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傳第二十九 源賀

    源賀,自署河西王禿髮辱檀之子也。辱檀為乞伏熾磐所滅,賀自樂都來奔。賀
偉容貌,善風儀。世祖素聞其名,及見,器其機辯,賜爵西平侯,加龍驤將軍。謂
賀曰:「卿與朕源同,因事分姓,今可為源氏。」從擊叛胡白龍,又討吐京胡,皆
先登陷陳。進號平西將軍。
    世祖征涼州,以賀為鄉導。詔問攻戰之計。賀對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鮮卑,
各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舊民,臣願軍前宣國威信,示其福禍,必相率歸降。外援
既服,然後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世祖曰:「善。」於是遣賀率精騎歷諸部
招慰,下三萬餘落,獲雜畜十餘萬頭。及圍姑臧,由是無外慮,故得專力攻之。涼
州平,遷征西將軍,進號西平公。又從征蠕蠕,擊五城、吐京胡,討蓋吳諸賊,皆
有功。拜散騎常侍。從駕臨江,為前鋒大將。賀為人雄果,每遇強寇,輒自奮擊。
世祖戒之曰:「兵凶戰危,不宜輕犯;卿可運籌處分,勿恃身力也。」賀本名破羌,
是役也,世祖曰;「人之立名,宜其得實,何可濫也?」賜名賀焉。拜殿中尚書。
    南安王余為宗愛所殺也,賀部勒禁兵,靜遏外內,與南部尚書陸麗決議定策,
翼戴高宗。令麗與劉尼馳詣苑中,奉迎高宗,賀守禁中為之內應。俄而麗抱高宗單
騎而至,賀乃開門。高宗即位,社稷大安,賀有力焉。轉征北將軍,加給事中,以
定策之勳,進爵西平王。高宗即位,班賜百僚,謂賀曰:「朕大繼善人,卿其任意
取之,勿謙退也。」賀辭,固使取之,賀唯取戎馬一匹而已。
    是時,斷獄多濫,賀上書曰:「案律:謀反之家,其子孫雖養他族,追還就戮,
所以絕罪人之類,彰大逆之辜;其為劫賊應誅者,兄弟子姪在大遠,道隔關津,皆
不坐。竊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謀,非絕類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詔。若年十三已
下,家人首惡,計謀所不及,愚以為可原其命,沒入縣官。」高宗納之。出為征南
將軍、冀州刺史,改封隴西王。賀上書曰:「臣聞:人之所寶,莫寶於生全;德之
厚者,莫厚於宥死。然犯死之罪,難以盡恕,權其輕重,有可矜恤。今勁寇遊魂於
北,狡賊負險於南,其在疆場,猶須防戍。臣愚以為自非大逆、赤手殺人之罪,其
坐贓及盜與過誤之愆應入死者,皆可原命,謫守邊境。是則已斷之體,更受全生之
恩;徭役之家,漸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幾在茲。《虞書》曰『流宥五刑』,
此其義也。臣受恩深重,無以仰答,將違闕庭,豫增系戀,敢上瞽言,唯加裁察!」
高宗納之。已後入死者,皆恕死徙邊。久之,高宗謂群臣曰:「源賀勸朕宥諸死刑,
徙棄北番諸戍,自爾至今,一歲所活殊為不少,生濟之理既多,邊戍之兵有益。卿
等事朕,致何善意也?苟人人如賀,朕治天下復何憂哉!顧憶誠言,利實廣矣。」
群臣鹹曰:「非忠臣不能進此計,非聖明不能納此言。」
    賀之臨州,鞫獄以情,徭役簡省。武邑郡奸人石華告沙門道可與賀謀反,有司
有聞。高宗謂群臣曰;「賀誠心事國,朕為卿等保之,無此明矣。」乃精加訊檢,
華果引誣。於是遣使者詔賀曰「卿以忠誠款至,著自先朝,以丹青之潔而受蒼蠅之
汙。朕登時研檢,已加極法,故遣宣意。其善綏所蒞,勿以囂謗之言致損慮也。」
