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
世界上一定有許多類似本書作者的父母,渴望盡自己的所能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不願意讓孩子接受當前大多數教育機構的錯誤教導。僅就個人而言,他們遇到的問題是無論怎麼努力也解決不了的。當然,在家裡僱傭一個女家庭教師也能將孩子帶大,但這樣會使孩子失去與生俱來的渴望同伴的興趣,沒有它,教育的一些最基本的東西也就無從談起。更重要的是,如果一個孩子讓人感到「古怪」或者與其他的孩子不一樣,那將是極其有害的。因為這種由於父母錯誤教育而引起的感覺,完全可以引起對父母的怨恨,並使孩子們熱愛那些家長所不喜歡的東西。考慮到這一點,盡職盡責的家長會把孩子送到那些他們已經發現存在嚴重缺陷的學校去。沒有別的學校讓這些家長感到滿意,或者即使有,也離他們很遠。於是,不僅僅為了社會的利益,更為了孩子的利益,他們發出了教育改革的呼籲。對富有的家長來說,解決這個私人問題並不需要所有的學校都好,只要有一些好學校離之不遠就行了。但工薪階層的家長負擔不起昂貴的學費。因此我們只有進行教育改革。而一些改革既會有一部分家長贊同,也必然會有一些家長反對,這就需要進行大量宣傳,但所宣傳的教育改革是否有效只有等贊成改革者的孩子們長大以後才能得以證明。這樣,本來是基於對孩子的愛,但我們卻一步一步地邁進了政治和哲學這些內容極廣泛的領域。 在以下文章裡,我希望盡可能遠離上述領域。我所想說的大部分內容並不完全出自我的觀點——它們被認為是當代爭論的焦點,但也不是與之毫無關係。我們對孩子未來的期望以及對人類性格所抱的理想決定了我們希望自己的孩子所受的教育。例如,一個和平主義者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教育成一個軍事家,而共產主義者和利己主義者的教育觀也會大不相同。再比如,在認為教育就是灌輸某種信仰和認為它是使人具有獨立判斷力的人之間是不會有相同看法的。我們不能迴避這些與教育有關的問題。現代大量的心理學知識和教學法知識與以上和政治、哲學相聯的根本性問題並無關係,但與教育卻密切相聯。儘管這些知識成效卓著,但要想將其完全吸收、消化,仍需進行大量的、仔細的研究。它們在生命的頭五年尤其重要,比原來認為的要大得多。這樣,家長教育的重要性也得到相應提高。我在本文中將盡可能迴避有爭議的話題。辯論性文章在某些領域也許是必需的,但家長們卻只有對後代的利益的關心和渴望,它們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就足以解決許多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出現的問題。我將談到的是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時面臨的困惑,因他既不遙遠也不會有很強的理論性。我希望或許能幫助一些家長解決所面臨的困惑,不管是以贊成還是反對我的看法的方式。家長的意見尤其重要,儘管他們沒有專家那麼多的知識,但有時還是專家們的老師。我深信,如果家長強烈地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他們自己完全可以像教師一樣教育他。在下面的文章裡,我想首先談談教育的目的,即對未受任何訓練的孩子進行教育所產生的符合我們希望的個人類型和社會類型。我沒有涉及人類通過優生學或其他自然或人工過程在養育孩子上取得的進步,因為它基本上與教育問題無關。但我很重視現代心理學的一些新發現,它們表明:人的性格很大程度上由早期教育而不是由熱心的學校教育家所決定。我將性格教育和知識教育區別開來,後者嚴格來說應稱為傳授。這種區分雖不很重要但很有用。學生在接受傳授知識之前應具備某些品質,而要想成功地具備這些重要品質又需要很多知識。在這裡,為了便於討論,我將傳授放在性格教育的範疇以外,我首先將談到性格教育,它在早期教育中尤為重要,當然成年期教育也不應被忽視。接下來我將談到性教育這個重要問題。最後,我將談到智力教育,從讀寫第一課到大學最後一課的目標、課程、可能性等。當然,人們從生活和自然界中也會受到教育,這一點雖不在我所研究的範圍之內,但我還是想提一下,那就是使人們從經驗中學到東西也是早期教育的一個重要目標。第一部教育理想第一章現代教育理論的基本原理 19世紀以前,有兩個偉大的教育理論改革家,他們是洛克和盧梭。因為他們都摒棄了當時很流行的錯誤觀點,所以名氣很大。但他倆誰都不如現代教育家那樣超越傳統的束縛。例如,他們的思想都有民主和解放的傾向,但所談到的卻僅限於貴族教育,而這需要花費一個人畢生的精力才能完成。具有現代教育觀點的人都會對這種教育不屑一顧,不管它能產生多麼好的效果。因為為了一個孩子花費另一個成人的畢生精力是不合算也是不可能的。這種教育只適於特權階級,在現代平等的社會裡不可能存在。現代人可能在實踐中總想為孩子找到一些有益的東西,但並沒想到那些只有通過教育方法才能解決的理論性問題。這些教育方法適應所有的孩子,或者說,適應那些有一定理解力的孩子。我無意說富人不應再有在現代社會裡應面向所有孩子的教育機會。這樣做不過是犧牲文明來換取公平。我想說的是:未來的理想的教育系統應能夠給予每一個孩子充分發展自己的機會。這種理想的教育系統儘管不能立即實現,但必須民主。我想大家對這一點都能認同。我自己則是一貫堅持民主教育的。儘管我認為教育應面向大眾,但如果有人有更好的機會和能力接受更高的教育,那也無需讓他再去接受大眾教育。以上這種狹義的民主原則甚至在洛克和盧梭的文章裡也沒出現過。儘管後者並不贊成貴族教育,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種不贊成到底意味著什麼。 在民主和教育問題上,一定要具體問題具體對待。一味強調水平相同是十分有害的。一些孩子比同齡人更聰明,就應從更好的教育中學到更多的東西,一些教師受過更好的訓練或者天生具有更好的能力,就不能讓他們去教所有的孩子。即使所有的人都希望受到最好的教育——我對此持懷疑態度——這在目前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因而,民主原則如沒運用好,就會得出以下結論:誰都不應受到最好的教育。這種觀點如被採用,將對社會進步是一致命打擊,並將使當前的大眾教育水平沒有必要地後退一百年。現在我們並不是要以犧牲進步來換取機械的平等,而應一步一步地向民主教育靠近,盡可能不去破壞那些與社會不平等有關的但是有價值的東西。 但是如果一種教育方法不能成為普遍的、面向大眾的,我們就不能認為它是一種好的方法。富人的孩子除了母親之外,還有保姆或者家庭教師的照顧,有時家中的僕人也來幫忙,這麼多的關心在任何一個社會裡都不可能讓所有的孩子都擁有。它會把孩子培養成為社會不需要的寄生蟲,他們究竟能獲得些什麼知識呢!除了一些特殊情況如先天智力缺陷或者是天才,正直的人不會要求給少數富人特殊的照顧。目前,一些明智的家長可能會選擇不太普及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從實驗的角度也該讓家長們有嘗試新教育方法的機會。一旦發現能產生良好的效果,就應加以推廣。好的教育方法決不應該在本質上只限於少數特權階級。值得慶幸的是,現代教育理論和實踐中的精華都有著民主性的來源。例如蒙特梭利1女士是從貧民區的幼兒園開始起步的。較高層次的教育為特殊的孩子提供特殊的機會是必要的,此外沒有任何理由讓任何一個孩子失去大眾教育的機會。 現在,在教育中有另外一種與民主相聯繫的傾向很值得討論,那就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為了實用還是為了裝飾。凡勃倫的《有閒階級的理論曄一書尖銳地將裝飾性與貴族統治相聯繫,但只有教育這方面的內容與我們相關。對男孩子的教育總是圍繞著「古典」和「現代」的爭論進行;對女孩子的教育也有將之培養成「淑女」型和「自食其力」型的爭論。