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方正第五 1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 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與 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 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2南陽宗世林,魏武同時,而甚薄其為人,不與之交。及魏武作司空,總朝政,從容問 宗曰:「可以交未?」答曰:「松柏之志猶存。」世林既以忤旨見疏,位不配德。文帝兄弟 每造其門,皆獨拜床下。其見禮如此。 3魏文帝受禪,陳群有戚容。帝問曰:「朕應天受命,卿何以不樂?」群曰:「臣與華 歆服膺先朝,今雖欣聖化,猶義形於色。」 4郭淮作關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屢有戰庸。淮妻,太尉王凌之妹,坐凌事,當並誅, 使者徵攝甚急。淮使戎裝,克日當發。州府文武及百姓勸淮舉兵,淮不許。至期遣妻,百姓 號泣追呼者數萬人。行數十裡,淮乃命左右追夫人還,於是文武奔馳,如徇身首之急。既 至,淮與宣帝書曰:「五子哀戀,思念其母。其母既亡;五子若殞,亦復無淮。」宣帝乃 表,特原淮妻。 5諸葛亮之次渭濱,關中震動。魏明帝深懼晉宣王戰,乃遣辛毗為軍司馬。宣王既與亮 對渭而陳,亮設誘譎萬方,宣王果大忿,將欲應之以重兵。亮遣間諜覘之,還曰:「有一老 夫,毅然仗黃鉞,當軍門立,軍不得出。」亮曰:「此必辛佐治也。」 6夏侯玄既被桎梏,時鍾毓為廷尉,鍾會先不與玄相知,因便狎之。玄曰:「雖復刑余 之人,未敢聞命。」考掠初無一言,臨刑東市,顏色不異。 7夏侯泰初與廣陵陳本善,本與玄在本母前宴飲,本弟騫行還,逕入,至堂戶。泰初因 起曰:「可得同,不可得而雜。」 8高貴鄉公薨,內外諠譁。司馬文王問侍中陳泰曰:「何以靜之?」泰雲:「唯殺賈充 以謝天下。」文王曰:「可復下此不?」對曰:「但見其上,未見其下。」 9和嶠為武帝所親重,語嶠曰:「東宮頃似更成進,卿試往看。」還,問何如。答曰: 「皇太子聖質如初。」 10諸葛靚後入晉,除大司馬,召不起。以與晉室有讎,常背洛水而坐。與武帝有舊, 帝欲見之而無由,乃請諸葛妃呼靚。既來,帝就太妃間相見。禮畢,酒酣,帝曰:「卿故復 憶竹馬之好不?」靚曰:「臣不能吞炭漆身,今日復睹聖顏。」因涕泗百行。帝於是慚悔而 出。 11武帝語和嶠曰:「我欲先痛罵王武子,然後爵之。」嶠曰:「武子俊爽,恐不可 屈。」帝遂召武子,苦責之,因曰:「知愧不?」武子曰:「『尺布斗粟』之謠,常為陛下 恥之!它人能令疏親,臣不能使親疏。以此愧陛下。」 12杜預之荊州,頓七里橋,朝士悉祖。預少賤,好豪俠,不為物所許。楊濟既名氏, 雄俊不堪,不坐而去。須臾,和長輿來,問:「楊右衛何在?」客曰:「向來,不坐而 去。」長輿曰:「必大夏門下盤馬。」往大夏門,果大閱騎,長輿抱內車,共載歸,坐如 初。 13杜預拜鎮南將軍,朝士悉至,皆在連榻坐,時亦有裴叔則。羊稚舒後至,曰:「杜 元凱乃復連榻坐客!」不坐便去。杜請裴追之,羊去數裡住馬,既而俱還杜許。 14晉武帝時,荀勖為中書監,和嶠為令。故事,監、令由來共車。嶠性雅正常疾勖諂 諛。後公車來,嶠便登,正向前坐,不復容勖。勖方更覓車,然後得去。監、令各給車,自 此始。 15山公大兒著短□(巾合),車中倚。武帝欲見之,山公不敢辭,問兒,兒不肯行。 時論乃雲勝山公。 16向雄為河內主簿,有公事不及雄,而太守劉准橫怒,遂與杖遣之。雄後為黃門郎, 劉為侍中,初不交言。武帝聞之,敕雄復君臣之好。雄不得已,詣劉,再拜曰:「向受詔而 來,而君臣之義絕,何如?」於是即去。武帝聞尚不和,乃怒問雄曰:「我令卿復君臣之 好,何以猶絕?」雄曰:「古之君子,進人以禮,退人以禮;今之君子,進人若將加諸膝, 退人若將墜諸淵。臣於劉河內,不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為君臣之好?」武帝從之。 17齊王□(た內上八下口)為大司馬,輔政,嵇紹為侍中,詣□(た內上八下口)咨 事。□(た內上八下口)設宰會,召葛□(旗其換與)董艾等共論時宜。□(旗其換與)等 白□(た內上八下口):「嵇侍中善於絲竹,公可令操之。」遂送樂器。紹推卻不受,□ (た內上八下口)曰:「今日共為歡,卿何卻邪?」紹曰:「公協輔皇室,令作事可法。紹 雖官卑,職備常伯。操絲比竹蓋樂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為伶人之業。今逼高命,不敢苟 辭,當釋冠冕,襲私服,此紹之心也。」□(旗其換與)等不自得而退。 18盧志於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於盧毓、盧□ (王廷)。」士龍失色,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 「我父、祖名播海內,寧有不知,鬼子敢爾!」議者疑二陸優劣,謝公以此定之。 19羊忱性甚貞烈,趙王倫為相國,忱為太傅長史,乃版以參相國軍事。使者卒至,忱 深懼豫禍,不暇被馬,於是帖騎而避。使者追之,忱善射,矢左右發,使者不敢進,遂得 免。 20王太尉不與庾子嵩交,庾卿之不置。王曰:「君不得為爾。」庾曰:「卿自君我, 我自卿卿;我自用我法,卿自用卿法。」 21阮宣子伐社樹,有人止之,宣子曰:「社而為樹,伐樹則社亡,樹而為社,伐樹則 社移矣。」 22阮宣子論鬼神有無者。或以人死有鬼,宣子獨以為無,曰:「今見鬼者,雲著生時 衣服,若人死有鬼,衣服復有鬼邪?」 23元皇帝既登阼,以鄭後之寵,欲捨明帝而立簡文。時議者鹹謂:「捨長立少,既於 理非倫,且明帝以聰明英斷,益宜為儲副。」周、王諸公並苦爭肯切,唯刁玄亮獨欲奉少主 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慮諸公不奉詔,於是先喚周侯、丞相入,然後欲出詔付刁。周、 王既入,始至階頭,帝逆遣傳詔,遏使就東廂。周侯未悟,即卻略下階。丞相披撥傳詔,逕 至御床前,曰:「不審陛下何以見臣?」帝默然無言,乃探懷中黃紙詔裂擲之。由此皇儲始 定。周侯方慨然愧歎曰:「我常自言勝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24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結援吳人,請婚陸太尉。對曰:「培□(土婁)無松柏,薰蕕 不同器。玩雖不才,義不為亂倫之始。」 25諸葛恢大女兒適太尉庾亮兒,次女適徐州刺史羊忱兒。亮子被蘇峻害,改適江□ (彪下幾為林)。恢兒娶鄧攸女。於時謝尚書求其小女婚,恢乃雲:「羊、鄧是世婚,江家 我顧伊,庾家伊顧我,不能復與謝裒兒婚。」及恢亡,遂婚。於是王右軍往謝家看新婦,猶 有恢之遺法:威儀端詳,容服光整。王歎曰:「我在遣女裁得爾耳!」 26周叔治作晉陵太守,周侯、仲治往別,叔治以將別,涕泗不止。仲治恚之曰:「斯 人乃婦女,與人別,唯啼泣!」便捨去。周侯獨留,與飲酒言話,臨別流涕,撫其背曰: 「奴好自愛。」 27周伯仁為吏部尚書,在省內夜疾危急,時刁玄亮為尚書令,營救備親好之至,良久 小損。明旦,報仲智,仲智狼狽來。始入戶,刁下床對之大泣,說伯仁昨危急之狀。仲智手 批之,刁為辟易於戶側。既前,都不問病,直雲:「君在中朝,與和長輿齊名,那與佞人刁 協有情?」逕便出。 28王含作廬江郡,貪濁狼藉。王敦護其兄,故於眾坐稱:「家兄在郡定佳,廬江人士 鹹稱之!」時何充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廬江人,所聞異於此!」敦默然。旁人 為之反側,充晏然,神意自若。 29顧孟著常以酒勸周伯仁,伯仁不受。顧因移勸柱,而語柱曰:「詎可便作棟樑自 遇。」周得之欣然,遂為衿契。 30明帝在西堂,會諸公飲酒,未大醉,帝問:「今名臣共集,何如堯、舜?」時周伯 仁為僕射,因厲聲曰:「今雖同人主,復那得等於聖治!」帝大怒,還內,作手詔滿一黃 紙,遂付廷尉令收,因欲殺之。後數日,詔出周,群臣往省之。周曰:「近知當不死,罪不 足至此。」 31王大將軍當下,時鹹謂無緣爾。伯仁曰:「今主非堯、舜,何能無過?且人臣安得 稱兵以向朝廷?處仲狼抗剛愎,王平子何在?」 32王敦既下,住船石頭,欲有廢明帝意。賓客盈坐,敦知帝聰明,欲以不孝廢之。每 言帝不孝之狀,而皆雲:「溫太真所說。溫嘗為東宮率,後為吾司馬,甚悉之。」須臾,溫 來,敦便奮其威容,問溫曰:「皇太子作人何似?」溫曰:「小人無以測君子。」敦聲色並 厲,欲以威力使從己,乃重問溫:「太子何以稱佳?」溫曰:「鉤深致遠,蓋非淺識所測。 然以禮侍親,可稱為孝。」 33王大將軍既反,至石頭,周伯仁往見之。謂周曰:「卿何以相負?」對曰:「公戎 車犯正,下官忝率六軍,而王師不振,以此負公。」 34蘇峻既至石頭,百僚奔散,唯侍中鍾雅獨在帝側。或謂鍾曰:「見可而進,知難而 退,古之道也。君性亮直,必不容於寇讎,何不用隨時之宜、而坐待其弊邪?」鍾曰:「國 亂不能匡,君危不能濟,而各遜遁以求免,吾懼董狐將執簡而進矣!」 35庾公臨去,顧語鍾後事,深以相委。鍾曰:「棟折榱崩,誰之責邪?」庾曰:「今 日之事,不容復言,卿當期克復之效耳!」鍾曰:「想閣下不愧荀林父耳。」 36蘇峻時,孔群在橫塘,為匡術所逼。王丞相保存術,因眾坐戲語,令術勸群酒,以 釋橫塘之憾。群答曰:「德非孔子,厄同匡人。雖陽和布氣,鷹化為鳩,至於識者,猶憎其 眼。」 37蘇子高事平,王、庾諸公欲用孔廷尉為丹陽。亂離之後,百姓凋弊。孔慨然曰: 「昔肅祖臨崩,諸君親臨御床,並蒙眷識,共奉遺詔。孔坦疏賤,不在顧命之列。既有艱 難,則以微臣為先,今猶俎上腐肉,任人膾截耳!」於是拂衣而去, 諸公亦止。 38孔車騎與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術,賓從甚盛。