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休,字惠盛,清河人,御史中丞逞之玄孫也。祖靈和,仕劉義隆為員外散騎
侍郎。父宗伯,世宗初,追贈清河太守。休少孤貧,矯然自立。舉秀才,入京師,
與中書郎宋弁、通直郎邢巒雅相知友。尚書王嶷欽其人望,為長子娉休姊,贍以貨
財,由是少振。高祖納休妹為嬪,以為尚書主客郎。轉通直正員郎,兼給事黃門侍
郎。休好學,涉歷書史,公事軍旅之隙,手不釋卷;崇尚先達,愛接後來,常參高
祖侍席,禮遇次於宋、郭之輩。
高祖南伐,以北海王為尚書僕射,統留台事,以休為尚書左丞。高祖詔休曰:
「北海年少,未閒政績,百揆之務,便以相委。」轉長史,兼給事黃門侍郎。後從
駕南行。及車駕還,幸彭城,泛舟泗水,詔在侍筵,觀者榮之。
世祖初,休以弟亡,祖父未葬,固求渤海,於是除之。性嚴明,雅長治體。下
車先戮豪猾數人,廣佈耳目,所在奸盜,莫不擒剪,百姓畏之,寇盜止息,清身率
下,渤海大治。時大儒張吾貴有盛名於山東,四方學士鹹相宗慕,弟子自遠而至者
恆千餘人。生徒既眾,所在多不見容。休乃為設俎豆,招延禮接,使肄業而還,儒
者稱為口實。
入為吏部郎中,遷散騎常侍,權兼選任。休愛才好士,多所拔擢。廣平王懷數
引談宴,世宗責其與諸王交遊,免官。後除龍驤將軍、洛州刺史。在州數年,以母
老辭州,許之。尋行幽州事,征拜司徒右長史。休聰明強濟,雅善斷決,幕府多事,
辭訟盈幾,剖判若流,殊無疑滯,加之公平清潔,甚得時談。復除吏部郎中,加征
虜將軍、冀州大中正。遷光祿大夫,行河南尹。肅宗初,即真,加平東將軍。尋除
平北將軍、幽州刺史,進號安北將軍。遷安東將軍、青州刺史。青州九郡民單手剽、
李伯徽、劉通等一千人,上書訟休德政,靈太后善之。休在幽青州五六年,皆清白
愛民,甚著聲績,二州懷其德澤,百姓追思之。
征為安南將軍、度支尚書,尋進號撫軍將軍、七兵尚書,又轉殿中尚書。休久
在台閣,明習典禮,每朝廷疑議,鹹取正焉。諸公鹹相謂曰:「崔尚書下意處,我
不能異也。」正光四年卒,年五十二。賵帛五百匹,贈車騎將軍、尚書僕射、冀州
刺史,謚文貞侯。
休少而謙退,事母孝謹。及為尚書,子仲文納丞相雍第二女,女妻領軍元義長
庶子秘書郎稚舒。挾恃二家,志氣微改;內有自得之心,外則陵藉同列。尚書令李
崇、左僕射蕭寶夤、右僕射元欽,皆以雍、義之故,每憚下之。始休母房氏欲以休
女妻其外孫邢氏,休不欲,乃違其母情,以妻義子,議者非之。休有九子。
長子悛,字長儒。武定中,七兵尚書、武城縣開國公。
悛弟仲文,散騎常侍。
仲文弟叔仁,性輕俠,重衿期。歷通直散騎侍郎、司徒司馬、散騎常侍,出為
驃騎將軍、穎州刺史。以貪污為御史所劾。興和中,賜死於宅。臨刑,賦詩與諸弟
訣別而不及其兄,以其不甚營救故也。
叔仁弟叔義,孝莊時為尚書庫部郎。坐兄悛鑄錢事發,合家逃逸。數日,叔義
遂見執獲。時城陽王徽為司州牧,臨淮王彧以非其身罪,驟為致言,徽不從,乃殺
之。
叔義弟子侃,以竊級為中書郎,為尚書左丞和子岳彈糾,失官。後兼通直常侍,
使於蕭衍,還,路病卒。
