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客第一原則
松下認為,營銷對於企業來說,是重要的一環;而在這一環上,服務又是關鍵。本著全心全意為顧客服務的心態而做,必然贏得廣大顧客的信賴。「銷售就是服務」,經營者應該牢固樹立起這樣的信念。
營銷是一個企業最重要的一環。如果企業的產品沒有銷售出去,那麼,經營只能算是完成了一半。因此,經營者重視營銷,是再自然不過的了。人們在這方面傾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使盡渾身解數,全力以赴。然而,有些投入頗大的經營者,卻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癥結何在?
松下幸之助認為,要想搞好銷售,首先就是不把銷售當銷售。看似矛盾的一句話,實際上確實有它的真理性。
銷售,就是要把自己的產品賣給顧客。用松下的經營理念詮釋,就是給社會大眾提供物美價廉的貨品。所以,銷售的基點應建立在顧客滿意的基礎上。要使顧客滿意,就必須有優質的貨品,有優秀的服務。松下曾說:「不論是多好的顧客,若缺乏完整的服務,就無法使顧客滿意,並且也會因而失掉商品的信用。」
松下關於服務,有許多獨特見解。
松下認為,生意要在服務所及的範圍內來做。舉例來說,如果有五件工作,你只能提供三件的服務,那就只做三件好了,即使生產部門能夠生產出來,也應如此。就是說,應該以服務能力定產量,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松下說:「不管在任何場合,都應在服務的範圍內做買賣。惟有以這種經營姿態,才能帶來蓬勃的發展。」「如果對於銷售的產品無法做到完全的服務,這時就應該考慮把銷售的範圍縮校」服務必須是多方面的。為顧客服務,比較容易理解,但僅此還是不夠的。除此之外,還要為社會服務,這是松下經營理念中基本的一條。而且,作為員工,更應該首先從為自己所在的公司或商店服務做起。松下的「先服務自己人」的理念,獨闢蹊徑,可以說抓住了現代經營的癥結之一。如果不懂得這個方面的服務,那就可能連優質的貨品都生產不出來,又何談服務顧客。
松下指出,服務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時可以用笑容當做服務,有時可以用禮貌當作服務,甚至有時可以通過更切實的工作為別人服務。」在公司的朝會、晚會訓詞中,松下具體而微地談到了一些細小的服務,這對現代企業經營者不無啟迪意義。比如:在公司的走廊遇到人,都該打招呼,或者點頭、微笑致意,松下認為這是做人起碼的教養。而且,來公司的人,即使不是顧客,也總是和公司有些關係的,如何可以視而不見呢?松下不僅要求向在公司裡碰到的每個人致意,而且要求向走在路上的人們致意。這固然是因為松下電器遍佈社會,這些人本來已經是公司顧客,也在於這些人都是公司潛在的顧客,打招呼的服務還可以用在售後,即當碰到買了公司產品的顧客,打聲招呼:「去年您買的電扇還好用吧?」等等。這種招呼雖然不能馬上解決問題,卻會讓對方高興,且對你的公司產生信賴之感。這樣,生意沒有不興隆的。
松下形象地指出,生意貨品的進進出出,要像下雨打傘一樣,雨來傘張,不必過早,也不能過晚,要恰如其時。這就是銷售的秘訣。
曾有記者問這位松下電器公司的當家人:「松下先生,您能否告訴我,貴公司是如何得以高度成長的?」
突然聽到這個問題,還真讓松下難以作答。公司的發展有各種各樣的因素,不可簡單而言,他轉念一想,反問這位年輕的記者:「要是下雨了,你會怎麼辦?」