因往與車騎共語。中丞初不視,直 雲:「鷹化為鳩,眾鳥猶惡其眼。」術大怒,便欲刃之。車騎下車,抱術曰:「族弟發狂, 卿為我宥之!」始得全首領。 39梅頤嘗有惠於陶公,後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天子富於春 秋,萬機自諸侯出,王公既得錄,陶公何為不可放!」乃遣人於江口奪之。頤見陶公,拜, 陶公止之。頤曰:「梅仲真膝,明日豈可復屈邪?」 40王丞相作女伎,施設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說而去,王亦不留。 41何次道、庾季堅二人並為元輔。成帝初崩,於時嗣君未定。何欲立嗣子,庾及朝議 以外寇方強,嗣子沖幼,乃立康帝。康帝登阼,會群臣,謂何曰:「朕今所以承大業,為誰 之議?」何答曰:「陛下龍飛,此是庾冰之功,非臣之力。於時用微臣之議,今不睹盛明之 世。」帝有慚色 42江僕射年少,王丞相呼與共棋。王手嘗不如兩道許,而欲敵道戲,試以觀之。江不 即下。王曰:「君何以不行?」江曰:「恐不得爾。」傍有客曰:「此年少戲乃不惡。」王 徐舉首曰:「此年少,非唯圍棋見勝。」 43孔君平疾篤,庾司空為會稽,省之,相問訊甚至,為之流涕。庾既下床,孔慨然 曰:「大丈夫將終,不問安國寧家之術,乃作兒女子相問!」庾聞,回謝之,請其話言。 44桓大司馬詣劉尹,臥不起。桓彎彈彈劉枕,丸迸碎床褥間。劉作色而起曰:「使君 如馨地,寧可斗戰求勝?」桓甚有恨容。 45後來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謂曰:「黃吻年少,勿為評論宿士。昔嘗與元明二 帝、王庾二公周旋。」 46王中郎年少時,江□(彪幾換林)為僕射,領選,欲擬之為尚書郎。有語王者,王 曰:「自過江來,尚書郎正用第二人,何得擬我!」江聞而止。 47王述轉尚書令,事行便拜。文度曰:「故應讓杜許。」藍田雲:「汝謂我堪此 不?」文度曰:「何為不堪,但克讓是美事,恐不可闕。」藍田慨然曰:「既雲堪,何為復 讓?人言汝勝我,定不如我。」 48孫興公作庾公誄,文多托寄之辭。既成,示庾道恩,庾見,慨然送還之,曰:「先 君與君,自不至於此。」 49王長史求東陽,撫軍不用。後疾篤,臨終,撫軍哀歎曰:「吾將負仲祖於此,命用 之。」長史曰:「人言會稽王癡,真癡。」 50劉簡作桓宣武別駕,後為東曹參軍,頗以剛直見疏。嘗聽訊,簡都無言。宣武問: 「劉東曹何以不下意?」答曰:「會不能用。」宣武亦無怪色。 51劉真長、王仲祖共行,日旰未食。有相識小人貽其餐,餚案甚盛,真長辭焉。仲祖 元:「聊以充虛,何苦辭?」真長曰:「小人都不可與作緣。」 52王修齡嘗在東山甚貧乏。陶胡奴為烏程令,送一船米遺之,卻不肯取。直答語「王 修齡若饑,自當就謝仁祖索食,不須陶胡奴米。」 53阮光祿赴山陵,至都,不往殷、劉許,過事便還。諸人相與追之。阮亦知時流必當 逐己,乃遄疾而去,至方山不相及。劉尹時為會稽,乃歎曰:「我入,當泊安石渚下耳,不 敢復近思曠傍。伊便能捉杖打人,不易。」 54王、劉與桓公共至覆舟山看。酒酣後,劉牽腳加桓公頸,桓公甚不堪,舉手撥去。 既還,王長史語劉曰:「伊詎可以形色加人不?」 55桓公問桓子野:「謝安石料萬石必敗,何以不諫?」子野答曰:「故當出於難犯 耳。」桓作色曰:「萬石撓弱凡才,有何嚴顏難犯!」 56羅君章曾在人家,主人令與坐上客共語,答曰:「相識已多,不煩復爾。」 57韓康伯病,拄杖前庭消搖。見諸謝皆富貴,轟隱交路,歎曰:「此復何異王莽 時?」 58王文度為桓公長史時,桓為兒求王女,王許咨藍田。既還,藍田愛念文度,雖長 大,猶抱著膝上。文度因言桓求己女婚。藍田大怒,排文度下膝,曰:「惡見,文度已復 癡,畏桓溫面?兵,那可嫁女與之!」文度還報溫雲:「下官家中先得婚處。」桓公曰: 「吾知矣,此尊府君不肯耳。」後桓女遂嫁文度兒。 59王子敬數歲時,嘗看諸門生樗蒲,見有勝負,因曰:「南風不競。」門生輩輕其小 兒,乃曰:「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子敬曰:「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遂拂 衣而去。 60謝公聞羊綏佳,致意令來,終不肯詣。後綏為太學博士,因事見謝公,公即取以為 主簿。 61王右軍與謝公詣阮公,至門,語謝:「故當共推主人。」謝曰:「推人正自難。」 62太極殿始成,王子敬時為謝公長史,謝送版,使王題之,王有不平色,語信雲: 「可擲著門外。」謝後見王,曰:「題之上殿何若?昔魏朝韋誕諸人,亦自為也。」王曰: 「魏祚所以不長。」謝以為名言。 63王恭欲請江廬奴為長史,晨往詣江,江猶在帳中。王坐,不敢即言。良久乃得及。 江不應,直喚人取酒,自飲一碗,又不與王。王且笑且言:「那得獨飲?」江曰:「卿亦復 須邪?」更使酌與王。王飲酒畢,因得自解去。未出戶,江歎曰:「人自量,固為難!」 64孝武問王爽:「卿何如卿兄?」王答曰:「風流秀出,臣不如恭,忠孝亦 何可以假人!」 65王爽與司馬太傅飲酒,太傅醉,呼王為「小子」。王曰:「亡祖長史,與簡文皇帝 為布衣之交;亡姑、亡姊,伉儷二宮。何小子之有?」 66張玄與王建武先不相識,後遇於范豫章許,范令二人共語。張因正坐斂衽,王孰視 良久,不對。張大失望,便去,范苦譬留之,遂不肯住。范是王之舅,乃讓王曰:「張玄, 吳士之秀,亦見遇於時,而使至於此,深不可解。」王笑曰:「張祖希若欲相識,自應見 詣。」范馳報張,張便束帶造之。遂舉觴對語,賓主無愧色。 雅量第六 1豫章太守顧劭,是雍之子。劭在郡卒。雍盛集僚屬自圍棋,外啟信至,而無兒書,雖 神氣不變,而心了其故,以爪掐掌,血流沾褥。賓客既散,方歎曰:「已無延陵之高,豈可 有喪明之責!」於是豁情散哀,顏色自若。 2嵇中散臨刑東市,神氣不變。索琴彈之,奏廣陵散。曲終,曰:「袁孝尼嘗請學此 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太學生三千人上書,請以為師,不許。文王亦尋悔 焉。 3夏侯太初嘗倚柱作書,時大雨,霹靂破所倚柱,衣服焦然,神色無變,書亦如故。賓 客左右,皆跌蕩不得住。 4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 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5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間攀欄而吼,其 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 6王戎為侍中,南郡太守劉肇遺筒中箋布五端,戎雖不受,厚報其書。 7裴叔則被收,神氣無變,舉止自若。求紙筆作書,書成,救者多,乃得免。後位儀同 三司。 8王夷甫嘗屬族人事,經時未行。遇於一處飲燕,因語之曰:「近屬尊事,那得不 行?」族人大怒,便舉□(木累)擲其面。夷甫都無言,盥洗畢,牽王丞相臂,與共載去。 在車中照鏡,語丞相曰:「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9裴遐在周馥所,馥設主人。遐與人圍棋。馥司馬行酒。遐正戲,不時為飲,司馬恚, 因曳遐墜地。遐還坐,舉止如常,顏色不變,復戲如故。王夷甫問遐:「當時何得顏色不 異?」答曰:「直是暗當故耳。」 10劉慶孫在太傅府,於時人士多為所構,唯庾子嵩縱心事外,無跡可間。後以其性儉 家富,說太傅令換千萬,冀其有吝,於此可乘。太傅於眾坐中問庾,庾時頹然已醉,幘墮幾 上,以頭就穿取。徐答雲:「下官家故可有兩娑千萬,隨公所取。」於是乃服。後有人向庾 道此,庾曰:「可謂以小人之慮,度君子之心。」 11王夷甫與裴景聲志好不同,景聲惡欲取之,卒不能回。乃故詣王,肆言極罵,要王 答己,欲以分謗。王不為動色,徐曰:「白眼兒遂作。」 12王夷甫長裴公四歲,不與相知。時共集一處,皆當時名士,謂王曰:「裴令令望何 足計!」王便卿裴,裴曰:「自可全君雅志。」 13有往來者雲:「庾公有東下意。」或謂王公:「可潛稍嚴,以備不虞。」王公曰: 「我與元規雖俱王臣,本懷布衣之好。若其欲來,吾角巾徑還烏衣,何所稍嚴。」 14王丞相主簿欲檢校帳下,公語主簿:「欲與主簿周旋,無為知人幾案閒事。」 15祖士少好財,阮遙集好屐,並恆自經營。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詣祖,見 料視財物。客至,屏當未盡,余兩小簏,著背後,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詣阮,見自吹 火蠟屐,因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神色閒暢。於是勝負始分。 16許侍中、顧司空俱作丞相從事,爾時已被遇,游宴集聚,略無不同。嘗夜至丞相許 戲,二人歡極,丞相便命使入己帳眠。顧至曉回轉,不得快孰。許上床便□(口台)台大 鼾。丞相顧諸客曰:「此中亦難得眠處。」 17庾太尉風儀偉長,不輕舉止,時人皆以為假。亮有大兒數歲,雅重之質,便自如 此,人知是天性。溫太真嘗隱幔怛之,此兒神色恬然,乃徐跪曰:「君侯何以為此?」論者 謂不減亮。蘇峻時遇害。或雲:「見阿恭,知元規非假。」 18褚公於章安令遷太尉記室參軍,名字已顯而位微,人未多識。公東出,乘估客船, 送故吏數人投錢唐亭住。爾時,吳興沈充為縣令,當送客過浙江,客出,亭吏驅公移牛屋 下。潮水至,沈令起彷徨,問:「牛屋下是何物?」吏雲:「昨有一傖父來寄亭中,有尊貴 客,權移之。」令有酒色,有遙問:「傖父欲食餅不?姓何等?可共語。」褚因舉手答曰: 「河南褚季野。」遠近久承公名,令於是大遽,不敢移公,便於牛屋下修刺詣公,更宰殺為 饌,具於公前,鞭撻亭吏,欲以謝慚。公與之酌宴,言色無異,狀如不覺。令送公至界。 19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 之。」