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核戰爭陰雲飄蕩在中東

以色列作為一個民族國家的建立,是人類進入核時代以
後的事情。它於1948年才獲得獨立。但它的鄰國一開始就把
它看成「猶太復國主義實體」,與它格格不入。在建國後的二
十五年裡,以色列人就打了四次仗,即發生過著名的四次中
東戰爭。其中三次中東戰爭發生的時候,核戰陰雲就在中東
飄蕩,中東兩度面臨墜入核戰黑洞的危險。
8.1 1956年的蘇伊士冒險
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於1956年10月,以英、法和以色
列三國為一方,向埃及發動突然襲擊。英法兩國的直接目的
是想重新霸佔蘇伊士運河,恢復對埃及的殖民統治。在戰爭
進行過程中,由於美蘇兩個核大國插手,中東籠罩上了核戰
爭的陰影。
蘇伊士運河是埃及境內的一條國際航道,扼歐、亞、非
三洲交通要衝,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運河自開通以後,被
英國長期占領。蘇伊士運河公司被英、法壟斷資本控制。1956
年6月13日,英國的最後一批殖民軍隊被迫撤離埃及。1956
年7月26日,埃及總統納賽爾莊嚴宣佈將蘇伊士運河收歸國
有。英法兩國借口運河的國有化是對運河自由通航的威脅,在
宣佈凍結埃及的資金和策劃召開對運河實施 「國際管制」 會
議的同時,積極準備對埃及發動侵略戰爭。8月初,英、法在
倫敦成立了侵略埃及的聯合軍事機構,著手制定戰爭計劃。8
月16日,英、法海陸空聯合部隊便開始在塞浦路斯、馬耳他
和阿爾及利亞的前哨基地集結,並在地中海頻繁進行軍事演
習。到9 月初,英法軍隊完成入侵准備。此時,英、法和以
色列共集結了軍隊22.9 萬人;海軍艦艇185艘,其中有航
空母艦7艘,戰列艦1艘,驅逐艦18艘;各種飛機1261架,
這些飛機配置在離埃及不遠的馬耳他、塞浦路斯、利比亞、以
色列、約旦、亞丁地區和航空母艦上。這些兵力與僅有15萬
人、250架飛機和500輛坦克的埃及軍隊相比,無疑佔有壓倒
的優勢。
10月28日,以色列陸軍完成了18個野戰旅的作戰部
署。29 日下午5時許,以軍突然越過邊界向西奈半島發動進
攻。經過一個星期的激烈戰鬥,以軍於11月5日至6日全部
占領西奈半島。
就在以軍發起進攻以後,英法兩國以 「保證運河的通航
安全和自由」為借口,向埃、以兩方發出「最後通牒」,要求
它們停火,並從運河區後撤10英里,由英法軍隊進駐運河區。
10月31日,埃及政府斷然拒絕了英法的「最後通牒」。當日
19 時許,英法空軍便突然對埃及實施空襲,埃及的四個主要
機場均被轟炸。次日凌晨,英法的戰鬥轟炸機和艦載機群全
部出動,又對這些機場進行補充轟炸。夜間,英法飛機又轟
炸了另外五個機場,同時也轟炸了開羅、亞歷山大等五大城
市。此後,英法空軍轟炸重點便指向埃軍坦克、炮兵、戰鬥
車輛集結地域和重要交通線,企圖將埃軍攔截在西奈半島,配
合東線以軍將其包圍殲滅。埃軍識破了英法的戰略企圖,納
賽爾總統停止了對西奈半島的增援,並將西奈半島的防禦部
隊向蘇伊士運河方向撤退,集中兵力在運河沿岸抗擊英法的
侵略。
11月5日,英法軍隊的空降部隊和陸戰部隊向塞得港和
富阿德港地區發起進攻,埃及軍隊展開了塞得港保衛戰,不
讓入侵者占領整個運河區。形勢非常嚴峻。
5日上午,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布爾加寧分別致電英國首
相艾登、法國總理莫勒和以色列領導人本·古裡安,通知他
們,蘇聯准備使用武力粉碎侵略者和恢復和平。他幾乎不加
掩飾地威脅,如果英法部隊不從蘇伊士運河撤退,就要用導
彈核武器攻擊倫敦和巴黎。布爾加寧還寫信給艾森豪威爾,建
議美蘇共同向埃及進軍,以停止這場戰鬥。布爾加寧警告說:
「如果不停止這場戰爭,這是非常危險的,可能引起第三次世
界大戰。」
下午5時,艾森豪威爾召集他的高級幕僚胡佛、亞當斯
和休斯討論對布爾加寧提出的美、蘇攜起手來反對英、法的
「荒謬建議」的答覆。討論是沉悶的,與會者一致同意在拒絕
布爾加寧的建議時,指出蘇聯的建議是 「不可思議」 的。他
們對蘇聯人感到擔心,他們認為蘇聯人既希望又害怕-- 希
望蘇伊士危機會導致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破裂;害怕最近的匈
牙利事件會導致沙華條約破裂。艾森豪威爾說:蘇聯人 「既
暴跳如雷,又戰戰兢兢,這造成最危險的心理狀態。因此我
們最好非常肯定,我們的每一個情報點和部隊每一個前哨都
要絕對地處於戒備狀態」。艾森豪威爾又說,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每一句話,每一步都必須是肯定無疑的和明確的。如果
這些家伙開始有所行動,我們可能必須打擊他們-- 並在必
要時以所擁有的一切手段」。艾森豪威爾指示胡佛發表一項聲
明,其中包括 「明確的警告」-- 如果蘇聯企圖將部隊派往
中東,美國將以武力抵抗。艾森豪威爾還授意當時北約美籍
總司令格倫瑟將軍宣佈:「如果蘇聯用火箭襲擊英法等國,莫
斯科將像黑夜接替白晝一樣肯定遭到毀滅。」同時,艾森豪威
爾又強烈要求英、法和以色列停戰。
11月6日早上8時37分,艾森豪威爾會見他的高級軍
事助理古德帕斯特和國務卿杜勒斯,聽取最新的情況匯報。杜
勒斯報告,蘇聯已經告訴埃及,他們打算在中東 「幹些事
情」。他認為有可能他們將派空軍到敘利亞。艾森豪威爾要杜
勒斯派U-2飛機飛越敘利亞和以色列。艾森豪威爾說,如果
蘇聯進攻英國和法國,「我們將參戰,即使國會在休會期間,
我們也是有理由參加軍事行動的」。艾森豪威爾說,如果偵察
發現在敘利亞基地上有蘇聯空軍,他認為英、法有理由把它