賀上書謝。書奏,高宗顧謂左右曰:「以賀之忠誠,尚致其誣,不若是者,可無慎
乎!」時考殿最,賀治為第一,賜衣馬器物,班宣天下。賀上表請代,朝議以賀得
民情,不許。在州七年,乃徵拜太尉。
    蠕蠕寇邊,賀從駕追討,破之。顯祖將傳位於京兆王子推,時賀都督諸軍屯漠
南,乃馳傳徵賀。賀既至,乃命公卿議之。賀正色固執不可。即詔賀持節奉皇帝璽
綬以授高祖。
    是歲,河西敕勒叛,遣賀率眾討之,降二千餘落。倍道兼行,追賊黨郁朱於等
至枹罕,大破之,斬首五千餘級,虜男女萬餘口、雜畜三萬餘頭。復追統萬、高平、
上邽三鎮叛敕勒至於金城,斬首三千級。賀依古今法及先儒耆舊之說,略采至要,
為十二陳圖以上之。顯祖覽而嘉焉。
    賀以年老辭位,詔不許。又詔都督三道諸軍,屯於漠南。是時,每歲秋冬,遣
軍三道並出,以備北寇,至春中乃班師。賀以勞役京都,又非御邊長計,乃上言:
「請募諸州鎮有武健者三萬人,復其徭賦,厚加賑恤,分為三部。二鎮之間築城,
城置萬人,給強弩十二床,武衛三百乘。弩一床,給牛六頭。武衛一乘,給牛二頭。
多造馬槍及諸器械,使武略大將二人以鎮撫之。冬則講武,春則種殖,並戍並耕,
則兵未勞而有盈畜矣。又於白道南三處立倉,運近州鎮租粟以充之,足食足兵,以
備不虞,於宜為便。不可歲常舉眾,連動京師,令朝庭恆有北顧之慮也。」事寢不
報。
    又上書稱病篤,乞骸骨,至於再三,乃許之。朝有大議皆就詢訪,又給衣藥珍
羞。太和元年二月,療疾於溫湯,高祖、文明太后遣使者屢問消息,太醫視疾。患
篤,還京師。賀乃遣令敕諸子曰:「吾頃以老患辭事,不悟天慈降恩,爵逮於汝。
汝其毋傲吝,毋荒怠,毋奢越,毋嫉妒;疑思問,言思審,行思恭,服思度;遏惡
揚善,親賢遠佞;目觀必真,耳屬必正;誠勤以事君,清約以行己。吾終之後,所
葬時服單櫝,足申孝心,芻靈明器,一無用也。」三年秋薨,年七十三。贈侍中、
太尉、隴西王印綬,謚曰宣,賻雜彩五百匹,賜轀輬車及命服、溫明秘器,陪葬於
金陵。
    長子延,性謹厚好學。初以功臣子拜侍御中散,賜爵武城子,西冶都將。卒,
贈涼州刺史、廣武侯,謚曰簡。子鱗襲。
    延弟思禮,後賜名懷,謙恭寬雅,有大度。高宗末,為侍御中散。父賀辭老,
詔懷受父爵,拜征南將軍。尋為持節、督諸軍,屯於漠南。還,除殿中尚書,出為
長安鎮將、雍州刺史。清儉有惠政,善於撫恤,劫盜息止,流民皆相率來還。歲餘,
復拜殿中尚書,加侍中,參都曹事。又督諸軍征蠕蠕,六道大將鹹受節度。遷尚書
令,參議律令。後例降為公。除司州刺史。從駕南征,加衛大將軍,領中軍事。以
母憂去職,賜帛三百匹、谷千石。十九年,除征北大將軍、夏州刺史,轉都督雍岐
東秦諸軍事、征西大將軍、雍州刺史。
    景明二年,徵為尚書左僕射,加特進。時有詔,以奸吏犯罪,每多逃遁,因眚
乃出,並皆釋然。自今已後,犯罪不問輕重,而藏竄者悉遠流。若永避不出,兄弟
代徙。懷乃奏曰:「謹按知制:逃吏不在赦限。竊惟聖朝之恩,事異前宥,諸流徙
在路,尚蒙旋反,況有未發而仍遣邊戍?按守宰犯罪,逃走者眾,祿潤既優,尚有
茲失,及蒙恩宥,卒然得還。今獨苦此等,恐非均一之法。如臣管執,謂宜免之。」
書奏,門下以成式既班,駁奏不許。懷重奏曰:「臣以為法貴經通,治尚簡要,刑
憲之設,所以綱羅罪人。苟理之所備,不在繁典;行之可通,豈容峻制?此乃古今
之達政,救世之恆規。伏尋條制,勳品已下,罪發逃亡,遇恩不宥,仍流妻子。雖
欲抑絕奸途,匪為通式。謹按事條,侵官敗法,專據流外,豈九品已上,人皆貞白
也?其諸州守宰,職任清流,至有貪濁,事發逃竄,而遇恩免罪。勳品已下,獨乖
斯例。如此,則寬縱上流,法切下吏,育物有差,惠罰不等。又謀逆滔天,輕恩尚
免;吏犯微罪,獨不蒙赦,使大宥之經不通,開生之路致壅,進違古典,退乖今律?