門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鹹自矜持,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 腹臥,如不聞。」郗公雲:「正此好!」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 20過江初,拜官,輿飾供饌。羊曼拜丹陽尹,客來早者,並得佳設,日晏漸 罄,不復及精,隨客早晚,不問貴賤。羊固拜臨海,竟日皆美供,雖晚至,亦獲盛饌。時論 以固之豐華,不如曼之真率。 21周仲智飲酒醉,□(目真)目還面謂伯仁曰:「君才不如弟,而橫得重名!」須 臾,舉蠟燭火擲伯仁,伯仁笑曰:「阿奴火攻,固出下策耳!」 22顧和始為揚州從事,月旦當朝,未入,頃停車州門外。周侯詣丞相,歷和車邊,和 覓虱,夷然不動。周既過,反還,指顧心曰:「此中何所有?」顧搏虱如故,徐應曰:「此 中最是難測地。」周侯既入,語丞相曰:「卿州吏中有一令僕才。」 23庾太尉與蘇峻戰,敗,率左右十余人乘小船西奔,亂兵相剝掠,射,誤中舵工,應 弦而倒,舉船上鹹失色分散。亮不動容,徐曰:「此手那可使著賊!」眾乃安。 24庾小征西嘗出未還,婦母阮是劉萬安妻,與女上安陵城樓上。俄頃,翼歸,策良 馬,盛輿衛。阮語女:「聞庾郎能騎,我何由得見?」婦告翼,翼便為於道開鹵簿盤馬,始 兩轉,墜馬墮地,意色自若。 25宣武與簡文、太宰共載,密令人在輿前後鳴鼓大叫。鹵簿中驚擾,太宰惶怖,求下 輿,顧看簡文,穆然清恬。宣武語人曰:「朝廷間故復有此賢。」 26王劭、王薈共詣宣武,正值收庾希家。薈不自安,逡巡欲去;劭堅坐不動,待收信 還,得不定,乃出。論者以劭為優。 27桓宣武與郗超議芟夷朝臣,條牒既定,其夜同宿。明晨起,呼謝安、王坦之入,擲 疏示之。郗猶在帳內。謝都無言,王直擲還,雲:「多!」宣武取筆欲除,郗不覺竊從帳中 與宣武言。謝含笑曰:「郗生可謂入幕賓也。」 28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湧,孫、王諸人色並遽,便唱使 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舟人以公貌閒意說,猶去不止。既風轉急,浪猛,諸人皆喧 動不坐。公徐雲:「如此,將無歸!」眾人即承響而回。於是審其量,足以鎮安朝野。 29桓公伏甲設饌,廣延朝士,因此欲誅謝安、王坦之。王甚遽,問謝曰:「當作何 計?」謝神意不變,謂文度曰:「晉阼存亡,在此一行。」相與俱前。王之恐狀,轉見於 色。謝之寬容愈表於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桓憚其曠遠,乃趣解 兵。王、謝舊齊名,於此始判優劣。 30謝太傅與王文度共詣郗超,日旰未得前。王便欲去,謝曰:「不能為性命忍俄 頃?」 31支道林還東,時賢並送於征虜亭。蔡子叔前至,坐近林公;謝萬石後來,坐小遠。 蔡暫起,謝移就其處。蔡還,見謝在焉,因合褥舉謝擲地,自復坐。謝冠幘傾脫,乃徐起, 振衣就席,神意甚平,不覺□(目真)沮。坐定,謂蔡曰:「卿奇人,殆壞我面。」蔡答 曰:「我本不為卿面作計。」其後,二人俱不介意。 32郗嘉賓欽崇釋道安德問,餉米千斛,修書累紙,意寄殷勤。道安答,直雲:「損 米。」愈覺有待之為煩。 33謝安南免吏部尚書,還東;謝太傅赴桓公司馬,出西,相遇破岡。既當遠別,遂停 三日共語。太傅欲慰其失官,安南輒引以它端。遂信宿中塗,竟不言及此事。太傅深恨在心 未盡,謂同舟曰:「謝奉故是奇士。」 34戴公從東出,謝太傅往看之。謝本輕戴,見,但與論琴書,戴既無吝色,而談琴書 愈妙。謝悠然知其量。 35謝公與人圍棋,俄而謝玄淮上信至,看書竟,默然無言,徐向局。客問淮上利害, 答曰:「小兒輩大破賊。」意色舉止,不異於常。 36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發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 喚左右,扶憑而出,不異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37苻堅游魂近境,謝太傅謂子敬曰:「可將當軸,了其此處。」 38王僧彌、謝車騎共王小奴許集。僧彌舉酒勸謝雲:「奉使君一觴。」謝曰:「可 爾。」僧彌勃然起,作色曰:「汝故是吳興溪中釣碣耳!何敢□(人舟)張!」謝徐撫掌而 笑曰:「衛軍,僧彌殊不肅省,乃侵陵上國也。」 39王東亭為桓宣武主簿,既承藉,有美譽,公甚欲其人地為一府之望。初,見謝失 儀,而神色自若。坐上賓客即相貶笑,公曰:「不然。觀其情貌,必自不凡,吾當試之。」 後因月朝閣下伏,公於內走馬直出突之,左右皆宕僕,而王不動。名價於是大重,鹹雲: 「是公輔器也。」 40太元末,長星見,孝武心甚惡之。夜,華林園中飲酒,舉杯屬星雲:「長星!勸爾 一杯酒,自古何時有萬歲天子!」 41殷荊州有所識,作賦,是束皙慢戲之流。殷甚以為有才,語王恭:「適見新文,甚 可觀。」便於手巾函中出之。王讀,殷笑之不自勝;王看竟,亦不言好惡,但以如意帖之而 已。殷悵然自失。 42羊綏第二子孚,少有俊才,與謝益壽相好。嘗早往謝許,未食。俄而王齊、王睹 來。既先不相識,王向席有不說色,欲使羊去。羊了不眄,唯腳委幾上,詠矚自若。謝與王 敘寒溫數語畢,還與羊談賞,王方悟其奇,乃合共語。須臾食下,二王都不得餐,唯屬羊不 暇。羊不大應對之,而盛進食,食畢便退。遂苦相留,羊義不住,直雲:「向者不得從命, 中國尚虛。」二王是孝伯兩弟。 識鑒第七 1曹公少時見喬玄,玄謂曰:「天下方亂,群雄虎爭,撥而理之,非君乎?然君實是亂 世之英雄,治世之奸賊。恨吾老矣,不見君富貴,當以子孫相累。」 2曹公問裴潛曰:「卿昔與劉備共在荊州,卿以備才如何?」潛曰:「使居中國,能亂 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3何晏、鄧揚、夏侯玄並求傅嘏交,而嘏終不許。諸人乃因荀粲說合之,謂嘏曰:「夏 侯太初一時之傑士,虛心於子,而卿意懷不可交。合則好成,不合則致隙。二賢若穆,則國 之休。此藺相如所以下廉頗也。」傅曰:「夏侯太初志大心勞,能合虛譽,誠可謂利口覆國 之人。何晏、鄧揚有為而躁,博而寡要,外好利而內無關□(竹龠),貴同惡異,多言而妒 前。多言多釁,妒前無親。以吾觀之,此三賢者,皆敗德之人爾,遠之猶恐罹禍,況可親之 邪?」後皆如其言。 4晉宣武講武於宣武場,帝欲偃武修文,親自臨幸,悉召群臣。山公謂不宜爾,因與諸 尚書言孫、吳用兵本意。遂究論,舉坐無不咨嗟,皆曰:「山少傅乃天下名言。」後諸王驕 汰,輕遘禍難。於是寇盜處處蟻合,郡國多以無備,不能制服,遂漸熾盛,皆如公言。時人 以謂「山濤不學孫、吳,而暗與之理會」。王夷甫亦歎雲:「公暗與道合。」 5王夷甫父□(義無せ),為平北將軍,有公事,使行人論,不得。時夷甫在京師,命 駕見僕射羊祜、尚書山濤。夷甫時總角,姿才秀異,敘致既快,事加有理,濤甚奇之。既 退,看之不輟,乃歎曰:「生兒不當如王夷甫邪?」羊祜曰:「亂天下者,必此子也!」 6潘陽仲見王敦小時,謂曰:「君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必能食人,亦當為人所 食。」 7石勒不知書,使人讀漢書。聞酈食其勸立六國後,刻印將授之,大驚曰:「此法當 失,雲何得遂有天下?」至留侯諫,乃曰:「賴有此耳!」 8衛□(王介)年五歲,神衿可愛。祖太保曰:「此兒有異,顧我老,不見其大耳!」 9劉越石雲:「華彥夏識能不足,強果有余。」 10張季鷹辟齊王東曹掾,在洛,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 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俄而齊王敗,時人皆謂見機。 11諸葛道明初過江左,自名道明,名亞王、庾之下。先為臨沂令,丞相謂曰:「明府 當為黑頭公。」 12王子平素不知眉子,曰:「志大其量,終當死塢壁間。」 13王大將軍始下,楊朗苦諫不從,遂為王致力。乘「中鳴雲露車」逕前,曰:「聽下 官鼓音,一進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當相用為荊州。」既而忘之。以為南郡。王 敗後,明帝收朗,欲殺之。帝尋崩,得免。後兼三公,署數十人為官屬。此諸人當時並無 名,後皆被知遇。於時稱其知人。 14周伯仁母冬至舉酒賜三子曰:「吾本謂度江托足無所,爾家有相,爾等並羅列吾 前,復何憂?」周嵩起,長跪而泣曰:「不如阿母言。伯仁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識暗, 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亦不容於世;唯阿奴碌碌,當在阿母目下耳。」 15王大將軍既亡,王應欲投世儒,世儒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為荊州。含語應 曰:「大將軍平素與江州雲何,而汝欲歸之?」應曰:「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當人強盛 時,能抗同異,此非常人所行。及睹衰厄,必興愍惻。荊州守文,豈能作意表行事?」含不 從,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於江。彬聞應當來,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來,深以為恨。 16武昌孟嘉作庾太尉州從事,已知名。褚太傅有知人鑒,罷豫章,還過武昌,問庾 曰:「聞孟從事佳,今在此不?」庾曰:「卿自求之。」褚眄睞良久,指嘉曰:「此君小 異,得無是乎?」庾大笑曰:「然。」於時既歎褚之默識,又欣嘉之見賞。 17戴安道年十余歲,在瓦官寺畫。王長史見之,曰:「此童非徒能畫,亦終當致名。 恨吾老,不見其盛時耳!」 18王仲祖、謝仁祖、劉真長俱至丹陽墓所省殷揚州,殊有確然之志。