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三十三 沐皇恩方苞近天顏 施報復太子洩私憤




  康熙微服私訪,在駱馬湖鎮上的茶館裡結識了歐陽宏,便把他帶到驛館裡吃酒傾談。可是剛一通名,康熙的假名:龍德海、字秉政就引起了歐陽宏的疑心。驛丞又過來閒聊幾句「東宮洗馬」的笑話,聰明過人的歐陽宏馬上就敏銳地覺察到面前這位慈祥和善的老者,可能就是當今皇上。

  康熙早看出歐陽宏的神情了。他知道,這個面目醜陋的老人天分極高,怕再順著這個「洗馬」的題目說下去,會暴露自己的身份。連忙把張廷玉叫來一塊吃酒論文,談天說地,這才把話岔開了。三個人一邊吃,一邊談,遠自古代聖賢,近到當今朝政,上至日月星辰,下至民俗習慣,沒邊兒沒沿兒地隨便談。張廷玉知道,康熙這是在考查歐陽宏的學問呢。說來說去,康熙看出來了,這歐陽宏學問淵博,才思敏捷,不管是什麼事都有獨到的甚至是驚人的見解。他心中暗暗稱讚:嗯,好一個鴻學大儒啊,比起高士奇來,有過之而無不及。只可惜年齡大了點兒,不然的話,朕倒要啟用他了。

  仨人這兒談興正濃呢,忽然門外傳來一陣吵吵嚷嚷的聲音。驛丞急急忙忙地跑了進來:「爺,實在對不起,這上房您不能住了。」

  康熙臉一沉,問:「怎麼了?」

  「哎呀,是這麼回事。豐大帥今兒個沒見著皇上,可是皇上的龍舟又沒開走,所以大帥要在這兒住。小人剛向大帥回了一句,大帥就給小人一個嘴巴子,罵小人有眼無珠,連洗馬和大帥誰大誰小都不懂了。下人不敢和大帥強嘴,只得來求爺賞個臉,搬到廂房去住吧。」

  歐陽宏剛要說話,卻被康熙笑著攔住了:「噢,歐陽先生,不必和他計較,咱這六品官讓他二品官也是應當嘛!走,到廂房去,繼續吃酒。今晚,你我二人抵足而眠,徹夜傾談,你看如何?」

  康熙一行隨著驛丞,從上房出來,挪到東廂房裡去。張廷玉機靈,他知道下邊的戲不好唱了,便閃身出了驛館。可是康熙他們從院子裡經過的時候,卻被那個在茶館裡找事兒的戈什哈瞧見了。他緊走兩步,來到豐升運身邊小聲說:「大帥,就是這幾個刁民。那個長著老鼠鬍子的,罵您是肉紅頂子。這黑大個兒有點兒力氣,也不是個好東西。」

  豐升運陰沉地一笑,倒背著手慢慢地來到東廂房門口,叫了一聲:「房中是哪位貴客,可否出來容豐某一見呢?」

  一邊說一邊就要向裡闖。卻不防剛到門口,就被劉鐵成那鐵鉗似的大手給抓住了:「豐大帥,您太孟浪了吧!」

  豐升運掙了一下,沒能掙脫,他可來氣兒了:「呵,真有你的。我豐某既然是你們說的肉紅頂子,就是封疆大吏。你一個小小的部曹,竟敢阻擋爺的大駕!來人,把這個小子與我拖開!」

  下面打雷似的應了一聲,搶上來幾十名戈什哈,不由分說就要動手。恰在這時,有人高喊一聲:「不准放肆!」話音兒沒落,張廷玉身穿一品官袍,頭戴珊瑚頂子,騎著一匹高頭大馬闖了進來。他的身後是德楞泰和幾十名御前侍衛,騎著戰馬,一擁而入。個個手執刀劍,人人明盔亮甲。豐升運和他的戈什哈還沒鬧清是怎麼回事呢,張廷玉已經翻身下馬,快步走到東廂房的台階上,怒斥一聲:「聖駕在此,誰敢無禮!」

