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核戰爭幽靈出沒於台灣海峽 台灣島位於南中國海距中國大陸以東一百余公里處。
台灣與大陸之間的海域通稱台灣海峽,其中包括台灣以
西的澎湖列島和更西面的金門群島。上述三十多個小島,大
多離台灣都有上百公里之遙,而與中國大陸的距離卻短得能
「涉水而過」,而且是大陸的兩處重要的海港所在地。金門在
廈門對面,離廈門只有2公里;馬祖群島位於福州以東,距
福州不過10公里;大陳群島位於中國東海,與台灣相距200
公里。
國民黨1949 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慌慌張張地逃竄
到台灣,但仍然控制著金門、馬祖、大陳等三十多個離大陸
不遠的島嶼,在這些島嶼上駐紮著軍隊,夢想有朝一日反攻
大陸時,以這些島嶼作為跳板。
50年代初,國共兩黨的軍隊在台灣海峽不斷發生一些小
規模的衝突。台灣海峽並不是風平浪靜的。
1953年10月和1954年5月,國民黨戰艦在公海將中國
駛往波蘭的貿易貨船劫往台灣。北京譴責美國海軍提供了支
持。
一個月以後,台灣戰艦又搶劫了蘇聯為中國港口制造的
油罐。為此,蘇聯政府向華盛頓發出官方抗議。
1954年7月16日,《人民日報》對國民黨的 「海盜行
為」和美國「後台的支持」,進行了強烈譴責,指出:在過去
的幾年中,「美國和國民黨狼狽為奸,在靠近台灣的海域劫持
了70多只屬於中國的貨船或與中國進行貿易的外國的貨
船」。
英國人明智地認為,由金門、馬祖等島嶼所引起的爭端,
是屬於中國人內部的爭吵,其他國家不應介入。
然而,美國當局並沒有從朝鮮戰爭中吸取教訓,在台灣
海峽的爭端中繼續干涉中國內政,執行侵略政策,依賴核優
勢,不斷對中國進行核威脅。這樣,從1954年9 月開始,就
出現了長達九個月的危機局面。在這段時間和以後一個時期,
美國多次揚言要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核戰爭的幽靈嚴重威脅
著中國的安全。
4.1 美國人為什麼迷戀於 「持索捕風」?
中國古詩云:「持索捕風何時得,將刀斫水幾時斷?」 這
詩句的意思是不要樹立不切實際的目標,辦無法辦到的事情,
否則就會勞而無功。
50年代美國幫助蔣介石控制金門、馬祖的舉動和對中國
進行核威脅,實質上無異於「持索捕風」、「將刀斫水」,然而
美國當局卻執迷不悟,對 「持索捕風」 極為熱心。這是為什
麼呢?最根本的原因恐怕就是稱霸世界的野心,使得美國的
決策者利令智昏,失去了明智的判斷能力。稱霸世界的野心,
使美國當局作出了三個帶有偏見、失去理智的判斷:(1)中
國是一種可怕的力量;(2)放棄金門等島嶼必然引起可怕的
連鎖反應;(3)核武器同其他武器一樣是可用的。
50年代初,白宮有一份報告,題為《美國對共產黨中國
的政策》。該報告認為,中國有一種可怕的力量,必須設法削
弱、孤立中國,並且提出了「削弱中國勢力」的戰略。50年
代朝鮮戰爭以後的二十多年的漫長歲月裡,美國顛倒黑白地
把中國看作侵略者,稱中國為「亞洲的赤色帝國主義」,把中
國作為最大敵人之一,用長期包圍戰略體系與之對立。正是
這一戰略和政策,給中國帶來了極大威脅。從1950年的朝鮮
戰爭起,一直到60年代末的越南戰爭後期,由於美國當局的
錯誤政策,美中兩國一直處於劍拔弩張的對立狀態。在這種
狀態下,美國積極向台灣提供軍援以阻止共產黨占領台灣海
峽的金門等島嶼,這當然不足為奇了。
中國近海的金門和馬祖群島,都在中國大陸的大炮射程
之內,兩個群島加在一起,總面積不足一百平方英里。在許
多人看來,為這些沒有多大價值的小地方與中國公開對抗,甚
至冒核戰爭的危險,顯然是荒謬和愚蠢的。艾森豪威爾和杜
勒斯之所以公然宣佈美國對「保衛」這些島嶼有很大興趣,原
因之一就是害怕引起連鎖反應。因為他們都認為,「如果襲擊
或 是投降使金門失守」,可能的結果將包括通過 「顛覆和
(或)軍事行動」使台灣失守,幾年後整個西太平洋的「多米
諾骨牌」都將倒下,最後,「具有巨大工業潛力的日本很可能
會落入中蘇軌道」。一句話,在他們的想像中,「多米諾效
應」 在遠東引起的後果,遠比中國大陸被接管的後果更深遠
和更具有災難性。
在這種連鎖判斷中,最弱的一個環節,就是第一個環節,
它把金門失守和台灣失守、遠東共產主義聯繫在一起。因此,
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實際上成了蔣介石及其發言人、支持者
所宣稱的觀點和主張的俘虜。他們兩人都認為,一項躲避保
衛金門和馬祖的決定,可能對台灣的中國人的精神造成致命
的打擊。從金門和馬祖撤退以及 「為此我們不得不施加的壓
力,將嚴重損害福摩薩(即台灣)非共產力量的士氣和效忠,
以後我們就指望不上他們了」。
正是這一信念,驅使艾森豪威爾下決心幫助蔣介石守住
金門和馬祖。同時,他也清醒地估計到,如果共產黨對兩島
嶼發動全面攻擊,不求助於使用核武器,就不可能進行成功
的抵抗,他知道,這將是他的指揮官們所要堅持的建議。他
本人同意杜勒斯的觀點,一旦參戰,必須不惜一切代價挽救
島嶼。
相信原子彈可以使用,是台灣海峽核危機發生的另一個
重要原因。
「有限核戰爭」 的戰略設想,雖然在50年代末才被系統
化 (1958年基辛格的《核戰略和外交政策》、1960年赫爾曼
·康恩的《論熱核戰略》和《關於戰爭升級》是主張 「有限
核戰爭」 的代表作),但在50年代初,美國決策者就已自覺
不自覺地按照 「有限核戰爭」 的戰略設想行事了。
所謂「有限核戰爭」,就是不使本國遭受核戰爭的巨大破
壞,把自己擁有的戰略核武器當做威懾力量加以炫耀,而在
局部地區對核武器加以戰術上的控制使用的一種戰爭方法。
如對准一個城市、一個地區這種有限區域,分階段地發射一、
兩枚核炸彈或核導彈等有限核武器,通過這種核攻擊,使對
方看到核武器的威力,迫使對方投降。如果對方不投降,就
加以威脅:你不投降,就將繼續用核武器打擊你們,並毀滅
你們的國家!