記者對松下的反問,感到很意外,猶豫了一陣,然後實話實說:「當然是打傘啦。」
「不錯,遇上下雨就得打傘,這就是我們企業經營成功的秘訣。」松下說。
時光流逝了許多年,松下的這一信條仍未改變。他覺得,下雨打傘是簡單不過的常識,但經營管理如果能遵循這常識所顯現的規律,就能成功,就能成長。
這種下雨打傘的比喻,在經營上並不玄虛。關鍵要掌握的是兩點,一是傘不要張得過早,一是不要等雨下了一陣後才張桑後者會被淋濕,前者會空耗無益。
舉例來說,以100元的價格進貨,分析了其品質和當時的市場狀況,加上適當的利益,以110元或者120元的價格賣出,就符合了「雨來打殺的精神。如果商家一貫如此,就能發展。但如果為了應付激烈的市場競爭,把100元進的貨,以95元的低價拋售;或者賣不出去勉強銷售,不能及時切實地收款,就是沒下雨就打傘了;而本來可以110元或120元賣出,取得10%或20%的利潤,卻一拖再拖,企求暴利,就是下雨不打傘了。這些做法,都不能取得經營的成功。
再比如融資,首先要分析自己企業內部的情況,盡可能調動內部的所有機制,獲得發展的資金;同時應及時切實地回收貨款。如果在此基礎上,資金還有不足,才應考慮向外借款,這就是雨來打桑如果動輒向外融資,就是未雨先打傘了。且不說借款要支付本金之外的利息,就是沒有利息,無謂的借款對企業也是弊大利小的,這樣做會損害企業機體的免疫力、沖擊力。
松下認為,雨來打傘和未雨綢繆並不是矛盾的。二者的核心,就是審時度勢。松下說:「這道理看起來很簡單,也是當然的事情,但惟有能及時且適當地實踐它,才算是把握了生意或經營管理的秘訣。」
松下告誡經營者,先要對自己的產品有興趣,如此才會了解它的價值,才能想出動人的說服別人的方法。只有先喜歡自己的產品,才會說服顧客喜歡這種產品。
父母親對自己孩子的珍愛,常被用來形容人們與自己創造物的關係,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等等,都是如此。生產者對自己的產品,銷售者對自己的商品,應該是怎樣的呢?
松下幸之助的回答是:喜歡自己的產品;不要讓商品蒙上灰塵;和自己的產品纏到底。
松下認為,生意興壟財源滾滾,是每一個經營者都希求的。但實際的情形往往和自己的主觀願望違背,原因何在?
客觀的原因固然比比皆是,但主觀的原因也是存在的。這些原因當中的一條,就是對自己產品、商品的「熱情」不夠,沒能像作家、詩人、畫家、建築師對待自己的作品、詩歌、畫作、建築物那樣。正因為缺乏「熱情」,也就必然缺少了解,這樣也就不能對經銷商、顧客作出有說服力的推薦。由此導致的後果,當然就是產品的滯銷、經營的舉步維艱。
正確的情形恰好與此相反。經營者首先對自己的產品傾注熱情,如母親對孩子般的珍愛,那就必然對其瞭如指掌,推銷起來有板有眼、頭頭是道,極具說服力。這樣,產品的暢銷、經營的景氣,隨之而來。
松下曾說:「自己必須先對商品有興趣,才能信心十足地介紹給顧客。有興趣,也就樂於努力付出,不以為厭,不覺得吃力,說服力也就無形中提高。」「自己必須先確信商品是值得顧客購買的,才能想出說服顧客的方法。」
其實不止產品銷售環節如此,其他的諸如設計、制作、倉儲、運輸諸環節,都是如此。沒有熱情,沒有興趣,怕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比如,如何對待銷售部裡陳列的自己的產品呢?松下有自己的看法。
