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一百六十

    金國鳳(楊振  楊國柱)  曹變蛟(硃文德  李輔明)  劉肇基(乙邦才馬應魁
莊子固)

    金國鳳,宣府人。崇禎中,以副總兵守松山。十二年二月,大清以重兵來攻,環城
發砲,台堞俱摧。城中人負扉以行。國鳳間出兵突擊,輒敗還,乃以木石甃補城壞處。
大清兵屢登屢卻,遂分兵攻塔山、連山,令銳卒分道穴城。國鳳多方拒守,終不下,閱
四旬圍解。帝大喜,立擢署都督僉事,為寧遠團練總兵官。再論功,署都督同知,廕錦
衣衛千戶。是年十月,大清兵復攻寧遠。國鳳憤將士心匡怯,率親丁數十人出據北山岡
鏖戰。移時矢盡力竭,與二子俱死。帝聞痛悼,贈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賜祭葬,有
司建祠,增世職三級。總督洪承疇上言:「國鳳素懷忠勇。前守松山,兵不滿三千,乃
能力抗強敵,卒保孤城。非其才力優也,以事權專,號令一,而人心肅也。迨擢任大將,
兵近萬人,反致隕命。非其才力短也,由營伍紛紜,號令難施,而人心不一也。乞自今
設連營節制之法,凡遇警守城,及統兵出戰,惟總兵官令是聽。庶軍心齊肅,戰守有資,
所系於封疆甚大。」帝即允行之。及國鳳父子柩歸,帝念其忠,命所過有司給以舟車,
且加二祭。其妻張氏援劉綎例,乞加宮保。部議格不行,而請於世職增級外,再廕本衛
試百戶世襲,以勸忠臣。帝可之。
    當松山被圍,巡撫方一藻議遣兵救援,諸將莫敢應。獨副將楊振請行,至呂洪山遇
伏,一軍盡覆。振被執,令往松山說降。未至裡許,踞地南向坐,語從官李祿曰:「為
我告城中人堅守,援軍即日至矣。」祿詣城下致振語,城中守益堅。振、祿皆被殺。事
聞,命優恤。
    振,義州衛人。世為本衛指揮使。天啟二年,河東失守,歸路梗,其母自縊。振隨
父及弟夜行晝伏,渡鴨綠江入皮島。毛文龍知其父子才,並署軍職。文龍死,振歸袁崇
煥,為寧遠千總。崇禎二年從入衛。救開平有功,進都司歛書。郵馬山之戰,以游擊進
參將。久之,擢副總兵。監視中官高起潛招致之,不往。中以他事,落職。用一藻薦,
復官,及是死難。
    振從父國柱,崇禎九年為宣府總兵官。十一年冬,入衛畿輔,從總督盧象升戰賈莊。
象升敗歿,國柱當坐罪。大學士劉宇亮、侍郎孫傳庭皆言其身入重圍,非臨敵退卻者比。
乃充為事官,戴罪圖功。十四年,祖大壽被困錦州,總督洪承疇率八大將往救。國柱先
至松山,陷伏中。大清兵四面呼降,國柱太息,語其下曰:「此吾兄子昔年殉難處也,
吾獨為降將軍乎!」突圍,中矢墮馬卒。事聞,贈恤如制。
    國柱二子俱殀。妻何氏以所遺甲冑弓矢及戰馬五十三匹獻諸朝。帝深嘉歎,命授一
品夫人,有司月給米石,餼之終身。
    曹變蛟,文詔從子也,幼從文詔積軍功至游擊。崇禎四年從復河曲。明年連破賊紅
軍友等於張麻村、隴安、水落城、唐毛山,又破劉道江等於銅川橋,勇冠諸軍。以御史
