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九

    齊泰  黃子澄  方孝孺盧原質  鄭公智  林嘉猷  胡子昭  鄭居貞  劉政方法  樓
璉  練子寧宋徵  葉希賢  茅大芳周嵒  卓敬郭任  盧迥陳迪黃魁  巨敬景清連楹  胡
閏  高翔  王度  戴德彝  謝升  丁志方  甘霖  董鏞  陳繼之韓永  葉福

    齊泰,溧水人。初名德。洪武十七年,舉應天鄉試第一。明年成進士。歷禮、兵二
部主事。雷震謹身殿,太祖禱郊廟,擇歷官九年無過者陪祀,德與焉,賜名泰。二十八
年,以兵部郎中擢左侍郎。太祖嘗問邊將姓名,泰歷數無遺。又問諸圖籍,出袖中手冊
以進,簡要詳密,大奇之。皇太孫素重泰。及即位,命與黃子澄同參國政。尋進尚書。
時遺詔諸王臨國中,毋奔喪,王國吏民聽朝廷節制。諸王謂泰矯皇考詔,間骨肉,皆不
悅。先是,帝為太孫時,諸王多尊屬,擁重兵,患之。至是因密議削籓。
    建文元年,周、代、湘、齊、岷五王相繼以罪廢。七月,燕王舉兵反,師名「靖
難」。指泰、子澄為奸臣。事聞,泰請削燕屬籍,聲罪致討。或難之,泰曰:「明其為
賊,敵乃可克。」遂定議伐燕,佈告天下。時太祖功臣存者甚少,乃拜長興侯耿炳文為
大將軍,帥師分道北伐,至真定為燕所敗。子澄薦曹國公李景隆代將,泰極言不可。子
澄不聽,卒命景隆將。當是時,帝舉五十萬兵畀景隆,謂燕可旦夕滅。燕王顧大喜曰:
「昔漢高止能將十萬,景隆何才,其眾適足為吾資也!」是冬,景隆果敗。帝有懼色,
會燕王上書極詆泰、子澄。帝乃解二人任以謝燕,而陰留之京師,仍參密議。景隆遺燕
王書,言二人已竄,可息兵。燕王不聽。明年,盛庸捷東昌,帝告廟,命二人任職如故。
及夾河之敗,復解二人官求罷兵,燕王曰:「此緩我也。」進益急。
    始削籓議起,帝入泰、子澄言,謂以天下制一隅甚易。及屢敗,意中悔,是以進退
失據。迨燕兵日逼,復召泰還。未至,京師已不守,泰走外郡謀興復。時購泰急。泰墨
白馬走,行稍遠,汗出墨脫。或曰:「此齊尚書馬也。」遂被執赴京,同子澄、方孝孺
不屈死。泰從兄弟敬宗等皆坐死,叔時永、陽彥等謫戍。子甫六歲,免死給配,仕宗時
赦還。
    黃子澄,名水是,以字行,分宜人。洪武十八年,會試第一。由編修進修撰,伴讀
東宮,累遷太常寺卿。惠帝為皇太孫時,嘗坐東角門謂子澄曰:「諸王尊屬擁重兵,多
不法,奈何?」對曰:「諸王護衛兵,才足自守。倘有變,臨以六師,其誰能支?漢七
國非不強,卒底亡滅。大小強弱勢不同,而順逆之理異也。」太孫是其言。比即位,命
子澄兼翰林學士,與齊泰同參國政。謂曰:「先生憶昔東角門之言乎?」子澄頓首曰:
「不敢忘。」退而與泰謀,泰欲先圖燕。子澄曰:「不然,周、齊、湘、代、岷諸王,
在先帝時,尚多不法,削之有名。今欲問罪,宜先周。周王,燕之母弟,削周是剪燕手
足也。」謀定,明日入白帝。
    會有言周王橚不法者,遂命李景隆帥兵襲執之,詞連湘、代諸府。於是廢□肅及岷
王楩為庶人;幽代王桂於大同;囚齊王榑於京師。湘王柏自焚死。下燕議周王罪。燕王
上書申救,帝覽書惻然,謂事宜且止。子澄與泰爭之,未決,出相語曰:「今事勢如此,
安可不斷?」明日又入言曰:「今所慮者獨燕王耳,宜因其稱病襲之。」帝猶豫曰;
「朕即位未久,連黜諸王,若又削燕,何以自解於天下?」子澄對曰:「先人者制人,
毋為人制。」帝曰:「燕王智勇,善用兵。雖病,恐猝難圖。」乃止。於是命都督宋忠
