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一、鑒賞論
(一)錢先生的「擘肌分理」
余十六歲與從弟鍾韓自蘇州—美國教會中學返家度暑假,先君適自北京歸,命同為
文課,乃得知《古文辭類纂》、《駢體文抄》、《十八家詩抄》等書ヾ。絕鮮解會,而
喬作娛賞;追思自笑,殆如牛浦郎之念唐詩ゝ。及入大學,專習西方語文。尚多暇日,
許敦宿好。妄企親炙古人,不由師授。擇總別集有名家箋釋者討索之,天社兩注ゞ,亦
與其列。以注對質本文,若聽訟之兩造然;時復檢閱所引書,驗其是非。欲從而體察屬
詞比事之慘淡經營,資吾操觚自運之助。漸悟宗派判分,體裁別異,甚且言語懸殊,對
疆阻絕,而詩眼文心,往往莫逆冥契。至於作者之身世交遊,相形抑末,余力旁及而已。
孤往冥行,未得謂得。游學歐洲,都拋舊業。歸舶邂逅冒君景璠,因以晉見其尊人疚齋
先生々,並獲讀所著《後山詩天社注補箋》。其書網羅掌故,大裨徵文考獻,若夫劉彥
和所謂「擘肌分理」ぁ,嚴儀卿所謂「取心析骨」あ,非所思存。余謂補箋洵善矣,胡
不竟為補注耶。景璠嗤余:「談何容易。」少年負氣,得閒戲別取山谷詩天社注訂之。
多好無恆,行衢不至,補若干事而罷。出乎一時技癢,初不篤嗜黃詩也。《談藝錄》刊
行後,偶與潘君伯鷹同文酒之集。伯鷹盛歎黃詩之妙,渠夙負詩名,至是幾欲一瓣香為
山谷道人,雲將精選而詳注之。頗稱余補注中歐梅為官妓等數則ぃ,余雖忻感,然究心
者固不屬此類爾。(346頁) ヾ《古文辭類纂》:七十四卷,清姚鼐編。《駢體文抄》:三十一卷,清李兆洛編。
《十八家詩抄》:二十八卷,清曾國藩編。
ゝ牛浦郎:《儒林外史》中人物。
ゞ天社兩註:任淵所作黃庭堅的《山谷詩內集》注,陳師道的《後山集》注。
々疚齋先生:疚齋,冒廣生號,有《後山詩天社注補箋》十四卷。
ぁ劉彥和:南朝梁劉勰字。《文心雕龍﹒序志》有「擘肌分理」說。
あ嚴儀卿:宋嚴羽字。有《滄浪詩話》,後附《答出繼叔臨安吳景仙書》,稱:
「其間說江西詩病,真取心肝劊子手。「吾論詩,若那吒太子析骨還父,析肉還母。」
ぃ歐梅為官妓:見《如何糾正詩注》。
這一則錢先生講自己的治學經驗,談關於如何提高對詩歌的鑒賞力問題。錢先生十
六歲時從讀選本入手,有《古文辭類纂》、《駢體文抄》、(十八家詩抄》,即對古文、
駢文、大家名家詩都讀了。進一步結合任淵注來讀《山谷集》、《後山集》,用法官斷
案的眼光,把作者和注者看作兩造,看註釋是否符合作者的情意,用老吏斷獄的方法來
作判斷。這樣就要查對書證,尋根究柢,索閱所引書,驗其是非。這種老吏斷獄的讀書
法,確實是做到切實的研究。錢先生這樣做的用意,還不在於看任淵注的是否正確,在
於通過糾正任淵注的疏失與不足,找出黃庭堅詩用詞的來歷,進而探索他的詩句中所表
達的情意,結合他所表達的情意和用詞造句來探索他的表達方法,即「體察屬詞比事之
慘淡經營」,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資吾操觚自運之助。」通過這樣研究,懂得作
者怎樣形成各個流派,具有怎樣不同的風格,甚至用詞造句也有不同,從而探索到作者
的詩眼文心,詩眼即作者在用詞上的慘淡經營,文心即作者在表達情意上的用心。這樣
的研究,就接觸到劉勰講的「擘肌分理」,對作品的詞語結構作細緻分析,得出他所要
表達的情意,和所運用的藝術技巧。也像嚴羽說的「取心析骨」,「取心」即指探索作
者的靈魂,「析骨」即指分析作者的文詞。
這一則裡講的,可以從《關於〈宋詩選注〉的對話》裡得到印證。日本內山精也君
來上海復旦大學從王水照教授研究詩的對話,見《文史知識》1989年第五期。《對話》
講到「檢閱所引書,驗其是非」時說:「內山:首先使我們感佩的是錢先生引用資料的
嚴格和他的聞名於世的淵博。有關宋詩的資料,迄今為止似乎還沒有作過系統的整理。
錢先生卻從基本文獻直至個別生僻的零星材料,差不多囊括無遺。他凡有引用,必定是
第一手材料,並譯注卷次。我們因翻譯(《宋詩選注》)所需,一一作了查對,幾乎沒
有什麼誤脫的地方。資料準確是一切學術工作的前提和基礎,但像錢先生這種經得起查
核的著作是並不多見的。」
錢先生又說:「欲從而體察屬詞比事之慘淡經營」,《對話》中講到:「王:錢先
生曾說,『我有興趣的是具體的文藝鑒賞和評判』。他正是從苦心搜集的大量資料基礎
上,加以選擇、排比、綜合、分析,也就是說,一切從具體特殊的審美經驗和事實出發,
來進行經驗的描述、一般的概括和理論的推演,從具體上升到抽像,來把握古今中外相
同和相通的『文心』或人類一般的藝術思維。例如徐俯有一聯名句:『一百五日寒食雨,
二十四番花信風』,《宋詩選注》指出此聯名句曾為南宋陸游、樓鑰、彭陶孫、錢厚等
人所摹仿,又為金人張公藥所沿襲,連類引證,充分反映了江西詩派『脫胎換骨』的時
代風尚和影響。」按陸游《春日絕句》:「二十四番花有信,一百七日食猶寒。」陸游
的詩句顯然摹仿徐俯,一百五日指距冬至一百五日為寒食節,一百七日已過了寒食節,
所以徐俯句顯得自然。這裡既體會到屬詞比事的不同,也看到江西詩派的影響。
《對話》還講到「王:葉紹翁『春色滿園並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一聯,注文引
了五個用例,更可看作這一意象的演化小史:唐人的不及葉氏的『醒豁』,陸游的不及
其『新警』,張良臣的不及其『具體』。這裡有來龍去脈的爬梳,有優劣長短的評賞。
一個意象的產生總不是孤立的、靜止的。對意象作出歷史的動態的描述和分析,此書中
是大量的,也使人心折。」這裡談到對意象探討,已經牽涉到「擘肌分理」,「取心析
骨」了。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