輒率愚見,以為宜停。」書奏,世宗納之。
    其年,除車騎大將軍、涼州大中正。懷奏曰:「南賊遊魂江揚,職為亂逆,肆
厥淫昏,月滋日甚。貴臣重將,靡才孑遺,崇信奸回,暱比閹豎,內外離心,骨肉
猜叛。蕭寶融僭號於荊郢,其雍州刺史蕭衍勒兵而東襲,上流之眾已逼其郊。廣陵、
京口各持兵而懷兩望,鐘離、淮陰並鼎峙而觀得失。秣陵孤危,制不出門。君子小
人,並羅災禍,延首北望,朝不及夕。斯實天啟之期,吞併之會。乘厥蕭牆之釁,
藉其分崩之隙,東據歷陽,兼指瓜步,緣江鎮戍,達於荊郢。然後奮雷電之威,布
山河之信,則江西之地,不刃自來,吳會之鄉,指期可舉。昔士治有言,皓若暴死,
更立賢主,文武之官,各得其任,則勁敵也。若蕭衍克就,上下同心,非直後圖之
難,實亦揚境危逼。何則?壽春之去建鄴,七百而已,山川水陸,彼所諳利。脫江
湘無波,君臣效職,藉水憑舟,倏忽而至,壽春容不自保,江南將若之何?今寶卷
邑居有土崩之形,邊城無繼援之光,清蕩江區,實在今日。臣受恩既重,不敢不言。」
詔曰:「不君不臣,江南常弊,有粟不食,其在斯矣。上天將欲亡之,諸番又願取
之,人事天道,孰雲匪會?但以養害,仁者不為。且十月五日,衍軍已達大航,其
大傷小亡之勢,久應有決。假令天罰寶卷,衍兵獲進,則衍之主佐,又是亂亡遣孽,
皇靈其能久佑之乎?今之所矜者,正以南黔企德,邊書繼至,殄悴之氓,理須救接。
若爾者,揚州兵力,配積不少,但可速遣任城,委以處分,別加慰勉,令妙盡邊算
也。」以衍事克,遂停。
    懷又表曰:「昔世祖升遐,南安在位,出拜東廟,為賊臣宗愛所弒。時高宗避
難,龍潛苑中,宗愛異圖,神位未定。臣亡父先臣賀與長孫渴侯、陸麗等表迎高宗,
纂微寶命。麗以扶負聖躬,親所見識,蒙授撫軍大將軍、司徒公、平原王。興安二
年,追論定策之勳,進先臣爵西平王。皇興季年,顯祖將傳大位於京兆王。先臣時
都督諸將,屯於武川,被徵詣京,特見顧問。先臣固執不可,顯祖久乃許之,遂命
先臣持節授皇帝璽綬於高祖。至太和十六年,麗息叡狀私書,稱其亡父與先臣援立
高宗,朝廷追錄,封叡鉅鹿郡開國公。臣時丁艱草土,不容及例。至二十年,除臣
雍州刺史,臨發奉辭,面奏先帝,申先臣舊勳。時敕旨但赴所臨,尋當別判。至二
十一年,車駕幸雍,臣復陳聞,時蒙敕旨,征還當授。自宮車晏駕,遂爾不白。竊
惟先臣遠則援立高宗,寶歷不附;近則陳力顯祖,神器有歸。如斯之勳,超世之事。
麗以父功而獲河山之賞。臣有家勳,不沾茅社之賜。得否相懸,請垂裁處。」詔曰:
「宿老元丕,雲如所訴;訪之史官,頗亦言此。可依比授馮翊郡開國公,邑百戶。」