整個婦女教育系統已經被男女平等的渴望歪曲,有人希望女孩能接受與男孩一模∼樣的教育,即使這種教育沒什麼好處,一些人忙於把教給男孩的知識傳授給同班的女孩而不管它是否對女孩有用,同時他們強烈反對為將來作母親而進行的專門訓練。儘管「淑女」的理想形象已明顯衰落,這些不同意見仍使婦女教育變得很模糊,為不致引起混亂,我將只談談男性教育。 許多產生其他問題的爭論,在某種程度上,都決定於我們當前談到的問題。男孩子應主要學習古典學科還是現代科學?要想回答應考慮多種因素,其中一個就認為古典學科是裝飾性的而現代科學是實用性的。教育是否應盡快地培養學生學會謀生?這又涉及實用性和裝飾性的問題,儘管不十分明顯。是應該教會孩子發育正確、舉止優雅,還是應將這些僅看作貴族統治的遺物?藝術鑒賞是否只是藝術家的事?教學中拼字與發音是否應相似?這些問題和其它爭論在∼定程度上都產生於實用性和裝飾性的爭論。 然而,我認為整個爭論只是在空談而已。一旦確定具體的條件,爭論便不復存在。如果我們廣義地解釋「實用性」而狹義地解釋「裝飾性」,那麼有一邊會勝利,反過來則另一邊會失敗。最廣泛和正確的解釋是:一項活動能產生好的結果便是「實用」。這些結果不僅僅是「有用」還含有「好」的意思。否則我們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定義。我們不能說實用性的活動就是產生實用效果的活動。有的時候,在我們稱之為「好」的最後結果出來之前,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結果。「犁」是有用的是因為它能耕地,能使種子得以播種;播種是有用的因為能生長出稻穀,稻穀有用因為能生產出麵包,麵包有用是因為它能維持人的生命。但生命必須有其內在價值,如果生命只是作為活著的∼種手段,它將沒有任何實用價值。根據環境不同,生命有好壞之分。只有當它成為過幸福生活的手段時,才具有實用性。我們必須超越一連串的事物,而發現最終與之相聯的事物。否則的話,這一連串事物的任何一環都沒有實用價值。如果我們這樣給「實用性」下定義的話,就沒有人會懷疑教育的實用性了。教育當然具有實用價值,因為教育過程是通往目的的手段,其本身並不是目的。但某些宣傳教育事業的人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極力主張教育的結果應是有用的。簡單說,他們認為受過教育的人就是懂得如何製造機器的人。如果問機器有什麼用處,他們會肯定地回答機器能產生生活必需品如農。食、住等等。這樣我們會發現他們往往把教育的內在價值和人的生理需要相聯繫。這種觀點在某種程度上是很值得懷疑的。因為「實用」對他來說只是滿足身體的渴望和需要。身體的需要是首位的。在許多人忍饑挨餓的地方,持這種觀點的人會和政治家一樣正確。但如果把這種觀點當作一門重要哲學加以宣揚那就大錯特錯了。 對爭論的另一方也應進行同樣的分析。將「實用性」的對立面稱為「裝飾性」也就為倡導實用的人的觀點做了一點說明。因為「裝飾性」往往或多或少地被認為不那麼重要。表示性質的形容詞「裝飾性」修飾傳統的概念「紳士」和「淑女」非常恰當。18世紀的紳士們語調優雅,衣著時髦,遵守禮節。他們在適當的場合不時引用古希臘的文學,也知道在維護自己的名聲的時候不惜決鬥。快門而切裡有這麼一個人: 拿著雕有搖滾的鼻煙盒,拄著刻有祥雲的枴杖,舉止高雅,氣宇軒昂。 他所受的教育就屬於狹義上的裝飾性教育,現代沒有人有那麼多錢去享受。舊時的「裝飾性」教育的理想是貴族化的。因為它的前提是有很多錢且無需工作。歷史上的淑女和紳士們風度翩翩,有關他們的傳說及其鄉下別墅給我們帶來愉快的感受。我們不可能給予我們的後代以同樣的感覺。但這種優美即使是真實的也不見得就是重要的。他們只是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奢侈的產品。現在沒有人會倡導這種狹隘意義上的裝飾性教育。 但這些並不是真正問題的所在。真正的問題是:在教育過程中,我們是教給學生有實用價值的知識,還是教給學生具有內在價值的精神財富?「1英尺等於12英吋,1碼等於3英尺」這些知識都有用,但並沒有內在價值。對使用米制的人來說,懂得這些沒有用。另一方面,欣賞《哈姆雷特》在現實生活中並無用處,除非是在某人要殺死親叔叔的極少數情況下。但它卻使人在精神上感到充實,沒有這些他會感到遺憾。它還可使人在某種程度上更加優秀。主張實用性不是教育唯一目的的人讚成後一種知識。 在實用教育倡導者和他的對手的爭論中似乎出現了三個問題。第一個就是貴族教育和民主教育的爭論,前者認為:特權階層的教育是愉快地享受閒暇,次等階層的教育是用勞動為他們服務。民主教育與此相反的觀點有點迷惑人:他們既反對貴族教育的那些沒有用的知識,又認為勞動者的教育不應僅僅限於實用。在公共學校當中,我們會發現民主教育既反對舊式的古典教育,又要求勞動者應有機會學習拉丁語和希臘語。這種態度儘管在理論上不太清楚,但在實踐中卻切實可行。倡導民主教育的人並不希望社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實用性的,另一部分是裝飾性的。他們只希望當前的有閒階級知道更多的實用知識,而勞動者瞭解更多的精神財富。但是民主本身並不能決定究竟哪一種成分更多一點或更少一點。 第二個問題產生於致力於物質生產和熱心於精神享受的人之間。如果有什麼魔法把現代富裕的美國人或英國人帶到伊麗莎白時代,他們可能都會希望能夠回到現在。在莎士比亞、雷利、西德尼的時代,高雅的音樂和優美的健築。並不能完全取代現代社會的浴室、香茶、咖啡、汽車及其他物質享受,除了一些受傳統影響的人外,大多數人都認為教育的目的就是生產更多的、各種各樣的產品,他們可能贊成醫學和衛生學教育,但對文學、藝術、哲學等沒有絲毫的熱情。毫無疑問,這些人是反對設立文藝復興時期古典課程的主要力量。 以精神食糧要比純粹的物質食糧更有價值的觀點與上述觀點相抗衡是不夠的。這個觀點雖然正確但不足以說明全部,儘管物質產品沒有太高的價值,但物質缺乏造成的不幸會遠遠大干精神上的愉悅。飢餓、疾病以及對它們的恐懼使很多人的生命如此卑微。因為人們深知它們的後果。大多數鳥兒死於飢餓,但只要有食物它們就會很高興,因為它們不考慮未來。而剛剛熬過饑荒的農民的心頭卻總是蔡繞著回憶和恐懼。 人們寧願為一點微薄的工資拚命苦幹也不願去死,動物願意以死亡的代價來換取片刻的歡樂。過去人們能忍受沒有歡樂的生活是因為不管怎麼說生活都很簡單。由於工業革命及其影響,終於可能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個每人都有機會享受歡樂的世界。生理上的不幸可以減少到最小程度;通過科學手段和組織機構可以讓所有人有吃有住,儘管不是太好,但足以使人們不再有太大痛苦;人類戰勝疾病已成為可能,慢性疾病也大大減少;食物的增長已經大於人口的增長;暴力、鎮壓、戰爭給人類的心靈投下恐怖的陰影,但現在也已大大減少……這些成果給人類帶來不可估量的價值,我們也就不再反對產生這些價值的教育。其中,應用科學起著最主要的作用。沒有物理學、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知識就無法形成這個嶄新的世界。但沒有拉丁文和希臘文、但丁和莎士比亞、巴赫和莫扎特,我們仍能擁有它。這就是贊成實用主義教育者的論據。我已多次強調過這些,因為我強烈地感覺到了它的存在。如果人們不知道閒暇和健康的價值,擁有這些又有什麼用?人類不斷進行鬥爭,包括同物質上的災難進行鬥爭,但並不能因此就不再愛好和平。在同各種災難進行鬥爭的同時,人類不能丟掉精神文明的精華。 這就引出了爭論中的第三個問題:只有不實用的知識才有內在價值嗎?所有有內在價值的東西都不實用嗎?拿我來說,青年時期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現在我認為這些時間全被浪費了。在我以後生活中出現問題的時候,這些古典知識沒有給我任何幫助。像99%的學習拉丁語的人∼樣,我從來沒達到以讀它為樂的熟練程度,我只知道像「Suppllex」的所有格等知識,這些我永遠都不會忘記。而它於我的實用價值,也就在於提供一個例子。另一方面,我所掌握的數學及科學知識,不僅有很大的實用性,也有很大的內在價值。