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走向新世紀的俄羅斯軍隊

    從波黑戰爭中的無能為力,到北約東擴中力不從心,再到科索沃戰爭中被放在一邊,
俄羅斯再也找不到當年蘇聯「帝國時代」的威風了。俄羅斯明天的走向尚不明朗,但俄羅
斯真的是弱不可欺嗎?俄羅斯真的將在國際社會中可以讓美國和北約無所顧忌了嗎?
    一、一夜之間土崩瓦解的軍事超級大國
    ★★★前蘇聯的軍事戰略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在世界上形成了以美國和蘇聯為首的
兩大陣營。在和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軍備競賽中,前蘇聯形成了強大的軍事力量,是名
符其實的軍事超級大國。
    前蘇聯認為,軍事戰略是軍事學術的組成部分和最高領域,它是國家和軍隊准備與進
行戰爭和戰略性戰役的理論與實踐。
    前蘇聯的軍事戰略,隨著國際戰略形勢的變化、領導人的更迭和軍事技術的發展,在
戰後40多年間經歷了以下五個階段的演變:第一階段,從二次大戰結束到50年代初期奉行
「積極防禦」
    戰略,認為陸軍仍然是整個武裝力量的基礎,陸戰戰場是未來戰爭的主要戰場,戰略
進攻是戰略行動的主要類型和實施戰爭的主要方法。在這一戰略思想的指導下,蘇聯繼續
有限發展重工業和國防工業,重視提高蘇軍的作戰能力和戰備水平,確立以陸軍為主的諸
軍種協同作戰的原則,准備以持久的常規戰爭來對付美國的核威脅,強調加緊研製核武器。
    第二階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前期改行「火箭核戰略」,認為戰爭的命運將由核突
擊來決定,「任何戰爭,即使由常現戰爭、非核戰爭開始,也會變成毀滅性的火箭核戰爭」,
任何局部戰爭都會迅速擴大為世界大戰。當時蘇軍總參謀長索科洛夫斯基元帥說過:「未
來的世界大戰,就武器來說,首先是火箭核戰爭,進行這種戰爭的基礎是各個軍種,首先
是戰略火箭軍和導彈原子潛艇,大量使用火箭核武器。」基於這種認識,強調戰略進攻,
否定戰略防禦,主張先發制人,首先以戰略核武器實施毀滅性的核突擊,力求在戰爭初期
達到主要的戰略目的;改變以陸軍為主的諸軍種協同作戰的原則,認為實施大規模的火箭
核突擊是現代條件下戰爭的主要作戰方法,強調各軍兵種要圍繞火箭核武器,竭力爭奪火
箭核優勢,貶低常規兵力、兵器的作用。這一階段,蘇聯開始從事全球擴張活動,同美國
既爭奪,又勾結,謀求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第三階段,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改為「核與常規戰略」,認為戰爭的樣式既可能
是核戰爭,也可能是常規戰爭;既可能是世界大戰,也可能是局部戰爭。蘇聯認準備既打
核戰爭也打常規戰爭的思想出發,改變了前一階段優先發展核武器而貶低常規軍備的作法,
把發展核力量和常規力量置於同等重要的地位。在繼續推崇「閃擊戰」理論的同時,也注
意到「戰爭可能拖下去的問題」,要求做好打持久戰的准備。需要指出的是,蘇聯雖然在
這一階段提出准備打各種樣式和各種規模的戰爭,但主張打核戰爭的觀點仍在軍事戰略理
論中占據主導地位。如1968年出版的索科洛夫斯基輝事戰略》第三版,1970年出版的洛莫
夫《科學技術進步與軍事上的革命》等著作,都繼續把主要注意力放在准備打核戰爭問題
上。
    第四階段,70年代後期至80年代中期又改行「以核武器為後盾的常規戰略」,越來越
明確地強調核戰爭的毀滅性,否定打贏核戰爭的可能性,提出核戰爭已經不再是政治的繼
續。反對有限核戰爭和戰區核戰爭,強調這類戰爭「將不可避免地擴大成全面戰爭」。1982
年6 月,蘇聯宣佈首次「承擔義務不道德使用核武器」。改變把戰略火箭軍、戰略轟炸機
和導彈核潛艇三者組成的戰略核力量看作「蘇聯武裝力量戰鬥威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和遏制
侵略的基本因素」思想。但是,蘇聯也並非絕對不准備使用核武器,仍然強調以強大的
「第二次打擊」力量來威懾對方,並要求軍隊做好由常規條件下作戰迅速轉變為核條件下
作戰的准備。在這一階段,蘇聯提高了常規戰爭的地位和作用,不僅認為「進攻戰爭通常
是不使用核武器的常規戰爭」,而且還提出了「戰區常規戰爭」的概念,認為戰區戰略性
戰役是現代戰爭中戰略作戰的基本樣式。
    第五階段,1985年戈爾巴喬夫執政後,蘇聯軍事戰略雖然有否定核戰爭而重視常規戰
爭的傾向,但並沒有放鬆核戰爭的准備。原蘇聯國防部長亞佐夫曾宣稱:「侵略者准備打
什麼仗,我們就打什麼仗。」需要指出的是,蘇聯自1987年提出「防禦性」
    軍事學說以後,軍事戰略發生了明顯變化。例如,提出把「防止戰爭」和「反擊侵略」
作為軍事戰略的基本任務;強調把「非進攻性防禦」當作軍事行動的的基本類型;主張把
軍事行動限制在本土上;實行戰略收縮;強調「不首先」使用武力,保持「合理夠用」
    武裝力量,降低軍事對抗水平,等等。
    ★★★蘇聯解體前的軍事力量與部署截至1991年底,前蘇聯五大軍種和總部機關及建
築部隊的總兵力約為367.1 萬人。另外,在軍事部門服務的文職人員約刀萬人。具體情況
如下:戰略火箭軍:總兵力為28萬人,其中含院校1.4 萬人,占總兵力的7.6 %;擁有洲
際彈道導彈1398枚,基地19個。
    陸軍:總兵力127.22萬人,含軍事院校11萬人,占總兵力的 34. 7%;編為 146個師,
其中摩步師 102個,坦克師 33 個,炮兵師5 個,其它師6 個擁有中型坦克3.325 萬輛。
    防空軍:兵力 49 萬人,含院校 2. 2 萬人,占總兵力的4. 7%;編為9 個防空集團
軍、1 個防空戰區,擁有各型飛機3400余架。
    空軍:總兵力為38.8萬人,含院校4 萬人,占總兵力的10. 6 %,編為 39 個師, 90
個團,擁有作戰飛機 6260 架。
    海軍:總兵力42萬人,含院校5.4 萬人,占總兵力的11.4%;編為4 個艦隊,擁有各
型艦艇1900艘、約450 萬噸,各型飛機50架。
    在解體之前,蘇聯的軍事實力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是唯一可以和美國進行抗
衡的國家。截至1991年底,蘇軍共分遠東、南方、西南、西方四大戰區和西北獨立戰略方
向。全軍編為13個軍區、4 大艦隊、3 個駐外集群和駐蒙蘇軍。其中,遠東戰區轄遠東、
外貝加爾、西伯利亞和太平洋艦隊;南方戰區轄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土耳其斯坦軍區和
裡海區艦隊;西南戰區轄喀爾巴吁、基輔廒德薩軍區,以及黑海艦隊;西方戰區轄白俄羅
斯軍區及駐德、駐波和西北集群,以及波羅的海海軍艦隊;西方獨立戰略方向轄列寧格勒
軍區和北方艦隊。另有莫斯科軍區和伏爾加河沿岸——烏拉爾軍區為戰略預備隊。蘇軍的
部署情況是:駐亞洲地區蘇軍。蘇軍部署在亞洲地區的兵力共計為103. 4萬人,占蘇聯總
兵力的 28. 2%。其中:戰略火箭軍:8.9 萬人,占該軍種總數的31.8%,擁有洲際導彈
467 枚,占洲際彈道導彈總數的31.8%,導彈發射基地9 個。
    陸軍: 45 萬人,占蘇陸軍總數的 35. 4%,共編成 53 個師,占陸軍總數的36.3%。
其中,有41個師部署在中蘇邊境。中型坦克9500輛。
    空軍: 13. 5萬人,占蘇空軍總人數的 34. 7%。編成 12 個師337 個團、4 個大隊,
擁有各型飛機2700架,其中作戰飛機1200架,戰鬥直升機660 架。
    防空軍: 13 萬人,占蘇聯空軍總人數的 26. 5%。編成 3個防空集團軍,下轄7 個
