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七十二
      【魏紀四】 起重光大淵獻,盡閼逢攝提格,凡四年。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五年(辛亥,公元二三一年)
    春,二月,吳主假太常潘濬節,使與呂岱督諸軍五萬人討五溪蠻。濬姨史蔣琬為諸
葛亮長史,武陵太守衛旍奏濬遣密使與琬相聞,欲有自托之計。吳主曰:「承明不為此
也。」即封旍表以示濬,而召旍還,免官。
    衛溫、諸葛直軍行經歲,士卒疾疫死者什八九,亶洲絕遠,卒不可得至,得夷洲數
千人還。溫、直坐無功,誅。
    漢丞相亮命李嚴以中都護署府事。嚴更名平。亮帥諸軍入寇,圍祁山,以木牛運。
於是大司馬曹真有疾,帝命司馬懿西屯長安,督將軍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以御之。
    三月,邵陵元侯曹真卒。
    自十月不雨,至於十月。
    司馬懿使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張郃欲分兵駐雍、
郿,懿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
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祁山,自逆懿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
因大芟刈其麥,與懿遇於上邽之東。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亮引還。懿等尋亮後至於
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不在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
大軍已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逼,坐失
民望也。今亮孤軍食少,亦行去矣。」懿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
賈詡、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懿病之。諸將鹹請戰。夏,
五月,辛已,懿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
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著三千,懿還保營。六月,亮以糧盡退軍,司馬懿遣張郃追
之。郃進至木門,與亮戰,蜀人乘高佈伏,弓弩亂髮,飛矢中郃右膝而卒。
    秋,七月,乙酉,皇子殷生,大赦。
    黃初以來,諸侯王法禁嚴切。吏察之急,至於親姻皆不敢相通問。東阿王植上疏曰:
「堯之為教,先親後疏,自近及遠。周文王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伏惟陛
下資帝唐欽明之德,體文王翼翼之仁,惠洽椒房,恩昭九族,群後百寮,番休遞上,執
政不廢於公朝,下情得展示私室,親理之路通,慶吊之情展,誠可謂恕己治人,推惠施
恩者矣。至於臣者,人道絕緒,禁錮明時,臣竊自傷也。不敢乃望交氣類,修人事,敘
人倫。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絕,吉兇之問塞,慶吊之禮廢。恩紀之違,甚於路人;隔
閡之異,殊於胡越。今臣以一切之制,永無朝覲之望,至於注心皇極,結情紫闥,神明
知之矣。然天實為之,謂之何哉!退惟諸王常有戚戚具爾之心,願陛下沛然垂詔,使諸
國慶問,四節得展,以敘骨肉之歡恩,全怡怡之篤義。妃妾之家,膏沐之遺,歲得再通,
齊義於貴宗,等惠於百司。如此,則古人之所歎,風雅之所詠,復存於聖世矣!臣伏自
惟省,無錐刀之用;及觀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為異姓,竊自料度,不後於朝士矣。若
得辭遠遊,戴武弁,解硃組,佩青紱,駙馬、奉車,趣得一號,安宅京室,執鞭珥筆,
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承答聖問,拾遺左右,乃臣丹誠之至願,不離於夢想者也。遠慕
《鹿鳴》君臣之宴,中詠《常棣》匪他之誡,不思《伐木》友生之義,終懷《蓼莪》罔
極之哀。每四節之會,塊然獨處,左右惟僕隸,所對惟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精義無所
與展,未嘗不聞樂而拊心,臨觴而歎息也。臣伏以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誠不能動
