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春秋
      第四十章 台兒莊大捷
        
              3月23日,日軍自嶧縣沿台(兒莊)棗(莊)鐵路支線南犯台兒莊。守軍孫連仲第二
      集團軍第30師師長池峰城,以王冠五團扼守台兒莊,以王郁彬團北上誘敵。24日,敵以
      猛烈炮火轟炸劉家湖一帶工事,然後以坦克為前導,向守軍陣地猛沖。當晚,日軍一部
      突破台兒莊城東北角。師長池峰城以一部堅守城內,將突入的日軍迅即趕出城外;然後
      以大部在城外與敵人展開肉搏廝殺,常為爭奪一村一地,與敵軍反覆肉搏一二十次。至
      25日晨,中國軍隊在援軍炮兵和裝甲列車的配合下,將台兒莊北丟失的五六個村莊相繼
      收復。
          日軍傷亡慘重,一時無法集中全力攻城。但敵軍續有增兵,並倚恃其優勢火力,再
      次以步炮兵向台兒莊城四周陣地猛烈攻擊,一日間落炮彈達六七千發;更以飛機輪番轟
      炸,迫使守軍逐漸後退。然而守軍以血肉之軀與敵方炮火、坦克相搏鬥,至死不退,英
      勇堅守陣地。
          3月27日,日軍得到增援後,對台兒莊發起第3次猛攻,突破了城東北角,但受到守
      軍的頑強抵抗。雙方展開激烈的巷戰,守軍死傷近3000人,北面的城牆被日軍重炮轟毀,
      城內陣線呈犬牙交錯狀態。日軍福榮大佐指揮的攻堅部隊主力南下,匯合攻城部隊再次
      向城內猛沖。次日,日軍占領了城西北角。城內守軍第31師全力奮鬥,由東向西發起反
      擊;城外炮團積極配合,向日軍猛烈炮擊,遏制住了日軍的攻勢。
          日軍久攻不下,磯谷惱羞成怒,親臨台兒莊西范口附近督戰。30日晚,日軍占據了
      城內東半部。池峰城師決心與台兒莊共存亡,以血肉之軀與敵軍坦克炮火搏鬥,利用宅
      院牆垣同敵軍展開巷戰,在大街小巷與敵人白刃拚搏,至死不退。城外孫連仲部黃樵松、
      張金照兩師進至台兒莊城外三裡莊、板橋、南洛等地,兩翼出擊日軍,截擊日軍炮兵部
      隊,在城周圍與敵人激烈廝殺,以減輕城內守軍壓力。
          李宗仁急調湯恩伯軍團迅速南下,夾擊敵軍,三令五申之後,湯恩伯仍消極避戰。
      在姑婆山逡巡不前,遲遲不進。李宗仁嚴厲警告湯恩伯:「如再不聽軍令,致誤戎機,
      當照韓復□的前例嚴辦。」蔣介石也致電湯恩伯,督令其率師南進。湯部不得不全軍南
      下,以主力向台兒莊北部開拔。
          台兒莊守軍第31師的4個團已經傷亡過半;由第30師調入城內的兩個團接替了部隊陣
      地,傷亡也很嚴重。至4月3日,台兒莊城西北門、北門、東門、東南門均已陷於敵手,
      全城1A2的面積已被敵軍占領。守軍仍據守南關一隅,拚死堅守,並組成大刀隊夜襲敵人,
      予敵以很大殺傷。
          3日和4日,敵軍連續發動了第七、八兩次總攻,並且使用燃燒彈,妄圖摧毀城內所
      有房屋和軍民,將台兒莊夷為平地。城內各守備隊利用地形和斷牆殘壁,築起第三道陣
      地工事,挨街逐巷與敵人周旋搏鬥,並組織起200余人的奮勇隊,偷襲敵人據點,連連突
      破敵人陣地。
          守軍雖然英勇奮戰,但傷亡太大,實力愈來愈不支。4日深夜,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
      仲向李宗仁報告說:
          「第二集團軍已傷亡7A10。敵人火力太強,攻勢過猛,但是我們把敵人也消耗得差
