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大局初定,楊堅又想起了元諧的話:「公無黨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
    一道土牆,大危也!」

    楊堅的心情十分凝重。
    他受命輔政是昨日下午末時,這是楊家最大的事,便讓長子楊勇去喚三弟楊慧前來
議事,但楊慧拒絕前來,卻如下一句冷冰冰的話:
    「隋國公恐怕都保不住,還想幹滅族的事?」
    在大喜的日子當頭被淋了一瓢冷水。他怏怏地入宮,下了三道指令:一、秘不發喪;
二、戒嚴,內宮有進無出,外城無路引不許通行;三、升堂侄楊雄為司馬上大夫,協助
竇榮定衛戍京師。
    他出宮回府路上碰到了元諧。元諧是他少時國子監受業的老同學,已知他受詔輔政,
卻無片言只語相賀,但道:
    「公無黨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一道土牆,大危也!」
    老同學出語一片精誠,但與三弟楊慧的話完全一致。三弟的夫人是武帝的妹子順陽
公主,他全然站在宇文氏一邊實為楊堅的政敵,出語詛咒並不奇怪;而老同學元諧也這
麼說,不能不使楊堅震驚了。震驚的是:朋友與敵人對楊堅當前的處境,看法完全一致,
都認為非常危險。
    楊堅不得不三思他面臨的危險。是的,潛在政敵們的勢力太大,執政必有驚濤駭浪!
是否待自己羽毛豐滿之後再圖進取?有道是退一步天寬地闊……
    這時,來了楊雄。楊雄是他的堂侄,是奉命前往籠絡李德林、高熲二人的。
    楊雄回稟李德林說,大勢他也知道一點,即蒙關照,捨命陪君子就是了;高熲說願
受驅馳,萬一大事不成,熲也不辭滅族!
    楊堅聽了大受振奮,顯然二人對形勢的看法與楊三郎、元諧不同!這二人宮不大,
但見識非凡,名望又高,他們的意見無疑要比三郎、元諧高明。當即言道:
    「速請李、高二公相見!」
    「是!」
    「且慢!這兩人雖然只是下大夫,但你務必以王公之禮相待;否則,請不來。」
    「侄兒明白!」
    楊堅望楊雄的去影,不覺歎了一聲。心想:二弟已經去世,三郎老是鬧對立,四弟
年紀尚輕,幸好有這個侄兒,否則,連個臂助也沒有了。
    高熲、李德林很快就來了。寒暄了幾句,即轉入了正題,李德林問:
    「楊公有何憂愁,可讓我等分憂?」
    「大憂愁!」楊堅道。當即將眼前困境擺了出來:如今天下實為六個上柱國、大總
管所控。尉遲迥控制太行山以東十個州,加上他侄兒尉遲勤所控的五個州,共十五州;
韋孝寬控制了徐、兗等十一州十五鎮;并州總管李穆控制了河東、山西九個州。這三家
實際控制原北齊全部領土。此外,雍州總管畢王宇文賢控制北周的心腹之地、關中八個
州;司馬消難領鄖、岳等九個州;益州總管王謙領西蜀十八個州。這些人多數想入京輔
政,也具有執政的威望與實力,只要有一個人發難,勢必爭相傚尤。還有數不清的王爺
更想出主朝政,尤其是天元帝(周宣帝)的五個叔父,最為可虞!局勢無疑是十分嚴重
的,稍微風吹草動,便將失控。
    高熲邊聽邊想,覺得楊堅所言全是現實,一點也不誇張,但情形還可能有更壞。他
說:
    「楊公所言乃是定數,是明擺的事實。但以下犯上,不免負反叛罪名。既是反叛,