天,崩城、隕霜,臣初信之,以臣心況,徒虛語耳!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回光,
然向之者誠也。竊自比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臣聞《文子》
曰:『不為福始,不為禍先。』今之否隔,友於同憂,而臣獨倡言者,實不願於聖世有
不蒙施之物,欲陛下崇光被時雍之美,宣緝熙章明之德也!」詔報曰:「蓋教化所由,
各有隆敝,非皆善始而惡終也,事使之然。今令諸國兄弟情禮簡怠,妃妾之家膏沐疏略,
本無禁錮諸國通問之詔也。矯枉過正,下吏懼譴,以至於此耳。已敕有司,如王所訴。」
    植復上疏曰:「昔漢文發代,疑朝有變,宋昌曰:『內有硃虛、東牟之親,外有齊、
楚、淮南、琅邪,此則磐石之宗,願王勿疑。』臣伏惟陛下遠覽姬文二虢之援,中慮周
成召、畢之輔,下存宋昌磐石之固。臣聞羊質虎皮,見草則悅,見豺則戰,忘其皮之虎
也。今置將不良,有似於此。故語曰:『患為之者不知,知之者不得為也。』昔管、蔡
放誅,周、召作弼;叔魚陷刑,叔向贊國。三監之釁,臣自當之;二南之輔,求必不遠。
華宗貴族籓王之中,必有應斯舉者。夫能使天下傾耳注目者,當權者是也。故謀能移主,
威能懾下。豪右執政,不在親戚,權之所在,雖疏必重,勢之所去,雖親必輕。蓋取齊
者田族,非呂宗也;分晉者趙、魏,非姬姓也。惟陛下察之。苟吉專其位,兇離其患者,
異姓之臣也。欲國之安,祈家之貴,存共其榮,歿同其禍者,公族之臣也。今反公族疏
而異姓親,臣竊惑焉。今臣與陛下踐冰履炭,登山浮澗,寒溫燥濕,高下共之,豈得離
陛下哉!不勝憤懣,拜表陳情。若有不合,乞且藏之書府,不便滅棄,臣死之後,事或
可思。若有毫厘少掛聖意者,乞出之朝堂,使夫博古之士,糾臣表之不合義者,如是則
臣願足矣。」帝但以優文答報而已。
    八月,詔曰:「先帝著令,不欲使諸王在京都者,謂幼主在位,母后攝政,防微以
漸,關諸盛衰也。朕惟不見諸王十有二載,悠悠之懷,能不興思!其令諸王及宗室公侯
各將適子一人朝明年正月,後有少主、母后在宮者,自如先帝令。」
    漢丞相亮之攻祁山也,李平留後,主督運事。會天霖雨,平恐運糧不繼,遣參軍孤
忠、督軍成籓喻指,呼亮來還;亮承以退軍。平聞軍退,乃更陽驚,說「軍糧饒足,何
以便歸!」又欲殺督運岑述以解己不辦之責。又表漢主,說「軍偽退,欲以誘賊與戰。」
亮具出其前後手筆書疏,本末違錯。平辭窮情竭,首謝罪負。於是亮表平前後過惡,免
官,削爵土,徙梓潼郡。復以平子豐為中郎將、參軍事,出教敕之曰:「吾與君父子戮
力以獎漢室,表都護典漢中,委君於東關,謂至心震動,終始可保,何圖中乖乎!若都
護思負一意,君與公琰推心從事,否可復通,逝可復還也。詳思斯戒,明吾用心!」亮
又與蔣琬、董允書曰:「孝起前為吾說正方腹中有鱗甲,鄉黨以為不可近。吾以為鱗甲
者但不當犯之耳,不圖復有蘇、張之事出於不意,可使孝起知之。」孝起者,衛尉南陽
陳震也。冬,十月,吳主使中郎將孫布詐降,以誘揚州刺史王凌,吳主伏兵於阜陵以俟
之。
    布遣人告凌雲:「道遠不能自致,乞兵見迎。」凌騰布書,請兵馬迎之。征東將軍
滿寵以為必詐,不與兵,而為凌作報書曰:「知識邪正,欲避禍就順,去暴歸道,甚相
嘉尚。今欲遣兵相迎,然計兵少則不足相衛,多則事必遠聞。且先密計以成本志,臨時
節度其宜。」會寵被書入朝,敕留府長史,「若凌欲往迎,勿與兵也。」凌於後索兵不
得,乃單遣一督將步騎七百人往迎之,布夜掩襲,督將迸走,死傷過半。凌,允之兄子
也。先是凌表寵年過耽酒,不可居方任。帝將召寵,給事中郭謀曰:「寵為汝南太守、
豫州刺史二十餘年,有勳方岳;及鎮淮南,吳人憚之。若不如所表,將為所窺,可令還
朝,問以東方事以察之。」帝從之。既至,體氣康強,帝慰勞遣還。
    十一月,戊戌晦,日有食之。
    十二月,戊午,博平敬侯華歆卒。
    丁卯,吳大赦,改明年元曰嘉禾。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太和六年(壬子,公元二三二年)
    春,正月,吳主少子建昌侯慮卒。太子登自武昌入省吳主,因自陳久離定省,子道
有闕;又陳陸遜忠勤,無所顧憂。乃留建業。
    二月,詔改封諸侯王,皆以郡為國。
    帝愛女淑卒,帝痛之甚,追謚平原懿公主,立廟洛陽,葬於南陵。取甄後從孫黃與
之合葬,追封黃為列侯,為之置後,襲爵。帝欲自臨送葬,又欲幸許。司空陳群諫曰:
「八歲下殤,禮所不備,況未期月,而以成人禮送之,加為制服,舉朝素衣,朝夕哭臨,
自古以來,未有此比。而乃復自往視陵,親臨祖載!願陛下抑割無益有損之事,此萬國
之至望也。又聞車駕欲幸許昌,二宮上下,皆悉俱東,舉朝大小,莫不驚怪。或言欲以
避衰,或言欲以便移殿捨,或不知何故。臣以為吉兇有命,禍福由人,移走求安,則亦
無益。若必當移避,繕治金墉城西宮及孟津別宮,皆可權時分止,何為舉宮暴露野次!