調緣邊官軍屯開平,選燕府護衛精壯隸忠麾下,召護衛胡騎指揮關童等入京,以弱燕。
復調北平永清左、右衛官軍分駐彰德、順德,都督徐凱練兵臨清,耿瓛練兵山海關,以
控制北平。皆泰、子澄謀也。時燕王憂懼,以三子皆在京師,稱病篤,乞三子歸。泰欲
遂收之,子澄曰:「不若遣歸,示彼不疑,乃可襲而取也。」竟遣還。未幾,燕師起,
王泣誓將吏曰:「陷害諸王,非由天子意,乃奸臣齊泰、黃子澄所為也。」
    始帝信任子澄與泰,聚事削籓。兩人本書生,兵事非其所長。當耿炳文之敗也,子
澄謂勝敗常事,不足慮。因薦曹國公李景隆可大任,帝遂以景隆代炳文。而景隆益無能
為,連敗於鄭村壩、白溝河,喪失軍輜士馬數十萬。已,又敗於濟南城下。帝急召景隆
還,赦不誅。子澄慟哭,請正其罪。帝不聽。子澄拊膺曰:「大事去矣,薦景隆誤國,
萬死不足贖罪!」
    及燕兵漸南,與齊泰同謫外,密令募兵。子澄微服由太湖至蘇州,與知府姚善倡義
勤王。善上言:「子澄才足捍難,不宜棄閒遠以快敵人。」帝復召子澄,未至而京城陷。
欲與善航海乞兵,善不可。乃就嘉興楊任謀舉事,為人告,俱被執。子澄至,成祖親詰
之。抗辨不屈,磔死。族人無少長皆斬,姻黨悉戍邊。一子變姓名為田經,遇赦,家湖
廣鹹寧。正德中,進士黃表其後雲。
    楊任,洪武中由人材起家,歷官袁州知府。時致仕,匿子澄於家,亦磔死。二子禮、
益俱斬。親屬戍邊。
    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寧海人。父克勤,洪武中循吏,自有傳。孝孺幼警敏,
雙眸炯炯,讀書日盈寸,鄉人目為「小韓子。」長從宋濂學,濂門下知名士皆出其下。
先輩胡翰、蘇伯衡亦自謂弗如。孝孺顧末視文藝,恆以明王道、致太平為己任。嘗臥病,
絕糧,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貧豈獨我哉!」父克勤坐「空印」事誅,扶
喪歸葬,哀動行路。既免喪,復從濂卒業。
    洪武十五年,以吳沉、揭樞薦,召見。太祖喜其舉止端整,謂皇太子曰:「此莊士,
當老其才。」禮遣還。後為仇家所連,逮至京。太祖見其名,釋之。二十五年,又以薦
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時。」除漢中教授,日與諸生講學不倦。蜀獻王聞其賢,
聘為世子師。每見,陳說道德。王尊以殊禮,名其讀書之廬曰「正學。」
    及惠帝即位,召為翰林侍講。明年遷侍講學士,國家大政事輒咨之。帝好讀書,每
有疑,即召使講解。臨朝奏事,臣僚面議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時修《太祖實錄》
及《類要》諸書,孝孺皆為總裁。更定官制,孝孺改文學博士。燕兵起,廷議討之,詔
檄皆出其手。
    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王聞齊、黃已竄,上書請罷盛庸、吳傑、平安兵。孝孺建
議曰:「燕兵久頓大名,天暑雨,當不戰自疲。急令遼東諸將入山海關攻永平;真定諸
將渡盧溝搗北平,彼必歸救。我以大兵躡其後,可成擒也。今其奏事適至,宜且與報書,
往返逾月,使其將士心懈。我謀定勢合,進而蹴之,不難矣。」帝以為然。命孝孺草詔,
遣大理寺少卿薛□馳報燕,盡赦燕罪,使罷兵歸籓。又為宣諭數千言授□,持至燕軍中,
密散諸將士。比至,□匿宣諭不敢出,燕王亦不奉詔。五月,吳傑、平安、盛庸發兵擾
