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藝錄》讀本
(三)杜律的雄渾與韌瘦
李拔可丈嘗語余①:「元遺山七律誠不可磨滅②,然每有俗調。如『翠被匆匆夢執
鞭』一首,似黑頭黃三③;『寢皮食肉男兒事』一首,似武生楊小樓④。」誠妙於取譬。
遺山七律,聲調茂越,氣色蒼渾,惜往往慢膚松肌,大而無當,似打官話,似作台步;
粉本英雄,斯類衣冠優孟⑤。吳修齡《圍爐詩話》卷六戲題陳臥子《明詩選》曰⑥:
「甚好四平戲,喉聲徹太空。人人關壯繆,齣齣大江東⑦。鑼鼓繁而振,衫袍紫又紅。
座中腦盡裂,笑煞樂村童。」與李丈之評遺山,消息相通。嘗試論之。
少陵七律兼備眾妙,衍其一緒,胥足名家。譬如中衢之尊⑧,過者斟酌,多少不同,
而各如所願。陳後山之細筋健骨⑨,瘦硬通神,自為淵源老杜無論矣。即如楊鐵崖在杭
州嬉春俏唐之體⑩,何莫非從少陵「江上誰家桃樹枝」□、「今朝臘日春意動」、「春
日春盤細生草」、「二月饒睡昏昏然」、「霜黃碧梧白鶴棲」、「江草日日喚愁生」等
詩來;以生拗白描之筆,作逸宕綺仄之詞,遂使飯顆山頭客□,化為西子湖畔人□,亦
學而善變者也。然世所謂「杜樣」者□,乃指雄闊高渾,實大聲弘,如:「萬裡悲秋常
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指麾能事迴天地,
訓練強兵動鬼神」;「旌旗日暖龍蛇動,宮殿風微燕雀高」;「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
浮雲變古今」;「風塵荏苒音書絕,關塞蕭條行路難」;「路經灩澦雙蓬鬢,天入滄浪
一釣舟」;「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三峽樓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雲
山」;「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一類。山谷、後山諸公僅得法於杜律之韌
瘦者□,於此等暢酣飽滿之什,未多效仿。
惟義山於杜□,無所不學,七律亦能兼茲兩體。如《即日》之「重吟細把真無奈,
已落猶開未放愁」,即杜《和裴迪》之「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是也。而
世所傳誦,乃其學杜雄亮諸聯,如《二月二日》之「萬裡憶歸元亮井,三年從事亞夫營」
□,即杜《登高》之「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是也;《安定城樓》之「永
憶江湖歸白髮,欲迴天地入扁舟」□,即杜《別李劍州》之「路經灩澦雙蓬鬢,天入滄
浪一釣舟」是也,而「回天地」三字,又自杜之「指麾能事回天地」來;《蜀中離席》
之「雪嶺未歸天外使,松州猶阻殿前軍」□,即杜《秋盡》之「雪嶺獨看西日落,劍門
猶阻北人來」是也。
中晚唐人集中,杜樣時復一遭。如鄭都官《漂泊》之□「十口漂零猶寄食,兩川消
息未收兵」;至顧逋翁《湖南客中春望》(21)之「風塵海內憐雙鬢,涕淚天涯慘一身」,
兒為明七子之始作俑者矣(22)。
下逮北宋,歐公有「滄波萬古流不盡(23),白鳥雙飛意自閒」,「萬馬不嘶聽號令,
諸蕃無事樂耕耘」。東坡有「令嚴鐘鼓三更月(24),野宿貔貅萬灶煙」。皆即東坡評七
言麗句所自道仿杜「旌旗日暖」、「五更鼓角」諸聯者。蘇門諸子中,張文潛七律最格
寬語秀(25),有唐人風。《柯山集》中《遣興次韻和晁應之》先後八首尤苦學少陵:如