    又詔為使持節,加侍中、行台,巡行北邊六鎮、恆燕朔三州,賑給貧乏,兼采
風俗,考論殿最,事之得失,皆先決後聞。自京師遷洛,邊朔遙遠,加連年旱儉,
百姓困弊。懷銜命巡撫,存恤有方,但宜運轉,有無通濟。時後父於勁勢傾朝野,
勁兄於祚與懷宿昔通婚,時為沃野鎮將,頗有受納。懷將入鎮,祚郊迎道左,懷不
與語,即劾祚免官。懷朔鎮將元尼須與懷少舊,亦貪穢狼藉,置酒請懷,謂懷曰;
「命之長短,由卿之口,豈可不相寬貸?」懷曰;「今日之集,乃是源懷與故人飲
酒之坐,非鞫獄之所也。明日公庭,始為使人撿鎮將罪狀之處。」尼須揮淚而已,
無以對之。懷既而表劾尼須。其奉公不撓,皆此類也。
    懷又表曰:「景明以來,北蕃連年災旱,高原陸野,不任營殖,唯有水田,少
可菑畝。然主將參僚,專擅腴美,瘠土荒疇給百姓,因此困弊,日月滋甚。諸鎮水
田,請依地令分給細民,先貧後富。若分付不平,令一人怨訟者,鎮將已下連署之
官,各奪一時之祿,四人已上奪祿一週。北鎮邊蕃,事異諸夏,往日置官,全不差
別。活野一鎮,自將已下八百餘人,黎庶怨嗟,僉曰煩猥。邊隅事鮮,實少畿服,
請主帥吏佐五分減二。」詔曰:「省表具恤民之懷,已敕有司一依所上,下為永淮。
如斯之比,不便於民,損化害政者,其備列以聞。」時細民為豪強陵壓,積年枉滯,
一朝見申者,日有百數。所上事宜便於北邊者,凡四十餘條,皆見嘉納。
    正始元年九月,有告蠕蠕率十二萬騎六道並進,欲直趨沃野、懷朔,南寇恆代。
詔懷以本官,加使持節、侍中,出據北蕃,指授規略,隨須徵發。諸所處分,皆以
便宜從事。又詔懷子直寢徽隨懷北行。詔賜馬一匹、細鎧一具、御槊一枚。懷拜受
訖,乃於其庭跨鞍執槊,躍馬大呼,顧謂賓客曰;「氣力雖衰,尚得如此。蠕蠕雖
畏壯輕老,我亦未便可欺。今奉廟勝之規,總驍捍之眾,足以擒其酋帥,獻俘闕下
耳。」時年六十一。懷至雲中,蠕蠕亡遁。
    懷旋至恆代,案視諸鎮左右要害之地,可以築城置戍之處,皆量其高下,揣其
厚薄,及儲糧積仗之宜,犬牙相救之勢,凡表五十八條。表曰:「蠕蠕不羈,自古
而爾。遊魂鳥集,水草為家,中國患者,皆斯類耳。歷代驅逐,莫之能制。雖北拓
榆中,遠臨瀚海,而智臣勇將,力算俱竭。胡人頗遁,中國以疲。於時賢哲,思造
化之至理,推生民之習業。量夫中夏粒食邑居之民、蠶衣儒步之士,荒表茹毛飲血
之類、鳥宿禽居之徒,親校短長,因宜防制。知城郭之固,暫勞永逸。自皇魏統極,
都於平城,威震天下,德籠宇宙。今定鼎成周,去北遙遠。代表諸蕃北固,高車外
叛,尋遭旱儉,戒馬甲兵,十分闕八。去歲復鎮陰山,庶事蕩盡,遣尚書郎中韓貞、