燕餉道。燕王復遣指揮武勝上書,伸前請。帝將許之。孝孺曰:「兵罷,不可復聚,願
毋為所惑。」帝乃誅勝以絕燕。未幾,燕兵掠沛縣,燒糧艘。時河北師老無功,而德州
又饋餉道絕,孝孺深以為憂。以燕世子仁厚,其弟高煦狡譎,有寵於燕王,嘗欲奪嫡,
謀以計間之,使內亂。乃建議白帝:遣錦衣衛千戶張安□璽書往北平,賜世子。世子得
書不啟封,並安送燕軍前。間不得行。
    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詔征四方兵。孝孺曰:「事急矣。遣人許以割地,稽
延數日,東南募兵漸集。北軍不長舟楫,決戰江上,勝負未可知也。」帝遣慶成郡主往
燕軍,陳其說。燕王不聽。帝命諸將集舟師江上。而陳瑄以戰艦降燕,燕兵遂渡江。時
六月乙卯也。帝憂懼,或勸帝他幸,圖興復。孝孺力請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濟,當
死社稷。乙醜,金川門啟,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執下獄。
    先是,成祖發北平,姚廣孝以孝孺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殺之。
殺孝孺,天下讀書種子絕矣。」成祖頷之。至是欲使草詔。召至,悲慟聲徹殿陛。成祖
降榻,勞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輔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
「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國賴長君。」孝孺曰:「何
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顧左右授筆札,曰:「詔天下,非先生草不
可」孝孺投筆於地,且哭且罵曰:「死即死耳,詔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諸市。孝孺
慨然就死,作絕命詞曰:「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忠臣發憤兮血
淚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鳴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時年四十有六。其門人德慶侯
廖永忠之孫鏞與其弟銘,檢遺骸瘞聚寶門外山上。
    孝孺有兄孝聞,力學篤行,先孝孺死。弟孝友與孝孺同就戮,亦賦詩一章而死。妻
鄭及二子中憲、中愈先自經死,二女投秦淮河死。
    孝孺工文章,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
門人王稌潛錄為《侯城集》,故後得行於世。
    仁宗即位,諭禮部:「建文諸臣,已蒙顯戮。家屬籍在官者,悉宥為民,還其田土。
其外親戍邊者,留一人戍所,余放還。」萬歷十三年三月,釋坐孝孺謫戍者後裔,浙江、
江西、福建、四川、廣東凡千三百余人。而孝孺絕無後,惟克勤弟克家有子曰孝復。洪
武二十五年嘗上書闕下,請減信國公湯和所加寧海賦,謫戍慶遠衛,以軍籍獲免。孝復
子琬,後亦得釋為民。世宗時,松江人俞斌自稱孝孺後,一時士大夫信之,為纂《歸宗