便違背國情民心,百姓亂怕了,所以平定叛亂不會太難。最可慮的是變數。弟承兄業,
本朝有大量先例可循,北齊更有叔篡侄位前例。假如他們略作變通,不與楊公爭輔政之
位,而是直接扶身邊的王叔爺當皇帝,既省力,又名正言順。例如尉遲迥,他完全可以
派人到百裡外的襄國,將趙王宇文招迎回鄴城稱帝。以尉遲迥的實力,以趙王招的威望,
只恐旋踵即恢復了北齊的天下,鄴城的齊都宮殿尚在,簡直是水到渠已成,不須五日,
一個齊國或趙國又恢復起來了。而李穆則可以扶起身邊的代王宇文達建立代國或晉國。
最可慮的還是畢王宇文賢,倘若他與王謙連兵,那麼關隴與益州打成一片,便是原先北
周規模,宇文賢稱帝也有道理說:武帝的帝位是乃兄明帝讓給他的,如今明帝兒子長大
成人了,從堂弟天元帝手中反篡回來,便如討債一般,有何不可?這麼一來,天下自然
又倒回五十年,四分五裂,不可收抬了……」
    楊堅聽了大為不耐,禁不住澀然道:「獨孤公,你怎地盡替他人設想?你到底是我
的智囊,還是他們的顧問?」
    「獨孤」是高熲的賜姓,高家父子與獨孤信極為親密,於是獨孤信即認高熲為子侄
輩,常呼之為「獨孤熲」。由於關係非同一般。楊堅對他的分析又愈聽愈揪心,便搶白
他幾句。
    高熲尷尬地笑了笑,沉默了下來。
    當時生恐五個叔王爺在京爭權,楊堅為天元帝出了個點子,將五人遣送全國各地封
邑去,所謂各就其國,那時他為自己這一著妙招得意了好幾天,想不到如今看來卻是搬
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為什麼就沒有想到:這些王爺一旦有了地盤,再與擁兵十數州的
大總管一結合,就會變成一個名副其實的國家!是的,這就是變數,不能預料其中的千
變萬化就一定要吃虧了。
    「當時實不該遣五王就國,如今是花九牛二虎之力也拉不回京了!」楊堅歎道。
    李德林終於發言:「高昭玄所言極是,」他說的昭玄是高熲的字,卻不看高熲,而
是直面楊堅,「他把可能發生的事擺出來,免得一旦事發措手不及。這實在是最危險的
局面!而楊公當年設計將五王分遣各地就國,也好得很,若非如此,如今就很難輪到楊
公執政了。眼前的事是他們要變,我們必須以變制變,找個理由將五個叔王爺調回京師,
控制起來,不讓他們回到藩國,到那時尉遲迥輩若要起兵,便無王可以擁戴了,那就是
叛亂,就是分裂,不得人心,很快就可以平息下去……」
    高熲興奮道:「將五個王爺調回京師的想法很妙。眼前就有一個很大的理由:天元
帝新喪,請他們哭靈發喪,這理由他們無論如何也不敢不買賬的,非得乖乖回京不可!」
    楊堅激動地說:「好!便是要他們回來奔喪,國喪,不敢不來……」他的聲音突然
小了,啞了,想了一陣又道:「不好,不能讓他們知道先帝賓天的消息;倘若他們知道
這一消息,說不定馬上就有人自立為帝……」
    李德林說:「正是,不可將國喪消息外傳,否則,何必秘不發喪?」他一頓,又遭,
「我們還有一個現成的理由,那就是千金公主遠嫁突厥!」
    「很好!」楊堅又興奮了,「首先趙王把非口京不可,寶貝女兒遠嫁,豈有不回送
親之理?趙王招素為諸弟所依賴,他這帶頭雁一回來,四個弟弟自然也跟回來了!」
    他嘴裡說,雙眼則望著李德林,心裡罵一句他媽的,這書生果然厲害,這是什麼計?