松下曾經見到這樣的事情:一家總經銷商的老板,每天利用晚上的時間,訪問一兩家相關的零售店。所到之處,他總是強調商品要陳列整齊、清潔,並且熱心地親自幫助整理、清潔。他的這種做法使零售店的主人們深受感染,從而以身作則,關顧此事。就因如此,這些零售店的生意逐漸紅火起來,作為總經銷商的老板自己也財源廣進。松下認為,這是做買賣的一個秘訣。「不論買賣做得大小,對於所經銷的商品,都應如對待金錢一樣。」
賣掉的產品,已經歸屬了新的主人,經營者也因此獲得了應得的利潤。但松下認為,這並不是整個經營過程的完結。
他強調,對自己的產品應該「始終加以注視」,「不僅要注視它,同時要纏到底,商品到了廚房就纏到廚房,到了客廳就纏到客廳,到了外國就纏到外國,絕不放鬆。對於產品的使用情形如何,有無缺點等等,都要關心到底。」
松下指出,要告訴那些先買新產品的人,是他們促成了產品的改進、成本的降低,給這種產品以勃勃生機,這樣做,就能使購買新產品的顧客覺得自己偉大。
我們都知道,人類社會的幾乎任何產品,都經過了這樣的過程:起初的試制、初創階段,性能不穩定、功用不全面,價格卻比較貴;而在成熟、發展階段,性能穩定、功用齊備了,價格卻降了下來。電視機是典型的例子,從黑白到彩色,從弧形到平面直角,從小屏幕到大屏幕,從單一畫面到多重畫面……年年出新,月月出新。
也許有人會說:「真後悔!不該那麼早就買那種電視機,等幾年,甚至等幾個月,多花不了多少錢,就能買到更好的!」
因此,人們往往會產生這樣的一種心理定勢,即後買的人,往往能買到更好的東西,先買是不合算的。
這樣的觀念,無疑給新產品的促銷帶來了困難。那麼,怎樣扭轉這種觀念,說服顧客購買新產品呢?
松下認為,任何新產品,在當時都是最好的,這是應該首先樹立的一個理念,新產品的意義就在這裡。同時,新產品的使用,促進了其品質的不斷改良,對此,購買新產品的人是有功勞的。
有一次,一位買了早期電視機的人抱怨說:「電視機剛生產出來的時候,我花了十二萬(日元)買了,但最近價錢卻跌到了一半,這真叫人後悔。廉價的優良產品總會不斷出現,我以後再也不急急忙忙地買新出的產品了。」
松下卻說:「你說得不錯。可是,如果沒有你這樣肯先買新產品的人,制造電視的技術怎麼會進步呢?正因為定價12萬元的時候你肯買它,今天才有6萬元的產品供應。也許你覺得吃了6萬元的虧,但卻因此造福了很多人,也最早享受到了電視機的好處。你這樣做是一種偉大的舉動。如果大家都想等以後才買,電視機就不會有銷路,就會永遠保持12萬元的價格。許多事情都是這樣的。」
那人聽了松下的話,深有感觸地說:「你說得真有道理,還是先買的好,先買的人比別人偉大。」
松下在別的場合還談到了汽車也有類似情形:汽車剛問世的時候,品質也不怎麼理想,但仍然有許多好奇的人買了它。雖然一年之後,廠商就推出了性能提高三倍的汽車,但消費者不必認為自己吃了虧,而應該想:「是我當初肯花錢去買,汽車才得以普及。我是有功勞的,又最早享受到了汽車的好處,怎麼能說是吃虧呢?」松下認為,如果大家都沒有這樣的觀念,沒有這樣的行為,社會就不會進步。
松下認為,不論光顧者身份如何,都是商家的貴客。身份高貴的有錢人固然不可慢待,那些捨數月積蓄而來的顧客,更值得歡迎,對他們更應心存感激之情。
社會上的人各種各樣,身份不一,職業不同,富貴不等,但對於商家來說,他們沒有什麼分別,人人都是平等的。那種嫌貧敬富、看人做事的習氣,在現代社會已經很不適宜。
但是,無論如何,商家似乎還是更歡迎那些有錢人光顧,因為他們有錢買東西,高檔商品店的人更容易有這樣的想法或心態,並見諸言行。有這樣的想法並不為錯,因為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如果在行動上表現出來,就不那麼合適了。
