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美法聯手集成強大兵團,約克敦之役迫英軍投降】
美軍在薩拉托加和日爾曼等地接連打了許多勝仗之後,不僅鼓舞了全北美人民
的士氣,而且震撼了英國政府,對世界其他許多國家和地區也產生了很大影響。特
別是法國,他們看到美方的勝利十分高興,整個朝野為之叫好。因為法國人非常不
願意看到自己佔有一席之地的北美,成為了英國人的一統天下。
早在1775年,大陸會議就曾派使者到法國巴黎,聯絡感情,爭取支持,並試圖
尋找籌借款項和軍火以至訂立軍事聯盟的可能性。
當時的法國,雖然同情和注視著北美革命,甚至詛咒英國人接連吃敗仗,想借
此報仇雪恥,但並不願意在沒有勝利把握之前,把法國的利益聯結到一種風險很大
的事業上去。因此,在最初階段總是小心翼翼的,只是通過私下的中間人偷偷地運
軍火給大陸軍。
那時,美方駐巴黎代表團成了為華盛頓的軍隊招募外國志願軍的中心據點。通
過這個渠道,從大西洋彼岸招到了許多勇敢的年輕人,如法國的拉斐特俱爵、波蘭
的塔杜斯『科修斯科和卡西米爾。普拉斯基伯爵以及普魯士的弗裡德裡克。馮。斯
圖本男爵。
這些人中名聲最大、最受人愛戴的是拉斐特和斯圖本。拉斐
特到達北美後一直跟隨華盛頓,率軍打了許多勝仗。斯圖本是個管理、訓練部
隊的專家,他為華盛頓在福吉谷整軍備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然而,在美法關係中,比招募理想主義者和冒險家更為重要的,則是外交上的
勝利。美方的外交使團最後取得許多國家對北美獨立事業的支持。
1776年,本傑明。富蘭克林出任駐路易宮廷的美方首席代表,取得了包括政府
官員在內的許多上層人物的認同。當時,富蘭克林已是聞名全球的科學家、政治家
和新聞事業家,在外交上又表現得那樣堅毅和得體。他富有勉力又博學多才,所以
在社交場上成了處處受歡迎的人。
富蘭克林的為人和在事業上的成功,得到了法國外交大臣韋爾熱納伯爵的支持。
韋爾熱納認識到,法國同北美這個新興的。
在鬥爭中的國家結成同盟,是幫助法國從英國手中奪取世界經濟和政治領導權
的最好的辦法。於是,他在法國內外為北美人呼籲,為富蘭克林打通各種關係。
英軍在薩拉托加和日爾曼敗北後,美法關係發展很快。法國與其盟友西班牙,
就法國與美方聯盟是否明智問題進行了磋商,取得了一致意見。1778年2 月6 日,
法美友好條約在巴黎簽訂。
過4 個月後,法國向英國宣戰。1779年,西班牙也同英國宣戰,儘管西班牙仍
然不承認美洲的殖民地有獨立之權。接著,荷蘭也加入了戰團。普魯土、俄國、瑞
典、丹麥、奧地利等國雖未參戰,但都宣告建立「武裝中立同盟」,以敵對目光監
視著英國。
其結果是英國全然孤立,無一盟友。
如果說法美聯盟為美軍最後擊敗敵人提供了保證,那麼這一前景的實現,卻尚
需時日。因為在1777年冬季,勝利的前景是非常渺茫的,即使最樂觀的人也不敢做
勝利的預料。那年冬天,華盛頓在福吉谷除了與士兵同患難以外,未能有所作為。
相反,
威廉。豪將軍住在被佔領的費城過冬則是另外一番景象。有錢的保皇派前來向
這位英王的將軍獻媚。他們在豪華住宅內同這些軍裝筆挺的軍官們大擺筵宴,吹捧
