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水土之間
原載1979年《地球的畫像》。

  莊稼生長離不了土,也離不了水。水是保存在土裡的,但並不是什麼土都能很好地蓄水,像沙土的沙粒粗,孔隙大,水滲進去容易,流走也容易,不能很好蓄水。那麼,那種土粒細微、土中孔隙很小的土,水在裡面不容易流失了吧!是的,但孔隙太小了,水滲進去以後便堵塞在孔隙裡,不易向深處滲透,仍然不能多蓄水;大旱之年還因孔隙很小具有毛細管作用,能使地下水上升蒸發掉,土地成為板結的硬塊。特別是土中的孔隙被水堵住後,空氣就進不去,而植物的根是需要呼吸新鮮空氣的,空氣不流通,莊稼就長不好,甚至發生病害。
  因此,有利於莊稼生長的土應當是水滲進去容易,流走難,既能蓄水又能透氣。這就既要求上粒粗,孔隙大;又要求土粒細,孔隙小。這兩種相反的條件,能夠同時具備嗎?
  能夠。當微細的土粒不只是單個存在,還分別聚集成團,一團一團地出現時,就具有這樣的性能。這種成團的土粒稱為團粒或團聚體。在每個團粒內部,土粒與土粒之間的孔隙是小的,水肥可以在那裡保存;在團粒與團粒之間,孔隙是大的,滲水、透氣都很方便,因為團粒比較粗,有的比綠豆小,有的還可以更大一些。
  在有很多團粒的土裡,下雨時,水能較快地滲透下去,裡面的團粒充分吸收,成了一個個「小水庫」;天旱時,由於團粒與團粒之間沒有毛細管連通,地下水就不易上升蒸發掉;平時水藏在團粒裡,空氣流通於團粒間,各得其所,矛盾解決了。
  土質比較好,特別是含有足夠的腐殖質,是形成團粒的重要條件。土質太黏、太沙和缺少腐殖質是不能形成團粒的。但這也可以用人工加以改變,各種土可以調劑,腐殖質也可以通過種綠肥、施加有機肥料,使它逐漸增多,總之是有辦法的。
  近年來人們還發現,用化學藥劑除草,不去翻耕攪動土壤,讓收割了的莊稼的秸稈就腐爛在地裡,這樣,土壤裡的有機物分解緩慢,既能保住肥分,又可經常持久地產生腐殖質,有利於團粒結構的形成,大大提高了土壤蓄水保□的能力。這樣做,既節約了勞力,又可增產。而過分地翻土耕地,反而使有機物不易保存,破壞了土壤的結構,造成水土易於流失。這和過去認為土地應該深翻勤耕的傳統經驗比起來,變化是太大了。因此,有人說這是現代農業耕作方式上的一次革命。雖然,還有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但是,一條改善水土的新途徑是已經找到了。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