公私煩費,不可計量。且吉士賢人,猶不妄徙其家,以寧鄉邑,使無恐懼之心,況乃帝
王萬國之主,行止動靜,豈可輕脫哉!」少府楊阜曰:「文皇帝、武宣皇後崩,陛下皆
不送葬,所以重社稷,備不虞也;何至孩抱之赤子而送葬也哉!」帝皆不聽。三月,癸
酉,行東巡。
    吳主遣將軍周賀、校尉裴潛乘海之遼東,從公孫淵求馬。初,虞翻性疏直,數有酒
失,又好抵忤人,多見謗毀。吳主嘗與張昭論及神仙,翻指昭曰:「彼皆死人而語神仙,
世豈有仙人也!」吳主積怒非一,遂徙翻交州。及周賀等之遼東,翻聞之,以為五溪宜
討,遼東絕遠,聽使來屬,尚不足取,今去人財以求馬,既非國利,又恐無獲。欲諫不
敢,作表以示呂岱,岱不報。為愛憎所白,復徙蒼梧猛陵。
    夏,四月,壬寅,帝如許昌。
    五月,皇子殷卒。
    秋,七月,以衛尉董昭為司徒。
    九月,帝行如摩陂,治許昌宮,起景福、承光殿。
    公孫淵陰懷貳心,數與吳通。帝使汝南太守田豫督青州諸軍自海道,幽州刺史王雄
自陸道討之。散騎常侍蔣濟諫曰:「凡非相吞之國,不侵叛之臣,不宜輕伐。伐之而不
能制,是驅使為賊也。故曰:『虎狼當路,不治狐狸。』先除大害,小害自己。今海表
之地,累世委質,歲選計、孝,不乏職貢,議者先之。正使一舉便克,得其民不足益國,
得其財不足為富;倘不如意,是為結怨失信也。」帝不聽。豫等往,皆無功,詔令罷軍。
豫以吳使周賀等垂還,歲晚風急,必畏漂浪,東道無岸,當赴成山,成山無藏船之處,
遂輒以兵屯據成山。賀等還至成山,遇風,豫勒兵擊賀等,斬之。吳主聞之,始思虞翻
之言,乃召翻於交州。會翻已卒,以其喪還。
    十一月,庚寅,陳思王植卒。
    十二月,帝還許昌宮。
    侍中劉曄為帝所親重。帝將伐蜀,朝臣內外皆曰不可。曄入與帝議,則曰可伐;出
與朝臣言,則曰不可。曄有膽智,言之皆有形。中領軍楊暨,帝之親臣,又重曄,執不
可伐之議最堅,每從內出,輒過曄,曄講不可之意。後暨與帝論伐蜀事,暨切諫,帝曰:
「卿書生,焉知兵事!」暨謝曰:「臣言誠不足采,侍中劉曄,先帝謀臣,常曰蜀不可
伐。」帝曰:「曄與吾言蜀可伐。」暨曰:「曄可召質也。」詔召曄至,帝問曄,終不
言。後獨見,曄責帝曰:「伐國,大謀也,臣得與聞大謀,常恐瞇夢漏洩以益臣罪,焉
敢向人言之!夫兵詭道也,軍事未發,不厭其密。陛下顯然露之,臣恐敵國已聞之矣。」
於是帝謝之。曄見出,責暨曰:「夫釣者中大魚,則縱而隨之,須可制而後牽,則無不
得也。人主之威,豈徒大魚而已!子誠直臣,然計不足采,不可不精思也。」暨亦謝之。
或謂帝曰:「曄不盡忠,善伺上意所趨而合之。陛下試與曄言,皆反意而問之,若皆與
所問反者,是曄常與聖意合也。每問皆同者,曄之情必無所復逃矣。」帝如言以驗之,
果得其情,從此疏焉。曄遂發狂,出為大鴻臚,以憂死。
    《傅子》曰:巧詐不如拙誠,信矣!以曄之明智權計,若居之以德義,行之以忠信,
古之上賢,何以加諸!獨任才智,不敦誠愨,內失君心,外困於俗,卒以自危,豈不惜
哉!