  這一聲雖然不高,卻似平地響起了個炸雷。豐升運帶來的那些如狼似虎的兵丁、戈什哈全都嚇傻了。屋裡的康熙皇帝站起身來,從容不迫地撣了撣衣服,又在驚呆了的歐陽宏肩頭輕輕拍了兩下,然後慢步來到門口,不怒自威地說道:「豐升運,你帶著這麼多人強行見朕,有何事要奏啊?!」

  豐升運癡呆呆地站在院子裡,眼神都直了。過了好大一會兒才叫了一聲「皇上——」忽然他頭一栽,倒在地下不動了。

  張廷玉走上前去,摸了摸他的鼻息,回來奏道:「聖上,這奴才嚇死了!」

  康熙冷笑一聲:「哼,死了更好,拉出去餵狗。還有那個仗勢欺人的戈什哈也一頓亂刀砍了!」

  康熙這話剛一出口,忽聽身後有人冷冰冰地說:「陛下乃千古聖君,為何在暴怒之中,做此亡國之舉呢?」

  康熙驚得回頭一看,原來說這話的竟是那個貌不驚人的歐陽宏。

  康熙大惑不解地問:「歐陽先生,朕處置貪贓枉法的亂臣,怎麼會成了亡國之舉?」

  歐陽宏撲通一下跪倒在地:「萬歲容臣啟奏。處置亂臣國有法典,無論其犯罪輕重,均應交付有司,依律問罪,然後奏明皇上裁定。前明時有法不依,東廠、西廠、錦衣衛橫行無忌。皇上也聽任太監干預國事,動不動就用非刑、酷刑和種種慘無人道的手段對付臣子,以致眾叛親離。此前明亡國之教訓之一。今我朝皇上仁慈盛德,以律治國,天下昇平,萬民樂業。陛下怎可因一時之怒,將封疆大吏之屍體拖去餵狗?臣以為此舉有損聖上一世英名。如下邊也依此辦理,則國法不行,苛政肆虐,豈不要重蹈前明之覆轍嗎?」

  康熙心中一震,對呀,朕的一言一行都將載入史冊。後人如果見朕做出這種事來,該怎麼評價朕呢?再說,朕百年之後,太子繼位,也照此辦理下去,那大清的江山豈不要垮了嗎?嗯,好!憑這一句話,這個歐陽宏朕一定要用他!想到這兒,他上前一步,扶起了歐陽宏,誠懇地說:「歐陽先生,你的話使朕頭腦清醒了。好,就依你所奏。張廷玉,你將豐升運的罪行寫出條陳,發給刑部議處。歐陽先生,朕想把你留在身邊,就在上書房裡行走,你可願意嗎?」

  歐陽宏一聽這話,撲通一下又跪下了,他哽咽著說:「皇上如此隆恩,臣感激不盡,但臣有罪,有欺君之罪,故此不敢奉詔。」

  「什麼,什麼,你有欺君之罪?」

  「是,臣並不叫歐陽宏,乃是皇上欽命鎖拿進京、現在又化名潛逃在外的罪人,桐城方苞。」

  一聽說面前跪的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桐城派文壇盟主,久負盛名的方苞,康熙和張廷玉全部愣住了。他們萬萬想不到,一代文壇領袖、海內鴻儒竟是如此的貌不驚人。他們更沒想到,方苞直到今天還流落江湖,不敢回家,甚至不敢說自己的名字。讀者朋友們大概還沒有忘記,在本卷前幾回中,也就是四阿哥和十三阿哥去安徽桐城視察河務時,咱們曾提到過方苞的事,這事牽連著一件欽命大案。有個叫戴名世的人,出了本詩集,其中有一首詠黑牡丹的詩,詩中有這麼兩句話:「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朱色是紅色,可在那個時候也是朱明王朝的通稱。詩中把滿清奪了大明的江山,說是「奪朱非正色」,又把滿族人統一中國稱做是「異種也稱王」,這就犯了詆毀大清的罪。所以,戴名世被抓進京城殺了頭。而方苞以一代大儒的身份,為戴名世的詩集寫了序,結果因此受了牽連,也被抄家問罪,逮進了京師。後來,四阿哥、八阿哥和許多大臣聯名為方苞作保,康熙才明下詔旨,赦免了他。可是今天,方苞的話說得與事實不符啊。康熙禁不住問道:

  「哦,原來你就是方苞。你的罪朕早就赦免了,也明發詔諭放你回家了。你為什麼還要隱名埋姓,四處逃亡呢?」

  這一下該方苞發愣了:「聖上,罪臣適才所言絕非再次欺騙聖君。朝廷何時赦免了臣的罪過,臣至今還不知道。」

  康熙奇怪地問:「嗯?那,你是怎麼從刑部大牢裡出來的?」

  「回聖上。那年,刑部為宰白鴨的事清理獄中犯人,不明不白地放了很多人,臣就是在混亂中被放了的。出來之後,臣以為刑部一旦發現將臣錯放了,必然會通令緝捕。所以,臣一直是隱姓埋名,四海漂泊。」

  康熙不言聲了。唉,刑部乃掌管天下生殺大權之地,執行國家法典的重要衙門。可是一會兒宰白鴨,一會兒又私放犯人,竟然成了一個說殺可以隨便殺人,說放又可以任意放人的、沒有一點王法的地方。國家吏治怎麼敗壞到如此嚴重的程度了呢?上書房裡光有張廷玉一人不行,朕一定要留下方苞。想到這兒,康熙歎了口氣說:「唉,過去的事是一場誤會。你這幾年吃了許多苦,真是委屈你了。好了,不說了。從今以後,你就在上書房裡辦差吧。」

  張廷玉覺得康熙的心思簡直越來越讓人猜不透了。方苞是有罪之人,赦免他已經是天恩浩蕩了。就是看他有才華,要起用他,也不能一下子就進上書房啊。這地方無論官職大小,只要進來,文武百官就得把他當宰相來看。這,是不是寬宏得過分了。可是當著方苞的面兒,他又不便明說,思慮再三才吞吞吐吐地說:

  「皇上,上書房乃機樞重地,方苞新進又沒有功名,是不是……」

  他剛說了一半兒,就被康熙打斷了:「廷玉,你怎麼這麼迂腐。什麼新進,什麼功名,你不知道朕從來是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嗎?明珠那點兒小聰明,在上書房干了二十多年。高士奇有什麼功名,不也幹得很好嗎?朕的老師伍先生不過是個舉人,你們幾個敢和他相比嗎?再說,上書房不過是朕的書房,有什麼大不了的。從前沒設上書房不也過來了嗎?朕老了,近來,越來越覺得孤獨,越來越體會到了孤家寡人的滋味。方苞,朕讓你進上書房,可是不打算封你做官,想讓你以一個布衣書生的身份做朕的一個朋友,你願意嗎?」

  方苞不是一般的書生,他是文壇領袖,他能聽不出皇上這話的深意嗎?一旦他方苞做了官,就與皇上有了君臣的名分,就得小心謹慎地侍候皇上,就得戰戰兢兢地應付官場爭鬥。他方苞沒有功名,沒有黨羽,以犯罪之身受到赦免,又被委以重任,能不受到來自各方面的攻擊嗎?他能大事小事都靠皇上出面說話、為他做主嗎?現在皇上讓他以布衣書生的身份進入上書房,不做大臣,卻做皇上的朋友。這樣,既能向皇上進言,又不擔任何責任,他何樂而不為呢?所以,皇上的話剛一落音兒,他就叩頭謝恩了:「臣方苞遵旨。臣以待罪之身得近天顏,聆聽聖君教誨,實乃三生有幸。臣當以垂暮之年,盡心盡力,輔佐皇上。」

  「好,這就好,你起來吧。朕這樣處置也不光為了你方苞,說來說去,也是為了朕自己呢。你們漢人中不是常有人發牢騷說朕不重用漢人嗎?朕就是要讓他們看看,連方苞這罵過朝廷的人,朕不但能容得下,而且要委以重任,視為朋友。方苞,你有才華,有膽識,來到朕身邊之後,不要磨掉了銳氣,該說的只管說,該勸諫朕的也只管放膽直言。因為你不是臣子,不是奴才,而是朕的朋友,是朋友,你懂嗎?」