如它能提供思考的課題,還可以充當真理的試金石。當然,這些只是個人的感受。但我敢肯定,現代人中能從古典科目中獲益的也只是少數人而已,法國、德國也擁有有價值的文學,它們的語言容易學並且在很多方面很實用,因此與拉丁文、希臘文不同,它們的情況要好得多。我認為除了特殊教育外,教授這些知識無需在一些專門領域如語法花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這樣並不是認為它們不重要。人類的知識在不斷增長,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複雜,當需要某些革新時,每一代人都會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我們應通過折衷以求得平衡。教育中的人文學科成分應該保留,但必須進行簡化好為其他成分騰出空間。因為沒有它們,也就不可能有由科學而產生的新世界。 我並不認為教育中的人文學科成分沒有實用學科成分重要。要想充分發展想像力,瞭解一些關於文學、歷史、音樂。繪畫和建築的知識是非常重要的。而只有通過想像,人們才知道世界會是什麼樣子;沒有想像力,「進步」只能是機械的和微不足道的。但是科學同樣能促進想像。當我還是個男孩子的時候,天文學、地理學在這方面起的作用要比美國、法國和德國文學大。因為我對後者一點不感興趣,只是被迫讀了一些著作。當然這會因人而異。一個男孩或女孩會從一種知識中得到啟發和刺激,也可能從另一種知識得到另一種刺激,我認為當掌握一門課程必須掌握很難的技術時,除非是需要訓練一些專家,否則的話還是學實用性課程好。文藝復興時期,沒有什麼現代語言的文學,現在卻有大量的偉大文學。這樣,古希臘傳統的價值大多都可以傳播給並不懂希臘文的人;至於拉丁大的傳統,其價值並不怎麼重要。因此,在教育中,對於一般的。沒有什麼特殊才能的孩子,我可以不通過大量的學習就可以傳授∼些人文學科的知識,以後幾年的教育比較難,我就只教數學和科學知識。但對在某一方面有特殊的愛好和才能的孩子,我會另加對待。要避免形成僵化不變的規則。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談到應傳授給孩子的各類知識。我們所談到的問題有的與教學方法有關,有的與道德教育有關,有的與性格培養有關。我們不再涉及到政治學,而涉及到心理學與倫理學的知識。。動理學直到不久以前還只是一門學術性的學科,實用價值很小。現在已經不同了。比如我們知道有工業心理學、醫療心理學、教育心理學等,所有這些都有很大的實用意義。我們希望並預計心理學對我們機構的影響在不遠的將來還會大大增加,在任何情形下,它對教育的作用都是巨大的和有用的。 下面讓我們首先來討論「紀律」這個問題。傳統的紀律很簡單,往往就是命令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或不要做喜歡的事。如果孩子不從,就會受體罰甚至隔離拘禁,只給水和麵包。例如,在《費爾柴德的家庭》中,有一章說到小亨利怎樣學習丁文。他被告知只有掌握這門語言,他才能成為一名公務員。但這個小男孩沒有像父親所期望的那樣全神貫注地鑽進去,於是被關進了小閣樓,只給水和麵包並不准和姐妹們說話。同時還告訴他的姐妹們說他不配受到尊重,大家都不要理他。然而有一個姐姐還是給拿了點吃的。男僕告發後,她也受到了懲罰。關了一段時間後,這個男孩開始喜歡拉丁文,從此勤奮學習。同樣,契河夫有一個故事也談到他叔叔怎樣教小貓捉老鼠。他在小貓所在的屋裡放了一隻老鼠,而這時小貓的捕獵本能還未形成,因此對老鼠不感興趣,結果挨了打。第二天,也是如此,第三天,第四天……房後,這位叔叔認定這是一隻策貓且不可教也。但後來情況卻不一樣了。所有的老鼠一見這隻貓就嚇得冷汗直淌、落荒而逃。「如同這隻貓一樣,」契河夫最後說,「我很榮幸也由叔叔教我開始學拉丁文。」這兩個故事向我們展示了舊時的紀律及現代人的反叛。 但是現代教育家並不是完全拋開紀律,而是通過新的教學方法來實行它。在這方面,如果不瞭解新的教學方法就很容易產生錯誤的想法。我曾一直以為蒙特梭利女士根本不需要紀律,同時也奇怪她是怎樣把一屋子小孩組織起來的。讀了她的有關教育方法的報告後,我才知道紀律仍然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不可能沒有紀律。每天上午我都把最小的兒子送到一所蒙台梭利辦的學校去。我發現他很快成為一個紀律性很強的人,乖乖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則,並且他並沒有感到外在壓力。因為這些規則像遊戲中的規則一樣,遵守它們也就好像做遊戲一樣快樂。以前的觀點認為:孩子不可能自己願意去學,只因為害怕才被迫去學,現在我們才明白這完全是由於不懂教學法的原因。如果我們把要學的東西如讀、寫等劃成合適的階段,每個階段對一般的孩子來說都是可以高高興興地接受的。當孩子們在高興地干他們喜歡的事情時,當然不需要外在紀律了。有一些簡單的規則,如不准打擾別的孩子,不准同時佔有幾件玩具等,合情合理,遵守起來也很容易。同時,孩子的自制力也有所提高,良好的自制力又可以形成良好的習慣並能使願望變成現實。因此,在特定的情況下,自覺抵制某些衝動而獲得一些重要的進步是完全值得的。每個人都知道在遊戲中很容易形成這種自制力,但投入會想到在有興趣的學習過程中也能做到這一點。現在我們知道這些已經成為可能。而且不僅在幼兒時期,在個人成長的每一階段都將做到這一點。並不是我自以為是地認為這些很容易。教學方法的發現需要天才,但將它們運用到教育實踐中去的老師共不見得一定是天才。他們只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再加上很常見的同情心和耐心就足夠了。基本概念很簡單:好的紀律不是有外在壓力,而是能使人養成一種心理習慣,這種習慣又可以產生人們願意而非不願意的行為。在教育過程中,為體現這一觀點,人們不斷地探尋專門的方法。蒙特梭利女士在這方面就是很了不起的人物。 原罪信仰的衰落大大影響了教育方法的變革。傳統觀念認為:人生來是暴怒之神的孩子,本質是邪惡的,只有用嚴懲才能使之早日改正邪惡,具有善的品德,成為美麗之神的孩子。這種觀點現在已不復存在。大多數現代人幾乎難以相信這種觀點是怎樣地影響了我們的前輩。斯坦利所寫的阿諾德博士的傳記裡有兩段話表明了他們的錯誤觀點。斯坦利是阿諾德博士最得意的門生、《湯姆·布朗的學生時代》中的好孩子亞瑟的原型。他是上述那本書作者的堂兄,在作家還是小孩子的時候帶他參觀了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阿諾德博士是大眾學校的偉大的改革家。直到現在,英國人引以為榮的公立學校主要還是按照他制定的原則來辦的。因此,說到阿諾德,我們要談的就不再是遙遠的過去的東西,而是對今天培養上等英國人仍然有效的東西,他主張只對小孩子進行鞭打,並且只限於「不講道德,如撒謊、酗酒以及習慣的懶惰」問怕他的傳記)。但當一家自由黨派的刊物認為應該一併取消鞭打的懲罰時,阿諾德非常氣憤,他回答說: 我非常清楚他們這種想法,它源於人們引以為豪的個人獨立的觀點。但這種觀點既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基督教,而是極其野蠻的,它伴著對騎士時代的詛咒傳到歐洲,現在又以激進主義的觀點恐嚇我們…… 在幾乎不可能發現有罪惡或過失的時代中,哪兒會有明智的人來支持修正人格的奇怪想法?樸實、冷靜和謙虛是年輕人的最好財富,也是高尚的成人的顯著特徵,但與這些相比,哪些又是錯誤的,哪些又是相反的呢? 因此,他的門徒的學生主張鞭打不夠「謙虛」的印度人是很自然的。 阿諾德還有一段話很能說明他的觀點,斯特雷奇在灘多利亞時代名人傳》中曾部分引用這段話,這裡我也再次提到它。阿諾德出去度假時欣賞到科莫湖(Lae of Como)美麗的風光,他在一封給妻子的信中記下了心中的感受。他寫道: 我懷著崇敬的心情看著身外極其優美的景色,同時想到了道德上的邪惡;天堂和地獄似乎不是由一條鴻溝完全隔開,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並且離我們每一個人都很近。