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黃裳 高郢 子定 杜佑 子式方 從郁 式方子悰 從郁子牧
杜黃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登進士第、宏辭科,杜鴻漸深器重之。為郭子儀
朔方從事,子儀入朝,令黃裳主留務於朔方。邠將李懷光與監軍陰謀代子儀,乃為偽詔
書,欲誅大將溫儒雅等。黃裳立辨其偽,以告懷光,懷光流汗伏罪。諸將有難制者,黃
裳矯子儀命盡出之,數月而亂不作。後入為台省官,為裴延齡所惡,十年不遷。貞元末,
為太常卿。王叔文之竊權,黃裳終不造其門。嘗語其子婿韋執誼,令率百官請皇太子監
國,執誼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可復開口議禁中事耶!」黃裳勃然曰:「黃裳受恩三
朝,豈可以一官見買!」即拂衣而出。尋拜平章事。
邠州節度使韓全義曾居討伐之任,無功,黃裳奏罷之。劉闢作亂,議者以劍南險固,
不宜生事;唯黃裳堅請討除,憲宗從之。又奏請不以中官為監軍,只委高崇文為使。黃
裳自經營伐蜀,以至成功,指授崇文,無不懸合。崇文素憚劉水雍,黃裳使人謂崇文曰:
「若不奮命,當以劉澭代之。」由是得崇文之死力。既平辟,宰臣入賀,帝目黃裳曰:
「此卿之功也。」後與憲宗語及方鎮除授,黃裳奏曰:「德宗自艱難之後,事多姑息。
貞元中,每帥守物故,必先命中使偵伺其軍動息,其副貳大將中有物望者,必厚賂近臣
以求見用,帝必隨其稱美而命之,以是因循,方鎮罕有特命帥守者。陛下宜熟思貞元故
事,稍以法度整肅諸侯,則天下何憂不治!」憲宗然其言。由是用兵誅蜀、夏之後,不
容籓臣蹇傲,克復兩河,威令復振,蓋黃裳啟其衷也。黃裳有經畫之才,達於權變,然
檢身律物,寡廉潔之譽,以是居鼎職不久。二年正月,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兼河中尹、
河中晉絳等州節度使。八月,封邠國公。三年九月,卒於河中,年七十一,贈司徒,謚
曰宣。
黃裳性雅淡寬恕,心雖從長,口不忤物。始為卿士,女嫁韋執誼,深不為執誼所稱;
及執誼譴逐,黃裳終保全之,洎死嶺表,請歸其喪,以辦葬事。及是被疾,醫人誤進其
藥,疾甚而不怒。然為宰相,除授不分流品,或官以賂遷,時論惜之。
黃裳歿後,賄賂事發。八年四月,御史台奏:「前永樂令吳憑為僧鑒虛受托,與故
司空杜黃裳,於故州邠寧節度使高崇文處納賂四萬五千貫,並付黃裳男載,按問引伏。」
敕曰:「吳憑曾佐使府,忝履宦途,自宜畏法惜身,豈得為人通貸!事關非道,理合懲
愆,宜配流昭州。其付杜載錢物,宰輔之任,寵寄實深,致茲貨財,不能拒絕,已令按
問,悉合徵收,貴全終始之恩,俾弘寬大之典。其所取錢物,並宜矜免,杜載等並釋
放。」
載為太子僕,長慶中,遷太僕少卿、兼御史中丞,充入吐蕃使。
載弟勝,登進士第,大中朝位給事中。勝子廷堅,亦進士擢第。
高郢,字公楚,其先渤海修人。九歲通《春秋》,能屬文。天寶末,盜據京邑,父
伯祥先為好畤尉,抵賊禁,將加極刑。郢時年十五,被發解衣,請代其父,賊黨義之,
乃俱釋。後舉進士擢第,應制舉,登茂才異行科,授華陰尉。嘗以魯不合用天子禮樂,
乃引《公羊傳》,著《魯議》,見稱於時,由是授鹹陽尉。
郭子儀節制朔方,闢為掌書記。子儀嘗怒從事張曇,奏殺之;郢極言爭救,忤子儀
旨,奏貶猗氏丞。李懷光節制邠寧,奏為從事,累轉副元帥判官、檢校禮部郎中。懷光