是關門抓賊,還是一網打盡?便三言兩語,勝過百萬雄師!但是鬥智又遠勝於鬥勇,若
論鬥智,成算又增加了許多!這一同撒下,撈了不少大魚……
    高熲忽道:「國喪何等大事,這秘密不日就會洩露。應趁消息尚未外傳之前,派人
持詔前去召回五王。」
    「明日草詔,需蓋上皇帝親親寶璽,還得過顏之儀的手。此人眼光敏銳,可能識破
我等的用心,萬一透露出去,大事去矣!」李德林憂慮地說。
    楊堅笑道:「此有何難?到時將他手中的符璽收過來就是了!」
    高熲又道:「五王務必全數召回,一人也漏網不得。為此,欽使務必選擇老成者方
可。」
    李德林搖搖頭:「不成!那五王歷經風浪,精明得很,如果過於鄭重其事,派大臣
前往,反而引起猜疑……」
    高熲即時反詰:「難道派嘴上沒毛的年輕後生去反而穩妥?」
    李德林注意到高熲的不悅神色,一愣,依然道:「是要派嘴上沒毛的人前往宣詔,
唯其如此,才能麻痺五王,使他們掉以輕心,上當。當然,不是一般的年輕人都行,一
定得選那精明、幹練、善能隨機應變者方可,尤其要武藝超群!萬一哪個王爺生了疑心,
想中途開溜,那就只好強行保護他們進京了。」
    高熲皺起了眉頭:「只恐要找這樣的青年欽差,須得百中挑一,難上加難了!」
    李德林笑道:「是更難了!為了辦好這件大事,便是大海撈針也值得!」
    楊堅默默地聽著,腦中卻不斷過濾那青年欽差的人選。第一個在他腦中閃現的便是
長孫晟,不久以前,楊家禍出不測,幸虧這個司衛上士獻了一個苦肉計,讓他妻子獨孤
氏在天台宮前跪了一天,終於感動了天元帝,他楊家才轉危為安。接著又想起了崔彭,
此人與長孫晟年紀相當,剛毅,有武略,工騎射,現為門正上士,也是名聲未顯的下級
軍官,也很合適。之後他又想起了李渾、杜慶信,這兩人都有辯才,又是李穆、韋世康
的親人,使用他們更有舉一反三的功效……
    第二天上朝,楊堅向顏之儀索取符璽。
    顏之儀心中一震,符璽怎可輕易授人?瞪著楊堅,厲聲言道:
    「此乃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豈能隨便索取!」
    楊堅聽罷,火冒三丈,自己剛剛執政就有人公然抗拒,往後怎能令行禁止?也厲聲
斥責道:
    「你是御正大夫,掌管符璽,那是不差;今孤免去你御正大夫之職,要你交出符璽,
還不行嗎?」
    顏之儀依然不屈,抗拒道:「免我御正大夫之職,需得天子明詔!」
    楊堅更火了:「明詔馬上就下,非但免職,還要誅戮!來啊,奪下符璽,拉出去砍
了!」
    禁衛即時奪過符璽,將顏之儀架了出去。
    這時,李德林已寫好宣召五王的詔書,遞給楊堅過目,然後蓋上皇帝親親寶璽,五
份詔書瞬間備好。
    待楊堅氣消,李德林才低聲詢問:「相公果真要殺顏之儀?」
    「難道不該殺?」楊堅又火了。
    李德林平靜而言:「依眼前的情形,自然該殺;倘若慮及長遠,那就……」
    「那就如何?」
    李德林微微一笑,便低聲說:「相公將來治國難道不需忠臣?顏之儀、元巖都有點
迂,凡忠臣都有點迂。」
    楊堅心想,我若有國還愁沒有自己的忠臣?新朝應有新朝的忠臣,還用上一朝代的
忠臣嗎?他沉吟半晌,頗有不以為然之色。
    李德林似是明白楊堅的想法,又遭:「自三國、魏晉、南北朝以來,何以不見精忠
之臣?何以大亂不已?誠因漢末黨錮之禍爾。黨錮之禍,忠臣誅戮殆盡,絕種了。往後
世情大變,強者肆無忌憚,弱者苟且偷安,機詐百出,再也生不出忠臣來。一個新朝的
皇帝不是想有忠臣就有忠臣的。」
    楊堅沉吟了半晌,乃道:「以先生之見,顏之儀該當如何發。落?」
    李德林說:「像元巖、顏之儀這種人,應當如收藏良種一般,好生保護起來。」
    「那,先將他看管起來,待五王入京之後,放他到西邊沒有戰事的地方當個郡守如
何?」
    李德林微微地點頭。
    這時,長孫晟、崔彭、李渾、杜慶信等五個青年軍校匆匆上殿,楊堅將他們引到一
邊,低聲交代了一陣,便分發宣召五王的詔書,眼望五人的去影,心中頓生不安:他們
能完成使命否?萬一有幾個不聽召喚,如之奈何?就算五王全都奉召回京,外頭還有六
個手握重兵的上柱國、大總管,他們一旦動亂起來,我又如何鬥得過他們?這時,不免
又想起老同學元諧那句話:
    「公無黨援,有如立在洪水中的一道土牆,大危也!」
    於閉目冥想之際,恍惚間四面八方的兵馬有如浪卷潮湧而來……
    李德林見他面有重憂,便小聲安慰道:「主公莫憂,我們是鬥智不鬥力,智慧的力
量是無窮的……」
    便在這時,楊堅的長子十六歲的楊勇匆匆來到正陽宮,報說:三嬸(周武帝妹妹順
陽公主)已派出五騎向她的五個兄弟通報國喪,五兄弟即是宇文招等五個王爺。又說二
嬸尉遲氏也派人向她的伯父尉遲迥通報國喪。
    情況突變,秘不發喪的計劃打亂了。怎麼辦?只好公開發喪!