我強烈地感覺到自己道德上的邪惡,就好像強烈地感受到美景帶給自己的歡樂一樣。也許在深層的邪惡感中還存在著上帝要換救我們的福音。它並不是要求我們像平常所做的那樣崇敬好的品德,也不是要我們去適應道德;但如果我們真的憎惡那些邪惡,我們所憎惡的不是被邪惡所困擾的人,而是困擾人的邪惡的東西。這種憎惡極其明顯、極其堅定——這樣,我們就與上帝和耶穌相通,我們的精神與上帝同在。這一點看起來和說起來都挺容易,但做起來卻又是那樣難!誰能夠完全做到這一點呢?除了那些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並深感遺憾的人。上帝保佑你,我親愛的妻子和孩子,從現在直至永遠。 我們悲哀地看到這位本性善良的紳士把自己推到一種虐待狂的情緒裡。正因如此,他才能使勁鞭打孩子而沒有任何良心上的不安,反而以為這是符合博愛的信仰。我們也悲哀地想到那些被欺騙了的個人。但是正是他們創造了一種憎惡「道德上的邪惡」的風氣,如果大家還記得的話,「道德上的邪惡」還包括孩子們習慣性的懶惰,這風氣使幾代人都變得殘忍,這實在是∼個悲劇!每當我想到戰爭、酷刑、鎮壓,每當我想到那些正直的人以為自己在懲罰「道德邪惡」但事實上卻是在犯罪,我都忍不住地戰慄。幸運的是,教育者們不再認為小孩子們都是頑童。當然,人們往往還以上面的觀點看待成人,尤其是懲罰罪犯這方面,但在幼兒園和學校裡,是不會再有這種現象的了。 還有一種錯誤與阿諾德的正好相反,它儘管傷害性不大,但足以稱為錯誤。它認為孩子天生都是善良的,只是被他們的長輩的不好行為帶壞了。盧梭曾贊成這個觀點。也許他的認識比較抽像,但如果我們讀過《愛彌兒》就會發現:學生在成為他所屬機構設計、培養的完美人物之前,必須要受到大量的道德訓練。事實上,孩子不是生來就是好的或壞的。人們生來只有一些反射行為和一些本能。除此之外,在環境的作用下,他們才養成一些或好或壞的習慣。他們將來會怎麼樣主要取決於母親或保姆的智慧。孩子最初的自然本質是很容易受訓練的。在許許多多的孩子當中,有的將來可能成為好公民,有的就有可能成為罪犯。科學的心理學表明,工作日的鞭打以及星期天的說教並不是使孩子養成美德的理想方法。但也不能因此就認為沒有方法。山姆·勃特勒認為以往的教育者以折磨孩子為樂人們很難不同意這一點。但讓一個健康的孩子快樂卻並不困難。而且只要孩子的身心得到正確的呵護,大多數孩子都會很健康。如果孩子感到教育就是教給他們一些值得學的東西,那麼阿諾德博士認為是一種「道德邪惡」的習慣性懶惰就不會存在。但如果所教的知識沒有什麼價值,教的人又像個暴君,孩子自然就像契河夫的小貓一樣不可教也。只有自發產生學的願望,才能成為教育的推動力。而這就如同學習走路和說話一樣,是每一個孩子都能做到的。以教育的這種推動力取代了教鞭是我們時代的偉大進步。 最後我想談談自己對現代教育發展傾向的最初看法中的最後一點——給予幼兒更多的注意。這與我們對性格培養的觀點的變化密切相關。傳統看法是:美德主要取決於意願,它認為人的心中充滿了各種壞的願望,由一種抽像的意志力所控制。很明顯,要想完全根除它們是不可能的,因此只能是加以控制,就好像警察和罪犯一樣。沒有人會認為一個社會沒有潛在的罪犯,人們所能做的只能是建立有效的警察機構使得大多數人不敢犯罪,而把少數犯了罪的人抓起來並加以懲罰。現代心理犯罪學家並不同意這個觀點。他們認為大多數情況下,合適的教育會阻止犯罪衝動的形成。同樣,適用於社會的東西也能適應於個人。小孩子特別希望能得到長輩和同伴們的喜愛。他們都有∼種衝動,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向好的或壞的方向發展。而且,他們所處的年齡階段很容易形成好的習慣,好的習慣又容易形成好的品德。另一方面、傳統的美德任不好的願望蔓延,只是用意志力不讓它們表現出來,這樣控制不好行為的方法遠遠不夠理想。不好的願望就像被阻塞了的河水。一定會找到意志忽視了的出口湧出。年輕時想謀殺父親的人會在以後鞭打兒子的過程中得到滿足,他認為自己是在懲罰「道德邪惡」。一些為殘忍的鞭打行為辯護的理論幾乎都源於某些願望,人的意志使它們改變了原來的航道,但一直潛在發展,後來卻以憎恨罪惡或其他值得尊敬的東西的面貌出現。因此,由意志控制不好的願望雖然有時是必要的,卻不是一種好的培養品德的方法。 這些看法把我們又帶到了心理分析領域。有很多具體的心理分析我都認為是荒謬的,而且證據不足,但總的方法我卻認為很重要,在尋找好的道德培養方法方面更是如此。有些心理分析家特別強調幼兒期的重要性,我認為有些誇張,他們有時候甚至認為性格在孩子三歲的時候就永遠地固定形成了。我敢肯定情況不是這樣。但這個錯誤中也包含正確的成分。幼兒心理學在過去一直沒有受到重視。智力學家們的方法風行一時,人們幾乎根本沒注意到它。以睡覺為例,所有的母親都希望孩子能好好睡覺,這樣既能說明孩子健康也能給母親帶來方便。她們找到了很多方法:搖搖籃或唱催眠曲。結果是男人仔細研究了整個事情並發現這些方法全錯了。因為它儘管在某一天可能奏效,但卻使孩子養成了壞習慣。每一個孩子都希望得到過多的注意,這樣使他獲得重視的願望得到滿足。如果他發現不睡覺能得到更多的重視,就會很快採用這個方法。結果對孩子的健康和性格培養都有害處。這時重要的是要形成一個習慣:即將嬰兒床和睡覺聯繫起來。經常出現這種聯繫,孩子就不會不睡了,除非是病了或感到疼痛,但是建立這種聯繫需要一些紀律。只靠溺愛是不能形成的,那樣只會和不睡聯繫起來。培養其它好的或者壞的習慣也是如此。整個研究只是在幼兒期進行,但意義卻很大而且將來肯定會更大。很明顯,性格教育應該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並且需要很多與不懂這些的保姆和母親的行為相反的做法。同樣,一些教育可以開始得比以前認為的早,因為這樣可使孩子高興並且不需要更多的注意力。近些年來,教育理論在上述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帶來了很好的效果,它們在將來會越來越明顯。因此,下面我將首先具體地談到幼兒的性格培養,然後再談談後期的教育。 第二章教育的目的 在討論怎樣進行教育之前,應首先弄明白我們希望達到的教育目的。阿諾德博士認為教育就是培養人「謙遜」的品質。這種品質是亞里土多德所說的「慷慨大度」的人不具備的。尼采的理想與基督教義正好相反。康德(Kant)更獨特,他認為雖然耶酥讓人愛別人,但所有以愛為動機的行為都不是真正的高尚。即使對良好性格的不同成分看法一致的人對其各自的重要性也有分歧。有人更強調勇氣,有人強調知識,有人強調善良,還有人強調正直忠實;有一些人,如老布魯圖斯,把對國家的責任感置於親情之上;有些人,如孔夫子,把親情放在首位。所有這些不同看法都會對教育產生影響。在我們給認為是最好的教育下定義之前,必須對希望教育出來的人有些瞭解。 當然,如果一個教育者教育的結果與他原來的打算不一致,那他的確是很愚蠢。尤那依·希普是一個慈善學校的學生,學校本來想培養學生具有謙恭的品質,結果卻是另一番樣子。但是大多數有能力的教育者還是相當成功的。如中國的文人、現代的日本人、耶穌會會員、阿諾德博士以及那些制定美國公立學校的政策的人,上述人都以不同的方式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不同情況的目的可能完全不同,但總的來說都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在決定我們自己的教育目標之前,很有必要花些時間來研究一下上述這些不同的教育系統。 傳統的中國教育在某些方面與雅典教育的黃金時代有些相似。雅典的孩子要從頭到尾的熟記《荷馬史詩》;中國孩子同樣要背會孔子的《論語》。雅典孩子要敬奉上帝,但這只是表現於一種外在的宗教儀式上,至於他們自由地思考並沒有什麼限制;中國孩子經常要參加一些祭奉祖先的儀式,但也決不會被強迫完全相信這些儀式含義。有知識的人應該對事物經常採取懷疑的態度,因此,什麼事情都可以討論,但並不見得一定要得出一個肯定的結論,不同的意見都可以邊吃晚飯邊愉快地討論,沒有誰會為此劍拔署張;卡萊爾稱相·拉圖是「一個高貴的雅典紳士,就是在天國裡也會自得」。