背叛,將歸河中,郢言:「西迎大駕,豈非忠乎!」懷光忿而不聽。及歸鎮,又欲悉眾
而西。時渾瑊軍孤,群帥未集,郢與李鄘誓死駐之。屬懷光長子錐候郢,郢乃諭以逆順
曰:「人臣所宜效順。且自天寶以來阻兵者,今復誰在?況國家自有天命,非獨人力。
今若恃眾西向,自絕於天,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軍不有奔潰者乎?」李錐震懼,
流淚氣索。明年春,郢與都知兵馬使呂鳴岳、都虞候張延英同謀間道上表;及受密詔,
事洩,二將立死。懷光乃大集將卒,白刃盈庭,引郢詰之。郢挺然抗辭,無所慚隱,憤
氣感發,觀者淚下,懷光慚沮而止。德宗還京,命諫議大夫孔巢父、中人啖守盈赴河中
宣慰懷光,授以太保;而懷光怒,激其親兵詬詈,殺守盈及巢父。巢父之被刃也,委於
地,郢就而撫之。乃懷光被誅,馬燧辟郢為掌書記。
未幾,征拜主客員外,遷刑部郎中,改中書捨人。凡九歲,拜禮部侍郎。時應進士
舉者,多務朋游,馳逐聲名;每歲冬,州府薦送後,唯追奉宴集,罕肄其業。郢性剛正,
尤嫉其風,既領職,拒絕請托,雖同列通熟,無敢言者。志在經藝,專考程試。凡掌貢
部三歲,進幽獨,抑浮華,朋濫之風,翕然一變。拜太常卿。貞元十九年冬,進位銀青
光祿大夫,守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順宗即位,轉刑部尚書,為韋執誼等所憚。
尋罷知政事,以本官判吏部尚書事。明年,出鎮華州。
元和元年冬,復拜太常卿,尋除御史大夫。數月,轉兵部尚書。逾月,再表乞骸,
不許。又上言曰:「臣聞勞生佚老,天理自然,蠕動翾飛,日入皆息。自非貢禹之守經
據古,趙喜之正身匪懈,韓暨之志節高潔,山濤之道德模表,縱過常期,詎為貪冒。其
有當仁不讓,急病忘身,豈止君命,猶宜身舉。臣郢不才,久辱高位,無任由衷瀝懇之
至。」乃授尚書右僕射致仕。六年七月卒,年七十二。贈太子太保,謚曰貞。
郢性恭慎廉潔,罕與人交遊,守官奉法勤恪,掌誥累年,家無制草。或謂之曰:
「前輩皆留制集,公焚之何也?」曰:「王言不可存私家。」時人重其慎密。與鄭珣瑜
並命拜相;未幾,德宗升遐。時同在相位,杜佑以宿舊居上,而韋執誼由朋黨專柄。順
宗風恙方甚,樞機不宣,而王叔文以翰林學士兼戶部侍郎,充度支副使。是時政事,王
叔文謀議,王伾通導,李忠言宣下,韋執誼奉行。珣瑜自受命,憂形顏色,至是以勢不
可奪,因稱疾不起。郢則因循,竟無所發,以至於罷。物論定此為優劣焉。子定嗣。
定,幼聰警絕倫,年七歲時,讀《尚書﹒湯誓》,問郢曰:「奈何以臣伐君?」郢
曰:「應天順人,不為非道。」又問曰:「用命賞於祖,不用命戮於社,是順人乎?」
父不能對。仕至京兆參軍。小字董二,人以幼慧,多以字稱之。尤精《王氏易》,嘗為
《易圖》,合入出以畫八卦,上圓下方,合則重,轉則演,七轉而六十四卦六甲八節備
焉。著《易外傳》二十二卷。
杜佑,字君卿,京兆萬年人。曾祖行敏,荊、益二州都督府長史、南陽郡公。祖愨,
右司員外郎、詳正學士。父希望,歷鴻臚卿、恆州刺史、西河太守,贈右僕射。佑以廕
入仕,補濟南郡參軍、剡縣丞。時潤州刺史韋元甫嘗受恩於希望,佑謁見,元甫未之知,
以故人子待之。他日,元甫視事,有疑獄不能決。佑時在旁,元甫試訊於佑;佑口對響
應,皆得其要。元甫奇之,乃奏為司法參軍。元甫為浙西觀察、淮南節度,皆闢為從事,
深所委信。累官至檢校主客員外郎,入為工部郎中,充江西青苗使,轉撫州刺史。改御