子侃弟子聿,武定末,東莞太守。卒。
子聿弟子約,開府祭酒。
休弟夤,字敬禮。太子捨人,早卒。贈樂安太守。妻,安樂王長樂女晉寧主也,
貞烈有德行。
子長謙,好學修立,少有令名。仕歷給事中,仍還鄉里。久之,刺史尉景取為
開府諮議參軍事。晚頗以酒為損。天平中,被征兼主客郎,接蕭衍使張皋等。後兼
散騎常侍,使蕭衍。還,卒於宿豫,時人歎惜之。以死王事,贈驃騎將軍、南青州
刺史。
裴延俊,字平子,河東聞喜人,魏冀州刺史徽之八世孫。曾祖天明,諮議參軍、
并州別駕。祖雙虎,河東太守。卒,贈平遠將軍、雍州刺史,謚曰順。父崧,州主
簿,行平陽郡事。以平蜀賊丁蟲功,贈東雍州刺史。
延俊少偏孤,事後母以孝聞。涉獵墳史,頗有才筆。舉秀才,射策高第,除著
作佐郎。遷尚書儀曹郎,轉殿中郎、太子洗馬,又領本邑中正及太子友。太子恂廢,
以宮官例免。頃之,除太尉掾,兼太子中捨人。世宗初,為散騎侍郎,尋除雍州平
西府長史,加建威將軍,入為中書侍郎。時世宗專心釋典,不事墳籍。延俊上疏諫
曰:「臣聞有堯文思,欽明稽古;媯舜體道,慎典作聖。漢光神叡,軍中讀書;魏
武英規,馬上玩籍。先帝天縱多能,克文克武,營遷謀伐,手不釋卷。良以經史義
深,補益處廣,雖則劬勞,不可暫輟。斯乃前王之美實,後王之水鏡,善足以遵,
惡足以誡也。陛下道悟自深,淵鑒獨得;升法座於宸闈,釋覺善於日宇;凡在聽矚,
塵蔽俱開。然《五經》治世之模,六籍軌俗之本。蓋以訓物有漸,應時匪妙,必須
先粗後精,乘近即遠。伏願經書互覽,孔釋兼存,則內外俱周,真俗斯暢。」
後除司州別駕,加鎮遠將軍。及詔立明堂,群官博議,延俊獨著一堂之論。太
傅、清河王懌時典眾議,讀而笑曰:「子故欲遠符僕射也。」兼太子中庶子,尋即
正,別駕如故,加冠軍將軍。肅宗初,遷散騎常侍,監起居注,加前將軍,又加平
西將軍,除廷尉卿。轉平北將軍、幽州刺史。范陽郡有舊督亢渠,逕五十里;漁陽
燕郡有故戾陵諸堰,廣袤三十里。皆廢毀多時,莫能修復。時水旱不調,民多饑餒,
延俊謂疏通舊跡,勢必可成,乃表求營造。遂躬自履行,相度水形,隨力分督,未
幾而就。溉田百萬余畝,為利十倍,百姓至今賴之。又命主簿酈惲修起學校,禮教
大行,民歌謠之。在州五年,考績為天下最。
延俊繼母隨延俊在薊,時遇重患,延俊啟求侍母還京療治。至都未幾,拜太常
卿。時汾州山胡恃險寇竊,正平、平陽二郡尤被其害,以延俊兼尚書,為西北道行
台,節度討胡諸軍。尋遇疾,敕還。三鴉群蠻寇掠不已,車駕欲親征之,延俊乃於
病中上疏諫諍。尋除七兵尚書、安南將軍,徙殿中尚書,加中軍將軍,轉散騎常待、
中書令、御史中尉。又以本官兼侍中、吏部尚書。延俊在台閣,守職而已,不能有
所裁斷直繩也。莊帝初,於河陰遇害。贈都督雍岐豳三州諸軍事、儀同三司、本將
軍、雍州刺史。
子元直,尚書郎中。
元直弟敬猷,員外常侍。兄弟並有學尚,與父同時遇害。元直贈光州刺史。敬
猷妻丞相、高陽王雍外孫,超贈尚書僕射。
延俊從叔桃弓,亦見稱於鄉里。
子夙,字買興。沉雅有器識,儀望甚偉,高祖見而異之。自司空主簿,轉尚書
左主客郎中。時吏部尚書、任城王澄有知人鑒,每歎美夙,以遠大許之。高祖南伐,