這種品性在中國的哲人身上也能找到,但由基督教文明所產生的聖人身上卻一般沒有。除了他們能完全吸收希臘文化的精髓,如歌德那樣。雅典人和中國人有著相似的享受人生的願望,對快樂的看法也一致,而且這些看法因他們極細緻的審美觀也變得高雅起來。 然而,這兩種文明也有著很大的差異。其原因在於希臘人精力充沛而中國人比較懶散。希臘人致力於藝術、科學以及消除對上帝的信仰,所有這一切都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政治和愛國主義為希臘人的過多精力提供了發洩的機會。如果一個政治家被驅逐出境,他會領導著一群流放者對他的祖國發起攻擊。而如果一個中國官員失寵子皇上,他會退隱到鄉間並且寫些田園詩歌。因此,正是希臘文明本身毀了它自己,而中國文化卻沒有受到打擊。上述不同好像不能完全歸結於教育。比如日本的孔夫子式教育就不會產生那種只有中國文人才具有的閒散、高雅的懷疑主義情緒。當然,京都的貴族可以除夕。 中國式教育帶來的是穩定和藝術,卻沒能帶來進步和科學。也許這就說明了為什麼中國人愛產生懷疑。熱情的信仰可能會帶來進步也會帶來災難,但不會帶來穩定。而科學雖然衝擊了傳統的信仰,但它有自己的信仰,不過也只能在自由懷疑主義的環境中得以發展。在一個為現代發明統一了的動盪的世界裡,要想保存自己的文化,需要的是活力。沒有科學就不會有民主;中國文化只限於很少一部分受過教育的人,希臘文化也只能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之上。正因如此,中國傳統的教育已不適應現代世界而被中國人自己拋棄;也正因如此,在某些方面與中國文人相似的18世紀的紳士們也不可能存在。 現代日本教育清楚地說明了當前在所有大國中都很突出的傾向——認為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使國家強大。日本的教育目的是通過培養公民的愛國熱情使之願意為國家獻身,同時通過傳授知識使公民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儘管這兩項目的都達到了,我對其方法卻並不是很讚賞。自從可蒙德·佩裡的軍隊進入日本,它就處在一種很難保存自己的文化的狀況。如果我們認為沒有必要保留自己的文化,那麼日本人的成功便證明了它們的教育方法是正確的。但只有這種極其危險的狀況才能證明某種教育方法的正確,除此之外這種教育方法在任何一個沒有面臨危險的國家都會受到責備。甚至連大學教授也不能表示異議的神道教,其歷史與《創世紀》一樣可疑;代頓案件在日本的神學專製麵前也自愧不如。還有其他倫理上的專制如對民族主義、孝道、尊奉天皇等決不可懷疑。因此就很難取得各方面的進步。這種體制的最大危險是可能引起革命成為進步的唯一途徑。它雖不會立即發生,卻實際存在,而且主要由於教育制度所造成。 從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發現現代日本教育有一個與古代中國教育正好相反的缺點。中國文人容易產生懷疑並且比較懶散,而日本教育出的人往往又太死板並且工作特別賣力。而真正的教育應既不贊成懷疑主義也不贊成教條主義。它相信知識是能夠掌握的,雖然有一些困難,也認為某個時間的知識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錯誤,但可以通過細心和刻苦加以糾正。在信仰方面,我們必須小心翼翼,因為任何一個哪怕很小的差錯都會意味著災難性的毀滅。然而我們又是根據我們的信仰行事。做到這二者兼顧就很難了,它要求掌握高度的文化知識同時又沒有一點道德上的淪喪。但儘管存在困難卻不是沒有可能。死板。頑固的人認為容易,容易懷疑一切的人認為沒有可能。二者都是錯誤的,當它們的錯誤廣為傳播時就帶來社會性的災難。 同現代日本人一樣,耶穌會會員也犯了將教育放在某機構利益之下的錯誤。對他們來說,就是放在整個基督教教徒利益之下。他們並不怎麼關心某個學生的利益,只是將他作為實現整個教徒利益的手段。如果我們相信他們的學說我們就不會再責備他們。因為他們認為把人的靈魂從地獄裡挽救出來是現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只有天主教會才能做到。但不贊同這種教條的人只有根據結果來評價耶穌學會式教育。其結果有時的確如希普一樣不理想。伏爾泰就是一個例子。但從長時間來看,這種教育最初的目的還是達到了。反對改革、一成不變以及法國新教的崩潰都可歸功於耶穌會式教育。最終只有靠法國人革命來掃除他們的惡劣影響。在教育方面他們帶來的壞處是並非根據對學生的愛而是憑見不得人的目的來進行教育。 到現在英國的公立學校實施的還是阿諾德博士的教育體系,但它也有一個缺陷,我們稱之為貴族化,其目的是培養人們成為高層人物或權力支配者,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在邊遠地區。貴族階級如果還想存在的話,必需具備一定的美德,這些美德往往由學校教育培養,教育出來的人應該是精力充沛、堅韌不拔、體格健壯、信仰堅定、正直忠實,並且相信自己身負重要使命。他們不需要思辨,因為思辨可能會產生懷疑,也不需要同情,因為同情會干擾他們統治「次等」種族和階級,為了粗暴,他們捨棄了善良;為了意志堅定,他們捨棄了想像。如果在一個永恆不變的世界裡,這種教育的結果永遠是一個貴族,有苦行僧的優點和缺點。但是貴族政治不存在了,哪怕是最聰明、最完美的人也統治不了人們,以往統治者實行的往往是殘暴統治,而暴政又會激起人民的反抗。複雜的現代社會越來越需要智力,但阿諾德博士卻捨棄智力以求「美德」。滑鐵盧戰役或許在伊頓遊藝場獲得了勝利,但大英帝國在這兒已逐漸消失。現代社會的要求不同了,它要求更多的想像力,同情心,要求更多的知識與靈活性,要求少一些蠻勇而多一些思考。未來社會的管理者只能是自由公民的僕人,而不是臣民仁慈的統治者。英國高等教育中存在的貴族傳統的影響是有害的。也許這種傳統會逐漸消失,也許傳統的教育機構會發現已經不能適應自己的要求。對於這些我並不敢貿然得出結論的。 美國的公立學校相當成功地完成了一項以前從未嘗試過的任務:把聚集在一起的不同種族的人轉變成同一個民族,這項工作完成得既快又好,實在應該給完成任務的人以極高的讚賞。但美國和日本一樣有其特殊的情況,而且由特殊環境證明是正確的東西也不需要隨時隨地地加以倣傚。美國有其獨特的優點和困難,其優點在於:人民生活比較富裕,沒有捲入戰爭,沒有中世紀遺留下來的禁鋼人的思想的傳統。移民們發現美國有∼種很普遍的民主氣息和先進的工業技術。我認為這是他們更羨慕美國的兩個最主要的原因。但當他們一旦移入美國之後,一般都保存著雙重愛國情緒,在歐洲戰爭中,他們依然站在自己原來的國家一邊,而他們的孩子與此相反,對他們父母原來的祖國沒有任何感情,成為純粹的美國人。這些家長們的態度應歸因於美國的上述優點,而孩子的態度則由學校所決定,只有學校的貢獻方是和我們相關的問題。 就學校依賴於美國的優點而言,我們沒有必要把美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同錯誤觀點的反覆灌輸聯繫起來。但在舊世界的影響仍大於新社會的地方,有必要為了真正的優點灌輸一種輕視思想。總的來說,西歐的智力水平和東歐的藝術文化水平比美國都要高。整個西歐除西班牙和葡萄牙之外,對神學的迷信比美國要少,在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裡,個人受群眾統治的程度要輕,即使他的政治自由要少一些,但內在自由會更大,在這些方面,美國公立學校有它不好的影響,這種不良影響對培養排他的美國愛國主義更為重要。和日本式教育和耶穌學會式教育一樣,這種不良影響也源於把學生當作通往目的的手段,而不是把培養學生本身作為目的。和愛祖國相比,教師應更愛他的學生,否則的話他就不是一個理想的老師。 我認為應該把學生作為目的,而不是手段,有人也許會反駁說:畢竟把學生看作是手段比只作為目的更重要一些。一個人死了,如果只作為目的,那他就永遠消失了,但他所作的一切作為手段、方法可以持續到永遠。