軍、3 個師、l 個大隊。擁有各型作戰飛機100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2300余部、雷達1000
余部。
    海軍: 12 萬人,占海軍總數的 28. 6%。 1個艦隊,即太平洋艦隊,擁有各型艦艇
600 艘,總噸位180 萬噸,其中主要戰艦160 艘,飛機500 架,海軍步兵1 個旅。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基本取代了前蘇聯在世界上的國際地位。在推進改革和全面調整
前蘇聯內外交困政策的同時,俄羅斯的軍事戰略也在修訂「防禦性」軍事學說的基礎上初
步形成。
    從現有材料看,俄羅斯軍事戰略的大體輪廓和主要觀點是:(1 )
    在對軍事威脅的判斷上,認為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7 國的敵對關係已經徹底結束,並
視其為盟友,目前面臨的最大威脅是來自獨聯體內部及俄羅斯周邊發生的局部衝突。(2 )
在對戰爭樣式的判斷上,基本否認發生核戰爭和大規模常規戰爭的可能性,但認為有可能
發生中小規模的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同時強調,局部衝突和常規戰爭的升級危險不能完
全排除。(3 )在軍事戰略的任務上,繼續把防止戰爭和維護和平當作首要任務,強調在
獨聯體範圍內實現集體安全和共同防禦,主張把軍備裁減到足以抗擊侵略的水平。(4 )
在武裝力量建設的方向和原則上,提出要以建立民主國家軍隊為方向,繼續進行武裝力量
改革,要分階段地建成一支具有強大戰鬥力和較高戰備水平的職業化軍隊。
    實行合同兵役制為主,同時按適當比例保留普遍兵役制,保持武裝力量總額在平時不
超過俄羅斯總人口的百分之一。把建立常備不懈的快速反應部隊視為軍隊建設的重點,將
陸軍編制體制由集團軍、師體制、總參謀部。軍兵種司令部、地區作戰司令部。
    軍團(兵團)司令部這一主線實施領導。(5 )在作戰方法上,認為把「非進攻性防
御」當作軍事行動的基本類型,會在戰爭初或喪失戰略主動權。強調既要使軍隊學會防禦
行動,又要使軍隊學會進攻行動,而不能把進攻和防禦絕對化,更不能在平時就把軍隊在
戰時應該采取什麼作戰方法硬性地規定下來。主張在戰略上采取靈活機動的全方位防禦作
戰部署,認為這是俄羅斯防禦構想的基礎。俄羅斯設想,在抗擊侵略時先由邊防部隊抗擊
敵人,進而出動機動部隊或快速反應部隊對付繼續進攻的敵人,最後實施總動員抗擊敵人
大規模入侵。同時,改變了把軍事行動限制在本國領土上的觀點,強調為全殲敵人要實施
積極防禦,包括打到敵國領土上去,以使敵人無法恢復力量和重新進行侵略。
    需要指出的是,由於俄羅斯政界和軍界對上述某些觀點還有不同看法,加之局勢不斷
變化,俄羅斯軍事戰略的發展前景帶有某些不確定性。
    二、核武器,和美國討價還價的最後法碼★★★前蘇聯留給俄羅斯的核遺產二戰結束
之後,美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制定了遏制戰略,試圖通過戰略核武
器的威懾作用來懾服社會主義陣營。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領頭雁」,前蘇聯不甘心受到
美國的訛詐,將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到核武器的生產與研製中,使得蘇聯的核技術得到
了巨大的發展。1946年底,前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反應堆開始運轉,1947年宣佈掌握了原子
武器的秘密,1949年8 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53年8 月又先於美國爆炸了第一顆氫彈,
從而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
    在此之後,前蘇聯與美國開展了長達幾十年的核軍備競賽,使得其核武器無論在數量
還是在質量上都有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成為世界上名符其實的核大國,並且在相當長的一
個時期內,將核戰爭看作是未來社會戰爭的主要形態,強調未來戰爭勝負與否取決於戰爭
被第一次核突擊成功與否。
    為了有效地發揮核武器的作用,前蘇聯建立了戰略火箭軍,並認為戰略火箭軍是蘇聯
戰略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在核戰爭中對各戰區和軍事地理區域的敵人實施堅決的
毀傷。陸基洲際導彈和陸基中程導彈是戰略火箭軍的主要裝備。蘇美「中導條約」簽定後,
截至到1991年5 月12日,前蘇聯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已經全部銷毀。蘇聯解體前,戰略火
箭軍主要裝備各種型號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
    這些陸基洲際彈道導彈有3 代7 種型號,共約1398枚。它們是:第三代SS一11、SS-
12;第四代SS-17、SS-18IV、SS一19;第五代 SS -24.SS -25. 其中主要為第四代和
第五代導彈,共約1048枚。第四代導彈是70年代蘇聯戰略武器是現代化計劃的產物,與前
三代相比,其特點是:(1 )具有打擊多個目標的能力,均可攜帶分導式多彈頭,一般可
攜帶4 -8 個彈頭,SS-18可帶10個;(2 )命中精度高,SS—11顯的命中精度約為1100
米一1400米。而SS-17、SS-18IV、SS-19分別提高到396 米、250 米和300 米;(3 )
生存能力較強,地下井與指揮控制設施比第三代導彈堅固得多,地下並每平方厘米可承受
246 -316 公斤的壓力;(4 )提高了作戰靈活性,SS-19可以遙控快速變換攻擊。
    目標;(5 )SS-17.SS -18均采用冷發射技術,這種導彈的地下井發射具有再裝彈
能力。
    第五代SS-24和SS-25是蘇聯最先進的陸基洲際彈道導彈。8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列裝。
其中SS-24已經部署90枚,SS-25已經部署300 枚。SS-24導彈體積較大,與美國的MX導
彈相近,它長為對一22米,可攜帶10個分彈頭,單彈頭。
    彈頭爆炸當量為30-50萬噸,射程為9944公里。它有兩種型號,SS-241 、SS-24II
型。I 型為機動發射型,11型為發射井固定發射。部署的大部分為11型,約54枚。SS-25
導彈的體積小,與美國民兵導彈的體積相近。它長約18-19米,彈體直徑1.70米,射程1 
萬公里,單彈頭,彈頭當量為55萬噸。第五代導彈主要改進是:(1 )提高了反應速度,
SS-24和SS-25一改以往陸基導彈一貫采用的液體燃料助推技術,首次采用了固體燃料助
推技術,從而提高了反應速度。(2 )提高了生存能力,第五代導彈與第四代導彈不同,
它既可以在發射井固定部署發射,也可以實施公路、鐵路機動部署和發射,其中SS-241 
型安裝在列車的一節車箱上,可以在全國鐵路網內實施機動,SS-25配置在汽車底盤上,
實施公路機動,使得敵方很難預先准確測定其方位,從而提高了生存力。(3 )提高了打
擊能力,第五代導彈的命中精度又有較大提高,誤差一般不超過200 米,因此不僅可打擊
政治、經濟、軍事中心等軟目標,而且可以打擊半硬目標。蘇聯計劃下一步使SS-24型和
SS-25型陸基機動洲際導彈的數量占其陸基洲際彈道導彈總數的三分之二。此外SS-18和
SS一17的改進計劃也正在進行。今後蘇聯將以SS一18V 、SS一18VI和SS-III 型取代現有
