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月三十日拂曉,多爾袞得到的第一封探報是說李自成於三月十九日天明的時候攻
破了北京城,崇禎帝不知下落。接到從北京來的這封探報以後,多爾袞不是高興,而是
既感到有點奇怪,也關心李自成進入北京以後的各種行為。他一面下令兵部衙門,不惜
重賞,加速打探李自成進北京以後的各種消息,另一方面不待天明就傳喚範文程速來睿
王府商議大事。
    大清國在當時好像是中國的東北大地上一輪初升的太陽,充滿朝氣,充滿活力。拿
收集關內的情報工作說,它有一套可行而又嚴格的制度,隨時能洞悉關內的重大軍事和
政治情況。在北京城內和近郊經常潛伏著各種細作,一有重要消息便送到滿洲境內,再
用專門備用的驛馬一站一站地送到盛京。凡是緊急探報,到了兵部的主管部門,都得趕
快抄出數份,分送睿親王、鄭親王、兵部尚書、內三院大學士,所以凡是特別重大的軍
情消息,清國的主要執政的王、公、大臣們很快就會知道。
    範文程來到了多爾袞面前,叩頭以後,隨即坐下。多爾
    1袞問道:
    「你同洪承疇見面了麼?」
    範文程欠身回答:「臣是剛才知道李自成攻破北京,皇後在宮中自縊,崇禎不知下
落的消息,隨後奉召前來,尚未同洪承疇見面。據臣猜想,洪承疇熟悉南朝朝野情況,
非我大清朝眾人所及,對我八旗兵進軍中原,掃蕩流賊,必會有重要建議。臣在早飯後,
即去找他一談。」
    「你怎麼知道他會有重要建議?」
    「當流賊尚在宣府一帶向居庸關行軍的路上時,臣推想流賊進長城和居庸關必有一
戰,洪承疇搖搖頭說不會有多大抵抗,後來果然不出他的所料。我原來想著崇禎下旨捨
棄寧遠,調吳三桂赴北京勤王,守衛北京,北京必不會失於流賊之手。然而洪承疇卻對
臣頻頻搖頭,認為崇禎不應該命吳三桂攜帶寧遠百姓進關,歎口氣說:『北京完了!不
待吳三桂趕到,北京就會落入流賊之手!』現在看來,洪承疇料事如神!」
    多爾袞點點頭,說道:「是呀,崇禎也真是糊塗,既要調吳三桂去救北京,又命令
他護送寧遠百姓入關,實際上使吳三桂失去了到北京作戰的機會!不知洪承疇知道李自
成攻破北京以後……」
    多爾袞一句話沒有說完,兵部衙門又送來一件緊急探報。他趕快拆開一看,臉色不
覺一寒,立刻交給範文程,說道:
    「明朝已經亡了。沒想到崇禎會如此結局!」
    儘管明清是兩個敵對國家,但是範文程看了崇禎在煤山自縊的消息,也不能不心中
一動,脫口說道:
    「其實,他不是個昏庸之主!」
    多爾袞很想知道洪承疇對於北京失守和崇禎殉國有什麼看法,囑範文程快到洪承疇
的公館去一趟,並且吩咐說:
    「我叫你去看看洪承疇,因為只有你最能了解他的心情,他也肯對你吐露心思。你
去看了他以後再回你的公館用早餐,去吧。」
    「要不要同他談一談進兵中原之計?」
    「那是幾天以後的事,現在用不著談。還有,明天,明天是四月初一,文武百官要
在大政殿舉行朝會,十分重要!」
    範文程感到詫異,但也不敢多問,隨即出了睿親王府,帶著僕人,騎馬往洪公館馳
去。
    這時,天色已經大明,洪公館的大門開了。
    範文程因為是大清國的一位重臣,又同洪承疇來往甚密,所以只問一聲洪大人是否
已經起身,不需通報,將隨身的僕人留在大門口,便匆匆向裡走去。
    洪承疇在四更時候接到兵部衙門第一次送來的緊急探報,便起了床,為北京的失陷
心中震驚,再也沒有睡意。由貼身姣僕兼孌童的白如玉服侍著梳洗以後,坐在書案旁邊
發呆,猜測著崇禎皇帝的生死下落。過了半個更次,兵部又一封探報來了。他心中害怕,
拿著密封的探報倚著桌子,驚疑間望著信封,不敢拆看,心在跳,手在打顫,向如玉吩
咐:「將燈草撥大!」燈草撥大以後,他拆開信封,將密報匆匆看了一遍,又看一遍,
跌坐在椅子上,深深地歎息一聲。善於體貼主人心情的如玉從暖壺中倒了一杯熱茶放在
主人面前,輕聲問道:
    「崇禎皇帝死了?」
    洪承疇沒有做聲,揮手使如玉離開身邊。範文程進了二門的時候,如玉首先看見,
在甬路邊向范大人打千問安,然後走在前邊,一邊向主人稟報「范大人駕到」,一邊打
開猩紅細氈鑲邊暖簾。範文程一邊拱手一邊說道:「洪大人,我來了!」話未落音,已
經走進了暖閣,到了洪承疇的面前,一眼就看見洪剛剛哭過,沒有來得及將淚痕拭乾。
他迴避看洪的眼睛,在客位坐下,說道:
    「四更以前,睿親王接到兵部衙門的第一封緊急探報,便派人將我叫去。我也是剛
看了兵部衙門的第一次探報,以為睿王爺要同我商議向中原進兵的事,實際不是,大概
他的想法臨時變了。隨便談了北京的事,兵部的第二封緊急探報送到,睿王爺便命我來
你這裡,看看你有何感想。」
    洪承疇暗暗吃驚,後悔剛才沒有來得及拭乾眼淚。隨即淒然一笑,說道:
    「實不敢欺瞞老兄,剛才突然得悉崇禎帝在煤山自縊殉國,我畢竟同他有君臣舊情,
也知他決不是昏庸之主,竟然有此下場,十七年兢兢業業,竟落個身死國亡,禁不住灑
了幾點眼淚。你我好友,萬懇不要向睿親王說出真情,使愚弟因此受責。」
    範文程笑道:「亨九老兄,你對睿王爺知之太淺!倘若他知道你為崇禎殉國酒淚,
不但不會見責於你,反而會對你更為尊重。你不像慕義來降的武將,也不同於原來在遼
東居住的文臣。你自幼讀孔孟之書,科舉出身,二十三歲中進士,開始入仕,經歷萬歷、
天啟、崇禎三朝,歷任封疆大員,掛兵部尚書銜。崇禎雖失天下,但生前待你不薄。為
著你是大明國三世舊臣,與崇禎帝有十七載君臣之誼,今日忽聞北京被流賊攻破,崇禎
自縊殉國,倘若不痛心隕涕,倒不是你洪亨九了。你說是麼?」
    洪承疇忽然站起,向範文程深深一揖,說道: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范兄!」
    範文程握住洪承疇的手,哈哈大笑。隨即告辭,在院中向洪承疇囑咐說:
    「今日是三月三十日,明日是四月朔。文武百官齊集大政殿前會議,必是決定睿親
王率兵南征的大事。崇禎已死,我兄為剿滅流賊大展宏猷,既是為大清國的創業建立大
功,也是為崇禎帝后報殉國大仇,機不可失!」
    「正是,正是。弟雖碌碌,願意粉身碎骨,為大清效犬馬之勞,也為先帝報身殉社
稷之仇。」
    「好,好。兄此心可指天日,弟將告訴睿王爺知道。」
    洪承疇在大門外望著客人範文程帶著戈什哈和僕人走後,心中問道:明日在大政殿
決定出兵的事麼?不會。李自成進北京後的情形尚不明白,滿漢八旗兵也未完全集合,
向北京進兵的方略也未商定,如何能過早地宣佈南征?……範文程是深知大清朝內情的
人,此事他竟不清楚!