我們不能否認這些,但我們能否認由此推論出的結果。一個作為手段的意義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壞的,而人類行為的深遠影響是很不確定的,聰明的人在教育中往往將它抹去。總的來說,好人有好的影響,壞人有壞的影響。當然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規律。一個壞人犯了罪受到暴君的懲罰,他因此殺死這個暴君,這樣他的行為可能會產生好的影響,儘管其行為本身是有害的。然而,普遍規律是:一個由優秀的人組成的社會比由無知且充滿怨恨的人組成的社會有更好的結果。拋開這些不說,就是小孩和年青人自己內心也能感到真心為他們好和把他們當作某個目標的手段的人之間的區別。如果教師不全心全意地愛學生,那麼學生無論在性格還在智力方面都不會全面、自由地發展,而如果把學生當作手段,就不會有全心的愛。我們自己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當我們渴望某種好的事物時,並不是因為得到它之後就能達到某個偉大的目的。每一個普通的有感情的家長對他的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感受。家長們希望孩子快點長大、健康而強壯、在學校表現很好等等,就好像他們自己的事情一樣。這類事情不需要自我否定什麼,也沒什麼抽像的正義原則在裡面。這樣家長的本能並不總是限於對自己的孩子,它可以延伸到任何一個將來會成為好教師的人身上,隨著學生的成長,這種天生的願望會不如先前重要。但只有那些擁有它的人才足以托付起草教學計劃的重任。那些將培養人為某個不重要的目的去殺人或被人殺看作是教育目的的人不會具有這種天生的願望,但是除了丹麥和中國以外,所有文明國家的教育都是由這些人所控制。 教育者僅僅有對年青人的愛是不夠的,他還必須對優秀的人才有一個正確的理解。貓教小貓捉老鼠共和它們一起玩耍;軍事家對其下一代同樣如此。這裡貓愛的是小貓而不是老鼠,軍事家愛的是自己的兒子而不是敵人的兒子。即使熱愛整個人類的人也可能因不懂什麼是真正美好的人生而犯錯誤。因此在說到別的問題之前,我將盡力解釋一下所認為的優秀人才。我不是從實用角度出發,也沒有考慮產生這些優秀人才的教育方法。當我們開始討論教育的細節時,這些看法會給我們以幫助。我覺得我們應該清楚地瞭解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們首先應該明白:有些素質和品質是一部分人希望具有的,而另外一些則可能是普遍應該具有的。我們需要藝術家,也需要科學家;我們需要管理者,也需要農民、工人和麵包師,在某一領域極其優秀的人的品質對於常人來說可能就不那麼好了。雪萊曾這樣描述一個詩人一天的工作: 他總在觀察,從清晨到晚上,湖邊的太陽將萬物照亮,茂盛的常春籐上蜜蜂在飛翔。 而他還沒注意到它們究竟是什麼模樣。這種習慣對一個詩人來說是值得讚揚的,但如果對郵遞員來講就不應如此了。我們也不能以使每個人都具有詩人氣質為目標來建立我們的教育系統。但有些性格品質是整個社會要求必需的,這些我將在這部分談到。 我並沒有將男性和女性的優點區分開來。對一個將來要照料嬰兒的女性來說,一定的職業性的訓練是必要的,如果說這是與男性教育的一個不同之處的話,那麼它就同農民和工人之間的不同一樣。因此並不是基礎性的,我們在目前也需要特別談到。 我認為以下四個特點組成理想性格類型的基礎:活力、勇氣、敏感性、理解力。我並不認為這種看法很全面,但的確能使我們趨於完善。而且我堅信,通過對身體、感情、智力各方面精心照料,每一個孩子都會具備上述品質,下面我將依次談到它們。 活力是生理學而不是心理學上的性格特徵。通常人們認為只要有健康的身體就會有活力,但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衰退,到老年就幾乎沒有了,在活蹦亂跳的小孩子上學之前,這種活力會很快增長到最大限度,隨後因為教育慢慢減少。除了在一些特殊的環境下,只要有生命力,就會感覺到活著的喜悅。它會增加我們的快樂同時減少痛苦,它使人們容易對外界事物產生興趣,從而提高人的觀察力,而觀察力又是判斷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人類很容易對自己感興趣,而對所看到的、聽到的以及身外的事物卻無動於衷。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幸,因為它會引起最大程度的厭煩和最糟的憂鬱症,而且阻礙人們成為有用的人(當然特殊情況除外)。而生命力能引起人們對外面世界的興趣,也使人有精力從事艱苦的工作。而且它還使我們不嫉妒別人,因為它使人感到自己的存在是多麼美好。由於嫉妒是人類痛苦的根源之一,所以這是生命力很重要的一個優點。當然,很多不好的品質也與有活力相關,如一隻健壯的老虎有活力就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而有的好的品質與沒有活力也相關,如牛頓和洛克就沒有什麼活力。但他們都有狂躁和嫉妒的毛病,只有健康才能使他們改正。牛頓和萊布尼茨之間發生過一場一百多年來一直給英國數學界帶來損害的爭論,但如果牛頓身體健康、能享受正常人的快樂的話,這場爭論或許能夠避免,因此,儘管有些不足,但我仍然認為活力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它。 我們要說的第二個品質——勇氣有好幾種形式,並且每一種形式都很複雜。無所畏懼是一方面,控制畏懼又是另一方面,當畏懼是情有可原時,無所畏懼是一種勇氣,而當不應該產生畏懼時沒有畏懼又是一種情況。無所畏懼當然很好,控制畏懼當然也很好,對應該產生畏懼卻並不畏懼的情況可能會有些爭論,但是我想把它放在勇氣的另外幾種形式之後再講。 大多數人生活中天生就有一些很奇怪的害怕。它們如果嚴重到成為一種疾病的話,常常是煩惱、躁狂、焦急混合在一起,這時就只有請精神病醫生來看病了。其實在正常人當中這種現象也很普遍,不過程度稍輕而已。它往往讓人感覺到周圍有一種危險的東西,更確切地說是「讓人感到憂慮」,或者讓人對一些並不危險的東西如老鼠、蜘蛛1等產生恐懼,人們常常以為很多恐懼都是天生的,但現在很多人都對此提出疑問。當然,有一些恐懼是天生的,如害怕巨大的噪音,但大部分恐懼不是來自以往經驗就是來自聯想。我們有理由認為;脊椎動物對它們的天敵本來並不是天生就害怕,只是從前輩那裡接受了這種情緒。如果由人類用奶瓶喂大的話,它們身上的很多恐懼都消失了。但恐懼的確有很大的感染性。有時大人自己都沒覺察,但孩子已經感染上了,通過聯想,孩子會很快從媽媽或保姆那裡學到膽怯。一直到現在,男人還認為女性有一些奇怪的害怕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這樣可以讓男人不冒多大風險就可以充當保護人的角色。但他們的兒子從母親那裡感染了這種恐懼,如果不是他們希望自己的妻子膽小,那他們的兒子也就不會失去膽量和勇氣,也就不必再受訓練以重新擁有它們。征服女性所產生的害處是不可估量的。當然,這種恐懼只是提供了一個很偶然的例子。 現在我並不想討論怎樣將恐懼和焦慮減少到最小程度,待會兒再談到它。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是滿足於通過壓制來解決恐懼呢,還是應該找到一些更基本的方法?傳統的貴族要求不能表露出恐懼,而被統治的民族、階級、性別則要保持怯懦的性格。對勇氣的測驗往往根據行為斷定:男人不應該從戰場上逃跑,他必須精通各項體育運動,在大火、地震、輪船失事等災難面前必須保持鎮定等等。他不僅應該做到上述這些,而且不能表現出臉色蒼白、顫抖、屏住呼吸或其他表示恐懼的跡象。這些我認為都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希望所有的民族、階級和性別都有培養勇氣的機會。但如果採用的方法具有壓制性,必然會在實踐中帶來害處。