既反,王、謝相 謂曰:「淵源不起,當如蒼生何?」深為憂歎。劉曰:「卿諸人真憂淵源不起邪?」 19小庾臨終,自表以子園客為代。朝廷慮其不從命,未知所遣,乃共議用桓溫。劉尹 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複製。」 20桓公將伐蜀,在事諸賢鹹以李勢在蜀既久,承藉累葉,且形據上流,三峽未易可 克。唯劉尹雲:「伊必能克蜀。觀其蒲博,不必得,則不為。」 21謝公在東山畜妓,簡文曰:「安石必出,既與人同樂,亦不得不與人同憂。」 22郗超與謝玄不善。苻堅將問晉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視淮陰矣。於時朝議遣玄 北討,人間頗有異同之論。唯超曰:「是必濟事。吾昔嘗與共在桓宣武府,見使才皆盡,雖 履屐之間,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勳。」元功既舉,時人鹹歎超之先覺,又重其不 以愛憎匿善。 23韓康伯與謝玄亦無深好。玄北征後,巷議疑其不振。康伯曰:「此人好名,必能 戰。」玄聞之甚忿,常於眾中厲色曰:「丈夫提千兵入死地,此事君親故發, 不得復雲為名!」 24褚期生少時,謝公甚知之,恆雲:「褚期生若不佳者,僕不復相士。」 25郗超與傅瑗周旋。瑗見其二子,並總發,超觀之良久,謂瑗曰:「小者才名皆勝, 然保卿家者,終當在兄。」即傅亮兄弟也。 26王恭隨父在會稽,王大自都來拜墓,恭暫往墓下看之。為人素善,遂十余日方還。 父問恭:「何故多日?」對曰:「與阿大語,蟬連不得歸。」因語之曰:「恐阿大非爾之 友,終乖愛好。」果如其言。 27車胤父作南平郡功曹,太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於酆陰。是時胤十余歲, 胡之每出,嘗於籬中見而異焉。謂胤父曰:「此兒當致高名。」後游集,恆命之。胤長,又 為桓宣武所知。清通於多士之世,官至選曹尚書。 28王忱死,西鎮未定,朝貴人人有望。時殷仲堪在門下,雖局機要,資名輕小,人情 未以方岳相許。晉孝武欲拔親近腹心,遂以殷為荊州。事定,詔未出,王□(王旬)問殷 曰:「陝西何故未有處分?」殷曰:「已有人。」王歷問公卿,鹹雲:「非。」王自計才 地,必應任己。復問:「非我邪?」殷曰:「亦似非。」其夜,詔出用殷。王語所親曰: 「豈有黃門郎而受如此任!仲堪此舉,乃是國之亡徵。」 賞譽第八 1陳仲舉嘗歎曰:「若周子居者,真治國者器。譬諸寶劍,則世之干將。」 2世目李元禮「謖謖如勁松下風。」 3謝子微見許子將兄弟,曰:「平輿之淵,有二龍焉。」見許子政弱冠之時,歎曰: 「若許子政者,有干國之器。正色忠謇,則陳仲舉之匹;伐惡退不肖,范孟博之風。」 4公孫度目邴原:「所謂雲中白鶴,非燕雀之網所能羅也。」 5鍾士季目王安豐:「阿戎了了解人意。」謂裴公之談,經日不竭。吏部郎闕,文帝問 其人於鍾會,會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皆其選也」於是用裴。 6王浚沖、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 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7諺 曰:「後來領袖有裴秀。」 8裴令公目夏侯太初:「肅肅如入廊廟中,不修敬而人自敬。」一曰:「如入宗廟,琅 琅但見禮樂器。見鍾士季,如觀武庫,但睹矛戟。見傅蘭碩,江□(廣嗇)靡所不有。見山 巨源,如登山臨下,幽然深遠。」 9羊公還洛,郭奕為野王令。羊至界,遣人要之。郭便自往。既見,歎曰。「羊叔子何 必減郭太業!」復往羊許,小悉還,又歎曰:「羊叔子去人遠矣!」羊既去,郭送之彌日, 一舉數百裡,遂以出境免官。復歎曰:「羊叔子何必減顏子!」 10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渾金,人皆欽其寶,莫知名其器。」 11羊長和父繇與太傅祜同堂相善,仕至車騎掾。早卒。長和兄弟五人,幼孤。祜來 哭,見長和哀容舉止,宛若成人,乃歎曰:「從兄不亡矣!」 12山公舉阮鹹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 13王戎目阮文業:「清倫有鑒識,漢元以來未有此人。」 14武元夏目裴、王曰:「戎尚約,揩清通。」 15庾子嵩目和嶠:「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石可)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樑之 用。」 16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 17王汝南既除生服,遂停墓所。兄子濟每來拜墓,略不過叔,叔亦不候。濟脫時過, 止寒溫而已。後聊試問近事,答對甚有音辭,出濟意外,濟極惋愕;仍與語,轉造精微。濟 先略無子侄之敬,既聞其言,不覺懍然,心形俱肅。遂留共語,彌日累夜。濟雖俊爽,自視 缺然,乃喟然歎曰:「家有名士三十年而不知!」濟去,叔送至門。濟從騎有一馬絕難乘, 少能騎者。濟聊問叔:「好騎乘不?」曰:「亦好爾。」濟又使騎難乘馬,叔姿形既妙,回 策如縈,名騎無以過之。濟益歎其難測,非復一事。既還,渾問濟:「何以暫行累日?」濟 曰:「始得一叔。」渾問其故,濟具歎述如此。渾曰:「何如我?」濟曰:「濟以上人。」 武帝每見濟,輒以湛調之,曰:「卿家癡叔死未?」濟常無以答。既而得叔,後武帝又問如 前,濟曰:「臣叔不癡。」稱其實美。帝曰:「誰比?」濟曰:「山濤以下,魏舒以上。」 於是顯名,年二十八始宦。 18裴僕射,時人謂為「言談之林藪」。 19張華見褚陶,語陸平原曰:「君兄弟龍躍雲津,顧彥先鳳鳴朝陽。謂東南之寶已 盡,不意復見諸生。」陸曰:「公未睹不鳴不躍者耳!」 20有問秀才:「吳舊姓如何?」答曰:「吳府君聖王之老成,明時之俊(義無せ)。 朱永長理物之至德,清選之高望。嚴仲弼九皋之鳴鶴,空谷之白駒。顧彥先八音之琴瑟,五 色之龍章。張威伯歲寒之茂松,幽夜之逸光。陸士衡、士龍鴻鵠之□(袞公換非)回,懸鼓 之待槌。凡此諸君:以洪筆為□(金且)耒,以紙札為良田。以玄默為稼穡,以義理為豐 年。以談論為英華,以忠恕為珍寶。著文章為錦繡,蘊五經為繒帛。坐謙虛為席薦,張義讓 為帷幕。行仁義為室宇,修道德為廣宅。」 21人問王夷甫:「山巨源義理何如?是誰輩?」王曰:「此人初不肯以談自 居,然不讀老、莊,時聞其詠,往往與其旨合。」 22洛中雅雅有三嘏:劉粹字純嘏,宏字終嘏,漠字沖嘏,是親兄弟,王安豐甥,並是 王安豐女婿。宏,真長祖也。洛中錚錚馮惠卿,名蓀,是播子。蓀與邢喬俱司徒李胤外孫, 及胤子順並知名。時稱「馮才清,李才明,純粹邢。」 23衛伯玉為尚書令,見樂廣與中朝名士談議,奇之曰:「自昔諸人沒已來,常恐微言 將絕。今乃復聞斯言於君矣!」命子弟造之,曰:「此人,人之水鏡也,見之若披雲霧睹青 天。」 24王太尉曰。「見裴令公精明朗然,籠蓋人上,非凡識也。若死而可作,當與之同 歸。」或雲王戎語。 25王夷甫自歎:「我與樂令談,未嘗不覺我言為煩。」 26郭子玄有俊才,能言老莊,庾□(凱幾換文)嘗稱之,每曰:「郭子玄何必減庾子 嵩!」 27王平子目太尉:「阿兄形似道,而神鋒太俊。」太尉答曰:「誠不如卿落落穆 穆。」 28太傅府有三才:劉慶孫長才,潘陽仲大才,裴景聲清才。 29林下諸賢,各有俊才子:藉子渾,器量弘曠;康子紹,清遠雅正;濤子簡,疏通高 素;鹹子瞻,虛夷有遠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遺;秀子純、悌,並令淑有清流;戎子萬子, 有大成之風,苗而不秀;唯伶子無聞。凡此諸子,唯瞻為冠,紹、簡亦見重當世。 30庾子躬有廢疾,甚知名,家在城西,號曰:「城西公府。」 31王夷甫語樂令:「名士無多人,故當容平子知。」 32王太尉雲:「郭子玄語議如懸河洩水,注而不竭。」 33司馬太傅府多名士,一時俊異。庾文康雲:「見子嵩在其中,常自神王。」 34太傅東海王鎮許昌,以王安期為記事參軍,雅相知重。敕世子毗曰:「夫學之所益 者淺,體之所安者深。閑習禮度,不如式瞻儀形;諷味遺言,不如親承音旨。王參軍人倫之 表,汝其師之。」或曰:「王、趙、鄧三參軍,人倫之表,汝其師之。」謂安期、鄧伯道、 趙穆也。袁宏作名士傳,直雲王參軍。或雲趙家先猶有此本。 35庾太尉少為王眉子所知,庾過江,歎王曰:「庇其宇下,使人忘寒暑。」 36謝幼輿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簡暢,嵇延祖弘雅劭長,董仲道卓犖有致度。」 37王公目太尉:「巖巖清峙,壁立千仞。」 38庾太尉在洛下,問訊中郎,中郎留之雲:「諸人當來。」尋溫元甫、劉王喬、裴叔 則俱至,酬酢終日。庾公猶憶劉、裴之才俊,元甫之清中。 39蔡司徒在洛,見陸機兄弟在參佐廨中,三間瓦屋,士龍住東頭,士衡住西頭。士龍 為人文弱可愛,士衡長七尺餘,聲作鍾聲,言多慷慨。 40王長史是庾子躬之外孫,丞相目子躬雲:「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41庾太尉目於中郎:「家從談談之許。」 42庾公目中郎:「神氣融散,差如得上。」 43劉琨稱祖車騎為朗詣,曰:「少為王敦所歎。」 44時人目庾中郎:「善於托大,長於自藏。」 45王平子邁世有俊才,少所推服。每聞衛□(王介)言,輒歎息絕倒。 46王大將軍與元皇表雲:「舒風概簡正,允作雅人,自多於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 間夷甫、澄見語:『卿知處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論;處明親疏無知之者。吾 常以卿言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臣慨然曰:『君以此試。頃來始乃有稱者。』