    如玉走到他的身邊,輕聲說:「老爺,回書房用早餐吧!」
    關於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及崇禎自縊的消息,日漸清楚。大清國朝野振奮,等待著輔
政和碩睿親王率師南征。盛京雖然只有一兩萬人口,商業也不繁華,但是自從新興的大
清國將它定為京城以來,它在關外的地位日益重要。蒙古各部、新被征服的朝鮮、往北
去遠至長白山和黑龍江一帶,以及使犬使鹿的部落,都有人不斷地前來盛京。盛京成為
東北各民族的政治中心,一切重大消息匯集此地,然後傳送各地。近幾天來,李自成攻
破北京的消息就是先到盛京,再由盛京傳到各地。
    從前天起,盛京城內,不管是王、公、大臣府中,或是大街小巷人家,到處沸沸揚
揚談論和碩睿親王即將率領滿、蒙、漢大軍進入長城,殺敗流賊,占領北京的事情。居
住在盛京的人們,不管是文武官員或是黎民百姓,也不管是滿人漢人,對於多爾袞將要
向中原進兵都同樣心情振奮。從整個中國文化發展史看,是眾多少數民族逐步地融合,
總的趨勢是少數民族的漢化,但在特定時期,局部地方,則出現過漢人被少數民族融合
的情況。在皇太極時代,居住在瀋陽、遼陽等地的漢人就是被滿族融合,編為漢軍八旗,
從表面上說,男人剃發,婦女不纏腳,遵從滿俗;從心理上說,由於中原自古經濟發達,
文化先進,他們也希望滿漢大軍進入長城以內,占領北京,統一中原。明白這一特殊的
歷史情況,就會明白在順治元年三月底到四月初這段時間,盛京城中的人心是如何盼望
著多爾袞大舉南征。
    三月三十日下午,內秘書院奉兩位輔政親王口諭,因大軍出師在即,定於明日(四
月初一日)上午辰時整,諸王、貝勒、貝子、全體文武臣僚齊集大政殿會議國事,不得
有誤。這口諭傳出以後,滿朝振奮:大家盼望的出征大舉就在眼前,明日睿親王會有重
要面諭。雖然出兵打仗,兵將們難免有人傷亡,但是據十幾年來幾次出征經驗,清兵進
入明朝境內,如入無人之境,總是勝利而歸,虜掠很多男女人口、耕牛和財物,許多參
加出徵人員有機會立功受獎,得到升遷,也可以得到一些財物。尤其這一次隨睿親王出
征不同往日,更加令人振奮。大家知道,這一次出征是要殺敗流賊,占領北京。大家常
常聽說,北京城的宮殿和大官府第都是無法想像的壯觀和美麗,只有天上才有。還有北
京城中真是金銀珠寶山積,美女如雲。雖然大清兵晚了一步,被流賊搶劫過了,但是流
賊是搶劫不完的,而且大部分可以再從流賊的手中奪得。這樣的事情,對生長在貧苦地
方的滿洲人來說,真是太誘惑人了。所以對明日在大政殿的會商軍事,許多年輕的滿洲
貴族子弟們興奮得不能成寐。然而在盛京城中,大清朝的上層人物,對於明日上午將在
大政殿舉行百官會議,共商輔政睿親王南征大計,並不是人人心情振奮。至少有兩個人
的心情與眾不同。首先是肅親王豪格,心中憋著一口悶氣,無處發洩。對於多爾袞做了
領頭的輔政王,專理朝政,他本來心中不服,十分嫉妒。他當然會想到,這次多爾袞率
師南征,必然大勝,又一次建立大功,不但會名留青史,而且日後權力更大,他的日子
也會更不好過。還有一個為現代人所忽略的問題,也影響豪格的心情。滿洲人對於童年
時是否出過痘,十分重視。如果童年時不曾出痘,成年以後以及中年,隨時可能染上天
花,輕則留下麻子,重則喪生。豪格在童年時不曾出痘,所以他不願意隨大軍南征,曾
經打算親自見兩位輔政王,說明他因為沒有出過痘,不宜出征,請求允許他留在盛京。
他的心腹們害怕多爾袞對他疑心,勸他不要去見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認為兩位輔政王不
但不會答應,反而會引起多爾袞的疑心。知道明日上午將在大政殿舉行文武百官會議,
商量大軍南征大計,他的心中十分煩悶,晚膳時隨便喝了幾杯悶酒,罵了在身邊服侍的
僕人。睡到炕上以後,久久不能入睡。他的福晉同多爾袞的福晉是姊妹,長得也相當美。
因為他心中很恨多爾袞,今晚連自己的年輕美貌的福晉也不肯摟到懷中,將她推離開自
己身子。因為多爾表身上有病,他在心裡咒罵多爾袞早日病死。他的福晉只聽見他憤憤
自語,卻聽不清他說的是什麼,也不敢問。
    在盛京城中,另外有一位上層官吏今晚的心情也很不安,他就是從前深受皇太極重
用,倚為心腹,而如今又受多爾袞信任的漢人範文程。他雖然年紀不到五十歲,卻是大
清國的三朝元老,在滿漢文臣中的威望很高。他官居秘書院大學士的高位,一向對國事
負有重責,當然對明日的會議十分關心。他身經朝廷中許多次風雲變幻,種種複雜鬥爭,
養成三種基本態度:一是不介入愛新覺羅的皇室鬥爭;二是在滿漢關係問題上力求保持
客觀、公正的立場;三是他看準了多爾袞在努爾哈赤子侄中是一位難得的傑出英才,必
能為清國的未來做出一番大事,所以他願意看到多爾袞牢牢地專掌大清朝政,使大清國
運興旺,進佔北京,成為中國的主人。可是他預感到將有什麼大事發生,明天上午要在
大政殿舉行的滿漢文武百官會議不像是專為大軍南征的事,可能牽涉到別的大事。他生
長在遼東,從青年時代就投效努爾哈赤,雖然他對愛新覺羅家族的權位紛爭從不介入,
但內幕情況他是清楚的。目前,關於多爾袞率師南征的許多重大事情(有些事情需要他
經手辦理)都沒有商討,更無準備,忽然睿親王決定明日在大政殿舉行滿漢文武百官會
議,宣佈南征大計,豈不突然?難道是為著,為著……?
    他忽覺心中一亮,臉色一沉,在喉嚨中吃驚地說:「又是一件大事,是睿親王為出
師準備的一著棋!」他從太師椅上忽地站起,在屋中踱了一陣,對明天將會發生的事情
作了各種猜測,心中無法安靜。明天將發生的大事非同一般朝政,它關乎大清國朝政前
途,也關乎向中原進兵大計,他身為大清國的內院大學士,不能不十分關心,要在事件
發生之前,自己的心中有個譜兒。想來想去,他決定帶著戈什哈和親
    9信僕人,步行前往鄭親王府,借故有重要請示,也許會探聽出明天將要發生的事。
    範文程同鄭王府的官員一向很熟,大家對他都很尊敬。他一到鄭王府的大門前,一
位官員向他迎來,小聲說道:
    「兩位輔政王正在密商大事,范大人是不是奉諭前來?」
    範文程含笑回答:「我是有兩件事要向鄭王爺當面請示。既然兩位輔政王在密商大
事,我今晚就不請示了。」他向左右望一眼,小聲問道:「睿親王來了很久麼?」
    「睿王爺剛打一更就來,現在過了二更,已經密商了一個多更次了。」
    範文程不再說話,帶著戈什哈和僕人們走了。他邊走邊在心裡說:
    「明天準定有驚人大事!」
    陰歷四月初一日,盛京天色黎明,北風習習,頗有寒意。肅親王豪格儘管自己的心
中很不高興,但是因為睿親王治國令嚴,他只好在不斷的雞啼聲中起床,在燈光下吃了
早膳,穿戴整齊,腰間掛了心愛的腰刀。過了一陣,他帶著幾個護衛和僕人,騎馬往大
清門(註釋:大清門是大政殿宮院的正南門,好比北京紫禁城的午門,為百官入朝的必
由之路。)走去。路上遇到一些滿漢官員也向大清門方向走去,因為他是和碩親王,爵
位很高,所以官員們都向他讓路,還向他施禮請安。他還看見,重要街口都增派了上三
旗的官兵戒嚴。看見這不尋常的戒嚴情況,起初他的心中一動,但隨後想著今天是兩位