宋世量等檢行要險,防遏形便。謂淮舊鎮東西相望,令形勢相接,築城置戍,分兵
要害,勸農積粟,警急之日,隨便翦討。如此則威形增廣,兵勢亦盛。且北方沙漠,
夏乏水草,時有小泉,不濟大眾。脫有非意,要待秋冬,因雲而動。若至冬日,冰
沙凝厲,游騎之寇,終不敢攻城,亦不敢越城南出,如此北主無憂矣。」世宗從之。
今北鎮諸戍東西九城是也。遷驃騎大將軍。
    時武興氐王楊紹先叔集起反叛,詔懷使持節、侍中、都督平氐諸軍事以討之,
須有興廢,任從權計。其邢巒、李煥並稟節度。三年六月卒,年六十三。詔給東圍
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襲、錢二十萬、布七百匹、蠟三百斤,贈司徒、冀州刺史。
兼吏部尚書盧昶奏:「太常寺議謚曰,懷體尚寬柔,器操平正,依謚法,柔直考終
曰『靖』,宜謚靖公。司徒府議,懷作牧陝西,民餘惠化,入總端貳,朝列歸仁,
依謚法,布德執議曰『穆』,宜謚穆公。二謚不同。」詔曰:「府、寺所執,並不
克允,愛民好與曰『惠』,可謚惠公。」
    懷性寬容簡約,不好煩碎。恆語人曰;「為貴人,理世務當舉納維,何必須太
子細也。譬如為屋,但外望高顯,楹棟平正,基壁完牢,風雨不入,足矣。斧斤不
平,斫削不密,非屋之病也。」又性不飲酒而喜以飲人,好接賓友,雅善音律,雖
在白首,至宴居之暇,常自操絲竹。懷有七子。
    長子規,字靈度。中書學生、羽林監,襲爵。年三十三卒。
    子肅,襲。卒。
    子紹,襲。景明初,詔復王爵,尋除隴西郡開國公。卒於光祿大夫。贈度支尚
書、冀州刺史,謚曰文。
    子文遠,襲。齊受禪,例降。
    規弟榮,字靈並。年三十二,卒於司徒掾,贈光州刺史。
    榮弟徽,字靈祚。年二十八。卒於直閣將軍,特贈洛州刺史,謚曰質。
    徽弟玄諒,出後懷弟奐。卒,贈代郡太守。
    玄諒弟子雍,字靈和。少好文雅,篤志於學,推誠待士,士多歸之。自秘書郎,
除太子捨人、涼州中正。肅宗踐阼,以宮臣例轉奉車都尉,遷司徒屬。轉太中大夫、
司徒司馬。除恆農太守,遷夏州刺史。
    時沃野鎮人破落汗拔陵首為反亂,所在蜂起。統萬逆胡,與相應接。子雍嬰城
自守,城中糧盡,煮馬皮而食之。子雍善綏撫,得士心,人人戮力,無有離貳。以
饑饉轉切,欲自出求糧,留子延伯據守。僚屬僉云:「今天下分析,寇賊萬重,四
方音信,莫不斷絕。俄頃之間,變在不意,何宜父子如此分張?未若棄城俱去,更
展規略。」子雍泣而謂眾曰:「吾世荷國恩,早受籓寄,此是吾死地,更欲何求!