松下以為,那些雖然窮困但卻肯於下決心光顧的顧客,才是最可貴的,他們的光臨,才最能體現商家的吸引力和存在意義。
松下開始做生意不久,一位前輩曾經給他講述了一個商家善待乞丐的故事。那是一家遠近馳名的糕點舖,所制糕點很有好評。一天,一位乞丐專程去買一塊豆餡包子。這種事,在這家店舖是相當稀罕的,以致於店員有些不安,把事情告訴了店東。東家聽說了,親自把商品交給乞丐。他把商品交給了對方,收了錢,然後恭敬地鞠躬說:「謝謝您的惠顧!」
東家的舉動,讓店員們莫明其妙:以前,貨品都是由他們經手,頂多只是店主出面,還從來沒有看見東家出貨的情形。大家詢問,東家說:「平常的顧客多是有錢有身份的,他們的光臨沒什麼稀罕。乞丐想吃一口久已向往的糕點而傾囊,這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怎麼可以錯過呢?這正應該是生意人應有的態度。」
對於這樁視乞丐為貴客的故事,松下至今記憶猶新,他覺得,從這件事中表達對客人的感激,才能算是真正的商人。
能有這樣的態度,才說明商家有了真誠服務的意識和行為。
松下體會道,如果賣家能站在顧客的立場,從顧客的需求出發,為顧客挑癬采買,則一定能贏得顧客的信賴,生意沒有不興隆的。商場上,這種主客易位的做法,往往能引出別致的思想,獲得意外的效果。
自古以來,生意場上的買家和賣家,很少能和睦持久的。
他們往往如仇似敵,充滿敵意地討價還價、挑揀貨品、成交商品。松下認為,這是不正常的,起碼現代的經營者再也不能這樣了。
松下認為,賣家站在自己的立場上銷售,當然是無可厚非的。但是做生意的時候,更應該站在顧客的立場,賣家變成買家,替顧客當掌櫃、當管家。顧客的管家當然願意買進物美價廉的貨品,那麼,你賣家就應該如此來為顧客挑選貨品。這種真誠的服務,沒有不讓顧客滿意的。這種做法,比只顧一時蠅頭小利的行為,不知要高明多少倍。現代商廈的所謂導購,如果能出自真誠,也會起到這樣的效果。
松下曾談及一樁和他的這種觀念吻合的笑話。主人公是一家大錢莊的退休職工安田善次郎。退休後,安田開了一家小店舖賣鰹魚乾,每當顧客來買,他總是挑選上品給顧客,因為反正顧客挑選也是挑好的。對此,松下評價說:「銷售時若能做顧客的掌櫃,替顧客挑選好物品,那麼這家商店或公司一定會繁榮的。」
松下說安田的商店會繁榮,這可能嗎?把上品都挑給了顧客,剩下的怎麼辦?也許有人會提出這樣的疑問。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賣家在當買家進貨的時候,也能為顧客當掌櫃。經辦采購的人,或是從廠家,或是從批銷商那裡進貨時,無論品種、質量、數量、價格,都要首先考慮到顧客,不能因為價廉而采進質次的貨品,不能因為有利可圖而采進積壓的貨品。這樣采進的貨品,自然都有優良的品質,合理的價格,如此做法,當然就不存在上述的疑問了。
買賣人總是要賺錢的,不賺錢就沒有必要做買賣了。但是,賺錢要建立在合理的信念之上,尤其要從大處著眼。松下關於采購的一段話,對商家改進經營管理不無作用:「經辦采購的人,往往會為了公司的利益,貪圖便宜而一味地要求減價。這雖然是人之常情,但我卻不以為這是正常的現象。因為只有雙方滿意、共同受益的買賣,才是合理的,才能持續。
因而,應該以顧客采賣貨品的態度,一方面堅持公道的買賣原則,一方面也要為顧客著想,注重貨物的品質。」
松下還談道,一個經銷人員,應該有自己掏腰包為顧客服務的精神。殷勤、周到而又出於至誠的服務,必然換來顧客的頻頻惠顧,生意當然興攏松下幸之助對於日本古代人物,最佩服的要數豐臣秀吉。