錄》。既而方氏察其偽,言於官,乃已。神宗初,有詔褒錄建文忠臣,建表忠祠於南京,
首徐輝祖,次孝孺雲。
    孝孺之死,宗族親友前後坐誅者數百人。其門下士有以身殉者,盧原質、鄭公智、
林嘉猷,皆寧海人。
    原質字希魯,孝孺姑子也。由進士授編修,歷官太常少卿。建文時,屢有建白。燕
兵至,不屈,與弟原樸等皆被殺。
    公智字叔貞;嘉猷名升,以字行。皆師事孝孺。孝孺嘗曰:「匡我者,二子也。」
公智以賢良舉,為御史有聲。嘉猷,洪武丙子以儒士校文四川。建文初,入史館為編修。
尋遷陝西僉事。嘗以事入燕邸,知高煦謀傾世子狀。孝孺間燕之謀,實嘉猷發之。
    胡子昭,字仲常,初名志高。榮縣人。孝孺為漢中教授時往從學,蜀獻王薦為縣訓
導。建文初,與修《太祖實錄》,授檢討。累遷至刑部侍郎。
    鄭居貞,閩人。與孝孺友善,以明經歷官鞏昌通判、河南參政。所至有善績。孝孺
教授漢中,居貞作《鳳雛行》勖之。諸人皆坐黨誅死。
    孝孺主應天鄉試,所得士有長洲劉政、桐城方法。
    政,字仲理。燕兵起,草《平燕策》,將上之,以病為家人所沮。及聞孝孺死,遂
嘔血卒。
    法,字伯通。官四川都司斷事。諸司表賀成祖登極,當署名,不肯,投筆出。被逮,
次望江,瞻拜鄉里曰:「得望我先人廬捨足矣。」自沉於江。
    成祖既殺孝孺,以草詔屬侍讀樓璉。璉,金華人,嘗從宋濂學。承命不敢辭。歸語
妻子曰:「我固甘死,正恐累汝輩耳。」其夕,遂自經。或曰草詔乃括蒼王景,或曰無
錫王達雲。
    練子寧,名安,以字行,新淦人。父伯尚,工詩。洪武初,官起居注。以直言謫外
任,終鎮安通判。子寧英邁不群,十八年,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天之生材有限,
陛下忍以區區小故,縱無窮之誅,何以為治?」太祖善其意,擢一甲第二,授翰林修撰。
丁母艱,力行古禮。服闋,復官,歷遷工部侍郎。建文初,與方孝孺並見信用,改吏部
左侍郎。以賢否進退為己任,多所建白。未幾,拜御史大夫。燕師起,李景隆北征屢敗,
召還。子寧從朝中執數其罪,請誅之。不聽。憤激叩首大呼曰:「壞陛下事者,此賊也。
臣備員執法,不能為朝廷除賣國奸,死有余罪。即陛下赦景隆,必無赦臣!」因大哭求
死,帝為罷朝。宗人府經歷宋徵、御史葉希賢皆抗疏言景隆失律喪師,懷二心,宜誅。
並不納。燕師既渡淮,靖江府長史蕭用道、衡府紀善周是修上書論大計,指斥用事者。
書下廷臣議,用事者盛氣以詬二人。子寧曰:「國事至此,尚不能容言者耶?」詬者愧
而止。
    燕王即位,縛子寧至。語不遜,磔死。族其家,姻戚俱戍邊。子寧從子大亨,官嘉
定知縣。聞變,同妻沉劉家河死。裡人徐子權以進士為刑部主事,聞子寧死,慟哭賦詩
自經。
    子寧善文章,孝孺稱其多學而文。弘治中,王佐刻其遺文曰《金川玉屑集》。提學
副使李夢陽立金川書院祀子寧,名其堂曰「浩然」。
    徵,不知何許人。嘗疏請削罪籓屬籍。燕師入,不屈,並妻子俱死。
    希賢,松陽人。亦坐奸黨被殺。或曰去為僧,號雪庵和尚雲。
    茅大芳,名誧,以字行,泰興人。博學能詩文。洪武中,為淮南學官,召對稱旨。
擢秦府長史,制詞以董仲舒為言。大芳益奮激,盡心輔導。額其堂曰「希董」,方孝孺
為之記。建文元年遷副都御史。燕師起,遺詩淮南守將梅殷,辭意激烈。聞者壯之。
    周璿,洪武末,以天策衛知事建言,擢左歛都御史。燕王稱帝,與大芳並見收,不
