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回憶錄 第十三章 捷克斯洛伐克
德國正在緊張地侵略奧地利時,希特勒坐在汽車裡對哈爾德將軍說:「這樣一 來,捷克人就會感到很不方便了。」哈爾德立刻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這使他看到 了光明前景,這句話向他表明了希特勒對軍事的無知。哈爾德後來解釋道:「德國 軍隊要從南面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實際上是不可能的。穿過林茨的那條惟一鐵路是完 全暴露的,因此進行突然襲擊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希特勒主要的政治戰略觀 念是對的。齊格菲防線正在加固,儘管距完工為時尚早,但足以讓法國軍隊想起有 關索姆河和帕森達勒兩次戰役的恐怖回憶。希特勒深信法英兩國都不願打仗。 就在德國軍隊挺進奧地利的當天,據說,戈林曾向捷克駐柏林公使鄭重保證: 德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毫無惡意。」3月14日,法國總理勃魯姆先生向捷克駐巴黎公 使鄭重地聲明:法國將毫無保留地履行對捷克斯洛伐克的義務。但這些外交保證卻 不能掩蓋殘酷的現實。歐洲大陸上整個戰略形勢已經改變了。德國人議論的話題及 其軍隊現在可以直接集中於捷克斯洛伐克的西部邊境了,生活在這些邊境地區的居 民屬於日耳曼種族,這裡有一個好尋釁的、活躍的日耳曼民族主義黨,一旦發生糾 紛,他們就急於充當第五縱隊。 * * * * * 為了阻止德國發動侵略,英國政府根據張伯倫先生的決定,在地中海謀求與意 大利取得和解。這樣一來就會加強法國的地位,並且使法英兩國能夠集中精力處理 中歐的事情。由於艾登下台,墨索裡尼在某種程度上得到了撫慰,並覺得自己在討 價還價的談判中處於強勢,因此沒有拒絕英國的這種悔改表示。1938年4月16日,英 意兩國簽訂了一個協定,這個協定實質上是英國讓意大利在阿比西尼亞和西班牙自 由行動,以此來回報意大利對中歐所表示的難以估量的善意。外交部對這項交易表 示懷疑。張伯倫先生的傳記作者告訴我們,張伯倫在一封私人信件中寫道:「你真 該看看外交部提交給我的草案;北極熊也會讓它給凍死。」ヾ 我和外交部對這種做法有同樣的疑慮。 希特勒正警覺地注視著局勢。對他來說,在歐洲危機中使意大利最終與他結盟 也是很重要的。4月底,他和三軍參謀長舉行會議時就考慮過如何加緊這一進程。墨 索裡尼希望能夠在阿比西尼亞自由行動。他儘管獲得了英國政府的默許,但也許最 終還需要德國支持他的這一冒險行動。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就必須同意德國對捷克 斯洛伐克所要采取的行動。這個問題必須加緊解決,以便解決捷克問題時意大利站 在德國這一邊。柏林方面當然也研究了英法兩國政治家的聲明,他們非常滿意地注 意到,這兩個西方大國意欲勸捷克人為了歐洲和平的利益而理智一點。亨萊因領導 的蘇台德ゝ的納粹黨現在又提出要求,要求在捷克與德國相鄰的這些地區實行自治。 不久英法兩國駐布拉格的公使立即拜見捷克外交部長,「表示希望捷克政府盡最大 的努力來解決這個問題。」 ヾ法伊林,前引書,第350頁。——原注 ゝ捷克斯洛伐克西北部地區。 5月間,捷克斯洛伐克的日耳曼人奉命加緊進行煽動。捷克的地方選舉即將舉行, 德國政府為此開始進行蓄謀已久的神經戰。關於德國軍隊挺進捷克邊境的謠言四起, 德國人對此進行否認,但並不能使捷克人放心。捷克人於5月20日一21日晚下令軍隊 作局部動員。 一段時間以來,希特勒一直深信法英兩國都不會為捷克斯洛伐克而戰。他於5月 28日召集主要顧問舉行會議,下令為進攻捷克斯洛伐克作準備。不過,他的軍事顧 問並不全都和他一樣信心十足。由於考慮到協約國的實力除了空軍之外仍然占有巨 大優勢,德國將軍們不相信法英兩國會屈服於元首的挑戰。