      不多了。可否請長官答應暫時撤退到運河南岸,好讓第二集團軍留點種子,也是長官的
      大恩大德。」
          李宗仁思考良久,道:「敵我在台兒莊已血戰一周,勝負之數決定於最後5分鐘。援
      軍明日中午可到,我本人也將於明晨來台兒莊督戰。你務必守至明天拂曉,並要組織夜
      襲。堅持就是勝利,待明天援軍到後,我們就可對敵人內外夾攻!這是我的命令,如違
      背命令,當軍法從事!」
          孫連仲組織夜襲已十分困難,預備隊已全部用完,部隊傷亡過大。但經他動員,輕
      傷員自動組織起來,主動要求承擔向敵進攻的任務。孫連仲對師長池峰城說:
          「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上前填進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退過運河者,
      殺無赦!」
          池峰城奉命後,知軍令不可違,乃以必死決心,逐屋抵抗,任憑敵人如何沖殺,也
      死守不退。戰至黃昏,敵人即停止進攻。至午夜,孫部先鋒敢死隊數百人,分組向敵逆
      襲,沖入敵陣,人自為戰,奮勇異常,官兵手持大刀,向敵砍殺,敵軍血戰經旬,已精
      疲力竭,不料我軍尚能乘夜出擊。日軍在慌亂中倉促應戰,亂作一團,血戰數日為敵所
      占領的台兒莊市街,竟為我軍一舉奪回3A4,敵人死傷纍纍。
          5日拂曉,湯恩伯軍團抵達台兒莊以北,我軍遂對日軍形成反包圍,爾後內外夾擊,
      在強大炮火支援下,以敢死隊沖入敵軍陣地,勇猛刺殺敵人。
          4月6日,我軍全線出擊,殺聲震天。敵軍已成強弩之末,彈藥汽油用完,機動車輛
      多數被擊毀,其余也因缺乏汽油陷於癱瘓,全軍膽落,狼狽突圍逃竄,潰不成軍。我軍
      乘勝追擊,敵除瀨谷支隊殘部數千人逃掉外,其余全部就殲。
          台兒莊戰役,日軍死傷2萬余人,繳獲各種大炮70余門,戰車40余輛,裝甲車70余輛,
      汽車100余輛,機關鎗數百挺,步槍上萬枝,及其它戰利品。
          日軍在台兒莊吃了敗仗以後,知徐州不可輕取,但並沒有改變攻襲徐州計劃,仍意
      在拿下徐州後攻取武漢。磯谷和板垣兩師團從台兒莊撤退後,重新集結,補充休整兵力,
      並從平、津、晉、綏、蘇、皖等地陸續增調13個師團,計近40萬人,日軍組成了以橋本
      群作戰部長為首的「大本營派遣班」,協調指導南北兩兵團作戰,日軍兵分6路對徐州形
      成大包圍,企圖一舉消滅徐州的中國軍隊。
          蔣介石為擴大台兒莊勝利成果,採取與日軍針鋒相對的方針,從各戰區調集大批軍
      隊,使第五戰區的兵力由29個師增加到64個師又3個旅,共達60萬人,試圖在徐州與日軍
      一決雌雄。
          日軍以第16、第144師團增援北線的第5、第10師團,沿津浦路向南推進,以誘引中
      國軍隊主力;以第14師團從濮陽渡黃河入魯西南和豫東,斷隴海路,從而阻遏援徐州之
      中國軍隊,亦斷徐州守軍退路;以第13師團在南線的蚌埠、懷遠間集結;以第6、第9師
      團向鳳陽、合肥進逼;以第101師團向蘇北攻擊。到5月中旬,日軍已占皖北、豫南、蘇
      北等地及合肥。
          徐州四周為平原地帶,日軍是機械化部隊,又多有空軍助戰,在此處打起來,中國