輔政王與文武大臣會商南征大事,理應防備敵人的細作刺探消息,臨時戒嚴是應該的。
他贊成睿親王要趁李自成在北京立腳未穩,率領數萬精兵南征,這是先皇帝多年的心願,
也是大清國上下臣民的心願。但是他心中所惱恨的是,多爾袞明明知道他沒有出過痘,
為什麼非叫他隨大軍南征不可?倘若是先皇帝在世,能夠是這樣麼?他一邊向大清門走,
一邊在馬上胡思亂想,越想越感到惱恨。他又想到,去年八月間,先皇帝突然病故,他
作為先皇帝長子,又是一旗之主,立過多次戰功,本該他繼承皇位,可是多爾袞為了專
制朝政,故意擁立幼主,凡是不同意的人都被他殺掉。他肅親王也幾乎遭了大禍。此刻
在馬上想到此事,他不由得在心中恨恨地說:
    「哼,反正你的身上有病,久治不愈,不是個長壽之人!」
    豪格來到大清門前邊,滿漢文武官員來到的已經不少了。多數人已經進去,分別在
十王亭等候,還有少數人因為不常見面,站在大清門外互相寒暄,交換從北京來的消息。
豪格在大清門外下馬以後,也同幾個官員招呼,但是使他吃驚的不是今日來的人多,而
是今日大清門外戒備森嚴,連附近的幾處街口都有正黃旗和正白旗的兵將把守,大清門
內外則是專職守衛宮廷的巴牙喇兵警戒。他的心中奇怪:南邊的細作決不敢來到此地,
何必這樣戒備?隨從的護衛和奴僕都留在大清門外,他大踏步走上台階。守衛大清門的
正三品巴牙喇章京(入關後改漢文名稱為護軍參領)迎著他打個千兒問好。他問道:
    「王公大臣們已經來了多少?」
    「禮親王來得最早,還有幾位王爺也到了。滿漢大臣中六部尚書、都察院正副堂上
官、內三院大學士、各旗固山額真已經到了不少。」
    「兩位輔政王爺到了麼?」
    「兩位輔政王爺還不曾駕到,想著也快了。」
    豪格知道多爾袞尚未來到,自己不曾遲誤,頓覺放心。他正要抬腳前進,忽被守門
的巴牙喇章京官員攔住,恭敬地告訴他說:
    「請王爺將腰刀留下。」
    「啊?!」
    「王爺,都是一樣。四更時從睿王府傳來口諭:今日不管親王郡王、大小官員,進
大清門一律不許攜帶兵器。兵器存放在大清門內,散朝以後交還。剛才禮親王進來的時
候,一聽說輔政睿親王有諭,他二話沒說,就把帶在身上二十多年的短劍解下來了。」
    豪格聽了這話,只好交出腰刀,但心中感到驚異,猜想今天不是商議大軍南征的事,
但究竟有什麼特別事故,他猜不出來,也沒有料到大禍會落在他的頭上。
    大政殿又名篤恭殿、崇政殿,俗稱金鑾殿,距大清門約有百步之遠。寬闊的御道兩
旁是十王亭。大政殿是在高台基上的一座八角亭形式的建築,上邊覆蓋黃色琉璃瓦,下
用綠琉璃瓦鑲邊。正北設有御座,但因為順治尚在幼年,這圍著黃漆欄杆的御座並不常
用。御座前另設一張案子,為兩位輔政王上朝時坐的地方。此刻因兩位輔政王尚未來到,
所有的王公大臣和滿漢文武百官多數在大清門左右的朝房中休息等候。
    大清門在盛京俗稱午門,是五開間的巍峨建築,西邊兩間是親王、郡王、貝勒、貝
子、公及尚書、大學士等三品以上官員等候上朝的地方,東邊的兩大間是爵位和官職稍
次的官員等候上朝的地方。大清門的地下設有地炕,在嚴冬時也溫暖如春。今日雖然是
四月初一日,但因為遼東天氣較冷,地炕仍未熄火。
    豪格一進大清門就向左轉,進入滿洲語所謂「昂邦」一級的朝房。他首先注意到年
高望尊的和碩禮親王代善面帶憂容,肅立等候,並不落座。因為禮親王是他的伯父,後
金建國之初為「四大貝勒」之首,豪格進來向他簡單地行禮請安。隨即他看見別的親王
郡王、貝勒貝子,還看見恭順王孔有德、懷順王耿仲明、智順王尚可喜——當時俗稱
「三順王」都已經來了。因為禮親王沒有落座,別人也只好肅立不動。大家都猜到今天
要出大事,但因為睿親王治國令嚴,沒人敢隨便打聽,只是一個個心中忐忑不安,臉色
沉重,緊閉嘴唇。洪承疇原以為今日是滿朝文武們共商南征大計,來到大清門以後才看
出來今日的朝會與南征無關,同範文程站立在和親王背後,屏息等待。範文程明白洪承
疇對愛新覺羅皇室中的鬥爭知道得很少,擔心他枉自害怕,用靴尖暗暗地將他的靴子碰
了一下。
    過了一陣,該來的文武官員都到齊了。所有的人都屏息等候,傾聽大清門外的動靜。
一位內秘書院的章京進來,到禮親王面前打個千兒,小聲說道:
    「啟稟王爺,兩位輔政王爺已經轉過街口,快到大清門了。」
    所有肅立在禮親王身後和左右的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及三品以上官員都渾
身一震,注意聽大清門外動靜。就在這剎那之間,站在禮親王近處的肅親王豪格的心中
一動,朦朧地意識到可能會有不幸落到他的頭上,會有沒良心的人將他私下說的話向睿
親王告密。他的臉色突然一寒,心頭怦怦地跳了幾下。範文程因為早就覺察出今天的朝
會會出現大的事故,所以總在暗中觀察幾個人的神色,此時忽見肅親王神色略有異常,
他原來的猜想證實了,在心裡說道:
    「啊,又出在皇室內部!」
    又過片刻,一陣馬蹄聲來到了大清門外停下。隨即睿親王在前,鄭親王在後,走進
大清門,通過十王亭中間的寬闊御道,進了大政殿。雖然今天任何王公大臣不准攜帶兵
丁,但是,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因為位居輔政親王,所以左右簇擁著八個佩著刀劍的巴牙
喇兵和兩位輔政王的四名王府護軍,這十二個人全是年輕英武,精通武藝。平時多爾袞
和濟爾哈朗前來上朝,頂多帶四個人,既為保護自身,也為表示輔政親王的身份。今天
他們帶了這麼多人,使左右朝房中的人們不能不感到驚異。豪格因自己心中有鬼,臉色
突然大變,在心中說:
    「不知是哪一個忘恩負義的人出賣了我?」
    多爾袞和濟爾哈朗走進大政殿,在御座前所設的桌案後面落座。多爾袞坐在正中,
濟爾哈朗坐在他的右邊。多爾袞面帶怒容,雙目炯炯,令人望而生畏。濟爾哈朗雖然也
是輔政王,但為人秉性比較平和,對多爾袞遇事退讓,所以在朝廷上較得人心。他沒有
一點怒容,倒是面帶愁容。他們坐定之後,跟隨進來的兩王府的親信護軍和多爾袞平日
挑選的巴牙喇兵,有兩人進入大政殿內,站立在兩位輔政王的背後,其余的站立大政殿
門外的左右兩邊。另外,專負責拱衛朝廷的巴牙喇兵今日調來的很多,都站在十王亭前
邊的御道兩側,戒備森嚴,使今日的朝會更加顯得緊張。
    當時,盛京的官制比遷都北京以後來說,仍屬於草創階段,不僅官制簡單,禮節也
很簡單。兩位輔政王坐定以後,有內秘書院一位年輕漢人章京到大清門內的左右朝房,
引導王公大臣和滿漢文武百官,來到大政殿。走在最前邊的是和碩禮親王愛新覺羅﹒代
善。他是努爾哈赤最初封的參預朝政的「四大貝勒」中僅存的一位,也是親王中年紀最
長的人,今年整六十歲了。進入大政殿後,有一位站在睿親王身邊的章京大聲說道:
    「和碩禮親王免禮,請即落座!」
    代善在為他準備的一把舖著紅墊子的椅子上坐下,是左邊一排的第一位。他從十幾
歲起就跟著太祖努爾哈赤為統一滿洲各部落、建立後金政權而進行戰鬥,屢立大功,所
以在愛新覺羅皇室中得有今日的崇高地位。但是他畢竟老了,經歷的朝廷紛爭也多了,
