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春秋
      第九章 中原混戰
        
              馮玉祥的第二集團軍將領看到閻錫山趁火打劫,非常憤怒,就活動通蔣壓閻。8月間,
      代理馮玉祥任軍政部長的鹿鐘麟、外交次長唐悅良、衛生部長薛篤弼,應蔣方邀請去南
      京復職。馮部宋哲元派他的參謀長陳琢如去南京見蔣介石,弄到一些給養補充。閻錫山
      見此情形,大為著慌,深怕馮部將領與蔣恢復了往來,惟恐對自己不利,便急忙改變手
      法,在中秋節之夜趕往馮的住地,非常客氣地拜見馮玉祥,答應與馮聯合反蔣,讓馮命
      令西北軍先發難,山西的部隊馬上跟上。
          在閻錫山的鼓動下,馮立即電令宋哲元、劉郁芬等克期舉兵。閻錫山又派人和馮部
      將領接洽,答應對馮軍糧秣等方面充分供應,信誓旦旦。馮部官兵早已看透了蔣介石排
      除異己的毒辣手段,在閻錫山的鼓動下,醞釀討蔣計劃遂起。宋哲元一面應付蔣介石方
      面派來的編遣委員,不露痕跡,一面調動部隊暗中準備;同時電告南京的鹿鐘麟、劉郁
      芬等脫身赴滬。
          10月10日,西北軍出兵潼關,討伐蔣介石。這次由劉郁芬、石敬亭、宋哲元、孫良
      誠等27位將領聯名通電討蔣,宣佈蔣介石毀黨、誤國等6大罪狀。推戴閻錫山、馮玉祥為
      總、副司令。馮部所有軍隊共編8路,分路出發,各將領公推宋哲元為西北軍總司令,孫
      良誠為前敵總指揮。
          蔣介石大怒,以陸海空軍總司令的名義,發表《討馮誓師詞》,大罵馮玉祥:「好
      亂成性,勾結暴俄、禍國殃民,既召外侮,又圖稱兵,內□國本,外失威信,舉國同仇,
      疾首痛心,全軍憤激,師出正名,為黨討逆,為國犧牲,黨亡與亡,國存與存,身為後
      死,誓不偷生,義無反顧,勇往急進,軍法連坐,敵愾同心,內奸不除,國無倖存,叛
      徒不滅,民難安寧,殲除內奸,固我國本,肅清反叛,安我國民。」
          雙方在交戰中,西北軍連打勝仗,進展甚快。蔣介石一面對馮部用兵,一面派人到
      山西拉攏閻錫山,命令閻錫山部屬朱綬先代理軍政部長職,閻錫山立即作了反應,於10
      月15日電南京政府,表示對宋哲元等人的行動,當盡力制止。這完全暴露了閻錫山反覆
      無常兩面三刀的態度。
          蔣介石任命討伐馮軍的5路總指揮是:第一路方鼎英,第二路劉峙,第三路韓復□,
      第四路何健,第五路唐生智。總預備隊總指揮為陳調元。運輸總司令賀耀祖。蔣介石利
      用非嫡系軍隊去消滅異己。
          由於閻錫山將馮軍的軍事機密向蔣報告,並接受蔣介石委任他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
      副司令的命令,馮軍受到閻錫山和蔣軍的夾擊之中,失敗終成定局。11月21日,在郾城
      督師的蔣介石因需要回南京主持對廣西方面張發奎、俞作柏的戰事,電請閻錫山赴鄭州
      坐鎮指揮對西北的軍務,令唐生智代理總司令職權,進行善後事宜。至此,反蔣軍事暫
      告一段落。
          被軟禁在建安村的馮玉祥,得知因閻錫山背約,使西北軍20萬官兵陷於絕境,憤而
      絕食。馮絕食100余小時,經李書城等苦苦相勸,才復食。12月中旬,馮玉祥強烈要求親
      往太原當面責問閻錫山,被閻派的駐兵跪地攔車擋回。
          鹿鐘麟化裝成某要人的勤務兵,隨某要人去建安村見馮。馮將用米湯在《三國演義》