們摧毀。古德帕斯特關於這次會議的備忘錄證明,美國准備
使用核武器。當時,總統問:「我們在地中海的部隊是否配備
了原子武器?」
中午,古德帕斯特向艾森豪威爾報告說, U-2飛機沒有
發現敘利亞機場上有蘇聯飛機或飛機調入埃及的行動,第三
次世界大戰不會馬上開始。在白宮會議室裡,艾森豪威爾問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雷德福:「美國應當動員嗎?」 艾森豪威
爾想逐步實行動員「以避免造成騷動」。作為第一步,他要雷
德福召回在休假的軍事人員,因為「這是不能隱瞞的行動,並
將使俄國人躊躇」。
中午12時55分,艾森豪威爾又給艾登打了電話。艾登
說英國剛剛宣佈接受停火,艾森豪威爾這才鬆了一口氣。他
知道一場即將降臨的核危機避免了。事後,艾森豪威爾曾對
他的助手C· D·傑克遜說,當時,如果局勢繼續惡化的話,
他對蘇聯人 「唯一可作出的選擇是使用原子彈」。
在埃及人民的積極抵抗和世界人民的堅決聲援下,所有
的侵略軍被迫於11月7日停止軍事行動。英法於1956年12
月22日,以色列於1957年3月,分別從埃及領土撤出其軍
隊,第二次中東戰爭宣告結束。英、法兩國由於在蘇伊士戰
爭中的失敗,他們在中東地區的主動權完全落入美、蘇兩國
之手。
8.2 第六個核國家
以色列是一個危機意識強烈的國家。前三次中東戰爭,即
1948年的第一次中東戰爭,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戰爭,1967
年的 「六五戰爭」,每一次都加劇了他們的危機意識。
正是這樣一種觀念,使以色列的領導人認為以色列必須
擁有自己的核能力。1 948年以前,以色列就有一些優秀的科
學家,年輕的以色列人也被送到西方學習有關的科學技術。
以色列雖然資源有限,但政府通過巧妙而多方面的努力,
獲得了鈾、重水、濃縮鈾和建造必要設施的技術支持。這些
東西主要是從法國那裡獲得的。有意思的是,在核時代的大
部分時間裡,法國的科學家和制造商對核技術擴散的危險都
表現得無動於衷。對於以色列掌握核技術來說,以、法兩國
的聯繫一直顯得很重要。這種聯繫至少延續到1960年戴高樂
采取行動加以限制時為止。1967年,以色列不聽法國的勸告,
發動先發制人的「六五戰爭」。這時候,法國才完全中斷與以
色列的聯繫。以色列在掌握核技術、發展核能力方面,還從
美國那裡得到過幫助,獲得了所需的設備,可能還有濃縮鈾。
以色列利用在幾十年秘密研究中所獲得的技術和聯繫,建立
和裝備了自己的常規部隊,也在核領域取得了成功。
對於以色列生產核武器的情況,希伯萊大學一位教授作
過如下敘述:
以色列生產核武器的努力始於50年代中期,當時在內蓋
夫沙漠的迪莫納附近開始建造法國人設計的反應堆。像其他
許多反應堆一樣,這個反應堆也可以被理解為具有雙重目的:
既可生產電力,也可以被用來制造原子彈。同其他具有雙重
用途的反應堆相比,其設計特別適合於制造核武器,而不適
合於生產電力。
盡管在建造過程中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但人們很快
發現這座高度保密、重兵把守的沙漠中的 「紡織廠」 實際上
是一個核反應堆。到60年代末時,人們已公認以色列具有生
產核燃料 (杯)的技術能力。
不過,在整整25年時間裡,以色列政府對它生產核武器
的事實,一直諱莫如深。它的正式立場,一直是它在1962年
所宣佈的:「中東目前沒有核武器,以色列將永遠不做引進這
種武器的第一個國家。」1960年,以色列總理戴維·本-古裡
安也極力為迪莫納核反應堆遮掩,稱它是一家 「紡織廠」。
1974年,以色列總統埃弗賴姆·卡齊爾對西方記者說,
他的國家將在萬不得已時使用核武器,「一旦我們需要這種武
器時,我們就會擁有它們」。一家報紙的報道還說,卡齊爾當
時還補充說,如果出現這種需要,以色列可以「在短時間內,
甚至只用幾天」就把這種能力變為現實。1984年,以色列科
學部長、原子能委員會的前成員、傑出的核物理學家尤瓦爾
·內曼教授,也闡述了同樣的觀點。他說:「十五年或二十年
以前,以色列避免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我們已具備了核潛
力,我們有了專門人才,我們有了基礎。」
西方有的研究者指出,在70年代初,以色列也許沒有完
全的、裝備好的、隨時可以發射的原子彈。但是他們有幾十
枚、甚至幾百枚只需幾分鐘或幾小時就能組裝好投入使用的
原子彈,第四次中東戰爭的進程,完全證實了上述研究者的
論斷是正確的。以色列制造核武器的能力證明,以色列是名
副其實的第六個核國家。
8.3 一隻腳已跨過 「核門檻」
1973年10月發生的第四次中東戰爭,是比朝鮮戰爭和
越南戰爭更加現代化的一次常規戰爭的典型。這次戰爭中所
使用的武器和軍隊的培訓,是由兩個超級大國提供的。第四
次中東戰爭,為美蘇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起來的新
型武器的戰術運用及其在實戰條件下的效果,提供了試驗和
實踐的機會。鮮為人知的是,在第四次中東戰爭中,前後出
現過兩次駭人聽聞的核危機。其中一次就在戰爭初期,以色
列一隻腳已跨過「核門檻」,差一點將其秘密制造的原子彈扔
到埃及人的頭上。
1967年爆發的「六五戰爭」中,以色列裝甲部隊橫掃西
奈半島、約旦河西岸和戈蘭高地,如秋風掃落葉般把埃及人
和敘利亞人從自己的領土上趕了出去。從那時起,聯接歐、亞、
非三大洲的交通咽喉要道-- 蘇伊士運河,從埃及的內河變
成了埃及與以色列的戰時分界線。運河上再也看不見往來如
梭的船隊,取而代之的是密佈的水雷和兩岸實彈在膛的虎視
眈眈的大炮。
作為運河的主人,埃及從此失去了每年10億埃鎊的通航
稅收。喪權失地的屈辱使每一個埃及人怒火滿腔,而失去了