著威廉。豪的功勞,歌頌著英王的神聖。
1778年5 月,豪將軍卸任。當他把職務交給了他的副手亨利。克林頓爵土時,
這種崇英氣氛才有所減弱。後來,柏戈因也辭職回到了英國。至此,他們兩人在戰
爭中的角色就宣告結束了。
英國的戰爭失利以至臨陣換將,美方的節節勝利以至得到國際上的支援,均為
美軍戰勝英軍創造了有利條件。
任何戰爭的勝利都不是可以坐等而得的,即使是佔據戰爭主動權的一方,創造
戰機也是不容易的。抓住戰機靠指揮員的「存乎一心」,失掉戰機有時就在於指揮
員的一念之差。
1778年夏,戰爭形勢對美方極為有利,但是,正因為華盛頓的一念之差,卻失
掉了良機。他派了不稱職的查爾斯。李將軍為前線指揮,結果將隨手即得的勝利給
白白丟掉了。
威廉。豪將軍楊帆返國之後,克林頓將軍帶著與豪將軍相反的作戰計劃,從大
西洋彼岸的倫敦來到北美戰場。由於法國的對英宣戰,英國已不再限於把它的全部
力量用來對付北美各州了。
倫敦命令克林頓派一支5000人的隊伍去西印度群島,另外派一支1 萬人的隊伍
到位治亞,著力穩住北方的防禦。按照倫敦的命令,克林頓在北方的作戰計劃是放
棄費城,移軍通過新澤西前往增援紐約。
6 月 18 日上午,克林頓率1 萬人離開費城,沿特拉華河向北進發。這次撤退
是極為艱難的,因為每前進一步都會遭到新澤西民兵的狙擊。儘管這些缺乏英明指
揮的民兵沒有擋住英軍的前進,但英軍「每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價」。
當時,華盛頓在蒙茅斯縣,離英軍撤退的行進路線只有30英里。如果說華盛頓
有天賜良機來殲滅敵人的話,那麼這是最好不過的機會了。但是他疏忽了,用錯了
指揮官。
行動之前,華盛頓召開了一個軍事會議,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他決定指派他的
第二把手查爾斯。李將軍組織發起對從費城撤退英軍的攻擊。
查爾斯。李是一個自詡的軍事天才,是久已覬覦華盛頓總司令職位的人,而且
又是一個失敗主義者。他認為,從費城撤出來的英軍是北美英軍的主力,是一種主
動撤退行動,不容易戰勝。
因此,他遲遲不命令部隊向撤退的英軍發起攻擊。兩軍遭遇之後,他又採取了
錯誤的戰術,被英軍頂了回來,使部隊亂成一團。
第二天,李將部隊收攏起來,其先頭部隊在新澤西蒙默思的法院廣場與英軍的
部隊再次遭遇。當時,李沒有作戰計劃,也沒有給部屬下達具體的作戰命令,所以,
他的部隊在進攻英軍時沒有配合。
克林頓聽到槍聲後,馬上派幾個最精銳的團支援。李看到一下子有這麼多的部
隊向他衝來,便急忙下令後退。這一後退,鑄成了一場災難。
華盛頓對戰場上發生的情況,看在眼裡,急在心頭,他立即躍馬加鞭,出現在
去往英吉利鎮的路上。他在槍林彈雨中重整人馬,率隊再次向敵軍發起攻擊。拉斐
特親眼看到了華盛頓將軍指揮作戰的情況,他後來回憶道:「華盛頓的突然出現,
使後退得以中止。他親赴戰場力挽狂瀾一事感召了全軍,從而恢復了美軍的戰鬥精
神。我當時認為,現在也仍然認為,我從來沒有見過比他還高超的人。」
華盛頓怒不可遏,他當著李的面把他訓斥了一頓。華盛頓馬上把李調往後方,
並親自任戰場指揮,他終於設法構成了一道堅