      書內密書手令交給鹿,即免去宋哲元的代總司令兼職,另以鹿鐘麟代理總司令職務,並
      令宋哲元、鹿鐘麟等部將:「勿以我為念,設法聯合韓復□、石友三部,甚至不惜與南
      京方面修好,對付閻錫山,救他脫險。」
          鹿鐘麟返回馮軍總部所在地西安,立即提出「擁護中央開發西北」的口號,馮亦派
      員向中央大員報告蔣馮戰爭第二期的真像,使蔣得知閻是陰謀挑起馮軍第二次反蔣的禍
      首。蔣即派人向西北軍表示,希望「合力倒閻」,蔣還致電閻錫山「恢復馮之自由」。
      鹿密派代表赴南京見何應欽,表示:如能給一批軍火,即願開往山西討閻。這與蔣介石
      「聯甲制乙」政策相符,因此一拍即合。鹿又派人與韓復□、石友三聯繫,韓、石兩人
      回話:「閻錫山好用權詐,搬弄是非,如不把他打倒,國家就不會太平。」鹿鐘麟即給
      韓、石密電:「我弟如舉兵入晉,兄願受弟指揮。」
          蔣的「削藩」使閻不寒而慄,加上歷年來各方的反蔣活動大都與閻有牽連,使閻擔
      憂。蔣、閻矛盾日益尖銳。這時,占據北平的唐生智又率部討蔣,想爭取閻的支持。他
      吸取馮的教訓,要求閻錫山代擬討蔣通電以堅盟信。閻氏答應了他的要求。但等唐起兵
      後,閻又聯蔣反唐,使唐一敗塗地。
          蔣介石見閻的勢力迅速膨漲起來,嚴重威脅著南京政府,便開始對閻動刀,從閻手
      中接收天津海關和長蘆鹽運使署等稅務機關。閻大為不滿,要求南京批准發行公債以資
      彌補,又遭蔣拒絕。閻得知蔣在北平秘密會見張學良,內心恐慌。閻錫山從鄭州返回太
      原前,蔣曾密令韓復□逮捕閻,走漏消息,使閻得以逃回山西。激起閻反蔣的決心,於
      是閻派王鴻一到建安村請馮玉祥來太原,共商討蔣大計。馮未答應去太原,他忠告閻:
      「毒蛇螫手,壯士斷腕,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又批評閻的「騎牆政策」。
          閻錫山於1930年2月10日發出通電,以「禮讓為國」之名,請蔣下野。閻通電反蔣後,
      得到各方反蔣派別的支持,國內反蔣勢力派出代表雲集太原,形成空前的倒蔣統一戰線。
      這些人中有國民黨改組派陳公博、顧孟余等,西山會議派鄒魯、謝持,馮玉祥的代表李
      書城、李興中,桂系代表潘宜之,四川劉文輝的代表胡畏三、劉湘的代表袁鴻吉,張學
      良的代表葛光庭,唐生智的代表袁華選,另處還有何鍵、石友三、韓復□、萬選才、馬
      鴻逵、張發奎、陳調元、金樹仁等,幾乎包括了全部非蔣系各派勢力的代表。他們不滿
      於蔣之「三假政策」(假清黨以篡黨,假統一以竊政,假編遣以擴軍),紛紛揭竿。他
      們在太原擬訂了倒蔣的軍事計劃。
          閻錫山親自到建安村訪馮玉祥。閻用誠懇的態度對馮說:「大哥來到山西,我沒有
      馬上發動反蔣,使大哥受些委屈,這是我第一件對不起大哥的地方;後來宋哲元出兵討
      蔣,我沒有迅速出兵響應,使西北軍受到損失,這是我第二件對不起大哥的地方。現在
      我們商定聯合反蔣,大哥馬上就要回到潼關,發動軍隊。如果大哥對我仍不諒解,我就
      在大哥面前自裁,以明心跡,大哥回去以後,倘若帶兵來打我的話,我決不還擊一彈。
      從今以後,晉軍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大哥的軍隊也吃什麼、穿什麼、用什麼,一
      律待遇,決不歧視,此心耿耿,唯天可表。」
          言畢,抱著馮玉祥的頭痛哭,馮亦痛哭。彼此表示:「同生死,共患難,反蔣到底。」