展常 人正自患知之使過,不知使負實。」 47周侯於荊州敗績,還,未得用。王丞相與人書曰:「雅流宏器,何可得遺?」 48時人欲題目高坐而未能,桓廷尉以問周侯,周侯曰:「可謂卓朗。」桓公曰:「精 神淵著。」 49王大將軍稱其兒雲:「其神候似欲可。」 50卞令目叔向:「朗朗如百間屋。」 51王敦為大將軍,鎮豫章,衛□(王介)避亂,從洛投敦,相見欣然,談話彌日。於 時謝鯤為長史,敦謂鯤曰:「不意永嘉之中,復聞正始之音。阿平若在,當復絕倒。」 52王平子與人書,稱其兒「風氣日上,足散人懷」。 53胡毋彥國吐佳言如屑,後進領袖。 54王丞相雲:「刁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巖巖,卞望之峰距。」 55大將軍語右軍:「汝是我佳子弟,當不減阮主簿。」 56世目周侯「嶷如斷山」。 57王丞相召祖約夜語,至曉不眠。明旦有客,公頭鬢未理,亦小倦。客曰:「公昨如 是,似失眠。」公曰:「昨與士少語,遂使人忘疲。」 58王大將軍與丞相書,稱楊朗曰:「世彥識器理政,才隱明斷。既為國器,且是楊侯 淮之子。位望殊為陵遲,卿亦足與之處。」 59何次道往丞相許,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來,來,此是君坐。」 60丞相治揚州廨捨,按行而言曰:「我正為次道治此爾!」何少為王公所重,故屢發 此歎。 61王丞相拜司徒而歎曰:「劉王喬若過江,我不獨拜公。」 62王藍田為人晚成,時人乃謂之癡。王丞相以其東海子,闢為掾。常集聚,王公每發 言,眾人競贊之;述於末坐曰:「主非堯、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 相歎賞。 63世目楊朗:「沈審經斷。」蔡司徒雲:「若使中朝不亂,楊氏作公方未已。」謝公 雲:「朗是大才。」 64劉萬安,即道真從子,庾公所謂「灼然玉舉」。又雲:「千人亦見,百人亦見。」 65庾公為護軍,屬桓廷尉覓一佳吏,乃經年。桓後遇見徐寧而知之,遂致於庾公, 曰:「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 66桓茂倫雲:「褚季野皮裡陽秋。」謂其裁中也。 67何次道嘗送東人,瞻望見賈寧在後輪中,曰:「此人不死,終為諸侯上客。」 68杜弘治墓崩,哀容不稱。庾公顧謂諸客曰:「弘治至羸,不可以致哀。」又曰: 「弘治哭不可哀。」 69世稱「庾文康為豐年玉,稚恭為荒年谷。」庾家論雲是文康稱「恭為荒年谷,庾長 仁為豐年玉。」 70世目「杜弘治標鮮,季野穆少。」 71有人目杜弘治「標鮮清令,盛德之風,可樂詠也。」 72庾公雲:「逸少國舉。」故庾倪為碑文雲:「拔萃國舉。」 73庾稚恭與桓溫書稱:「劉道生日夕在事,大小殊快。義懷通樂,既佳,且足作友, 正實良器,推此與君,同濟艱不者也。」 74王藍田拜揚州,主簿請諱,教雲:「亡祖、先君,名播海內,遠近所知;內諱不出 於外。余無所諱。」 75蕭中郎,孫承公婦父。劉尹在撫軍坐,時擬為太常。劉尹雲:「蕭祖周不知便可作 三公不?自此以還,無所不堪。」 76謝太傅未冠,始出西,詣王長史,清言良久。去後,苟子問曰:「向客何如尊?」 長史曰:「向客□□(wei3wei3),為來逼人。」 77王右軍語劉尹:「故當共推安石。」劉尹曰:「若安石東山志立,當與天下共推 之。」 78謝公稱藍田:「掇皮皆真。」 79桓溫行經王敦墓邊過,望之雲:「可兒!可兒!」 80殷中軍道王右軍雲:「逸少清貴人,吾於之甚至,一時無所後。」 81王仲祖稱殷淵源:「非以長勝人,處長亦勝人。」 82王司州與殷中軍語,歎雲:「己之府奧,早已傾瀉而見;殷陳勢浩汗,眾源未可得 測。」 83王長史謂林公:「真長可謂金玉滿堂。」林公曰:「金玉滿堂,復何為簡選?」王 曰:「非為簡選,直致言處自寡耳。」 84王長史道江道群:「人可應有,乃不必有;人可應無,己必無。」 85會稽孔沈、魏□(豈頁)、虞球、虞存、謝奉並是四族之俊,於時之傑。孫興公目 之曰:「沈為孔家金,□(豈頁)為魏家玉,虞為長、琳宗,謝為弘道伏。」 86王仲祖、劉真長造殷中軍談,談竟,俱載去。劉謂王曰:「淵源真可。」王曰: 「卿故墮其雲霧中。」 87劉尹每稱王長史雲:「性至通而自然有節。」 88王右軍道謝萬石「在風林中,為自遒上」,歎林公「器朗神俊」,道祖士少「風領 毛骨,恐沒世不復見如此人」,道劉真長「標雲柯而不扶疏」。 89簡文目庾赤玉:「省率治除」,謝仁祖雲:「庾赤玉胸中無宿物。」 90庾中軍道韓太常曰:「康伯少自標置,居然是出群器;及其發言遣辭,往往有情 致。」 91簡文道王懷祖:「才既不長,於榮利又不淡;直以真率少許,便足對人多多許。」 92林公謂王右軍雲:「長史作數百語,無非德音,如恨不苦。」王曰:「長史自不欲 苦物。」 93殷中軍與人書,道謝萬:「文理轉遒,成殊不易。」 94王長史雲:「江思悛思懷所通,不翅儒域。」 95許玄度送母,始出都,人問劉尹:「玄度定稱所聞不?」劉曰:「才情過於所 聞。」 96阮光祿雲:「王家有三年少:右軍、安期、長豫。」 97謝公道豫章:「若遇七賢,必自把臂入林。」 98王長史歎林公:「尋微之功,不減輔嗣。」 99殷淵源在墓所幾十年。於時朝野以擬管、葛,起不起,以卜江左興亡。 100殷中軍道右軍:「清鑒貴要」。 101謝太傅為桓公司馬。桓詣謝,值謝梳頭,遽取衣幘。桓公雲:「何煩此。」因下共 語至暝。既去,謂左右曰:「頗曾見如此人不?」 102謝公作宣武司馬,屬門生數十人於田曹中郎趙悅子。悅子以告宣武,宣武雲:「且 為用半。」趙俄而悉用之,曰:「昔安石在東山,縉紳敦逼,恐不豫人事。況今自鄉選,反 違之邪?」 103桓宣武表雲:「謝尚神懷挺率,少致民譽。」 104世目謝尚為「令達」。阮遙集雲:「清暢似達。」或雲:「尚自然令上。」 105桓大司馬病。謝公往省病,從東門入。桓公遙望,歎曰:「吾門中久不見如此 人!」 106簡文目敬豫為「朗豫」。 107孫興公為庾公參軍,共游白石山,衛君長在坐。孫曰:「此子神情都不關山水,而 能作文。」庾公曰:「衛風韻雖不及卿諸人,傾倒處亦不近。」孫遂沐浴此言。 108王右軍目陳玄伯:「壘塊有正骨」。 109王長史雲:「劉尹知我,勝我自知。」 110王、劉聽林公講,王語劉曰:「向高坐者,故是兇物。」復更聽,王又曰「自是缽 □(金於)後王、何人也。」 111許玄度言:「琴賦所謂『非至精者,不能與之析理』,劉尹其人;『非淵靜者,不 能與之閒止』,簡文其人。」 112魏隱兄弟少有學義,總角詣謝奉。奉與語,大說之,曰:「大宗雖衰,魏氏已復有 人。」 113簡文雲:「淵源語不超詣簡至,然經綸思尋處,故有局陳。」 114初,法汰北來,未知名,王領軍供養之。每與周旋,行來往名勝許,輒與俱。不得 汰,便停車不行。因此名遂重。 115王長史與大司馬書,道淵源「識致安處,足副時談。」 116謝公雲:「劉尹語審細。」 117桓公語嘉賓:「阿源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儀行百揆。朝廷用違其才耳。」 118簡文語嘉賓:「劉尹語末後亦小異,回復其言,亦乃無過。」 119孫興公、許玄度共在白樓亭,共商略先往名達。林公既非所關,聽訖,雲:「二賢 故自有才情。」 120王右軍道東陽。「我家阿林,章清太出。」 121王長史與劉尹書,道淵源「觸事長易。」 122謝中郎雲:「王修載樂托之性,出自門風。」 123林公雲:「王敬仁是超悟人。」 124劉尹先推謝鎮西,謝後雅重劉,曰:「昔嘗北面。」 125謝太傅稱王修齡曰:「司州可與林澤游。」 126諺曰:「揚州獨步王文度,後來出人郗嘉賓。」 127人問王長史江□(彪幾換林)兄弟群從。王答曰:「諸江皆復足自生活。」 128謝太傅道安北:「見之乃不使人厭,然出戶去,不復使人思。」 129謝公雲:「司州造勝遍決。」 130劉尹雲:「見何次道飲酒,使人欲傾家釀。」 131謝太傅語真長:「阿齡於此事故欲太厲。」劉曰:「亦名士之高操者。」 132王子猷說:「世目士少為朗,我家亦以為徹朗。」 133謝公雲:「長史語甚不多,可謂有令音。」 134謝鎮西道敬仁:「文學鏃鏃,無能不新。」 135劉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 136林公雲:「見司州警悟交至,使人不得住,亦終日忘疲。」 137世稱「苟子秀出,阿興清和。」 138簡文雲:「劉尹茗柯有實理。」 139謝胡兒作著作郎,嘗作王堪傳,不諳堪是何似人,咨謝公。謝公答曰:「世冑亦被 遇。堪,烈之子。阮千里姨兄弟,潘安仁中外。安仁詩所謂『子親伊姑,我父唯舅』。是許 允婿。」 140謝太傅重鄧僕射,常言:「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 141謝公與王右軍書曰:「敬和棲托好佳。」 142吳四姓舊目雲:「張文,朱武,陸忠,顧厚。」 143謝公語王孝伯:「君家藍田,舉體無常人事。」 144許掾嘗詣簡文,爾時風恬月朗,乃共作曲室中語。襟情之詠,偏是許之所長。辭寄 清婉,有逾平日。簡文雖契素,此遇尤相咨嗟,不覺造膝,共叉手語,達於將旦。既而曰: 「玄度才情,故未易多有許。」 145殷允出西,郗超與袁虎書雲:「子思求良朋,托好足下,勿以開美求之。」世目袁 為「開美」,故子敬詩曰:「袁生開美度。」 146謝車騎問謝公:「真長至峭,何足乃重?」答曰:「是不見耳!阿見子敬,尚使人 不能已。」 147謝公領中書監,王東亭有事應同上省。王后至,坐促,王、謝雖不通,太傅猶斂膝 容之。王神意閒暢,謝公傾目。還謂劉夫人曰:「向見阿瓜,故自未易有。雖不相關,正是 使人不能已已。」 148王子敬語謝公:「公故蕭灑。」謝曰:「身不蕭灑,君道身最得,身正自調暢。」 149謝車騎初見王文度,曰:「見文度,雖蕭灑相遇,其復□(心音)□(心音)竟 夕。」 150范豫章謂王荊州:「卿風流俊望,真後來之秀。」王曰:「不有此舅,焉有此 甥?」 151子敬與子猷書,道「兄伯蕭索寡會,遇酒則酣暢忘反,乃自可矜。」 152張天錫世雄涼州,以力弱詣京師,雖遠方殊類,亦邊人之桀也。聞皇京多才,欽羨 彌至。猶在渚住,司馬著作往詣之。言容鄙陋,無可觀聽。