「清涵星漢光垂地,冷覺魚龍氣近人」,「暗峽風雲秋慘淡,高城河漢夜分明」,「雙
闕曉雲連太室,九門晴影動天津」(26),「山川老去三年淚,關塞秋來萬裡愁」;他如
《夏日》之「錯落晴山移斗極,陰森暗峽宿風雷」。胥弘暢不類黃陳輩(27),而近元明
人。顧不過刻劃景物,以為偉麗,無蒼茫激楚之致。至南渡偏安,陳簡齋流轉兵間(28),
身世與杜相類,惟其有之,是以似之。七律如:「天翻地覆傷春色,齒豁頭童祝聖時」;
「乾坤萬事集雙鬢,臣子一謫今五年」;「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五
年天地無窮事,萬裡江湖見在身」;「孤臣白髮三千丈,每歲煙花一萬重」;雄偉蒼楚,
兼而有之。學杜得皮,舉止大方,五律每可亂楮葉(29)。是以劉辰翁序《簡齋集》(30),
謂其詩「望之蒼然,而肌骨勻稱,不如後山刻削」也。陸放翁哀時吊古(31),亦時仿此
體,如:「萬裡羈愁添白髮,一帆寒日過黃州」;「四海一家天歷數,兩河百郡宋山川」;
「樓船夜雪瓜洲渡,匹馬秋風大散關」(32);「細雨春蕪上林苑,頹垣夜月洛陽宮」。
而逸麗有余,蒼渾不足,至多使地名,用實字,已隱開明七子之風矣。
元遺山遭際,視簡齋愈下,其七律亦學杜之肥,不學杜之瘦(33),尤支空架,以為
高腔。如《橫波亭》詩之類,枵響窾 言(34),真有「甚好四平戲」之歎。然大體揚而能
抑,剛中帶柔,家國感深,情文有自。
及夫明代,獻吉、於鱗繼之(35),元美之流(36),承趙子昂「填滿」之說(37),仿
杜子美雄闊之體,不擇時地,下筆伸紙,即成此調。復稍參以王右丞《早朝》、《雨中
春望應制》(38),李東川《寄盧員外、綦毋三》(39),祖詠《望薊門》之制(40),每篇
必有人名地名。輿地之志,點鬼之簿(41),粗豪膚廓,抗而不墜,放而不斂。作悲涼之
語,則林貞恆《福州志》所謂「無病呻吟」也(42);逞弘大之觀,則吳修齡《圍爐詩話》
所謂「瞎唐體」也(43)。窮流溯源,簡齋、遺山,實不啻為之導焉。人知明七子之為唐
詩高調,安知簡齋、遺山亦宋元詩之易流於高聲昆者乎(44)。故明人雖不取宋詩,而每
能賞識簡齋。胡元瑞於七子為應聲之蟲(45),《詩藪﹒外編》卷五則雲:「南宋古體推
朱元晦,近體無出陳去非」(46),又雲:「師道得杜骨,與義得杜肉」,又雲:「陳去
非弘壯,在杜陵廊廡。」蓋朱之學選,陳之學杜,蹊徑與七子相似也(47)。吳修齡於七
子為吠影之狗,而《圍爐詩話》卷四亦謂:「陳去非能作杜句。」草蛇灰線(48),消息
可參。
近人俞恪士《觚庵詩》之學簡齋(49),郭春榆《匏廬詩》之師遺山(50),郭為較勝,
而不能樸屬微至,則二家之所同病也。陸祁孫《合肥學捨札記》卷六雲(51):「工部七
律二種。『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義山而後,久成絕調。『伯仲之間見
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務觀、裕之、獻吉、臥子尚能學之」雲雲。竊謂第一種句,
宋人如陳後山、曾茶山皆能學之(52)。晚唐李鹹用《緋桃》雲:「未醉已知醒後憶,欲
開先為落時愁」;南宋楊誠齋《普明寺見梅》雲:「猶喜相看卻恨晚,故應更好半開時」;
亦尚存遺響。故錢龍錫評義山「重吟、已落」(53)一聯雲:「閒冷處偏搜得到,宋人之
工全在此。」馮注引。祁孫失之未考耳。陳臥子大才健筆,足以殿有明一代之詩而無愧,
又丁百六陽九之會(54),天意昌詩,宜若可以悲壯蒼涼,上繼簡齋、遺山之學杜。乃讀
其遺集,終覺偉麗之致,多於蒼楚。在本朝則近青邱、大復(55),而不同獻吉;於唐人