型號。經過改裝,這幾種導彈在命中精度、毀傷威力等方面將有較大的提高,並具有可靠
的打擊硬目標的能力。
    除此之外,前蘇聯的彈道導彈潛艇及其所攜帶的導彈核武器同樣是其重要的核攻擊力
量。前蘇聯海軍裝備的彈道導彈潛艇絕大部分為核動力型,約60艘,運載游射彈道導彈912
枚,主要用於向敵方國上縱深目標實施戰略核突擊。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主要是第二代的
Y1級和Y2級,第三代的D1級和DIV 級,第四代的「颱風級」,共43艘。與第二代潛艇相比,
第三代D1級潛艇除在核反應堆和艇體線型上有所改進外,主要是改進了武器系統,DIII和
DIV 分別載有16枚SS-N -18和SS-N -23遠程分導式多彈頭潛地彈道導彈,具有打擊多
個目標的能力。SS-N -18液體推進劑,射程為6500-8000公里,可攜帶3 -7 個當量為
20萬噸的核彈頭,命中精度誤差為900 米。SS-N -23為前者的改進型,仍采用液體推進
劑,但提高了命中精度(誤差約為500 米),增大了射程(約8300公里),提高了投擲重
量,可攜帶10枚當量為10萬噸的核彈頭。第四代颱風級彈道導彈潛艇是現裝備最先進的彈
道導彈潛艇,從1984年開始列裝。現裝備6 艘。「颱風級」潛艇的特點是:(1 )單艇噸
位大,長約171 米,寬23米,水下排水量達26500 噸,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核潛艇;(2 )
噪聲低,該艇艇殼表面敷設了一層厚度達到150 毫米的消聲瓦,可使對方主動聲納的探測
距離下降 75 %;(3 )戰略打擊能力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該艇運載20故蘇聯最先進的
潛地彈道導彈SS-N -20. 這種導彈由於采用了固體燃料,因此有良好的快速反應能力,
可在15分鐘內發射兩枚導彈,射程為8300公里,每枚導彈可運載10個分導彈頭,單彈頭爆
炸當量為10萬噸,命中精度誤差為500 米,為報復第二次打擊武器,但尚不具有打擊硬目
標的能力。在這一基礎上,蘇聯還在建造DIV 紐潛艇的基礎上,對現有的DIV 級和「颱風
級」彈道導彈潛艇進行改裝,以裝載SS—N -23和SS-N -20的後繼型潛地彈道導彈。據
前蘇聯的有關資料顯示,這種導彈具有打擊美國大陸硬目標的能力,蘇聯解體前,SS-N 
-20潛地導彈的後繼型導彈正在進行飛行試驗。
    前蘇聯的戰略轟炸機同樣是其核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如160 轟炸機是前蘇聯80年代
後期列裝的最新型的戰略轟炸機,其外形與美國的B -1 轟炸機相似。它載彈量大,可達
16噸,可載12-20枚AS-15巡航導彈,或一枚BI-10大型空對地導彈,或各種常規炸彈和
核彈。該機的機載電子設備先進,配備有攻擊和地形跟蹤雷達、尾部預警雷達、遠距離通
信導航設備、積極和消極電子干擾設備。該機突防能力強,最大時速為2.1 馬赫,采用了
可變後掠翼技術,既可超音速主動高空突防,也可低空高亞音速衝刺突防和退出,可在離
目標幾百公里的空域發射空地導彈,是一種對美國威脅很大的遠程戰略轟炸機。
    估計到90年代中、後期將成為戰略轟炸機的主力機型。
    ★★★讓美國人頭痛的俄羅斯核戰略思想冷戰結束以後,俄羅斯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
於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在1995年2 月致聯邦會議咨文中第一次公開明
確地表示,「對俄羅斯國家的潛在的軍事危險依然存在」,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
「不能排除對俄羅斯安全的重大挑戰,其中包括軍事方面的挑戰」。1995年10月,俄國防
研究所在其發表的研究報告中,明確指出:「北約是俄羅斯安全的主要外部威脅和潛在敵
人,用武力對抗北約東擴是一項緊迫的任務。」為此,俄羅斯采取了一系列步驟,大力推
進獨聯體政治、經濟、文化,特別是軍事一體化進程,力圖恢復和發展與傳統盟友特別是
原華約國家的關係,以便在俄羅斯與北約之間保持緩衝地帶,改善俄羅斯地緣政治和地緣
戰略態勢;加強在歐洲地區的軍事斗爭准備,並將戰略核武器作為遏制北約的一張重要王
牌。
    俄羅斯軍事領導人多次強調,俄羅斯的常現力量難以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相抗衡,要
遏制對俄羅斯的可能侵略,只能靠戰略核力量,首先是戰略火箭軍。葉利欽在1996年《總
統國家安全咨文》中指出,:「俄羅斯將始終不渝地奉行核遏制政策。實現這一政策的關
鍵是使俄羅斯的核潛力保持在足夠的水平上。在全球範圍內是戰略核力量,在地區範圍內
是戰役戰術核力量。」與此相呼應,俄羅斯在常規力量中突出機動力量的實踐作用,強調
應建立一支精干的機動部隊,以遂行各種性質的作戰。
    1997年,俄國家安全會議通過了《國家安全構想》,再次強調,俄軍必須准備應付各
種武裝衝突和戰爭,包括大規模戰爭;確保足夠的戰略核力量並使之處於良好戰備狀態;
加緊軍事改革,建設一支高度職業化、裝備精良、有強大機動力和實戰能力的多用途武裝
力量;全面加強與獨聯體各國的軍事合作,大力推進軍事一體化。
    俄羅斯的這些戰略思想,尤其是俄羅斯把核力量在作為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進行對抗
的重要手段時,這無疑為美國稱霸全球制造了一種重大的障礙。使美國參與世界事務中不
得不將俄羅斯放在一個重位置上來考慮。
    冷戰結束後,俄羅斯是唯一能對美國發動全面核攻擊的國家,最大限度削減其核武器
庫是美國歷屆政府不懈追求的目標。
    進入90年代以來,美國對前蘇聯國家的核軍控與核裁軍政策是分三步走的。
    第一步是1997年7 月,美蘇經過9 年艱苦的談判,簽署了《削減戰略核武器條約》,
規定美蘇雙方部署的戰略核彈頭的限額為6000枚,雙方各削減三分之一,將對美國構成主
要威脅的SS-18減少一半。第二步是美國在一再作出單方面核裁軍承諾的同時,利用經濟
援助為誘餌,促使俄羅斯再度大幅度裁減核武器庫。雙方於1993年1 月正式簽署了《第二
階段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規定到2003年1 月1 日前,美俄將各自部署的戰略核彈頭削減
到3500故和3000枚,即雙方再削減約三分之一,使美國的核武器規模降低到60年代的水平,
俄羅斯的核武器庫規模降低到70年代水平,消除所有陸基分導式多彈頭洲際彈道導彈。第
三步是美國在促使俄羅斯進一步裁減和銷毀核武器庫的同時,還通過談判、簽署條約、提
供援助等手段,促使原蘇地區其它三個核國家銷毀所擁有的核武器。1992年5 月,美國與
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簽署了「里斯本協議」。根據協議,分佈在上述
四個獨聯體成員國領土上的前蘇聯戰略核武器,只能由俄羅斯繼承;其余三國領土上的戰
略核武器必須運交俄羅斯,按協議規定進行處理。這三國必須以無核國家的名義參加《核
不擴散條約》。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烏克蘭分別於1992年、1993年、1994年加入該條
約。
    令美國另外一個頭痛的問題是,蘇聯解體後,前蘇聯地區的核武器和核技術擴散的危
險驟然上升。美國人認為,前蘇聯地區是核擴散的「兩大擴散源」(原蘇聯地區、中東和
亞洲地區)。