吳甡薦,進參將。文詔移山西,變蛟從戰輒勝。及文詔改鎮大同,山西巡撫許鼎臣言:
「晉賊紫金梁雖死,老回回、過天星、大天王、蠍子塊、闖塌天諸渠未滅。變蛟驍勇絕
人,麾下健兒千百,才乃文詔亞,乞留之晉中。」從之。
    七年,群賊入湖廣,命變蛟南征。文詔困於大同,又命北援。七月遇大清兵廣武,
有戰功。其冬,文詔失事論戍,變蛟亦以疾歸。明年,文詔起討陝西賊,變蛟以故官從。
大捷金嶺川,鏖真寧之湫頭鎮,皆為軍鋒。文詔既戰歿,變蛟收潰卒,復成一軍。總督
洪承疇薦為副總兵,置麾下,與高傑破賊關山鎮,逐北三十余裡。又與副將尤翟文、游
擊孫守法追闖王高迎祥,與戰鳳翔官亭,斬首七百余級。又與總兵左光先敗迎祥乾州。
迎祥中箭走,斬首三百五十余級。已而迎祥自華陰南原絕大嶺,夜出硃陽關。光先戰不
利,賴變蛟陷陣,乃獲全。九年破闖將澄城。偕光先等追至靖虜衛,轉戰安定、會寧,
抵靜寧、固寧,賊屢挫。其秋追混天星等,敗之蒲城。賊西走平涼、鞏昌,復擊破之。
    十年二月,巡撫孫傳庭部卒許忠叛,勾賊混十萬謀犯西安。變蛟方西追過天星,聞
亂急還,賊遂遁。傳庭已誅迎祥,其黨闖將混天星、過天星踞洮、岷、階、文深谷間。
承疇遣變蛟、光先及祖大弼、孫顯祖合擊。四月望,入山,遇賊郭家壩,大雨。諸將力
戰,賊死傷無算,食盡引還。九月,階州陷,與光先並停俸。俄擢都督僉事,為臨洮總
兵官。當是時,承疇、傳庭共矢滅賊。傳庭戰於東,承疇戰於西,東賊幾盡。賊在西者,
復由階、成出西和、禮縣。光先、顯祖皆無功,獨變蛟降小紅狼。余賊竄走徽州、兩當、
成、鳳間,不敢大逞。十月,賊瞷蜀中虛,陷寧羌州,分三道,連陷三十余州縣。承疇
率變蛟等由沔縣歷寧羌,過七盤、朝天二關。山高道狹,士馬饑疲,歲暮抵廣元,賊已
走還秦。變蛟等回軍邀擊,斬首五百余級。時兵部尚書楊嗣昌創「四正六隅」之說,限
三月平賊。十一年四月以滅賊逾期,普議降罰,變蛟、光先並鐫五級,戴罪辦賊。
    賊之再入秦也,其渠魁號六隊者,與大天王、混天王、爭管王四部連營東犯,混天
星、過天星二部仍伏階、文,獨闖將李自成以三月自洮州出番地。承疇令變蛟偕賀人龍
追之,連戰斬首六千七百有奇。番地乏食,賊多死亡。變蛟轉戰千里,身不解甲者二十
七晝夜。余賊潰入塞。大弼駐洮州,扼戰不力。乃走入岷州及西和、禮縣山中。變蛟還
剿,賊伏匿不敢出,惟六隊勢猶張。六月,光先自固原進兵,賊已奔隴州、清水。光先
追至秦州,六隊及爭管王復走成縣、階州,為變蛟所扼。其別部號三隊及仁義王、混天
王降於光先,而自成、六隊及其黨祁總管避秦兵,復謀犯蜀,副將馬科、賀人龍拒之。
將還走階、文及西鄉,憚變蛟,乃走漢中,又為光先所扼。六隊、祁總管皆降,惟自成
東遁。承疇令變蛟窮追,而設三伏於潼關之南原。變蛟追及,大呼斫賊。伏盡起,賊屍
相枕藉。村民用大棒擊逃者。自成妻女俱失,從七騎遁去。余皆降。是時,曹兵最強,
各鎮依之以為固,錄關中平賊功,進變蛟左都督。
    十一月,京師戒嚴,召承疇入衛,變蛟及光先從之。明年二月,抵近畿,帝遣使迎
