戶部樁辦金錢帛三百五萬四千七百餘貫匹兩,
皆委官根括於諸路。川、陝諸軍,則宣撫處置司就以川路助賞物帛給之。自諸軍外,宰
執百官並權行住支,以貢賦未集故也。

    時中書捨人兼直學士院席益草赦文,有曰:「上蒼懷悔禍之心,群策竭定傾之力。
六師奏凱,九扈成功,爰舉宗祈,聿修大報。」帝以其誇大,不悅。

    壬子,嗣濮王仲湜請合西、南外宗正為一司,以省官吏;事下給捨,中書捨人胡交
修等言泉州乏財,不許。是時兩外宗子女婦合五百餘人,歲費錢九萬緡。

    癸丑,鎮南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呂頤浩拜少保、尚書左僕射、同中書門下平章
事兼知樞密院事。頤浩引故事辭所遷官,乃以特進就職。

    甲寅,詔官兩浙錢氏子孫嫡長者一人,以赦書所未及故也。

    丙辰,呂頤浩言:「先平內寇,然後可以御外侮。今李成摧破,李允文革面,張用
招安,李敦仁已敗,江、淮惟張琪、邵青兩寇,非久必可蕩平,惟閩中之寇不一。又,
孔彥舟據鄂,馬友據潭,曹成、李宏在湘、湖、江西之間,而鄧慶、龔富剽掠南雄、英、
韶諸郡,賊兵多寡不等。然閩中之寇最急,廣東之寇次之。蓋閩中去行在不遠,二廣未
經殘破,若非疾速剿除,為患不細。」詔樞密院措置。

    丁巳,金房鎮撫使王彥敗李忠於秦郊店,忠走降劉豫。

    初,曹端既為程千秋所殺,忠自稱京西南路副總管,為端報仇,擾干京西,漸犯金
州,謀入蜀。遂申宣撫司,乞下洋州關隘照會。張浚以為憂,乃遣提舉一行事務、閤門
宣贊捨人顏孝隆、稟議官、宣議郎蓋諒馳詣金州,以慰撫為名,且以黃敕除忠知商州兼
永興軍路總管。孝隆至軍中,為所劫,以狀白浚,言忠實有兵二十餘萬,諒覘知,白浚
乞為備。浚恐孝隆為忠所殺,委利夔路制置使王庶收接忠入關,仍散處其眾於梁、洋境
內。庶檄忠令解甲給隊而入,忠去關二十裡駐兵,回翔月餘,無解甲意。一夕,殺孝隆
遁去,遂攻金州,彥率後御之。

    忠沉鷙善戰,其下多河北驍果,官兵與戰,輒不利。一日,彥遣兵與忠戰於豐裡,
令提舉官趙璜率統領官門章駐於山趾,為之策應,彥乘高視之。官軍少卻,彥麾璜救之,
不應,官軍遂敗。彥退捨秦郊,忠遂陷諸關。彥令將士盡伏山谷間,偃旗幟,焚積聚,
若將遁去;募死士得千餘人,設伏以俟其至。戰之前一日,彥度忠且入郡城,夜半,分
官軍為三以遏其沖。凌晨,果大至,官軍逆戰,聲震山谷,勝負未分,俄伏騎張兩翼繞
出,忠大敗,追襲至永興軍之秦嶺。會主庶遣偏將鹿晟、馮賽來援,賽由間道乘之,斬
其將曹威等三人。浚錄其功,以彥為拱衛大夫、溫州觀察使。賽,初除隆德府路經略使,
自盧氏從邵隆至興元府,故庶用之。孝隆,博州人,後贈果州團練使。

    是秋,金左副元帥宗翰盡遷祁州居民,以其城為元帥府。民之當遷者,止許攜籠篋,
其錢谷器用皆留之。

    右都監耶律伊都至董城,西遼主率餘眾北遁。伊都以食盡,不克窮追而還。

    時盜賊愈多,宗翰用大同尹高慶裔計,令竊盜贓一錢以上者皆死。雲中有一人拾遺
錢於市,慶裔立斬之;蕭慶知平陽府,有行人拔蔥於蔬圃,亦斬之。民知均死,由是竊
盜少衰而劫盜日盛。慶裔又請諸州郡置地牢,深三丈,分三隔,死囚居其下,徒流居其
中,笞杖居其上,外起夾城,圜以重塹,宗翰從而行之。

    宗翰患百姓南歸及四方奸細入境,慶裔請禁諸路百姓人數行李,以告伍保鄰人,次
百人長、巷長,次所司保明以申州府,方給番、漢公據以行;市肆驗之以鬻飲食,客舍
驗之以安行李,至則繳之於官,回則易之以還。在路,日限一捨,違限若不告而出者,
決沙袋二百,仍不許全家出及告出而轉之它處。於是人行不以緩急,動彌旬日,始得就
道。又所費不貲,小商細民,坐閭裡莫能出入,道路寂然,幾無人跡矣。

    河東南路兵馬都總管蕭慶招降太行紅巾首領齊實、武淵、賈敢等,送於宗翰,盡殺
之於獄。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