只希望得保祿位,不願多管別的事情。他早就知道多爾袞與豪格之間必有一鬥,今日來
到大清門時他已經猜到將出大事,所以一句話不說,交出了腰刀。現在看見多爾袞處處
戒備森嚴,心中更加明白。自從去年八月間先皇帝突然病故,太祖努爾哈赤的兒孫中為
爭奪皇位發生紛爭。當時最有繼承皇位資格的是多爾袞和豪格二人。他們都有人擁護,
手中也都有兵力。多爾袞自己堅決不做皇帝,也挫敗豪格想繼承皇位的野心,擁立六歲
的小孩福臨做了大清皇帝,自己做輔政王,治理國政。此事既獲得兩黃旗的忠心擁戴,
也獲得清寧皇後和永福莊妃的兩宮支持。半年多來,對世事和朝政經驗豐富的禮親王看
見多爾袞步步向專擅朝政的道路上走,既使他心中不滿,也使他有點害怕。但是他也明
白,目前正是大清朝進入中原,第二次開國建業的大好時機,非有多爾袞這樣的人物不
可。他心中還明白,今天是先皇帝太宗爺逝世以來半年多時間中愛新覺羅皇室中發生的
重大鬥爭,必有血腥之災。怎麼好呢?他昔日是「四大貝勒」之首,今天為年事最高的
和碩禮親王,身為太祖爺的次子,看著太祖的子孫們如此明爭暗鬥,流血朝堂,他怎麼
辦呢?……
    所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公、三品以上的滿漢大臣,都隨在代善之後,走進
大政殿。當時的王、公、大臣對輔政工不行跪拜禮,他們按照品級分批,趕快趨向案前,
利索地甩下馬蹄袖頭,左腿前屈,右腿後蹲,左手扶膝,右手下垂,頭和上身略向前傾,
齊聲說道:「請兩位輔政親王大安!」他們都沒有座位,首先是親王一級的在兩旁肅立,
郡王、貝勒、貝子接著往下排。原來貝勒的爵位很高,到皇太極時代,為了逐步提高君
權,首先取消「四大貝勒」共理朝政的舊有制度,接著將貝勒降到郡王之下,成為封爵
的第三級。因系封爵,所以得到也不容易。有封爵的人們分批打千兒請安之後,在左右
兩邊站定,接著才是滿漢三品以上文武大臣請安,站在第二排和第三排。
    沒有爵位的和三品以下文武官員都在大政殿外邊分批請安,也分兩行肅立。
    多爾袞一臉殺氣,向大政殿內外的滿朝文武掃了一眼。他平時就是目光炯炯,令人
生畏,今日更是目光如劍,好像要刺透別人心肺。當他望著豪格的時候,豪格不由得渾
身一震,在心中罵道:「不知誰出賣了我,我將來要親手將他殺死!」他偷覷一眼面帶
愁容、白鬚飄然的和碩禮親王,心中希望禮親王能為他說一句話,但是這個念頭一閃就
過,聽見多爾袞開始說道:
    「近幾天,我朝不斷接到從北京和山海關來的探報,北京的情況已經清楚了。三月
十九日天明的時候,流賊破了北京。崇禎先逼著皇後自縊,隨即他自己也自縊了。明朝
    17亡了。從北京和山海衛來的探報還說,流賊進了北京以後,二十萬賊兵(當時是
這樣傳說)駐在城內,軍民混在一起,當然要姦淫婦女,一夜之間投井自縊的婦女就有
數百人。流賊抓了皇親、勳臣和六品以上官員,嚴刑拷打,逼索軍餉,已經打死了許多
人。吳三桂的父母住在北京,也被李自成抓了起來,隨即放了,以便招降吳三桂。北京
謠傳,吳三桂原來也有意投降流賊,因為知道流賊進了北京以後的實際情況,不肯降了,
在山海衛觀望形勢。我大清許多年來立志進入中原,建都北京,這正是極為難遇的大好
時機。就在近幾天內,我要親自率領滿、蒙、漢十幾萬精兵,進入長城,攻佔北京,剿
滅流賊!這次出兵,一定要獲得全勝!」
    他停一停,又向大政殿內外肅立的滿漢朝臣們掃了一眼,不期與豪格的眼光遇到一
起。僅僅互相看了一下,豪格便將自己的眼睛迴避開了。他忽然猜想,今日的朝會可能
就是商議南征大事,並不是專門對付誰的,於是略微覺得心安。
    多爾袞對於大軍出征的事並沒有興奮之情,臉上冷冰冰的,眼神中充滿殺氣,接著
說道:
    「這次進兵中原,不是一時之計,要經過惡戰,剿滅流賊,占領北京,占領中原,
為大清在中國建立萬世基業。我比鄭親王年輕十幾歲,率軍南征的事當然落在我的肩上。
鄭親王德高望重,留在盛京,主持大清朝政,鎮壓叛亂,管理滿、蒙和朝鮮等處,最為
適宜。至於出兵的詳細計劃,一二日內將要同滿漢大臣們詳細商議。為著我大清朝出兵
勝利,必須先消滅朝廷隱患。」他望著旁邊的濟爾哈朗說道:
    「鄭親王,我大清朝的隱患,你跟我同樣清楚,請你主持審問!」
    大政殿內外的空氣凝結了。豪格的心頭猛然一沉,臉色一變,兩腿微微打顫,在心
裡說道:
    「果然是對我下手!」
    鄭親王想到去年八月的爭奪皇位之爭,心中害怕,暗暗想道:「這是第二次要流血
了!」他按照多爾袞的事先吩咐,叫了幾個人的名字。這些人有的站在大政殿內,有的
站在殿外,一聽到叫出自己的名字,無不面色如土,渾身戰栗,到兩位輔政王的案前跪
下,不敢抬頭。人們聽見了這幾個人的名字,心中全明白了,許多人偷看豪格的神情,
為他捏了一把冷汗。
    在這些人情緒緊張的片刻中,濟爾哈朗又叫出幾個人的名字。被叫的人迅速來到兩
位輔政王的面前跪下。
    豪格心中說道:「我要死了!死了!」雖然是鄭親王濟爾哈朗主持審問,但他的心
中明白,鄭親王是按照多爾袞的意見行事,是多爾袞決定殺他。他的心中不服氣,竭力
保持鎮靜,但是兩條小腿肚不能不微微打顫。
    濟爾哈朗先叫鑲白旗固山額真(旗主)何洛會說出肅親王在私下誹謗睿親王和圖謀
不軌的事。何洛會慷慨揭發肅親王有一次如何同他和議政大臣楊善、甲喇章京伊成格、
牛錄章京羅碩談話,誹謗睿親王,挑撥是非。多爾袞問道:
    「他怎麼挑撥是非?」
    何洛會說:「肅親王對我們說,從前固山額真譚泰、護軍統領圖賴、啟心郎索尼,
都歸附於我。現在他們忘恩負義,率領兩旗歸附和碩睿親王……可惡!」何洛會略微停
頓一下,接著揭發:「肅親王還幾次對我們說:睿親王經常患病,豈能永遠擔負輔政的
重任!有能力的人既然歸他收用,無能力的人我就收用,反正他不是長壽之人,我們等
著瞧!」
    多爾袞憤怒地向肅親王看了一眼,在心中說道:「哼,你說我不會長壽,咒我快死,
我偏要今天就將你處死!」
    然而多爾袞的性格比較深沉,他要殺豪格的決定暫不流露,也不說出他自己通過收
買肅親王府的人們所掌握的豪格的隱私談話,又向何洛會問道:
    「肅親王還說過什麼不滿意朝廷的話?」
    何洛會說:「請輔政王詢問楊善!」
    多爾袞轉向楊善問道:「楊善,我知道你投靠了肅親王,甘心做他的死黨,同謀亂
政,罪當處死。你照實招供,你對肅親王還說了什麼話?」
    楊善猛然如雷轟頂,面色如土,說道:「請輔政王莫聽何洛會亂咬。我什麼話也沒
有說……」
    多爾袞說:「好,楊善,你敢狡賴!何洛會,你說出來!」
    何洛會本來不想再作多的揭發,但是事到如今,他害怕楊善一夥反過來咬他一口,
不得不下了狠心,接著揭發:
    「當肅親王說了那句話以後……」
    多爾袞認為禮親王等都不能聽明白,厲聲問道:「你說明白!肅親王說的哪一句
話?」
    「他說『有能耐的人既然都被睿親王收用了,剩下沒有能耐的我當收用』。肅親王
說完這話以後,楊善跟著就說:『幫助睿親王收羅人才,全是圖賴施用的詭計!我若親
眼看見他給千刀萬剮處死,死也甘心!』」
    「下邊還有什麼話?」