天錫心甚悔來,以遐外可以自 固。王彌有俊才美譽,當時聞而造焉。既至,天錫見其風神清令,言話如流,陳說古今,無 不貫悉。又諳人物氏族,中來皆有證據。天錫訝服。 153王恭始與王建武甚有情,後遇袁悅之間,遂至疑隙。然每至興會,故有相思。時恭 嘗行散至京口射堂,於時清露晨流,新桐初引,恭目之曰:「王大故自濯濯。」 154司馬太傅為二王目曰:「孝伯亭亭直上,阿大羅羅清疏。」 155王恭有清辭簡旨,能敘說而讀書少,頗有重出。有人道孝伯常有新意,不覺為煩。 156殷仲堪喪後,桓玄問仲文:「卿家仲堪,定是何似人?」仲文曰:「雖不能休明一 世,足以映徹九泉。」 品藻第九 1汝南陳仲舉,穎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 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 之上。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 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 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裡,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全子好聲名,似汝南 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 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余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劭亦安其言。 4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 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5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 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6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で是),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 紀,荀□(或ね)方陳群,荀覬方陳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危頁)方陳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楊准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准與裴□(危頁)、樂廣友善,遣見之。 □(危頁)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准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廣性清淳,愛髦之 有神檢,謂准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 劣。」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8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歎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 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9王夷甫雲:「閭丘沖優於滿奮、郝隆。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10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雲:「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11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歎曰: 「不知我進,伯仁退?」 13會稽虞□(馬斐),元皇時與桓宣武同俠,其人有才理勝望。王丞相嘗謂□(馬 斐)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馬斐)未 達而喪。 14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 曰:「周覬比臣,有國士門風。」 15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 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 曰:「自有人。」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16人問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薛(峨?)。」 17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準則,臣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18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穎、曰敞。時論以穎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 也。 19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雲何?」周曰:「陛下不須牽□(豈頁)比。」 20王丞相雲:「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示韋)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鎮西問□(示韋):「我何如王?」 答曰:「王比使君,田捨、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22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 廟,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 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爾。」 24卞望之雲:「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 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25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26王丞相雲:「見謝仁祖,恆令人得上。」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 馨。」 27何次道為宰相,人有譏其信任不得其人。阮思曠慨然曰:「次道自不至此。但布衣 超居宰相之位,可恨!唯此一條而已。」 28王右軍少時,丞相雲:「逸少何緣復減萬安邪?」 29郗司空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王右軍向劉尹稱之。劉問:「何如方 回?」問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方回?」劉曰:「若不如方回,故是常奴 耳。」 30時人道阮思曠:「骨氣不及右軍,簡秀不如真長,韶潤不如仲祖,思致不如淵源, 而兼有諸人之美。」 31簡文雲:「何平叔巧累於理,嵇叔夜俊傷其道。」 32時人共論晉武帝出齊王之與立惠帝,其失孰多?多謂立惠帝為重。桓溫曰:「不 然,使子繼父業,弟承家祀,有何不可?」33人問殷淵源:「當世王公以卿比裴叔道,雲 何?」殷曰:「故當以識通暗處。」 34撫軍問殷浩:「卿定何如裴逸民?」良久答曰:「故當勝耳。」 35桓公少於殷侯齊名,常有競心。桓問殷:「卿何如我?」殷雲:「我與我周旋久, 寧作我。」 36撫軍問孫興公:「劉真長何如?」曰:「清蔚簡令。」「王仲祖何如?」 曰:「溫潤恬和。」「桓溫何如?」曰:「高爽邁出。」「謝仁祖何如?」曰:「清易令 達。」「阮思曠何如?」曰:「弘潤通長。」「袁羊何如?」曰:「洮洮清便。」「殷洪遠 何如?」曰:「遠有致思。」「卿自謂何如?」曰:「下官才能所經,悉不如諸賢;至於斟 酌時宜,籠罩當世,亦多所不及。然以不才,時復托懷玄勝,遠詠老、莊,蕭條高寄,不與 時務經懷,自謂此心無所與讓也。」 37桓大司馬下都,問真長曰:「聞會稽王語奇進,爾邪?」劉曰:「極進,然故是第 二流中人耳。」桓曰:「第一流復是誰?」劉曰:「正是我輩耳!」 38殷侯既廢,桓公語諸人曰:「少時與淵源共騎竹馬,我棄去,己輒取之,故當出我 下。」 39人問撫軍:「殷浩談竟何如?」答曰:「不能勝人,差可獻酬群心。」 40簡文雲:「謝安南清令不如其弟,學義不及孔巖,居然自勝。」 41未廢海西時,王元琳問桓元子:「箕子、比干跡異心同,不審明公孰是孰非?」 曰:「仁稱不異,寧為管仲。」 42劉丹陽、王長史在瓦官寺集,桓護軍亦在坐,共商略西朝及江左人物。或問:「杜 弘治何如衛虎?」桓答曰:「弘治膚清,衛虎奕奕神令。」王、劉善其言。 