勞,將士各有賜。未幾,戰渾河,無功。再戰太平砦北,小有斬獲。及解嚴,留屯遵化。
麾下皆秦卒,思歸,多逃亡者,追斬之乃定。時張獻忠、羅汝才既降復叛,陝西再用兵。
總督鄭崇儉乞令變蛟兵西還,帝不許,尋用為東協總兵官。
    十三年五月,錦州告急。從總督承疇出關,駐寧遠。七月與援剿總兵左光先、山海
總兵馬科、寧遠總兵吳三桂、遼東總兵劉肇基,遇大清兵於黃土台及松山、杏山,互有
殺傷。大清兵退屯義州。承疇議遣變蛟、光先、科之兵入關養銳,留三桂、肇基於松、
杏間,佯示進兵狀。又請解肇基任,代以王廷臣;遣光先西歸,代以白廣恩。部議鹹從
之,而請調旁近邊軍,合關內外見卒十五萬人備戰守。用承疇言,師行糧從,必芻糧足
支一歲,然後可議益兵。帝然之,敕所司速措給。
    征宣府總兵楊國柱、大同總兵王樸、密雲總兵唐通各揀精兵赴援。以十四年三月偕
變蛟、科、廣恩先後出關,合三桂、廷臣凡八大將,兵十三萬,馬四萬,並駐寧遠。
    承疇主持重,而朝議以兵多餉艱,職方郎張若麒趣戰。承疇念祖大壽被圍久,乃議
急救錦州。七月二十八日,諸軍次松山,營西北岡。數戰,圍不解。八月,國柱戰歿,
以山西總兵李輔明代之。承疇命變蛟營松山之北,乳峰山之西,兩山間列七營,環以長
壕。俄聞我太宗文皇帝親臨督陣,諸將大懼。及出戰,連敗,餉道又絕。樸先夜遁。通、
科、三桂、廣恩、輔明相繼走。自杏山迤南沿海,東至塔山,為大清兵邀擊,溺海死者
無算。變蛟、廷臣聞敗,馳至松山,與承疇固守。三桂、樸奔據杏山。越數日,欲走還
寧遠。至高橋遇伏,大敗,僅以身免。先後喪士卒凡五萬三千七百余人。自是錦州圍益
急,而松山亦被圍,應援俱絕矣。九月,承疇、變蛟等盡出城中馬步兵,欲突圍出,敗
還。守半年,至明年二月,副將夏成德為內應,松山遂破。承疇、變蛟、廷臣及巡撫丘
民仰,故總兵祖大樂,兵備道張斗、姚恭、王之楨,副將江翥、饒勳、硃文德,參將以
下百余人皆被執見殺,獨承疇與大樂獲免。
    文德,義州衛人,後家錦州。崇禎時,積功至松山副將。忤監視中官高起潛,為所
中,斥罷。十一年起故官。及城被圍,領前鋒拒守甚力,城破竟死。
    三月,大壽遂以錦州降。杏山、塔山連失,京師大震。詔賜諸臣祭葬,有司建祠。
變蛟妻高氏以贈廕請,乃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世廕錦衣指揮僉事。
    法司會鞫王樸罪。御史郝晉言:「六鎮罪同,皆宜死。三桂實遼左主將,不戰而逃,
奈何反加提督?」兵部尚書陳新甲覆議,請獨斬樸,勒科軍令狀,再失機即斬決。三桂
失地應斬,念守寧遠功,與輔明、廣恩、通皆貶秩,充為事官。
    輔明,遼東人,累官副總兵。崇禎八年從祖寬擊賊,連蹙之嵩縣、汝州、確山。明
年追破賊於滁州。敘功,加都督僉事。十二年擢山西總兵官,被劾罷。明年從承疇出關,
使代國柱,竟敗。十六年為援剿總兵。是冬,大清兵薄寧遠,輔明馳援,軍敗猶力戰,
歿於陣。事聞,贈特進榮祿大夫、左都督,世廕錦衣副千戶,賜祭葬,列壇前屯祀之。