1953年10月30日,美國政府在其印發的一份代號為
NSC
162# 2的文件中,就要求建立一種以核打擊能力為基礎
的強大的軍事態勢,使美國及其盟國的部隊能迅速對衝突作
出有力的反應,並在核衝突中保證勝利。美國宣稱,印度支
那和台灣 「在戰略上是如此重要,如果對它們進犯,可能會
迫使美國使用軍事力量進行反擊。……在與蘇聯或中國的敵
對衝突中,美國將認為核武器如同其他武器一樣是可用的」。
1954年1月,美國戰略空軍司令G·勒梅將軍說:「在朝
鮮沒有合適的戰略空投的目標。然而,我可以在中國的東北
和蘇聯的東南部合適的地方投幾顆原子彈。對於朝鮮和印度
支那這樣的『撲克牌』,我們……在有些情況下,應該嘗試提
高賭注。」
白宮的一份文件《美國對共產黨中國的政策》認為,「在
與中國全面衝突時,美國的力量 (使用所有可以使用的武
器)將給中國共產黨的空軍和地面裝備以致命打擊」;並且指
出,這樣做,「或許會消耗掉美國原子彈儲備的一個相當的比
例」。
1954年8月3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宣佈,美國將向台
灣提供軍援,「以阻止共產黨占領台灣」,並將與台灣進行簽
訂軍事條約的談判。此後的第二周,中國人民解放軍炮艇與
國民黨軍艦在海上相遇時發生激烈戰鬥,國民黨「副總統」也
狐假虎威地宣稱,他將不在乎反攻大陸的戰爭 「最終成為全
面毀滅的原子戰爭」。
台灣海峽的核危機,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發生和延
續的。
4.2 重炮轟金門引起的恐慌
1954年9 月3日,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正在馬尼拉參加東
南亞聯盟組織成立大會。為了反對美國政府的侵略政策,打
擊蔣介石的氣焰和回擊國民黨軍隊對東南沿海的襲擾,中國
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炮兵,奉命用重炮連續轟擊由蔣軍駐奪
的金門。
美國把蔣介石集團視為盟友,從朝鮮戰爭以來,美軍第
7艦隊一直在台灣附近水域巡邏,「防止」共產黨攻佔台灣。朝
鮮停戰協定簽訂後,雖然亞洲總的形勢得到了緩和,但美國
仍然實行孤立中國的政策。它以日本為其東方的主要戰略基
地,武裝台灣,插足越南,加緊控制亞洲其他國家,有計劃
地部署包圍中國的軍事陣地。
美國有人驚呼,炮擊金門是 「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第一
槍」。美國代理國防部長羅伯特·安德森不無驚慌地向艾森豪
威爾總統發出警告說,解放軍這次炮擊的強度之大,極像是
發動一次全面攻勢的前奏。美國國務卿杜勒斯在炮轟金門幾
天之後,向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表講話,稱這次危機是一個
「可怕的兩難困境」。蔣介石更是慌了手腳,在金門受到炮擊
之後,一下子就往那裡派去5萬多正規軍加強防守。
從1949 年以來,華盛頓為了支持和幫助蔣介石政府,已
向台灣提供了16億美元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根據前不久披露
的歷史文獻記載,艾森豪威爾當局曾秘密地向蔣介石承諾,如
果人民解放軍發起進攻,美國會幫助他保衛金門和馬祖。現
在,金門遭到炮擊,美國會不會為了幾個對台灣的防禦沒有
多大價值的小島而大動干戈,與中國打一場大仗呢?艾森豪
威爾後來回憶說,在炮擊開始之後的九個月裡,美國為了支
持在台灣的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捲入一場幾乎造成 「美國與
它的所有盟邦分裂」 的危機之中,也差點使國家走向 「戰爭
的邊緣」。
從一開始,白宮內部就有分歧。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阿
瑟· W ·雷德福海軍上將代表參謀長聯席會議大多數成員宣
稱,對這些島嶼進行全力以赴的防禦對於保衛台灣來說是至
關重要的,他還提出如果中國對台灣發動一場大規模攻勢,美
國就應動用原子武器。這是雷德福在不到六個月的時間裡,第
三次建議對中國采取侵略行動,包括投擲原子彈。艾森豪威
爾則擔心地說:「如果我們進攻中國,我們將無法限制我們的
軍事行動,就像在朝鮮一樣。……如果我們打一場全面戰爭,
合乎邏輯的敵人將是蘇聯,而不是中國,我們將必須在那兒
打仗。」
然而雷德福則說,美國 「應為在全球反對共產主義的戰
斗中表明立場」。他於9 月12日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次會
議上稱,對中國「除了被迫進行一場全面戰爭之外別無選擇,
否則我們將使美國一直受消極政策的影響,從而會逐漸在局
部衝突中喪失自由世界的力量」。因此,不顧艾森豪威爾的訓
斥,雷德福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仍然認為,「如果中國進犯,美
國將狠狠地打擊中國大陸」。
但是,國家安全委員會的大多數成員則不願意看到與中
國再進行一場戰爭,因而與雷德福的好戰路線相去甚遠。國
防部長查爾斯·威爾遜擔心美國的捲入會使美國陷入中國內
戰的泥坑而不能自拔。艾森豪威爾則對這些小島對台灣的軍
事重要性表示懷疑,盡管他相信喪失這些島嶼將沉重地打擊
國民黨軍隊的士氣,但還是懷疑有沒有必要非要靠戰爭來保
住這些島嶼。因此,艾森豪威爾對雷德福說,美國尚未與蔣
介石簽訂過條約,未經國會批准,總統不能把美國投入對中
國的戰爭,特別是為了像金門和馬祖那樣微不足道的小島的
命運。他告訴參謀長聯席會議,如果中國人進攻台灣,第7艦
隊應采取守勢;同時他將立即要求召開國會會議。在 「國會
考慮這一問題期間」 將不援引大規模報復理論,不對中國大
陸進行報復。
同樣,杜勒斯這時既不贊同與中國全面開戰,也不願意
看到這些島嶼上的軍隊被迫投降。他與艾森豪威爾都企圖找
出一個既支持國民黨當局,又能緩和目前緊張局勢的辦法。
在其後的數周裡,艾森豪威爾當局在公開場合指責 「共
產黨的威脅」,反復強調美國支持國民黨保衛台灣和澎湖列
島。但是,為了使北京摸不透華盛頓的意圖,也為了不疏遠
那些強烈反對美國捲入大陸沿海地區衝突的歐洲和亞洲盟
邦,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沒有明確地指出美國對國民黨的承