為行台吏部郎,仍除征北大將軍穆亮從事中郎。轉為河北太守,以忠恕接下,百姓
感之。卒於郡,年四十三。
長子范,字宗模。早卒。
范子凝,字長儒。卒於武平鎮將。
范弟升之、鑒。武定末,升之,太尉掾;鑒,司徒右長史。
延俊從祖弟良,字元賓。起家奉朝請,轉北中府功曹參軍。世宗初,南絳縣令。
稍遷并州安北府長史。入為中散大夫,領尚書考功郎中。
時汾州吐京群胡薛羽等作逆,以良兼尚書左丞,為西北道行台。值別將李德龍
為羽所破,良入汾州,與刺史、汝陰王景和及德龍率兵數千,憑城自守。賊並力攻
逼。詔遣行台裴延俊,大都督、章武王融,都督宗正珍孫等赴援。時有五城郡山胡
馮宜都、賀悅回成等以妖妄惑眾,假稱帝號,服素衣,持白傘白幡,率諸逆眾,於
雲台郊抗拒王師。融等與戰敗績,賊乘勝圍城。良率將士出戰,大破之,於陣斬回
成,復誘導諸胡令斬送宜都首。又山胡劉蠡升自雲聖術,胡人信之,鹹相影附,旬
日之間,逆徒還振。德龍議欲拔城,良不許,德龍等乃止。景和薨,以良為汾州刺
史,加輔國將軍,行台如故。都督高防來援,覆敗於百裡候。先是官粟貸民。未及
收聚,仍值寇亂。至是城民大饑,人相食。賊知倉庫空虛,攻圍日甚,死者十三四。
良以饑窘,因與城人奔赴西河。汾州之治西河,自良始也。時南絳蜀陳雙熾等聚眾
反,自號建始王,與大都督長孫稚、宗正珍孫等相持不下。詔良解州,為慰勞使。
轉太中大夫、本郡中正。
孝莊末,除光祿大夫。爾朱榮死,榮從子天光擁眾關西,乃詔良持節、假安西
將軍、潼關都督,又兼尚書,為河東、恆農、河北、宜陽行台以備之。前廢帝時,
除征東將軍、金紫光祿大夫。尋轉衛將軍,又加散騎常侍、車騎將軍、右光祿大夫,
轉驃騎將軍、左光祿大夫。出帝末,除汲郡太守。孝靜初,衛大將軍、太府卿。天
平二年秋卒,時年六十一。贈使持節、都督雍華二州諸軍事、吏部尚書、本將軍、
雍州刺史,謚曰貞。又重贈侍中、驃騎大將軍、尚書僕射,余如故。
子叔祉,武定末,太子洗馬。
良從父兄子慶孫,字紹遠。少孤,性倜儻,重然諾。釋褐員外散騎侍郎。
正光末,汾州吐京群胡薛悉公、馬牒騰並自立為王,聚黨作逆,眾至數萬。詔
慶孫為募人別將,招率鄉豪,得戰士數千人以討之。胡賊屢來逆戰,慶孫身先士卒,
每摧其鋒,遂深入至雲台郊。諸賊更相連結,大戰郊西,自旦及夕,慶孫身自突陳,
斬賊王囗郭康兒。賊眾大潰。敕征赴都,除直後。於後賊復鳩集,北連蠡升,南通
絳蜀,兇徒轉盛,復以慶孫為別將,從軹關入討。至齊子嶺東,賊帥范多、范安族
等率眾來拒,慶孫與戰,復斬多首。乃深入二百余裡,至陽胡城。朝廷以此地被山
帶河,衿要之所,肅宗末,逐立邵郡,因以慶孫為太守、假節、輔國將軍、當郡都
督。民經賊亂之後,率多逃竄,慶孫務安緝之,鹹來歸業。永安中,還朝,除太中
大夫。
爾朱榮之死也,世隆擁眾北渡,詔慶孫為大都督,與行台源子恭率眾追擊。軍
次太行,而慶孫與世隆密通,事洩,追還河內而斬之,時年三十六。慶孫任俠有氣,
鄉曲壯士及好事者,多相依附,撫養鹹有恩紀。在郡之日,值歲饑凶,四方遊客常
有百余,慶孫自以家糧贍之。性雖粗武,愛好交流,與諸才學之士鹹相交結,輕財