強的防禦線。雙方軍隊都採取歐洲傳統打法,用齊射和白刃格鬥來作戰。大陸
軍表現出斯圖本訓練的素養和成果。
戰事在烈日之下延續了5 個小時,雙方都有許多人戰死了,還有許多人中暑而
死。到傍晚時,流血的戰鬥才告終止。克林頓趁午夜把他的軍隊帶到桑迪霍克,登
上接應他們的船直赴紐約。
華盛頓率領他那支疲乏不堪的軍隊繼續北上,渡過哈得孫河,最後駐紮在懷德
普萊恩斯。
在這一場難分勝負的戰役中,雙方都傷亡重大。但從戰略觀點來判斷,這場戰
斗是美方的巨大失利,因為它錯過了一個摧毀克林頓軍隊主力的極好機會,至少錯
過了給敵人以重大打擊的機會。
撤退後英軍已穩穩當當地盤踞在紐約了。看上去它是很牢固的,然而它又是很
虛弱的,因為它再也不敢冒險採取攻勢。這樣,北方的戰事就成了僵持局面,只有
零星的小接觸和偷襲。主要的戰場就往南移到弗吉尼亞、南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去
了。
在戰爭期間,華盛頓不僅要面對強敵作戰,還要忍受聯邦內部在許多重要問題
上的分歧。首先,思想難統一。這往往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聯邦條例》是
1776年7 月制定的,而4 年之後這個條例才獲13個州批准,在條例沒有得到批准之
前,13個州就難有統一的行動。這對打贏一場戰爭是很不利的。
通貨膨脹也是最為緊迫的問題。戰爭初期,大陸會議曾發行美元紙幣。到1780
年,這種紙幣的發行量達幾百萬美元。由於缺乏實業支持,紙幣不斷貶值。1781年
以後,財政情況才稍有好轉。儘管如此,在整個戰爭期間,美方一直受著通貨膨脹
之苦。奸商和投機家趁機大大發財,而一般老百姓,特別是士兵們則身無分文。由
於土兵要求發他,華盛頓曾幾度面臨兵變之險。
華盛頓最鄙視那些不顧其同胞死活而從中牟利的商人。他曾
說:「我向上帝禱告,願吾主把那些投機商吊死在比吊死哈曼所用的絞刑架高
四倍的吊架上。對那些把自己的歡樂建築在其同胞們的苦難之上的人,不管對其施
加多麼厲害的刑罰,都不算過分。」
兵源問題也一直是制約華盛頓遲遲不能與英軍舉行決戰的重要因素。直到1780
年初,美軍總數一直低於英軍總數。以沉穩。
深謀見長的華盛頓,沒有因這種種不利因素而動搖勝利的決心,而是積極努力
創造取勝的條件。
但是,華盛頓一直為英軍在費城的逃之夭夭而後悔。他提醒自己,今後作戰指
揮應更加嚴謹,選將必須慎重,要穩扎穩打。
他首先派兵對龜縮在紐約的英軍嚴密監視,並將紐約的陸上通道一一切斷。
1779年初,華盛頓的部下克拉克將軍又攻入了俄亥俄,奪下文森斯要塞。困守
紐約城的克林頓將軍見此情形,知道主動權已經掌握在華盛頓的大陸軍手裡,加上
5500名法軍也趕來加入,自知難以與之抗衡,便避重就輕,將兵力轉移到了南方。
為了掩人耳目,克林頓派出小股兵力在北部的馬薩諸塞、羅德島、康涅狄格等
地沿海城市不停騷擾,自己卻率領大軍向佐治亞而去。1778年12月,克林頓派奇博
爾德。坎貝爾率3500人,攻下佐治亞的港口薩凡納,作戰中竟然將許多美軍士兵斃
於槍口之下。至此,佐治亞大部分地區被英軍佔領。
克林頓通過薩凡納之戰,看出南方美軍防備空虛,遂於1780年初又出征南卡羅