諾是否還包括保衛靠近大陸的這些在國民黨軍隊控制之下的
群島。為了增強美國的外交地位並「限制」這次危機的發展,
杜勒斯奔走於西方國家之間,企圖讓聯合國通過一項停火計
劃,並讓這些沿海島嶼實現所謂 「中立化」。
為了粉碎美國這一爭取「中立化」的陰謀,1954年11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炮擊了其他國民黨軍隊駐守的小島。11月23
日,中國宣佈對13名在朝鮮戰爭期間在中國上空被擊落的美
國飛行員的判決,他們均以間諜罪被判刑,刑期從4年有期
徒刑到無期徒刑不等。
至此,1954年即將結束。在這一年之內,白宮的專家們
曾五次勸說艾森豪威爾對中國進行核攻擊。第一次是在4月
越南奠邊府法軍告急的時候;第二次是在5月奠邊府陷落的
前夕;第三次是在6月下旬,當法國說中國空軍即將參加印
度支那衝突之時;第四次是在9 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始炮擊
金門和馬祖之間;第五次就是在11月中國宣佈對美國飛行員
判處徒刑之時。這五次建議雖然都未被艾森豪威爾采納,但
是,為了對 「迅速增長的蘇聯和中國的威脅」 作出反應,艾
森豪威爾還是於12月1日會晤國防部長威爾遜和原子能委
員會主席斯特勞斯,安排「增加在海外部署」美國的核武器,
讓他們放手執行一項把36%的氫彈和42%的原子彈部署在
海外的計劃。他還指示斯特勞斯把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對原子
彈的控制權移交給國防部。
同時,為了打消蔣介石對華盛頓是否真心支持國民黨的
疑慮,艾森豪威爾於12月初與國民黨締結了臭名昭著的美台
「共同防禦條約」。這一條約明確覆蓋了台灣島、澎湖列島和
簽約雙方一致同意的其他國民黨控制區,並宣佈對 「締約
國」任何一方的武裝進攻,將被認為是對另一方的戰爭行為。
作為對這一 「條約」 提供的保護的回報,也為了確保美
國不會立即被捲入一場與中國的戰爭,華盛頓要求蔣介石秘
密起誓,在沒有得到美國明確許可的情況下,台灣不得再對
大陸采取任何進攻行動。
12月20日,蔣介石的「外交部長」葉公超來到華盛頓與
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會談。葉說,如果美國宣佈為駐守金門
和馬祖的國民黨軍隊提供後勤支援的話,這 「將是一個很好
的心理戰的行動」。但是艾森豪威爾說,他覺得「對於中國大
陸這些島嶼采取的任何行動,最好是根據價值,一個一個地
處理」。艾森豪威爾還對葉說,在「這些暴露的小島上不斷增
加兵員是一個錯誤」。於是,他打消了葉對封鎖大陸可能抱有
的一切希望。
4.3 1955年1月:危機升溫
1955年元旦,蔣介石預言在金門和馬祖「隨時都可能爆
發戰爭」,他加緊了國民黨軍隊在大陸沿海島嶼上的軍事活
動。
1月10日,我人民解放軍空軍的約100架飛機轟炸了大
陳島。1月13日,杜勒斯驚呼,中國已向「美國的地位」挑
戰,「自由國家正在注視著這種行為的每一個步驟」。杜勒斯
還估計說,在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上,中國在政治上已經得
了分,在大陳島取很了軍事上的勝利。他認為美國應當表明
其決心,甚至不惜冒戰爭風險在政治上與中國抗爭。如果美
國不能決心冒此風險,他認為 「那就讓我們作出決定,退回
來,在加利福尼亞防禦」。
就在杜勒斯發出上述悲鳴後不久,1月18日至19 日,中
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部隊對駐守在大陳島以北的浙江省一
江山島的國民黨軍隊進行了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全殲
守敵1086人(包括8名美國軍事顧問),解放了一江山島。國
民黨空軍對大陸沿海港口和船隻進行了報復性轟炸。由於人
民解放軍占領了大陳列島中的一江山島,距一江山島只有7.
5公里的大陳島,更容易遭到人民解放軍的炮擊,危機更加升
溫。國民黨軍總司令正在考慮從大陳島的其他島嶼撤出部隊。
然而,即使他想撤,是否能撤出來還是個未知數。
一個叫史塔生的美國人,對一江山島被攻佔,寫了下面
一段解釋性的述評:
在進攻一江山島的戰鬥中,共產黨軍隊由1個團和2個
營的約3000至4000人組成。與之抗衡的國民黨一江山島駐
軍不到1000人。共經過兩個小時的戰鬥,島嶼就被攻佔了。
共產黨運用了相當巧妙的作戰方法。不論其陸軍或是出
動的60架次飛機,都經過精心掩蔽,沒有發出任何警告。
台灣海峽兩岸的敵對行動似乎要升級。在艾森豪威爾看
來,台灣海峽的局勢已達到一個「壞的轉折點」,為金門、馬
祖甚至台灣島本身而發起的一場全面戰爭的 「陰影」 似乎已
經開始籠罩大地。
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一江山島後,艾森豪威爾得出結論
說,由於大陳島距台灣的空軍基地太遠,它們在軍事上不如
金門和馬祖好防守。不過,他還是覺得美國不得不澄清自己
的立場。
1月19 日,艾森豪威爾與杜勒所和雷德福一致認為,如
果沒有「美國的干涉」,國民黨連剩下的沿海島嶼都會保不住。
正如艾森豪威爾在他的回憶錄中所寫的,「到了在美國要為之
而戰的那些地區劃定最後界線的時候了」。杜勒斯受艾森豪威
爾之命,秘密通告正在華盛頓訪問的國民黨 「外交部長」 葉
公超說,如果國民黨從大陳島撤軍,美國就對外公佈其參加
金門防禦的意圖。
第二天,即1 955年1月20日,國家安全委員會就艾森
豪威爾和杜勒斯所作出的決定展開了激烈辯論。杜勒斯代表
總統重申了美國要 「混淆視聽以迷惑敵人」 的政策,但他又
說這一政策現在開始產生了「事與願違的結果」,因為北京方
面似乎已經確信美國不會為這些沿海小島而戰。因此,杜勒
斯建議,白宮當局在繼續通過聯合國尋求達成停火的同時,還
應當要求國會授予總統以明確的權力,允許他派兵保衛台灣
和 「共同防禦條約」 中沒有明確提到的相關地區。只要北京
仍有進攻台灣的意圖,這些 「相關地區」 就將包括金門,也
可能還有馬祖。他說,美國必須明確指出它將保護的地區,因
為如果現在美國的立場還含糊不清的話,將帶來 「更大的危
險」。
艾森豪威爾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羅伯特·卡特勒、財政
部長喬治·漢弗萊和國防部長查爾斯·威爾遜都強烈反對杜