則似東川、右丞,而不類少陵。祁孫之言,亦未識曲聽真。然知以放翁、遺山與明之七
子並舉,則具眼人語也。(172—175頁) ①李拔可:近人李宣龔字,為同光體詩人。
②元遺山:元作家元好問號。
③黑頭黃三:已故著名京劇演員黃潤甫,架子花臉,有「活曹操」之稱,著名演員
侯喜瑞、郝壽臣是他的學生。
④武生楊小樓:已故著名京劇演員,曾演《長板坡》、《青石山》、《湘江會》等,
武戲文唱,梅蘭芳極稱譽他。
⑤衣冠優孟:春秋時楚人優孟,在孫叔敖卒後,曾著其衣冠,為其子爭得封地。
⑥吳修齡:清作家吳喬字。撰《圍爐詩話》六卷。陳臥子:明作家陳子龍字。
⑦四平戲:一稱平調戲,介於昆曲二黃間的一種曲調。關壯繆:三國蜀關羽謚。元
代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雜劇關羽唱「大江東去」。
⑧中衢之尊:《淮南子﹒繆稱》:「聖人之道,猶中衢(路中)而設尊(樽,杯)
耶,過者斟酌,多少不同,各得其所宜。」
⑨陳後山:宋詩人陳師道,號後山居士。
⑩楊鐵崖:明作家楊維楨讀書鐵崖山,因號鐵崖。嬉春俏唐體:楊維楨在杭州所作
風華綺麗的詩體。
□少陵:唐杜甫,自稱少陵野老。
□飯顆山頭客:是李白《戲贈杜甫》:「飯顆山(在長安)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
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講杜甫的瘦。
□西子湖:即西湖,因蘇軾詩有「欲把西湖比西子」句而得名。指嬉春俏唐體如西
子湖畔人的豐滿。
□杜樣:以杜詩作榜樣。
□韌瘦:指杜詩中細密老練、沉鬱瘦硬的風格。
□義山:唐詩人李商隱字。
□元亮井:陶潛字元亮,此指《歸田園居》:「井灶有遺處。」亞夫營:漢周亞夫
駐軍細柳,漢文帝前去勞軍,稱他為「真將軍」。此指李商隱在柳仲郢幕府作幕僚。從
事:辦事。又,州刺史的佐史稱從事史。
□入扁舟:坐小船回到江湖上去,暗用范蠡助越王句踐滅吳後泛舟五湖歸隱事。
□雪嶺:雪山。天外史:《舊唐書﹒吐蕃傳》:「寶應二年三月,遣李之芳、崔倫
使於吐蕃,至其境而留之。」松州:今四川松潘縣。殿前軍:京城神策軍(禁衛軍)。
當時邊兵給養薄,要求改隸神策軍,可以增加給養,稱神策行宮。這兩句指戰亂未息。
□鄭都官:唐詩人鄭谷,曾任都官郎中。
(21)顧逋翁:唐詩人顧況字。
(22)明七子:指明代詩歌流派前後七子。
(23)歐公:宋作家歐陽修。
(24)東坡:宋蘇軾,號東坡居士。
(25)張文潛:宋作家張耒字。有《柯山集》五十卷。
(26)雙闕:宮門前的兩個望樓。太室:即嵩山。九門:指皇宮有九門。天津:銀河
中的九星,稱「天津九星」。
(27)胥:皆。黃:黃庭堅。陳:陳與義。
(28)陳簡齋:宋詩人陳與義號。
(29)可亂楮葉:比喻模仿逼真。宋人用象牙刻成楮葉,「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別也」,
見《韓非子﹒喻老》。
(30)《簡齋集》:陳與義撰,十六卷。
(31)陸放翁:宋陸游號。
(32)樓船:戰艦。瓜洲渡:在鎮江斜對岸。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顏亮南侵,
宋將虞允文在瓜洲一帶抗擊,金兵潰退。大散關:在今陝西寶雞縣西南,宋與金以大散
關為界。乾道八年,陸游在王炎幕府,計劃進軍大散關。
(33)指學杜甫的雄闊高渾,實大聲宏之作,即杜之肥;不學杜甫的沉鬱苦澀、細密
老練之作,即杜之瘦。