屈死。而大芳子順童、道壽俱論誅,二孫死獄中。
    卓敬,字惟恭,瑞安人。穎悟過人,讀書十行俱下。舉洪武二十一年進士。除戶科
給事中,鯁直無所避。時制度未備,諸王服乘擬天子。敬乘間言:「京師,天下視效。
陛下於諸王不早辨等威,而使服飾與太子埒,嫡庶相亂,尊卑無序,何以令天下?」帝
曰:「爾言是,朕慮未及此。」益器重之。他日與同官見,適八十一人,命改官為「元
士」。尋以六科為政事本源,又改曰「源士」。已,復稱給事中。歷官戶部侍郎。
    建文初,敬密疏言:「燕王智慮絕倫,雄才大略,酷類高帝。北平形勝地,士馬精
強,金、元年由興。今宜徙封南昌,萬一有變,亦易控制。夫將萌而未動者,幾也;量
時而可為者,勢也。勢非至剛莫能斷,幾非至明莫能察。」奏入,翌日召問。敬叩首曰:
「臣所言天下至計,願陛下察之。」事竟寢。
    燕王即位,被執,責以建議徙燕,離間骨肉。敬厲聲曰:「惜先帝不用敬言耳!」
帝怒,猶憐其才,命系獄,使人諷以管仲、魏徵事。敬泣曰:「人臣委贄,有死無二。
先皇帝曾無過舉,一旦橫行篡奪,恨不即死見故君地下,乃更欲臣我耶?」帝猶不忍殺。
姚廣孝故與敬有隙,進曰:「敬言誠見用,上寧有今日。」乃斬之,誅其三族。
    敬立朝慷慨,美豐姿,善談論,凡天官、輿地、律歷、兵刑諸家,無不博究。成祖
嘗歎曰::「國家養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萬歷初,用御史屠叔方言,表墓建祠。
    同時戶部侍郎死者,有郭任、盧迥。
    任,丹徒人,一曰定遠人。廉慎有能。建文初,佐戶部。飲食起居俱在公署。時方
貶削諸籓,任言:「天下事先本後末則易成。今日儲財粟,備軍實,果何為者?乃北討
周,南討湘。捨其本而末是圖,非策也。且兵貴神速,苟曠日持久,銳氣既竭,姑息隨
之,將坐自困耳。」燕王聞而惡之。兵起,任與同官盧迥主調兵食。京師失守被擒,不
屈死之。子經亦論死,少子戍廣西。
    迥,仙居人。爽朗不拘細行。喜飲酒,飲後輒高歌,人謂「迥狂」。及仕,折節恭
慎。建文三年,拜戶部侍郎。燕兵入,不屈。縛就刑,長謳而死。台人祀之八忠祠。
    陳迪,字景道,宣城人。祖宥賢,明初,從征有功,世撫州守禦百戶,因家焉。迪
倜儻有志操。辟府學訓導,為郡草《賀萬壽表》。太祖異之。久之,以通經薦,歷官侍
講。出為山東左參政,多惠政。丁內艱。起復,除雲南右布政使。普定、曲靖、烏撒、
烏蒙諸蠻煽亂,迪率士兵擊破之,賜金幣。
    建文初,征為禮部尚書。時更修制度,沿革損益,迪議為多。會以水旱詔百官集議,
迪請清刑獄,招流民,凡二十余事,皆從之。尋加太子少保。李景隆等數戰敗,迪陳大
計。命督運軍儲。已,聞變,趨赴京師。
    燕王即帝位,召迪責問,抗聲不屈。命與子鳳山、丹山等六人磔於市。既死,人於
衣帶中得詩及《五噫歌》,辭意悲烈。蒼頭侯來保拾其遺骸歸葬。妻管縊死。幼子珠生
五月,乳母潛置溝中,得免。八歲,為怨家所訐。成祖宥其死,戍撫寧。尋徙登州,為
蓬萊人。洪熙初,赦還鄉,給田產。成化中,寧國知府塗觀建祠祀迪。弘治間,裔孫鼎
舉進士,仕至應天府尹,剛鯁有聲。
    黃魁,不知何許人。為禮部侍郎,有學行,習典禮。迪及侍郎黃觀皆愛敬人。燕兵
入,不屈死。
    有巨敬者,平涼人。為御史,改戶部主事,充史官,以清慎稱。與迪同不屈死,夷
其族。
    景清,本耿姓,訛景,真寧人。倜儻尚大節,讀書一過不忘。洪武中進士,授編修,