      並歃血為盟。閻立即送馮現款50萬元,花筒手提機槍200支,麵粉2000袋,作為歡送的禮
      物。馮也慨然表示:對於已往之事決無芥蒂,此後彼此一德一心,共同反蔣。
          3月14日,馮玉祥秘密抵達潼關。同一天,閻、馮以及鹿鐘麟、商震、張發奎、李宗
      仁等57人聯名發出討蔣通電,並推舉閻錫山為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馮玉祥、張學
      良、李宗仁為副總司令。
          但是,馮部高級將領卻認為從戰略著眼,應當聯蔣伐閻,因為閻的為人奸詐,陰險,
      不可與其共事,只有首先把閻打垮,西北軍才能鞏固西北根據地,立於不敗之地。馮不
      以為然,他說:「首先打垮蔣介石最重要,而要討伐蔣介石就必須聯合閻錫山。你們不
      願幹,我和鹿鐘麟兩人一人一枝手槍也要和蔣介石打到底。」
          馮部將領見馮決心聯閻,只有表示服從。在此次反蔣聯合陣營中,馮玉祥的兵力最
      強,但反蔣的主帥卻是閻錫山,而不是馮玉祥。4月1日,閻錫山、馮玉祥和自香港返回
      的李宗仁分別在太原、潼關、桂平宣誓就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總司令、副總司令,其他
      將領也分別通電就職。但張學良不作表示,何鍵、劉文輝暗中接受委任,不肯公開通電
      就職。
          討蔣聯軍的部署是:桂軍為第一方面軍,由李宗仁統率,出兵湖南,並趨武漢;西
      北軍為第二方面軍,由馮玉祥統率,擔任河南省境內隴海、平漢兩路作戰任務,分向徐
      州、武漢進攻;晉軍為第三方面軍,由閻錫山統率,擔任山東省境內津浦路、膠濟路作
      戰任務,與第二方面軍會攻徐州,然後沿津浦線南進,直搗南京;石友三為第四方面軍,
      以主力進攻濟寧、袞州、又一部協同第三方面軍會攻濟南;內定張學良、劉光輝、何鍵、
      樊鐘秀為第五至第八方面軍總司令。此外,任命石友三為山東省主席,萬選才為河南省
      主席,孫殿英為安徽省主席,劉春榮為第15軍軍長等。
          蔣介石采用一手軟一手硬的對策。
          所謂一手軟便是爭取馮、閻不反蔣。蔣電告第三集團軍將領說:「切勸百川兄及早
      自拔,公私兩全,固黨國所利賴。」同時指使吳稚暉致電馮玉祥,勸馮屏棄干戈,以堅
      苦卓絕之精神努力建設,成功必不在禹下。蔣介石又派方本仁、何成浚、吳鐵城等到太
      原,勸閻錫山不要發動戰事,對閻進行拉攏。蔣又派閻錫山推薦去南京任監察院院長的
      趙戴文回太原勸閻錫山不要造反。趙對閻說:
          「我在南京一年多,深知蔣的內部對他信仰很深,已經成了鐵桶子,軍隊力量也很
      強大。你以為聯合的人不少,這不是烏合之眾嗎。這些人見利則爭,見害則避,打起仗
      來,哪能靠得住。你要打他,不是自取滅亡嗎?」
          閻錫山聽了這番話,對討蔣又發生了動搖。原來擬妥的討蔣通電送給張學良徵求同
      意,並請張學良署名後由瀋陽發出,閻現在聽趙戴文這麼一說,便趕緊電告張學良暫行
      停發通電。張學良不知道閻錫山在搞什麼鬼,就派他的秘書長王樹翰到太原察看動靜,
      認為閻是拿他耍著玩,對閻深為不滿。後來閻再決心反蔣時,派人到瀋陽向張學良解釋,
      此時蔣介石早已搶先派吳鐵城、何成浚、方本仁到了瀋陽做了多方面的拉攏工作,閻派
      去的代表不再受張學良重視了。