(34)元好問《橫波亭》中兩聯:「萬裡風濤接雲海,千年豪傑壯山丘。疏星淡月魚
龍夜,老木清露鴻雁秋。」枵響窾(ku□n款)言:若響空祠,內容虛空。
(35)獻吉:明李夢陽字。於鱗:明李攀龍字。
(36)元美:明王世貞字。
(37)趙子昂:元趙孟□字。「填滿」說:王世貞《藝苑卮言》卷一稱絕句:「離首
即尾,離尾即首,而腰腹亦自不可少,妙在愈小而大,愈促而緩。」或即此意。
(38)王右丞:唐王維,曾官尚書右丞。其《和賈至早朝》:「九天閶闔開宮殿,萬
國衣冠拜冕旒。」又《雨中春望》:「雲裡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39)李東川:唐詩人李頎,東川人。《寄司勳盧員外》:「歸鴻欲度千門雪,侍女
新添五夜香。」《寄綦毋三》:「南川梗稻花侵縣,西嶺雲霞色滿堂。」
(40)祖詠:唐詩人。《望薊門》:「沙場烽火侵胡月,海畔雲山擁薊城。」
(41)輿地之志,點鬼之簿:指地名、古人名之作。唐楊炯用古人名作文,人稱為
「點鬼簿」,見張鷟《朝野歛載》。
(42)林貞恆:明作家林□字。
(43)瞎唐體:清吳喬《圍爐詩話》卷一:「明之瞎盛唐詩,字面煥然,無意無法,
直是木偶被文繡耳。」
(44)高聲昆:鐘高而上小下大,聲藏於上,其聲不揚。見《周典﹒春官﹒典同》。
(45)指胡應麟在《詩藪》論詩宗王世貞之說,主張「體以代變」、「格以代降」,
與七子之見頗近。
(46)朱元晦:宋經學大家朱熹字。陳去非:宋陳與義字。
(47)蹊徑:門徑。
(48)草蛇灰線:金聖歎批《水滸》:「有草蛇灰線法,……驟看之有如無物,及至
細尋,其中便有一條線索,拽之通體俱動。」
(49)俞恪士:近人俞明震字。撰有《觚庵詩存》,四卷。
(50)郭春榆:近人郭曾炘。撰有《匏廬詩》。
(51)陸祁孫:清陸繼輅字。有《合肥學捨札記》十二卷。
(52)曾茶山:宋作家曾幾,自號茶山居士,有《茶山集》三十卷。
(53)錢龍錫:明遺民學者錢機山,字稚文,諱龍錫。
(54)丁百六陽九之會:碰上災難。術數家以4617年為一元,入元後的106年有災難,
稱百六陽九。此指明亡。
(55)青邱:明詩人高啟,字季迪,因居吳淞江之青丘,自號青丘子。
大復:明作家何景明號。
七言律詩,發展到杜甫筆下,已經成熟,無論在結構、聲律、對仗、煉字、煉句等
方面,都已積累了完整的藝術經驗,足以使他成為「兼備眾妙」的大師。後來學習杜詩
的人,只要認真「衍其一緒」者,還沒有不「胥足名家」的。
這一則便是沿著學杜者的足跡,論杜詩七律的兩種不同風格:一種是雄渾沉鬱,飽
滿聲宏的;一種是生拗白描,逸宕綺仄的。陳師道的「細筋健骨,瘦硬通神」,是學杜
甫後一種風格;楊維楨的嬉春俏唐體,是學杜甫前一種風格而加以變化。歷來學杜者,
多學其後一種風格,而較少學到他的前一種風格,唯有李商隱無所不學,能兼兩體。
錢先生指出杜甫逸宕綺仄的詩,如《風雨看舟前落花戲為新句》:
江上人家桃樹枝,春寒細雨出疏籬。影道碧水潛勾引,風妒紅花卻倒吹。吹花困懶
傍舟楫,水光風力俱相怯。赤憎輕薄遮人懷,珍重分明不來接。……
這詩從春寒細雨風吹中寫落花,不說風吹雨打桃花落,卻說桃花倒影水中,水中的
倒影暗中勾引桃花落下去,這就是設想的超逸。又說吹落的桃花憎恨落到人的懷裡顯得
輕薄,不肯接近人,這是設想的奇特。加以辭采綺麗,所以稱為逸宕綺仄,是柔婉的。
再像《十二月一日》:
今朝臘月春意動,雲安縣前江可憐。一聲何處送書雁,百丈誰家上瀨船。未將梅蕊
驚愁眼,要取椒花媚遠天。明光起草人所羨,肺病幾何朝日邊。
這首詩從臘月的冬至一陽生,說到春意發動,寫到眼前的雲安縣前的江水可愛。聽