要擊潰捷克軍隊、突破 或包抄波希米亞防線,必須出動將近整整35個師。德國三軍參謀長告訴希特勒,必 須考慮到捷克軍隊的高效率和最新式的武器裝備。齊格菲防線中的野戰工事雖然已 經築好,但整個防御工事遠未完工;而且德國在進攻捷克時只有5個正規師和8個後 備師保護德國整個西部邊境,防備法國軍隊可能會動員100個師來進攻。將軍們一聽 到要冒如此大的危險,大為震驚,要是再等幾年,德國陸軍就會再顯昔日雄風。盡 管過去協約國的和平主義和軟弱性使希特勒得以成功地實行徵兵、重占萊茵蘭和吞 並奧地利,從而證明了他的政治判斷是正確的,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卻不相信希 特勒虛張聲勢的恐嚇會獲得第四次成功。那些勝利大國在軍事上顯然占有優勢。如 果他們再一次有違常理、漫不經心地放棄他們的責任和榮譽,那就太不合乎情理了。 此外還有蘇俄,它和捷克斯洛伐克同屬斯拉夫種族,而此時它對德的態度充滿威脅 性。 蘇俄與捷克斯洛伐克的關係以及與貝奈斯總統的個人關係都是親密團結的友好 關係,這種關係的根源一方面在於他們有一定的種族同源關係,另一方面也在於最 近發生的幾件事。這裡有必要對這幾件事略加說明,貝奈斯總統在1944年1月到馬拉 喀什看我時告訴過我這些事。1935年,貝奈斯曾收到希特勒的建議:如果捷克斯洛 伐克在法德戰爭中保持中立,希特勒就保證在任何情況下尊重捷克斯洛伐克的領土 完整。當貝奈斯指出在這種情況下他有與法國一起行動的條約義務時,德國大使便 回答說沒有必要宣佈廢除條約,因為只要在戰爭發生時不實行動員或不出動軍隊就 足以說明條約已破壞了。由於自己所處的地位,這個小小的共和國對這種建議無法 表示憤慨。他們對德國害怕到了極點:德國隨時可能會提出蘇台德區日耳曼人的問 題,並且會對這些日耳曼人加以煽動,這就會使捷克陷入極端的困境,瀕臨日益嚴 重的危險。因此,他們對這個建議不加評論,也沒有作出承諾,只把這件事擱在一 邊,此後一年多沒有再提起此事。1936年秋,德國高級軍事方面送交貝奈斯總統一 封信,大意是說,如果他想利用元首的建議,他最好迅速采取行動,因蘇俄馬上就 會發生重大事件,那時他再給德國的任何幫助都會變得無足輕重了。 當貝奈斯琢磨這個令人不安的暗示時,他覺察到蘇俄駐布拉格的大使館一直在 傳遞蘇俄某些要人與德國政府之間的信件。這便是所謂的軍方和共產黨老赤衛隊陰 謀的一部分。他們想推翻斯大林並建立一個以親德政策為基礎的新政權。貝奈斯總 統立即將其所能發現的一切情況通知了斯大林。ヾ緊接著,蘇俄就開始進行無情的、 但也許並非不必要的軍事和政治清洗;在ヾ不過,有證據表明,貝奈斯所提供的情 報事先是由蘇聯國家政治保衛局通知捷克警方的,他們希望通過一個友好的國家將 這個情報轉告斯大林,但這並不能抵消貝奈斯對斯大林的幫助。——原注1937年1 月進行了一連串的審判,在這些審判中檢察官維辛斯基大顯身手。—儘管共產黨老 赤衛隊極不可能與軍方領導人攜手合作,反之亦然,但是他們心裡肯定都很嫉妒斯 大林,因為是他把他們攆走的。因此,按照極權國家所堅持的原則,最好是同時將 他們清除。十月革命的最初領導人如季諾維也夫、布哈林,還有應邀代表蘇聯參加 英王喬治六世加冕大典的圖哈切夫斯基元帥以及許多陸軍高級軍官都被槍決了。上 尉以上的軍官和官員被清算者不少於500人。俄軍以犧牲其軍事效率這一沉重代價肅 清了親德分子,蘇俄政府開始明顯有反德傾向。斯大林對貝奈斯總統深為感激,蘇 俄政府極其願意幫助貝奈斯及其受威脅的國家抵抗納粹危險。希特勒對這種情況當 然十分清楚,但我不知道英法政府是否都同樣對此十分明了。在張伯倫先生以及英 法兩國的總參謀部看來,蘇俄1937年的清黨主要是體現俄軍內部分裂,體現了蘇俄 已被深仇大恨和報復搞得四分五裂。這也許是一種極端的看法,因為一個以恐怖政 治為基礎的政治制度以無情的手段確保其政權是很可能鞏固其地位的。這一段敘述 的主要目的是表明蘇俄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以及斯大林與貝奈斯之間有著密切關係 這一顯著事實。 