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同治王朝是大清十二朝代中一個相對較為短命的王朝,從咸豐十一年(1861)即位
到同治十三年(1874)駕崩,共十三年,而同治真正獨立執掌大權的時間僅一年有余。
    就在這短暫的十三年中,大清王朝卻在「孤兒寡母」執政下走向中興,贏得歷史學
家「同治中興」的稱號,大清王朝也從此由男權統治走向女權執政。兩位女強人聯合他
們的政治同盟,圖強新政,重用漢臣,取得了一系列的文治武功。調整中外關係,由對
抗走向合作,「借師助剿」,鎮壓農民革命,廓清中原,取得一時天下太平。值得稱道
的是,他們應時代之所需,在群臣倡導下興辦洋務。從中央到地方,辦起了民用、軍用
工業,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給走向衰亡的封建體制注入一劑新的良藥,儘管達不到起死
回生的效果,卻也延緩了清王朝滅亡的命運,給古老的中國帶來資本主義生產體系,讓
封閉的民族沐浴了歐風美雨。在這一系列政治事件的背後,紐結著的是權力爭奪的殊死
鬥爭,君臣恩怨,兄弟仇隙,後妃醋風,母子不睦,夫妻情仇,臣臣相詐,官監互欺。
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在殘忍的角逐中更攪和著情與義的矛盾,合情取義,還是忘義篤情,
二者能夠統一嗎?本書都以主人公的行動給予回答。
    小說從同治帝誕生之初契入歷史,以同治一生經歷為主線,但作者並沒有把筆墨局
限於他個人的一己生活,採用一放一收的手法敘寫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真實再現歷史
風雲中的人物形象。從捻軍起義、太平天國鬥爭,寫到第二次鴉片戰爭,也從天津會談
寫到熱河政變,從宮闈鬥爭寫到沙場角逐,揭露封建官場黑暗與宮廷殘酷。
    全書兩條線索,一明一暗,一官一民,明寫同治王朝的中興之路與宮廷悲劇,暗寫
捻軍的興起。輝煌與死亡,從一對青年男女的悲劇剖析了中國近代農民戰爭失敗的一個
自身原因,就是狹隘、保守。迷信、自私的心態。
    同治帝是幸運的,生為皇儲,在歷史的舞台上並沒有有所作為,卻有一個「同治中
興」的雅譽。但他又是可悲的,得天時而不得人和,想苦讀聖賢書而振興大清業績恢復
先祖的榮耀,但時代不允許,自身條件不允許,就是母后也不允許。他在政治上無望之
際轉而自暴自棄、游戲人生、作踐自己,在高貴的宮廷之中尋找不到的東西,他卻在花
街柳巷中尋找到了,這不能不是一種諷刺。
    同治帝是幽深禁垣之中的惟一男人,卻也是那紅牆綠瓦內培養出的畸形兒,更是皇
宮大內裡面的「多余人」,像黎明前黑暗中劃過天宇的流星,給人留下永遠的思考……
                    趙輝於風雨閣
                   一九九九年元月
 
    ------------------
  一鳴掃描,雪兒校對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