    天元帝大行後十二日,為天元發喪。然後,小皇帝人居天台宮,尊天元嫡母阿史那
為太皇太后,尊天元生母李氏為太帝太后,楊麗華為皇太后,生母朱滿月為帝太后。陳
後、元後、尉遲後則無封號,涼在一旁。小皇帝的原配司馬氏依然為皇後。謚乃父天元
帝為宣皇帝。
    封拜二叔漢王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
    封拜楊堅為假黃鋮左大丞相,總知中外兵馬事。
    封三叔秦王贄為上柱國。
    拜鄭譯為柱國大將軍、相府長史,治內史上大夫事,拜劉昉為上大將軍、相府司馬。
以高熲為相府司祿,以李德林為相府椽屬。
    又以小皇帝原來的皇宮正陽宮為丞相府。
    然後,大赦天下,停東京洛陽宮的修建。
    這回的封拜,自然都是高熲、李德林設計出來的。宇文氏尚有十六個王爺,能征慣
戰、文武兼備的大有人在,為何專挑宇文贊、宇文贄兩個少年出來掛職,自然是個幌子,
他們不過是兩片綠葉,陪襯楊堅這朵大紅花而已。
    鄭譯原先是要當大司馬的,劉昉是要當小塚宰的,宣佈時不知何故卻變了,不免有
失落之感。他們自然不知道是李德林私下向楊堅進了言,說:這兩人私心太重,又無真
才實學,雖有接引之功,也不可大用,用必後悔。
    散朝之後,群臣出了天台宮,卻見庭中莊嚴地列著左丞相的儀衛,那分明是要送楊
堅去丞相府的。
    百官懵在當場,有一件天大的事大家還不明白;從今以後大家是在天台宮上朝,還
是去丞相府應差?走錯了一步,非但誤了自己的前程,只恐連身家性命也丟了!
    場上三五成群,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議,有如群鼠搬家。
    這時,楊堅的衛隊長、司武上士盧賁出列,朝公卿走去,揮手將大家聚攏之後,朗
聲說:
    「走!欲求富貴的人,都跟我去東宮!」
    東宮便是丞相府。那是武帝為太子宇文贇修建的太子宮,不料宮殿剛剛落成,武帝
便撒手西歸;宇文贇接上帝位,自然不住東宮,而直接住上了皇宮(後改稱天台),將
東宮讓給他的兒子宇文闡居住;不到一年,宣帝傳位(不傳權)給太子宇文闡,便把東
宮改名為正陽宮,讓小皇帝起居;又不到一年,宣皇帝也撒手西歸,小皇帝宇文闡便匆
匆入主天台官,將正陽宮空了出來,恰好成為楊堅的丞相府。
    世事就是這般難測,便極權如帝皇,連一座宮殿的用場都把握不住,何言掌管一個
泱泱大國!
    盧賁的話便如無形的鞭子,百官如群鴨般乖乖地上路,跟隨衛隊出了內宮城的東門
——崇陽門,朝東宮——丞相府進發。
    李德林正驚訝盧賁出語何以這般粗俗,但見百官乖乖上路的模樣,便暗歎:原來粗
言野語對亂世的公卿似乎更管用;倘若文縐縐地表達,引經據典地論證,說不定這群鴨
子反而遲疑不進了。
    正陽宮的衛士將來人攔住,臣子怎可進駐帝宮,這不是反了嗎?