    為制止這種擴散的危險,美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向俄羅斯和領土上有核武器
的其它獨聯體國家提供裁減和銷毀核武器的資金。例如,1994年1 月,美國與俄羅斯、烏
克蘭簽署了銷毀烏境內核武器的協定後,美國國防部長佩裡於3 月下旬訪問了烏克蘭,同
意向烏提供1.75億美元的援助,用於銷毀SS-24導彈的發射井裝置,實施軍工轉產計劃,
完善放射性材料的控制、計算、儲存,以及組織出口監督。1993年倒月24日,美國還宣佈
將向哈薩克斯坦國家采購從拆除的核彈頭上的高濃縮鈾,把這些軸轉為美國核反應堆的燃
料。二是提供資金在莫斯科和基輔建立國際科學技術研究中心,使前蘇聯研製武器、特別
是核武器的平常工作者有選擇短期民用研究和發展項目並得到資助的機會,以此防止前蘇
聯武器專家流散到其它國家。三是向俄羅斯提供技術和資金,合作拆毀和安全儲存前蘇聯
的核彈頭及其零部件,幫助他們把與大規模毀傷武器有關的國防設施轉為民用。四是美俄
1994年3 月15日達成協議,同意相互檢查對方從拆除的核彈頭上取下的懷是否得到安全貯
存。
    盡管美國在俄羅斯的核武器及核擴散方面煞費苦心,但俄羅斯並沒有完全買美國的賬,
因為俄羅斯非常明白美國人所作這一切的真正意圖。另外,前蘇聯解體以後,美國人扮演
成救世主的樣子,口口聲聲給俄羅斯最大的援助,但只是雷聲大,雨點小。然而美國在消
減俄羅斯核問題及北約東擴方面確實是盡百分之百的努力,這不能不令俄羅斯大為傷心,
使得俄羅斯更加重視手中的核武器這張王牌。
    1997後2 月,俄羅斯國防部長羅季奧諾夫發表講話說,如果俄羅斯不能投入更多的資
金用於保障核力量的安全與穩定,可能會發生核武器的意外事故。這一發言的含義有兩個
:一是確實擔心俄羅斯由於經濟方面的不景氣,可能導致核武器管理不善而發生核武器流
失或核污染等嚴重的問題。另一層含義是說給美國人聽的,意思是說,如果美國在俄羅斯
的核武器方面不拿出足夠的資金,其後果將是嚴重的。既警告了俄羅斯自己,也警告了美
國。
    俄羅斯認為,冷戰結束後,美俄兩國不再為敵,但雙方仍在根據對方核武庫的規模和
毀份能力來決定自己核力量的建設,戰略核威懾的原則似乎沒有改變。盡管兩國都削減了
戰略核武器,並於1994年達成了莫斯科協議,決定不再將自己的核武器瞄准對方,從而表
明核對抗的時代已經成為歷史,但這並不能代替兩國龐大的核武庫繼續並存的事實。一方
如果接到行將遭受攻擊的警報,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10分鐘)內做好發射準備。
    1992年1 月,葉利欽總統在美國發表電視講話,宣佈獨聯體的洲際彈道導彈不再瞄准
美國。同年2 月,獨聯體武裝部隊司令、俄空軍元帥沙波什泥科夫解釋說,他們不再賦予
戰略核武器以任何任務,即已經停止制定打擊任何目標的計劃。但是,獨聯體的戰略核力
量是否確實脫離了警戒狀態且不再有打擊目標,對此西方專家基本持懷疑態度。1992年10
月,俄羅斯國防部長格拉喬夫宣佈,部署在俄境外的導彈確已脫離警戒狀態並運回國內貯
存,即使那些仍有警戒任務的導彈也沒有具體的打擊目標,但俄羅斯掌握著有關目標的方
位。這番講話似乎可以使美國等西方國家放心,但這句話的話外音是,如果危機一旦爆發,
俄羅斯仍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制定核打擊計劃。
    為了真正讓俄羅斯放棄將戰略核武器瞄准美國。在1993年的溫哥華首腦會議上,美國
宣佈不再將戰略核武器瞄准俄羅斯。1994年1 月,美俄兩國簽署了互不瞄准協議。該協議
的簽署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但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協議沒有規定核查措施,因而無
法了解其執行情況;其次是已輸入的目標數據的導彈可以迅速恢復瞄准狀態,如美國的
「民兵一11廣洲際彈道導彈能通過計算機快速進行瞄准;最後是俄羅斯大部分現代洲際彈
道導彈的制導系統都沒有預先儲存目標數據,有關數據可在發射前臨時輸入,美俄兩國的
潛射導彈都是如此。
    以上說明,互不瞄准協議並不能完全使美俄雙方認為得到了徹底的核安全。尤其是蘇
聯解體以後,俄羅斯采取了新的核政策。俄美兩國雖達成了削減戰略武器條約,但俄卻重
新強調對核力量的使用,其原因在於:俄常規力量已經大大削弱,而前蘇聯範圍內又局勢
不穩定、衝突不斷。鑒於此種情況,械修改了軍事理論,放棄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
同時又說明使用核武器的前提和核打擊的目標。俄羅斯有可能對其戰術核武器進行重新部
署,以彌補其常規力量的不足。俄認為,對於自己捲入的衝突,如車臣、塔吉克斯坦衝突,
僅靠核威懾解決不了問題。
    換句話說,俄羅斯在將來即使面對非核威脅,俄也可能使用核武器。在2000年2 月歷
亞太第12屆核裁軍會議上,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秘書謝。伊萬諾夫為100 多位外國駐莫斯
科使節舉行的吹風會上說:「俄羅斯把使用核武器視為對付侵略的政治工具,俄從來沒有
聲明可能首先使用核武器,同時也不承擔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義務。」這無疑是對以美國為
首的西方國家進行的一種以核武器為工具的挑戰。
    三、走向新世紀的俄羅斯軍隊★★★俄羅斯的現役部隊俄羅斯武裝力量現役部隊的編
制人數為150 萬人,實有約124 萬人(含2 萬名國防部人員及其直屬部隊)。
    (1 )戰略火箭軍。戰略火箭軍10萬人(與軍事航天力量和防空軍導彈空間防禦部隊
合併後約20萬人)。編有5 個火箭集團軍。
    洲際導彈:877 枚(包括部署在烏克蘭領土上的洲際導彈),其中SS-18(PC-20)
型186 枚,SS-19(PC-18)型239 枚(其中69枚在烏克蘭),SS-24(PC-22)型92枚
(其中46故在烏克蘭),SS-25(PC-12M )型360 枚(2 )陸軍。陸軍42萬人。編有8 
個軍區,8 個集團軍司令部,9 個軍司令部,52個師(坦克師12個、摩步師27個、空降師
5 個、機槍炮兵師4 個、炮兵師4 個),約47個炮兵旅/團,4 個大口徑炮兵旅,7 個空
降旅,2 個獨立坦克旅,問個獨立摩步旅,8 個特種部隊旅,23個戰役戰術導彈旅,19個
反坦克族,28個地空導彈旅,20個戰鬥直升機團,8 個空降突擊運輸直升機團,6 個直升
機訓練團,以及其他部隊。
    主戰坦克:T 一90型2 輛、T -80/-M9型3210輛、T -72L /-M 型1980輛、T -
64A /B 型186 輛、T -62型97輛、T 一54/-55型66輛,另外在烏拉爾山以東還儲存坦
克11萬輛。
    輕型坦克:200 輛,其中IIT —76型5 輛。裝甲偵察車:BPIIM -2 型約2000輛。步
兵戰車:6886輛,其中BMII-1 型1699輛。
    BMII-2 型3364輛、BMII-3 型26輛、BMII一1 /-2 /一3 型1222輛、BPM 型575 
輛。裝甲輸送車:3307輛,其中BTP -60II/-70/-80型2193輛、BTP 一江型465 輛、
MT-JIB 型649 輛。牽引炮:1904門(其中,122 毫米837 門,152 毫米1067門)。自行
炮:2622門(其中,122 毫米643 門,152 毫米1947門,203 毫米32門)。直射曲射兩用
炮:120 毫米329 門。
    炮:895 門(12毫米375 門,220 毫米415 門,300 毫米105 門)。迫擊炮:252 門,
其中120 毫米232 門,160 毫米1 門,240 毫米19門。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圓點」、