43劉尹撫王長史背曰:「阿奴比丞相,但有都長。」 44劉尹、王長史同坐,長史酒酣起舞。劉尹曰:「阿奴今日不復減向子期。」 45桓公問孔西陽:「安石何如仲文?」孔思未對,反問公曰:「何如?」答曰:「安 石居然不可陵踐其處,故乃勝也。」 46謝公與時賢共賞說,遏、胡兒並在坐,公問李弘度曰:「卿家平陽何如樂令?」於 是李潸然流涕曰:「趙王篡逆,樂令親授璽綬。亡伯雅正,恥處亂朝,遂至仰藥,恐難以相 比!此自顯於事實,非私親之言。」謝公語胡兒曰:「有識者果不異人意。」 47王修齡問王長史:「我家臨川,何如卿家宛陵?」長史未答,修齡曰:「臨川譽 貴。」長史曰:「宛陵未為不貴。」 48劉尹至王長史許清言,時苟子年十三,倚床邊聽。既去,問父曰:「劉尹語何如 尊?」長史曰:「韶音令辭,不如我,往輒破的,勝我。」 49謝萬壽春敗後,簡文問郗超:「萬自可敗,那得乃爾失士卒情?」超曰:「伊以率 任之性,欲區別智勇。」 50劉尹謂謝仁祖曰:「自吾有四友,門人加親。」謂許玄度曰:「自吾有由,惡言不 及於耳。」二人皆受而不恨。 51世目殷中軍:「思緯淹通,比羊叔子。」 52有人問謝安石、王坦之優劣於桓公。桓公停欲言,中悔,曰:「卿喜傳人語,不能 復語卿。」 53王中郎嘗問劉長沙曰:「我何如苟子?」劉答曰:「卿才乃當不勝苟子,然會名處 多。」王笑曰:「癡!」 54支道林問孫興公:「君何如許掾?」孫曰:「高情遠致,弟子早已服膺;一吟一 詠,許將北面。」 55王右軍問許玄度:「卿自言何如安石?」許未答,王因曰:「安石故相為雄,阿萬 當裂眼爭邪?」 56劉尹雲:「人言江□(彪幾換林)田捨,江乃自田宅屯。」 57謝公雲:「金谷中蘇紹最勝。」紹是石崇姊夫,蘇則孫,愉子也。 58劉尹目庾中郎:「雖言不□(心音)□(心音)似道,突兀差可以擬道。」 59孫承公雲:「謝公清於無奕,潤於林道。」 60或問林公:「司州何如二謝?」林公曰:「故當攀安提萬。」 61孫興公、許玄度皆一時名流。或重許高情,則鄙孫穢行,或愛孫才藻,而無取於 許。 62郗嘉賓道謝公:「造膝雖不深徹,而纏綿綸至。」又曰:「右軍詣嘉賓。」嘉賓聞 之曰:「不得稱詣,政得謂之朋耳。」謝公以嘉賓言為得。 63庾道季雲:「思理倫和,吾愧康伯;志力強正,吾愧文度。自此已還,吾皆百 之。」 64王僧恩輕林公,藍田曰:「勿學汝兄,汝兄自不如伊。」 65簡文問孫興公:「袁羊何似?」答曰:「不知者不負其才,知之者無取其體。」 66蔡叔子雲:「韓康伯雖無骨幹,然亦膚立。」 67郗嘉賓問謝太傅曰:「林公談何如嵇公?」謝雲:「嵇公勤著腳,裁可得去耳。」 又問:「殷何如支?」謝曰:「正爾有超拔,支乃過殷;然□□(wei3wei3)論辯,恐□ (殷?)欲制支。」 68庾道季雲:「廉頗、藺相如雖千載上死人,懍懍恆如有生氣;曹蜍、李志雖見在, 厭厭如九泉下人。人皆如此,便可結繩而治,但恐狐狸□(揣手換犬)貉啖盡。」 69衛君長是蕭祖周婦兄,謝公問孫僧奴:「君家道衛君長雲何?」孫曰:「雲是世業 人。」謝哀歎:「殊不爾,衛自是理義人。」於時以比殷洪遠。 70王子敬問謝公:「林公何如庾公?」謝殊不受,答曰:「先輩初無論,庾公自足沒 林公。」 71謝遏諸人共道「竹林」優劣,謝公曰:「先輩初不臧貶『七賢』。」 72有人以王中郎比車騎,車騎聞之曰:「伊窟窟成就。」 73謝太傅謂王孝伯:「劉尹亦奇自知,然不言勝長史。」 74王黃門兄弟三人俱詣謝公,子猷、子重多說俗事,子敬寒溫而已。既出, 坐客問謝公:「向三賢孰愈?」謝公曰:「小者最勝。」客曰:「何以知之?」謝公曰: 「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推此知之。」 75謝公問子敬:「君書何如君家尊?」答曰:「固當不同。」公曰:「外人論殊不 爾。」王曰:「外人那得知。」 76王孝伯問謝太傅:「林公何如長史?」太傅曰:「長史韶興。」問:「何如劉 尹?」謝曰:「噫!劉尹秀。」王曰:「若如公言,並不如此二人邪?」謝雲:「身意正爾 也。」 77人有問太傅:「子敬可是先輩誰比?」謝曰:「阿敬近撮王、劉之標。」 78謝公語孝伯:「君祖比劉尹,故為得逮。」孝伯雲:「劉尹非不能逮,直不逮。」 79袁彥伯為吏部郎,子敬與郗嘉賓書曰:「彥伯已入,殊足頓興往之氣。故知捶撻自 難為人,冀小卻,當復差耳。」 80王子猷、子敬兄弟共賞高士傳人及贊,子敬賞井丹高潔。子猷雲:「未若長卿慢 世。」 81有人問袁侍中曰:「殷中堪何如韓康伯?」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然 門庭蕭寂,居然有名士風流,殷不及韓。」故殷作誄雲:「荊門晝掩,閒庭晏然。」 82王子敬問謝公:「嘉賓何如道季?」答曰:「道季誠復鈔撮清悟,嘉賓故自上。」 83王□(王旬)疾,臨困,問王武岡曰:「世論以我家領軍比誰?」武岡曰:「世以 比王北中郎。」東亭轉臥向壁,歎曰:「人固不可以無年!」 84王孝伯道謝公濃至。又曰:「長史虛,劉尹秀,謝公融。」 85王孝伯問謝公:「林公何如右軍?」謝曰:「右軍勝林公,林公在司州前亦貴 徹。」 86桓玄為太傅,大會,朝臣畢集,坐裁竟,問王楨之曰:「我何如卿第七叔?」於時 賓客為之嚥氣。王徐徐答曰:「亡叔是一時之標,公是千載之英。」一坐歡然。 87桓玄問劉太常曰:「我何如謝太傅?」劉答曰:「公高,太傅深。」又曰:「何如 賢舅子敬?」答曰:「楂、梨、橘、柚,各有其美。」 88舊以桓謙比殷仲文。桓玄時,仲文入,桓於庭中望見之,謂同坐曰:「我家中軍那 得及此也!」 規箴第十 1漢武帝乳母嘗於外犯事,帝欲申憲,乳母求救東方朔。朔曰:「此非唇舌所爭,爾必 望濟者,將去時,但當屢顧帝,慎勿言!此或可萬一冀耳。」乳母既至,朔亦侍側,有謂 曰:「汝癡耳!帝豈復憶汝乳哺時恩邪!」帝雖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戀,乃淒然愍之,即敕 免罪。 2京房與漢元帝共論,因問帝:「幽、厲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 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國之君各賢其臣,豈知不忠而任之?」房 稽首曰:「將恐今之視古,亦猶後之視今也。」 3陳元方遭父喪,哭泣哀慟,軀體骨立。其母愍之,竊以錦被蒙上。郭林宗吊而見之, 謂曰:「卿海內之俊才,四方是則,如何當喪,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錦也,食夫稻 也,於汝安乎?』吾不取也!」奮衣而去。自後賓客絕百所日。 4孫休好射雉,至其時,則晨去夕反。群臣莫不上諫曰:「此為小物,何足甚耽?」休 曰:「雖為小物,耿介過人,朕所以好之。」 5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人幾?」陸曰:「二相、五侯、將軍十余人。」 皓曰:「盛哉!」陸曰:「君賢臣忠,國之盛也;父慈子孝,家之盛也。今政荒民弊,覆亡 是懼,臣何敢言盛!」 6何晏、鄧揚令管輅作卦,雲:「不知位至三公不?」卦成,輅稱引古義,深以戒之。 揚曰:「此老生之常談。」晏曰:「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交疏吐誠,今人以為難。今 君一面,盡二難之道,可謂『明德惟馨』。詩不雲乎,『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7晉武帝既不悟太子之愚,必有傳後意,諸名臣亦多獻直言。帝嘗在陵雲台上坐,衛□ (獾犬換王)在側,欲微申其懷,因如醉跪帝前,以手撫床曰:「此坐可惜!」帝雖悟,因 笑曰:「公醉邪?」 8王夷甫婦,郭泰寧女,才拙而性剛,聚斂無厭,干預人事。夷甫患之而不能禁。時其 鄉人幽州刺史李陽,京都大俠,猶漢之樓護,郭氏憚之。夷甫驟諫之,乃曰:「非但我言卿 不可,李陽亦謂卿不可。」郭氏為之小損。 9王夷甫雅尚玄遠,常疾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婦欲試之,令婢以錢繞床,不得 行。夷甫晨起,見錢閡行,令婢:「舉阿堵物!」 10王平子年十四、五,見王夷甫妻郭氏貪慾,令婢路上簷糞。平子諫之,並言諸不 可。郭大怒,謂平子曰:「昔夫人臨終,以小郎囑新婦,不以新婦囑小郎。」急捉衣裾,將 與杖。平子饒力,爭得脫,逾窗而走。 11元帝過江猶好酒,王茂弘與帝有舊,常流涕諫,帝許之,命酌酒,一酣,從是遂 斷。 12謝鯤為豫章太守,從大將軍下至石頭。敦謂鯤曰:「余不得復為盛德之事矣!」鯤 曰:「何為其然?但使自今以後,日亡日去耳。」敦又稱疾不朝,鯤論敦曰:「近者,明公 之舉,雖欲大存社稷,然四海之內,實懷未達。若能朝天子,使群臣釋然,萬物之心,於是 乃服。仗民望以從眾懷,盡沖退以奉主上,如斯則勳侔 一匡,名垂千載。」時人以為名言。 13元皇帝時,廷尉張□(門豈)在小市居,私作都門,早閉晚開。群小患之,詣州府 訴,不得理;遂至打登聞鼓,猶不被判。聞賀司空出,至破岡,連名詣賀訴。賀曰:「身被 徵作禮官,不關此事。」群小叩頭曰:「若府君復不見治,便無所訴。」賀未語,令:「且 去,見張廷尉當為及之。」張聞,即毀門,自至方山迎賀,賀出辭見之,曰:「此不必見 關,但與君門情,相為惜之。」張愧謝曰:「小人有如此,始不即知,早已毀壞。」 14郗太尉晚節好談,既雅非所經,而甚衿之。後朝覲,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見, 必欲苦相規誡。王公知其意,每引作他言。臨還鎮,故命駕詣丞相。翹鬢厲色,上坐便言: 「方當永別,必欲言所見。」意滿口重,辭殊不溜。王公攝其次曰:「後面未期,亦欲盡所 懷,願公勿復談。」郗遂大□(目真),冰矜而出,不得一言。 15王丞相為揚州,遣八部從事之職,顧和時為下傳還,同時俱見,諸從事各奏二千石 官長得失,至和獨無言。王問顧曰:「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寧使網漏吞舟,何 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丞相咨嗟稱佳,諸從事自視缺然也。 