史中丞,充容管經略使。楊炎入相,征入朝,歷工部、金部二郎中,並充水陸轉運使,
改度支郎中,兼和糴等使。時方軍興,饋運之務,悉委於佑;遷戶部侍郎、判度支。為
盧杞所惡,出為蘇州刺史。佑母在,杞以蘇州憂闕授之。佑不行,俄換饒州刺史。未幾,
兼御史大夫,充嶺南節度使。時德宗在興元。朝廷故事,執政往往遺脫;舊嶺南節度,
常兼五管經略使,佑獨不兼。故五管不屬嶺南,自佑始也。
貞元三年,征為尚書左丞,又出為陝州觀察使,遷檢校禮部尚書、揚州大都督府長
史,充淮南節度使。丁母憂,特詔起復,累轉刑部尚書、檢校右僕射。十六年,徐州節
度使張建封卒,其子愔為三軍所立,詔佑以淮南節制檢校左僕射、同平章事,兼徐泗節
度使,委以討伐。佑乃大具舟艦,遣將孟准先當之。准渡淮而敗,佑杖之,固境不敢進。
及詔以徐州授愔,而加佑兼濠、泗等州觀察使。在揚州開設營壘三十余所,士馬修葺。
然於賓僚間依阿無制,判官南宮僔、李亞、鄭元均爭權,頗紊軍政,德宗知之,並竄於
嶺外。
十九年入朝,拜檢校司空、同平章事,充太清宮使。德宗崩,佑攝塚宰,尋進位檢
校司徒,充度支鹽鐵等使,依前平章事。旋又加弘文館大學士。時王叔文為副使,佑雖
總統,而權歸叔文。叔文敗,又奏李巽為副使,頗有所立。順宗崩,佑復攝塚宰,尋讓
金谷之務,引李巽自代。先是,度支以制用惜費,漸權百司之職,廣署吏員,繁而難理;
佑始奏營繕歸之將作,木炭歸之司農,染練歸之少府,綱條頗整,公議多之,朝廷允其
議。
元和元年,冊拜司徒、同平章事,封岐國公。時河西黨項潛導吐蕃入寇,邊將邀功,
亟請擊之。佑上疏論之曰:
臣伏見黨項與西戎潛通,屢有降人指陳事跡,而公卿廷議,以為誠當謹兵戎,備侵
軼,益發甲卒,邀其寇暴。此蓋未達事機,匹夫之常論也。
夫蠻夷猾夏,唐虞已然。周宣中興,獫狁為害,但命南仲往城朔方,追之太原,及
境而止,誠不欲弊中國而怒遠夷也。秦平六國,恃其兵力,北築長城,以拒匈奴;西逐
諸羌,出於塞外。勞力擾人,結怨階亂,中國未靜,白徒競起,海內雲擾,實生謫戍。
漢武因文、景之富,命將興師,遂至戶口減半,竟下哀痛之詔罷田輪台。前史書之,尚
嘉其先迷而後復。蓋聖王之理天下也,唯務綏靜蒸人,西至流沙,東漸於海,在南與北,
亦存聲教。不以遠物為珍,匪求遐方之貢,豈疲內而事外,終得少而失多。故前代納忠
之臣,並有匡君之議。淮南王請息師於閩越,賈捐之願棄地於珠崖,安危利害,高懸前
史。
昔馮奉世矯漢帝之詔,擊莎車,傳其王首於京師,威震西域。宣帝大悅,議加爵土
之賞。蕭望之獨以為矯制違命,雖有功效,不可為法;恐後之奉使者爭逐發兵,為國家
生事,述理明白,其言遂行。國家自天後已來,突厥默啜兵強氣勇,屢寇邊城,為害頗
甚。開元初,邊將郝靈佺親捕斬之,傳首闕下,自以為功,代莫與二,坐望榮寵。宋璟
為相,慮武臣邀功,為國生事,止授以郎將。由是訖開元之盛,無人復議開邊,中國遂
寧,外夷亦靜。此皆成敗可征,鑒戒非遠。
且黨項小蕃,雜處中國,本懷我德,當示撫綏。間者邊將非廉,亟有侵刻,或利其
善馬,或取其子女,便賄方物,征發役徒。勞苦既多,叛亡遂起,或與北狄通使,或與
西戎寇邊,有為使然,固當懲革。《傳》曰:「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管子》
曰:「國家無使勇猛者為邊境。」此誠聖哲識微知著之遠略也。今戎醜方強,邊備未實,
誠宜慎擇良將,誡之完葺,使保誠信,絕其求取,用示懷柔。來則懲御,去則謹備,自
然懷柔,革其奸謀,何必遽圖興師,坐致勞費!