到一聲雁叫,想到雁足傳書,想到家書;看到江邊用纖拉船,百丈指纖,這就想到坐船
出峽。又從春意動,想到梅花還沒開放,不能供愁眼欣賞。又想到元旦快到了,朝廷上
在元旦要獻椒花頌,怎麼獻上朝廷。又想到從前在明光宮起草文件為人所羨,現在在雲
安縣害肺病不知何時能夠回京。設想曲折,也屬於婉曲格。
錢先生又指出杜甫雄闊高渾、實大聲宏的詩,屬於剛健的風格。如《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裡悲秋
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詩前四句寫景,「風急天高」,「落木蕭蕭」,「長江滾滾」。極寫景象的闊大。
後四句抒懷,「萬裡悲秋」,「百年多病」,寫空間的廣闊,時間的綿長,所謂雄闊,
也屬於剛健的風格。再像《登樓》: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北極朝廷
終不改,西山寇盜莫相侵。可憐後主還祠廟,日暮聊為梁父吟。
這首詩,「錦江」句指空間的廣闊,「玉壘」句指時間的久遠。
「西山寇盜」指吐蕃入侵,屬「萬方多難」之一,但朝廷像北辰星不改,所以望吐
蕃莫相侵。想到成都的後主還是有祠廟的,感歎時無諸葛亮。這首詩雄闊高渾,也屬於
剛健的風格。
錢先生又指出李商隱學杜甫,也有這兩種風格。如《即日》:
一歲林花即日休,江間亭下悵淹留。重吟細把真無奈,已落猶開未放愁。山色正來
銜小苑,春陰只欲傍高樓。金鞍忽散銀壺滴,更醉誰家白玉鉤。
這首仿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此時對雪遙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幸不折來
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愁。江邊一樹垂垂發,朝夕催人自白頭。
這首詩寫裴迪在東亭送客逢早梅,好像何遜在東閣看到官梅作詩。客中送客,又是
逢春思鄉,更難為懷。幸虧沒有折梅寄來,免得使人引起對歲暮的感傷。倘使看到折梅,
更引起鄉愁,擾亂心曲。但又想到江邊梅樹快要開放,早晚催人愁思,使人發白。這詩
用意曲折,婉轉抒情,風格是柔婉的。再看李商隱的《即日》一首,一年的林花即日要
完了,詩人遲留在江間亭下賞花,無可奈何。有的花已落,使人發愁;有的花尚開,還
可賞玩。山色正來籠罩小苑,春陰只欲依傍高樓,已到黃昏。金鞍忽散,何處能求一醉
呢?這首詩「重吟」一聯,情思婉曲,全詩屬於婉曲格。
錢先生又指出李商隱《安定城樓》中的一聯,仿照杜甫《別李劍州》的一聯。杜甫
《將赴荊南寄別李劍州》:
使君高義驅今古,寥落三年坐劍州。但見文翁能化俗,焉知李廣未封侯。路經灩澦
雙蓬鬢,天入滄浪一釣舟。戎馬相逢更何日?春風回首仲宣樓。
李商隱《安定城樓》:
迢遞高城百尺樓,綠楊枝外盡汀洲。賈生年少虛垂涕,王粲春來更遠遊。永憶江湖
歸白髮,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鵷雛竟未休。
杜甫的一首,寫李劍州有高義,與古今有高義的人並駕齊驅。做了三年刺史,像漢
朝文翁那樣能移風易俗,但又像李廣那樣未得封侯。後四句講自己,將要出三峽到荊南
去,水路經過險灘灩澦堆,兩鬢蓬松,坐著一釣舟進江漢交匯處的滄浪之水。在戎馬戰
亂中不知何日相逢,估計在春風來時到荊南,登上王粲所登的樓來回頭望你。詩中「路
經」一聯,寫得驚險而廣闊,加上「雙蓬鬢」「一釣舟」的感歎,顯得雄渾,風格是剛
健的。