勒斯的觀點。他們爭辯說,美國如果為了那些價值極小的島
嶼而打仗,就將直接捲入一場與中國的戰爭。威爾遜說,美
國應當守住台灣和澎湖列島,而「放棄其他地方」。然而,艾
森豪威爾總統卻熱心支持杜勒斯所說的一切。他承認,大陳
島可能會丟失,但除非美國打算「完全不考慮台灣」,否則國
家安全委員會就應下定保衛金門和馬祖這些剩下來的最重要
的沿海群島的決心,因為如果蔣介石丟失了這些島嶼,那麼
國民黨軍隊的士氣將從此一蹶不振。自從中國解放戰爭打響,
蔣介石的大批軍隊對解放軍不戰而降以來,華盛頓就對蔣軍
的忠誠和斗志表示懷疑。白宮清楚,即使是一次象徵性的失
敗,也可能動搖整個國民黨集團的根基。照艾森豪威爾看來,
發表一項表明美國決心的聲明將減低與中國開戰的危險,並
糾正目前美國政策之「危險的飄移」。他說,不管怎樣,金門
和馬祖 「顯然是保衛台灣的前哨基地」。
1月21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繼續討論中國問題。在
這天上午的國家安全委員會特別會議上,國務卿杜勒斯陳述
了他頭天上午與英國大使會談的情況。英國大使並不贊成美
國政府擬議中的行動。這位大使擔心的是:美國公開支持蔣
介石保衛任何一個近海島嶼,都可能把美國自己逼上絕路
-- 將不得不用原子彈進攻中國大陸。然而,艾森豪威爾仍
要求國會授予他保衛這些由國民黨控制的小島的廣泛權力。
他對國家安全委員會說,他 「決心不惜一切代價要在金門所
進行的任何戰鬥中避免出現另一個鴨綠江庇護區那樣的局
面」。他要求,如果美國被捲入這場戰爭,那就不要對他進行
任何約束。他說,盡管他將避免讓美國永遠困在這些小島的
防禦上,但只要共產黨威脅這些島嶼,他就不會拋棄它們。艾
森豪威爾說,美國也許會在將來緊張局勢緩和之後改變其政
策,但現在美國不得不幫助國民黨保護這些島嶼以保衛台灣。
根據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會議記錄,艾森豪威爾十分明確地闡
述了他的觀點。他說:每一個在場的人,應當確信一件事情
-- 不管國會的決議會怎麼說,只要這場危機出現了緊急情
況,他都會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來保護美國的利益,即使這
些行動被說成是戰爭行動也在所不惜。他宣稱,他 「寧可被
彈劾也不願意失職」。
1月22日,艾森豪威爾說,他已下令從珍珠港派出3艘
航空母艦加入第7艦隊,並告訴太平洋地區的其他部隊准備
在必要時開赴台灣。艾森豪威爾宣稱,他 「已下定決心不讓
中共在中國海不受懲罰」,他也不會「袖手旁觀,聽任赤色分
子在大陸集結大量軍隊以進犯福摩薩和澎湖列島」。
1月24日,艾森豪威爾向國會提出咨文,要求國會通過
決議,「明確地和公開地授予總統,作為總司令,在他認為必
要時迅速地和有效地為前述目的而使用本國武裝力量的權
力」。所謂「前述目的」不僅包括「共同防禦條約」所規定的
保衛台灣和澎湖列島,而且還包括 「密切有關的地點」。
1月28日,參議院繼眾議院之後通過了「福摩薩決議」,
向艾森豪威爾授予了處理台灣問題的全權。該決議授權總統
為了保護台灣、澎湖和 「現在處於盟友控制之下的那些相關
地區」而調用美國軍隊。可是後來,艾森豪威爾又改變主意,
不在公開場合宣佈他將 「保護」 的那些沿海島嶼的名稱。他
說,只有在共產黨的進攻是攻擊台灣本身的前奏時,美國才
會出兵干預。《紐約時報》記者詹姆斯·雷斯頓評論道,美國
的方針是「蓄意含糊其詞」。然而,這種「含糊」只是針對外
界的。
當台灣海峽的危機在1月份開始加深的時候,中共中央
政治局對美國利用原子彈對付中國的可能性表現出從未有過
的強烈關注。1月16日,《人民日報》警告美國政府不要把原
子武器作為常規武器進行交易。隨後的一週裡,周恩來揭露
美國正在揮舞原子武器的大棒,全力維持其在台灣的地位。
「福摩薩決議」一通過,中國新聞界就指出其包含著使用原子
武器反對中國的威脅。1月底,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會見來中
國訪問的芬蘭使節時,抨擊了美國 「企圖發動一場核戰爭」。
他重複了1946年關於原子彈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評述
說:「美國無法用它的那一小顆原子彈消滅整個中華民族。」
1月31日,艾森豪威爾把雷德福召到他的辦公室,給他
下達了命令。艾森豪威爾說:「如果金門和馬祖遭到攻擊,而
美國斷定這種攻擊對福摩薩構成威脅」,他將會保衛金門和馬
祖。艾森豪威爾還告訴雷德福,如果國民黨軍隊在撤出大陳
島時要求幫助,第7艦隊應給以援助。不過,艾森豪威爾沒
有批准對中國大陸發動任何進攻,說如果共軍 「不斷地對撤
退工作連續進行空襲」,第7艦隊可以攻擊大陸上的軍用機
場,但需要事先獲得總統的批准。
同日,華盛頓令其駐台灣的 「大使」 卡爾·蘭金 「私
下」通知蔣介石,美國有意在這場危機中保護金門和馬祖。作
為交換,蔣介石必須同意從大陳島撤軍。與此同時,杜勒斯
通過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暗示,希望在
國民黨軍隊撤離大陳島時不要攻擊。
蔣介石雖然在許多問題上對美國當局言聽計從,但是,這
次卻對美國的做法大為光火。他擔心美國人言而無信,於是
依據1月19 日杜勒斯對他的「外交部長」葉公超的談話,認
為美國應把它對金門和馬祖的明確承諾「公之於眾」。盡管杜
勒斯曾告訴國民黨當局美國不會公開此事,蔣介石仍然堅持
要美國遵守其早先的建議,否則他就不從大陳島撤軍。不過,
盡管他感到自己受了騙,但最終還是在美國的壓力下屈服了。
就在國民黨從大陳島撤軍以前,雷德福和杜勒斯的下屬重新
評價了當前混亂的局面,並作出結論說蔣介石對美國立場的
「誤解」是合理的。這些官員們承認,即使他們也鬧不清楚白
宮到底就大陳島的問題與國民黨達成了什麼協議。
2月5日,艾森豪威爾命令第7艦隊和空軍第5航空隊
掩護國民黨軍隊從大陳島撤退。2月8日,國民黨軍隊在美國
第7艦隊司令普萊特、美國駐台灣 「大使」 蘭金、美國駐台
灣軍事顧問團團長蔡斯、美國海軍少將隆賓等軍政官員的直
接指揮下開始撤退。至2月12日,大陳、漁山、披山等島嶼
的國民黨軍隊2.5萬余人及被擄走的居民1.5萬余人全部
撤至台灣。2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大陳、漁山、披
山等島嶼。