戈蘭高地的敘利亞人更感到似乎是在以色列人的監視和炮口
威脅下生活,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
埃及全國及敘利亞軍民同仇敵愾,決心報仇雪恨,收復
失地。
在經過充分准備和周密計劃以後,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了。
1973年10月6日是猶太教的「贖罪日」。這一天人們不
吃不喝,甚至不講話,整日跪在神廟裡祈禱。以色列人萬萬
沒有想到,這一天他們盼來的不是平安,而是一顆來自阿拉
伯世界的復仇凶星。下午2時,以埃及、敘利亞兩國軍隊為
主,加上阿拉伯聯軍,在蘇伊士運河和戈蘭高地東西兩線,突
然發動了對以色列的全線進攻。
埃及空軍的250架超音速飛機騰空而起,對西奈半島的
以軍指揮所、炮兵陣地、「霍克」地空導彈陣地、機場、雷達
站、後勤設施和兵營進行了毀滅性轟炸。空襲僅持續了20分
鐘,埃及空軍便摧毀了90%的以色列軍事目標。
與此同時,埃及部署在運河西岸的約4000門火炮同時開
火,集中射擊 「巴列夫防線」 上的支撐點和指揮所。「飛毛
腿」式地地戰術導彈也射向了以色列吉夫加結和塔薩的基地。
埃及軍隊在進攻過程中所遇到的最大一個障礙,不是蘇
伊士運河,不是火障,也不是明碉暗堡,而是 「巴列夫防
線」,即運河東岸那道20多米高、坡度達65度的沙堤。這條
沙堤長130公里,是以色列於1969 年耗資2億4千萬美元建
造起來的。沙堤的一個優點是,不僅人、車、坦克無法逾越,
而且不怕飛機轟、炸彈炸。所以以色列人把它叫作 「萬無一
失」 的防線。
在摧毀 「巴列夫防線」 的戰鬥中建立奇功的是埃及軍隊
中一位工兵參謀。入伍之前,這位參謀參加過建造有名的阿
斯旺高壩。有一次,一條沙堤擋住了流往發電站的水流,他
和同事們用水龍頭在沙堤中間沖開一個缺口,讓湍急的水流
把沙土帶走。這一經驗在戰爭中幫了他的忙,他提出了用高
壓水龍頭沖開沙堤的建議。這一建議很快被工兵司令阿里中
將采納。
10月6日,埃軍對運河東岸開始了猛烈的航空火力和炮
火准備。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埃及的8000名士兵乘坐
1000只橡皮攻擊艇和水陸兩棲戰車,沿10公里的運河正面
奮勇搶渡。僅半小時,他們就登上了運河東岸高達17米的沙
壩,占領了以軍第一線陣地。跟進的工程兵用100台消防水
車一齊向沙堤噴水。水柱密集,射向沙堤。沙堤遇水即崩潰,
沙流滾滾而下。不到5個小時,沙堤即被沖開60多條通道。
同時迅速架起浮橋,大批坦克、大炮和導彈隆隆地駛過運河。
至下午7時,約有6萬埃軍和500輛坦克渡過了運河,加強
了運河東岸的陣地,並楔入以軍縱深防線。埃及海軍艦艇也
在地中海和蘇伊士灣用艦炮轟擊以軍,用火力支援地面部隊,
同時在多處海域同以色列海軍展開海戰,策應陸軍的進攻。不
到24小時,埃及軍隊的第2、第3集團軍就全部渡過運河,以
色列苦心經營3年之久的 「巴列夫防線」 被全線突破。埃軍
原來估計渡河至少要傷亡1萬人,由於采用高壓水槍破沙堤,
結果渡河和打破 「巴列夫防線」 僅傷亡208人。埃軍收復了
坎塔拉鎮和夏特鎮,殲滅了以軍大量有生力量 (以第190裝
甲旅被全殲),牢牢控制了運河沿岸長100公里、縱深10公
裡的地區。以軍在損失了1# 4的坦克和1# 3的作戰飛機後,陷
入了極端被動的境地。
在北線,敘利亞軍隊在進行了猛烈的炮火准備以後,也
派出一支精銳傘兵部隊奇襲被以色列稱為 「國家眼睛」 的赫
爾蒙山頂雷達站,在戈蘭高地投入了2個裝甲師和3個步兵
師,分3路向戈蘭高地以軍陣地發動猛攻。72小時後,敘軍
全線突破以軍防線,北路攻佔了戰略要地老頭山和馬薩達,中
路奪取了庫奈特達,前鋒直指以色列邊境,南路攻取了法拉
斯,收復了菲格,以軍3個裝甲步兵旅悉受重創。
伊拉克、科威特、約旦、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沙特阿
拉伯、蘇丹、突尼斯、摩洛哥等阿拉伯國家紛紛派兵參戰,伊
拉克總統甚至派出其胞弟率領總統近衛坦克師開赴戰場。
首戰告捷,使在歷次與以色列的戰爭中屢戰屢敗的阿拉
伯世界群情激奮,幾十年飽受屈辱的郁悶和自卑,隨著前方
捷報的傳來一掃而光。埃及總統薩達特心情激動地說:「我們
的勝利已經向全世界證明:以色列不可戰勝的優勢不過是一
種神話!」
彈丸之國的以色列腹背受敵,四面楚歌,在前所未有的
失敗面前驚恐萬狀。
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面對西方記者泣不成聲:「以色列無
法使埃及人後退一英寸,通往特拉維夫的道路已經被打開。」
以色列總理梅厄夫人則在電視講話中連連向美國哀求:
「你們救救以色列吧!」
在此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以色列軍方想到了其最後的
殺手鑭-- 以色列秘密制造並存放在內格夫沙漠基地中的、
全世界尚無人知道的13枚原子彈。在國防部長達揚的請求
下,以色列內閣召開緊急會議,並通過了使用核武器的決議。
以軍將部分核彈頭裝在F -4 E鬼怪式戰鬥轟炸機上, 將部分
核彈頭裝在傑裡科地地導彈發射架上,並准備向開羅、大馬
士革、巴格達等城市發動核攻擊……全世界已不知不覺地處
在一場核戰爭的邊緣。
以色列迪莫納反應堆生產的以杯為原料的原子彈雖然
「十分原始」,但每一枚的破壞力,都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美軍在廣島和長崎投下的那兩枚原子彈爆炸力的總和。一旦
使用,將給阿拉伯國家造成多大的損失,是可想而知的。
更有甚者,以色列准備對埃及建造在尼羅河上的世界最
高水壩-- 阿斯旺大壩用原子彈予以摧毀。以色列軍方和情