但是,德國內部的緊張狀態以及貝奈斯與斯大林之間的關係,外界無人知曉; 英法兩國駐捷克的公使也毫無覺察。齊格菲防線儘管尚未完成,但看來仍然具有可 怕的威懾力。儘管德國陸軍是新建立的,但外界無法對其實力以及戰鬥力進行精確 的估計,無疑人們對其有所誇大。此外,對不設防城市進行空襲的危險是難以估量 的。最重要的是,民主國家的人民痛恨戰爭。 儘管如此,當時就任法國總理的達拉第於6月12日重申其前任在3月14日作出的 保證,並宣稱法國對捷克斯洛伐克所作出的承諾「是神聖的、不可規避的」。過去 人們議論,13年前簽訂的洛迎諾公約就暗示著在召開一個東歐的洛迦諾會議之前, 東歐的局勢不會明朗。而現在達拉第發表了這個重要聲明,這些閒言碎語也就隨之 消失了。毫無疑問,在歷史面前,法國與捷克斯洛伐克於1924年簽訂的條約不但在 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都具有絕對效力;而且在1938年出現的各種情況下,這一點也 一再得到法國政府歷屆元首的重申。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希特勒堅信只有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於是,他在6月1 8日宣佈了進攻捷克斯格伐克的最後命令。其間,他設法再三向那些焦慮不安的將領 們保證。他告訴凱特爾ヾ:「只有當我確信法國正如我們重占(萊茵蘭)非軍事地區 以及進佔奧地利時那樣不會進軍、英國也不會幹預的時候,我才會決定進攻捷克斯 洛伐克。」ゝ ヾ納粹主要戰犯之一。 ゝ《紐倫堡文件》,第二編,第十號。——原注 1938年7月26日,張伯倫在議會上宣佈派朗西曼勳爵去布拉格,就地促成捷克政 府與亨萊因先生和平解決。次日,捷克政府公佈了國內少數民族問題法案草案,作 為談判的基礎。就在同一天,哈利法克斯勳爵在議會上說:「我不相信當今歐洲各 國的負責人都想打仗。」8月3日,朗西曼勳爵抵達布拉格,跟有關各方面進行了一 系列冗長的、錯綜複雜的談判。不到兩個星期,這些談判就徹底失敗了,從此局勢 的發展十分迅速。 8月27日,這時已就任外交部長的裡賓特洛甫報告說,意大利駐柏林大使曾拜會 過他,大使說:「他又接到墨索裡尼書面指示,請求德國及時通告他可能對捷克斯 洛伐克采取行動的日期。」墨索裡尼之所以要求得到這個通告是為了「能夠在適當 的時候在法國邊境采取必要的措施」。 * * * * * 8月間,局勢越發令人焦慮。9月2日下午,我接到蘇俄大使的一封信,信中講由 於有一個緊急問題他想立即到恰特韋爾來看我。我和麥斯基先生的私交已有一段時 間了,他多次見過我兒子倫道夫。我隨即就會見了這位大使,略加寒喧之後,他切 入正題,嚴謹而又詳細地告訴我下面的事情。他沒說多久我就意識到,他之所以跟 我私下說這些,是因為蘇俄政府寧願通過我而不願直接向外交部提出建議,以免遭 到拒絕。他們顯然希望我把聽到的一切報告英王陛下政府。大使雖然沒有這樣說, 但他沒有要求我保密,這就可想而知了。我立即感到這事至關重要,因此在轉告政 府時非常謹慎,避免帶有自己的意見,以免在哈利法克斯和張伯倫對此考慮時有偏 頗的影響;而且在措辭上也非常小心,以免激起我們之間的爭論。 大使告訴我的內容如下: 同一天,法國駐莫斯科代辦(大使正在休假)拜訪李維諾夫先生,以法國政府的 名義問他,當捷克斯洛伐克遭到德國襲擊時,俄國將給予什麼援助,尤其是考慮到 由於波蘭和羅馬尼亞可能保持中立而造成的困難。李維諾夫回答說,蘇聯決心履行 他們的義務。他認識到波蘭和羅馬尼亞的態度所造成的困難,但他認為羅馬尼亞方 面的困難是能夠克服的。例如,如果國際聯盟決定捷克斯洛伐克是被侵略國,德國 是侵略國,這就有可能說服羅馬尼亞讓俄國的陸軍和空軍過境。 若國際聯盟理事會的意見不一致,李維諾夫認為多數票的決議就足夠了,羅馬 尼亞可能會參加多數一方。因此,他建議以出現戰爭危險為理由,根據第十一條規 定,召集國際聯盟理事會開會,國際聯盟各成員國在一起進行磋商。