秀吉的經歷與幸吉(松下在五代自行車店學徒的時候,人們都這樣稱呼他)有相似之處,為人處事也有許多地方相通。從某種角度來說,有時候松下是以秀吉為人生榜樣的。
豐臣秀吉在未發達以前,做過管草鞋的侍僕,也當過餵馬人。但在這些平凡「低賤」的工作中,秀吉卻顯示出他人格的偉大,表露出將來必成大器的苗頭。秀吉管草鞋,在寒冷的冬天早晨,他總是把主人的草鞋放入懷中,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它。在做馬伕的時候,他非常疼愛主人的坐騎,自己掏腰包買胡羅卜餵馬。當時的秀吉,雖然工資很低,但他卻不看重金錢,而是看重為主人的服務。
對於這些民間傳說,松下始終記憶猶新,從不忘懷。松下認為,「這種敬業精神給豐臣秀吉帶來了後來的成功,我們也應該學習這種驚人的敬業精神。這樣的民間故事對生意人或做人,有非常大的參考價值。」
松下覺得,掏腰包的服務,表達的是對顧客的感謝,這種行為,必然能贏得顧客。當然「掏腰包服務」的精神,並不僅僅限於替顧客支付買商品時少付的幾角、幾元的金額,而是有著更廣泛的內容。松下舉自己公司的一個例子加以說明:顧客買的電視機出了毛病,廠家保修,如果就這樣把電視機從顧客家裡搬走修理,對顧客是相當不便的。出於對顧客的考慮,就應該送一部代用品給顧客,使他們不因保修而耽誤了收看節目。然後,應該盡快把顧客的電視機修好送回來,而且不收分文。
松下認為,僱員既然進入公司,公司就應該提供家庭般的溫暖;同時員工也應該對公司有家一般的關心,在一些時候肯於掏自己的腰包來維護公司的利益。松下電器的一位幹部去荷蘭菲利浦公司,負責接待的菲利浦公司職員認真接待了這位來自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的幹部,並在晚上請他到家裡用餐。松下聽了部下的報告,認為這正是菲利浦發展的原因之一。這種由衷、周到的服務,才使公司、社會得以發展、繁榮。
松下指出,因為自己的貨品好而得到顧客的稱讚固然可喜;遇到難纏的顧客,被挑剔、抱怨甚至「欺負」,也都應該持歡迎的態度。因為,這些都會成為以後不斷改善、前進的動力。
大家可能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生意場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顧客,有的隨和,有的冷漠,有的挑剔,有的抱怨,有的刁難……做生意的人,就人情而言,自然歡迎那些隨和、不挑剔的顧客,但對別的類型的顧客,也要同樣地歡迎,甚至心存感激。
對難纏、挑剔、刁難的顧客同樣歡迎,道理很簡單,那就是「顧客第一」、「顧客是上帝」的信念。秉承這樣的信念,心中就會常存「沒有不是的顧客」這樣的想法,從而設法滿足顧客的要求,在顧客的抱怨中尋求改善、發展的契機。
舉例來說,在價格方面,客戶都希望物美價廉,這是人之常情。而且,有時候看起來貨品的品質和價格是相稱的,客戶也會提出降價的要求。這樣看似不合理的要求,也不應該置之不理。當此之時,經營者千萬不要說出「那樣我們會虧本的」的話來,而應當說:「我們也想以這樣的價格出售。請您給我一些時間,努力試試看。三個月後,我們一定會按照那樣的價格和您交易。我們一定會努力達到您的要求。」這樣一來,眼下的生意可能做成,而且又有了改進的壓力,也必將能以新價格的產品做成將來的生意。倘若客戶正好是行家,他對你的「欺負」更是你的幸運,你可以從他的挑剔中獲取如何改進的信息,那不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嗎?
