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為什麼長江中下游一帶湖泊特別多

原載1962年《十萬個為什麼》。

  長江中下游一帶,土地肥沃,湖泊眾多,據不完全統計,這裡的湖泊窪地總面積達到2萬多平方千米,相當於長江中下游平原面積的10%左右。像湖北省境內曾有湖泊1500多個,成為全國湖泊最多的省份。
  為什麼長江中下游一帶湖泊特別多呢?
  原來長江中游的平原在地球最近歷史階段,是一個地殼發生下降運動的地區,曾經形成過巨大的窪地,出現過遠比今天的規模大得多的湖泊。像我國古代有個著名的雲夢大澤,就分佈在湖北和湖南的交界處。後來,由於河流帶來的泥沙不斷淤積,將湖底墊高,有的地方逐漸露出水面。原來的大湖終於被分割成許多較小的湖泊了。
  河流不僅帶來泥沙使湖泊淤積,當洪水氾濫時,河流兩岸的土地也都淤上了泥沙。由於泥沙在各地淤積厚薄不一,表面凹凸不平,當洪水退去時,有些凹地積水未洩,成了湖泊。在洪水猖獗的古代,有不少湖泊是這樣形成的。如果我們采取分洪、排洪等許多措施,使洪水受到約束和控制,由於河流氾濫、泥沙淤積而產生湖泊的作用也就不致發生了。
  在地勢很低的平原中,河水的沖刷以對河岸進行破壞為主,由於這些平原是新近由泥沙淤積而成的,組成物質比較疏鬆,破壞起來也較快,河岸的某些部分因受到破壞而凹進去了。可是另外有些部分,包括大多數四岸的對岸,因為附近的水流較緩,水中的泥沙在那裡堆積下來,則又使河岸凸出,河道於是變得愈來愈曲折。像湖南和湖北交界一帶的長江,有的部分彎曲得幾乎挨在一起了,自藕池口至城陵磯,直線距離只有87千米,可是河道的實際長度卻有240千米。在這種情況下,河流有時會衝出一條較為直捷的新河道,河水不再流經原來彎曲的河段,這一段就成為弓形湖。長江中游被稱為荊江的一段,在1884-1947年間就曾三次發生這種河道取直的現象。1952-1953年,在這裡興建了荊江分洪工程,以減除水患。
  在長江下游一帶,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河流帶來的泥沙淤積,不過這裡的淤積作用是發生於古代的大海,像著名的西湖、太湖,原來都是海洋的一部分,後因泥沙在海濱堆積起沙洲沙壩,它們就逐漸和海隔絕,沙洲沙壩愈積愈多,成為大片的陸地,它們也就變成了淡水湖。這種填海的作用今天仍然在繼續進行,但這種湖泊的形成出現,則不是短時間內所能觀察到的。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