來納,從陸路包圍了查爾斯頓。5 月攻下該城,守備美軍大部被擒。兩周之後,巴
勒斯特。塔爾頓中校指揮親英分子組成的部隊,在韋克斯豪斯擊敗了南卡羅來納的
最後一支有組織的愛國武裝力量,並殺死了投降的土兵。
克林頓以為,經過佐治亞和查爾斯頓的大屠殺會使美軍屈服,使南方人都倒向
效忠英王。於是,他留下康瓦利斯鎮守查爾
斯頓,自己又返回了紐約,企圖通過坐鎮紐約恢復北方作戰的失利地位。
康瓦利斯是親英勢力的頭目,在他的鼓動下,南方許多人開始重新效忠英國。
帕特裡克。弗格森少校還組織了一支力量可觀的親英武裝,與南方愛國者的力量相
對抗。
大陸會議怎麼也沒有料到,英軍會這樣迅速地將兵力移向南部,而且接連取得
了勝利。南部失利後,才急忙委任蓋茨將軍率1400名大陸軍官兵及一些民兵加強南
方軍隊,統領南方戰事。
其實,大陸會議不善識人,恰恰錯用了蓋茨,實屬失策之舉。蓋茨原來是英軍
少校,當時已經退役。他為人狡詐,極善鑽營,乘革命之機混進大陸軍並謀得少將
職銜。阿諾德將軍在薩拉托加大戰英軍之時,他身為主帥,穩坐軍帳,不加援助。
等到阿諾德大敗柏戈因,他卻出面受降,將功勞抱在手中。大陸會議不察實情,將
他當作是知兵善用之人,委以重任。
1780年8 月間,蓋茨受命領兵南下,在南卡羅來納的坎登與英軍康瓦利斯的部
隊相遇。這股英軍勢弱,人馬沒有美軍多,但蓋茨寡才少能,將正規軍部署在右翼,
而將其左翼單獨交給了民兵。結果,當康瓦利斯部隊發起進攻時,民兵丟盔棄甲,
四散而逃。蓋茨頓時驚慌失措,居然拋下部隊,帶著幾名貼身士兵,隨民兵逃離軍
營,四天之內竟跑出200 英里。
然而,最令人痛心的還是阿諾德的背叛。他將華盛頓在哈德孫高地防禦系統的
計劃出賣給了英軍。當一些人稱這一陰謀的敗露是「上帝保佑北美」時,另一些人
則對北美革命能否進行下去產生了懷疑。有人說,連在魁北克、瓦爾科爾島、薩拉
托加之戰中那樣勇敢頑強的阿諾德,都背叛了他的光榮和他的愛國主義,還能有多
少人追隨華盛頓與英軍戰鬥到底呢?
看來,信心仍然是一個大問題。但華盛頓仍然信心十足。他
認為,儘管有莫裡斯城和南部的災難,有阿諾德的叛變,但推動北美革命事業
發展的主流仍然佔據著統治地位:首先,在7 月份,由孔德。德。羅尚博率領的5000
人的法國遠征軍的一支小艦隊到達了紐波特。第二,革命精神在南方開始復活。英
軍和親英分子大肆姦淫敲詐,並迫害長老會教派,激怒了原持中立態度的人。革命
的星星之火點燃起來了。第三,大陸會議決定解除蓋茨的職務,將南方戰事交由華
盛頓統管,並應華盛頓的要求,任命格林為大陸軍的副司令。
格林是一位非凡的戰略家,他善於隨機應變,靈活機動地打擊敵人。他擔任副
司令後,將所屬軍隊分成兩半,自己和摩根各率一支,故意示弱於敵。出乎意料的
是,英軍主將康瓦利斯也兵分兩路,派塔爾頓直接尾隨摩根,而他自己卻率兵採取
迂迴路線切斷摩根的退路。摩根在考彭斯停止後退,迅速展開了他的由大陸軍、騎
兵和民兵組成的混合隊伍與英軍惡戰,一舉打敗了追趕的一路英軍。
考彭斯之戰後,摩根急忙與格林會合。康瓦利斯為了重振軍威,率部急起直追,
與格林開始了一場犬兔相逐的「運動戰」。
格林自願充當兔子的角色,把康瓦利斯引了出來。康瓦利斯被引出南卡羅來納
之後,游擊隊就可以相對安全地騷擾敵軍哨所。在作戰中,美軍後衛部隊經常與敵