    曄嘗譖尚書令陳矯專權,矯懼,以告其子騫。騫曰:「主上明聖,大人大臣,今若
不合,不過不作公耳。」後數日,帝意果解。
    尚書郎樂安廉昭以才能得幸,昭好抉擿群臣細過以求媚於上。黃門侍郎杜恕上疏曰:
「伏見廉昭奏左丞曹璠以罰當關不依詔,坐判問。又雲:『諸當坐者別奏。』尚書令陳
矯自奏不敢辭罰,亦不敢陳理,志意懇惻。臣竊愍然為朝廷惜之!古之帝王所以能輔世
長民者,莫不遠得百姓之歡心,近盡群臣之智力。今陛下憂勞萬機,或親燈火,而庶事
不康,刑禁日弛。原其所由,非獨臣不盡忠,亦主不能使也。百裡奚愚於虞而智於秦,
豫讓苟容中行而著節智伯,斯則古人之明驗矣。若陛下以為今世無良才,朝廷乏賢佐,
豈可追望稷、契之遐蹤,坐待來世之俊乂乎!今之所謂賢者,盡有大官而享厚祿矣,然
而奉上之節未立,向公之心不一者,委任之責不專,而俗多忌諱故也。臣以為忠臣不必
親,親臣不必忠。今有疏者毀人而陛下疑其私報所憎,譽人而陛下疑其私愛所親,左右
或因之以進憎愛之說,遂使疏者不敢毀譽,以至政事損益,亦皆有嫌。陛下當思所以闡
廣朝臣之心,篤厲有道之節,使之自同古人,垂名竹帛,反使如廉昭者擾亂其間,臣懼
大臣將遂容身保位,坐觀得失,為來世戒也。昔周公戒魯侯曰:『無使大臣怨乎不以。』
言不賢則不可為大臣,為大臣則不可不用也。《書》數舜之功,稱去四兇,不言有罪無
問大小則去也。今者朝臣不自以為不能,以陛下為不任也;不自以為不知,以陛下為不
問也。陛下何不遵周公之所以用,大舜之所以去,使侍中、尚書坐則侍帷幄,行則從華
輦,親對詔問,各陳所有,則群臣之行皆可得而知,患能者進,闇劣者退,誰敢依違而
不自盡。以陛下之聖明,親與群臣論議政事,使群臣人得自盡,賢愚能否,在陛下之所
用。以此治事,何事不辦;以此建功,何功不成!每有軍事,詔書常曰:『誰當憂此者
邪?吾當自憂耳。』近詔又曰:『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後私即自辦也。』伏讀明
詔,乃知聖思究盡下情,然亦怪陛下不治其本而憂其末也。人之能否,實有本性,雖臣
亦以為朝臣不盡稱職也。明主之用人也,使能者不能遺其力,而不能者不得處非其任。
選舉非其人,未必為有罪也;舉朝共容非其人,乃為怪耳。陛下知其不盡力也而代之憂
其職,知其不能也而教之治其事,豈徒主勞而臣逸哉,雖聖賢並世,終不能以此為治也!
陛下又患台閣禁令之不密,人事請屬之不絕,作迎客出入之制,以惡吏守寺門,斯實未
得為禁之本也。昔漢安帝時,少府竇嘉辟廷尉郭躬無罪之兄子,猶見舉奏,章劾紛紛;
近司隸校尉孔羨辟大將軍狂悖之弟,而有司嘿爾,望風希指,甚於受屬。選舉不以實者
也。嘉有親戚之寵,躬非社稷重臣,猶尚如此;以今況古,陛下自不督必行之罰以絕阿
黨之原耳。出入之制,與惡吏守門,非治世之具也。使臣之言少蒙察納,何患於奸不削
滅,而養若廉昭等乎!夫糾擿奸宄,忠事也;然而世憎小人行之者,以其不顧道理而苟
求容進也。若陛下不復考其終始,必以違眾迕世為奉公,密行白人為盡節,焉有通人大
才而更不能為此邪?誠顧道理而弗為耳。使天下皆背道而趨利,則人主之所最病者也,
陛下將何樂焉!」恕,畿之子也。
    帝嘗卒至尚書門,陳矯跪問帝曰:「陛下欲何之?」帝曰:「欲案行文書耳。」矯
曰:「此自臣職分,非陛下所宜臨也。若臣不稱其職,則請就黜退,陛下宜還。」帝慚,
回車而反。帝嘗問矯:「司馬公忠貞,可謂社稷之臣乎?」矯曰:「朝廷之望也,社稷
則未知也。」
    吳陸遜引兵向廬江,論者以為宜速救之。滿寵曰:「廬江雖小,將勁兵精,守則經
過。又,賊捨船二百裡來,後尾空絕,不來尚欲誘致,今宜聽其遂進。但恐走不可及
耳。」乃整軍趨楊宜口,吳人聞之,夜遁。是時,吳人歲有來計。滿寵上疏曰:「合肥
城南臨江湖,北遠壽春,賊攻圍之,得據水為勢;官兵救之,當先破賊大輩,然後圍乃
得解。賊往甚易,而兵往救之甚難,宜移城內之兵,其西三十裡,有奇險可依,更立城
以固守,此為引賊平地而掎其歸路,於計為便。」護軍將軍蔣濟議以為:「既示天下以
弱,且望賊煙火而壞城,此為未攻而自拔;一至於此,劫略無限,必淮北為守。」帝未
許。寵重表曰:「孫子言:『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驕之以利,示之以懾,』
此為形實不必相應也。又曰:『善動敵者形之。』今賊未至而移城卻內,所謂形而誘之
也。引賊遠水,擇利而動,舉得於外,而福生於內矣!」尚書趙咨以寵策為長,詔遂報
聽。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青龍元年(癸丑,公元二三三年)
    春,正月,甲申,青龍見摩陂井中,二月,帝如摩陂觀龍,改元。
    公孫淵遣校尉宿舒、郎中令孫綜奉表稱臣於吳;吳主大悅,為之大赦。三月,吳主
遣太常張彌、執金吾許晏、將軍賀達將兵萬人,金寶珍貨,九錫備物,乘海授淵,封淵