      軍隊要吃大虧了。李宗仁從持久消耗戰的戰略思想出發,認為在徐州同敵軍作陣地相持
      的消耗戰是愚蠢的。他為避免重蹈京滬戰場的覆轍,提出撤離徐州的意見,而軍事委員
      會中的少數人卻陶醉於台兒莊的勝利中。李的意見被否定之後,即部署徐州會戰。
          第五戰區的中國軍隊在徐州附近地區進行了逐次激烈的抵抗,但未能擋住日軍的攻
      勢,徐州處於日軍四面合圍的險惡形勢下。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經
      漢口最高軍事會議商討,遂於5月15日決定放棄徐州。
          5月17日,李宗仁下令所屬各部按序列,部署逐次突圍。令湯恩伯軍團向西突圍,猛
      烈衝擊日軍;又令孫連仲、張自忠、龐炳勳在運河設防,憑險固守,以掩護大軍撤退。
          日軍見中國軍隊大幅度行動,隨即迅速收縮包圍圈,一則向運河攻擊,一則阻止湯
      恩伯軍團西進。
          中國軍隊且戰且退,陣形不亂,按步就班地向西向南撤退。日軍阻一處,中國軍隊
      沖一處,無所不破,大軍向河南南部及湖北北部集結,兩路都相繼沖出重圍。
          5月18日黃昏,李宗仁與長官部官兵一應人員700余人,乘夜色經宿縣、蒙城,越過
      敵之包圍圈移駐潢川。留守徐州城的劉汝明部同日軍激烈戰鬥,日軍見中國軍隊大部已
      走,企圖於徐州城圍殲劉汝明部。劉汝明部佯作死守狀,及見各路大軍撤盡,便棄城撤
      退,於19日離開徐州。敵軍不但沒有擊潰劉汝明部,甚至連一個上尉也沒有捉到。
          徐州突圍成功,日軍捕捉我主力強迫決戰的企圖未能得逞。因而立即變更戰略方向,
      以主力沿隴海路西進,期切斷平漢路,爾後揮師南下,直取武漢。
          守衛在平漢線上的部隊屬於程潛的第一戰區。豫北中國守軍為宋哲元第一集團軍,
      其任務是利用豫北堅固的國防工事,阻止日軍南下。土肥原師團於1938年2月初發動了對
      豫北的攻勢。2月7日,日軍第27旅團長館□率5個步兵大隊、3個炮兵大隊從大名出發,
      向南樂、清豐、濮陽一線推進。由於守軍精神不振,戰鬥力薄弱,一經接火,就棄槍逃
      竄,使日軍得以長驅直進,攻陷南樂、清豐、濮陽。
          濮陽乃戰略重地,程潛急令第77軍副軍長張凌雲指揮3個旅以及張德順騎兵師由東明、
      道口向濮陽反擊,因其行動遲緩,畏敵不前,又遭失敗。土肥原師團主力約3個聯隊1萬
      余人也由安陽向平漢鐵路萬福麟、高樹勳部陣地猛攻,寶蓮寺陷入敵手。萬福麟聲稱陣
      地被毀,兩翼受圍,傷亡嚴重,擅自命令放棄湯陰陣地,退至淇河南岸。
          蔣介石聞訊,十分震怒。他電令程潛固守道清、滑縣、浚縣及淇河陣地。但宋哲元
      並未執行命令,他的副手秦德純聲稱:「豫北我軍兵力薄弱,應援不及,如兩日內新鄉
      無大部援軍到達,深恐無法收拾也。」
          果然,日軍越過淇河逼近淇縣,萬福麟部又主動退至平漢路西側地區,日軍輕占淇
      縣。
          2月14日,濮陽日軍一個混成聯隊5000余人,攜帶大量架橋器材和渡河工具迅速南下,
      當天侵入長垣,次日攻陷封丘,並向新鄉南之平漢路急進。日軍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
      境,連陷新鄉、獲嘉、獅子營、修武。守軍一退而不可收拾,毫無抗敵鬥志,急先逃跑。
      宋哲元在從獲嘉西逃時,差點被日軍裝甲車追上,當了俘虜。19日,日軍數百人,坦克