          蔣的一手硬對策,就是以軍事力量打垮閻馮。蔣介石以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名義,編
      了《討伐叛黨禍國殃民的閻錫山馮玉祥》一書,將《國民政府拿辦閻逆錫山令》、《討
      伐閻錫山宣傳大綱》、《討伐馮逆宣傳大綱》等予以公佈。歷數了閻錫山的11條罪惡、
      馮玉祥的7條「罪惡」。蔣介石還親自發佈了《為討伐閻馮告將士》、《告國民革命軍全
      體將士文》、《閻錫山擾亂黨國叛跡昭彰》、《北方反動勢力的醜態》、《閻馮勾結反
      動余孽搗亂情形》等。蔣介石將部隊編為3個軍團。第一軍團由韓復□統率,扼守黃河南
      岸以阻津浦路晉軍南下;第二軍團由劉峙統率,分防除州、碭山、宿縣;第三軍團由何
      成浚統率,與馬鴻逵部佈防於魯西濟寧、曹州,拒止石友三部;此外,以楊虎城部警衛
      南陽一帶,范石生部警備襄樊一帶。
          4月6日,中原大戰拉開序幕。4月中旬,馮進駐洛陽,萬選才部占開封,萬就任河南
      省主席,反蔣聯軍基本上控制了河南局勢。5月1—3日,閻與馮先後在新鄉、鄭州會晤,
      商討作戰方略。
          但戰事一開始,反蔣聯軍就暴露出各懷異志的要害問題,且有指揮不統一的弱點,
      各部隊均以保存實力搶奪地盤為目的,不肯努力作戰。而蔣軍方面攻勢甚猛,且有空軍
      配合作戰,反蔣聯軍隴海東線於5月上旬一度陷於被動。由於劉茂恩部在豫東前線倒戈投
      蔣,劫殺了河南省主席萬選才,又襲擊了友鄰35師楊效歐部,結果導致隴海前線陣地後
      退100余裡。蔣軍一口氣攻佔歸德、圍攻蘭封,並將孫殿英部包圍於亳縣。討蔣軍石友三
      等部各存異心,不願出力作戰,蔣軍乘勢以精銳部隊幾路向北推進,在豫東、魯西、皖
      北展開了大規模戰鬥,收攻擊目標集中於隴海線上。蔣介石親抵前線,設總司令部於蘭
      封車站,坐鎮指揮。蔣軍有飛機配合,攻勢猛烈。但馮玉祥立即作了新部署,全線開始
      發動攻勢。馮玉祥派孫良誠、吉鴻昌兩部猛攻蔣軍精銳陳誠部,吉鴻昌素以驍勇著名,
      他身大體壯,滿胸黑毛,肌肉橫生,每到打仗,便赤身上陣,左手提短槍,右手握大刀,
      他身旁有兩名大漢,一人執大刀,一人執大旗,三人同進,勇猛無敵。孫、吉兩部同陳
      誠部一經接戰,陳誠部便遭到很大挫折。激戰10余日,蔣軍全線動搖。
          5月31日,馮玉祥部鄭大章所率領的騎兵部隊1000余人,於夜間急馳80余裡,奇襲歸
      德飛機場,燒燬飛機12架,俘虜機師和地勤人員50余名,差一點生擒蔣介石。蔣介石就
      在機場附近的朱集車站,他身邊只有200余名衛兵,隨蔣的高級參謀陳調元下令衛兵分佈
      車站,密集射擊,鄭大章不知蔣介石就在列車上,鄭部1000余名騎兵,誤認為車站上有
      蔣軍大部隊兵力,又因夜間不便大舉進攻,遇到抵抗,即飛馳而去。若鄭部偵知真情,
      蔣介石即被擒拿。
          石友三部以兩師兵力繞渡柳河,夜襲蔣軍,蔣軍潰敗,但石不了解敵情,未能乘機
      追擊,反而後退。蔣軍乘機反攻,轉危為安,蔣還派特務間諜去開封、鄭州一帶專事反
      間工作,致謠言百出,人心不定,戰局已入緊張階段。
          蔣介石在打了敗仗時,同他關係密切之人問他:「今天消滅甲,明天消滅乙,鬧得
      人人自危,這樣發展下去,將來何以善後?」
          蔣介石忿然作色而又十分自信地說:「只要人們要官要錢,我就有辦法!」
          在平漢線作戰的蔣方部隊都是雜牌部隊,他們為了保存實力,抱觀望態度,這時桂