報局曾對這一大壩的容量和落差進行過精心的測算,結論是:
一旦大壩被原子彈摧毀,洶湧澎湃的洪水將使埃及所有的富
庶地區蕩然無存。
到底使不使用原子彈?梅厄總理此刻突然陷入了進退兩
難的境地。她一連幾小時在一幅以色列地圖前踱步不止,復
雜的思緒在腦海中洶湧激盪。
梅厄深知,以色列國土狹小,面積僅2.7萬平方公里,
最窄處只有15公里,國土周邊一面靠海,三面被敵對的阿拉
伯國家包圍。狹窄的國土既缺乏足夠的戰略緩衝縱深,軍隊
無法實施大範圍的戰略機動,又缺乏足夠的兵源。志在復仇
的埃及坦克縱隊在強渡蘇伊士運河後,勢如破竹。一旦埃軍
攻陷以色列在西奈的最後戰略要地埃特米特拉山口,以軍將
無險可守。乘勝追擊的埃及坦克部隊一旦越過邊界,僅數小
時就可席捲不足百裡的以色列全境。當此緊急危亡之際,看
來只有原子彈可以拯救以色列了。
但是,作為一個政治領袖,梅厄清楚地知道,一旦使用
原子彈,將會產生什麼樣的嚴重後果。
出於一種政治家的心計和多年國際斗爭生涯養成的敏
感,她覺得對於以色列目前的困境,美國人絕不會袖手旁觀。
她接通了聯繫華盛頓的 「熱線」 電話。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
尼克松告訴她,美國情報部門已經發現並正在分析可根本扭
轉戰局的重要情況,以色列只要再堅持24小時就可渡過難
關。
天機不可洩露。梅厄更加冷靜下來,她頂住了幕僚和軍
方越來越大的壓力,堅決不同意使用核武器,同時下達了
「全線死守24小時」 的特急命令。一觸即發的核按鈕終於沒
有按下。
以色列開始全國總動員。完備的兵役制度和世界上效率
最高的戰時動員體制,使以色列在戰爭爆發後的幾天之內,就
向岌岌可危的西奈戰場派出了大批增援部隊。
幾個小時以後,戰局開始穩定下來。梅厄總理召來以軍
總參謀長戴維·埃拉扎爾中將和以軍情報局--「 摩薩德」的
局長阿哈隆·亞里夫少將,了解和研究美國情報部門提供的
重要情報。
原來,根據美國 「大鳥」 偵察衛星所拍攝的照片和 「摩
薩德」對埃軍的偵察,埃及的第2、第3集團軍在橫渡蘇伊士
運河以後,為確保各處主攻方向的兵力和裝備,兩翼兵力均
有不同程度的收縮,已形成了以德維斯瓦為結合部的左右兩
個突擊群。這樣,在兩個集團軍之間便出現了一個寬約10公
裡的間隙地帶。據在西奈戰場上空飛行的美國S R -71高速
偵察機報告,此間隙仍在繼續擴大,埃軍指揮部至今對此尚
未察覺。
參謀長戴維·埃拉扎爾指出,如果以軍派出一支精銳部
隊從這個缺口楔入埃軍後方縱深,無論向左向右突擊,均可
包圍埃軍一個集團軍,如果進展順利,整個戰場局勢將隨之
改觀。
兵貴神速。為了抓住這一良機,梅厄總理立即任命久經
戰陣的阿里爾·沙龍少將為指揮官率領一支特種部隊進行奇
襲。
「贖罪日」後的第10天,即1973年10月16日,西奈半
島埃軍第2和第3集團軍在大苦湖以北德維斯瓦附近的結合
部的間隙已擴大到20公里。沙龍率領一支裝甲突擊縱隊神不
知鬼不覺地長途奔襲數百裡,從兩支埃及大軍結合部的缺口
楔入埃軍後方。30分鐘以後,沙龍已陳兵蘇伊士運河東岸。很
快,以軍在蘇伊士運河上架起了浮橋,天亮以前,沙龍率領
的一個加強裝甲師已全部偷渡過河。在短短的兩三天之內,沙
龍利用埃軍統帥部的失誤,迅速將西岸登陸場的正面和縱深
擴大到15公里,並指揮以軍從北面、西北面、西南面三方呈
扇形向西岸埃及守軍猛攻。沙龍抓住埃軍後方防守薄弱的空
檔,一路衝殺,摧毀了埃軍用於掩護東岸部隊的防空導彈系
統、炮兵陣地、指揮所和後勤基地。到10月22日,埃軍第
3集團軍的2萬多人和200多輛坦克被以軍四面包圍,埃軍
被迫全面轉入守勢。
直到這時,裝在F -4 E鬼怪式飛機和傑裡科導彈發射架
上的核彈頭才被卸下來,又運回了內格夫沙漠中的核武器倉
庫。世界又一次從核戰爭邊緣僥倖走了回來。
8.4 兩霸相爭
以軍偷渡運河的成功,完全改變了先前不利的態勢。一
批批以色列戰鬥轟炸機呼嘯而過,無情地撲向開羅、蘇伊士
城、伊斯梅爾等埃及城市,傾洩下來的炸彈瞬間使座座城市
變成了一片火海。源源渡河的以軍後續部隊在空軍的掩護下,
向蘇伊士城挺進,並包圍該城,切斷了蘇伊士-開羅公路。一
戰得手的沙龍不可一世,正率領部隊沿伊斯梅爾-開羅公路
沖鋒,准備打到開羅去。
就在這時,由於美、蘇緊張的外交斡旋,聯合國安理會
於10月22日清晨通過了關於阿以停戰的338號決議。
以色列對這一決議大為不滿。因為以軍已使蘇伊士運河
以東的埃及軍隊幾乎全部被包圍,在經過數日激戰並付出沉
重代價後,以軍已經擊退了埃及和敘利亞軍隊的進攻,並已
深入到埃及領土縱深,埃及第3集團軍已陷入滅頂之災。因
此,盡管埃及和敘利亞已宣佈接受停火,但以軍仍不甘心就
此罷休。
24小時後,戰事重起,以軍趁機將埃及第3集團軍圍了
個水洩不通。至10月23日,埃及和以色列軍隊還在繼續激
戰。盡管美國對以色列施加壓力,讓其遵守停火協議,但是
以方不予置理。以色列考慮過要全殲該軍團,給阿拉伯國家
「一點顏色」,至少也想把被圍困的埃及第3集團軍作為以後
停戰談判的籌碼。而在埃軍方面,盡管從開羅發出了互相矛
盾的命令,但第3集團軍司令官堅持要突圍。然而,他不僅
沒有成功,反而讓以色列找到了繼續作戰的借口。以軍拒絕
讓聯合國觀察員到被圍困的埃及軍隊去視察。在特拉維夫,以
軍統帥埃爾佐將軍稱,第3集團軍唯一的出路是 「體面地投
降」。
基辛格與 「叛賣」 危機
以色列的好戰姿態,在一定程度上歸因於基辛格。這得
從基辛格的蘇聯之行談起。
10月20日凌晨2時,基辛格飛往莫斯科,「與蘇聯領導
人直接商討如何結束中東的敵對行動」。他的對手蘇聯外長葛
羅米柯到機場迎接他。
第二天(10月21日),基辛格與勃列日涅夫的會晤推遲
到中午才舉行。基辛格得知,莫斯科已下令部隊處於戒備狀
態,其中包括7個空降師,以便隨時對中東進行干涉。勃列
日涅夫並沒有因為公開表示和平的願望而放鬆警惕,他已准
備好一旦談判失敗便采取另外的一手。