    他們不懂歷史,殊不知早有無數先例在;但盧賁自然也不會給他講歷史,他只是將
宮衛臭罵了一頓威脅了幾下,很靈,宮衛作鳥獸散。
    楊堅終於坐在正殿的座床上。
    於是,百官的賀語、頌聲、諛辭有如潮湧。
    但楊堅神情雖然平靜,心中卻非常明白:這座床一旦坐下去要麼滅族,要麼就當皇
帝,此外別無選擇;而滅族與做皇帝的籌算各佔其半。
    當天下午,丞相府舉行一個不大不小的會議。
    與會的都是中青年將領軍校,他們是經過特別篩選的。
    其中有:宇文述、虞慶則、韓擒虎、賀若弼、元冑、元宇、元諧。元孝矩、長孫熾、
長孫洪、長孫平、史萬歲、盧責、王誼、竇榮定、王世積、楊素、楊雄、李詢、李徹等
數十人。
    楊堅的眼光緩緩地移動著,在每個人的臉上都逗留一會,真誠地點頭微笑,很親切,
似是與久違的故友重逢,流露無盡的驚喜。然後說:
    「都來了吧?」
    立在他兩旁的高熲、李德林微笑地點點頭,沒有聲音出口,似乎生怕話一出口便會
破壞堂上無比和諧的氣氛。
    楊堅的微笑消於無形,重現的是滿臉莊嚴肅穆,開口說道:
    「自漢末黃巾之亂起始,三國鼎立,魏晉交替,十六國血戰,南北朝對峙,大亂特
亂已經四百年了!這是災難重重的四百年,饑寒交迫的四百年,家破人亡的四百年,白
骨蔽野的四百年!非但百姓塗炭,便公卿貴族也血流成河難免朝夕之禍。遙想我輩列祖
列宗,誰家不飽受亂離之苦,哪一族不遭傷亡之痛……」
    說到這裡,楊堅臉掛淚花,顯示一種揪心的痛苦。他激動地站了起來,繼續言道:
    「這種痛苦的局面應當結束!這是千家萬戶的呼聲,也是天意!我朝武皇帝上體天
心,下察民意,賴將士效命,不足兩年,一舉平齊,統一了北方,為統ˍ九州打下了堅
實的基礎!如今,收復江南、統一中國的任務便擺在諸位面前。諸位都還年輕,尚無赫
赫之名,但胸懷韜略文武雙全,實為我朝軍旅之精華!你們將是收復江南、統一中國的
中堅和主力,四百年動亂的歷史將在你們手中結束!你們的功績將蓋過謝安、祖逖和劉
越石,你們的聲名將萬古永存!三國以來,將相多如牛毛,有幾個能統一中國?所以,
出將人相何足道哉,大丈夫要立不世之功,成了不朽之名!結束四百年戰爭,統一中國,
迎來一個太平盛世,就是立了不世之功,成了不朽之名!今日特請各位至此,便是想問
問大家:有無這種雄心壯志……」
    楊堅至此一頓,雖然場上無人回答,但幾乎每個人眼中都閃爍著興奮而又奇異的光
彩。楊堅的目光掃過一遍,深知這奇異的光彩比任何豪言壯語都要實在,都更輝煌!他
平靜一下激動的心情,又繼續言道:
    「……各位的眼神已作出最好的回答,你們便是順著天意民心,出來結束四百年戰
亂的人,統一中國的人!孤願為汝等屯積糧草,備車造船,讓汝等去創建英雄業績。只
是這得經過一段時間,這時間少則數月,多則數年。何以要多至數年?這個世界上可能
還有幾個不願國家統一的人,喜歡分裂的人。他們不打千家萬戶的大算盤,專打個人得
失的小算盤,可能為了一己私利,不惜挑起戰端,向國家要這要那,把武帝同列位浴血
奮戰贏來的統一大局,推回四分五裂的絕境。為此,我們不得不做艱苦的工作,不惜一
切代價先將後方穩定下來,再圖進取。以各位卓越的見識,這道理自然看得比我透徹。
倘若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必定是全國共誅之,列位更是不會袖手旁觀置之不理!我
今日想同各位說的,便是這些,不知各位意下如何,有何見教?」
    這時,一個年近不惑的深沉漢子出列言道:「丞相高瞻遠矚,所言非但合乎天意民
心,而且說到我等的心裡,我等決不有負丞相之望!」。
    他是大將軍李詢,是開國元勳李賢的四兒,以其族望,寥寥數句,卻是一語千鈞。
他話聲一落,場上人無不點頭稱是。
    待人群散後,楊堅笑問左右:「我今日所言如何?」
    李德林道:「甚好!」