    樸,榆林衛人。父威,官左都督,九佩將印,為提鎮者五十年。兄世欽,裡居殉難,
見《尤世威傳》中。樸由父廕屢遷京營副將。崇禎六年,賊躪畿南,命樸與倪寵為總兵
官,將京軍六千,監以中官楊應朝、盧九德,屢有斬獲功,進右都督。明年代曹文詔鎮
大同,進左都督。九年秋,都城被兵,詔樸入衛,賚蟒衣彩幣,竟無功。十一年加太子
太保。是冬,從總督盧象升入衛,方戰欒城、束鹿間。或言大同有警即引兵歸。及是救
錦州,以首逃下詔獄。十五年五月伏誅。
    科,起偏裨至大帥,戰功亞變蛟,與三桂同守寧遠有功。十六年春,督兵入衛,賜
宴武英殿,命從大學士吳甡南征,不果行。明年三月從李建泰西征。李自成兵至,科遂
降,封懷仁伯。
    廣恩,初從混天猴為盜。既降,屢立戰功。松山敗還,代馬科鎮山海關。是年十一
月,京師戒嚴,廣恩入衛,賚銀幣羊酒。俄戰龍王口,稍有斬獲,以捷聞。帝始惡廣恩
觀望,降旨譙責,而冀其後效,特命敘功。明年四月合八鎮兵戰螺山,悉潰敗。總督趙
光抃請帝召之入,用為武經略。廣恩以帝頻戮大將,己又多過,懼不敢至,假索餉名,
頓真定。大學士吳甡將南征,密請帝嚴旨逮治,而己力救,率之剿寇。廣恩感甚。無何,
帝遣中官□二萬金犒其軍,且諭以溫旨。廣恩遂驕,不為甡用,大掠臨洺關,逕歸陝西。
帝不得已,命隸督師孫傳庭辦賊。十月,郟縣師覆,加廣恩蕩寇將軍,俾緣道收潰卒以
保潼關。未幾,潼關亦破,廣恩西奔固原。賊將追躡及之,即開門降。自成大喜,握手
共飲,封桃源伯。
    通,口辯無勇略。既敗歸,仍鎮密雲。其年冬,奉詔入衛,命守禦三河、平谷。大
清兵下山東,通尾之而南,抵青州,迄不敢一戰。明年復尾而北,戰螺山,敗績。已,
命從甡南征。甡未行而斥,乃令通轄薊鎮西協。五月汰密雲總兵官,命兼轄中協四路。
尋用孔希貴於西協,而命通專轄中協。十月,關外有警,命率師赴援,以銀牌二百為賞
功用。事定,復移鎮西協。帝顧通厚,有蟒衣玉帶之賜,召見稱卿而不名,錫之宴,獎
勞備至。明年,賊逼宣府,命移守居庸,封定西伯。無何,賊犯關,即偕中官杜之秩迎
降,京師遂陷。
    光先,梟將也,與賊角陝西,功最多。自遼左遣還,廢不用。後聞廣恩從賊,亦詣
賊降。
    又有陳永福者,守開封,射李自成中目。及自成陷山西,令廣恩諭之降。永福懼誅,
意猶豫。自成折箭以示信,乃降,封為文水伯。後自成敗還山西,永福為守太原,殺晉
府宗室殆盡。
    劉肇基,字鼎維,遼東人。嗣世職指揮僉事,遷都司歛書,隸山海總兵官尤世威麾
下。崇禎七年從世威援宣府,又從剿中原賊。進游擊,戍雒南蘭草川。明年遇賊,戰敗
傷臂。未幾,世威罷,肇基及游擊羅岱分將其兵,與祖寬大破賊汝州,斬首千六百有奇。
後從寬數有功,而其部下皆邊軍,久戍思歸,與寬軍噪而走。總理盧象升乃遣之入秦。
其秋,畿輔有警,始還山海,竟坐前罪解職,令從征自效。俄以固守永平功復職,屢遷
遼東副總兵。
    十二年冬,薊遼總督洪承疇請用為署總兵官,分練寧遠諸營卒。兵部尚書傅宗龍稍
持之,帝怒,下宗龍獄,擢肇基都督僉事任之。明年三月,錦州有警。承疇命吳三桂偕