4.41955年2月至3月:美國准備核戰爭
大陳島解放後,美情報機構不斷發出解放軍在鄰近金門
和馬祖的福建前線修建機場、炮兵陣地和作戰公路的警告,使
得美國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對金門和馬祖發起總攻。杜勒
斯擔心,美國將被捲入一場規模更大的戰爭之中。他意識到,
由美國一手策劃的聯合國停戰計劃只是一紙空文,不論是國
民黨還是共產黨都不會接受它。蔣介石不會從金門和馬祖讓
步,美國又承諾要支持國民黨,看來美國要准備參戰了,甚
至不得不動用原子武器。
在這種形勢下,艾森豪威爾於2月13日批准了在內華達
州進行一系列原子爆炸的「茶杯行動」。作為對中國施加壓力
過程的一部分,艾森豪威爾讓原子能委員會主席斯特勞斯發
表有關試驗的報告。斯特勞斯於是宣稱,這些都是小型武器,
當量在5萬噸以下,供戰場上使用。何謂「小型武器」?廣島
爆炸的原子彈,當量僅為2萬噸,然而所造成的災難仍使人
記憶猶新。艾森豪威爾在進行第一次試驗的那天,就打電話
給斯特勞斯。斯特勞斯匯報說:「試驗非常成功。」 他又補充
說,古德帕斯特曾告訴他,總統想 「觀看」 一次爆炸試驗
(計劃進行12次);斯特勞斯提醒總統:這樣做將有助於「提
高士氣」。
2月中旬,艾森豪威爾告訴國家安全委員會,美國已經沒
有別的選擇了,只有「每天密切注視形勢的發展」。他向國家
安全委員會提醒說,他相信放棄這些沿海島嶼將導致蔣介石
政府的崩潰。他冷冷地嘲笑蔣介石,說美國現在是在 「一個
已經沒有任何東西可以丟失了的盟友手中」,他苦笑著說,而
他將不得不 「在這整個困難時刻稍許拉蔣介石一把」,「但是
那些該死的近海小島,我有時真希望它們會沉掉」。這充分說
明美國已被中國的 「炮轟」 戰略弄得狼狽不堪,幾乎到達了
絕望的境地。
2月底,杜勒斯在他的遠東之行中,作出了這樣一個結
論:現在的局勢比他所想像的還要嚴重。顯然,不論是美台
「共同防禦條約」還是國會的「福摩薩決議」都沒有嚇倒共產
黨人。杜勒斯相信,共產黨人將用武力攻佔台灣,而不是他
早先所估計的共產黨現在只對沿海這幾個島嶼感興趣。在杜
勒斯看來,共產黨人的想像力甚至超出了他原來所發出的警
告。他相信,現在使用 「新式強力武器」 來挫敗中國的任何
「武裝侵略」也許是必要的。3月6日,杜勒斯在返回華盛頓
之後,向艾森豪威爾報告說,如果共產黨把國民黨軍隊從金
門和馬祖消滅,其結局對台灣和亞洲其他地方都將是災難性
的。他認為金門和馬祖必須固守,如果它們遭到全面襲擊,只
有核武器能提供有效的回擊。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於是又重
申了美國對保護金門和馬祖的承諾,並稱將為此采取重大行
動,包括 「使用原子導彈」。這裡所說的 「原子導彈」,顯然
是指戰術核武器。
3月8日杜勒斯談到了「精密新式的強有力核武器,這些
武器能夠徹底摧毀軍事目標而不危及無關的居民中心」。他警
告中國不要企圖把美國描述成 「僅僅是『紙老虎』」。他堅持
美國要立場堅定,如有必要,「使用我們具有的更強大的力量
來對付敵對力量」。四天後,有人問艾森豪威爾,美國在亞洲
的全面戰爭中是否會使用戰術核武器,他回答說,他雖然無
法 「預測任何具體衝突的條件」,但他確實認為,「在任何交
戰中,如能使用這些東西嚴格地針對軍事目標並且嚴格地為
了軍事目的,我認為在這樣的交戰中沒有理由不能像使用原
子彈和其他任何東西那樣使用這些武器」。他在回憶錄中告訴
我們,他希望這一回答 「將能在使中國共產黨相信我們的決
心的力量方面有所作用」。為了對公眾有個交代,艾森豪威爾
又讓杜勒斯在3月8日的全國電視演說中聲明說,白宮當局
認為,在美國的軍火庫中,原子武器 「是可以與常規武器互
相替換的」。
3月10日,杜勒斯參加了國家安全委員會的會議。他向
委員們報告了他與艾森豪威爾討論的結果,即共產黨決心攻
占台灣,而美國必須意識到,現在不是不要,而是什麼時候
與共產黨作戰的問題。他說:「台灣海峽的局勢遠比我想像的
嚴重。」他還表示了對蔣介石軍隊是否忠誠的關注。他說,如
果共軍成功地在台灣登陸,蔣軍很可能會分化瓦解。他說,在
今後幾周討論加強西歐統一的敏感日子裡,美國應盡量避免
捲入戰爭,但白宮還是打算讓美國公眾知道美軍將捲入台灣
事務,並且有可能為了保衛金門和馬祖而動用核武器。杜勒
斯說:「如果我們保衛金門和馬祖,我們就得使用原子武器。
只有原子武器能有效地摧毀大陸上的機場……為了彌補常規
武器的缺陷而使用核武器的需要,超過了使用這種武器將在
歐洲及遠東的自由世界國家裡所帶來的影響。美國和世界輿
論必須有所准備。」 杜勒斯預言:「除非美國在該地區『開
炮』,否則共產黨的壓力將繼續存在。」他最後說:「我認為美
國參戰的可能性至少是百分之五十。」
與會的雷德福海軍上將完全支持杜勒斯的這一觀點。他
向國家安全委員會說,參謀長聯席會議也一致同意這一意見,
因為參謀長聯席會議知道,蔣介石不會反對使用原子武器攻
擊中國大陸。蔣介石曾經向美駐太平洋軍區總司令斯唐普海
軍上將說,「只要美方提前通知,而戰爭又需要的話」,他將
接受對大陸的原子攻擊。
對於杜勒斯的演講,國家安全委員會實際上什麼也沒有
說。杜勒斯顯然表明,他的結論得到了艾森豪威爾的支持,而
艾森豪威爾又正在主持這次會議。杜勒斯還告訴國家安全委
員會,是總統授意他在講話中提到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問題的。
杜勒斯指出,如果美國要在 「今後一兩個月內」 使用原子武
器的話,那還有許多許多 「公共關係工作」 要做。
艾森豪威爾需要的是關於金門和馬祖的更確切的情報,
他對中央情報局所提供的情報不滿。因此,他決定把他最親
密、最信任的顧問古德帕斯特派到太平洋去。國家安全委員
會的會議結束後,艾森豪威爾把古德帕斯特拉到一邊,告訴
他去調查清楚「中共各種形式的進攻的進展速度」,以及如果
得不到美國的後勤支援,國民黨靠其自身的力量能支持多久。
古德帕斯特去進行了調查,回來報告說,國民黨在迅速地加
強金門和馬祖的防禦,趕調了大量的部隊,能夠抵擋中共的
進攻,除非中共把空軍也投入戰鬥。在那種情況下,古德帕
斯特說,「就需要美國的支援,可能還不得不把特種武器包括
在內」。
國家安全委員會顧問羅伯特·卡特勒3月11日會議的
詳細記錄,把艾森豪威爾對台灣海峽問題的觀點,講述得十
分清楚:
總統總結說,美國應該做任何可能做的事情來幫助中國
國民黨保衛自己;如果以後美國有必要干預,美國應該使用
常規武器干預;……如果我們被迫使用常規武器干預,這樣
的干預不可能是決定性的;美國可能使用原子武器干預的時