為燕王。舉朝大臣自顧雍以下皆諫,以為:「淵未可信而寵待太厚,但可遣吏兵護送舒、
綜而已。」吳主不聽。張昭曰:「淵背魏懼討,遠來求援,非本志也。若淵改圖,欲自
明於魏,兩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吳主反覆難昭,昭意彌切。吳主不能堪,案
刀而怒曰:「吳國士人入宮則拜孤,出宮則拜君,孤之敬君亦為至矣,而數於眾中折孤,
孤常恐失計!」昭熟視吳主曰:「臣雖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誠以太后臨崩,呼老臣
於床下,遺詔顧命之言故在耳。」因涕泣橫流。吳主擲刀於地,與之對泣。然卒遣彌、
晏往。昭忿言之不用,稱疾不朝。吳主恨之,土塞其門,昭又於內以土封之。
    夏,五月,戊寅,北海王蕤卒。
    閏月,庚寅朔,日有食之。
    六月,洛陽宮鞠室災。
    鮮卑軻比能誘保塞鮮卑步度根與深結和親,自勒萬騎迎其累重於陘北。并州刺史畢
軌表輒出軍,以外威比能,內鎮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已為比能所誘,有自疑心。
今軌出軍,慎勿越塞過句注也。」比詔書到,軌已進軍屯陰館,遣將軍蘇尚、董弼追鮮
卑。軻比能遣子將千餘騎迎步度根部落,與尚、弼相遇,戰於樓煩,二將沒,步度根與
洩歸泥部落皆叛出塞,與軻比能合寇邊。帝遣驍騎將軍秦朗將中軍討之,軻比能乃走幕
北,洩歸泥將其部眾來降。步度根尋為軻比能所殺。
    公孫淵知吳遠難恃,乃斬張彌、許晏等首,傳送京師,悉沒其兵資珍寶。冬,十二
月,詔拜淵大司馬,封樂浪公。吳主聞之,大怒曰:「朕年六十,世事難易,靡所不嘗。
近為鼠子所前卻,令人氣踴如山。不自截鼠子頭以擲於海,無顏復臨萬國。就令顛沛,
不以為恨!」
    陸遜上疏曰:「陛下以神武之姿,誕膺期運,破操烏林,敗備西陵,禽羽荊州。斯
三虜者,當世雄傑,皆摧其鋒。聖化所綏,萬裡草偃,方蕩平華夏,總一大猷。今不忍
小忿而發雷霆之怒,違垂堂之戒,輕萬乘之重,此臣之所惑也。臣聞之,行萬裡者不中
道而輟足,圖四海者不懷細以害大。強寇在境,荒服未庭,陛下乘桴遠征,必致闚□,
戚至而憂,悔之無及。若使大事時捷,則淵不討自服。今乃遠惜遼東眾之與馬,奈何獨
欲捐江東萬安之本業而不惜乎!」尚書僕射薛綜上疏曰:「昔漢元帝欲御樓船,薛廣德
請刎頸以血染車。何則?水火之險至危,非帝王所宜涉也。今遼東戎貊小國,無城隍之
固,備御之術,器械銖鈍,犬羊無政,往必禽克,誠如明詔。然其方土寒埆,谷稼不殖,
民習鞍馬,轉徙無常,卒聞大軍之至,自度不敵,鳥驚獸駭,長驅奔竄,一人匹馬,不
可得見,雖獲空地,守之無益,此不可一也。加又洪流混滉漾,有成山之難,海行無常,
風波難免,倏忽之間,人船異勢,雖有堯、舜之德,智無所施,賁、育之勇,力不得設,
此不可二也。加以郁霧冥其上,鹼水蒸其下,善生流腫,轉相洿染,凡行海者,稀無斯
患,此不可三也。天生神聖,當乘時平亂,康此民物。今逆虜將滅,海內垂定,乃違必
然之圖,尋至危之阻,忽九州之固,肆一朝之忿,既非社稷之重計,又開闢以來所未嘗
有,斯誠群僚所以傾身側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者也。」選曹尚書陸瑁上疏曰:「北
寇與國,壤地連接,苟有間隙,應機而至。夫所以為越海求馬,曲意於淵者,為赴目前
之急,除腹心之疾也。而更棄本追末,捐近治遠,忿以改規,激以動眾,斯乃猾虜所願
聞,非大吳之至計也。又兵家之術,以功役相疲,勞逸相待,得失之間,所覺輒多。且
沓渚去淵,道裡尚遠,今到其岸,兵勢三分,使強者進取,次當守船,又次運糧,行人
雖多,難得悉用。加以單步負糧,經遠深入,賊地多馬,邀截無常。若淵狙詐,與北未
絕,動眾之日,脣齒相濟;若實孑然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或難卒滅使天誅稽於朔野,
山虜承間而起,恐非萬安之長慮也!」吳主未許。瑁重上疏曰:「夫兵革者,固前代所
以誅暴亂、威四夷也。然其役皆在奸雄已除,天下無事,從容廟堂之上,以餘議議之耳。
至於中夏鼎沸,九域盤互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未有正於此時捨近治遠,以
疲軍旅者也。昔尉佗叛逆,僭號稱帝,於時天下乂安,百姓康阜,然漢文猶以遠征不易,
告喻而已。今兇桀未殄,疆場猶警,未宜以淵為先。願陛下抑威任計,暫寧六師,潛神
嘿規,以為後圖,天下幸甚!」吳主乃止。
    吳主數遣人慰謝張昭,昭因不起。吳主因出,過其門呼昭,昭辭疾篤。吳主燒其門,
欲以恐之,昭亦不出。吳主使人滅火,住門良久。昭諸子共扶昭起,吳主載以還宮,深
自克責。昭不得已,然後朝會。