16蘇峻東征沈充,請吏部郎陸邁與俱。將至吳,峻密敕左右,令入閶門放火以示威。 陸知其意,謂峻曰:「吳治平未久,必將有亂。若為亂階,可從我家始。」峻遂止。 17陸玩拜司空,有人詣之,索美酒,得,便自起,瀉著梁柱間地,祝曰:「當今乏 才,以爾為柱石之臣,莫傾人棟樑。」玩笑曰:「戢卿良箴。」 18小庾在荊州,公朝大會,問諸僚佐曰:「我欲為漢高、魏武,何如?」一坐莫答。 長史江□(彪幾換林)曰:「願明公為桓、文之事,不願作漢高、魏武也。」 19羅君章為桓宣武從事,謝鎮西作江夏,往檢校之。羅既至,初不問郡事,逕就謝數 日,飲酒而還。桓公問有何事?君章雲:「不審公謂謝尚是何似人?」桓公曰:「仁祖是勝 我許人。」君章雲:「豈有勝公人而行非者,故一無所問。」桓公奇其意而不責也。 20王右軍與王敬仁、許玄度並善,二人亡後,右軍為論議更克。孔巖戒之曰:「明府 昔與王、許周旋有情,及逝沒之後,無慎終之好,民所不取。」右軍甚愧。 21謝中郎在壽春敗,臨奔走,猶求玉帖鐙。太傅在軍,前後初無損益之言。爾日猶 雲:「當今豈須煩此!」 22王大語東亭:「卿乃復論成不惡,那得與僧彌戲?」 23殷覬病困,看人政見半面。殷荊州興晉陽之甲,往與覬別,涕零,屬以消息所患。 覬答曰:「我病自當差,正憂汝患耳!」 24遠公在廬山中,雖老,講論不輟。弟子中或有惰者,袁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 照,但願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詠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 敬。 25桓南郡好獵,每田狩,車騎甚盛,五六十裡中,旌旗蔽隰。騁良馬,馳擊若飛,雙 甄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陳不整,□(上鹿下君)兔騰逸,參佐無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 族也,時為賊曹參軍,頗敢直言。常自帶絳綿著繩腰中,玄問:「用此何為?」答曰:「公 獵,好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玄自此小差。 26王緒、王國寶相為唇齒,並弄權要。王大不平其如此,乃謂緒曰:「汝為此□(焱 欠)□(焱欠),曾不慮獄吏之為貴乎?」 27桓玄欲以謝太傅宅為營,謝混曰:「召伯之仁,猶惠及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 畝之宅?」玄慚而止。 捷悟第十一 1楊德祖為魏公主簿,時作相國門,始構榱桷,魏武自出看,使人題門作「活」字,便 去。楊見,即令壞之。既竟,曰:「『門』中『活』,『闊』字,王正嫌門大也。」 2人餉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上提「合」字以示眾,眾莫能解。次至楊修,修 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復何疑?」 3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魏武謂修 曰:「卿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裡,魏武乃 曰:「吾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 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齏臼,受辛也,於字為『辭』;所謂『絕妙 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修同,乃歎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裡。」 4魏武征袁本初,治裝,余有數十斛竹片,鹹長數寸,眾並謂不堪用,正令燒除。太祖 甚惜,思所以用之,謂可為竹柙□(木盾),而未顯其言,馳問主簿楊德祖。應聲答,與帝 同。眾伏其辯悟。 5王敦引軍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溫嶠為丹陽尹,帝令斷大桁,故未斷,帝大怒□ (目真)目,左右莫不悚懼。召諸公來。嶠至,不謝,但求酒炙。王導須臾至,徒跣下地, 謝曰:「天威在顏,遂使溫嶠不得謝。」嶠於是下謝,帝乃釋然。諸公共歎王機悟名言。 6郗司空在北府,桓宣武惡其居兵權。郗於事機素暗,遣箋詣桓:「方欲共獎王室,修 復園陵。」世子嘉賓出行,於道上聞信至,急取箋視,視竟,寸寸毀裂,便回。還更作箋, 自陳老病,不堪人間,欲乞閒地自養。宣武得箋大喜,即詔轉公督五郡,會稽太守。 7王東亭作宣武主簿,嘗春月與石頭兄弟乘馬出郊野。時彥同游者,連鑣俱進,唯東亭 一人常在前,覺數十步,諸人莫之解。石頭等既疲倦,俄而乘輿回,諸人皆似從官,唯東亭 奕奕在前,其悟攝如此。 夙慧第十二 1賓客詣陳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與太丘論議,二人進火,俱委而竊聽。炊 忘著簞,飯落釜中。太丘問:「炊何不餾?」元方、季方長跪曰:「大人與客語,乃俱竊 聽,炊忘著簞,飯今成糜。」太丘曰:「爾頗有所識不?」對曰:「彷彿記之。」二子長跪 俱說,更相易奪,言無遺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飯也?」 2何晏七歲,明慧若神,魏武奇愛之,以晏在宮內,因欲以為子。晏乃畫地令方,自處 其中。人問其故,答曰:「何氏之廬也。」魏武知之,即遣還外。 3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 致泣,具以東度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 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 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4司空顧和與時賢共清言。張玄之、顧敷是中外孫,年並七歲,在床邊戲。於時聞語, 神情如不相屬。暝於燈下,二小兒共敘客主之言,都無遺失。顧公越席而提其耳曰:「不意 衰宗復生此寶。」 5韓康伯年數歲,家酷貧,至大寒,止得襦,母殷夫人自成之,令康伯捉熨鬥,謂康伯 曰:「且著襦,尋作□(衣復)□(衣軍)。」兒雲:「已足,不須□(衣復)□(衣軍) 也。」母問其故,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尚熱,今既著襦,下亦當暖,故不須耳。」母甚 異之,知為國器。 6晉孝武年十三、四,時冬天,晝日不著□(衣復)衣,但著單練衫五六重;夜則累茵 褥。謝公諫曰:「聖體宜令有常。陛下晝過冷,夜過熱,恐非攝養之術。」帝曰:「晝動夜 靜。」謝公出,歎曰:「上理不減先帝。」 7桓宣武薨,桓南郡年五歲,服始除,桓車騎與送故文武別,因指語南郡:「此皆汝家 故吏佐。」玄應聲泣慟,酸感傍人。車騎每自目己坐曰:「靈寶成人,當以此坐還之。」 豪爽第十三 1王大將軍年少時,舊有田捨名,語音亦楚。武帝喚時賢共言伎藝事,人人皆多有所 知,唯王都無所關,意色殊惡,自言知打鼓吹,帝即令取鼓與之。於坐振袖而起,揚槌奮 擊,音節諧捷,神氣豪上,傍若無人,舉坐歎其雄爽。 2王處仲,世許高尚之目。常荒恣於色,體為之弊,左右諫之,處仲曰:「吾乃不覺 爾。如此者甚易耳!」乃開後□(門合),驅諸婢妾數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時人歎焉。 3王大將軍自目:「高朗疏率,學通左氏。」 4王處仲每酒後,輒詠「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打唾 壺,唾壺邊盡缺。 5晉明帝欲起池台,元帝不許。帝時為太子,好養武士,一夕中作池,比曉便成。今太 子西池便是也。 6王大將軍始欲下都更分樹置,先遣參軍告朝廷,諷旨時賢。祖車騎尚未鎮壽春,□ (目真)目厲聲語使人曰:「卿語阿黑:何敢不遜!摧攝回去,須臾不爾,我將三千兵,槊 腳令上!」王聞之而止。 7庾稚恭既常有中原之志,文康時權重,未在己。及濟堅作相,忌兵畏禍,與稚恭歷同 異者久之,乃果行。傾荊、漢之力,窮舟車之勢,師次於襄陽,大會寮佐,陳其旌甲,親援 弧矢曰:「我之此行,若此射矣!」遂三起三疊。徒眾屬目,其氣十倍。 8桓宣武平蜀,集參僚置酒於李勢殿,巴蜀縉紳莫不悉萃。桓既素有雄情爽氣,加爾日 音調英發,敘古今成敗由人,存亡系才,奇拔磊落,一坐贊賞不暇坐。既散,諸人追味余 言。於時尋陽周馥曰:「恨卿輩不見王大將軍。」馥曾作敦掾。 9桓公讀高士傳,至於陵仲子,便擲去,曰:「誰能作此溪刻自處!」 10桓石虔,司空豁之長庶也,小字鎮惡,年十七八,未被舉,而童隸已呼為鎮惡郎。 嘗住宣武齋頭。從征枋頭。車騎沖沒陳,左右莫能先救。宣武謂曰:「汝叔落賊,汝知 不?」石虔聞之。氣甚奮,命朱闢為副,策馬於萬眾中,莫有抗者,遂致沖還,三軍歎服。 河朔後以其名斷瘧。 11陳林道在西岸,都下諸人共要至牛渚會。陳理甚佳,人欲共言折,陳以如意拄頰, 望雞籠山歎曰:「孫伯符志業不遂!」於是竟坐不得談。 12王司州在謝公坐,詠「入不言兮出不辭,乘回風兮載雲旗」,語人雲:「當爾時, 覺一坐無人。」 13桓玄西下,入石頭,外白:「司馬梁王奔叛。」玄時事形已濟,在平乘上笳鼓並 作,直高詠雲:「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 熾天使書城收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