不過此時,在勃列日涅夫的政治局辦公室裡,基辛格發
現蘇聯方面要求解決問題的心情十分迫切,談判只用了4個
小時,停火協議的文本就商定了。由於這項協議實際上比美
國兩星期來所醞釀的那個方案對美方更有利 (沒有談到讓以
色列軍隊 「撤退」),基辛格很快起草了一封尼克松致以色列
總理梅厄夫人的信,向她報告這一消息。但由於蘇聯用無線
電干擾基辛格使團的對外聯繫,這一封信拖延了好幾個小時
才發出,到了以色列人手裡就只有8個小時可以考慮了。這
樣,在耶路撒冷看來就好像是最後通牒一樣。
蘇美達成的這一停火協議,第二天(10月22日)就在安
理會上得以通過。梅厄總理提出,要基辛格從莫斯科返回華
盛頓途中訪問以色列。因此,10月22日上午10時,他飛往
以色列,與梅厄總理及其幕僚舉行秘密會談,試圖說服以色
列接受他與蘇聯人談判達成的停火條件。梅厄夫人和她的私
人顧問團對此很不高興,他們抱怨說,只要再有三天時間,埃
及的第3集團軍就會完全被包圍殲滅。而基辛格知道,事實
上根本不可能再給以色列三天時間而不引起超級大國的危機
和毀掉「美國在阿拉伯世界的地位」。何況,有一點是明顯的,
在宣佈停火的時候,以色列已經傷亡慘重-- 死亡達2000
人,按人口比例,等於美國死亡20萬人。
以色列人自己也認識到,他們雖然打贏了最後一仗,但
無敵的神話破滅了。阿拉伯軍隊並沒有被徹底消滅。阿拉伯
國家沒有打贏,可也不再怕以色列了。基辛格問梅厄,薩達
特能否從戰爭後期的軍事挫折中恢復過來。她的回答很乾脆:
「能恢復。因為他是一位英雄。他有膽量。」 梅厄知道,埃以
雙方人口數量懸殊,僅開羅一個城市就等於以色列全國人口
的兩倍。因此,當以色列人被要求放棄殲滅第3集團軍,以
換取與埃及進行 「旨在在中東建立公正與持久和平」 的面對
面會談時,她不得不答應下來。然而,這一交易又不許作任
何變更,這又使得以色列覺得是雪上加霜。
22日中午,埃及接受停火,並於下午5時生效。基辛格
建議以色列於下午6時52分宣佈停火,然後他就離開了以色
列。
然而,中東的問題是複雜多變的,很難加以預料。在基
辛格10月23日凌晨3時飛回華盛頓時,戰場形勢又緊張起
來了,以色列人似乎忘記了停火協議這碼事。
當基辛格於上午8時走進白宮辦公室時,發現有兩份電
報。一份是來自薩達特總統的顧問哈茲菲·伊斯梅爾,他說
「以色列又恢復了進攻,埃及正在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來保證
自己的安全」。伊斯梅爾詢問美蘇正在做些什麼來使以色列遵
守協議。
另一份電報是美駐以色列大使基廷打來的。他說,以色
列有很多人反對梅厄停火,同時以色列的部隊似乎仍在順利
地推進,梅厄已命令以色列部隊繼續戰鬥。
上午9 時30分左右,勃列日涅夫致信基辛格,說以色列
部隊正在沿蘇伊士運河西岸向南推進。勃列日涅夫說以色列
的行動是 「不能接受的」,是 「明目張膽的騙局」。他建議安
理會中午開會,重申停火,所有的部隊都撤回到10月22日
停火協議通過時的那條線上去。
上午11時10分左右,梅厄總理直接與基辛格通話。基
辛格建議以色列從現在的戰線後撤幾百碼,就是說撤到過去
的那條停火線。基辛格說:「在那片沙漠上,誰能知道現在這
條線或是那條線究竟在哪裡呢?」 梅厄不高興地回答說:「那
好,他們就會知道我們現在的戰線在哪裡。」
基辛格現已知道,以色列已經切斷了通向蘇伊士城的最
後一條供應線路。運河東岸的第3集團軍已被全部切斷聯繫,
一場危機就要來臨。中午,以色列駐美大使迪尼茨打電話給
基辛格,說以色列不願意從現在占領的陣地撤退。他說,以
色列政府同意那種說法,即沒有人能講出原來的停火線在哪
裡,因此它將不接受撤到那條戰線的呼籲。
當天12時36分,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通過熱線向尼
克松發出急電,證明蘇聯感到被叛賣了。雖然電文一開頭是
「尊敬的總統先生」,但措詞強硬而冷淡,指控以色列 「背信
棄義」 而撕毀停火協議。他保證阿拉伯國家領導人會遵守停
火協議,催促美國采取堅決行動制止違反停火協議的行為,並
「無禮地暗示」 以色列的行動是和美國串通共謀的。
下午,基辛格收到梅厄一封措詞嚴厲的來電,稱以色列
將不遵守新提出的協議,甚至談都不必談。看來,以色列是
決心要繼續戰鬥下去,消滅第3集團軍。下午3時15分,薩
達特總統緊急致函尼克松,呼籲美國 「進行有效的干預,在
必要時甚至使用武力,以便保證按照美蘇共同協議充分實施
停火決議」。晚上8時30分,迪尼茨向基辛格承認,通向第
3集團軍的各條道路都被切斷,餓死第3集團軍比軍事上消
滅第3集團軍要慢一些,但其結果一樣。這樣,出於各自的
目的,以色列和埃及都同意10月24日當地時間早上7時
(華盛頓時間半夜1時)實現停火。
蘇聯作好干預的准備
10月24日上午8時,伊斯梅爾致電基辛格,說「以色列
又恢復了進攻」。薩達特再次急電尼克松謀求采取「有效措施,
以迫使以色列實行停火」。
上午10時1 9 分,勃列日涅夫又來信了。這封信措詞嚴
厲,開頭的稱呼是 「總統先生」,不再像昨天那樣是 「尊敬
的」 了。來信相當詳細地敘述了最近幾小時內以色列在蘇伊
士運河兩岸發動的 「挑釁性進攻」 的情況,用威脅的口氣呼
吁尼克松制止以色列的進攻行動。
在這種情況下,上午10時30分,由美國國務卿基辛格、
國防部長施萊辛格、中央情報局局長柯爾比、總統國家安全
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將軍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將軍
組成的 「華盛頓特別行動小組」 在白宮開會了。會議由基辛
格主持,他談了最近發生的情況,並極力主張采取 「穩健
的」 方針。