羞愧和屈辱是產生勇氣的兩個強大障礙,但事實上,它們只是引起各種恐懼相互鬥爭,在鬥爭中,害怕受到大眾的責備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要講真話,除非遇到可怕的事情」是我小時候學到的箴言。其他的孩子可能也是如此。恐懼不僅應該在行為上更應該在感覺上,不僅應該在有意識的感覺中還應該在無意識的感覺中都應得以克服。能夠表面上克服恐懼只是符合貴族型教育的要求,但這種衝動仍然潛伏著,而且它將產生不能視之為恐懼後果的有害的扭曲反應。我不是指「彈震症」現象,因為它與恐懼的關係很明顯。我指的是粗暴壓制的整個機構,統治階級就是憑它來維護自己的體面的。最近在上海有一件事情:一個英國軍官命令從背後朝一群沒有武裝的學生開槍射擊。這時他的行為如同戰場上的逃兵一樣,是因為恐懼才產生的。但是貴族的軍事家卻不夠聰明,沒有想到從心理角度探尋產生這種行為的根源,反而認為是一種堅強的表現,是一種高尚的精神。 從生理和心理的角度來看,恐懼和暴怒是一對很相似的情感,因為感到憤怒的人往往具備很大的勇氣,在鎮壓黑人起義、社會主義運動以及其他對貴族政治構成威脅的運動過程中表現的殘暴實際上也是一種膽小,並且與那些更不道德的行為一樣應該受到譴責。我相信,對常人進行教育,使之無畏地生活是完全有可能的。迄今為止,只有少數英雄人物和聖人能無所畏懼地生活,但如果有人引導,其他人也能做到這一點。 要獲得非抑制性的勇氣往往需具備下列因素。首先最簡單的是健康和活力,這二者儘管不是必不可少的,但對形成勇氣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在危險情形下的經歷和體驗也是必要的,但我們所討論的勇氣不是具體的哪方面的勇氣,而是較普遍的廣義的勇氣,因此要形成這種勇氣還需要一些最基本的東西,這就是將自尊和對生活的冷靜觀察結合起來。首先說說自尊。有的人是為自己活著,而有的人則只是為鄰居或他人活著。一種人永遠不會具備真正的勇氣,因為他們必須感覺到別人的讚美,並且總是擔心失去它。以前認為是必需的教人「謙卑」的教導同樣也只會培養出這樣一類人。「謙卑」壓制自尊,但也沒有教人真正尊重他人,它僅僅是將通常的自貶作為獲得聲譽的一種手段。這樣就必然會產生虛偽和欺騙。小孩子從小就受到要求絕對服從的教育,而他們長大後又對下一代繼續這種教育。據說只有那些知道該如何服從的人才知道如何下命令。我認為沒有人應該知道如何服從,也沒有人應該知道怎樣下令。當然,我並不是說在一個共同的事業中連一個領導也不該有。但我認為他們的權威應同一個足球隊隊長的一樣,別人只是為了達到一個共同的目的自願接受其領導。目的應該是我們自己確立而不是外在壓力產生的。同樣我們的目的也不能強加於別人。這就是我所說不應該有人命令也不應有服從的意思。 要想獲得最高程度的勇氣,必須具備另一種能力,即我剛才所說的對生命的客觀的看法。所有的希望和恐懼是針對自個人不可能平靜地面對死亡。因為死亡就意味著他的情感世界的消失。對此,傳統的看法認為最簡單的辦法仍然是壓抑。它認為聖人必須完全拋棄自我,抑制自己的情慾和放棄本能的快樂。這些能夠做到,但後果卻是極其有害的。因為苦行僧們自己放棄了快樂,也就要求其他人也這樣。由於心底潛藏著對他人的嫉妒,他們很容易認為既然痛苦是高尚的,那麼狠狠打擊別人就是合法的、正當的。這樣就產生了完全顛倒的價值觀:好的被認為是壞的,壞的被認為是好的。所有害處的根源在於將美好的生活看作是消極的壓制,而不是看作開拓、發展人的本能和原望。人性中有些東西能不費什麼力氣就把我們帶到自我之外。最普通的就是愛,尤其是父母的愛,它是那樣博大,簡直可以包容整個人類。另外一種是知識,我們不能認為伽利略比別人更仁慈,但他死後他的生命並沒有因此終結。還有一種就是藝術。但事實上對人體以外任何事情的興趣都可以使人的生命超出個人的感情之外。也許顯得有點矛盾,但正是這個原因,興趣廣泛而強烈的人比只關心自己的不適的痛苦的思疑慮病症的人更勇於面對死亡。因此,興趣廣泛的人往往有著極大的勇氣。他們認為自己的生命不過是世界的一小部分,當然這不是通過輕視自己,而是認識到自己以外的事物的價值而得出的結論。只有那些本性自由、思維活躍的人才能做到這一點。只有他們才能全面地綜合地看待人生,這是那些酒色之徒和苦行僧們都無法做到的。在這種態度面前,個人的死亡簡直微不足道,這種勇氣是積極而且本能的,不是消極且受壓抑的。我認為這種積極的勇氣是完美性格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要說的第三種品質是敏感,在某種程度上,它是單純勇氣的補充。如果一個人不瞭解所面臨的危險,那他很容易做出勇敢行為,但這種勇氣是很愚蠢的。我們不能認為這種源於無知和健忘的行為是令人滿意的。那種在完全意識和瞭解到自己的危險而產生勇敢行為的人才是我們想培養的。如果給敏感性下一個純粹的理論上的定義,就可能是這樣:當外界刺激在某人身上產生情感反應時,這個人就具有這種特徵。但這樣泛泛而談地話,它就不見得是一種好的品質。要想使它成為一種好的品質,這種情感反應在某種程度上就應該是適當而不僅僅是強烈。我心中所認為的這種品質應該是對許多事物和現象能正常產生快樂的或相反的情緒。到底什麼是正常的情緒,我將盡力解釋,第一個階段是從單純的感官舒適如吃飽、穿暖過渡到得到別人贊許的喜悅,這時孩子一般在五個月左右。這種喜悅一旦產生,就會發展很快,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被讚揚不喜歡受責備。一般來說,這種希望被讚揚的願望在人的一生都是一個占支配地位的動機。它的作用很大,可以刺激人產生好的行為,也可以阻止貪婪的願望,如果我們對所讚美的對象能更巧妙地引導,其作用可能更大。但是如果最受讚揚的英雄是殺人最多的人,那麼光愛聽讚揚對美好的人生是沒有益處的。 理想的敏感發展的第二個階段是同情心,有一種同情完全是生理上的,如一個小孩聽到他的哥哥或姐姐哭,他也有可能哭起來,我認為這為將來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其發展的兩個步驟為:首先,即使當受害者並不是關係很親近的客體時,也能產生同情。其次,當痛苦不見得存在,但只要想到它可能會發生也能產生同情,這一步主要與智力有關係。人們可以對小說裡展現的活生生的、可能感覺得到的痛苦產生同情,另一方面,甚至可以被一些統計數字所感動。這種抽像的感受力很有意義但也很少見。幾乎所有的人在他所愛的人得了癌症時都會受到很深的影響。當人們看到醫院不認識的人的痛苦時也會產生同情,但是當他們從報紙上看到癌症的死亡率是這麼多或那麼多時,一般只會產生片刻的同情,而且是因為害怕某個親近的人得了這種疾病;對待戰爭也是如此:人們認為戰爭是可怕的是因為他們的兒子或弟兄因戰爭而殘廢,但千百萬人因戰爭殘廢時他們並沒有認為戰爭就變得干百倍的可怕;一個人在平常與人交往中可能親切善良,但卻可能通過煽動戰爭或者虐待「落後」國家的兒童獲得利益。產生這些相似現象的原因在於:僅僅是抽像的刺激並不能激起大多數人的同情,如果能糾正這一點,那麼現代社會的很多災難都會停止。科學大大提高了我們對遙遠地方的人的生活的影響,但卻沒有相應提高我們對他們的同情。假設你是上海棉紡公司的一個股東。由於成天考慮的是各種投資方案,你很忙。你對上海和棉花都不感興趣,關心的只是紅利。為此你可能是屠殺無辜群眾力量的一部分,同樣,你只有對童工進行非人的殘酷剝削才能獲得紅利。你不會內疚,因為你從沒見過那些孩子,抽像的刺激不能使你感動。這也是大規模的工業革命如此殘暴、也是對被統治階級的鎮壓存在的原因,如果能培養人們對抽像刺激產生敏感的話,這一切將不會發生。 認識的敏感性同樣應該包含在敏感性裡面,它與觀察的習慣幾乎是一回事,而且往往被認為與理解力有很大的關係。這裡我不打算談到對美的感受以及由此產生的一些問題,而是接著談到我們所需求的第四種品質,我們稱之為理解力。 傳統道德的一個很大缺陷就是過低地估計了理解力。古希臘人在這方面倒沒有錯,但基督教徒卻教導人們相信只有美德才最重要。而所謂美德也就是戒除一系列他們任意稱之為「原罪」的行為。只要這種態度存在,就不可能使人們認識到智力比人為制定的傳統的「美德」對人更有用處。