間可能到來,但是這必須在最後,我們將必須首先通知我們
的盟國。他說,如果有可能,我們應該避免在以後幾個敏感
的星期內捲入,因為美國的任何直接捲入可能在歐洲嚴重損
害我們。
總統是在聽取了雷德福上將和卡尼上將關於戰術情況的
意見,聽到了杜勒斯關於美國干預在歐洲造成不良影響的警
告後,經過深思熟慮,才闡述自己的觀點的。他和羅伯特·
卡特勒重新審議了關於 「特種武器」 和核戰爭的絕密政策文
件。這些文件均支持艾森豪威爾的個人觀點,即美國應該對
核武器和 「其他任何軍火」 都一視同仁。因此,艾森豪威爾
一度想改變公眾對原子彈的觀點,並減少對使用原子彈而廣
泛流傳的 「神經質」。
在其後幾天的公開聲明中,白宮有意對如果台灣海峽爆
發戰爭則美國會使用戰術核武器的問題進行了特別評論。3
月12日,杜勒斯在一篇演說中說,美國擁有「能徹底摧毀軍
事目標而下危及無關的居民中心的、強大的新式精密武器」。
3月15日,杜勒斯又說,如果台灣海峽發生戰爭,美國准備
使用戰術核武器。這是毫不掩飾的威脅,比兩年前艾森豪威
爾和杜勒斯在朝鮮問題上對中國發出的威脅要露骨得多。杜
勒斯在發表這篇聲明前得到總統的批准。這篇聲明不可避免
地在美國和全世界引起了軒然大波。
3月16日,艾森豪威爾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宣稱,如果
遠東發生戰爭,美國「當然會使用」某些小型戰術原子武器。
艾森豪威爾說,他找不到任何理由不使用核武器,「就像你在
打仗時找不到理由不使用子彈或別的什麼一樣」。此言一出,
立刻引起了輿論界的一陣轟動。艾森豪威爾還說,核武器可
以在亞洲地區戰術上使用「而不屠殺無辜」。這一說法第二天
即受到《人民日報》的嚴厲譴責。
3月17日,副總統尼克松與艾森豪威爾相呼應,他說:
「戰術原子武器現在已經屬於常規武器的範疇,它們將被用來
對付任何進攻力量的目標」。他警告北京不要進行「好戰的調
動」。這一切,既意在向中國發出威脅,又意在讓美國人作好
打核戰的准備。
然而,如此公開發出的警告和威脅,不可能不被國內人
民和盟國朋友聽到。這種威脅引起的沖擊波相當大,以至於
一週之後,艾森豪威爾不得不撤退到蓄意制造的煙幕之後。這
煙幕就是散佈否定核威脅的輿論,說總統並沒有試圖預測何
時和如何使用核武器,相反,總統的看法是:假如負責制定
政策的人事先就說出「他將要使用什麼」,他就是「暴露自己
對戰爭的無知」。艾森豪威爾還重申:只有總統才有決定使用
核武器的職權,他保證目的是為了和平。
4.5 蘇聯 「老大哥」 隔岸觀火
在台灣海峽危機中,與其說美國當局忽略了蘇聯可能作
出的反應,不如說艾森豪威爾看透了蘇聯決策者的心理,因
此在走向與中國的戰爭時,並不擔心會遭到核報復。
從危機一開始,美國就對蘇聯支持中國的立場表示懷疑。
危機爆發不久,即1954年9 月29 日到10月12日,蘇
共中央赫魯曉夫開始了第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之行。赫魯曉
夫說:「我們同意派遣蘇聯的軍事專家,輸送大炮、機關鎗和
其他武器給中國,是為了加強中國力量,由此也就加強了社
會主義陣營。」台灣危機也被列入議程,在1954年10月1日
中國的國慶節上,赫魯曉夫發表了態度強硬的講話,在講話
中譴責了美國干涉中國事務,並表示支持中國解放台灣。然
而蘇聯政府並沒有許諾在美國進行報復時,他們會幫助中國。
因此艾森豪威爾不無根據地認為,赫魯曉夫是在 「虛張聲
勢」。
美國駐蘇大使查爾斯·波赫倫注意到,雖然赫魯曉夫在
北京就其他問題達成了協議,但在對台灣問題上,莫斯科與
中國仍保持著距離。美國觀察家認為,中蘇之間簽訂的協議
對中國有利,表明莫斯科正在積極推進中蘇關係。例如,蘇
聯撤走了在中國的全部駐軍,放棄了在中國領土上的特殊權
益,並答應給中國提供更多的經濟援助。美國國務院遠東局
認為,這反映出中國在蘇聯眼裡的地位正在提高。遠東局還
注意到,盡管蘇聯與中國的聯盟是牢固的,但中蘇雙方顯然
又有自己不同的利益。顯然,蘇聯人對中國在台灣海峽的戰
斗行動感到不安。
當時,蘇聯正集中注意力於其國內問題。1954年下半年,
克裡姆林宮裡開始了一場權力鬥爭。到1955年1月底,美中
央情報局長艾倫·杜勒斯向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說,莫斯科
的緊張局勢是顯而易見的。自從斯大林逝世以來,克裡姆林
宮從國外召回了大量的外交使節,並召開了最高蘇維埃特別
會議。中央情報局確信,蘇聯當局就經濟與軍事究竟誰更重
要的問題有爭論,克裡姆林宮發生了一場 「大炮對黃油」 的
衝突。1955年2月8日,莫斯科宣佈馬林科夫被撤職,布爾
加寧和赫魯曉夫上台出任蘇聯新領導人。他們很快發出信號,
蘇聯有意改進與西方的關係。
在朝鮮戰爭中,中國就與蘇聯「老大哥」打過很多交道。
政治上非常成熟的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決不會幼稚到指望
蘇聯動用核武器支持中國炮擊金門、馬祖的程度。《新中國外
交風雲》披露,周恩來曾於1958年9 月向蘇聯駐華使館參贊
蘇達柯夫明確說明,中國炮擊金門、馬祖並不是馬上就要用
武力解放台灣,只是要懲罰國民黨部隊,阻止美國搞 「兩個
中國」;如果打出亂子,中國自己承擔後果,不拖蘇聯下水。
同時,毛澤東也從未說過用蘇聯原子彈來消滅入侵美軍之類
的話。毛澤東並未期望蘇聯使用核武器或核威懾來支持中國。
艾森豪威爾與杜勒斯相信,蘇聯對中國的影響不像當時
人們普遍認為的那麼大,中國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自己在處
理這場危機。在與眾議院委員會就外交事務舉行的秘密聽證
會議上,杜勒斯說:「就表面現象而言,蘇聯的方針不如中國
的方針強硬,而僅就表面印象來判斷,可以推斷出蘇聯傾向
於想制止中國共產黨人進攻台灣。例如,蘇聯避免在任何正
式場合公開支持中國要解放台彎的立場。」克裡姆林宮領導層
的斗爭還使杜勒斯確信,他對共產黨施加壓力的政策是正確
的。杜勒斯懷疑,蘇聯承擔了過重的援華負擔,對中國等
「衛星國家」的要求感到困難。2月10日,他向國民黨「外交
部長」 葉公超說,蘇聯所承受的壓力 「肯定非常巨大」。
2月16日,在向美國外交協會所作的一次廣為傳播的演
講中,杜勒斯評論說,克裡姆林宮裡的斗爭不僅僅是一場個
人權力之爭。問題的關鍵在於蘇聯領導是否會犧牲自己國家
的利益、安全和人民的財富來滿足 「國際共產主義的擴張野