再看李商隱的一首。他登上高城的高樓,看到城外的景物,感歎自己像漢朝賈誼年
輕時受到排擠而落淚,此指他雖考上了博學宏詞,卻被人把名字抹去。又像三國時王粲
去投靠劉表,而他李商隱是到涇原去投靠王茂元,都屬寄人籬下。他去考試是想進入朝
廷,要旋轉乾坤使唐朝中興,到那時他滿頭白髮,就到永遠懷念的江湖上,坐著扁舟回
去。至於考試求取功名,不過是貓頭鷹得到腐鼠,這裡他正告他人不要妄加猜疑鳳凰
(李商隱自比)要奪取腐鼠,表明他睥睨功名利祿。這首詩的「永憶」一聯表達了李商
隱的遠大抱負,是雄闊高渾的。全詩的風格是剛健的,思想是深刻的。
錢先生又指出宋人如黃庭堅、陳師道、曾幾,元人如元好問,明人如陳子龍等,都
有悲壯蒼涼之詩,明胡應麟《詩藪》云「師道得杜骨」亦指此。現在讀一讀陳師道的
《舟中》:
惡風橫江江卷浪,黃流湍猛風用壯。疾如萬騎千里來,氣壓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
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殘更。少年行路今頭白,不盡還家去國情。
「惡風捲浪」,「湍猛風壯」是寫江上景象的雄闊,從中可以看出那股蒼堅瘦勁和
剛健的風格,只能得法於杜詩。黃庭堅《寄黃幾復》: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
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籐。
起筆從不經意處寫來,由兩人相隔路途之遙,「傳書不能」,寫到他們少時的友情
和今日的遭際,在章法上如此沉著頓挫的詩並不多見,也不能不得益於杜詩。元好問
《眼中》:
眼中時事益紛然,擁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鄉各異縣,衣冠今日是何年。枯槐聚蟻
無多地,秋水鳴蛙自一天。何處青山隔塵土,一庵吾欲送華顛。
從眼中所見之紛然、「寒夜不眠」寫起,寫到骨肉他鄉,各在一方,極寫亡國之痛,
沉鬱悲涼,不止章法學杜,氣色蒼渾亦似杜。錢先生對元好問學杜律指出兩點,均是前
人所未道及者:一是「大體揚而能抑,剛中帶柔,家國感深,情文有自」,「聲調茂越,
氣色蒼渾」;二是「往往慢膚松肌,大而無當,似打官話,似作台步;粉本英雄,斯類
衣冠優孟」。將元好問學杜的長處和不足都說到了。其長處多是屬於思想感情方面的表
達,而短處似在藝術形式上有裝腔作勢之嫌,亦即尚未達到純熟自然的地步。陳與義的
家世與杜甫相類,他學杜詩與元好問相同的是「學杜之肥,不學杜之瘦」,喜仿杜甫宏
闊之體,引為高調,胡應麟又將其與師道相比,說「與義得杜肉」,於雄偉蒼楚之外,
注意到聲律和煉句,如《登岳陽樓》:
洞庭之東江水西,簾旌不動夕陽遲。登臨吳蜀橫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時。萬裡來游
還望遠,三年多難更憑危。白頭吊古風霜裡,老木蒼波無限悲。
從岳陽樓的處地空闊寫起,登臨可望吳蜀,萬裡來游遠望,不禁吊古傷情,寫得自
然流暢,聲調響亮,不用奇字,不作奇想,無限悲涼之意,讀來抑揚頓挫,句句感人。
明陳子龍學陳與義和元好問,實則是學杜。他的《遼事雜詩》之一:
盧龍雄塞倚天開,十載三逢敵騎來。磧裡角聲搖日月,回中烽色動樓台。陵園白露
年年滿,城郭青磷夜夜哀。共道安危任樽俎,即今誰是出群才。
憂國傷時,風格悲壯蒼涼,但這類詩在其集中並不多見。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