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三一)評蘇曼殊論詩人
蘇曼殊數以拜倫比太白仙才ヾ,雪萊比長吉鬼才ゝ。不知英詩鬼才,別有所屬,唯
貝多士可以當之ゞ。至於拜倫之入世踐實,而謂之「仙」,雪萊之凌虛蹈空,而謂之
「鬼」,亦見此僧於文字海中飄零,未嘗得筏登岸也。(50頁) ヾ蘇曼殊:原名玄瑛,後為僧,號曼殊,近代文學家。拜倫: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ゝ雪萊:十八、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
ゞ貝多士:十九世紀英國詩人。
這一則論蘇曼殊,蘇曼殊有《題拜輪(倫)集》:「秋風海上已黃昏,獨向遺編吊
拜倫。詞客飄零君與我,可能異城為招魂。」又《題師梨(雪萊)集》:「誰贈師梨一
曲歌,可憐心事正蹉跎。琅*欲報從何報,夢裡依稀認眼波。」又說:「拜倫猶中之李白,
師梨猶中土李賀,鬼才也。」錢先生指出「拜倫入世踐實」,不得稱「仙」,「雪萊之
凌虛蹈空」,不宜稱「鬼」。按拜倫1812年在國會發表演說,譴責英國統治集團對工人
的血腥鎮壓。1823年投入希臘民族獨立戰爭,即所謂「入世實踐」。雪萊在1819年寫詩
劇《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採用古代神話題材,表達了反抗專制統治的鬥爭必將獲勝
的信念,和空想社會主義的理想,所以說他「凌虛蹈空」,因此說曼殊的比擬不當。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