    「下邊,肅親王說:『你們受我的恩,應當為我效力。可以多留心圖賴的動靜,隨
時向我稟報。』楊善回答說:『請王爺放心,我們一定要將圖賴置之死地,出了事我們
抵罪,與王爺無干。』楊善,你的話是不是這樣說的?」
    審問至此,人們斷定楊善必死無疑,豪格也斷定他自己難以乾淨脫身。於是正如俗
話所說的牆倒眾人推,紛紛揭發肅親王的悖逆言行和他同某些人的私下來往,有些是真
的,有些是捕風捉影,有些本來是雞毛蒜皮的事,被提到陰謀亂國的高度加以解釋。肅
親王豪格聽到有些揭發,身上出汗,想道:「完了!」但是另外有些不實的揭發使他既
憤怒,又不敢辯論,只好緊緊地閉口無言。在大政殿中揭發很久,豪格開始將生死置之
度外,不願細聽。忽然,他想到了一件與揭發的罪狀絲毫無關的閒事……
    前幾天,豪格預感到睿親王在大軍出征前會在朝廷上故意生事,就讓他的福晉以送
東珠為名去睿王府看看,他的福晉堅決不去。夜間在枕上談起她不肯去睿王府的事,她
才說上次去拜年,睿王爺不斷看她,看得她不好意思,所以她不願再去。
    不過後來她還是去了,結果又被多爾袞看得不好意思。
    21她回去就對丈夫悄悄說了。
    很奇怪,在目前生死交關的時候,豪格竟忽然想起來這件閒事,並且想著睿親王可
能將他處死,再霸佔他的福晉……
    多爾袞向濟爾哈朗說道:「鄭親王,大家揭發的事情很多,對有罪的人們如何治
罪?」
    濟爾哈朗昨夜已經拿定主意,回答說:「兩位輔政,以你為主,請你宣佈如何處
治。」
    多爾袞向全體朝臣們大聲說道:「肅親王豪格罪惡多端,另行公議如何處置。先摘
去王帽,跪下等候!」
    豪格渾身戰栗,趕快跪下。他的王帽立刻被人摘去。
    多爾袞接著說:「俄莫克圖、楊善、伊成格,這三個人依附肅親王為亂,又不自首,
立即斬首!」
    幾個巴牙喇兵立即將以上三人捆綁,推了出去。
    多爾袞接著又說:「羅碩,曾因他亂髮詔諭,禁止他再與肅親王來往。後來他又進
出肅親王府,私相計議。斬首!」
    兩名巴牙喇兵立刻將羅碩綁了,推出殿外。
    另外,有兩個官員被罰各打一百鞭子;將楊善和羅碩的家產沒收,賞給圖賴;將俄
莫克圖和伊成格的家產沒收,賞給何洛會。現在,所有的人都等待睿親王宣佈對豪格的
處分,整個大政殿內外都屏息了。多爾袞向大家問道:
    「肅親王罪惡多端,又是禍首,應當如何處治?」
    緊張的屏息。
    多爾袞向鄭親王問道:「鄭親王,你說,應該如何處分?」
    濟爾哈朗只要說一句話,豪格的死罪就可以定了。然而昨夜多爾袞在鄭親王府密商
今天如何審案的時候,鄭親王對於多爾袞要處死肅親王的主張雖不明確反對,也不表示
同意,總是沉吟不語。此刻他更加猶豫。漢臣們不敢做聲,滿臣們也沒有人慷慨陳詞,
都不主張將肅親王立即斬首。在此關鍵時候,竟然連忠於睿親王的何洛會和圖賴二位大
臣也有點躊躇了。
    大政殿內外屏息無聲。大家心中明白,輔政睿親王想趁著今天除掉肅親王,使皇族
親王中不會再有人妨礙他專擅朝政。但是大家也看清楚他不是一位寬宏有德的人,許多
人是怕他,不是服他,萬一朝局有變,他的下場可能比別人更慘。何況,不管怎麼說,
肅親王是大行皇帝的長子,當今順治皇帝的同父異母長兄,曾立過多次戰功。如今若將
他殺了,日後一旦朝局有變,不但睿親王會被追究殺害肅親王的罪責,凡是附和與慫恿
睿親王這樣做的人也一個個難辭其咎。正在這時,奉命負責將楊善等斬首的巴牙喇章京
帶著四個兵丁,將幾顆血淋淋的人頭扔在大政殿前的階下,然後進殿,向兩位輔政王跪
下稟道:
    「啟稟兩位輔政親王,罪臣楊善等均已斬訖。還要斬什麼人,請吩咐!」
    大政殿內外的滿漢朝臣毛骨悚然,更加屏息無聲。多爾袞看見滿漢百官屏息,鄭親
王臉色沉重,沒有抬頭,也不做聲,他自己忽然拿不定主意了。和碩禮親王代善臉色沉
重,似有所思。多爾袞悄悄向禮親王問道:
    「對肅親王如何處分?」
    滿漢大小文武官員,包括諸王、貝勒、貝子,都知道肅親王的死活只在年高望重的
禮親王代善的一句話。代善的表情嚴肅,對多爾袞說了一句話,聲音極小,別人不能聽
清。隨即多爾袞對滿漢朝臣宣佈:
    「肅親王是亂政禍首,罪惡多端,如何治罪,明日另行詳議。巴牙喇兵,將肅親王
嚴加看管,不許他回到肅親王府,不許他同人來往!」
    大家斂聲屏氣地看著肅親王被幾個雄赳赳的巴牙喇兵帶了出去。
    「散朝!」多爾袞最後吩咐。
    滿漢群臣躬身肅立,連大氣兒也不敢出,等候輔政睿親王多爾袞、鄭親王濟爾哈朗
和禮親王代善三人走出以後,才腳步輕輕地退朝。沒人敢交頭接耳,但大家的心中有一
句共同的問話:
    「明天會斬肅親王麼?」
    經過上午在大政殿的一陣血腥的政治風暴,多爾袞對豪格一派人的鬥爭獲得了重大
勝利。現在剩下的大問題只有一個,就是是否趁此時將豪格殺掉。大清國雖然名義上有
兩位輔政王,但實際上朝廷的大權是攥在他多爾袞的手裡,他只要決定殺豪格,豪格的
頭就會落地,從此以後在愛新覺羅家族的親王中再也沒有人敢同他鬧彆扭了。
    但是回到睿王府中,頭腦稍微冷靜以後,他更加拿不定主意了。
    他首先想到的是,昨晚他同鄭親王商量今天案子的情景。對於要處治的幾個人,其
中有的處死,有的重罰,鄭親王尊重他的意見,都不阻撓。惟獨他提到要處死豪格這個
禍首,提了兩次,鄭親王都是沉吟不語。接著他想到,今天上午在大政殿,他幾次問大
家應當如何處治豪格的罪,文武官員們沒人做聲,連他自己的心腹何洛會也不說話。他
又忽然想到,當他向禮親王悄聲詢問意見時,禮親王悄聲回答一句話:
    「他的罪大,不要匆忙斬他……明天再議吧。」
    這些情況,使多爾袞開始明白,殺肅親王不同於殺楊善等人。豪格雖然可殺,但他
是先皇帝的長子,幼主福臨的長兄,曾立過許多戰功,還曾經幫助先皇帝位理朝政,至
今還是一旗之主。多爾袞想到這些情況,他原諒了何洛會等人的沉默,也明白了禮親王
為何說出來「明天再議」的話。然而他是性格倔強的人,既然決心要殺掉豪格,那就要
在他率大清兵南征之前殺掉豪格,決不因別人心中顧慮使他手軟。他想到了一個主意:
命鄭親王下午進宮,將今日在大政殿揭發豪格等人互相勾結、陰謀亂政的罪款,向兩宮
皇太后詳細稟奏。還要稟明幾個與肅親王陰謀亂政的黨羽如楊善等人已經斬首,還有幾
個人也處了重罰。按豪格罪款,本該處死,但今日上午暫時從緩,特來請示兩位太后降
旨如何發落為好。他想,由於他擁立福臨繼承皇位,永福宮太后必不會
    25反對他處死豪格,而清寧宮太后對擁立福臨繼承皇位的大事也是熱心贊成的。為
了安定大清朝政,兩宮太后不會反對他處死豪格。只要兩宮太后不說反對的話,他就可
以立刻將豪格處死,不留後患。
    他將主意想好以後,便親自到鄭親王府,請鄭親王在午膳之前就進宮一趟,向兩宮
皇太后稟奏上午在大政殿發生的朝廷大事,也將如何治豪格的大罪向兩宮太后請旨。濟
爾哈朗已經看出來滿朝文武都無意處死豪格,都認為多爾袞做得太過火了。他自己也是
同樣心思,但是懾於多爾袞的威勢,只好進宮,晉見兩宮太后。至於豪格的生死,只有
在兩宮太后前見機行事,聽天由命了。