陛下上聖君人,覆育群類,動必師古,謀無不臧。伏望堅保永圖,置兵衽席,天下
幸甚!臣識昧經綸,學慚博究,竊鼎鉉之寵任,為朝廷之老臣,恩深莫倫,志懇思報,
臧否備閱,芻蕘上陳,有瀆旒扆,伏深惶悚。
上深嘉納。
歲余,請致仕,詔不許,但令三五日一入中書,平章政事。每入奏事,憲宗優禮之;
不名,常呼司徒。佑城南樊川有佳林亭,卉木幽邃,佑每與公卿宴集其間,廣陳妓樂。
諸子鹹居朝列,當時貴盛,莫之與比。元和七年,被疾,六月,復乞骸骨。表四上,情
理切至,憲宗不獲已,許之。詔曰:
宣力濟時,為臣之懿躅;辭榮告老,行己之高風。況乎任重公台,義深翼贊,秉沖
讓之志,堅金石之誠。敦諭既勤,所執彌固,則當遂其衷懇,進以崇名;尚齒優賢,斯
王化之本也。
金紫光祿大夫、守司徒、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充弘文館大學士、太清宮使、上柱
國、岐國公、食邑三千戶杜佑,巖廊上才,邦國茂器;蘊經通之識,履溫厚之姿,寬裕
本乎性情,謀猷彰乎事業。博聞強學,知歷代沿革之宜;為政惠人,審群黎利病之要。
由是再司邦用,累歷籓方,出總戎麾,入和鼎實,聿膺重寄,歷事先朝,左右朕躬,夙
夜不懈。命以詔冊,登之上公,肅恭在廷,華發承弁。茲可謂國之元老,人之具瞻者也。
朕纘承丕業,思弘景化,選勞求舊,期致時邕,方伸引翼之儀,遽抗懸車之請。而
又固辭年疾,乞就休閒,已而復來,星琯屢變,有不可抑,良用耿然。永惟古先哲王,
君臣之際,臣有耆艾以求其退,君有優賜以徇其情;乃輟鄧禹敷教之功,仍增王祥輔導
之秩,俾養浩然之氣,安於敬止之鄉,庶乎怡神葆和,永綏福履。仍加階級,以厚寵章,
可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宜朝朔望。
是日,上遣中使就佑第賜絹五百匹、錢五百千。其年十一月薨,壽七十八,廢朝三
日,冊贈太傅,謚曰安簡。
佑性敦厚強力,尤精吏職,雖外示寬和,而持身有術。為政弘易,不尚皦察,掌計
治民,物便而濟,馭戎應變,即非所長。性嗜學,該涉古今,以富國安人之術為己任。
初開元末,劉秩采經史百家之言,取《周禮》六官所職,撰分門書三十五卷,號曰《政
典》,大為時賢稱賞;房琯以為才過劉更生。佑得其書,尋味厥旨,以為條目未盡,因
而廣之,加以開元禮、樂,書成二百卷,號曰《通典》。貞元十七年,自淮南使人詣闕
獻之,曰:
臣聞太上立德,不可庶幾;其次立功,遂行當代;其次立言,見志後學。由是往哲
遞相祖述,將施有政,用乂邦家。臣本以門資,幼登官序,仕非游藝,才不逮人,徒懷
自強,頗玩墳籍。雖履歷叨幸,或職劇務殷,竊惜光陰,未嘗輕廢。夫《孝經》、《尚
書》、《毛詩》、《周易》、《三傳》,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倫五教之宏綱,如日月
之下臨,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終古攸遵。然多記言,罕存法制;愚管窺測,莫達高
深,輒肆荒虛,誠為億度。每念懵學,莫探政經,略觀歷代眾賢著論,多陳紊失之弊,
或闕匡拯之方。臣既庸淺,寧詳損益,未原其始,莫暢其終。尚賴周氏典禮,秦皇蕩滅
不盡,縱有繁雜,且用準繩。至於往昔是非,可為來今龜鏡,布在方冊,亦粗研尋。自