「飛毛腿」、「蛙」、「月亮」約200 部。反坦克導彈:AT-2 、AT-3 、AT-4 、AT-
5 、AT一6.AT一7.AT—9 、AT-10型若干具。反坦克炮:57、85、100 毫米若干門。高射
炮:23、37、57、85、100 、130 毫米若干門。
    地空導彈:SA-4 型500 部、SA-6 型400 部、SA-8 型400 部、SA-9 型200 部、
SA-11型250 部、SA-12A 型100 部、SA-13型350 部、SA-15型100 部、SA-19型若干
部,SA—7 、SA—14、SA-16、SA-18型肩射地空導彈若幹部。各型直升機:約2565架,
其中米一24型戰鬥直升機1050架,卡一50型戰鬥直升機15架。
    防空軍17萬人。編有3 個防空集團軍和4 個獨立防空軍。
    反彈道導彈 100枚,其中 SH - 11 型 36 枚、 SH - 08 型 64 枚(1997年11月已
將反彈道導彈編入戰略火箭軍)。防空截擊機約 800架,其中米格一23型 100架、米格一
五型 425架、蘇一27型275 架。預警與控制飛機:伊爾一76型20架。教練機:365 架。空
對空導彈: AA - 8、AA- 9、AA— 10.AA— 11 型若干枚。
    地對空導彈:SA-2 導彈發射架50部、SA-5 導彈發射架200 部七A -10導彈發射架
1900部。
    (3 )空軍。空軍13萬人。編有2 個指揮部,5 個航空兵集團軍。
    遠程航空兵指揮部裝備遠程轟炸機66架(另有44架在烏克蘭),其中圖一95H6型28架、
圖一95H16 型32架、圖一160 型6 架;裝備中程轟炸機圖一22M -3 型125 架;加油機伊
爾一78型20架、教練機70架。
    前線航空兵編有5 個集團軍,裝備殲擊轟炸機約725 架:蘇一24型475 架、蘇一25型
250 架;殲擊機約415 架:米格一29型315 架、蘇一27型100 架;偵察機約200 架:米格
一25型40架、蘇一24型160 架;電子戰直升機米一8 型60架;教練機 180架;AA- 8、AA
- 10 、AA- 11 型空空導彈若干枚;As—7 、AS-10、AS-11、AS-12、AS-13、AS-
14、AS-16.AS -17.AS -18型空地導彈若干枚。
    軍事運輸航空兵指揮部編有3 個師和一些獨立團,裝備運輸機約350 架,型號包括伊
爾一76、安一12. 安一22. 安一124.航空兵訓練院校下轄5 所學校,裝備教練機1225架:
L -39型900 架,L -410 型250 架,米格—29/蘇—22/蘇—27型共巧架。儲存各種飛
機約1000架。
    截至1997年1 月1 日,空軍防空軍共裝備作戰飛機(海軍飛機除外)2891架,其中蘇
— 17 型 192架、蘇—22型 58 架、蘇—24型413 架、蘇—25型195 架、蘇—27型298 架、
米格—21型20架、米格—23型555 架、米格—25型143 架、米格—27型176 架、米格—29
型461 架、米格—31型229 架、米一24型戰鬥直升機824 架。
    (4 )海軍。海軍22萬人(含海軍航空兵、海軍步兵及海岸防禦部隊)。編有4 個艦
隊。
    海軍戰略核力量約13萬人,裝備彈道導彈潛艇29艘,攜載彈道導彈452 枚,其中「台
風」級4 艘,攜載彈道導彈80枚;DIV 級7 艘,攜載彈道導彈112 枚;D Ⅲ級10艘,攜載
彈道導彈160 枚;D Ⅱ級 1艘,攜載彈道導彈 16 枚;DI級 7艘,攜載彈道導彈84枚。攻
擊潛艇:87艘,其中「奧斯卡」級12艘、C -Ⅱ級1 艘、E 一Ⅱ級1 艘、Y 級3 艘、「阿
庫拉」級13艘、「賽拉」級4 艘、V 一Ⅲ級26艘、「基洛」級17艘,其他潛艇10艘。航空
母艦:「庫茲涅佐夫」級三艘。巡洋艦:22艘,其中「基洛夫」級4 艘、「光榮」
    級3 艘、「勇敢」級11艘、「勇敢」級1 艘。「卡拉」級3 艘。驅逐艦:19艘,其中
「現代」級歷艘、「肯達」級1 艘、「卡辛」級2 艘。
    護衛艦:72艘,其中「克裡瓦克」級59艘PP—fi級12艘、「彼塔」
    級五艘。導彈快艇:80艘,其中「塔蘭圖爾」級42艘、「納努契卡」級25艘。「迪嘎
什」級2 艘、「黃蜂」級3 艘。「瑪特卡」級8 艘。
    魚雷艇:15艘。巡邏艦:歷艘。水雷戰艦艇:155 艘,其中佈雷艦2 艘,掃雷艇153 
艘。登陸艦艇:55艘,其中登陸艦32艘(「羅戈夫」級2 艘、「賠殊」級22艘、「鱷魚」
級8 艘),登陸艇約23艘。支援輔助艦船:約507 艘。
    海軍航空兵約35萬人,編有1 個海軍航空兵司令部和4 個艦隊航空兵。裝備329 架作
戰飛機和312 架戰鬥直升機。轟炸機約71架,殲擊轟炸機114 架(蘇一24型75架、蘇一25
型9 架、蘇一27型30架),反潛飛機98架(142 型9 架、伊爾一38型35架、貝一12型54架),
反潛直升機242 架(米一14型70架、卡一25型53架、卡一27型119 架),偵察/電子戰飛
機55架(其中蘇一24型24架具有作戰能力),戰鬥直升機70架(卡一25型20架、卡一29型
25架、米一14型25架),運輸機120 架,運輸直升機70架。空地導彈:AS-4 、AS-7 、
AS-10、AS-11、AS-12. AS-13、AS-14型若干枚。
    海軍步兵約14萬人。編有五個獨立師、3 個獨立旅、3 個艦隊特種作戰旅。裝備T -
55/-64/-72/-80型坦克280 輛,IIT -76型輕型坦克120 輛,BPIIM -2 型裝甲偵
察車60輛,裝甲輸送車約1500輛,各型火炮389 門,反坦克導彈72具,高炮60門,防空導
彈320 部。
    海岸防禦部隊約5000人,編有1 個岸防師、1 個岸防旅、1 個炮兵團J 個防空導彈團,
裝備各型裝甲輸送車280 輛、各型火炮364 門。
    預備役部隊近5 年服過現役者約240 萬人;准軍事部隊約583 萬人,其中邊防軍22萬
人(裝備裝甲輸送車1700輛、火炮90門、各型飛機86架、各型直升機200 余架);內衛部
隊329 萬人(裝備步兵戰車1700輛,火炮30門);俄聯邦警衛部隊25萬人;聯邦保密部隊
約9000人。
    ★★★俄羅斯軍事力量的部署俄羅斯武裝力量劃分為1 個特別防禦區、8 個軍區、4 
個艦隊。
    加裡寧格勒特別防禦區19萬人。地面部隊下轄1 個集團軍司令部、2 個摩步師、3 個
炮兵旅、1 個戰役戰術導彈旅、1 個防空導彈旅/團、1 個反坦克團、1 個戰鬥直升機團。
裝備主戰坦克850 輛,裝甲戰車925 輛,火炮426 門,12部「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發射
架,戰鬥直升機50架,蘇一27型飛機28架,防空導彈發射架50部。
    列寧格勒軍區司令部駐聖。彼得堡。地面部隊下轄1 個集團軍司令部、1 個軍司令部、
1 個摩步師、1 個空降師、3 個獨立摩步旅、7 個炮兵旅/團、4 個戰役戰術導彈旅。1 
個空降突擊旅、1 個特種作戰旅、4 個防空導彈旅、3 個反坦克團、2 個戰鬥直升機團、
1 個攻擊運輸直升機團,裝備主戰坦克870 輛、裝甲戰車740 輛、火炮1000門、「飛毛腿」
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12部、SS-ZI型戰術導彈發射架36部、戰鬥直升機60架。空軍部隊下
轄三個空軍集團軍及其他部隊,裝備圖一22M 型轟炸機20架、蘇一24型殲擊轟炸機80架、
米格一25型偵察機25架、蘇一24型偵察機10架、蘇一27型殲擊機35架、米格一29型殲擊機
60架、米一8 型電子城直升機20架。防空部隊轄7 個團,裝備米格一31型殲擊機100 架、