    高熲也道:「甚好!」
    楊堅道:「好在哪裡?」
    高熲笑言:「你把這群實際帶兵的人都籠絡過來了!」
    李德林卻說:「此後便是有人起兵捍衛周室,也不免要負上制造分裂,破壞統一天
下大局的罪名!便就在天下人面前輸了理。」

    與此同時,獨孤伽羅則挨家挨戶走親戚串門去了。此刻她正帶著四兒楊秀到元孝矩
家。
    元孝矩是北魏汝陰王元天賜的孫子,今為司憲大夫,早在魏末周初之時,見宇文泰
有移鼎之心,便暗中聯絡皇族血氣青年,謀誅宇文泰;但此事被乃兄孝規知道,以為是
螳臂擋車,嚴加制止。雖發難不成,孝矩猶耿耿於懷,引為終生遺憾。這事原本十分秘
密,卻被楊堅知道了,他斷然派人說親,為長子楊勇娶孝矩女為媳。雙方家長均知對方
用意,心照不宣,這門姻親一說即合。
    新結的姻親,兩親家母一見面就蜜裡調油,甜蜜得不得了。兩人邊嗑瓜子,邊閒聊。
元夫人忽然神秘兮兮一笑,說:
    「有一個傳說,不知親家母想不想聽?」
    「你的故事一定好聽!」獨孤伽羅鼓勵道。
    元夫人停嗑了瓜子,笑嘻嘻說:「這可是四十年前的事了。魏文帝自知身孤力單,
江山將被宇文氏奪去,突然想起借助外援維持統治,派人到桑然,求娶柔然公主為
妻……」
    獨孤伽羅明知故問:「柔然可汗是否答應?」
    「柔然可汗答得乾脆:只要魏天子廢去原來的皇後,孤即答應嫁女。於是,魏文帝
廢去了皇後乙弗氏,迎柔然公主為皇後。想不到那柔然女奇妒無比,乙弗氏已經在麥積
崖落發為尼,猶不放過,硬逼文帝將乙弗氏賜死。乙弗氏是懷胎削髮為尼的。自殺時哀
痛欲絕,她對身中未出世的太子哭訴說:兒啊兒,你本是太子,是要當皇帝的,是娘誤
了你。你若有靈,當赴有能力保你為皇帝的家中投胎去!這時,廢後身邊有個得道的神
尼。她親眼看見廢後的遺體上升起了一片祥雲,冉冉飄去。神尼不即不離地追隨那一片
祥雲,直到馮詡般若寺上空,那祥雲忽然閃耀著萬道金光,於是,一個新的嬰兒誕生了。
那神尼正好趕去為那嬰兒接生……」
    獨孤伽羅感慨道:「原來這個嬰兒是魏室的天子!」
    「你說……」元夫人望著獨孤伽羅許久,才意味深長髮問:「這傳說是真的嗎?」
    獨孤伽羅自然明白這「傳說」的來源,這正是她親自將楊堅出世的傳說告訴兒媳元
氏的,正要通過元氏的口,將傳說悄悄地在北魏的皇族中傳開,以便取得先朝皇族對楊
堅的支持。
    「我想……這傳說千真萬確!」獨孤伽羅慎重地說。
    元夫人自是喜悅無限,楊堅不僅是真命天子,還是魏室的天子,而最可喜的是她女
兒是楊家長子的嫡妻,他日必是皇後無疑!
    這時,楊秀正與一個少女對踢毽子,且漸漸移動到大人跟前。
    元夫人突然笑嘻嘻地問楊秀:「這女孩你喜歡嗎?」
    楊秀樂滋滋地點點頭。
    「我替你做媒,讓她當你的夫人如何?」
    楊秀一愣,不知如何回答是好,但那少女卻已曉事,臉一紅,飛也似地跑開了。
    楊秀立即追去同時嚷嚷:「別跑!別跑!還要踢毽哩……」
    獨孤伽羅見那少女長得端莊秀麗,不禁問道:「那是誰家的女兒?」
    「上柱國長孫覽的小女兒,如何?人品好,門當戶對……」
    獨孤氏暗暗尋思,長孫氏是北魏王族的一支強大的勢力,倘若再得這一臂助,當真
求之不得!當下不無遺憾地說:
    「什麼都好,但兩人年紀都略嫌小了一點。」
    「先走親,再過幾年成婚,有何不可!」元夫人竟是比主人更主動,她的想法也不
無道理:把更多的盟友拉入這場政治角逐,勝算豈不更多一些?她隱隱地覺得元氏家庭
已上了楊堅的戰車,有進無退了。
    獨孤氏笑道:「就怕長孫家不允……」
    「你可知道?長孫夫人是我表姊,我們從小就親密無間,此事包在我的身上好了!」
 
    ------------------
  亦凡掃校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