頃纘修,年逾三紀,識寡思拙,心昧辭蕪。圖籍實多,事目非少,將事功畢,罔愧乖疏,
固不足發揮大猷,但竭愚盡慮而已。書凡九門,計貳百卷,不敢不具上獻,庶明鄙志所
之,塵瀆聖聰,兢惶無措。
優詔嘉之,命藏書府。其書大傳於時,禮樂刑政之源,千載如指諸掌,大為士君子
所稱。
佑性勤而無倦,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質明視事,接對賓客,夜則燈下讀書,孜
孜不怠。與賓佐談論,人憚其辯而伏其博,設有疑誤,亦能質正。始終言行,無所玷缺,
唯在淮南時,妻梁氏亡後,升嬖妾李氏為正室,封密國夫人,親族子弟言之不從,時論
非之。
三子,師損嗣,位終司農少卿。
式方,字考元。以廕授揚府參軍,轉常州晉陵尉。浙西觀察使王緯闢為從事,入為
太子通事捨人,改太常寺主簿。明練鐘律,有所考定,深為高郢所賞。時父作鎮揚州,
家財鉅萬,甲第在安仁裡,杜城有別墅,亭館林池,為城南之最。昆仲皆在朝廷,與時
賢游從,樂而有節。既而佑入中書,出為昭應令。丁父憂,服闋,遷司農少卿,賜金紫,
加正議大夫、太僕卿。時少子忭選尚公主,式方以右戚移病不視事。久之,穆宗即位,
轉兼御史中丞,充桂管觀察都防御使。長慶二年三月,卒於位,贈禮部尚書。
式方性孝友,弟兄尤睦。季弟從郁,少多疾病,式方每躬自煎調,藥膳水飲,非經
式方之手,不入於口。及從郁夭喪,終年號泣,殆不勝情,士友多之。
子惲、憓、忭、恂。惲嗣,富平尉;憓,興平尉。
忭,以廕三遷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選尚公主,召見於麟德殿。尋尚岐陽公主,
加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岐陽,憲宗長女,郭妃之所生。
自頃選尚,多於貴戚,或武臣節將之家。於時翰林學士獨孤郁,權德輿之女婿,時
德輿作相,郁避嫌辭內職。上頗重學士,不獲已許之,且歎德輿有佳婿,遂令宰臣於卿
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於文學後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唯悰願焉。累遷至
司農卿。太和六年,轉京兆尹。七年,檢校刑部尚書,出為鳳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丁
內艱,八年,起復授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等使,就加兵部尚書。開成初,入為工
部尚書、判度支。屬岐陽公主薨,久而未謝。文宗怪之,問左右。戶部侍郎李玨對曰:
「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所以士族之家不願為國戚者,半為此也。杜忭未謝,拘
此服紀也。」上愕然曰:「予初不知。」乃詔曰:「制服輕重,必由典禮。如聞往者駙
馬為公主服三年,緣情之義,殊非故實,違經之制,今乃聞知。宜令行杖周,永為通
制。」三年,改戶部尚書,兼判戶部度支事。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尋加左僕射。