重義,座客常滿,是以為時所稱。
子子瑩,永安中,太尉行參軍。
延俊從祖弟仲規,少好經史,頗有志節。起家奉朝請,領侍御。鹹陽王禧為司
州牧,闢為主簿,仍表行建興郡事。車駕自代還洛,次於郡境。仲規備供帳,朝於
路側。高祖詔仲規曰:「朕開置神畿,畿郡望重,卿既首應司隸美舉,復督我名邦,
何能自致也?」仲規對曰:「陛下窮神盡聖,應天順民,棄彼玄壤,來宅紫縣。臣
方罄心力,躍馬吳會,冀功銘帝籍,勳書王府,豈一郡而已?」高祖笑曰:「冀卿
必副此言。」車駕達河梁,見鹹陽王,謂曰:「昨得汝主簿為南道主人,六軍豐贍,
元弟之寄,殊副所望。」尋除司徒主簿。仲規父在鄉疾病,棄官奔赴,以違制免。
久之,中山王英征義陽,引為統軍,奏復本資。於陳戰歿,時年四十八。贈河東太
守,謚曰貞。無子,弟叔義以第二子伯茂為之後。伯茂在《文苑傳》。
叔義,亦有學行。高祖末,除兗州安東府外兵參軍,累遷太山太守,為政清靜,
吏民安之。遷司空從事中郎。正光五年夏卒,時年五十七。贈征虜將軍、東秦州刺
史,謚曰宣。
子景融,字孔明,篤學好屬文。正光初,舉秀才,射策高第,除太學博士。永
安中,秘書監李凱以景融才學,啟除著作佐郎,稍遷輔國將軍、諫議大夫,仍領著
作。出帝時,議孝莊謚,事遂施行。時詔撰《四部要略》,令景融專典,竟無所成。
元象中,儀同高岳以為錄事參軍。弟景顏被劾廷尉獄。景融入選,吏部擬郡,為御
史中丞崔暹所彈,雲其貪昧苟進,遂坐免官。武定四年冬,病卒,年五十。景融卑
退廉謹,無競於時。雖才不稱學,而緝綴無倦,文詞氾濫,理會處寡。所作文章,
別有集錄。又造《鄴都、晉都賦》雲。
景顏,頗有學尚。起家汝南王開府行參軍。孝莊初,為廣州防蠻別將,行廣漢
郡事。元顥入洛,與刺史鄭先護據州起義,事寧,賜爵保城子。以軍功稍遷太尉從
事中郎,轉諮議參軍。孝靜初,徙司空長史,在官貪穢。武定二年,為中尉崔暹所
劾,事下廷尉,遇疾死於獄,年四十五。
仲規弟子伯珍,歷襄威將軍、員外散騎郎、西河太守。孝靜初,為平東將軍、
滎陽太守,卒官,時年三十二。贈本將軍、雍州刺史。
延俊族子禮和,解褐員外散騎侍郎,遷謁者僕射。身長九尺,腰帶十圍,於群
眾之中,魁然有異。出為陳留太守。卒於金紫光祿大夫。
延俊族兄聿,字外興。以操尚貞立,為高祖所知。自著作佐郎出為北中府長史。
時高祖以聿與中書侍郎崔亮並清貧,欲以干祿優之,乃以亮帶野王縣,聿帶溫縣,
時人榮之。轉尚書郎,遷太尉諮議參軍,出為平秦太守。卒,贈冠軍將軍、洛州刺
史。
子子袖,歿關西。
延俊族人瑗,安珍寶。太和中,析屬河北郡。少孤貧,而清苦自立,太守司馬
悅召為中正。悅為別將,軍征義陽,引為中兵參軍。瑗夙夜恭勤,為悅所知。軍還,
除奉朝請,轉給事中,汝南王悅郎中令。悅散費無常,每國俸初入,一日之中分賜
極意。瑗每隨例,恆辭多受少,伺悅虛竭,還來奉貢。悅雖性理不恆,然亦相賞愛。
悅遷太尉,請為從事中郎,轉驍騎將軍。肅宗末,出為汝南太守,不行,轉太原太
守。屬肅宗崩,爾朱榮初謀赴洛,瑗豫其事,封五原縣開國子,邑三百戶。尋行並