      軍已攻入湖南。馮玉祥為了配合桂軍作戰,下令向平漢線蔣軍發動全線進攻,激戰兩晝
      夜,蔣軍被擊潰。但馮的作戰方針保守而死板,沒有乘勝追擊擴大聲勢,動搖蔣方軍心,
      造成戰略上的一大失策。
          桂軍雖攻佔了岳陽,由於馮玉祥未能和桂軍的進攻配合,被粵車截斷後路,桂軍內
      部矛盾,後方不穩,被迫回師。
          在津浦線上,閻錫山命傅作義為行營主任,代替自己指揮作戰,可他又不放心,另
      委張蔭梧為總指揮,使兩人互相牽制,造成晉軍指揮權不能統一。在開始攻擊時,進展
      尚稱順利,5月下旬攻入魯境擊敗蔣軍韓復□部。6月25日攻佔濟南。而後便兵分兩路攻
      擊膠濟線與津浦線,遇到了蔣軍猛烈抵抗。兩軍相持於曲阜附近。在此關鍵時刻,閻錫
      山忽然下令調整戰線,適逢大雨山洪,部隊滯留於轉移途中,前後無著,在蔣軍追擊之
      下自陷混亂。而蔣軍方面又調19路軍在魯東南海面登陸,直攻萊蕪,晉軍倉猝應戰。攻
      擊膠濟線的部隊進展遲緩,使津浦線晉軍未得援應,首先處於劣勢。閻錫山為了挽救被
      動局面,特派周玳攜帶大批現款、彈藥和麵粉到鄭州見馮,請馮指揮隴海線各軍發動大
      規模攻勢。
          6月上、中旬,馮軍在隴海東線連連獲勝,西北軍的勇猛頑強作戰,使蔣軍產生了畏
      戰情緒,士氣低落。蔣軍多次派飛機偵察開封後,決定組織新的攻勢,於是令各軍向目
      標開封長驅直入。馮玉祥依預先計劃部署「一個口袋包圍形勢」。雖然馮的密電被蔣偵
      知後,蔣立即變更部署,使馮部的口袋包圍計劃,未能徹底完成,但蔣軍也遭到慘重損
      失,這一歷時3晝夜的戰役,使馮軍繳獲汽車100余輛和大批輜重。
          8月初,馮玉祥連連接到閻錫山轉來傅作義的告急電報和閻本人的急電,便組織了大
      規模的8月攻勢,以徐州為目標,兵分七路猛進,馮通電向各將領強調:「本破釜沉舟之
      決心,與敵作最後之角鬥。」
          馮發動8月攻勢時,親自坐鎮在博愛村指揮全局,馮軍1連奮戰7晝夜,蔣軍岌岌可危。
      但天時對馮軍極不利,正逢夏時,連日大雨不停,士兵疲勞過甚,給養又極困難,攻勢
      受阻。閻又違背了事先的約定,很少供給馮軍給養和軍火,閻供給馮軍的餅乾,早已霉
      爛得不能吃,晉軍又未予有效配合。
          蔣介石鑒於情勢危急,為了確保退路,就分電令各路將領固守鹿邑、太和、阜陽、
      渦陽、蒙城、永城、夏邑和辜州各城,且明碼標價,敵軍來攻時能固守不失者,准各升
      2級,賞洋5萬元。同時蔣介石也看到連日大雨不停,使馮軍陷於頹勢,而增強了信心。
          8月15日,晉軍放棄了濟南,撤往黃河以北,數萬人紛紛地搶渡黃河,被水淹死和在
      黃河鐵橋上被蔣軍的飛機炸死的不計其數,其狀甚慘。此次戰役,雙方傷亡達20萬人以
      上。22日,蔣介石發表訓令,爭取馮閻部將反正,24日,蔣再次下令懸賞各軍,先占領
      鞏縣者賞洋20萬,先占領洛陽、鄭州者賞洋100萬元。9月6日,蔣部發動對馮部的總攻。
          馮玉祥也通令全軍懸賞:活捉蔣介石,賞洋200萬元;活捉何應欽、何成浚、劉峙者,
      各賞洋10萬元。但是,馮軍已趨於敗勢,重金懸賞已無濟於事。馮坐鎮民權村,在蔣軍
      發動總攻後,沉著指揮各將領退卻,希望在晉軍協助下,挽回被動局勢。馮致電閻要求
      晉軍以大部兵力進攻濟南,以少數兵力牽制津浦敵人,其余繞道口攻歸德,並抽2萬兵力
      運鄭州。閻錫山為了保存自己的實力,已密令隴海線晉軍全部撤回到黃河以北,使馮軍