由於時間倉促, 此事宜越早越好。俄國、法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總參謀部相互間應立即舉行會議, 研究援助的方法。李維諾夫還主張,愛好和平的國家應就維持和平的最妥善辦法進 行協商。他認為或許應發表一個包括法國、俄國和大不列顛在內的聯合聲明。他相 信美國會對這樣一個聲明給予道義上的支持。 這就是麥斯基的談話。我對他說,除非亨萊因與貝奈斯談判出現新的破裂,而 且導致破裂的過錯不在捷克斯洛伐克政府一方,否則,英國政府不可能考慮采取進 一步行動。如果希特勒的確改變了態度,轉而采取和平解決辦法,我們就不想激怒 他。 我把報告口授寫好之後就送給哈利法克斯勳爵。他於9月5日謹慎地答覆說,他 現在認為,根據第十一條規定所提出的這種行動不會對時局有多大幫助,但他會把 這事記在心裡。他說:「我認為,眼下正如你所指出的,我們應該根據亨萊因從貝 希特斯加登帶回來的報告來考慮整個局勢。」他又說局勢仍然令人焦慮。 * * * * * 《泰晤士報》在9月7日發表社論說: 捷克政府已經準備接受蘇台德人最近的建議。如果現在他們又提出更多的要求, 那麼據此惟一可能得出的結論是,德國人的目的並非只是幫助那些在捷克斯洛伐克 共和國中感到不自在的人消除束縛因素。那麼,值得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考慮的是, 他們是否應該完全不考慮某些方面已贊成的計劃,也就是割讓某些異族居民居住的 並與其同種族的國家接壤的邊界,從而使捷克斯洛伐克成為一個更為單純的國家。 這當然意味著要把整個波希米亞要塞防線交出來。雖然英國政府立即聲明《泰 晤士報》上的這篇文章並不代表他們的意見,但這根本不能使國外的輿論、尤其是 法國輿論消除疑慮。當時的法國外長博內先生於1938年9月10日向我們駐巴黎大使埃 裡克·菲普斯爵士提出如下問題:「明天希特勒可能就要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如果 他真的發動進攻,法國將立即動員。法國轉過來問你:我們進軍了,你們是不是和 我們一同進軍?大不列顛將如何答覆?」 下面是經過內閣同意的答覆,是由哈利法克斯勳爵於12日通過埃裡克·菲普斯 爵士轉交法國的: 我自然知道,對於法國政府來說,我國政府對這個問題有一個明確的答覆是何 等重要。但正如你向博內指出的,這個問題本身儘管簡單明了,但決不能把它同可 能產生這個問題的情況分隔開采考慮,而這樣的情況在現階段純屬假定。 此外,在這個問題上,英王陛下政府不可能只關心自己的處境,因為英國政府 不論作出什麼決定,或采取什麼行動,事實上這一切都要由各自治領作出保證。各 自治領政府當然不願意在情況尚未發生之前由別人代替他們作出決定,他們希望由 他們自己作出判斷。 因此,在現階段,我對博內先生提出的問題所能給予的答覆只是:雖然英王陛 下政府絕對不允許法國的安全受到威脅,但他們不能確切地說明在目前未能預料的 形勢下所要采取的未來行動外性質以及采取行動的時間。ヾ ヾ喬治·博內:《從華盛頓到法國外交部》,第360—361頁。——原注 法國政府針對「英王陛下政府絕對不允許法國的安全受到威脅」這一聲明提出 問題:「如果法國受到威脅,法國能夠得到英國什麼樣的援助?」根據博內的記載, 倫敦的答覆是派出兩個非摩托化的師,以及在戰初6個月內派出150架飛機。如果博 內只是為了想讓捷克聽天由命而找個借口,那麼我們應該承認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就在9月12日同一天,希特勒在紐倫堡黨員大會上發表演說,聲稱要對捷克人進 行大肆攻擊,第二天,捷克以在國內某些地區實施戒嚴作為回擊。9月14日,他們同 亨萊因的談判徹底破裂。15日,這個蘇台德領袖逃往德國。 現在已到危機的極點了。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