州事,轉平北將軍、殷州刺史。孝靜初,除衛將軍、東雍州刺史。興和元年卒,年
七十三。
子夷吾,武定末,徐州驃騎府長流參軍。
袁翻,字景翔,陳郡項人也。父宣,有才筆,為劉彧青州刺史沈文秀府主簿。
皇興中,東陽州平,隨文秀入國。而大將軍劉昶每提引之,言是其外祖淑之近親,
令與其府諮議參軍袁濟為宗。宣時孤寒,甚相依附。及翻兄弟官顯,與濟子洸、演
遂各凌競,洸等乃經公府以相排斥。
翻少以才學擅美一時。初為奉朝請。景明初,李彪在東觀,翻為徐紇所薦,彪
引兼著作佐郎,以參史事。及紇被徙,尋解。後遷司徒祭酒、揚烈將軍、尚書殿中
郎。正始初,詔尚書門下於金墉中書外省考論律令,翻與門下錄事常景、孫紹,廷
尉監張虎,律博士侯堅固,治書侍御史高綽,前軍將軍邢苗,奉車都尉程靈虯,羽
林監王元龜,尚書郎祖瑩、宋世景,員外郎李琰之,太樂令公孫崇等並在議限。又
詔太師、彭城王勰,司州牧、高陽王雍,中書監、京兆王愉,前青州刺史劉芳,左
衛將軍元麗,兼將作大匠李韶,國子祭酒鄭道昭,廷尉少卿王顯等入預其事。後除
豫州中正。
是時修明堂辟雍。翻議曰:
謹案明堂之義,古今諸儒論之備矣。異端競構,莫適所歸,故不復遠引經傳、
傍采紀籍以為之證,且論意之所同,以詶詔旨耳。蓋唐虞已上,事難該悉;夏殷已
降,校可知之。謂典章之極,莫如三代;郁郁之盛,從周斯美。制禮作樂,典刑在
焉;遺風餘烈,垂之不朽。
案《周官考工》所記,皆記其時事,具論夏殷名制,豈其紕繆?是知明堂五室,
三代同焉,配帝象行,義則明矣。及《淮南》、《呂氏》與《月令》同文,雖布政
班時,有堂、個之別,然推其體例,則無九室之證。既而世衰禮壞,法度淆弛,正
義殘隱,妄說斐然。明堂九室,著自《戴禮》,探緒求源,罔知所出,而漢氏因之,
自欲為一代之法。故鄭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一室也,合於五行之數。《周
禮》依數以為之室。德行疑 於今,雖有不同,時說昺然,本制著存,而言無明
文,欲復何責。」本制著存,是週五室也;於今不同,是漢異周也。漢為九室,略
可知矣。但就其此制,猶竊有懵焉。何者?張衡《東京賦》云:「乃營三宮,布教
班常,復廟重屋,八達九房。」此乃明堂之文也。而薛綜注云:「房,室也,謂堂
後有九室。」堂後九室之制,非巨異乎?裴頠又云:「漢氏作四維之個,不能令各
據其辰,就使其像可圖,莫能通其居用之禮,此為設虛器也。」甚知漢世徒欲削滅
周典,捐棄舊章,改物創製,故不復拘於載籍。且鄭玄之詁訓《三禮》,及釋《五
經異義》,並盡思窮神,故得之遠矣。覽其明堂圖義,皆有悟人意,察察著明,確
乎難奪,諒足以扶微闡幽,不墜周公之舊法也。伯喈損益漢制,章句繁雜,既違古
背新,又不能易玄之妙矣。魏晉書紀,亦有明堂祀五帝之文,而不記其經始之制,
又無坦然可准。觀夫今之基址,猶或彷彿,高卑廣狹,頗與《戴禮》不同。何得以
意抑心,便謂九室可明?且三雍異所,復乖盧、蔡之義,進退亡據,何用經通?晉
朝亦以穿鑿難明,故有一屋之論,並非經典正義,皆以意妄作,茲為不典,學家常
談,不足以范時軌世。