先頭部隊遭遇,但格林總是避免其大部隊遭受襲擊。最後他率領部隊渡過丹河進入
弗吉尼亞。英軍已被拖得疲憊不堪,康瓦利斯只得轉道希爾斯巴羅進行部隊休整。
此時,格林判斷戰機已到。他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率隊再渡丹河,與康瓦利
斯的部隊展開生死較量。兩軍在吉爾福德縣相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此次戰鬥,
康瓦利斯損兵折將,部隊僅剩下三分之一,只能轉移到威爾明頓進行休整。不久,
他進駐弗吉尼亞。
當康瓦利斯進人弗吉尼亞之後,格林便掉頭南下去收夏卡羅來納和佐治亞。因
為,當時弗朗西斯。洛德。羅頓指揮的八千名英軍在那裡處於分散駐防狀態。格林
在霍布科克山與羅頓交戰,雙方打了個平手。這對羅頓來說雖有所獲,但卻沒有意
義;而對格林來說卻牽制了英軍主力。在美軍牽制著羅頓的同時,游擊隊拔除了英
軍的許多孤立哨所,給英軍主力安下了一顆顆釘子。
9 月初,格林與羅頓的繼任者亞歷山大。斯圖爾特在尤托斯普林斯展開了3 個
小時的激烈戰鬥。在這次作戰中,民兵表現出非凡的作用。尤托斯普林斯是格林指
揮的最後一戰,他和游擊隊一起收復了除薩凡納和查爾斯頓以外的全部南方地區。
從1780年底開始,戰爭雙方逐步把兵力集中到弗吉尼亞。
先是英軍統帥克林頓派阿諾德率1200人開進弗吉尼亞。接著,華盛頓也派了德。
拉斐特候爵的師前往該地。此後,弗吉尼亞就像一塊磁鐵,吸引了雙方越來越多的
增援部隊。1781年春季,康瓦利斯抵達該地並擔任英軍指揮官。由於拉斐特的部隊
得到了增援,康瓦利斯便加緊了在約克敦築壘設防,以利於從海上得到增援或逃走。
遠在北部的法國遠征軍,終於離開了紐波特,於1781年7 月與大陸軍會合。華
盛頓得知法國海軍將領科米特。德。格拉西已率領一支強大的艦隊從法國出發,前
來配合作戰,對戰勝英軍更加感到信心十足。華盛頓希望德。格拉西封鎖紐約,使
法美聯軍能活捉克林頓。
法軍統帥羅尚博向華盛頓進言:先將南部之敵剿除,紐約必定勢單力孤,到那
時會不攻自破。華盛頓覺得羅尚博的建議有道理,便命令部隊南下與法軍聯手。
自美法締結聯盟後,法國曾派一支軍隊來美協助作戰,人數約有4000人。英軍
也已探明美法聯軍的作戰目標並作出相應堆
備。
1781年7 月,一艘法國快速艦抵達新港,帶來了駐在西印度群島的法國海軍上
將德格拉塞的一封信,信是給華盛頓的,說他將於8 月3 日離開聖多明戈,帶25至
30艘軍艦和3000名陸軍,直接開進切薩皮克灣。
這個消息,可以說是華盛頓自開戰以來所得到的最愉快的消息。他認為,消滅
英軍主力的時機已到,北美真正獨立的目標指日可待。為適應新的形勢,華盛頓決
定改變攻打紐約的戰略,南下與法軍組成聯合兵團,徹底消滅英軍主力康瓦利斯;
只要法國海軍能封住切薩皮克灣,阻止紐約的英國海軍支援,美軍一定可以全殲康
瓦利斯。
華盛頓於8 月15日給正在弗吉尼亞的美軍司令拉斐特侯爵寫信說:「在你接到
此信時,德格拉塞伯爵或許已到達切薩皮克,或許隨時可以抵達。你應當立即設法
防止敵人經由北卡羅來納突然撤退。」
華盛頓還考慮到,必須使在紐約的英軍滯留原地。因此,他仍然做出美軍將進