      4輛,向焦作進攻,守軍石友3師1個旅在陣地遭到炮擊後即棄城而去。宋哲元第一集團軍
      在豫北有近10萬人,依據著堅固的國防工事,竟面對日軍一個混成旅團的攻擊,卻不問
      敵情,聞風而逃。
          戰區司令長官程潛斥責宋哲元何以不戰而逃,宋哲元稱:「應力求避免與敵決戰,
      以免部隊作無謂的犧牲。」程潛非常氣憤,命令第46軍軍長樊崧甫嚴密戒備黃河南岸,
      無戰區長官命令,不得放任何部隊渡過黃河,並炸毀了鄭州黃河鐵橋。
          台兒莊戰役後,程潛調集了大量精銳部隊置於蘭封、商丘、碭山之間的隴海鐵路附
      近。日軍兵分東、北兩路向隴海路東段的中國守軍發起攻勢。
          東路日軍第16師團於5月18日攻陷豐縣後,其快速縱隊沿豐碭公路直撲碭山、商丘,
      攻勢兇猛。5月27日,程潛命軍長黃傑、劉汝明率部死守商丘、亳州,在蘭封之敵未消滅
      前不得放棄。不料黃傑臨陣脫逃,日軍一個旅團於5月29日凌晨占領了商丘。
          北路日軍第14師團於5月9日向鄆城、荷澤一線攻擊。11日攻佔鄆城,次日零時又以
      騎兵一個聯隊向鄄城猛攻。13日,日寇14師團主力渡過黃河,由鄄城直攻荷澤,爾後向
      考城挺進。土肥原的第14師團主力在內黃、馬莊寨、人和集一線,右縱隊在儀封附近,
      共1萬余人,炮100余門,戰車100余輛,企圖沿隴海路西進,直攻蘭封。中國軍隊決定將
      土肥原師團圍殲,蔣介石親赴鄭州督戰。
          5月25日開始,中國軍隊以手榴彈、大刀與敵肉搏,激戰數日仍無進展。蔣介石迭下
      手令,訓斥各軍、師、旅、團長:「此次作戰奮勇爭先者極其少數,大都缺乏勇氣、鮮
      自振作,遂致戰局遷延。」遂下令將丟失蘭封、歸德的桂永清、黃傑兩人撤職查辦,槍
      斃了擅自退出蘭封的第88師師長龍慕韓。
          蘭封會戰,國民黨以精銳部隊13個師近15萬人,竟未能殲滅被圍困的土肥原師團近
      2萬人,在戰史上為一千古笑柄。
          東路日軍攻佔商丘後,其一部沿隴海鐵路向柳河、民權推進,主力混成第3旅團約4
      個聯隊於5月29日占寧陵,爾後陷睢縣,向杞縣進攻,同李漢魂軍展開激戰,企圖由杞縣
      直指汴都。
          第一戰區司令部決定全軍向平漢線以西撤退。6月初,日軍侵占杞縣、通許、陳留、
      蘭封。日軍增援3000余人由白蘭寨向北城進攻。敵重炮數十門、飛機10余架向開封城猛
      轟,日軍步兵多次登上城頭,均被擊退。師長宋肯堂連發5個電報,稱「開封城郊東、南
      各方戰鬥激烈,現敵尚陸續增加,如再戰,難免於潰。」
          程潛當即嚴令宋師與開封共存亡。敵軍由開封東、北兩門攻入城內,守軍與敵展開
      巷戰,但宋肯堂擅自下令撤退,並率先逃出開封。
          日軍攻佔開封後,由開封進攻中牟。守軍一個營頑強禦敵,激戰兩日,傷亡殆盡,
      中牟遂陷。日軍繼續向鄭州進逼。
          東路日軍第16師團攻佔尉氏、扶溝,並向鄭州和平漢線前進。是時,同蒲鐵路南段
      已為日軍控制,並竄到風陵渡的五七高點山,設置炮兵陣地,用15門大炮向潼關猛轟,
      與開封之敵遙相呼應,大有東西並進切斷平漢線的趨勢。國民黨幾十萬大軍狼奔豕突,
      竟無法擺脫敵人的追擊,處境更為險惡。
          鄭州危在旦夕,萬一鄭州有失,武漢保衛戰北路外圍就會洞門大開。第一戰區見事