    今天在大政殿發生的流血鬥爭,事前皇宮中絲毫不知。當早膳以後,宮女們送皇上
乘小黃轎下了鳳凰門的高台階去三官廟上學,才有一個聖母皇太后的心腹宮女匆匆回宮,
稟報說鳳凰門外直到三官廟,沿路增添了許多巴牙喇官兵,戒備森嚴,不知何故。永福
宮皇太后大驚,不覺臉色一變,心中狂跳。自從她的兒子繼承皇位以來,她被尊為太后,
但是對於多爾袞她口中不敢露出一句評論的話,只稱讚他自己不爭皇位,鎮壓了別的覬
覦皇位的親王,一心擁戴福臨繼位的大功,然而她不僅認識滿文和蒙古文,對漢文的歷
史書也略能讀懂,心中明白多爾袞正是中國書上所說的「權臣」,十分可怕。她在宮中
除用心教福臨讀書寫字外,也叮囑兒子在學中好生聽御前蒙師的話,用心學習。她盼望
兒子趕快長大,能夠平安地到了親政年紀。每當她將小皇帝抱在懷中,教他讀書,盼望
他趕快長大,同時總不免想到她對多爾袞既要倚靠,又要提防,不由得在心中暗暗歎道:
    「兒呀,我們是皇上和太后,也是孤兒寡婦!」
    一聽回宮來的心腹宮女稟奏皇宮外戒備森嚴的情況,她趕快去向清寧宮太后詢問。
清寧宮太后說道:
    「我剛才也聽到宮女稟報了,也覺得奇怪。睿親王就要率大軍出征,朝廷上不應該
再出事情。我已經將鳳凰門值班的章京叫來,問他出了什麼大事,他也說不清楚,只說
皇宮周圍和盛京城內都有上三旗人馬巡邏。既然是上三旗的人馬巡邏,我就放心了。我
已經命他去大政殿看一看,朝廷上到底出了什麼大事,趕快回來稟報。」
    永福宮太后最關心的是她的兒子,說道:「太后,三官廟離大政殿很近,我想將小
皇上接回官來,免得他受了驚嚇,你看可以麼?」
    「也好,你就差一個宮女去吧。」
    「我差宮女去就說是兩宮太后的口諭?」
    「可以。不過,先要叫那四位御前蒙師知道,要尊重他們。」
    過了一陣,小皇上回官來了。在鳳凰門內一下了四人抬的小黃轎,他就急急地向清
寧宮奔跑。隨駕侍候的乳母和幾個宮女怕他跌跤,緊緊在後跟著。他的生母、永福宮皇
太后聽見聲音,趕快從東暖閣中出來迎他。他按照習慣,先
    27向親生母親行半跪禮,用稚聲說道:「向母后請安!」隨即進到暖閣,向正宮太
後請安。聖母皇太后忽然看見小皇上神色異常,噙著眼淚,趕快向跪在地上請安的乳母
和宮女們問道:
    「三官廟出了什麼事情?」
    乳母回答說:「接到兩宮太后傳諭,皇上正要回宮,剛剛在三官廟的院子裡準備坐
進轎中,四位蒙師跪在地上送駕的時候,忽然從大政殿院中傳來用鞭子打人聲和慘痛的
呼叫聲。皇上從來沒有聽見過這種聲音,站在轎門口一聽,臉色就變了……」
    一個宮女接著啟奏:「奴才等趕快說,請上轎回宮吧,不要怕,你是皇上,這事與
你無干,快進轎吧,不用怕!」
    聖母皇太后將福臨攬在膝前,替他揩去兩隻眼角的余淚,然後說:
    「玩去吧,下午再送你去學裡寫字讀書。」
    福臨被宮女們帶出清寧宮玩耍去了。不過片刻,奉清寧宮皇太后口諭去大政殿詢問
消息的、在鳳凰門值班的巴牙喇章京進來,向兩位皇太后跪稟了今日在大政殿發生的朝
政大事,使兩位皇太后大為震驚。清寧宮皇太后儘管心中震驚,但是她嫁給大行皇帝皇
太極已經三十年,既在大清國擁有中宮皇後的崇高地位,也經歷過幾次驚天動地的大事,
所以這時能夠處變不驚。聽完以後,她揮手使值班的章京退出,然後轉向福臨的母親低
聲問道:
    「睿親王在出兵前殺了楊善等幾位大臣,還要處死肅親王,只是群臣沒人附和,他
才把處死肅親王的事緩了一步。我看,不殺掉肅親王他決不甘心。肅親王會不會被殺,
只是明天的事。你我是兩官太后……」
    忽然一位女官進來啟奏:「啟稟兩位太后,和碩鄭親王在鳳凰門請求接見,說他有
要事面奏兩位太后。」
    清寧宮太后輕聲說:「果然不出所料!……帶他進來!」
    女官在清寧宮階上傳呼:「引鄭親王進來!」
    兩宮太后已經來不及進行商量,只是互相交換了一個眼色。永福宮皇太后已經在心
中拿定了主意,但還沒有對清寧宮太后說出,濟爾哈朗已經走上台階了。
    濟爾哈朗進來後向兩位太后簡單地行禮問安,神情有點緊張。清寧宮皇太后命他在
一把椅子上坐下,裝做什麼也不知道,用平常的口氣問道:
    「鄭親王今日進宮,有什麼大事稟奏?」
    濟爾哈朗欠身說道:「今日上午,在大政殿出了一件大事,兩宮太后可都知道?睿
親王正是為了此事,囑咐臣進宮來向兩位太后稟奏明白。應該對肅親王如何治罪,請兩
位太后吩咐。」
    清寧宮太后用平靜的口氣向永福宮太后說道:「今天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不用鄭
親王再稟奏啦。與肅親王有牽連的幾個官員,該殺的殺了,該打該罰的都處分了,至於
要不要處死肅親王,兩位輔政王一時不能決定,想聽聽我們兩
    29位太后的意見。我想,我們兩位老少寡婦,自太宗皇帝去年八月初九日夜間突然
歸天以後……」
    「請皇太后不必難過,慢慢地說。」鄭親王功道,看出來皇太后決不會同意處死肅
親王,他的心中有些踏實。
    清寧宮太后接著說:「諸王紛爭,使大清國陷於內亂地步。我是在太祖創業的時候,
也就是後金建國之前,十五歲來到愛新覺羅家的,那時先皇帝還是四大貝勒中的四貝勒,
離現在已經三十年了。天命十一年秋天,太祖歸天,太宗皇帝繼位,第二年改為天聰元
年,我稱為中宮大福晉。崇德改元,太宗廢除汗號,南郊拜天,受滿、蒙、漢與朝鮮各
族臣民擁戴,焚香盟誓,稱為大清皇帝,我也改稱中宮皇後。三十年來,我親眼看著太
祖爺和太宗皇帝如何經歷無數血戰,草創江山,建立後金,又改稱大清。輔政王呀,鄭
親王呀,你也是快到五十歲的人了!當年的四大貝勒,如今只剩下禮親王一人了!……」
    鄭親王勸說道:「這些事我全清楚,太后不要傷心,也不用再說了。今日只說肅親
王有罪的事……」
    太后用袖頭揩揩眼角,接著說道:「你同睿親王都是輔政王,如何處罰豪格的事,
只同滿朝文武大臣商議,不用問我們兩官太后。我們二人遵守太祖遺訓,對朝廷大政,
自來不聞不問,只在宮中撫育幼主,直到他能夠親自執政為止。當年的四大貝勒,如今
只有禮親王還在人世,我記得他今年六十歲了。關於處死豪格的事,禮親王怎麼說呀?」
    聖母皇太后在心中說:「問得好,問得好。」
    鄭親王明白清寧宮皇太后不同意處死豪格,於是說道:「兩官太后雖然不問朝政,
可是皇上年幼,群臣不敢多言,禮親王在上午的會議上只是沉吟不決,所以睿親王想知
道兩宮太后有什麼主張。」
    清寧宮皇太后忽然說道:「豪格雖不是我生的兒子,可是他是先皇帝的長子,我是
中宮皇後,他自來都稱我母后。關於你們對他如何治罪,何必問我?我死後如何對太宗
皇帝說話?」
    濟爾哈朗低頭不語。
    清寧宮太后又說:「目前福臨雖在幼年,可是幾年之後,他會執掌朝政。豪格是他
的同父異母長兄,都是太宗骨血。今日殺了豪格,幾年之後,他會有什麼想法?」
    濟爾哈朗雖然低頭不語,但在心中點頭。因為談到幼主,他把眼光轉向永福宮皇太
後,表示他對聖母皇太后的尊重。
    永福宮太后接著說道:「今天在大政殿發生的大事,清寧宮皇太后已經聽鳳凰門的