下午1時,薩達特致信尼克松,稱以色列再次發動了進
攻,接著他又表示 「同意」 美國所沒有提過的東西:立即派
遣美國觀察員或軍隊到埃及一方執行安理會的停火決議。與
此同時,薩達特總統已「正式地」向蘇聯人發出同樣的請求。
不久,新聞公報也宣佈,開羅已公開宣佈要求安理會開會,請
求美國和蘇聯向中東派遣 「部隊」。
基辛格說:「我們沒有准備派美國軍隊去埃及,也不會同
意派蘇聯軍隊去。多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縮小蘇聯在埃及的
軍事存在,決不是為了同它聯合起來,在聯合國形成一紙決
議,重新把它引進埃及。我們也不會同蘇聯人一起參加一支
聯合部隊,因為這樣一來,它在這一地區的作用就合法化了。
蘇聯軍隊將從此不再撤走。……我們決心在必要時以武力抗
拒蘇聯軍隊進入中東,不管它是在什麼借口下到那裡去的。」
然而,蘇聯人還是馬上采取了決定性的步驟。到10月24
日,已有跡象表明蘇聯已作好了軍事干預埃及的准備。10月
17日,一個中隊30架安東諾夫運輸機(即1968年蘇聯入侵
捷克斯洛伐克的急先鋒)飛往貝爾格萊德。10月20日,蘇聯
發射了一顆「宇宙」偵察衛星。3個蘇聯空降師早在10月11
日就已處於警戒狀態,其中1個師已在前一週從莫斯科開往
離貝爾格萊德不遠的一個空軍基地。另外4個蘇聯空降師則
於24日早晨進入警戒狀態,隨時准備出發。在俄羅斯南部,
已設立了一個空軍司令部,蘇聯空軍部隊也進入警戒狀態。這
樣,蘇聯總共集結了4萬人的作戰部隊。
此外,7艘載有海軍陸戰隊員的蘇聯兩棲攻擊艦艇和2
艘直升機航空母艦開進了地中海。蘇聯地中海艦隊本身就有
約85艘艦艇,這一數字比過去大有增加。
核幽靈在蘇聯的海軍活動中徘徊。自從一艘載有核武器
的蘇聯船隻10月22日穿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駛入地中海以
來,美國情報機構一直在跟蹤它。據報道,當該船25日進入
埃及東北部的塞得港後,它就開始為一個先前部署在開羅附
近的蘇聯 「飛毛腿」 導彈旅裝卸彈頭。這使得華盛頓特別行
動小組擔心,蘇聯的干預迫在眉睫,並將擴大這場危機的規
模。
10月24日早晨,蘇聯顯然停止了對埃及和敘利亞的武
器和物資的空運。這一舉動受到了美國的歡迎,認為這是莫
斯科准備與美國協調一致限制對中東交戰國家的軍火運輸。
但是到了中午,這一暫停似乎又是一個更加不祥的預兆。美
國情報系統無法對一大部分蘇聯空運機群定位,但電子偵聽
截獲的情報表明,蘇聯第二天的飛行計劃改變了,蘇軍通信
活動激增。美方估計,蘇聯馬上就要采取大的軍事行動了。
聯合國決議與超級大國之間的斗爭
24日下午,事態發展進程加快,形勢變得更加危險了。下
午3時,開羅處於一片驚慌之中。薩達特總統呼籲美蘇派出
聯合維持和平部隊進駐埃以軍隊之間的地帶,以幫助實現停
火。在聯合國,一些不結盟國家的代表開始非正式地散發一
份安理會決議草案,呼籲超級大國將交戰雙方分開。大約在
下午7時,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通知基辛格,說蘇聯駐聯
合國大使接到了支持這一提議的命令。基辛格立即回答:「我
們將予以否決。」10分鐘之內,基辛格指示美駐聯合國大使斯
卡利要否決任何有超級大國參加的維持和平部隊的動議,還
讓他把這一指示轉告中國大使黃華。因為基辛格肯定中國不
願意看到蘇聯部隊在聯合國名義下進駐中東,而中國所投的
一票將起很大的作用。
7時25分,基辛格再次打電話給多勃雷寧。這個蘇聯大
使通知基辛格說,蘇聯可能不會再等待不結盟國家在聯合國
提議案了,它可能自己提出一項類似的動議。基辛格警告多
勃雷寧說,形勢正變得十分危險,他提醒多勃雷寧不要逼美
國走極端。基辛格說:「要是增派聯合國觀察員,我們願意合
作;要是在任何偽裝下派蘇聯軍隊,我們不能接受。」多勃雷
寧回答說,在莫斯科「他們非常憤怒,他們要派軍隊去」。基
辛格馬上回答:「出現那種對抗是令人遺憾的。」多勃雷寧說,
克裡姆林宮 「已經討論過,並已下了決心」。
與此同時,尼克松總統對薩達特公開呼籲美蘇聯合干預
的回信到達了開羅。這一封由基辛格起草的回信拒絕美蘇聯
合干預的提議,並強調了超級大國捲入所帶來的危險:
  我剛才獲悉可能有一項決議草案會於今晚提交安全
理事會,敦促外界的軍隊-- 包括美國和蘇聯的軍隊
-- 派往中東執行停火協議。我必須奉告你,如果這種
決議提交安理會,美國將因以下理由行使否決權:
要調集足夠的外界軍事力量對現在在中東進行戰鬥
的各方軍隊形成一種有效的抗衡力量,是不可能的。
如果兩個核大國被要求提供軍隊,則將引起一種極
其危險的潛在可能性:即大國在該地區進行直接對抗。
大約在晚上9 時,勃列日涅夫的一封來信到達華盛頓,譴
責以色列人繼續在蘇伊士運河西岸作戰。然而,這封信似乎
還只是勃列日涅夫第二封更強硬的信的前奏。勃列日涅夫的
第二封信是在半小時後由多勃雷寧從電話中向基辛格口授
的。這封信是這場危機的關鍵,但它的全文並沒有公佈。基
辛格認為,這封信的口氣 「是一個蘇聯領導人對一個美國總
統最嚴重的挑戰之一」,「實際上是最後通牒」。參議員富布賴
特認為這封信是「急切的」,參議員傑克森說它是「野蠻、粗
魯的」。尼克松總統對外說這封信 「非常強硬」,沒有半點回
旋餘地。英國駐美大使也被這封信的口氣鎮住了。這封信再
一次譴責了以色列違反停火決議,並呼籲美國與蘇聯聯合派
兵去埃及。在最關鍵性的幾段中,勃列日涅夫用警告的口吻
寫道:
  以軍的繼續進攻是對美蘇兩國的挑戰,為使以色列
執行停戰決議,蘇聯將不惜使用武力。為迫使以色列接
受停戰,我願意訪問美國。
……讓我們,蘇聯和美國,一起把蘇聯和美國的軍
隊緊急派往埃及,以確保10月22日和23日安理會關於
停火和停止一切軍事活動的決議的實施,並確保我們同
你們就保證執行安理會的各項決議所達成的諒解。