心」。他又用贊賞的口吻談論了蘇聯新領導所制定的一些方
針,並說 「值得通過美國和新俄國之間的談判和簽訂實際協
議」來支持這些方針,「然後,在我們兩個國家和兩國人民之
間就會重新建立起歷史悠久的友誼來」。
在向莫斯科作了這番獻媚之後不久,杜勒斯馬上換上一
副面孔來指責北京。他說,北京的 「偏激策略與野心威脅了
亞洲的和平」,中國共產黨是「台灣海峽暴力行動的發起人」。
杜勒斯知道美國無法指望中國放棄台灣,但他還是裝腔作勢
地問:「難道他們就不能放棄用武力達到目的的努力嗎?」 一
位美國新聞評論員馬上評論道,杜勒斯似乎在 「試圖引誘尼
基塔·赫魯曉夫或其他蘇聯高層領導人變成一個鐵托,並割
斷與北京的聯繫」。
艾森豪威爾本人也不大相信如果中美開戰蘇聯會捲進
來。他分別向英國首相丘吉爾、北約總司令奧弗雷·格倫瑟
和國家安全委員會說,他不相信蘇聯會參加台灣地區的戰鬥。
蘇聯人會「向中國提供大量援助」,但不會冒險招惹美國去進
攻自己的本土。蘇聯人也許會試圖通過讓美國捲入一場亞洲
的陸地戰爭來削弱美國的力量,但是他們不會對一場全面沖
突感興趣。艾森豪威爾在給格倫瑟將軍的信中說,一場真槍
實彈的戰爭將使蘇聯面臨巨大的兩難境地。
艾森豪威爾作好了一切使用核武器的准備。他和杜勒斯
都擔心,使用核武器會在歐洲造成非常不利的影響。3月11
日,國務卿杜勒斯告訴總統,在目前這個時刻,美國的捲入,
「尤其是對原子彈的使用」,還應當避免,只有在形成歐洲聯
盟的談判 「圓滿結束」 之後,美國才有更大的在亞洲行動的
自由。這一天,他和總統又會見了其他幾位官員,決定盡一
切努力改善國民黨軍隊的防禦能力,以避免美國的直接干預。
艾森豪威爾表示,如果美國必須參加戰鬥的話,應首先使用
常規武器。他規定,原子武器「只能在最後使用」。白宮當局
把3月份余下的日子看成是關鍵性的,因為他們獲悉解放軍
繼續在福建前線增兵,而國民黨軍也加強了防禦工事。白宮
氣勢洶洶地發出威脅說,要阻止解放軍的行動,給國民黨軍
以更多的准備時間。3月21日,杜勒斯在一次演說中,指責
北京「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說北京是一個「嚴重的和緊迫的
威脅」,在短期內中國「可能被證明是比蘇聯更危險和具有挑
釁性的戰爭源泉」。杜勒斯竟卑鄙地說:「中共領導人的侵略
狂熱不亞於希特勒,也可以與以前的蘇聯共產主義策略相比
擬。」杜勒斯這些氣焰囂張的言詞是想說給蘇聯人聽的,他把
中共與希特勒相比,卻把莫斯科與北京明確區分開來。杜勒
斯的策略,顯然是鼓勵蘇聯繼續袖手旁觀,以便孤立中國和
把矛頭集中指向中國。
4.6 1955年3月至4月:走向核戰爭邊緣
3月25日,美國海軍作戰部長羅伯特·卡爾內海軍上將
向報界透露說,美國已經擬定了一個向中國發起全面進攻的
計劃。卡爾內說,他自己期望戰爭在4月15日印尼萬隆亞非
國家大會召開以前爆發。艾森豪威爾對卡爾內的洩密大發雷
霆,但他私下還是同意卡爾內關於美國需要參戰的看法。他
顛倒是非地說:「……這是因為紅色中國顯得完全不顧後果,
傲慢自信,又毫不在乎人生命的喪失。」
正如卡爾內所透露的,美國軍方正在制定對中國發動大
規模核攻擊的計劃。3月11日,戰略空軍司令勒梅將軍給空
軍司令納森·特溫寧將軍發了一份海底電報。勒梅個人對中
國很熟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曾指揮空軍從中國大陸轟炸日
本。勒梅在電報中說:
「已經制定了計劃。准備用駐在關島的B -36型飛機立
即執行任務,以應付任何可能發生的與共產黨中國的衝突。一
架正在關島待命,另外兩架在美國,也處於警戒狀態以准備
執行這次任務。這兩架中的一架可以立即飛往關島。關島有
容納60架B -36型飛機的能力。這將馬上使我們具備作戰
能力……已與其他部隊協調選定了轟炸目標,並告知了B -
36機組。」
第二天,18架美軍飛機以四個不同波次侵入中國北部和
南部領空。中國嚴厲譴責了美帝國主義的這一軍事挑釁行動。
4月11日,印度航空公司的飛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
啟德機場起飛,飛向印度尼西亞。可是,剛剛飛到公海上空,
飛機突然在空中爆炸起火。中國參加萬隆亞非會議的工作人
員和中外記者11人,連同機組成員,都不幸落難。原來,這
是蔣介石特務的陰謀破壞。他們事先在飛機裡安了定時炸彈,
企圖暗害去參加亞非會議的中國總理周恩來。由於周總理先
去緬甸訪問,沒乘這架飛機,他們的罪惡目的沒有得逞。這
一事件引起了中國和世界人民的憤怒,中國再次嚴厲譴責了
美蔣反動派的這一破壞陰謀。
艾森豪威爾在揭開蓋在原子彈上的遮羞布後,企圖阻止
美國人民對戰爭日益增長的恐懼。3月31日,他狡詐地對一
群參議員說,他不知道,也不可能提前知道如果共產黨向那
些沿海島嶼進攻的話,美國會不會進行軍事干預。他說,他
的決定將基於共軍的進攻目標是否真的不局限於那些沿海島
嶼,而實際上是指向台灣。
然而,在幕後,白宮當局正在考慮采取 「極端措施」 來
應付這場危機。3月28日,杜勒斯與他的國務院高級顧問以
及那個擔任中央情報局長的哥哥艾倫·杜勒斯聚到一起商量
該怎麼辦。他們先討論了求助於聯合國的可能性,但毫無結
果,然後又討論了軍事方法。國務卿杜勒斯提議封鎖整個中
國沿海,以減輕對金門和馬祖的壓力。然後,他又提出,只
要中國對金門和馬祖發動攻勢,那美國就以常規武器和核武
器對中國進行 「全面進攻,以毀滅中國的能源、交通及 「縱
橫交錯的鐵路線」。他說,如果中國知道這就是美國的反應的
話,他們就不會發動進攻。被認為是白宮中對中國持較溫和
立場的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羅伯特·鮑伊則提議,如果金門
和馬祖落入共軍之手,美國就宣佈它將 「不時」 向這兩個島
嶼投擲核彈。杜勒斯認為這不現實,因為這是對寶貴的核武
器的「巨大浪費」,美國「揮霍」不起它的核武庫,況且這樣
干最終只能殺害無辜的漁民。杜勒斯和他的同事們最終都未
能想出辦法來。
幾天以後,艾森豪威爾決定耍另外一套花招。他想,美
國是否可以說服蔣介石自動撤出金門和馬祖,然後固守台灣。
艾森豪威爾認為,國民黨軍隊在金門有5.8萬人,在馬祖有
1.5萬人,「對這兩個小島來說,這些兵力實在太多了」。而
如果蔣介石削弱他對這些島嶼的影響力,那麼美國就可以逐
漸將其承諾轉移到台灣和澎湖列島上。在這種情況下,即使
丟失了金門和馬祖,蔣軍軍心也不至於有太大的動搖。4月5
日,艾森豪威爾將這些想法寫在一份10頁長的備忘錄上交給