再比如服務方面。有些顧客非常嚴格,對約定的要求絲毫不肯放鬆,對商家的特殊情況一點也不肯通融:「說好今天下午三點送貨,就必須在那時候送來!」碰到這樣嚴格的顧客,不可能求得他的通融,你或許會感到對方不通人性,會感到惱火,但為了做成生意,必須按時送去。有了這一次的經歷,肯定就不會有下一次的延誤,因為你會從各個方面加以調整、改進。
對於以上的這些情形,松下留給後人頗有啟迪意義的格言:「在嚴格的要求下,才會有進步。這實在要感謝那些嚴格要求的顧客。」
「如果碰到的盡是美言有加的顧客,並不見得是好事,反而是有害的。社會的縱容,很容易使我們產生怠惰。沒有挑剔的顧客,我們也是不會長進的。」
「當你的顧客是經營非常嚴格的公司的時候,你會常受『欺負』。但不要覺得這種欺負很可惡,而要把它轉化為學習、進步的動力。只要你能夠做出讓難纏的顧客嚇一跳的價廉物美之物,你就能有突破和收穫,不僅自己進步,最終也會讓顧客滿意。」
在現代商界,視顧客為上帝,已經成為響亮的口號。這一點,無論是在西方民主化進程起步較早的國家,還是在東方脫離君主制不久的國家,都是一樣的。松下接觸過的一位西方大公司的董事長就說過:「我認為顧客就是君主,而我們所經營的公司就是他的臣民。即使顧客說了什麼過頭的話,我們也應該樂於聽從。」
善待顧客,哪怕是那些挑剔的、刁難的、甚至「欺負」人的顧客,一向是松下的主張。在這方面,他有著深切的認識。
但是,松下的善待是基於社會正義和對顧客有益的前提的。倘若顧客的要求有悖社會正義,而且對他自己也沒有什麼好處,松下是不會答應的。
這種情形,正與君臣關係一樣。君主是不能一概而論的,他們有的聖明,有的平庸,有的腐敗。對昏君盡忠,歷來為有識之士所反對。昏君的旨意,可能對國家和人民都有相當的危害。這時候,倘若臣下遵照執行,就會釀成災難。這與社會正義相悖,對君主自己也是有弊無利的。只有那些聖明的君主,臣下才可以唯命是從。
同樣,對顧客也是如此。如果顧客是有社會正義感且明白事理的,他們的要求無疑應該設法滿足,像臣下對待聖明的君主一樣。甚至對於他們的「蠻不講理」、「毫無道理」,也首先要盡可能地找出其中的道理來,使之合理化。如果真是碰到了毫無社會道義、損人不利己的要求,那麼,商家也是不能迎合他們的。這不僅是生意的原則,也是一種社會義務。
因為如果讓這樣的顧客肆行無忌,就不可能有一個合理的市場,不可能有一個公正的社會。
一般說來,顧客的要求,大多有其合理之處,但顧客畢竟不是經營者,他們可能有消費觀念的滯後性和消費心理的消極性。這一點,對於生產、銷售新產品的經營者來說,必須給予充分注意。經營者不能因為顧客要求的慣性,而不去設計、推廣新的產品。此時,就應該設法讓顧客認識新產品,使他們成為「聖明的君主」。經營者除了服務消費的職責外,還有引導消費的義務。
松下告誡經營者們,賣家要有嫁女的心態,雖將自己精心培育的女兒嫁了出去,但絲毫不減關心之情。由此和顧客建立起來的「姻親」關係,是一種超乎買賣關係的交往,它的前景當然是光明燦爛的。
如果買賣雙方如仇似敵,自然是無法把生意做好的。那麼,雙方應該建立起怎樣的關係呢?松下幸之助以他的成功經驗告訴人們,賣貨品時,要替顧客當掌櫃,站在顧客的立場上來挑選貨品。此外,松下還說賣貨要像嫁女兒一樣。如果說前者主要指買賣成交,後者則側重指售後服務。