必須毫不遲延地遵守協議。我願意坦率地說,如果
你認為在這件事上不可能同我們一起行動,我們就不得
不緊急考慮單方面采取適當步驟的問題。我們不容許以
色列方面的專橫行為。……
我認為,我們兩國的關係是有價值的。
基辛格認為,美軍與蘇軍一起進入埃及是 「不可想像
的」,那將使蘇聯「在我們的贊許下」重返埃及,我們「那些
阿拉伯溫和派的朋友們將會受到沉重打擊」,而「埃及將會重
新被拉回蘇聯的軌道」,「中國和歐洲對於這一關鍵地區出現
美蘇軍事勾結將大為震驚。如果共同努力失敗並轉為美蘇危
機-- 很有可能-- 我們就將孤立無援」。基辛格迅速得出結
論,必須阻止蘇聯人單方面登陸,而只有 「使蘇聯人感到驚
恐」,才能做到這一點。
這時,中央情報局報告說,蘇聯在地中海的艦艇已增加
到85艘 (後來達到100多艘),一支包括2艘登陸艦在內的
蘇聯艦隊正在向埃及北部港口城市亞歷山大開進。
晚上10時15分,基辛格打電話給多勃雷寧。
  基辛格:「我們就要開會,考慮你們的信。我只想告
訴你,在我們答覆之前采取任何單方面的行動,後果將
是十分嚴重的。」
多勃雷寧:「是的,好。」
基辛格:「這件事關係重大,不要對我們施加壓力。
我再重複一遍,不要對我們施加壓力!」
多勃雷寧:「好!」
晚上10時40分,基辛格召集了國防部長施萊辛格、中
央情報局局長柯爾比、白宮辦公室主任黑格、總統國家安全
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將軍、基辛格在國家安全委員會的軍
事助理豪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將軍開會。黑格告訴基
辛格,無法叫醒尼克松。基辛格知道,尼克松現在正被水門
事件攪得心煩意亂,於是基辛格主持了會議。與會者發現,蘇
聯的第二封信與第一封信 「截然不同」 並比第一封信更具威
脅性。
晚11時,基辛格又一次召集華盛頓特別行動小組開會。
一切跡象表明,蘇聯將在24小時內出兵干預埃及。勃列日涅
夫的第二封信、蘇軍通信量持續增大、前面提到的核幽靈以
及蘇聯空降部隊的空運增多等現象都表明瞭這一點。小組認
為,美國應對勃列日涅夫的信作出語氣和緩但內容強硬的答
復。大家一致認為,光是這樣一封覆信是不起作用的,還必
須輔之以某種引起注意的行動,以表明美國決心抵制這種單
方面的行動,最好是在美國的書面答覆之前讓莫斯科注意到
華盛頓的反應。因此,華盛頓特別行動小組要求尼克松總統
行使總統權力,命令美國武裝部隊提高警戒狀態。小組一致
認為,如果美國不對蘇聯的軍事准備作出反應,那將是非常
草率的。唯一的問題是,究竟應該如何反應。
11時41分,小組達成一致意見,由國防部長施萊辛格和
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勒將軍下達了准備讓全球美軍 「靜悄
悄地」進入「3級戰備狀態」的命令。3級戰備狀態,是美軍
「基本上處於和平狀態下的最高一級戰備狀態」。
11時55分,小組會議批准了以尼克松的名義致薩達特
的信,重申美國將拒絕聯合出兵的建議。信中警告道,假使
蘇聯軍隊出現,美軍必將在埃及領土上予以抗拒。該信接著
說:
  請你考慮一下,如果兩個核大國在你的領土上發生
對抗,對你的國家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無聲的信息:美軍戰鬥准備
穆勒將軍的命令一經發出,世界各地美軍的通信量激增,
這是蘇聯能偵測到的第一種跡象。10月25日凌晨2時,包括
執行核戰爭任務的戰略空軍司令部在內的美軍各軍種全部進
入了3級戰備狀態。戰略空軍司令部采取了如下措施:
(1)取消所有常規訓練任務;
(2)測試通信指揮網;
(3)雖然戰略空軍司令部一直設有空中指揮所,但戰略
空軍總司令自己的空中指揮所這時則處於緊急地面待機狀
態,另外還有隨時准備起飛的空中指揮控制機;
(4)已部署了一些空中加油機;
(5)更多的B -52轟炸機隨時准備緊急起飛;
(6)美軍地基導彈部隊的警戒狀態也略有提高。
在一項關鍵性的行動中,50多架B -52戰略轟炸機--
長期以來是美國核力量的標誌和主要組成部分-- 從關島基
地飛往美國。隸屬於戰略空軍司令部的空中加油機被派往各
基地並開始進行非常規作業。美軍戰略核潛艇和洲際導彈也
進入戰備狀態。最後,「肯尼迪號」航空母艦從直布羅陀海峽
駛進地中海,第82空降師(約15000人)也於早晨6時作好
了行動准備。
不久,華盛頓特別行動小組就收到情報說,「8架蘇聯安
-22運輸機-- 每架可載200多名軍人-- 預定於幾個小
時內從布達佩斯飛往埃及,東德的某些部隊將在5小時後處
於戒備狀態」。美國立即以進一步的戰略措施作為反應-- 第
82空降師進入戒備狀態;命令「羅斯福號」航空母艦進入東
地中海與克裡特島以南的 「獨立號」 航空母艦匯合;通知歐
洲部隊司令,參加一年一度北約部隊演習的美國軍隊推遲回
國。基辛格還請以色列駐美大使迪尼茨告訴他,如果一定要
攤牌,以色列消滅第3集團軍要多長時間。
美國這樣做的一個意圖,是要向蘇聯發出一個 「無聲的
信息」。美國沒有公開宣佈其部隊的警戒狀態,而且盡管多勃
雷寧要求對勃列日涅夫第二封信立即給予答覆,直到凌晨5
時美國仍未與蘇聯作私下接觸。為了表示白宮對蘇聯威懾的
不滿,也為了使蘇聯對美國的計劃有所認識,使蘇聯有偵測
到美軍活動的時間,基格辛故意拒絕與多勃雷寧進行接觸,盡
管後者多次在電話中請求美方予以答覆。基辛格等人相信,蘇
聯情報系統若能截獲到有關美國軍事活動跡象的情報,並送
往克裡姆林宮,那麼對美國是有利的。基辛格故意對多勃雷
寧持不同尋常的冷淡態度,是為了表示白宮對勃列日涅夫最
後一封信的不滿。25日早上5時40分,當一份書面回答最終