  方苞熱淚盈眶,顫聲說道:「皇上請放心,臣方苞明白。」

  康熙的車駕到達南京之後,坐鎮京師的太子胤礽收到了張廷玉從駱馬湖發來的御前文書。說豐升運貪贓壞法,衝撞聖駕,已被革職拿問,著刑部議出罪名,奏明皇上。這件事使胤初心裡直犯喃咕,這豐升運剛剛當上河運總督就被抨下來了。雖說他走的是老十四的門子,可我也得了他一千兩黃金的孝敬啊。他想保豐升運,可皇上親自交辦的事兒又怎能駁回呢?只好批給刑部去按律處置。現在,太子手裡還有一大堆要處理的事呢。老四、老十三在戶部、刑部查出了不少案子,涉及全國幾百名文武大員。該升的、該降的、該關的、該罰的,列出了長長的名單,等著他這位太子拿主意呢。胤礽心想,從前我吃虧在太老實、太忠厚了。如今,大權在手,我可不客氣了。於是,他按著名單看下去,凡是阿哥黨的黨羽,凡是反對過自己的人,不論罪過大小,一律嚴加懲處;凡是擁戴這位太子的,無論有罪沒罪,一概赦免。用現代話說,他這是「以人劃線」了。好嘛,這標準一定,還有國法可言嗎?不過,有了這標準,太子辦事的效率也真提高了不少。嘁裡卡嚓,幾百名官員的生死榮辱就定下來了。

  對於這件事的處理,輔佐太子的老王掞和朱天保、陳嘉猷他們是不贊成的。他們想方設法,翻過來、掉過去地規勸太子,請太子以國家社稷前途為重,放棄個人恩怨,要寬厚仁德,不要斤斤計較。可是太子就是聽不進去。他們這兒正彆扭著呢,老十三來了。太子抓住機會對王掞他們說:「王師傅,你帶朱、陳二人到上書房去一下,找著馬齊,把這些天各地來的奏章整理一下,下午再送過來。」

  王掞一聽,哦,這是下了逐客令了。他滿肚子的不高興又不好發作。十三爺來了,說不定人家哥兒倆要說什麼事呢,只好和朱天保、陳嘉猷下去了。

  老十三對太子這樣辦事也不滿意,王掞他們礙什麼事兒了?我一來就把人家攆走,這對王掞師傅也太不尊重了。太子卻絲毫沒有覺察到老十三的不痛快,走上前來拉著老十三說:「哎,十三弟,那個鄭春華的事你辦好了嗎?」

  老十三心裡更不高興了。好嘛,放著這麼多國家大事不辦,硬生生地把王掞他們趕走,原來就為這事呀。他冷冰冰地答了一句:「太子放心,這事兒早就辦完了。我還在左家莊附近的林子裡給鄭春華立了個墳呢。今兒個,我是來請示處分官員的事的。」

  「哦,哦哦,這就好,這就好。你這事辦得不錯,我真得謝謝你了。至於處分官員的事嘛——」太子說著,隨手把自己圈好的名單撂了過去,「十三弟,這名單我精心地處置過了,你帶回去給老四,讓施世綸他們去辦吧。」

  老十三接過來打開一看,啊?他們幾個原來擬定的處置意見全被太子改了。該殺的,無罪釋放;該放的,卻流配充軍。再仔細一看,哦,老十三明白了。太子這是以個人的恩怨來處置的。要真的按這個方案處置,全國非亂套不可。皇上要知道了,也非大發雷霆不可。如今的老十三不是從前那個愣頭青了,也不是從前那個對太子盡愚忠的人了。得,這事我不管了。十三爺想到這兒,把那個名單又送回到太子跟前說:「太子,我這會兒得進宮去給幾位貴主兒請安,待會兒,您自個兒和四哥。施世綸他們當面說吧。」

  老十三一口氣說完,拱手施禮,也不看太子的臉色,轉身就走了。




  ------------------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