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一二)言用與借代
《漫叟詩話》載陳本明所謂「言用勿言體」ヾ,與《冷齋夜話》、《童蒙詩訓》所
言ゝ,絕非一事。余皮相而等同之,殊憒憒ゞ。陳氏雲:「前輩謂作詩當言用,勿言體,
則意深矣。若言冷,則雲:『可咽不可漱』,言靜,則雲:『不聞人聲聞履聲』。」兩
例皆東坡詩,分別出《棲賢三峽橋》、《宿海會寺》。
「言體」者,泛道情狀;「言用」者,舉事體示,化空洞為坐實,使廓落有著落。
吳夢窗《風入松》詞々:「黃蜂頻探鞦韆索,有當時纖手香凝」;正以「蜂探」之「用」,
確證「香凝」之體(參觀《管錐編》628—629頁)。蓋描摹刻畫之法,非用「替代字」。
此類描繪亦可流為「替代字」;如言「佳人」者,以「用」顯「體」、以果明因曰:
「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浸假則「傾城」、「傾國」成姝麗之「替代字」。然鑄
詞本意,初非避「名」,固已直言「北方有佳人」矣。「替代字」略判二類。《冷齋夜
話》稱荊公詩「言用不言名」,不言「水」、「柳」、「絲」、「麥」,而言「鴨綠」、
「鵝黃」、「白雪」、「黃雲」;乃擬狀事物之性態,以代替事物之名稱。韓、孟《城
南聯句》以「紅皺」、「黃團」代「棗」、「瓜」,長吉《呂將軍歌》以「圓蒼」代
「天」,《雁門太守行》以「玉龍」代「劍」,即屬此類。《童蒙詩訓》論「文章之妙」,
如「不說作賦,而說『彫蟲』,不說寄書,而說『烹鯉』,不識寒食,但雲『禁火』,
乃征引事物之故實,以代事物之名稱」(參觀《宋詩選注》論晏殊)。子才所譏「浙派」
用「替代字」,多屬此類。一就事物當身本性,一取事物先例成語,二者殊途同揆,均
欲避直言說破,而隱曲其詞耳。六朝詩文,隸事為尚,借古申今,詞歸「替代」(參觀
《管錐編》1420頁、1474頁)。流俗風氣,亦相揚扇。《顏氏家訓﹒勉學》至譏ぁ:
「江南閭裡間,強事飾詞,呼征質為周鄭,謂霍亂為博陸,言食則糊口,道錢則孔方,
問移則楚丘,論婚則宴爾,及王則無不仲宣あ,語劉則無不公靬ぃ。凡有一二百件。」
(563—564頁)
亞理士多德《修詞學》早言文詞之高雅者い,不道事物之名而寫事物之狀。古羅馬
修詞學大師昆體良謂詞達首須正名,顧事物之褻穢鄙俗者,其名不宜筆舌,必代以婉曲
之言。偉達《詩法》ぅ諄諄教人詩中賦詠事物,不可明白說破,當襯托隱約,傍示側指:
如稱谷神、酒神、海神之名,而不直言谷、酒、海,稱父之名以謂子,稱地之名以寓土
著。與吾國之「言劉必公靬」、「杜康解憂」、「天吳效順」、「魏武子孫」、「青箱
世業」、「烏衣子弟」、「蘇小鄉親」之類,一何相似。少陵《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
州嚴八使君》:「賈筆論孤憤う,嚴君賦幾篇□」,謂賈誼、嚴助;岑嘉州《宿關西客
捨寄山東嚴許二山人》□:「灘上思嚴子□,山中憶許由」□,謂嚴光、許由。皆以兩
古人名為兩今人同姓者之「替代字」,明詩中尤成科臼。(567—568頁) ヾ《漫叟詩話》:清代畫家謝垣(字東君,號漫叟)撰,一卷。《說郛》(宛委山堂本)無撰人。
ゝ《冷齋夜話》:宋釋惠洪撰,十卷。《童蒙詩訓》:宋昌本中撰,三卷。
ゞ《談藝錄》247頁把替代字與「言用不言名」混起來,所以在這裡指明。替代字,
如用「虯戶」來代「龍門」,用「葦杖」來代「蒲鞭」。「言用不言名」,如王安石詩:
「含風鴨綠鱗鱗起,弄日鵝黃裊裊垂。」上句指水的作用,風吹水上起微波。下句指柳