然守禦以來,歲月不淺,所患乏糧,不得制勝。吾今向東州,得數月之食,還與諸
人保全必矣。」遂自率羸弱,向東夏運糧。延伯與將士送出城外,哭而拜辭,三軍
莫不鳴咽。子雍行數日,為朔方胡帥曹阿各拔所邀,力屈見執。子雍乃密遣人繼書,
間行與城中文武云:「大軍在近,努力圍守,必令諸人福流苗裔。」又敕延伯令共
固守。子雍雖被囚執,雅為胡人所敬,常以民禮事之。子雍為陳安危禍福之理,勸
阿各拔令降,阿各拔將從之,未果而死。拔弟桑生代總部眾,竟隨子雍降。時北海
王顥為大行台,子雍具陳賊可滅之狀。顥給子雍兵馬,令其先行。時東夏合境反叛,
所在屯結。子雍轉斗而前,九旬之中凡數十戰,仍平東夏,徵稅租粟,運於統萬。
於是二夏漸寧。
    及蕭寶夤等為賊所敗,賊帥宿勤明達遣息阿非率眾邀路。華州、白水被圍逼,
關右騷擾,咫尺不通。時子雍新平黑城,遂率士馬並夏州募義之民,攜家席捲,鼓
行南出。賊帥康維摩擁率羌胡守鋸谷,斷棠橋。子雍與交戰,太破之,生禽維摩。
又攻賊帥契官斤於楊氏堡,破之。子雍出自西夏,漸至於東,轉戰千里,至是,朝
廷始得其委問。除散騎常侍、使持節、假撫軍將軍、都督、兼行台尚書。復破賊帥
紇單步胡提於曲沃堡。肅宗璽書勞勉之。子雍在白水郡復破阿非軍,多所斬獲。詔
遣侍中、尚書令、城陽王徽於潼關宣旨慰勞。除中軍將軍、金紫光祿大夫、給事黃
門侍郎,封樂平縣開國公,邑一千戶。
    還洛,以葛榮久逼信都,詔假子雍征北將軍,為北討都督。時相州刺史安樂王
鑒據鄴反,敕子雍與都督李神軌先討之。子雍行達湯陰,鑒遣弟斌之夜襲子雍軍,
不克,奔敗而返。子雍乘機繼進,逕圍鄴城,與裴衍、神軌等攻鑒,平之。改封陽
平縣開國公,增邑千五百戶,進號鎮東將軍。遂與裴衍發鄴以討葛榮,而信都城陷。
除子雍冀州刺史,餘官如故。子雍以冀州不守,上書曰;「賊中甚饑,專仰野掠。
今朝廷足食,兵卒飽暖。高壁深壘,勿與爭鋒,彼求戰則不得,野掠無所獲,不盈
數旬,可坐制凶丑。」時裴衍復表求行,詔子雍與衍速進。子雍重表固請,如謂不
可,乞令裴衍獨行。若不賜解,求停裴衍。苟逼同行,取敗旦夕。詔不聽,遂與衍
俱進。至陽平郡東北漳曲,榮率賊十萬來逼官軍。子雍戰敗被害,年四十。朝野痛
惜之。贈車騎大將國、儀同三司、雍州刺史,公如故。永安中,重贈司空,謚曰莊
穆。
    長子延伯,出後從伯。次子士則,早亡。士則弟士正、士規,並坐事死。次楷,
字士質,小字那延,襲。武定中,齊文襄王府參軍,齊受禪,例降。
    延伯,初為司空參軍事。時南秦民吳富反叛,詔以河間王琛為都督,延伯叔父
子恭為軍司。延伯為統軍,隨子恭西討,戰必先鋒。子恭見其年幼,常訶制之而不
能禁。
    子雍在夏州,表乞兵援,詔延伯率羽林一千人赴之,城斗野戰,勇冠三軍。子
雍之向東夏,留延伯城守,會以後事。延伯與兵士共分湯菜,防固城隍。及子雍為
胡所執,合城憂懼,延伯乃人人曉喻曰;「吾父吉凶不測,方寸焦爛,實難裁割。
但奉命守城,所為處重,若以私害公,誠孝並闕。諸君幸得此心,無虧所寄。」於
是眾感其義,莫不勵憤。朝廷聞而嘉之。除龍驤將軍,行夏州事,封五城縣開國子,
食邑三百戶。卒能固守。及後刺史至,延伯率領義眾還赴子雍,共平黑城。在棠橋
戰,先鋒陷陳,身擒維摩。及至白水,首摧阿非。
    隨子雍至都,進爵浮陽伯,增封百戶,為諫議大夫。假冠軍將軍、別將,隨子
雍北討。與葛榮戰歿,時年二十四。贈持節、平北將軍、涼州刺史,開國如故。
    子孝孫,襲。齊受禪,爵例降。
    子雍弟子恭,字靈順,聰惠好學。初辟司空參軍事。司徒祭酒、尚書北主客郎
中,攝南主客事。
    蕭衍亡人許周自稱為衍給事黃門侍郎,朝士翕然,鹹共信待。子恭奏曰:「徐
州表投化人許團並其弟周等,究其牒狀,周列雲已蕭衍黃門侍郎。又稱心存山水,
不好榮宦,屢曾辭讓,貽彼赫怒,遂被出為齊康郡。因爾歸國,願畢志嵩嶺。比加
采訪,略無證明;尋其表狀,又復莫落。案牒推理,實有所疑。何者?昔夷齊獨往,
周王不屈其志;伯況辭祿,漢帝因成其美。斯實古先哲王,必有不臣之人者也。蕭
衍雖復崎嶇江左,竊號一隅,至於處物,未甚悖禮。豈有士辭榮祿而苟不聽之哉?