我們都體會到,父母對於女兒的養育自然是無微不至的,對他們的女兒自然也是無比珍視的。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女兒是優秀的。即便當女兒嫁了出去,父母對女兒的關心絲毫也不減少,而是一如既往。松下以為,這樣的父母與女兒的親情正是商店或公司應有的對自己的商品與顧客的態度、行為。
經營者自然以從事經營方面的實踐為主,但是,經營之外的許多知識和體驗對經營所起的作用也是巨大的。許多本不相干的事情多有相通的地方,細心地去體察,就必然有所得,進而活用,肯定就有所收穫了。松下正是這方面的高手,他的成功肯定也與此有關。
松下指出,自動售貨機的出現,的確給商品的買賣帶來了諸多便利,因此也受到了商家的歡迎。但是,做生意不只是簡單的賣貨收款,它還包含著與顧客的交流,這是自動售貨機所無法做到的。
松下幸之助先生並不完全給這種自動機器投贊成票;同時也反對商家銷售時的機械式行為。因為買賣雙方都是活生生的人,如果世上只有自動售貨機,就可能失去做生意的精神。
松下認為,生意並不是售貨、收款那樣的簡單,而且要有一種精神,就是主客雙方的心與心的聯繫和交流。同樣的貨品,許多家商店都有,而顧客卻來你的店裡買,甚至是不只一次地來買,並且介紹親戚朋友來買,這就表示顧客對你的信任和眷顧具有了超出金錢貨品的意義。因此,商家也就應該有感情交融、心意相通的心態和行為,而不只是做自動售貨機。這種交流和感動,不只可以給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增添幾分溫馨,給社會增添一些和諧,同樣也可以帶來巨大的商業價值。
不論顧客身份如何,都是商家的貴客。身份高貴的有錢人固然不可慢待,那些捨數月積蓄而來的顧客,更值得歡迎,對他們更應心存感激之情。
社會上盡管有五行八作、三教九流,但對於商家來說,他們沒有什麼分別,是平等的。那種嫌貧敬富、看人下菜碟的習氣,在現代社會已經很不適宜。這不僅是人情世故使然,也是商業的基本原則。如果說在等級制度社會如上情形還尚有情可原,在當代的民主社會則是不充許的了,無論法律的角度,還是倫理的角度,都是如此。
但是,無論如何,商家似乎還是更歡迎那些有錢人光顧,因為他們有錢買東西;高檔商品店的人更容易有這樣的感想或心態,並見諸言行。這種感想也是不錯的,因為事實也確實如此。不過,形諸言動,就不那麼合適了。松下以為,那些雖然窮困但卻肯於下決心光顧的顧客,才是最可貴的;他們的光臨,才最能體現商家的吸引力和存在意義。
松下開始做生意不久,一位前輩曾經給他講述了一個商家善待乞丐的故事。那是一家遠近馳名的糕點舖,所制糕點很有好評。一天,一位乞丐專程來買了一塊豆餡包子。這種事,在這家舖子是相當稀罕的,以致於店伙有些不安,把事情告訴了店東。東家聽說了,卻說要親自把東西交給乞丐。他把東西交給了對方,收了錢,然後恭敬地鞠躬說:「謝謝您的惠顧!」
東家的舉動,讓店伙們莫明其妙:以前,貨品都是由他們經手,頂多也不過是掌櫃的出面,還從來沒有東家親手賣貨的情形呢。大家詢問,東家說:「平常的顧客多是有錢有身份的,他們的光臨沒什麼稀罕。乞丐想吃一口久已向往的糕點而傾囊,這實在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怎麼可以錯過呢?這正應該是生意人應有的態度。」
對於這樁視乞丐為貴客的故事,松下至今記憶猶新,他覺得,在這種地方去體會商人的感激,才能算是真正的商人。
能有這樣的態度,才說明商家有了真誠服務的意識和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