蘇一27型殲擊機9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525 部。
    莫斯科軍區司令部駐莫斯科。地面部隊編有2 個集團軍司令部、1 個軍司令部、5 個
坦克師、2 個摩步師、2 個空降師、衛個炮兵師百個炮兵旅/團、4 個反坦克旅。4 個戰
役戰術導彈旅、4 個獨立摩步旅、1 個特種作戰旅、5 個防空導彈旅、6 個戰鬥直升機團、
1 個攻擊運輸直升機團,裝備主戰坦克1950輛、裝甲戰車3700輛、火炮2650門、「飛毛腿」
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24部、SS-21型戰術導彈發射架用部、戰鬥直升機240 架。空軍部隊
下轄1 個空軍集團軍,裝備蘇一24型殲擊轟炸機90架、米格一29型殲擊機120 架、蘇一25
型強擊機50架、蘇一24/米格一25型偵察機 30 架、米一 8型電子戰直升機40架。防空部
隊下轄6 個團,裝備米格一23型殲擊機30架、米格一月型殲擊機75架、蘇一27型殲擊機65
架、防空導彈發射架850 部。
    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部駐古比雪夫。地面部隊編有1 個集團軍司令部2 個坦克師、
2 個摩步師、l 個空降師、l 個空降突擊旅、2 個炮兵旅/團、2 個戰役戰術導彈旅、2 
個防空導彈旅、l 個反坦克團、2 個戰鬥直升機團、2 個攻擊運輸直升機團、6 個直升機
訓練團,裝備主戰坦克1100輛、裝甲戰車1840輛、火炮750 門、SS-21型戰術導彈發射架
18部、戰鬥直升機230 架。
    防空部隊編有1 個防空軍,裝備米格一23型殲擊機30架、米格一31型殲擊機25架。
    北高加索軍區司令部駐羅斯托夫。地面部隊編有1 個集團軍司令部、2 個軍司令部二
個摩步師、1 個空降師、2 個空降旅、4 個摩步旅、1 個特種作戰旅、5 個炮兵旅、3 個
戰役戰術導彈旅、5 個防空導彈旅、3 個反坦克團、2 個戰鬥直升機團、1 個攻擊運輸直
升機團,裝備主戰坦克380 輛、裝甲戰車1270輛、火炮630 門、「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
發射架12部、戰鬥直升機60架。空軍部隊下轄1 個空軍集團軍,裝備蘇一24型殲擊機90架、
蘇一25型強擊機100 架、米格一29型殲擊機100 架、蘇一24型偵察機35架、米一8 型電子
戰直升機20架。防空部隊下轄1 個防空軍,裝備米格一五型偵察機25架、蘇一27型殲擊機
60架、防空導彈發射架125 部。1 所航校,編有教練機365 架。
    烏拉爾軍區司令部駐葉卡捷琳堡。地面部隊2 個坦克師、l 個摩步師A 個炮兵旅/團、
2 個反坦克旅/團、1 個防空導彈旅,裝備主戰坦克1100輛、裝甲戰車1500輛、火炮900 
門。防空部隊裝備米格一23型殲擊機40架、米格一五型殲擊機200 架、蘇一27型殲擊機65
架、防空導彈發射架600 部。
    西伯利亞軍區司令部駐新西伯利亞。地面部隊下轄1 個軍司令部、l 個摩步師、l 個
空降訓練師、1 個炮兵師、l 個空降突擊旅、3 個摩步旅、4 個炮兵旅/團、2 個戰役戰
術導彈旅、2 個防空導彈旅、l 個特種作戰旅、1 個反坦克團、l 個戰鬥直升機團,裝備
主戰坦克1468輛、裝甲戰車3400輛、火炮2200門、「飛毛腿」
    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24部、戰鬥直升機40架。
    後貝加爾軍區司令部駐赤塔。地面部隊下轄2 個軍司令部、3 個坦克師、1 個摩步師、
2 個機槍炮兵師、1 個炮兵師、2 個摩步旅、5 個炮兵旅/團、3 個戰役戰術導彈旅、1 
個空降突擊旅。
    1 個特種作戰旅、2 個反坦克旅、3 個防空導彈旅、2 個戰鬥直升機團、1 個攻擊運
輸直升機團,裝備主戰坦克3000輛、裝甲戰車4000輛、火炮3500門、「飛毛腿」戰役戰術
導彈發射架12部、SS-21型戰術導彈發射架18部、戰鬥直升機80架。空軍部隊下轄2 個空
軍集團軍,裝備圖一22M 型轟炸機85架、蘇一24/-25型殲擊轟炸機315 架、米格一29/
蘇一27型殲擊機100 架、蘇一24型偵察機100 架。
    遠東軍區司令部駐哈巴羅夫斯克。地面部隊下轄2 個集團軍司令部、2 個軍司令部、
10個摩步師、2 個機槍炮兵師、1 個炮兵師、9 個炮兵旅/團、1 個摩步旅、1 個空降突
擊旅、4 個戰役戰術導彈旅、5 個防空導彈旅、1 個特種作戰旅、2 個反坦克旅、3 個戰
斗直升機團、2 個攻擊運輸直升機團,裝備主戰坦克5600輛。
    裝甲戰車7000輛、火炮5800門、「飛毛腿」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48部、戰鬥直升機190
架。
    此外,俄羅斯在前蘇聯下列各國也有駐軍,其中:駐亞美尼亞 4300 人,有 1個軍事
基地,裝備主戰坦克 74 輛、裝甲戰車158 輛、火炮84門,防空部隊駐有1 個米格一23型
殲擊機大隊;駐格魯吉亞8500人,有3 個軍事基地,裝備主戰坦克140 輛、裝甲戰車360 
輛、火炮155 門,另有118 輛裝甲戰車和若干火炮駐在阿布哈茲,空軍和防空部隊裝備SA
-6 型防空導彈60部、運輸機35架和若干米一8 型直升機;駐塔吉克斯坦約6000人,1 個
摩步師,裝備主戰坦克190 輛、裝甲戰車303 輛、火炮180 門;駐摩爾多瓦約4900人,l 
個獨立摩步旅,裝備主戰坦克120 輛。
    裝甲戰車166 輛、火炮129 門。
    北方艦隊司令部駐北莫爾斯克。裝備有潛艇73艘(其中戰略潛艇18艘,攻擊潛艇49艘,
其他潛艇6 艘),主要水面作戰艦隻 43 艘;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 108架、戰鬥直升機 85
架; 1個海軍步兵旅、1 個岸防團、1 個防空導彈團。
    波羅的海艦隊司令部駐加裡寧格勒。裝備攻擊潛艇6 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25艘;海
軍航空兵作戰飛機93架、戰鬥直升機25架;1 個海軍步兵旅;岸防部隊編有2 個炮兵團和
1 個岸對艦導彈團。
    黑海艦隊(目前仍由俄羅斯和烏克蘭共管)。司令部駐塞瓦斯托波爾。裝備攻擊潛艇
11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25艘;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間架、戰鬥直升機30架;1 個海軍步
兵旅。
    太平洋艦隊司令部駐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箴)。裝備潛艇39艘(戰略潛艇 11 艘、
攻擊潛艇26艘。
    其他潛艇2 艘)、主要水面作戰艦艇39艘;海軍航空兵作戰飛機96架、戰鬥直升機80
架;1 個海軍步兵師;1 個岸防師。
    駐外兵力(留駐前蘇聯各共和國兵力參見「部署」項)。駐非洲100 人;駐古巴約800
人;駐格魯吉亞/阿布哈茲約1600人,1 個空降團、2 個摩步營;駐格魯吉亞前奧塞梯約
500 人,1 個摩步營;駐摩爾多瓦/ 德涅斯特五個摩步營;駐越南約700 人。參加聯合國
維和行動,駐波黑1425人、安哥拉130 人、克羅地亞857 人、馬其頓4 人、格魯吉亞3 人、
伊拉克剛威特11人、中東4 人、西撒哈拉25人。
    ★★★走向ZI世紀的俄羅斯建軍計劃《俄羅斯軍事學說基本原則》是俄羅斯官方頒布
的進行軍隊建設和改革的綱領性文件,該文件規定的俄軍未來建設的基本原則是:(1 )