攻紐約的假像。他的軍隊應開向威廉斯堡,但為了蒙蔽敵人,他不得不繞道而走。
這一舉動,使他手下的將領和土兵也被蒙在鼓裡。當然,英方的密探也上了大當。
在南方取得了不少「勝利」的英將康瓦利斯,對美法聯軍的作戰意圖毫無覺察,
他以為他只要對付拉斐特侯爵的部隊就夠了。他在8 月22日竟寫信給克林頓,滿懷
信心地表示他可以派1000人回紐約,加強紐約的防禦。
8 月28日,康瓦利斯的諜報人員報告,在特拉華海灣發現法國艦隊。康瓦利斯
這才如夢初醒,但為時已晚。此時他派往紐約的部隊也早已出發,留下的部隊也沒
有調整部署。而且法國艦隊已經封住了切薩皮克灣,並派了3300名陸軍增援。
華盛頓利用小艇登上了法國旗艦與德格拉塞會晤。這真可說
是華盛頓將軍最興奮的時刻了。經雙方磋商,一致同意參加約克敦戰役的美法
聯軍統一由華盛頓指揮。德格拉塞曾給拉斐特去信,要求拉斐特不待華盛頓抵達威
廉斯堡,便立即進攻約克敦。
拉斐特從大局出發,或許也出於對華盛頓的忠誠,拒絕了德格拉塞的試探,決
定立即執行命令。美法聯軍進攻約克敦的部隊兵分兩路,左路軍由德羅尚博任司令,
率法軍7000多人;右路軍由拉斐待任司令,率美軍約8000人。這兩倍於英軍的美法
聯軍雲集約克敦,令康瓦利斯膽戰心寒。
康瓦利斯向紐約告急,克林頓派一支艦隊前來增援。這支小艦隊在行至切薩皮
克灣時與法軍艦隊相遇,雙方經過一陣較量,互有損傷,法軍在態勢上佔了上風。
英軍無法攻破法艦佈防的陣勢,而且還有一艘艦船被法軍擊沉。最後,某艦隊眼見
增援無望,只好打退堂鼓返回紐約了。至此,康瓦利斯已成甕中之鱉。
之後的約克敦戰役,果然是按華盛頓擬定的計劃進行的。9 月2 日,法軍艦隊
在切薩皮克灣登陸,前往支援拉斐特。3 天後,英艦隊前來向德格拉塞挑戰,但法
軍不但在炮火力量方面勝於英軍,而且在戰術上也勝於英軍,英艦隻好掉頭退走,
而讓康瓦利斯陷在愈來愈緊的口袋之中。康瓦利斯既不能從陸上撤走,又不能從海
上逃跑,他只能祈望上帝降臨奇跡。
10月9 日,華盛頓率領兩萬人的美法聯軍,把小小的約克敦包圍得水洩不通。
康瓦利斯前無援軍,後無救兵,插翅難逃。
第二天,康瓦利斯組織部隊進行了抵抗,卻被幾十門大炮打得透不過氣來。10
月11日,他還想尋機乘船突圍,也因優柔寡斷而痛失良機。10月16日,康瓦利斯下
定決心出海突圍。當第一批官兵順利地抵達對岸、船剛想駛回約克教時,平靜的天
空突然響起驚雷,剎那間暴風雨驟至,風力大得出奇,16艘大帆船失去控制,隨風
飄至下游。暴風雨雖然持續了不到半個小時,但吹走的船舶卻需要幾個小時才能駛
回約克敦港。這時天已大亮,行動
已不方便,康瓦利斯只好把已渡河的先遣隊調回大營。
回到軍營,康瓦利斯不由得仰天長歎:「我在北美大地縱橫千里,不料竟遭此
厄運。那老天竟也欺我,刮起狂風,真真是天亡我也!」他在絕望之後決定投降。
10月17日,也就是4 年前柏戈因在薩拉托加之戰失敗後的投降之日,康瓦利斯也舉
起了降旗。
1781年10月19日早晨,華盛頓開列投降條件送交康瓦利斯,並附了一封短信,
希望在11點鐘以前簽字。同日下午,約克敦和格洛斯特兩個據點的英軍向華盛頓將
軍投降,英國船艦則向法國艦隊司令德格拉塞將軍投降。
好面子的英將康瓦利斯托病不出,派了一名副將率隊投降。