值班章京詳細稟報,只是小皇上一字不知。小皇上是一個聰明孩子,他在三官廟院中聽
見大政殿前的呼叫聲,回宮後臉色都白了,噙著兩眼淚水。你們想想,殺掉肅親王這樣
的大事,再過幾年,他親政以後會怎樣看呢?」
    鄭親王濟爾哈朗完全明白了兩宮太后要保全肅親王的意思,這和他自己的心思相合,
便起身辭出,趕快向多爾袞覆命去了。
    年輕的聖母皇太后對清寧宮皇太后回答鄭親王的話滿心佩服,她忽然情不自禁地依
照娘家的稱呼說道:
    「姑媽,你不愧做了多年的中宮皇後,受臣民擁戴。剛才你對鄭親王說的話合情合
理!」
    清寧宮皇太后淡淡一笑,看見兩個宮女進來侍候,她揮手使她們退出,悄悄說道:
    「現在還不能說能保住豪格的命。據我看,睿親王這個人,既是我大清再一次開國
創業的難得人才,也是一個心狠手辣……」
    以下的話她的聲音小得連年輕的聖母皇太后也聽不清楚。但是她的侄女還是明白了
她的意思,頻頻點頭,隨即起身回永福宮了。
    下午,小皇上又照例乘坐四人抬的小黃轎往三官廟上學去了。上午沿途那些戒備森
嚴的將士沒有了,氣氛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但是小皇上的心中並不平靜,他不斷想著
母后告訴他的,上午曾殺了幾個人,其中有立過戰功的大臣。母親還告訴他,他的同父
異母長兄,即肅親王豪格,也可能會在今晚或明日被砍掉腦袋。要砍掉肅親王的腦袋,
太可怕了。當母后同他談這件事的時候,他幾乎忍不住大哭起來。
    下午第一課仍是寫仿。但是在開始寫仿的時候,他不由得想到他的長兄要給人砍掉
腦袋,再也不能夠靜下心來,先滾出熱淚,緊接著忽然撇撇嘴,向桌上拋掉毛筆,伏在
仿紙上哭了起來。
    在桌邊照料皇上寫漢字的御前蒙師和兩個宮女一時慌了,趕快問皇上為何難過。小
皇上哭著回答。雖然由於泣不成聲,但是身邊的人們仍然明白他是因為他的長兄肅親王
今天或明天將被斬首,他沒有心思寫仿。他最後用力說道:
    「我要回宮!回宮!」
    御前蒙師們趕快計議一下,只好在院中跪送小皇帝上轎回宮。
    順治小皇帝的御前蒙師都是由內秘書院選派的,皇帝的學習情況每日由為首的蒙師
報告內秘書院大學士,有重要事還得報告多爾袞知道。多爾袞首先知道兩宮皇太后對肅
親王事件的態度,接著又知道小皇上為豪格事哭了一場。關於處死豪格的事,他本來就
在猶豫,這天下午,他不能不改變態度。儘管他心狠手辣,大權在握,但是各種條件迫
使他改變主意。於是肅親王保住了性命。
    第二天上午,多爾袞又在大政殿召集文武百官會商南征大計,在會議開始的時候先
宣佈對豪格的處分決定。他說:
    「昨日據許多知情大臣訐告,我同和碩鄭親王,以及諸王、貝勒、貝子、公,以及
內院大臣等,審問屬實,決定將肅親王幽禁,等待治罪。後來因為肅親王所犯罪惡多端,
一時算不清楚,暫且不去清算,今日暫且將他釋放,將他管轄的正藍旗剝奪七個牛錄的
人,分給上三旗,再罰銀五千兩,廢為庶人,隨軍出征,立功贖罪。」
    清朝將王爵以下,包括貝勒、貝子、公和三品以上的文武大員,習慣上稱為「王公
大臣」,是清朝的最高層統治集團,王爵一級有的是親王,有的不是。還有郡王一級,
相當於原來的貝勒。今天因為要商議大軍南征的重大國事,所以大清政權的核心人物全
出席了。
    輔政睿親王多爾袞為著減輕處理肅親王問題的份量,他故意在商議出兵的大事時附
帶宣佈他與鄭親王對於處理此事的決定。另一方面,對於兩官太后的態度和幼主在三官
廟學中為此事哭泣的事一字不提,避免國史院的史臣們寫入實錄。
    王公大臣們聽了多爾袞關於對豪格暫不處死的決定以後,大家心上的石頭落地了。
於是大清朝最高統治集團今日的朝廷氣氛與昨日恰恰相反,變得十分活躍和振奮。八年
以前的丙子年,先皇帝皇太極接受滿、漢、蒙古以及朝鮮等各族臣民的擁戴,仿效中國
傳統制度,也仿效中國禮儀,祭告天地祖宗,廢除汗號,改稱皇帝,改元崇德。從那時
起,清太宗和他的大臣們朝思暮想的就是進入「中原」(實際是進入長城),攻佔北京。
如今由於崇禎亡國,李自成進北京後暴露了必將失敗的種種弱點,盛京方面的王公大臣
們完全清楚:目前正是實現太宗皇帝生前宿願的難得機會。因為有這種共同認識,所以
多爾袞不需要向王公大臣們說明他決定趕快率領大軍南下的各種理由,只是告訴大家大
軍從盛京出發的日子以及應該準備的若干事項。說完之後,立刻散朝,各衙門的大小官
員以及各旗的大小將領,立刻行動起來。
    因為擇定出師的吉利日子是四月初九日,出征前有許許多多大事須要以幼主的名義
處理,所以午膳以後,多爾袞就派官員進宮,稟明睿親王為即將統兵南征的事求見兩宮
太后。很快得到永福宮太后回話:
    「兩宮皇太后已知兩位和碩輔政親王赦免豪格死罪,暫時只削去王爵,降為庶人,
罰銀五千兩,奪去七個牛錄,責其隨軍出征,立功贖罪。兩宮太后知豪格保住性命,心
中十分欣慰,皇上也不哭了。只是清寧宮太后昨日偶感風寒,加上為豪格事操心,今日
身體不適,正在服藥。和碩輔政睿親王關於出征之事,可向永福宮皇太后詳細回稟,不
必晉見清寧宮皇太后了。」
    一聽說是從永福官中傳回來的口諭,輔政睿親王趕快起身,肅然恭聽。他的眼前出
現了聖母皇太后的面影,同時彷彿聽見了莊重裡含有溫柔的說話聲音。
    下午一過未時,多爾袞脫了便服,換了朝服,帶著幾名護衛,騎馬前往皇宮。護衛
們停在鳳凰門外的台階下,多爾袞一個人走了上去。奉聖母皇太后之命等候在鳳凰門內
的女官隨即帶引他走進永福官,在聖母皇太后的面前簡單地行了禮。皇太后含著微笑,
用眼睛示意他在對面的椅子上
    35坐下。因為要商議軍國大事,所以皇太后揮手使身邊的宮女們都迴避了。
    大概是因為睿親王即將率師出征,為大清建立大業,所以年輕的皇太后顯得特別高
興。她今年只有三十一歲,頭髮又多又黑,左右髮髻上插著較大的翡翠簪子,露在外邊
的一端有珍珠流蘇。聖母皇太后只是因為頭髮特別多,宮女們為她梳成這樣發式。大約
兩百年後,到了清朝晚年,「兩把頭」的發式興起,兩個分開的髮簪就變成一根「扁方」
了。
    聖母皇太后本來就皮膚白嫩,明眸皓齒,配著這樣的發式,加上一朵為丈夫帶孝的
絹制白花,穿著一身華貴而素雅的便服,繡花黃緞長裙下邊的花盆底鞋,使她在端莊裡
兼有青春之美。多爾袞只比她大幾個月,不知為什麼很願意單獨一個人向她奏事,可是
此刻卻不敢正眼看她,平時令滿漢大臣望而生畏的英雄氣概,竟然消失大半。
    聖母皇太后首先問道:「睿親王,你率兵出征之後,盛京是我大清的根本重地,也
是朝廷所在,你作什麼妥善安排?」
    多爾袞回答:「臣等已經議定,盛京為皇上與朝廷所在地,輔政鄭親王率領一部分
官員留守,照舊處理日常朝政。滿洲八旗兵與蒙古八旗兵各三分之二,漢軍三順王等全
部人馬,隨臣南征。上三旗留下的人馬守衛盛京,巴牙喇兵駐防皇宮周圍,日夜巡邏。
請兩宮太后放心,在臣南征期間,鄭親王及留守諸臣忠心輔弼幼主,一如往日。」
    「噢,這就好了!」聖母皇太后含笑說,不期與多爾袞的炯炯目光碰到一起,心中
一動,趕快迴避。
