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二○)論阮大鋮詩
(1)
余嘗病謝客山水詩ヾ,每以矜持矯揉之語,道蕭散逍遙之致,詞氣與詞意,苦相乖
違。圓海況而愈下ゝ;聽其言則淡泊寧靜,得天機而造自然,觀其態則擠眉弄眼,齲齒
折腰,通身不安詳自在。《詠懷堂詩》卷二《園居詩》刻意摹陶,第二首雲:「悠然江
上峰,無心入恬目」,顯仿陶《飲酒》第五首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悠然」
不足,申之以「無心」猶不足,復益之以「恬目」,三累以明己之澄懷息慮而峰來獻狀。
強聒不捨,自炫此中如鏡映水照,有應無情。「無心」何太饒舌,著痕跡而落言論,為
者敗之耳。《戊寅詩》如《微雨坐循元方丈》雲:「隱兒憺忘心,懼為松雲有」;夫子
綦「隱幾」,嗒焉喪我,「心」既「憺忘」,何「懼」之為。豈非言坐忘而實坐馳耶。
又如《晝憩文殊菴》雲:「息機入空翠,夢覺了不分。一禽響山窗,亦復嗤為紛」,自
詡「息機」泯分別相,卻心嗔發為口「嗤」,如欲彈去烏臼鳥、打起黃鶯兒者,大異乎
「鳥鳴山更幽」之與物俱適、相賞莫違矣。詩中好用「恬」、「憺」字,連行接葉,大
類躁於鳴「恬」、矜於示「憺」。又好用「睇」、「鶩」字,自以為多多益善,徒見其
陳陳相因。竊謂圓海詩品,亦如號「恬目」而流「睇」,名「憺慮」而橫「鶩」,縮屋
稱貞而「勿惜卷簾通一顧」也。又按《戊寅詩》有《緝汝式之見過谷中》亦雲:「坐聽
松風響,還嫌谷未幽」,較之白香山《松聲》之「誰知茲簷下,滿耳不為喧」,境界迥
異,絕類拗相公之言「一鳥不鳴山更幽」ゞ,翻案好勝之爭心,溢於言表矣。(504頁) ヾ謝客:南朝宋謝靈運,小名客兒。以寫山水詩著名。
ゝ圓海:明阮大鋮字,有《詠懷堂詩集》四卷。
ゞ拗相公:宋王安石性執拗,有人稱為拗相公。
這一則論謝靈運和阮大鋮的詩,都有矯揉造作之病。先看謝靈運的詩,鍾嶸《詩品》
把他列入上品,稱他的詩「尚巧似,而逸蕩過之。」陳延傑註:「如《石壁精舍還湖中
作》:『昏旦變氣候,山水含清暉。』《游南亭》詩:『密林含余清,遠峰隱半規。』
並得其巧似者。張景陽巧構形似之言,此學其體焉,但超過耳。」即認為謝詩巧於描寫
物象。《詩品》又說:「然名章迥句,處處間起,麗典新聲,絡繹奔會。」講他的詩裡
有名篇秀句,有麗藻新聲。劉勰《文心雕龍﹒明詩》:「莊老告退,而山水方滋。儷采
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這裡的「莊老告退」,
指玄言詩隱退了。「山水方滋」,指謝靈運的山水詩興起。講他講究詞藻,工於摹寫物
象,追求新詞,都講他的詩好。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五,稱「陶公說不要富貴,是真
不要。康樂本以憤惋,而詩中故作恬淡,以比陶公,則探其深淺遠近,居然有江湖澗沚
之別。」這裡指出他的詩本以憤惋,故作恬淡,心情與辭氣不一致。錢先生在這裡指出
他的「詞氣與詞意,苦相乖違」,即「以矜持矯揉之語,道蕭散逍遙之致」,當由於憤
惋的心情,故作恬淡所致。如《登江中孤嶼》:「江南倦歷覽,江北曠(久)周旋。懷
新道轉迥(遠),尋異景(光景)不延。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
共澄鮮。表靈物莫賞,蘊真(仙人)誰為傳。想像昆山(崑崙山,仙人住處)姿,緬邈