大中初,出鎮西川,降先沒吐蕃維州。州即古西戎地也,其地南界江陽,岷山連嶺
而西,不知其極;北望隴山,積雪如玉:東望成都,若在井底。地接石紐山,夏禹生於
石紐山是也。其州在岷山之孤峰,三面臨江。天寶後,河、隴繼陷,惟此州在焉。吐蕃
利其險要,二十年間,設計得之,遂據其城,因號曰「無憂城」,吐蕃由是不虞邛、蜀
之兵。先是,李德裕鎮西川,維州吐蕃首領悉怛謀以城來降,德裕奏之;執政者與德裕
不協,遽勒還其城。至是復收之,亦不因兵刃,乃人情所歸也。俄復入相,加司空,繼
加司徒,歷鎮重籓。至是加太傅、邠國公。忭無他才,常延接寒素,甘食竊位而已。
從郁,以廕貞元末再遷太子司議郎。元和初,轉左補闕。諫官崔群、韋貫之、獨孤
郁等以從郁宰相子,不合為諫官,乃降授左拾遺。群等復執曰:「拾遺之與補闕,雖資
品有殊,皆名諫列。父為宰相,子為諫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論父。」乃改為秘書
丞,終駕部員外郎。
子牧、顗,俱登進士第。顗後病目而卒。
牧,字牧之,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解褐弘文館校書郎,試左武衛兵曹參
軍。沈傳師廉察江西宣州,辟牧為從事、試大理評事。又為淮南節度推官、監察御史裡
行,轉掌書記。俄真拜監察御史,分司東都,以弟顗病目棄官。授宣州團練判官、殿中
侍御史、內供奉。遷左補闕、史館修撰,轉膳部、比部員外郎,並兼史職。出牧黃、池、
睦三郡,復遷司勳員外郎、史館修撰,轉吏部員外郎。又以弟病免歸。授湖州刺史,入
拜考功郎中、知制誥,歲中遷中書捨人。牧好讀書,工詩為文,嘗自負經緯才略。武宗
朝誅昆夷、鮮卑,牧上宰相書論兵事,言「胡戎入寇,在秋冬之間,盛夏無備,宜五六
月中擊胡為便」。李德裕稱之。注曹公所定《孫武十三篇》行於代。
牧從兄忭隆盛於時,牧居下位,心常不樂。將及知命,得病,自為墓誌、祭文。又
嘗夢人告曰:「爾改名畢。」逾月,奴自家來,告曰:「炊將熟而甑裂。」牧曰:「皆
不祥也。」俄又夢書行紙曰:「皎皎白駒,在彼空谷。」寤寢而歎曰:「此過隙也。吾
生於角,徵還於角,為第八宮,吾之甚厄也。予自湖守遷捨人,木還角,足矣。」其年,
以疾終於安仁裡,年五十。有集二十卷,曰《杜氏樊川集》,行於代。子德祥,官至丞
郎。
史臣曰:黃裳以道致君,持誠奉主;辨懷光之詐,罷全義之征。討賊辟之兇,舉無
遺算;葬執誼之柩,豈曰不仁。郢天縱之性,總丱之年,代父命於臨刑,孝也;懷光之
亂,王人被傷,撫巢父於賊庭,義也;抑浮濫之流,考藝文之士,盡搜幽滯,大變時風,
正也;保止足之名,辭榮辱之路,高避世利,遐躅昔賢,智也。忠孝全矣,仁智備矣!
此二子者,皆臨大節而不可奪也。佑承廕入仕,讞獄受知,博古該今,輸忠效用;位居
極品,榮逮子孫,操修之報,不亦宜哉!及其賓僚紊法,嬖妾受封,事重因循,難乎語
於正矣!牧之文章,忭之長厚,能否既異,才位不倫,命矣夫!
贊曰:貞公壯節,臨難奮發。言行無玷,斯為明哲。戡亂阜俗,時泰位隆。國之名
臣,鄭公、岐公。
------------------
國學網站獨家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