將軍事機關的主管人員置於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和政府的監督之下。
    (2 )維護軍人的政治權力和自由,向軍人提供社會保護。
    (3 )在法律基礎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軍事領導和一長制。
    (4 )軍隊的組織結構、戰鬥編成和人數與軍隊擔負的任務、俄聯邦的法律、國際義
務和經濟能力相一致。
    (5 )確保軍隊具備高度職業化水平。
    (6 )確保軍隊戰鬥力的增強與軍事威脅的增長相適應,預先儲備和訓練後備力量。
    門)考慮本國地緣政治和地緣戰略狀況。
    (8 )運用本國和世界上軍事建設經驗。
    俄軍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建立並發展適應世界軍事政治形勢和戰略形勢以及俄羅斯實
際能力,能可靠維護國家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能可靠保護公民安全及社會和國家重
大利益的軍隊。
    俄軍建設的主要任務是:根據使命和面臨的主要任務在俄境內建立軍隊集團;完善軍
隊的軍種結構;將駐外軍隊撤回國內;繼續向混合型補充體制過渡;將軍隊員額減少到規
定水平。
    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發展機動部隊,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投送到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威
脅的任何地方。同時還將完成以下幾項任務:改革武裝力量體制;完成向混合補充體制過
渡;完成在俄境內的軍隊集團和軍事基礎設施的組建工作。
    為了將這些原則落到實處,俄羅斯還提出了軍事改革的基本方向:制定新的國家軍事
政策和軍事意識形態;從根本任務上改組武裝力量和其它軍事組織;建立統一的國家軍事
組織指揮系統和可靠的國家軍事安全方面的決策機制;重建平時和戰時對國家武裝力量和
防務體系及其它機構的需求進行經濟保障的有效系統;使國家的動員准備與新的經濟體制
相適應;在新的地緣政治條件下進行國主戰場建設並發展國家的軍事基礎設施;建立統一
的聯邦軍事科學組織和防務研究機構體系;進一步完善武裝力量和其它國防機構的幹部培
訓制度;確保公民自願履行兵役制度,提高武裝力量及其它軍事組織的威信;改革軍人、
軍人家屬、國防機構工作人員的社會保障制度等。
    按照俄羅斯建軍初期提出的武裝力量建設方案,俄軍1997年進入了全面落實第3 個階
段建軍任務的時期。然而,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俄軍建設自身也出現了新情
況:軍費嚴重匱乏,連基本的維持費用都得不到保障,官兵士氣低落,部隊訓練不足,戰
備水平和動員能力持續下降。有鑒於此,俄軍對建軍計劃進行了調整,全面啟動醞釀已久
的軍事改革,提出1997∼2005年的軍隊建設構想,采取調整班子,完善機構,優化結構,
壓縮員額,加強重點等一系列新的建軍措施。
    依據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和軍事戰略的要求,調整建軍目標與方針。1997年以來,
從國內來看,政治局勢有所好轉,嚴重困擾俄的經濟危機出現一定轉機,下滑勢頭初步得
到控制,甚至還略有增長,俄總體形勢趨於穩定。但國內的地區分裂主義和民族主義對俄
國家安全造成的威脅依然存在。從外部來說,北約提出的「東擴戰略」,已經正式實施,
俄認為這將有可能導致歐洲分裂,嚴重威脅俄的國家安全;在邊境地區爆發局部戰爭和武
裝衝突的威脅依然存在;核武器和其他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擴散和「一些周邊國家加快軍
備建設的步伐」,也對俄的安全構成潛在威脅。因此,葉利欽發表的《國家安全咨文》、
《國情咨文)和1997年5 月7 日批准的《俄聯邦國家安全構想》中都提出,「俄羅斯現階
段的防禦應是一種遏制性的防禦」,即繼續推行「現實遏制戰略」,主要是保持能夠抵禦
現實和潛在軍事威脅足夠的國防潛力,依靠軍事手段保證俄的軍事安全和國家利益,以武
力對抗北約東擴,做好反擊任何形式、任何規模的戰爭和侵略的准備。在軍隊建設的目標
上,提出應把俄軍建設成為機動能力強、精干、高效,有充分遏制能力的軍隊,一支與國
家經濟水平相適應,能擔負起反擊侵略。
    保衛國家安全任務的職業化軍隊。俄軍建設的基本任務是:進一步壓縮員額,優化結
構;改革武裝力量指揮體制;加強核力量建設;完善軍事技術政策,保持科研與軍工生產
潛力,發展新型武器裝備;控制軍費增長,合理使用國防資源;全面啟動軍事改革,從根
本上提高武裝力量的質量參數。
    適時啟動全面軍事改革,逐步落實軍事改革的首批措施。
    自俄羅斯立國以來,俄軍政領導人就提出軍事力量的建立不應是在原蘇軍基礎上的簡
單恢復和重建,應進行徹底的軍事改革。
    但因種種原因,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的軍事改革」一直未啟動。
    相反,俄武裝力量的狀況進一步惡化,如果還繼續采取小修小補的措施已經無濟於事。
另一方面,北約東擴態勢咄咄逼人,俄感到其安全日益受到威脅,盡快從根本上提高俄軍
的戰鬥力,使之真正擔負起保衛國家安全的責任已成了當務之急。正如葉利欽所說:「軍
事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國家的防禦能力有一個質的飛躍」。於是,葉利欽總統於1997年7 
月16日正式簽署了關於武裝力量實施重大改革的命令。與之相配套,俄還於1997年11月原
則上通過了《2005年前俄聯邦軍事建設構想》。根據官方提出的方案,俄軍事改革將分為
兩個階段:1997∼2000年為第1 階段,主要任務是裁減軍隊員額,合併軍種,調整指揮體
制,削減國防開支;2001∼2005年為第2 階段,主要任務是按武裝力量的任務範圍(陸、
海、空一天)進一步合併軍種,完善指揮體制,裝備新型技術兵器,全面提高軍隊戰鬥力。
從1997年下半年起,俄開始落實第1 階段的改革措施,主要有:截止1997年底,已裁減軍
隊編制員額20萬;截至1997年11月1 日,戰略火箭軍已完成了合併工作,軍事航天力量和
導彈太空防禦部隊的578 個兵團和部隊並入戰略火箭軍,新的編成內包括導彈集團軍、航
天器發射與控制部隊和機構,導彈空間防禦軍團和兵團;1997年下半年,改革陸軍指揮體
制的工作已經全面展開,撤銷了陸軍總司令部,設立陸軍總局和武裝力量戰鬥訓練總局;
開始實施加強對軍人的社會保障,提高軍人工資的計劃。
    建立和完善軍事建設與軍事改革的領導和監督機構。為保證下一步武裝力量建設與改
革計劃的順利實施,俄著手建立和完善對武裝力量建設和軍事改革實施領導與監督的機構。
1997年5 月22日,葉利欽簽署命令,在國防會議之下成立了兩個委員會:一個是軍事建設
委員會,由政府總理擔任主席;另一個是軍事改革財政和經濟保障委員會,由政府第一副
總理擔任主席。
    兩個委員會可以從政府的高度對軍事改革進行總體協調,並實施財政保障。為實施對
武裝力量建設與改革活動的總體監督,1997年8 月28日,俄總統頒布命令,成立了國家軍
事監察署,並頒布了《國家軍事監察署條例》。國家軍事監察署隸屬於總統辦公廳,直接
對總統負責,在業務上接受總統辦公廳主任的領導。國家軍事監察署的編製員額為100 人,
但在實施監察時可視情況吸收財政、稅務和其他執行權力機關監督、監察部門的代表參加
監察活動。國家軍事監察署設監察長1 名、第一副監察長1 名、副監察長2 名。國家軍事