區中緣。始信安期(仙人名)術,得盡養生年。」這首詩寫景,像「亂流趨孤嶼,孤嶼
媚中川。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工於寫景,像用一「媚」字,把孤嶼擬人化,表
達他對孤嶼在川中的欣賞。贊美天空中是雲日輝映,望出去是天水澄鮮。也即「蕭散逍
遙之致」。但在「表靈物莫賞,蘊真誰與傳」裡,言此山的靈異如此表著而世人不賞,
即使蘊藏仙人又有誰能傳說呢?這裡就有憤惋了。所以「想像昆山姿,緬邈區中緣」,
要想望仙山,就遠離人世了。這就是用憤惋不平的心情,來贊美山水景物之美,即用矜
持矯揉之語,道蕭散閒適之致了。
錢先生再講阮大鋮的《詠懷堂集》詩,講他表面上摹仿陶淵明詩,表示他的淡泊寧
靜,但看他的辭氣,就透露出他弄虛作假。如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在悠然自得中,偶然見南山的美好景物是無心偶會,並非著意追求。阮大鋮摹仿它,作
「悠然江上峰,無心入恬目。」陶的無心偶會,是自然流露。阮點明「無心」,就是有
意這樣說,又怕不夠,再加入「恬目」,所以錢先生批評他「著痕跡而落言詮」,顯出
有意作假了。再像《莊子﹒齊物論》:「南郭子綦隱幾而坐,嗒焉似喪其偶。」即忘掉
自己。阮大鋮作「隱幾憺(安然)忘心,懼為松雲有。」既然已經忘掉自己,怎麼還有
懼呢?那未所謂坐忘實是坐馳。再像既說「息機」,機心已經沒有了,那末聽見一鳥的
鳴聲,怎麼「亦復嗤為紛」呢?這就跟「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避人世的塵囂,
愛山林的幽靜,聽蟬噪鳥鳴就聽不到車馬喧聲而感到山林的幽靜完全不同了。從這裡看
到錢先生的論詩,能分別詞氣與詞意,作深入探索了。
(2)
阮圓海欲作山水清音ヾ,而其詩格矜澀纖仄,望可知為深心密慮,非真閒適人,寄
意於詩者。按《詠懷堂詩》,鉤棘其詞,清羸其貌,隱情躓理,鼠入牛角,車走羊腸。
其法則葉石林所謂「減字換字」ゝ,其格則皇甫持正所謂「可惋在碎」ゞ。萬歷後詩有
此餖心飣肝、拗嗓刺目之苦趣惡道。孤忠奇節如倪鴻寶,亦濡染厥習々。譬之《列朝詩
集》丁十二、十六所摘王季重、王亦房魔道諸聯ぁ,入諸倪集,可亂楮葉。所言之物,
實而可征;言之詞氣,虛而難捉。世人遂多顧此而忽彼耳。作《文中子》者あ,其解此
矣。故《事君》篇曰:「文士之行可見」,而所引以為證,如:「謝莊、王融,纖人也,
具文碎。徐陵、庾信,誇人也,其文誕。」余仿此。莫非以風格詞氣為斷,不究議論之
是非也。吳氏《青箱雜記》ぃ卷八雖言文不能觀人,而卷五一則雲:「山林草野之文,
其氣枯碎。朝廷台閣之文,其氣溫縟,晏元獻詩但說梨花院落い、柳絮池塘,自有富貴
氣象;李慶孫等每言金玉錦繡,仍乞兒相」雲雲。豈非亦不據其所言之物,而察其言之
詞氣乎。是以同一金玉錦繡,而王禹玉之「至寶丹」,與歸處訥所嘲「鍍金牙齒咬銀匙」,
見《鑒誡錄》卷十ぅ。區以別矣。且也,人之言行不符,未必即為「心聲失真」。常有
言出於至誠,而行牽於流俗。蓬隨風轉,沙與泥黑;執筆尚有夜氣,臨事遂失初心。不
由衷者,豈惟言哉,行亦有之。安知此必真而彼必偽乎。(163—164頁) ヾ阮圓海:阮大鋮字,明人,有《詠懷堂詩集》四卷。
ゝ葉石林:葉夢得號,有《石林詩話》一卷。
ゞ皇甫持正:皇甫湜字,有《皇甫持正集》六卷。