    多爾袞說道:「我為了大清的創業,也為了皇太后,誓忠輔幼主進北京為中國之
主!」
    年輕的皇太后在心中問道:「也是為我?他為什麼這樣說?」她不禁又一陣輕輕心
跳。略停片刻,又向多爾袞問道:「睿親王,你還有什麼事要向兩宮太后陳奏?」
    多爾袞趁機會望著聖母皇太后說道:「臣已同大臣們議定,本月初九日丙寅是出征
吉日,祭過堂子後鳴炮啟程。在出征之前,有幾件大事,今日奏明兩宮太后知道。」
    「哪幾件大事?」
    「臣等議定,本月初八日乙丑,即臣率大軍啟程的前一天,請皇上駕臨大政殿上
朝……」
    皇太后含笑問道:「為什麼事兒?」
    多爾袞目不轉睛地望著聖母皇太后,告她說:「臣這次率大軍出征極為重要,非往
日出兵伐明可比,需要皇上賜臣『奉命大將軍』名號。請皇上當著文武百官賜臣一道敕
書,一方銀印。大將軍代天子出征的道理與所受大權,在敕書中都要寫明。有了皇上所
賜一道敕書,一方銀印,臣就可以代天子行事。這是大軍出征前最重要的一件事,好像
古時候登壇拜將,敕書和銀印必須由皇上當著文武百官親手賜臣,所以請皇上於初八日
上午辰時三刻,駕臨大政殿上朝。臣雖是皇上叔父,也要向皇上三跪九叩謝恩。」
    年輕的皇太后彷彿看見大政殿上這一十分有趣的場面,不覺笑了,用悅耳的低聲問
道:
    「這敕書和銀印都準備好了麼?」
    「銀印已經刻就了。敕書也由主管的文臣們擬了稿子,經過修改,用滿、蒙、漢三
種文字分別謄寫清楚,到時候加蓋皇帝王璽。還有一些該準備的事項,該由皇帝賞賜的
什物,都已經由各主管衙門準備好了,請太后不必操心。」
    多爾袞要稟報的幾件大事都稟報完了,但是他沒有馬上告辭。趁著左右宮女都已回
避,他不願馬上辭出。被皇太后的青春美貌打動心魂,他又一次向皇太后的臉上望去,
看見皇太后的臉頰忽然泛紅,趕快避開了他的眼睛。由於相距不過五尺遠,多爾袞不但
看見她的臉頰突然泛紅,而且聽見她的心頭狂跳。他在心中不無遺憾地說;
    「你已經是皇太后啦。我只扶持你的兒子小福臨在北京做中國皇帝,卻不能同你結
為夫妻。不過,再過幾年,等到大清的江山打好了,我為大清立下了不朽功勳,只要你
心中明白,讓我稱為『皇父攝政王』也就夠了!」
    聖母皇太后的心頭不再跳了,但是多爾袞看得她不好意思,使她不敢與多爾袞四目
相對。她也願意多爾袞多坐一陣,這種心理十分複雜。從一方面說,她是小皇帝的親生
母親,大清的國運興旺,朝政的治理,同她母子的命運有密切關係。她很願意從多爾袞
的口中多知道一些實際情況,多聽到一些消息。另一方面,她同多爾袞幾乎是同歲,都
是剛剛三十出頭的人,而多爾袞又是大清的親王中最為相貌英俊、足智多謀、作戰勇敢
的傑出人物,如果她是一般的名門閨秀,她必會對他全心愛慕。只是她原來是太宗皇帝
的永福宮莊妃,如今是順治皇上的聖母皇太后,這些所謂「命中注定」的情況使她不能
有一點別的思想,然而她畢竟是又聰明又如花似玉的年輕婦女,她不能不在心靈深處埋
藏著對這位小叔子的一縷溫情!為著要留住多爾袞多說一陣話,她柔聲問道:
    「睿親王,這次你率師南征,關係重大,你還有什麼話要告訴我們兩宮大後?」
    多爾袞心中一亮,趕快說道:「自從臣與鄭親王共同輔政以來,在我國各種文書和
談話中,有時稱我們為輔政王,有時稱我們為攝政王,這是不懂漢人史書中攝政與輔政
大有區別。臣馬上要率大軍進入中原,倘若名義不正,不但會誤了大事,也會使漢人笑
話,所以巨已經面諭草擬皇上敕書的大學士們,從此時起,臣是大清的攝政王,濟爾哈
朗是輔政王。以後,輔政王可以有一位二位,攝政王只有一人。攝政王雖在千里之外指
揮戰爭,盛京和朝政大事也受他統治,由他盡攝政之責。濟爾哈朗只是秉承攝政之命,
盡留守之責,遇大事不能自作主張。此事是我國朝政的重大改變,趁此次進宮時機,向
兩宮太后稟明。」
    聖母皇太后雖然依舊面帶微笑,但那笑像花朵一樣,忽然枯萎了。她是留心中國歷
史的女人,與一般沒有漢族文化修養的滿族王公大臣不同。她早已覺察出多爾袞逐步走
上專權的道路,鄭親王名為輔政親王之一,實際成了他的陪襯。此刻聽了睿親王的一番
言語,她平日所預料的事情果然出現。她懂得多爾袞走上攝政王這一步有多麼嚴重:他
可以成為周公,也可以成為王莽。聖母皇太后是一個非常
    39聰明的人,她沒流露出一點兒會使多爾袞不高興的表情,望著多爾袞說道:
    「睿親王不再稱輔政王,改稱攝政工,這對朝政有利,正合了我們兩宮太后的心意。
但願你成了大清的攝政王,能夠像周公輔成王那樣,不僅成為一代開國功臣,也成為千
古聖人。」
    「請太后放心,臣一定傚法周公!」
    聖母皇太后雖然對多爾袞的話半信半疑,但是她不能不裝做完全相信,於是她又一
次含笑說道:
    「你有這樣忠心,何患不能成為周公。我將你這一句出自肺腑之言轉告清寧宮太后
知道,她一定滿心歡喜。」
    多爾袞說道:「臣誓志傚法周公,永無二心,上對天地祖宗和兩宮太后,下對全國
臣民!」
    他同皇太后互相望著,有一霎間的四目相對,都不迴避。皇太后被他的忠言激動,
晶瑩的雙眼中禁不住浮出淚光。片時過後,她略微側過臉去,看著茶几上的一盆尚未凋
謝的春梅,關心地問道:
    「攝政王,你率大軍從何處進入長城?」
    「十幾年來,我兵幾次進入長城,橫掃北京附近和冀南。山東各地,都是從薊州和
密雲一帶擇一關口入塞。近來據密探稟報,流賊占據北京以後,北京附近各州縣都沒有
設官治理,只忙著在北京城內搶劫,準備登極。流賊沒有將大清放在眼裡,沿長城各關
口全不派兵把守。所以我大清精兵還要同往年一樣,從薊州、密雲一帶找一個地方進入
長城,或直攻北京,或在山海衛以西、北京以東,先攻佔一座堅固城池屯兵,再與流賊
作戰。可惜進長城道路險峻,不能攜帶紅衣大炮,全憑步兵和騎兵與二十萬流賊作戰,
困難不小。可是臣既然奉命出征,志在必勝,務期消滅流賊,迎皇上與兩宮太后定都北
京,次第占領江淮以北數省,恢復大金盛世的功業,以報先皇帝的多年宿願。請太后天
天以教皇上讀書學習為念,至於臣與將士們進長城以後如何行軍作戰,如何艱苦,請太
後不必放在心上。」
    聖母皇太后聽了多爾袞的這一番發自衷曲的話,不覺在眼睛裡浮出熱淚,輕聲叫道:
「攝政王!……」她分明要說什麼話,但是忽然意識到自己的太后身份,什麼話也沒說
出。此時她望著多爾袞,多爾袞望著她,又一次四目相對,竟然忘記迴避。但是在幾秒
鐘之後,她忽然接著說道:
    「攝政王出兵在即,國事很忙,你去處理軍國大事吧。等會兒清寧宮太后醒來,你
所談的事情,我會向她轉奏。小皇上初八日到大政殿上朝,向你頒發敕印,這是一次大
的禮儀,十分隆重,我會教他記住。」她微微一笑,加了一句:「他到底是個孩子!」
    多爾袞站立起來,行禮告辭。聖母皇太后喚進來迴避在隔壁房間中的一個女官,將
攝政王恭送出鳳凰門。她坐在原處不動,等候宮女來稟報她清寧宮太后是否午覺醒來。
對於多爾袞的談話和離開,她心中既感到很大的興奮和欣慰,也感到一點兒莫名其妙的
動情和空虛。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