的作用,柳的嫩葉在裊裊垂首。即言用,不言水與柳。
々吳夢窗:宋詞家吳文英,字君特,自號夢窗。
ぁ《顏氏家訓》:北齊顏之推撰,二卷。《勉學》是其中篇名。
あ仲宣:三國魏詩人王粲字。
ぃ公靬:三國魏詩人劉楨字。
い亞理士多德:古希臘哲學家。其《詩學》、《修辭學》,是文藝理論中的著名著作。
ぅ偉達:十五、六世紀意大利作家。
う借用漢代賈誼為賦吊屈原的痛哭流涕語。
□借用漢代嚴助賦頌十數篇事。
□岑嘉州:唐代詩人岑參,曾任嘉州刺史。
□借用漢代嚴光耕富春山中,後人名其垂釣處為嚴陵瀨。
□借用上古高士許由讓天下,隱耕箕山事。
這兩則是講「言用不言體」與替代字運用的不同。「言用不言體」是一種高深的
「描摹刻畫」的修辭方法,「化空洞為坐實,使廓落有著落」。如蘇軾《宿海會寺》,
不寫寺裡的幽靜,寫「不聞人聲聞履聲」,只聽見人走路聲,聽不到人的聲音,說明寺
院極靜,這就是寫用不寫體。再如漢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
城,再顧傾人國。」他不描寫佳人的體,如眉怎樣,肩怎樣,項怎樣,面如什麼,腰如
什麼。只寫佳人的作用,一顧可以傾動全城的人,再顧可以傾動全國的人。這首詩明白
地說明言用不言體。這樣寫,比坐實地去描寫眉毛、面目、肩項的吸引力更大,更能打
動人。
又如吳文英《風入松》詞,以「黃蜂頻探」這一具體事物,來確證香凝於纖手這種
無形的存在。以「果」明「因」的這種修辭法有時也可傳為替代字,如「傾城」、「傾
國」之貌,已成了「佳人」、「姝麗」的代稱。「言其用不言其名」,如「含風鴨綠鱗
鱗起,映日鵝黃裊裊垂」(《石林詩話》引),釋惠洪說王安石詩裡用「鴨綠」代水,
用「鵝黃」代柳。又「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雲稻正香」,用「白雪」代絲,用「黃
雲」代麥。錢先生認為這些其實是替代字,與「言用不言體」不同。韓愈與孟郊聯句:
「紅皺曬簷瓦,黃團系門衡」(《城南聯句》),以「紅皺」、「黃團」代「棗」、
「瓜」。李賀以「圓蒼」、「玉龍」代「天」、「劍」,也屬於這一類,皆「就事物當
身本性」而避開直言明說。或以事物成語,「隱曲其詞」,如不言作賦、寄書、寒食,
而言「彫蟲」、「烹鯉」、「禁火」。「雕龍」者,即雕鏤龍文也,從戰國時齊人騶奭
為騶衍修飾文字的故實而來;「烹鯉」者,從《古樂府》:「呼童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而來;「寒食」者,從中國寒食節禁火之舊俗而來。或「征引事物之故實,以代事物之
名稱」,但必須注意簡縮得當,而不能將故實割裂到不通的地步。如《宋詩選注》論晏
殊,舉引《賦得秋雨》中的「楚夢先知薤葉涼」,是把楚懷王夢巫山神女事縮為「楚夢」
兩字,這是縮得好的例子;胡宿把老子講的「如登春台」事縮為「老台」,便簡縮得牽
強不通了。或借古申今,如言食為糊口,言錢為孔方,論婚則宴爾,稱王則仲宣等等,
都是明顯的替代詞。
亞理士多德把狀物代名的修辭手法,看作是「文詞之高雅」;昆體良認為事物鄙俗
不宜直言者,可代以婉曲之言;偉達說的賦詠事物隱約側指。這在中國古已有之,比如,
言酒必杜康,言劉必公靬。杜甫借賈誼的賈來指賈至,借嚴助的嚴來指嚴武,岑參借嚴
光、許由來比隱居山中的隱士,都是以古人名替代今人同姓者的名字。這種借古申今的
替代,到了明代詩文中幾乎成為一種程式。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