皇代既乘乾統歷,得一馭宸,自宜稽古則天,憲章文武,追蹤周孔,述而不作,
四彼三代,使百世可知。豈容虛追子氏放篇之浮說,徒損經紀《雅誥》之遺訓?而
欲以支離橫議,指畫妄圖,儀刑宇宙而貽來葉者也。
又北京制置,未皆允帖,繕修草創,以意良多。事移禮變,所存者無幾,理苟
宜革,何必仍舊?且遷都之始,日不遑給,先朝規度,每事循古,是以數年之中,
悛換非一,良以永法為難,數改為易。何為宮室府庫多因故跡,而明堂辟雍獨遵此
制?建立之辰,復未可知矣。既猥班訪逮,輒輕率瞽言。明堂五室,請同周制;郊
建三雍,求依故所。庶有會經誥,無失典刑。識偏學疏,退慚謬浪。
後議選邊戍事,翻議曰:
臣聞兩漢警於西北,魏晉備在東南。是以鎮邊守塞,必寄威重;伐叛柔服,實
賴溫良。故田叔、魏尚聲高於沙漠,當陽、鉅平績流於江漢,紀籍用為美談,今古
以為盛德。自皇上以叡明纂御,風凝化遠,威厲秋霜,惠沾春露,故能使淮海輸誠,
華陽即序,連城請面,比屋歸仁。懸車劍閣,豈伊曩載;鼓噪金陵,復在茲日。然
荊揚之牧,宜盡一時才望;梁郢之君,尤須當今秀異。
自比緣邊州郡,官至便登,疆場統戍,階當即用。或值穢德凡人,或遇貪家惡
子,不識字民溫恤之方,唯知重役殘忍之法。廣開戍邏,多置帥領;或用其左右姻
親,或受人財貨請屬,皆無防寇御賊之心,唯有通商聚斂之意。其勇力之兵,驅令
抄掠。若值強敵,即為奴虜;如有執獲,奪為己富。其羸弱老小之輩,微解金鐵之
工,少閒草木之作,無不搜營窮壘,苦役百端。自余或伐木深山,或耘草平陸,販
貿往還,相望道路。此等祿既不多,資亦有限,皆收其實絹,給其虛粟,窮其力,
薄其衣,用其工,節其食,綿冬歷夏,加之疾苦,死於溝瀆者常十七八焉。是以吳
楚間伺,審此虛實,皆雲糧匱兵疲,易可乘擾,故驅率犬羊,屢犯疆場。頻年以來,
甲冑生蟣,十萬在郊,千金日費,為弊之深,一至於此!皆由邊任不得其人,故延
若斯之患。賈生所以痛哭,良有以也。
夫潔其流者清其源,理其末者正其本。既失之在始,庸可止乎?愚謂自今以後,
荊、揚、徐、豫、梁、益諸蕃,及所統郡縣、府佐、統軍至於戍主,皆令朝臣王公
已下各舉所知,必選其才,不拘階級。若能統御有方,清高獨著,威足臨戎,信能
懷遠,撫循將士,得其忻心,不營私潤,專修公利者,則就加爵賞,使久於其任,
以時褒賚,厲其忠款。所舉之人,亦垂優異,獎其得士,嘉其誠節。若不能一心奉
公,才非捍御,貪惏日富,經略無聞,人不見德,兵厭其勞者,即加顯戮,用彰其
罪。所舉之人,隨事免降,責其謬薦,罰其偽薄。如此,則舉人不得挾其私,受任
不得孤其舉,善惡既審,沮勸亦明,庶邊患永消,譏議攸息矣。
遭母憂,去職。熙平初,除冠軍將軍、廷尉少卿,尋加征虜將軍,後出為平陽
太守。翻為廷尉,頗有不平之論。及之郡,甚不自得,遂作《思歸賦》曰:
日色黯兮,高山之岑。月逢霞而未皎,霞值月而成陰。望他鄉之阡陌,非舊國
之池林。山有木而蔽月,川無梁而復深。悵浮雲之弗限,何此恨之難禁。於是雜石
為峰,諸煙共色;秀出無窮,煙起不極。錯翻花而似繡,網游絲其如織。蝶兩戲以
相追,燕雙飛而鼓翼。怨驅馬之悠悠,歎征夫之未息!