    初,張彌、許晏等至襄平,公孫淵欲圖之,乃先分散其吏兵,中使秦旦、張群、杜
德、黃強等及吏兵六十人置玄菟。玄菟在遼東北二百裡,太守王贊,領戶二百,旦等皆
捨於民家,仰其飲食,積四十許日。旦與群等議曰:「吾人遠辱國命,自棄於此,與死
無異。今觀此郡,形勢甚弱,若一旦同心,焚燒城郭,殺其長吏,為國報恥,然後伏死,
足以無恨。孰與偷生苟活,長為囚虜乎!」群等然之。於是陰相結約,當用八月十九日
夜發。其日中時,為郡中張松所告,贊便會士眾,閉城門,旦、群、德、強皆逾城得走。
時群病疽創著膝,不及輩旅,德常扶接與俱,崎嶇山谷,行六七百裡,創益困,不復能
前,臥草中,相守悲泣。群曰:「吾不幸創甚,死亡無日,卿諸人宜速進道,冀有所達,
空相守俱死於窮谷之中,何益也!」德曰:「萬裡流離,死生共之,不忍相委。」於是
推旦、強使前,德獨留守群,採菜果食之。旦、強別數日,得達句麗,因宣吳主詔於句
麗王位宮及其主簿,給言有賜,為遼東所劫奪。位宮等大喜,即受詔,命使人隨旦還迎
群、德,遣皁衣二十五人,送旦等還吳,奉表稱臣,貢貂皮千枚,鶡雞皮十具。旦等見
吳主,悲喜不能自勝。吳主壯之,皆拜校尉。
    是歲,吳主出兵欲圍新城,以其遠水,積二十餘日,不敢下船。滿寵謂諸將曰:
「孫權得吾移城,必於其眾中有自大之言。今大舉來,欲要一切之功,雖不敢至,必當
上岸耀兵以示有餘。」乃潛遣步騎六千,伏肥水隱處以待之。吳主果上岸耀兵,寵伏軍
卒起擊之,斬首數百,或有赴水死者。吳主又使全綜攻六安,亦不克。蜀庲降都督張翼,
用法嚴峻,南夷豪帥劉冑叛。丞相亮以參軍巴西馬忠代翼,召翼令還。其人謂翼宜速歸
即罪。翼曰:「不然,吾以蠻夷蠢動,不稱職,故還耳。然代人未至,吾方臨戰場,當
運糧積穀,為滅賊之資,豈可以黜退之故而廢公家之務乎!」於是統攝不懈,代到乃發。
馬忠因其成基,破冑,斬之。
    諸葛亮勸農講武,作木牛、流馬,運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息民休士,三年而
後用之。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青龍二年(甲寅,公元二三四年)
    春,二月,亮悉大眾十萬由斜谷入寇,遣使約吳同時大舉。
    三月,庚寅,山陽公卒,帝素服發喪。
    己酉,大赦。
    夏,四月,大疫。
    崇華殿災。
    諸葛亮至郿,軍於渭水之南。司馬懿引軍渡渭,背水為壘拒之,謂諸將曰:「亮若
出武功,依山而東,誠為可憂;若西上五丈原,諸將無事矣。」亮果屯五丈原。雍州刺
史郭淮言於懿曰:「亮必爭北原,宜先據之。」議者多謂不然,淮曰:「若亮跨渭登原,
連兵北山,隔絕隴道,搖蕩民夷,此非國之利也。」懿乃使淮屯北原。塹壘未成,漢兵
大至,淮逆擊卻之。亮以前者數出,皆以運糧不繼,使己志不伸,乃分兵屯田為久駐之
基,耕者雜於渭濱居民之間,而百姓安堵,軍無私焉。
    五月,吳主入居巢湖口,向合肥新城,眾號十萬;又遣陸遜、諸葛瑾將萬餘人入江
夏、沔口,向襄陽;將軍孫韶、張承入淮,向廣陵、淮陰。六月,滿寵欲率諸軍救新城,
殄夷將軍田豫曰:「賊悉眾大舉,非圖小利,欲質新城以致大軍耳。宜聽使攻城,挫其
銳氣,不當與爭鋒也。城不可拔,眾必罷怠;罷怠然後擊之,可大克也。若賊見計,必
不攻城,勢將自走。若便進兵,適入其計矣。」
    時東方吏士皆分休,寵表請召中軍兵,並召所休將士,須集擊之。散騎常侍廣平劉
邵議以為:「賊眾新至,心專氣銳,寵以少人自戰其地,若便進擊,必不能制。寵請待
兵,未有所失也,以為可先遣步兵五千,精騎三千,先軍前發,揚聲進道,震曜形勢。
騎到合肥,疏其行隊,多其旌鼓,曜兵城下,引出賊後,擬其歸路,要其糧道。賊聞大
軍來,騎斷其後,必震怖遁走,不戰自破矣。」帝從之。寵欲拔新城守,致賊壽春,帝
不聽,曰:「昔漢光武遣兵據略陽,終以破隗囂,先帝東置合肥,南守襄陽,西固祁山,
賊來輒破於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爭也。縱權攻新城,必不能拔。敕諸將堅守,吾將自
往征之,比至,恐權走也。」乃使征蜀護軍秦朗督步騎二萬助司馬懿御諸葛亮,敕懿:
「但堅壁拒守以挫其鋒,彼進不得志,退無與戰,久停則糧盡,虜略無所獲,則必走;
走而追之,全勝之道也。」秋,七月,壬寅,帝御龍舟東征。滿寵募壯士焚吳攻具,射
殺吳主之弟子泰;又吳吏士多疾病。帝未至數百裡,疑兵先至。吳主始謂帝不能出,聞
大軍至,遂遁,孫韶亦退。
    陸遜遣親人韓扁奉表詣吳主,邏者得之。諸葛瑾聞之甚懼,書與遜雲:「大駕已還,
賊得韓扁,具知吾闊狹,且水干,宜當急去。」遜未答,方催人種葑、豆,與諸將奕棋、
射戲如常。瑾曰:「伯言多智略,其必當有以。」乃自來見遜。遜曰:「賊知大駕已還,
無所復憂,得專力於吾。又已守要害之處,兵將意動,且當自定以安之,施設變術,然