      急,遂向蔣介石建議,利用黃河伏汛期間,掘開河堤,造成平漢路以東地區的氾濫。
          蔣介石到了黃河岸邊,拿起望遠鏡隨便望一陣後,決定炸毀黃河大堤。但有些將領
      持有異議:「水淹三軍,古已有之,但時至今日,這樣做會不會犧牲太大?而且老百姓
      會不會有閒話?」
          蔣介石說:「現在國難當頭,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我已經決定了,把鄭州東北花
      園口附近的黃河大堤炸四五個大缺口,就可以利用黃河的水阻止敵人前進。」
          蔣介石怕夜長夢多,隨即把商震叫來,令他盡快執行這一任務:「要注意保密,絕
      不讓日本人事先風聞!」
          6月4日,第五十三軍一個團先在中牟縣境內趙口挖掘黃河大堤,次日又加派第三十
      九軍一個團協助,並懸賞法幣1000元,以圖加快進度。當天夜晚,工兵營用黃色炸藥和
      地雷炸開堤內斜面石基,開始放水,但因黃河冬春水落,水發量小,僅流丈餘,即因決
      口兩岸內斜面過於急峻,遂致傾頹,水阻塞不通而告失敗。於是在第一道掘口以東30米
      處掘第二道決口。又命新8師師長蔣在珍於6月7日在鄭州以北花園口關帝廟西重新掘堤。
      為加快速度,由黃河大堤之南北同時動工,師長蔣在珍和副師長朱振民前往督工。
          同日,蔣介石聞趙口第二道決口因塌方亦告失敗,異常焦灼。他一日三四次詢問決
      口情況,並要蔣在珍隨時匯報。在蔣介石監督下,花園口決口加寬至50米,斜面徐緩。
          6月9日晨6時,花園口黃河大堤用炸藥炸毀堤內斜面石基,9時放水,水勢不大,約
      1小時後,因水沖刷,決口擴至10余米,水勢遂猛烈。後又用平射炮兩門,向已挖掘的堤
      岸轟擊,將缺口又打寬約2丈,水勢驟猛,似萬馬奔騰。時值大雨,決口愈沖愈大,水勢
      漫延而下,京水鎮以西一片汪洋,盡成澤國。河水沿京水鎮以南的索須河、賈魯河以東
      向東南流去,開始流速尚緩,3日後水流到達隴海線的白沙車站附近,其水幅約二三裡。
      與此同時,趙口決口亦被河水沖刷開來,達六七十米寬,水深丈餘,浪高3尺,其水由趙
      口以西三劉寨向南流去,在中牟同花園口水流匯合繼續沿賈魯河南瀉,水頭經尉氏、鄢
      陵、扶溝、西華、太康、淮陽,20日抵達周家口,由周家口流入沙河向太和、阜陽而去,
      入淮河,經洪澤湖至界首匯入運河,沿運河南下進長江。
          整個黃泛區由西北至東南,長達400余公里,流經豫、皖、蘇3省44個縣,淹沒耕地
      1700多萬畝,沖毀民宅140萬余家。浮屍遍野,90萬人死亡,1200多萬人掙扎在澤國汪洋
      之中,並造成了連年災荒。難民流離失所,哀號無邊。
          日軍從北邊進攻武漢的行動受阻,便改變進攻策略,重新組編戰鬥序列,以□俊六
      大將為華中派遣軍司令官,下轄第二軍和第十一軍,集12個師團40萬之眾,於長江流域,
      配合海軍陸戰隊,以500架飛機協戰,分4路西逼。在長江以北為兩路:一路從大別山北
      路進攻信陽;一路沿長江北岸直撲漢口。在長江以南也分兩路:一路沿南潯路南進;一
      路沿瑞武路西進,直取武昌。另以艦隊溯江而上,視機隨時登岸作戰。
          蔣介石調集100萬兵力對付日軍,共60個師,其中有騎兵、炮兵、工兵、飛機和長江
      艦隊。蔣介石從國外購買作戰機100余架,野炮、高射炮、輕榴彈炮、戰車防御炮100余