改御史。三十年春,召見,命署左歛都御史。以奏疏字誤,懷印更改,為給事中所劾,
下詔獄。尋宥之。詔巡察川、陝私茶,除金華知府。建文初,為北平參議。燕王與語,
言論明晰,大稱賞。再遷御史大夫。燕師入,諸臣死者甚眾。清素預密謀,且約孝孺等
同殉國,至是獨詣闕自歸,成祖命仍其官,委蛇班行者久之。一日早朝,清衣緋懷刃入。
先是,日者奏異星赤色犯帝座,甚急。成祖故疑清。及朝,清獨著緋。命搜之,得所藏
刃。詰責,清奮起曰:「欲為故主報仇耳!」成祖怒,磔死,族之。籍其鄉,轉相攀染,
謂之「瓜蔓抄」,村裡為墟。
    初,金川門之啟,御史連楹叩馬欲刺成祖,被殺,屍植立不僕。楹,襄垣人。
    胡閏,字松友,鄱陽人。太祖征陳友諒,過長沙王吳芮祠,見題壁詩,奇之,立召
見帳前。洪武四年,郡舉秀才,入見。帝曰:「此書生故題詩鄱陽廟壁者邪?」授都督
府都事,遷經歷。建文初,選右補闕,尋進大理寺少卿。燕師起,與齊、黃輩晝夜畫軍
事。京師陷,召閏,不屈,與子傳道俱死。幼子傳慶戍邊。四歲女郡奴入功臣家,稍長
識大義,日以爨灰污面。洪熙初,赦還鄉。貧甚,誓不嫁。見者競遺以錢谷,曰:「此
忠臣女也。」
    高翔,朝邑人。洪武中,以明經為監察御史。建文時,戮力兵事。成祖聞其名,與
閏同召,欲用之。翔喪服入見,語不遜。族之,發其先塚,親黨悉戍邊。諸給高氏產者
皆加稅,曰:「令世世罵翔也。」
    王度,字子中,歸善人。少力學,工文辭,用明經薦為山東道監察御史。建文時,
燕兵起,度悉心贊畫。及王師屢敗,度奏請募兵。小河之捷,奉命勞軍徐州。還,方孝
孺與度書,誓死社稷。燕王稱帝,坐方黨謫戍賀縣,又坐語不遜,族。
    度有智計。盛庸之代景隆,度密陳便宜,是以有東昌之捷。景隆征還,赦不誅,反
用事。忌庸等功,讒間之,度亦見疏。論者以其用有未盡,惜之。
    戴德彝,奉化人。洪武二十七年進士。累官侍講。太祖諭之曰:「翰林雖職文學,
然既列禁近,凡國家政治得失,民生利害,當知無不言。昔唐陸贄、崔群、李絳在翰林,
皆能正言讜論,補益當時。汝宜以古人自期。」已,改監察御史。建文時,改左拾遺。
燕王入,召見,不屈,死之。德彝死時,兄弟並從京師。嫂項家居,聞變,度禍且族,
令闔捨逃去。匿德彝二子山中,毀戴氏族譜,獨身留家。收者至,無所得,械項至京,
搒掠終無一言,戴族獲全。
    時御史不屈死者,有諸城謝升、聊城丁志方。而懷寧甘霖從容就戮,子孫相戒不復
仕。
    又董鏞,不知何許人。諸御史有志節者,時時會鏞所,誓以死報國。諸將校觀望不
力戰,鏞輒露章劾之。城破被殺,家戍極邊。
    而給事中死者,則有陳繼之、韓永、葉福三人。
    繼之,莆田人,建文二年進士。時江南僧道多腴田,繼之請人限五畝,余以賦民。
從之。兵事亟,數條奏機宜。燕兵入,不屈,見殺,父母兄弟悉戍邊。
    永,西安人,或曰浮山。貌魁梧,音吐洪亮,每慷慨論兵事。燕王入,欲官之,抗
辭,不屈死。
    福,侯官人,繼之同年生。燕兵至,守金川門,城陷,死之。
    贊曰:帝王成事,蓋由天授。成祖之得天下,非人力所能御也。齊、黃、方、練之
儔,抱謀國之忠,而乏制勝之策。然其忠憤激發,視刀鋸鼎鑊甘之若飴,百世而下,凜
凜猶有生氣。是豈洩然不恤國事而以一死自謝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觀之,固未可以成
敗之常見論也。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