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文學史第一次全國文代大會的召開
    一九四九年七月,在人民解放軍向南方各省勢如破竹的進軍聲中,在新中國即將誕
生、中華民族歷史即將揭開光輝一頁的日子裡,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在北
平舉行。這次代表大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文學歷史的結束和社會
主義時期文學歷史的開始。
    文代會籌備工作是在解放不久的北平進行的。一九四九年二月,大批華北解放區的
文藝工作者來到北平,不久,國統區許多文藝工作者也陸續到達這個文化古都,加上原
來在北平堅持文藝工作的人員,這就形成了中國新文藝大軍的首批大會合。三月二十二
日,華北文化藝術工作委員會和「華北文協」舉行茶會,招待在平文藝界人士,郭沫若
在會上提議:發起召開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以成立新的全國文藝界的組織。這一
倡議得到全體與會者的一致贊同。
    經過三個多月籌備,文代會在七月二日開幕。先後與會的各民族的代表達八百二十
四人(註:籌委會原定邀請的代表為753人,大會開幕後,實際到會的代表增加至824人
(見《大會籌備經過》一文)),代表著大約七萬多新文藝工作者以及數以萬計的分散在
廣大城鄉的舊戲曲和曲藝人員。毛澤東同志親臨大會講話,朱德同志代表中共中央致了
賀詞,周恩來同志向大會作了政治報告。大會總主席郭沫若在會上作了《為建設新中國
的人民文藝而奮鬥》的報告,副總主席茅盾、周揚分別作了國統區、解放區文藝運動的
報告。大會聽取了各方面代表的一系列報告和專題發言,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和交流,產
生了「全國文聯」和文學、戲劇、電影、音樂,舞蹈、美術的部門協會以及戲曲改革協
會、曲藝改進會等組織,至七月十九日勝利閉幕。
    這次文代會是各路文藝大軍的一次大會師。它既是大革命失敗以來被迫分離在國民
黨統治區與革命根據地的兩支文藝工作者隊伍的會師,「也是新文藝部隊的代表與贊成
改造的舊文藝的代表的會師,又是在農村中的,在城市中的,在部隊中的這三部分文藝
軍隊的會師。這些情形都說明了這次團結的局面的寬廣,也說明了這次團結是在新民主
主義旗幟之下、在毛主席新文藝方向之下的勝利的大團結、大會師。」(註:周恩來:
《在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上的政治報告》,《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
表大會紀念文集》第33頁)中國新文學運動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統一戰線的運動。在「五
四」以後長期的民族民主革命過程中,雖然也有一些人經不住考驗而被淘汰,但卻不斷
有成批新的分子參加進來,使新文學階伍得到發展壯大。參加這次文代會的,就不僅有
歷來進步的文學工作者,也有不同傾向、不同階級、不同方面的文藝家。包括曾被新文
學陣營作為對立面批判的鴛鴦蝴蝶派的某些代表作家,後來也在現實鬥爭推動下投入了
這個統一戰線,寫出了具有進步意義的作品。在一些國家裡,無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曾使
不少作家流亡到國外;而在中國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的勝利,卻使廣大文藝工作者感到
無比歡欣鼓舞,連一些多年遠居國外的作家也紛紛歸來。這是中國革命的驕傲,也是中
國文藝工作者的驕傲。周恩來同志在政治報告中曾指出:「抗日戰爭期間在國民黨統治
區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協會,也就是今天的大會發起團體之一,除了很少幾個反動分子
被淘汰以外,那個團體的文藝工作者幾乎全部都團結在新民主主義的旗幟之下,並且他
們的主要代表人物也幾乎全部都來參加了這個大會。」這些事實充分說明:第一次文代
會是我國文藝界的一次空前廣泛地團結、會師的盛會。
    這次文代會又是我國新文藝成就的一次大檢閱。「五四」以來的新文藝,雖然只有
三十年歷史,但卻取得了重大的成就,湧現了許多優秀或相當優秀的作品,有力地配合
了各個階段的革命鬥爭,教育影響了千千萬萬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對歷史發展盡到了
自己應盡的責任。革命的文藝工作者與人民大眾經歷著共同的苦難和戰鬥,有著共同的
命運和悲歡。「在各個歷史時期,中國新文藝運動的主流都是當時的革命政治運動的一
個重要的戰鬥單位。為了取得新民主主義的政治革命和文藝革命的勝利,曾經有許多文
學藝術工作者和英勇的中國人民一起獻出了他們的血和生命。在土地革命時期,有一些
左翼文學家藝術家為國民黨反動派所殺害。在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時期,有更多的
文學藝術工作者犧牲在戰場上,犧牲在監獄中,犧牲在特務的手裡。」(註:郭沫若:
《為建設新中國的人民文藝而奮鬥》,《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紀念文集》
第41—42頁)朱德同志在賀詞中指出:「文學藝術和革命鬥爭,有這樣一個不可分離的
關係,這是中國新文藝的光榮。」正因為這樣,毛澤東同志在講話中對新文藝工作者給
予十分親切而崇高的評價:「你們都是人民所需要的人,你們是人民的文學家,人民的
藝術家,或者是人民的文學藝術工作的組織者。你們對於革命有好處,對於人民有好處。
因為人民需要你們,我們就有理由歡迎你們。」
    這次文代會也是「五四」以來新文藝基本經驗的一次大總結、大交流。新文學三十
年的發展過程,可以說一方面是向世界進步文學學習,從文學內容到表現形式無不現代
化的過程,另一方面又是文學同人民群眾日益結合,同民族傳統密切結合,逐步民族化、
群眾化的過程。中國文學現代化的真正起點是「五四」文學革命;經過這場革命,中國
文學才開始有了稱得上是現代民主、科學的內容,才開始有了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因素,
才開始與世界進步文學取得共同的「語言」。然而,三十年的歷史經驗特別是延安文藝
座談會後的歷史經驗證明,文學的現代化又必須與文學的民族化、群眾化過程相結合;
只有實現這兩者的結合,新文學才能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才能在人民中生根,真正為
廣大人民服務,為工農兵服務。正如《大會宣言》所說:「這些年的經驗證明了毛主席
文藝方針的卓越的預見與正確。文藝工作者和勞動人民結合的結果,使中國的文學藝術
的面貌煥然一新。」也因為這樣,解放區許多代表在大會發言和紀念文章中所講述的他
們與人民群眾、與工農兵相結合的許多經驗體會,受到了與會代表的極大重視和熱烈歡
迎。
    中共中央副主席周恩來的政治報告與郭沫若關於新中國文學藝術運動的總報告,都
為全國文藝工作者提出了今後的任務,這就是:以《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指
針,加強團結,加強學習,深八工農兵,熟悉工農兵,重視普及工作,切實改造舊文藝,
使文藝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這些任務體現了社會主義新中國建立初期對文藝工作的基本
要求。它們受到與會代表的一致擁護,大會決議並號召全國文藝工作者盡最大努力貫徹
執行。
    在新中國誕生前夕舉行的這次文代會,是文學史上一次繼往開來的重要會議。它總
結、發揚了新文學三十年中積累的成績和經驗,確認了毛澤東文藝思想為文藝界遵循的
「共同綱領」,組織起一支規模宏大的建設社會主義新文藝的隊伍,開創了新民主主義
革命勝利以後文藝工作的新局面,將我國革命文藝推進到一個前程更為遠大的新時期。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