      形成孤立難支的形勢。馮玉祥在中原戰場上,多次被閻錫山欺騙,東援西突,損兵折將,
      大為心疼,痛罵「閻伯川這個老弟真不是個好東西」。
          閻錫山在軍事上失利之後,於9月9日上午9時,在北平懷仁堂舉行了國民政府主席就
      職典禮。閻曾在7月13日在北平召開了由各反蔣政治派別參加的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擴大
      會議,並發表了《擴大會議宣言》。會後,閻派陳公博、鄒魯前往天津迎接由香港返回
      的汪精衛。汪精衛抵北平後便籌組以閻錫山為首的新的國民政府,他召開北平擴大會議,
      確定了籌備國民會議、倡導地方自治,不以黨部代替民意機關等7項基本原則,並推舉閻
      錫山、汪精衛、馮玉祥、李宗仁、張學良、唐紹儀、謝持7人為國府委員,以閻為主席,
      汪精衛、張學良、謝持為副主席。
          不料,騎牆的張學良於9月18日發出巧電,東北軍大舉入關,支持蔣介石。
          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曾在6月3日派李石曾到瀋陽為年齡剛30歲的張學良祝壽,
      接著又任命張為陸海空軍副司令,由張群將委任狀及印信送到瀋陽,勸張立即出兵入關。
      張學良抱著坐以觀變的態度,希望由於局勢的演變,或能使雙方息爭言和,停止內戰。
      7月間,蔣介石又派劉光帶有國民政府任命於學忠為平津衛戌司令、王樹常為河北省主席
      的任命狀交給張學良。後來,張學良到北戴河避署,蔣介石又派李石曾、張群、吳鐵城、
      方本仁皆隨同往。張學良名義上服從中央,舉動上卻以東北四省利益為前提而慎重考慮。
      在張群、吳鐵城等不斷催促下,張迫不得已,曾以口頭向張、吳表示,如蔣軍能將濟南
      攻下,東北即可出兵,並以此意告知閻錫山的代表賈景德。蔣軍攻下濟南,閻軍退至黃
      河以北時,張學良返回瀋陽。
          張學良召集東北軍高級會議,他在會上講了一番漂亮話,認為蔣、馮、閻都不是好
      東西,閻、馮二氏的為人,一向反覆無常;蔣介石亦系一陰謀的野心家,在他的陰謀裡,
      本想以軍事解決西北,以政治解決西南,以外交解決東北。張學良表示:「我們為整個
      大局計,必須從速實現全國統一,早停內戰。最近閻、馮的軍隊業已退至黃河北岸,蔣
      軍業已攻下濟南,我方似應實踐出兵關內的諾言。」遂發出巧電,擁護中央,呼吁和平,
      進兵關內。
          張學良的巧電一發出,對反蔣陣線是一致命打擊。孫殿英、龐炳勳、劉春榮等立即
      脫離戰場後撤,孫殿英是著名掘清室皇陵的梟雄,這班三山五岳的豪傑,殊非閻錫山所
      易駕馭。石友三早在馮玉祥發動8月攻勢開始時就發生了動搖。閻錫山為籠絡石,任命石
      為山東省主席。石若實行主席職權,便可接收韓復□的軍隊,魯事可告一段落。但閻又
      派自己屬下人員跟石搗亂,晉軍每占領一縣就委派縣長和稅局局長,直接侵犯了石的職
      權和利益。當北平組織政府時,閻又反對石任軍政部長。這就促成了反覆無常的石友三
      秘密向張學良表示擁張倒閻。石趁馮、閻軍退卻時,攔路截擊,危害頗大。
          9月19日,北平擴大會議決定將閻記國民政府遷往太原,匆匆忙忙制定了一部《約法
      草案》借以收場,倒蔣運動就此結束。各派政客如鳥獸散。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