推察情理,此則孟浪。假蕭衍昏狂,不存雅道,逼士出郡,未為死急,何宜輕去生
養之土,長辭父母之邦乎?若言不好榮官,志願嵩嶺者,初屆之日,即應杖策尋山,
負帙沿水。而乃廣尋知已,遍造執事。希榮之心已見,逃宦之志安在?昔梁鴻去鄉,
終傭吳會;逄萌浮海,遠客遼東。並全志養性,逍遙而已,考之事實,何其懸哉?
又其履歷清華,名位高達,計其家累,應在不輕。今者歸化,何其孤迥?設使當時
忽遽,不得攜將,及其來後,家貲產業應見簿斂,尊卑口累亦當從法。而周兄弟怡
然,嘗無憂戚。若無種族,理或可通,如有不坐,便應是衍故遣,非周投化。推究
二三,真偽難辨,請下徐揚二州密訪,必令獲實,不盈數旬,玉石可睹。」於是詔
推訪,周果以罪歸闕,假稱職位,如子恭所疑。
    河州羌卻鐵忽反,殺害長吏,詔子恭持節為行台,率諸將討之。子恭嚴勒州郡
及諸軍,不得犯民一物,輕與賊戰,然後示以威恩,兩旬間悉皆降款。朝廷嘉之。
正光元年,為行台左丞,巡行北邊。
    轉為起部郎。明堂、辟雍並未建就,子恭上書曰:「臣聞辟台望氣,軌物之德
既高;方堂布政,范世之道斯遠。是以書契之重,理冠於造化;推尊之美,事絕於
生民。至如郊天饗帝,蓋以對越上靈;宗祀配天,是用酬膺下土。大孝莫之能加,
嚴父以茲為大,乃皇王之休業,有國之盛典。竊惟皇魏居震統極,總宙馭宇,革制
土中,垂式無外。自北徂南,同卜維於洛食;定鼎遷民,均氣侯於寒暑。高祖所以
始基,世宗於是恢構。按功成作樂,治定制禮,乃訪遺文,修廢典,建明堂,立學
校,興一代之茂矩,標千載之英規。永平之中,始創雉構,基趾草昧,迄無成功。
故尚書令、任城王臣澄按故司空臣沖所造明堂樣,並連表詔答、兩京模式,奏求營
起。緣期發旨,即加葺繕。侍中、領軍臣叉,物動作官,宜贊授令。自茲厥後,方
配兵人,或給一千,或與數百,時退節縮,曾無定淮,欲望速了,理在難克。若使
專役此功,長得營造,委成責辦,容有就期。但所給之夫,本自寡少,諸處競借,
動即千計。雖有繕作之名,終無就功之實。爽塏荒茫,淹積年載,結架崇構,指就
無兆。仍令肄冑之禮,掩仰而不進;養老之儀,寂寥而不返。構廈止於尺土,為山
頓於一匱,良可惜歟!愚謂召民經始,必有子來之歌;興造勿亟,將致不日之美。
況本兵不多,兼之牽役,廢此與彼,循環無極。便是輟創禮之重,資不急之費,廢
經國之功,供寺館之役,求之遠圖,不亦闕矣?今諸寺大作,稍以粗舉,並可徹減,
專事經綜,嚴勒工匠,務令克成。使祖宗有薦配之期,蒼生睹禮樂之富。」書奏,
從之。除冠軍將軍、中散大夫,又領治書侍御史。
    秦益氐反,詔子恭持節為都督、河間王琛軍司以討之。事平,仍行南秦州事。
及六鎮反,以子恭兼給事黃門郎,持節慰勞。還,拜河內太守,加後將軍,平絳蜀
反。丹谷、清廉二路險澀不通,以子恭為當囗郡別將。俄而建興蜀復反,相與連勢,
進子恭為持節、散騎常侍、假平北將軍、征建興都督,仍兼尚書行台,與正平都督
長孫稚合勢進討,大破之。正平賊帥范明遠與賊帥劉牙奴並面縛請降。事平,除平