肇基赴松山為聲援。三桂困松、杏間,肇基救出之,喪士卒千人。七月與曹變蛟等戰黃
土台及松山、杏山。九月,復戰杏山,肇基軍稍卻。承疇甄別諸將,解肇基職,代以王
廷臣。十七年春,加都督同知,提督南京大教場,及福王立,史可法督師淮、揚,肇基
請從征自效。屢加左都督、太子太保。可法議分佈諸將,奏薦李成棟、賀大成、王之綱、
李本身、胡茂楨為總兵官。成棟鎮徐州,大成揚州,之綱開封。本身、茂楨隸高傑麾下,
為前鋒。而令肇基駐高家集,李樓鳳駐睢寧,以防河。棲鳳本甘肅總兵,以地失留淮、
揚間也。閣標前鋒,則用張天祿駐瓜洲。十一月,肇基、棲鳳以可法命謀取宿遷。初八
日渡河,復其城。越數日,大清兵圍邳州,軍城北,肇基軍城南,相持半月,大清兵引
去。
    順治二年三月,大清兵抵揚州,可法邀諸將赴援。獨肇基自白洋河趨赴,過高郵不
見妻子。既入城,請乘大清兵未集,背城一戰。可法持重,肇基乃分守北門,發砲傷圍
者。已而城破,率所部四百人巷戰,格殺數百人。後騎來益眾,力不支,一軍皆沒。副
將乙邦才、馬應魁、莊子固等皆同死。
    乙邦才,青州人。崇禎中,以隊長擊賊於河南、江北間。大將黃得功與賊戰霍山,
單騎逐賊,陷淖中。賊圍而射之,馬斃,得功徒步鬥。天將暮,僅余二矢。邦才大呼沖
賊走,得功乃得出。邦才授以己馬,分矢與之,且走且射,殪追騎十余人,始得及其軍。
得功自是知邦才。
    時有張衡者,亦以驍敢名。賊圍六安急,總督馬士英救之。甫至,斥其左右副將,
而號於軍中曰:「孰為乙邦才、張衡者?」兩人入謁,即牒補副將,以其兵授之,曰:
「為我入六安,取知州狀來報。」兩人出,即簡精騎二百,夜沖賊陣而入,繞城大呼,
曰:「大軍至矣,固守勿懈!」城中人喜,守益堅。兩人促知州署狀,復奪圍出,不損
一騎。
    時穎、壽、六安、霍山諸州縣數被寇,邦才大小十余戰,鹹有功。及可法鎮揚州,
攜之行。至是戰敗,自刎死。
    馬應魁,字守卿,貴池入。初為小將,率家丁五十人巡村落間。猝遇賊,眾懼欲奔。
應魁大聲曰:「勿怖死!死,命也。」連發二矢殪二賊,賊即退。可法因拔為副總兵,
俾領旗鼓。每戰披白甲,大書「盡忠報國」四字於背,至是巷戰死。
    莊子固,字憲伯,遼東人,年十三,殺人亡命。後從軍有功,積官至參將。嘗從山
西總兵許定國救開封,軍半道噪歸,定國獲罪。子固輯余眾,得免議。後可法出鎮,用
為副總兵,俾興屯於徐州、歸德間。 子固募壯士七百人,以赤心報國為號。聞揚州被
圍,率眾馳救,三日而至。城將破,欲擁可法出城,遇大清兵,格鬥死。
    他若副將樓挺、江雲龍、李豫,參將陶國祚、許謹、馮國用、陳光玉、李隆、徐純
仁,游擊李大忠、孫開忠,都司姚懷龍、解學曾等十余人,皆以巷戰死。
    贊曰:金國鳳之善守,曹變蛟之力戰,均無愧良將材。然而運移事易,難於建功,
而易於挫敗,遂至謀勇兼絀,以身殉之。蓋天命有歸,莫之為而為者矣。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