要送給多勃雷寧時,基辛格又故意讓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斯考克羅夫特將軍去傳遞這封信,這一舉動又是不同尋常的。
這封回信反映出白宮對事態的關注,並暗示美軍受到了
嚴重軍事衝突的威脅:
總書記先生:
我仔細研究了你今晚的來電。我同意你以下的意見:
我們對為和平采取聯合行動達成的諒解是具有最大價值
的,我們應在此複雜的形勢下實現這種諒解。
然而,我必須告訴你,你建議采取某種具體的聯合
行動,即派蘇美部隊到埃及去,在目前情況下是不合時
宜的。
我們沒有得到消息說明現在停火遭到大規模的違反
……
在此情況下,我必須將你關於單方面采取行動的建
議看作是最令人關切的問題,它會引起不可估量的後果。
事實很清楚,要強制雙方貫徹停火條款所需的部隊
是大量的,並需進行最密切的協作,以避免流血。這顯
然不僅是不可行的,而且在當前形勢下也是不合時宜的。
我們的理解是,這是一種非常的臨時措施,其目的
只是為了提供有關雙方遵守停火協定條款的足夠情況。
假若這就是你增派部隊的意圖,我們將予以考慮。
總書記先生,根據我們協議的精神,現在不是單方
面采取行動的時候,而是頭腦冷靜地采取協調一致行動
的時候。我認為我的建議是符合我們所達成的諒解的文
字和精神的,並將保證停火得到迅速的實現。……
然而你必須明白,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單方面
行動。……正如我以上所述,這種行動將產生不可估量
的後果,對我們哪一國都不利,而且將使我們花了這樣
大的努力才獲得的一切成果化為烏有。
除了在倒數第二段間接提到1973年防止核戰爭協議之
外,這封信既沒有發出核威懾,也沒有暗示要使用核武器。但
是,提到 「最令人關切的問題」 並反復使用 「不可估量的後
果」 一詞,只能被理解成這是在暗示如果局勢得不到迅速控
制的話就有可能使用核武器。
為了給蘇聯保全面子,尼克松在信中還是表現出了一點
靈活,表示願意派少數觀察員到該地區去,但不是作為戰鬥
部隊。這給勃列日涅夫提供了一條擺脫困境的路,最終導致
蘇聯派出了70名 「代表」 去檢查停火。
更為重要的是,美國通過同時約束它那好斗的以色列盟
友來安撫蘇聯。就在美軍進入戰備狀態後不久,基辛格向以
色列大使迪尼茨通報了蘇聯准備干預和美國已有反應的情
況。基辛格的目的,是要使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官員們感覺到
局勢的嚴重性,讓他們意識到如果以色列通過消滅埃及第3
集團軍而逼迫蘇聯動手,就有大難臨頭的危險。顯然,基辛
格希望通過講明進一步的敵對行動會把事態擴大的道理,來
說服以色列人寬恕埃及第3集團軍。簡而言之,美國采取了
雙重路線,一方面,它對蘇聯干預的威懾作出了強硬的反應,
另一方面,它又私下試圖改變導致蘇聯采取行動的局面。
危機消除
華盛頓特別行動小組認為,讓美軍進入警戒狀態是對蘇
聯干預的威脅的最恰當的反應,其理由是這樣一來就能立刻
給蘇聯人一個信號,同時又不會招致美國國內太多的爭論。然
而,這一期望被證明是過於天真了, 最終給白宮帶來了麻煩。
25日一大早,美軍戰備便成了各大新聞媒介的頭條新
聞。電視裡連續播放著美軍戰備的鏡頭-- 士兵們結束休假,
B -52起飛、著陸,戰艦准備出海……由於公眾昨晚睡覺時還
不知道蘇聯已准備干預中東,因此他們鬧不清美軍為什麼一
下子活動起來,於是人心惶惶。基辛格不得不舉行記者招待
會,他用不祥的聲音強調了超級大國衝突的危險性:
  美國和蘇聯在意識形態上當然是敵對的,在政治上
某些方面也是敵對的。但是美國和蘇聯也負有特殊的責
任。我們兩國都擁有能夠毀滅全人類的核武庫。我們兩
國都負有特殊責任,要把對抗保持在不致威脅人類文明
的範圍之內。我們兩國遲早會認識到,今天使世界陷於
分裂的問題,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不應該使人類
遭受一場空前的核戰爭浩劫。……美國不贊成也決不許
可派一支蘇美聯軍到中東去。美國尤其反對任何大國、特
別是任何核國家,單方面把軍隊派到中東去,不管是在
什麼偽裝下派去。
基辛格轉而提到核衝突的可怕後果,說 「人類不能容忍
那些具有毀滅能力的國家之間的永久衝突」。他的這篇演說顯
得十分激昂,似乎是想給蘇聯人一個明確的信號。他認為,只
有造成嚴重的危機感才能使危機得以避免。
幾個小時之內,危機就結束了。那天夜裡,由於以色列
的槍炮保持沉默,蘇聯人沒有單方面采取行動。一架載有准
備軍事干預的蘇軍的飛機早晨降落在開羅西機場後不久就又
掉頭飛回去了。兩封來自埃及的信,作為對美國前一天發出
的信件的回答,明確宣佈薩達特充分理解並同意美國拒絕建
立蘇美聯合部隊的立場,埃及現在轉而尋求不包括蘇聯或美
國軍事力量在內的「國際部隊」。基辛格在清晨接到的另一封
信來自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斯卡利,他報告說,安理會將尊重
美國拒絕建立聯合部隊的立場,並開始考慮通過一項決議,在
任何緊急部隊中把超級大國排除在外。基辛格知道,在 「未
獲得當事國或聯合國批准」 的情況下,蘇聯絕不可能把軍隊
開進埃及。
25日下午,蘇聯駐聯合國大使接到新的指示,不再試圖
把美國和蘇聯的軍隊包括進聯合國維持和平部隊裡去了。安
理會很快就批准部署一支不包括蘇美軍隊在內的國際部隊。
湊巧的是,以色列軍事活動也停止了,盡管還沒弄清美國到
底采取了什麼步驟讓以色列遵守停火協議。與此同時,勃列
日涅夫利用尼克松信中的安撫姿態,回信通知美國說,蘇聯
准備派少量觀察員去檢查以色列執行停火協議的情況。在中
東,有跡象表明蘇聯軍事活動已轉向正常,蘇聯艦隊在25日
中午已經改變了航向。中東核危機正式宣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