      門。
          蔣介石在武漢主持軍委討論制定保衛大武漢作戰計劃,其總體戰略方針是:將主力
      軍置於武漢外圍,爭取行動上的進退自由,利用鄱陽湖和大別山的自然屏障,以及長江
      兩岸湖澤丘陵作持久戰;守備現有的華南、華北、華東陣地,實行積極的游擊戰爭,阻
      滯長江航運,全力在長江下游消耗日軍,不讓日軍攻到九江,從而形成武漢屏障,爭取
      同日軍主力打4—6個月。
          蔣介石說:「戰爭打到現在,基本是平原作戰,現在戰場移到山地和湖澤,已對我
      軍有利。湖北是『千湖之省』,遍地為湖,都是地障,武漢地處千湖中心,千湖之中,
      約有1A3在武漢東側,此是絕大的地利。日軍北面已為黃泛區所阻,唯一攻擊面是東面。
      從日軍戰略看,是要以速戰攻取武漢,壓迫我政府屈服,同時殲滅我軍主力。我們的計
      劃是固守5個月左右,以武漢會戰徹底打破日軍的速勝戰略,此種會戰本擬在徐州進行,
      因地形不利,而移武漢。武漢東連吳會,西通巴蜀,南接嶺表,北帶中原,有九省通衢
      之稱。武漢的地位十分重要。此次保衛武漢的戰役,乃是我們國家前途和整個抗戰局勢
      最重要最緊急的關頭,其成敗得失,內則關係我抗戰前途和國家民族的安危,外則足以
      影響國際局勢,實在是關係重大的一件大事。」
          保衛武漢的具體佈防是:
          程潛的第一戰區,主力佈防於汜水、確山,主防黃河、河南東部、山東西部,重點
      放在鄭州南部的禹縣。兵力分為3股,一是在鄭州西北的黃河北岸泌陽一帶置預備隊:二
      是向河南北部的日軍以游擊方式出擊騷擾;三是以相當兵力為前鋒接敵阻擊前進。
          李宗仁的第五戰區,主要任務是確保大別山陣地,遏敵前進,同時向津浦路南端出
      師,以游擊方式對日方施行騷擾,破壞其後方補給線。兵力分為3處,一處駐防商丘,目
      標在於側擊向西南進攻的日軍;一處在六安、舒城、桐城一線,目標是阻擊西進的日軍,
      一處在安慶、無為、廬江一線固守,目標是從側面向沿江西進的日軍發起進攻。
          新組編第九戰區,以陳誠為司令長官,下轄薛岳第一兵團,李漢魂第二兵團,武漢
      衛戍部隊和江防守備部隊。在第三戰區、第五戰區背後的鄱陽湖以西作第二道屏障,主
      陣地設在平靖關和廣濟一線。城防用8個師;另以6個師與第三戰區比肩江防,設重兵於
      馬當要塞以求固守。再以一部分兵力與第五戰區比肩,師出宿松、信陽一帶制敵。
          顧祝同的第三戰區,重點是長江防御,主要陣地是在長江南岸的東流和馬當之間,
      隨處阻止日軍登陸,尤其要協助第九戰區固守馬當要塞,造成武漢外圍鄱陽湖以東戰場;
      同時與東面江北的安慶相呼應,扼住日軍西進的主要通路。同時扼守杭甬、浙贛等交通
      線。
          湯恩伯的豫鄂邊區總司令部,集中兵力於南陽、襄樊一線,目標在於協助第九戰區
      制敵。日軍如由平漢線南下,就從側面向日軍發動猛攻;日軍如由隴海路向西或向南,
      就與第一戰區一起協力制敵。
          空軍主要集中在漢口、南昌兩個機場,其任務是:不分日夜地對長江中的日軍艦轟
      炸;遇有日機西來,即起飛迎戰,攜彈轟炸南京、蕪湖一帶的日本飛機場。
          海軍主要防止沿江要塞馬當、湖口等地,擇點佈雷,封鎖長江、阻止日艦前進。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