々倪鴻寶:明倪元璐字,有《倪文貞公文集》十七卷,續編三卷,講編四卷,詩集四卷。
ぁ《列朝詩集》:清錢諜益編。王季重:明王思任字。王亦房:明王留字。
あ《文中子》:隋王通私謚文中子,有《文中子》十卷。
ぃ《青箱雜記》:十卷,宋吳處厚撰。
い晏元獻:宋晏殊謚。
ぅ《鑒戒錄》:十卷,五代何光遠編。
這一則講從作品的詞氣風格可以觀測人的品性。先從明
閹黨阮大鋮的《詠懷堂詩集》談起,講他欲作山水清音,即欲摹仿陶淵明詩來寫山
水。如《園居詩》:「悠然江上峰,無心入恬目。」錢先生稱為「『悠然』不足,申之
以『無心』,猶不足,復益之以『恬目』,三累以明己之澄懷息慮而峰來獻狀。」與陶
淵明《飲酒》詩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詩真的寫出悠然自得。阮大鋮雖講
「悠然」,是並不真的悠然自得,就怕讀者不相信他的「悠然」,再說個「無心」,再
說個「恬目」,這就弄巧成拙,越顯出他的這樣用心,並不「悠然」了。這就從語氣裡
顯出人品來。陶淵明性情真率,吐屬自然。阮大鋮城府很深,為人陰險,從語氣中也透
露出來。錢先生稱他的作法,是葉石林所謂「減字換字法。」按《石林詩話》卷下:
「江淹《擬湯惠休詩》曰:『日暮碧雲合,佳人殊未來。」古今以為佳句。然謝靈運
『圓景早已滿(指月圓),佳人猶未還」,謝玄暉『春草秋更綠,公子未西歸」,即是
此意。嘗怪兩漢間所作騷文,未嘗有新語,直是句句規模屈宋,但換字不同耳。至晉宋
以後,詩人之詞,其弊亦然。」這是說,阮大鋮的《園居詩》命意就是抄陶淵明的,不
過用的換字法罷了。又稱皇甫湜「可惋在碎」,即指「三累以明己之澄懷息慮」,有
「三累」故「在碎」了。
錢先生又舉王恩任、王留魔道諸聯。《列朝詩集》丁集卷十二:「季重為詩,才情
大用,漫無復持擇,入鬼入魔,惡道岔出。如《天長道中》雲:『地懶無文草,天愚多
暗雲。』《雨泊》雲:『春霖篷翕蝶,江浪柁餐豬。』《快雨》雲:『荷靜香催嚏,樓
疏氣破籠。』」這是講王恩任的詩。《列朝詩列》丁集卷十六說:王亦房「浸淫於時調,
橫縱跌宕,於先人之矩矱 遂將緬而去之。其詩有曰:『紗為槐羽翼,衣作扇仇讎。』又
曰:『暑今天不韻,酒作夜常規。』又曰:『樹將風太暱,煙與月何仇。』又曰:『暑
退蟲多口,涼多鳥孑身。』則不獨謂之詩魔,已轉入惡道中矣。」這是講王留的詩。這
兩家詩,都是背理違情,走入魔道的。
錢先生又引王通《文中子》的話,說明語氣和風格可以看出人的品格來,像謝莊、
王融,其文瑣碎,所以稱為纖人;徐陵、庾信,其文誇張,所以稱為誇人。吳處厚說:
隱士在山林草野,文氣枯槁瑣碎,與朝廷台閣的文詞,雍容華貴的文氣不同。宋晏殊詩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自有富貴人家的氣象。因為北宋的富貴人家,
有梨花院落,柳絮池塘。李慶孫缺乏富貴人家的生活,雖羨慕金玉錦繡,不免露出寒酸
相。陳師道《後山詩話》稱「王岐公(王珪字禹玉)詩,喜用金玉珠璧,以為富貴,而
其兄謂之至寶丹。」王珪是富貴中人,他講金玉珠璧,反映了他的生活,從中顯出富貴
氣象。歸處訥缺乏富貴人家的生活,所以他講的「鍍金牙齒咬銀匙」,還不能與至寶丹
相比。作品是反映生活的,忠實地反映生活的作品,才可信。缺乏生活而虛構的作品不
可信,缺乏真性情的作品,摹仿古人,性情不同,也容易顯出造作的痕跡來。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