據此,華盛頓也拒絕親自受降,派了林肯少將主持降禮。這是華盛頓有意讓林
肯少將有一個出氣的機會,因為林肯曾在查爾斯頓戰役中被迫率美軍向康瓦利斯投
降。
美軍將受降儀式安排在20日下午舉行。美法聯軍整隊排成五英里左右的兩列隊
伍。北美軍隊排在右邊,法國軍隊排在左邊。華盛頓站在北美軍隊的前面,他騎著
一匹駿馬,參謀人員跟隨其後。德羅尚博伯爵和他的隨從人員站在法國軍隊的前面。
下午2 點儀式開始,英軍邁著緩慢而悲哀的步伐穿過人群。
他們都穿得很整齊,由奧哈拉將軍率領。奧哈拉騎著馬,向華盛頓將軍走去。
他脫下帽子,向華盛頓行軍禮,為康瓦利斯由於身體不適未能前來表示歉意。華盛
頓指著林肯少將說,「他是接受投降的軍官。」
應該說,約克敦之役的勝利並不等於戰爭的結束,但是,由於英軍主力康瓦利
斯部的投降,戰爭勢必將很快結束。在英國國內,由於戰爭的持久和經濟的衰退,
厭戰情緒不斷蔓延,要求和平的呼聲一天響似一天。1782年2 月,諾斯勳爵內閣垮
台,由
一個和平內閣取而代之。3 月,議會通過一項決議,譴責「主張或……企圖在
北美繼續戰爭的人」。
但是,在經過很多個月的談判以後,美英雙方才以條約方式肯定了美利堅合眾
國的獨立。儘管有跡象表明和平已經在握,但華盛頓仍然敦促大家要繼續努力。他
說:「我唯一擔心的是,最近的勝利有可能產生一種對戰爭的松勁情緒,從而延長
戰爭的苦難。」
看來,「戰爭」舞台要搬到巴黎去了。
1782年夏初開始談判的時候,英國政府最先希望能得到一個不致使北美完全獨
立的解決方案。美方代表團是由本傑明。富蘭克林、約翰。傑伊和約翰。亞當斯率
領的。這個代表團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要打消英國的這一設想。由於美方代表團內13
州的代表態度都很堅決,因此承認獨立已成定局。
在這些聯合州結束戰事或拿出一個最後解決辦法之前,英國尚須同法國和西班
牙解決糾紛。1783年1 月20日,糾紛告一段落;4 月11日,聯合州的大陸會議宣佈
戰爭結束。最後在9 月3 日,英美雙方的談判代表在巴黎英國代表團住所簽署了《
巴黎和約》。
英國意識到,新的合眾國雖然在法律上已不再同英皇有任何關係,但它畢竟仍
然是一個盎格魯——撒克遜國家,感情和商務上的聯繫還可以彌補已破碎的關係。
因此,英國選擇了一種開明的自利方針。它一方面拒絕合眾國要把加拿大包括在內
的要求,並堅持合眾國必須承認戰前對英商所欠下的債務;另一方面,以謝爾本勳
爵為首的談判代表團不顧法國和西班牙的反對,同意這個新國家的領土應包括橫跨
阿巴拉契亞山的廣大地區。英國表現得如此寬大,是美方代表所沒有預料到的。因
此當時有一位歐洲外交家評論說:「英國人買來了和約而不是締結了和約。」
從列剋星敦的第一槍算起,北美獨立戰爭共經歷了8 個年頭。
在這場持久的戰爭衝突中,有25萬美國人在不同的時間和階段拿起武器為自由
而戰鬥。戰爭結束時喬治。華盛頓說了一句極有遠見的預言。他說,「我們的命運
將涉及未來世世代代的億萬男女的命運。」
踴躍購買他們的書籍,用實際行動來支持你欣賞的作者
上一章 下一章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