監察署的主要職能是:以總統的名義監督俄所有強力部門(包括武裝力量、內務部、安全
總局、邊防總局、鐵道兵總局、稅務警察局、聯邦政府通信與信息局、民防。俄聯邦護法
機構、俄聯邦動員准備保障機構、俄聯邦執行權力機關所屬隊伍、機關和部隊的活動)。
    對高層軍事領導班子進行大規模人事調整。為了順利啟動與推進軍事改革,葉利欽對
軍隊高層領導班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調整。
    進一步強化核力量建設。1997年,俄軍更加重視核力量的建設。其主要原因是,近年
來由於資金不足和裁軍等原因,俄軍的常規力量受到很大削弱,而且在短時間內很難恢復。
據俄軍統計,目前俄軍現有裝備中,毗化武器的比例不超過 30 %。
    例如,新式直升機只占 20 %,而北約國家的這一比例為 70 %。
    根據有關計劃,俄要在8 年之後才開始大量用新式常規武器裝備武裝力量。而核力量
盡管也受到某種程度的削弱,但仍然保持著足夠的核潛力,能有效地發揮戰略遏制作用。
俄公佈的《俄聯邦國家安全構想》明確提出:「如果它國發動武裝入侵,俄保留動用現有
一切力量和手段的權利,包括動用核武器的權利。」
    並且明確放棄了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諾。俄還認為,最緊迫的任務是:「努力把戰
略核力量保持在可給侵略者造成應有損失的水平上。」新任戰略火箭軍總司令雅科夫列夫
聲稱:「『如有必要,俄可以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把戰略火箭軍的戰鬥編成增加一倍。」
根據上述政策,俄采取了如下保持和強化核力量的措施:一是以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為目
的,合併戰略火箭軍、軍事航天力量和反導彈防禦部隊,並進一步裁減人員。戰略火箭軍
總司令雅科夫列夫認為,這次合併不僅節約軍費達13500 萬億盧布,而且戰鬥力提高 20 
%,已能完成 50 %以上的戰略核力量的反擊任務和 90 %以上的截擊任務。二是研製並
部署新型戰略核武器。 1997 年12月 24 日,俄在位於烏拉爾南部薩拉地區的塔季謝沃導
彈基地部署了首批「白楊一M 」型洲際彈道導彈。該導彈采用三級固體火箭,射程超過1 
萬公里,具有隱蔽性好、突防能力強、命中精度高的特點。三是進一步完善戰略核力量的
指揮與控制系統。隨著軍事航天力量、反導彈防禦部隊並入戰略火箭軍,3 個軍(兵)種
的指揮系統也已實現了一體化。
    保持軍事科研與軍工生產潛力,繼續發展新型武器裝備。
    近幾年來,由於資金不足,人才流失,經濟轉軌等原因,俄羅斯的軍工科研與生產狀
況持續惡化。為了扭轉這一趨勢,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 )進一步調整國防工業的領
導與管理機制。1996年5 月,撤銷國防工業委員會,成立國防工業部。1997年3 月,又撤
銷了成立不到1 年的國防工業部,將其職能劃分給經濟部、對外聯絡和貿易部。(2 )調
整國防工業的科研與生產政策。一是進一步實行軍轉民和保證重點的方針。1997年12月25
日,俄政府通過了2005年以前國防工業結構改革和轉產的計劃。
    計劃規定現有的1749個軍工企業只保留667 個,由這667 個企業完成軍品生產任務,
其余企業自謀生路,國家不再扶持。二是實行產業重組,發揮集團優勢。按這項政策,俄
將把一些軍工綜合體聯合組成大型軍工集團公司,這些重建的集團公司將得到專門出口許
可證。三是推行私有化政策。(3 )加強軍品出口,以換取更多的發展資金。俄已衝破前
蘇聯武器出口的地區和國家限制,同世界上50多個國家建立了軍事技術合作關係,1995年
軍品出口額28億美元、1996年達到34億美元。為改變軍品出口多頭管理的局面,俄建立了
總統一政府一大型國有公司3 級負責制。1997年俄正式組建了3 家國營武器貿易公司,它
們是:俄聯邦武器和技術兵器進出口公司,負責大宗軍事技術裝備和武器的出口;工業品
出口貿易公司,負責武器貿易活動中供應零部件、配套設備、軍事技術裝備的維修和售後
服務等;俄聯邦技術進出口公司,負責營銷國家專利、技術和許可證。
    在武器裝備的發展方面,俄認為應集中力量和資金,發展最有前途的武器。在戰略武
器方面,仍在繼續發展和列裝新型核彈頭及其運載工具。在常規武器方面,則進一步放棄
了「一對一」的發展戰略,強調要減少品種和型號,發展原有的優勢項目和未來型武器,
其中包括信息武器。盡管財政困難,1997年俄軍仍然投入裝備了42種新型武器裝備,其中
包括「彼得大帝」號巡洋艦和卡一52等一批新型作戰艦艇和直升機。
    繼續限制軍費增長,提高國防資源的使用效益。1992年俄軍費預算為384 萬億盧布,
1993年為803 萬億盧布,1994年為4063萬億盧布,1995年為59379 萬億盧布,1996年為80185
萬億盧布,1997年為83萬億盧布。據俄自己透露,由於武裝力量的規模仍偏大,上述幾年
的軍費開支,遠遠滿足不了軍隊的實際需要,甚至連軍隊的維持費用都無法保障。但另一
方面,也存在著軍費分配不合理和嚴重浪費現象。如何解決困擾軍隊建設的這一難題,1997
年俄軍進行了討論,提出若干解決方案。比較一致的意見是,今後一個時期要繼續限制軍
費的增長,大體保持在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 35 %以內。另一方面,應優化軍費支出的結
構,優先保證重點需要。
    繼續開展與獨聯體國家的軍事合作。俄制定的《軍事學說基本原則》規定,與獨聯體
發展軍事合作,建立集體安全體系是俄軍事戰略和軍隊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1995年通過
的集體安全構想規定,加入獨聯體安全體系9 個成員國,應分3 個階段建成集體安全體系。
第1 階段,1997年前,將建立和鞏固本國軍隊的主要措施實施完畢;第2 階段,在各個戰
略方向上建立聯合軍隊集團,制定使用計劃,建立統一的戰役、後勤、技術和信息保障管
理系統;第3 階段,建成集體安全體系。截止目前,已經完成或正在進行的工作:一是建
立軍事合作協調與辦事機構,包括:成立獨聯體成員國軍事協調部,新任軍事協調部主任
是1997年12月被解除防空軍司令職務的普魯特尼科夫大將;成立獨聯體成員國國防部長委
員會,截止1997年底,該委員會已經舉行28次會議,審查了有關軍事合作的200 多項議題
;成立獨聯體成員國武裝力量參謀長委員會、防空事務協調委員會、軍事技術委員會等。
二是建立獨聯體聯合防空體系。該體系是目前唯一實體性聯合組織,「是未來獨聯體軍事
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在培訓軍事人員方面開展合作。已經建立了專門培訓獨
聯體各國軍官的軍事院校網絡,下一步還要繼續擴大這個網絡,研究並制定用於聯合培訓
的統一的教學科目和統一的專業設置表。截止1997年12月,僅在俄國防部所屬院校接受培
訓的就有來自6 個獨聯體國家的3350名軍人。四是在軍人社會保障和維護軍人合法權益方
面進行合作。1998年共同制定獨聯體各國武裝力量軍人工作機關進行合作的計劃,加強對
軍人的社會法律保護。五是為防止在獨聯體國家發生軍事衝突和調解衝突而開展集體維和
行動。主要內容是:采取行動,維護塔吉克斯坦、格魯吉亞(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地區)
以及德涅斯特沿岸地區的和平。獨聯體成員國軍事協調部已經制定了維和行動的准備與實
施原則。

返回

坐擁書城掃瞄校對,轉載請保留鏈接:http://www.bookba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