爾乃臨峻壑,坐層阿。北眺羊腸詰屈,南望龍門嵯峨。疊千重以聳翠,橫萬里
而揚波。遠□鼯吾與麇麝,走鰩鱉及龜鼉。彼曖然兮鞏洛,此邈矣兮關河。心郁郁
兮徒傷,思搖搖兮空滿。思故人兮不見,神翻覆兮魂斷。斷魂兮如亂,憂來兮不散。
俯鏡兮白水,水流兮漫漫。異色兮縱橫,奇光兮爛爛。下對兮碧沙,上睹兮青岸。
岸上兮氤氳,駁霞兮絳氛。鳳搖枝而為弄,日照水以成文。行復行兮川之畔,望復
望兮望夫君。君之門兮九重門,余之別兮千里分。願一見兮導我意,我不見兮君不
聞。魄惝怳兮知何語,氣繚戾兮獨榮縕。
彼鳥馬之無知,尚有情於南北。雖吾人之固鄙,豈忘懷於上國?去上國之美人,
對下邦之鬼蜮。形既同於魍魎,心匪殊於蝥賊。欲修之而難化,何不殘之雲克?知
進退之非可,徒終朝以默默。願生還於洛濱,荷天地之厚德。
神龜末,遷冠軍將軍、涼州刺史。時蠕蠕主阿那瑰、後主婆羅門,並以國亂來
降,朝廷問翻安置之所。翻表曰:
謬以非才,忝荷邊任,猥垂訪逮安置蠕蠕主阿那瑰、婆羅門等處所遠近利害之
宜。竊惟匈奴為患,其來久矣,雖隆周、盛漢莫能障服。衰弱則降,富強則叛。是
以方叔、召虎不遑自息,衛青、去病勤亦勞止。或修文德以來之,或興干戈以伐之,
而一得一失,利害相侔。故呼韓來朝,左賢入侍,史籍謂之盛事,千載以為美談,
到於皇代勃興,威馭四海,爰在北京,仍梗疆場。自卜惟洛食,定鼎伊瀍,高車、
蠕蠕迭相吞噬。始則蠕蠕衰微,高車強盛,蠕蠕則自救靡暇,高車則僻遠西北。及
蠕蠕復振,反破高車,王喪民離,不絕如線。而高車今能終雪其恥,復摧蠕蠕者,
正由種類繁多,不可頓滅故也。然斗此兩敵,即卞莊之算,得使境上無塵數十年中
者,抑此之由也。
今蠕蠕為高車所討滅,外憑大國之威靈,兩主投身,一期而至,百姓歸誠,萬
裡相屬。進希朝廷哀矜,克復宗社;退望庇身有道,保其妻兒。雖乃遠夷荒桀,不
識信順,終無純固之節,必有孤負之心。然興亡繼絕,列聖同規;撫降恤附,綿經
共軌。若棄而不受,則虧我大德;若納而禮待,則損我資儲。來者既多,全徙內地,
非直其情不願,迎送艱難。然夷不亂華,殷鑒無遠,覆車在於劉石,毀轍固不可尋。
且蠕蠕尚存,則高車猶有內顧之憂,未暇窺窬上國。若蠕蠕全滅,則高車跋扈之計,
豈易可知?今蠕蠕雖主奔於上,民散於下,而余黨實繁,部落猶眾,處處棋布,以
望今主耳。高車亦未能一時並兼,盡令率附。
又高車士馬雖眾,主甚愚弱,上不制下,下不奉上,唯以掠盜為資,陵奪為業。
河西捍御強敵,唯涼州、敦煌而已。涼州土廣民希,糧仗素闕,敦煌、酒泉空虛尤
甚,若蠕蠕無復豎立,令高車獨擅北垂,則西顧之憂,匪旦伊夕。愚謂蠕蠕二主,
皆宜存之,居阿那瑰於東偏,處婆羅門於西裔,分其降民,各有攸屬。那瑰住所,
非所經見,其中事勢,不敢輒陳。其婆羅門請修西海故城以安處之。西海郡本屬涼
州,今在酒泉直抵、張掖西北千二百裡,去高車所住金山一千餘里,正是北虜往來
之沖要,漢家行軍之舊道,土地沃衍,大宜耕殖。非但今處婆羅門,於事為便,即
可永為重戍,鎮防西北。宜遣一良將,加以配衣疑 ,仍令監護婆羅門。凡諸州
鎮應徙之兵,隨宜割配,且田且戍。雖外為置蠕蠕之舉,內實防高車之策。一二年
後,足食足兵,斯固安邊保塞之長計也。若婆羅門能自克厲,使余燼歸心,收離聚
散,復興其國者,乃漸令北轉,徙渡流沙,即是我之外蕃,高車勍敵。西北之虞,
可無過慮。如其奸回返覆,孤恩背德者,此不過為逋逃之寇,於我何損。今不早圖,
戎心一啟,脫先據西海,奪我險要,則酒泉、張掖自然孤危,長河以西終非國有。
不圖厥始,而憂其終,噬臍之恨,悔將何及?