南將軍、豫州刺史,尋加散騎常侍、撫軍將軍。
    武泰初,郢州刺史元願達以城降蕭衍,詔徵都督尉慶賓還京師,回眾隸子恭以
討之。衍將夏侯夔率眾數萬來寇,遠近不安。夔乘勢分兵,遂逼新蔡,自攻毛城。
子恭隨方應援,賊並破走。蕭衍豫州刺史夏侯但復遣四將,率眾三萬,入圍南頓,
北攻陳項。子恭遣軍御之,賊復奔退。加鎮南將軍,又兼尚書行台。子恭勒眾渡淮,
徙民於淮北,立郡縣,置戍而還。蕭衍直閣將軍、軍主胡智達等八將,與其監軍閻
次洪入寇,屯於州城東北四十餘里。子恭擊破之,斬智達,生擒次洪。
    元顥之入洛也,加子恭車騎將軍,子恭不敢拒之,而頻遣間使參莊帝動靜。未
幾,顥敗,車駕還洛,進征南將軍、兼右僕射,假車騎將軍,後加散騎常侍。板橋
蠻文石活、石忌粗受蕭衍印節,扇誘黨類,據險寇竊。子恭躬率將士,逕襲其柵,
數日之中,殲殪略盡。諸蠻款服,鹹求輸稅。徵拜右光祿大夫、給事黃門侍郎,仍
本將軍。錄其前後征討功,封臨穎縣開國侯,食邑六百戶,加散騎常寺,俄遷侍中。
    爾朱榮之死也,世隆、度律據斷河橋,詔子恭為都督以討之。出頓於大夏門北。
尋而太府卿李苗夜燒河橋,世隆退走,仍以子恭兼尚書僕射,為大行台、大都督。
尋遷衛將軍、假車騎將軍,率諸將於太行築壘以防之。既而爾朱兆率眾南出,子恭
所部都督史仵龍、羊文義開柵降兆。子恭退走,為兆所破。眾既退散,兆因入洛。
子恭竄於緱氏,仍被執送,俄而見釋。
    前廢帝初,除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侍中如故。尋授散騎侍郎、都督三州諸
軍事、本將軍、假車騎大將軍、行台僕射、荊州刺史。以與定策之勳,封臨汝縣開
國子,食邑三百戶。時叛蠻雷亂清受蕭衍袞州刺史章綬,入為寇掠,諸蠻從之,置
立郡縣。子恭討平之。永熙中,入為吏部尚書,加驃騎大將軍。以子恭前在豫州戰
功,追賞襄城縣開國男,食邑二百戶。又論子恭餘效,封新城縣開國子,食邑四百
戶。子恭尋表請轉授第五子文盛,許之。天平初,除中書監。三年,拜魏尹,又為
齊獻武王軍司。元象元年疑    興和二年,贈都督徐袞二州諸軍事、驃騎大將軍、
尚書左僕射、司空公、袞州刺史,謚曰文獻。
    子彪,字文宗。子恭存日,轉授臨穎縣開國侯。武定末,太子洗馬。
    彪弟文瑤,武定中,襲襄城縣開國男。齊受禪,爵並降。
    子恭弟纂,字靈秀。員外散騎侍郎,累遷征虜將軍、通直散騎常侍、涼州大中
正,轉太府少卿。建義初,遇害河陰,年三十七。贈散騎常侍、征北將軍、定州刺
史。
    懷弟奐,字思周,少而謹密。初為中書學生。隨父討敕勒,有斬獲之功,遷中
散。前後使檢察州鎮十餘所,皆有功績。除長樂太守,以母老解官歸養。卒,無子。
    史臣曰:源賀堂堂,非徒武節而已,其翼戴高宗,庭抑禪讓,殆社稷之臣也。
懷干略兼舉,出內有聲,繼跡賢考,不墜先業。子雍效立夏方,身亡冀野,惜乎!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