杜勒斯,並催他立即制定一份詳細的行動方案。艾森豪威爾
寫道,美國不能再 「坐等在下面這兩個無法接受的選擇中作
出抉擇」:或是為了金門和馬祖發動一場不得人心、制造分裂、
於美國不利的戰爭,或是在中國進攻以前就撤退而導致 「整
個亞洲反共聯盟」 分化瓦解並最終失去整個亞洲。但是,他
又寫道,美國對保衛金門、馬祖的任何成功的直接干預將必
然要求對中國大陸進行反擊,而這將在國內造成不和,在國
外大失人心。而且,如果 「我們感到要被迫使用原子武器」,
就會加重這些麻煩。艾森豪威爾寫道:「如果這個地區的衝突
蔓延到全世界範圍,我們將在非常不利的條件下進行生死搏
斗……我們將在世界輿論中處於孤立地位。」
在其後的幾天裡,白宮繼續受到要在台灣海峽采取決定
性行動的壓力。美駐台灣 「大使」 卡爾·蘭金和美駐台軍事
援助顧問團團長威廉·蔡斯將軍,催促華盛頓授權國民黨轟
炸解放軍機場並封鎖中國沿海水上通道。美駐太平洋軍區司
令斯唐普海軍上將也支持國民黨根據蔣介石的秘密指示而請
求美國批准國民黨軍對大陸目標進行空襲。美國國務院裡則
傳來了相反的意見。羅伯特·鮑伊正在催促白宮宣佈美國將
不保護金門和馬祖,以迫使蔣介石把金門和馬祖看成 「可放
棄的前進基地」,這樣或許他就會從這些島嶼上全部撤軍。
最後,杜勒斯於4月17日飛往佐治亞州的奧古斯塔,與
艾森豪威爾舉行兩小時的私人會談。杜勒斯講述了他自己、國
防部副部長羅伯特·安德森、霍德福將軍、副國務卿小赫伯
特·胡佛、助理國務卿羅伯特森和中央情報局局長艾倫·杜
勒斯對總統4月5日備忘錄的想法。艾森豪威爾在備忘錄中
曾要求降低金門和馬祖的重要性,使之成為「前進基地」。但
是杜勒斯和他的智囊團認為,這樣做是違背美國利益的。如
果美國不准備去阻止岸上的共軍進攻金門和馬祖的話,那麼
還不如乾脆放棄這些島嶼。即使作為「前進基地」,它們的失
陷對於國民黨來說也是一個可怕的毀滅性打擊。杜勒斯說,對
於美國來說,最好是來一個 「決裂」 -- 撤出這些島嶼--
然後沿著整個台灣海峽封鎖約500英里長的中國沿海區域。
杜勒斯向艾森豪威爾遞交的意見書中說,「除非中共真心實意
地聲明放棄他們公開宣佈的用武力奪取台灣的目標,美國和
中國國民黨將為了自衛而將對中國沿海實施南起汕頭、北至
溫州的海上封鎖」,這一封鎖旨在制止共軍在海上集結裝備和
設施進攻台灣。該意見書認為,由於陸上地形複雜,共軍難
以在陸上完成這種集結。杜勒斯還提出應在台灣島上安置核
武器以「顯示美國的決心」。這樣,他的計劃就是先從金門和
馬祖撤退,再進行一次瘋狂的反撲,並最終實現其以台灣海
峽分出 「兩個中國」 的美夢。
然而,艾森豪威爾也有自己的憂慮。盡管這一先撤軍再
封鎖的方案可能會使美國擺脫在金門和馬祖問題上的困境,
但它會使美國在公海上活受罪。他知道,中國決不會聲明放
棄把台灣作為中國的一部分,也不會放棄用武力解放台灣的
可能選擇。進行海上封鎖,固然比呆在孤島上被動防禦挨打
要好,但美國將不得不無限期地維持一場耗資巨大的戰爭行
動,中國也決不會對這一公開侮辱毫無反應。
因此,艾森豪威爾在猶豫再三之後,對杜勒斯的這一計
劃作了一些修改才予以批准。艾森豪威爾強調,美國絕對不
能逼蔣介石干他所不願意幹的事情,應當由國民黨人自己去
決定他們堅守還是放棄金門和馬祖。艾森豪威爾和杜勒斯自
信其計劃「將在最大程度上使世界輿論對美國有利」。3天後,
即4月20日,雷德福將軍和助理國務卿羅伯特森飛往台北向
蔣介石當面說明杜勒斯-艾森豪威爾計劃。
在會見蔣介石以前,雷德福和羅伯特森與蘭金「大使」商
議,要向蔣介石交代計劃的詳情:如果國民黨軍從金門和馬
祖撤走,美國將攔截所有「違反戰時禁運和有作戰嫌疑的」海
上交通工具,並將 「布設水雷迫使沿岸船隻離開那些美軍控
制不到的區域」。而且,這一計劃從後勤上是 「可行的」,因
為美第7艦隊和空軍第5航空隊都在這一地區,而駐在沖繩
群島和菲律布的海軍艦隻在24小時內就可趕到現場。一直主
張對大陸實行侵略政策和支持國民黨封鎖沿海的蘭金一聽就
驚呆了,他告訴雷德福和羅伯特森說:這意味著戰爭,中共
怎麼可能接受對其沿海進行封鎖或在其領水佈雷呢?雷德福
同意蘭金的看法,他補充說,要這樣干的話,那麼共軍飛機
攻擊美軍艦隻就只是時間問題了。雷德福說,他向艾森豪威
爾詳細通報了這一可能的結局。
杜勒斯-艾森豪威爾計劃最終沒能付諸實施。盡管這幾
名美國官員與蔣介石進行了幾天的會談,蔣介石還是拒絕考
慮從金門和馬祖減少駐軍的建議,更不用說把它們拱手讓給
共產黨了。雷德福和羅伯特森不得已,只得告訴蔣介石,美
國已秘密取消其1月31日許下的對金門和馬祖提供保護的
諾言,盡管蔣介石還可依靠美國的後勤支援。雷德福和羅伯
特森企圖以此來壓蔣介石屈服,但蔣介石仍不肯讓步。蘭金
事後猜測,蔣介石之所以拒絕這一計劃,是因為他不信任美
國人。自從大陳島一事美國欺騙了蔣介石之後,很難期望蔣
介石再接受一項完全依賴美國的計劃。艾森豪威爾對蔣介石
的這一反應感到沮喪,他悲哀地說:「我們仍然是進退兩難。」
最終結束這一危機的倡議,並不是來自華盛頓,而是來
自中國共產黨。
為了消除一些亞非國家對中國的疑慮,為了真誠地表示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並爭取一個對中國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4
月23日,就在雷德福和羅伯特森與蔣介石會談之前,中國總
理周恩來在萬隆亞非會議上發表了一個歷史性的聲明:
「中國人民對美國人民是友好的。」
「中國人民不要同美國打仗。中國政府願意同美國政府坐
下來談判,討論和緩和遠東緊張局勢的問題,特別是台灣地
區的緊張局勢問題。」
人們評論說,周恩來的表現,證明他是杜勒斯的強勁對
手。
在強大的國際壓力下,艾森豪威爾不得不對周恩來的建
議作出積極的響應。他說:「如果看來有使我們進一步緩和緊
張局勢的機會,則我准備談判。」4月26日,杜勒斯表示,美
國將與北京就停火舉行會談。中國人民解放軍對金門和馬祖
的炮擊立即減少了,到5月中旬,炮擊完全停止,台灣海峽
平靜下來。
這次金門-馬祖危機,促使毛澤東在1956年初決定研製
自己的核武器。毛澤東說:「我們不僅要有更多的飛機和大炮,
而且要有原子彈。在今天的世界上,我們要不受人家欺負,就
不能沒有這個東西。」毛澤東的決定,既是出於國家安全所受
到的直接威脅,也是基於根本的民族利益。中國必須永遠擺
脫幾代人受列強欺侮的命運,這一直是毛澤東革命生涯中的
一個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