後出耳。今便示退,賊當謂吾怖,仍來相蹙,必敗之勢也。」乃密與瑾立計,令瑾督舟
船,遜悉上兵馬以向襄陽城。魏人素憚遜名,遽還赴城。瑾便引船出,遜徐整部伍,張
拓聲勢,步趣船,魏人不敢逼。行到白圍,託言往獵,潛遣將軍周峻、張梁等擊江夏、
新市、安陸、石陽,斬獲千餘人而還。群臣以為司馬懿方與諸葛亮相守未解,車駕可西
幸長安。帝曰:「權走,亮膽破,大軍足以制之,吾無憂矣。」遂進軍至壽春,錄諸將
功,封賞各有差。
    八月,壬申,葬漢孝獻皇帝於禪陵。
    辛巳,帝還許昌。
    司馬懿與諸葛亮相守百餘日,亮數挑戰,懿不出。亮乃遺懿巾幗婦人之服。懿怒,
上表請戰,帝使衛尉辛毘杖節為軍師以制之。護軍姜維謂亮曰:「辛佐治杖節而到,賊
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
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亮遣使者至懿軍,懿問其寢食及事之煩簡,不
問戎事。使者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已上,皆親覽焉;所啖食不至數升。」
懿告人曰:「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亮病篤,漢主使尚書僕射李福省侍,因
諮以國家大計。福至,與亮語已,別去,數日復還。亮曰:「孤知君還意,近日言語雖
彌日,有所不盡,更來亦決耳。公所問者,公琰其宜也。」福謝:「前實失不咨請,如
公百年後誰可任大事者,故輒還耳。乞復請蔣琬之後,誰可任者?」亮曰:「文偉可以
繼之。」又問其次,亮不答。
    是月,亮卒於軍中。長史楊儀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司馬懿,懿追之。姜維令儀反旗
鳴鼓,若將向懿者,懿斂軍退,不敢逼。於是儀結陳而去,入谷然後發喪。百姓為之諺
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懿聞之,笑曰:「吾能料生,不能料死故也。」懿案行亮之
營壘處所,歎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還。
    初,漢前軍師魏延,勇猛過人,善養士卒。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
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歎恨己才用之不盡。楊儀為人干敏,
亮每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延
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亮深惜二人之才,不
忍有所偏廢也。
    費禕使吳,吳主醉,問禕曰:「楊儀、魏延,牧豎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
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諸君憒憒,不知防慮於此,豈
所謂貽厥孫謀乎!」禕對曰:「儀、延之不協,起於私忿耳,而無黥、韓難御之心也。
今方掃除強賊,混一函夏,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若捨此不任,防其後患,是猶備有風
波而逆廢舟楫,非長計也。」
    亮病困,與儀及司馬費禕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
從命,軍便自發。亮卒,儀秘不發喪,令禕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
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當自率諸軍擊賊;雲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
人,當為楊儀之所部勒,作斷後將乎!」自與禕共作行留部分,令禕手書與己連名,告
下諸將。禕紿延曰:「當為君還解楊長史。長史文吏,稀更軍事,必不違命也。」禕出
門,奔馬而去。延尋悔之,已不及矣。
    延使人覘儀等,欲案亮成規,諸營相次引軍還,延大怒,攙儀未發,率所領徑先南
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漢主以問侍中董允、留
府長史蔣琬,琬、允鹹保儀而疑延。儀等令槎山通道,晝夜兼行,亦繼延後。延先至,