愚見如允,乞遣大使往涼州、敦煌及於西海,躬行山谷要害之所,親閱亭障遠
近之宜,商量士馬,校練糧仗,部分見定,處置得所。入春,西海之間即令播種,
至秋,收一年之食,使不復勞轉輸之功也。且西海北垂,即是大磧,野獸所聚,千
百為群,正是蠕蠕射獵之處。殖田以自供,籍獸以自給,彼此相資,足以自固。今
之豫度,微似小損,歲終大計,其利實多。高車豺狼之心,何可專信?假令稱臣致
款,正可外加優納,而復內備彌深,所謂先人有奪人之心者也。管窺所陳,懼多孟
浪。
時朝議是之。
還,拜吏部郎中,加平南將軍、光祿大夫。以本將軍出為齊州刺史,無多政績。
孝昌中,除安南將軍、中書令,領給事黃門侍郎,與徐紇俱在門下,並掌文翰。翻
既才學名重,又善附會,亦為靈太后所信待。是時蠻賊充斥,六軍將親討之,翻乃
上表諫止。後蕭寶夤大敗於關西,翻上表請為西軍死亡將士舉哀,存而還者並加賑
賚。後拜度支尚書,尋轉都官。翻表曰:「臣往忝門下,翼侍帳幄。同時流輩皆以
出離左右,蒙數階之陟。唯臣奉辭,非但直去黃門,今為尚書後,更在中書令下。
於臣庸朽,誠為叨濫;准之倫匹,或有未盡。竊惟安南之與金紫,雖是異品之隔,
實有半階之校;加以尚書清要,位遇通顯,准秩論資,似加少進。語望比官,人不
願易。臣自揆自顧,力極求此,伏願天地成造,有始有終,矜臣疲病,乞臣骸骨,
願以安南、尚書換一金紫。」時天下多事,翻雖外請閒秩,而內有求進之心,識者
怪之。於是,加撫軍將軍。
肅宗、靈太后曾燕於華林園,舉觴謂群臣曰:「袁尚書,朕之杜預。欲以此杯
敬屬元凱,今為盡之。」侍座者莫不羨仰。翻名位俱重,當時賢達鹹推與之,然獨
善其身,無所獎拔,排抑後進,懼其凌己,論者鄙之。建義初,遇害於河陰,年五
十三。所著文筆百余篇,行於世。贈使持節、侍中、車騎將軍、儀同三司、青州刺
史。
嫡子寶首,武定中,司徒記室參軍。
寶首兄叔德,武定末,太子中捨人。
翻弟躍,語在《文苑傳》。
躍弟颺,本州治中、別駕,豫州冠軍府司馬而卒。
颺弟升,太學博士、司徒記室、尚書儀曹郎中、正員郎、通直常侍。颺死後,
升通其妻。翻慚恚,為之發病,升終不止,時人鄙穢之。亦於河陰見害。贈左將軍、
齊州刺史。
史臣曰:崔休立身有本,當官著聞,朝之良也。裴俊器業位望,有可稱乎?袁
翻文高價重,其當時之才秀歟?
------------------
國學網站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