據南谷口,遣兵逆擊儀等,儀等令將軍何平於前御延。平叱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
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儀遣將馬岱追斬之,遂夷延三族。蔣琬率宿衛諸營赴難北行,行數十裡,延死問至,乃
還。始,延欲殺儀等,冀時論以己代諸葛輔政,故不北降魏而南還擊儀,實無反意也。
諸軍還成都,大赦,謚諸葛亮曰忠武侯。初,亮表於漢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
十五頃,子弟衣食自餘饒,臣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
財,以負陛下。」卒如其所言。丞相長史張裔常稱亮曰:「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
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歛忘其身者也!」══陳壽評曰:諸葛
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
讎必賞,犯治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游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
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
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
蕭之亞匹矣!
    初,長水校尉廖立,自謂才名宜為諸葛亮之副,常以職位游散,怏怏怨謗無已,亮
廢立為民,徙之汶山。及亮卒,立垂泣曰:「吾終為左衽矣!」李平聞之,亦發病死。
平常冀亮復收己,得自補復,策後人不能故也。
    習鑿齒論曰:昔管仲奪伯氏駢邑三百,沒齒而無怨言,聖人以為難。諸葛亮之使廖
立垂泣,李嚴致死,豈徒無怨言而已哉!夫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鑒至明而丑者忘怒;水
鑒之所以能窮物而無怨者,以其無私也。水鑒無私,猶以免謗,況大人君子懷樂生之心,
流矜恕之德,法行於不可不用,刑加乎自犯之罪,爵之而非私,誅之而不怒,天下有不
服者乎!
    蜀人所在求為諸葛亮立廟,漢主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步兵校尉習
隆等上言:「請近其墓,立一廟於沔陽,斷其私祀。」漢主從之。
    漢主以左將軍吳懿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
事,尋加琬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時新喪元帥,遠近危悚,琬出類拔萃,處群僚
之右,既無戚容,又無喜色,神守舉止,有如平日,由是眾望漸服。吳人聞諸葛亮卒,
恐魏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萬人,一欲以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漢人聞之,亦增永安
之守以防非常。漢主使右中郎將宗預使吳,吳主問曰:「東之與西,譬猶一家,而聞西
更增白帝之守,何也?」對曰:「臣以為東益巴丘之戍,西增白帝之守,皆事勢宜然,
俱不足以相問也。」吳主大笑,嘉其抗盡,禮之亞於鄧芝。
    吳諸葛恪以丹楊山險,民多果勁,雖前發兵,徒得外縣平民而已。其餘深遠,莫能
禽盡,屢自求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萬。眾議鹹以為:「丹楊地勢險阻,與吳郡、
會稽、新都、番陽四郡鄰接,周旋數十裡,山谷萬重。其幽邃民人,未嘗入城邑,對長
吏,皆仗兵野逸,白首於林莽;逋亡宿惡,鹹共逃竄。山出銅鐵,自鑄甲兵。俗好武習
戰,高尚氣力;其升山赴險,抵突叢棘,若魚之走淵,猿狖之騰木也。時觀間隙,出為
寇盜,每致兵征伐,尋其窟藏。其戰則蜂至,敗則鳥竄,自前世以來,不能羈也。」皆
以為難。恪父瑾聞之,亦以事終不逮,歎曰:「恪不大興吾家,將赤吾族也!」恪盛陳
其必捷,吳主乃拜恪為撫越將軍,領丹楊太守,使行其策。
    冬,十一月,洛陽地震。
    吳潘濬討武陵蠻,數年,斬獲數萬。自是群蠻衰弱,一方寧靜。十一月,濬還武昌。
 
    ------------------
  國學網站推出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