我所說的才智包括實際的知識和獲得知識的能力,無知的成年人是無法教育的。對於衛生學和飲食學這類東西,他們根本不可能相信科學所說的。如果一個人沒有受過古板的教條主義教育的話,那麼他學的越多就越容易多學。無知的人從來就是拘泥於頑固僵化的態度,不可能強迫他們改變其心理習慣。他們往往在應產生懷疑的時候篤信不疑,但在應該接受新思想、事物的時候又疑神疑鬼。無疑,「智力」這個詞的意義可能更偏重於獲得知識的能力。但我認為只有通過大量練習才能掌握它,就好像雜技演員和鋼琴家一樣。當然,不通過培養智力也能傳授知識,而且這樣更容易,也正是人們經常所做的。但想不通過傳授知識就培養智力是不可能的。沒有智力我們這個複雜的現代社會就不可能存在,更不用說取得進步了。因此,我把開發智力看作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這看起來很普通,實際卻並非如此。灌輸被認為是正確的觀點的願望使得教育家們不怎麼重視智力的培養。為了把這個道理說的更清楚,就有必要把智力解釋得更細緻一些。因此,我將談談獲得知識的能力的問題,儘管實際已掌握的知識也是智力定義中的一部分。 思維的基礎是好奇心,其簡單形式動物也具有,智力所要求的只是一定形式的好奇,那種使得村民在黑暗中窺探別人的好奇沒有什麼價值;對閒言碎語的興趣不是因為熱愛知識,而是因為心存怨恨。因為沒有人說到某人好的品德,全是議論他人個人的不是。大多數閒話都不是真實的,也就沒有必要費心去糾正它。鄰居的罪過就像宗教的慰藉一樣使某些人感到愉悅,不由得他們不津津樂道了。與此相反,所謂好奇,就是對知識的一種天生的熱愛。如果把一隻小貓放在一間陌生的房子裡,它會對每一件傢俱、房子的每一個角落都細細聞聞,這時你就可以發現好奇心的最原始、簡單的形式。當一個小孩發現平常都是關著的抽屜或櫃子突然開著時,會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也是一種好奇。動物、機器、雷雨以及各種形式的手工製品,都會引起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會使最有理智的成年人都感到慚愧。這種衝動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減退,到最後不熟悉的事物只會引起人的厭惡而不會產生任何進一步瞭解的願望了。這時人們經常說國家大不如前,或者說「一切都跟我們年輕的時候不一樣了」。其實與遙遠的從前並不一樣的是他們的好奇心,我們認為沒有了好奇心也就沒有了活躍的智力。 儘管童年以後的好奇心在廣度和深度上都有所減退,但在質量上可長期得到提高。對概括性命題的興趣比對特定事實的興趣更能體現出較高的智力水平,大致說來,某則概論的層次越高,所需要的才智也就越多。(當然,也不見得就應嚴格遵循這條規則)。超越個人利益的好奇心與和食物聯繫在一起的相比,又是更高的一個發展階段。在一間新房子裡四處聞的小貓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公正無私的調查者,因為它只是可能想發現附近是否有老鼠。或許認為公正無私的好奇是其最高形式並不完全正確,但可以認為那種與並不直接明顯而需要一定才智才能發現的興趣聯繫起來的好奇是最高級的表現。不過這一點我們並不需要那麼肯定。 好奇要想產生某種結果,就必須同時掌握一定獲得知識的技能。應該養成觀察習慣,相信知識,還要具備耐心、勤奮等品質。如果有好奇心和正確的智力教育作基礎,上述習慣和品質就會很好地形成。但由於我們的才智只是平常活動的一部分,好奇心又總是會與其它的感覺發生衝突,就需要我們具備某些好的品質,如心胸寬闊。我們逐漸從心理上和習慣上都不客受到新的真理的影響,我們發現很難改變自己多年來深信不疑的看法以及部長們應該自尊或者其他一些很重要的感情,因此,心胸寬闊應該是教育的目標之一。目前,這∼點做得還很不夠,摘自1925年7月31日《每日先鋒報》中的一段文字說明了這一點: 因為有人指責布特爾市學校的教師毒害孩子的心靈,特成立專門委員會調查此事。其向布特爾市市政參議會呈報的調查結果認為,上述指責情況屬實。而市政參議會將「屬實」一詞刪掉,同時認為「上述指責有必要進行適當調查」。由該委員會提出並經市政參議會認可的建議認為,今後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對上帝和宗教的崇敬以及對公民和宗教機構的尊重。 這樣看來,不管其他地方情況怎麼樣,但在布特爾市的學生身上可能會缺少虛懷若谷的品質。希望布特爾市政參議會盡快派代表團去美國田納西州代頓市學習經驗,取得實行這項議案的最佳辦法。不過也可能沒有這個必要。從這份決議的措詞上看,布特爾市似乎沒有必要再接受反啟蒙主義的教導了。 勇氣對培養正直、誠實的思維來說是必不可少的,同它對培養人的健壯、勇敢的作用一樣,這個世界還有很多不為我們所瞭解。從世界產生的頭一天起,我們就在不確定地進行演繹推理,但也還是沒有分清自己的思維習慣和外界的自然規律。各式各樣的思維體系——基督教、社會主義、愛國主義——都希望像孤兒的避難所一樣,給我們艱難的生活以安全感的回報。自由思考的人不會像封閉在某個信條中的人那樣感到溫暖、舒適並獲得社會的認同。因為教條給予人的溫暖感受就像風雪交加時坐在爐火旁一樣安逸。 這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到底美滿幸福的人生應當自由到何種程度?我猶豫該不該使用「約束的本能」這個詞,因為對於它的正確性有些爭論,但不管怎麼解釋,它所描述的現象都是相似的,我們往往都站在願與之合作的、感覺是同一類的人一邊,如家庭、鄰居、同事、政黨、還有國家等。這很自然,因為沒有這種組合,我們不會感到任何生命的樂趣。此外,情感是易於感染的,特別是當很多人都產生同樣的感受時,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會議上幾乎沒有人不同樣感到激動,即使反對的人,他們的反對情緒也變得激動起來。而且只有在得到另一群人的支持和讚許的情況下,這種反對情緒才可能存在,這就是「聖者相通」所以給被迫害者以安慰的原因,我們是讚許這種附和大眾的願望呢,還是通過教育來削弱它?不同的意見很多,正確的答案是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比例,而不是簡單地認同某一方。 我個人認為希望獲得愉悅和願意和人合作的願望應該是正常而且強烈的,但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也應該能夠由其它願望壓倒。希望獲得愉悅的願望通常被認為與敏感性有關。沒有它,我們都會是一些行為粗魯的人,家庭以上的社會組織也將不會存在,如果孩子不願意聽取家長的意見,那麼對他們的教育也就無從說起。情緒感染性也有其作用,特別是從一個有頭腦的人傳到∼個愚策的人的時候。但在沒有理由的恐懼和憤怒的情況下,感染的確是無益的。因此說容易受到情緒感染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即使在純粹的智力問題上,這個問題也很含糊,偉大的發覺者不得不抗拒眾人的不同看法,承受因他們的與眾不同而招致的敵意。但眾人的意見比一般人的意見又要聰明一些,比如在科學上,至少人們對權威的尊敬總是有益的。 我認為在一個普通人的生活當中,應該有一大部分空間是由「約束的天性」來支配,另外一小部分則應包括他自己的看法、能力,對於只有每人都喜歡某個女性自己才會去喜歡的男人,我們往往看不起。因為我們認為在選擇妻子這個問題上,男人應根據自己獨立的情感,而不是根據他周圍人的意見。他對別人的看法與其他人大體一致並不要緊,但一旦他開始戀愛,就必須相信自己的感覺。其他事情也是如此,一個農民對自己土地的產量有自己的估計,雖然是在瞭解∼定的農業科學知識以後形成的。經濟學家對於通貨問題應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但普通人最好是尊重權威的意見。在有特殊才能的地方就應該有獨立性。但人也不能像刺渭那樣,總是虎視既敢,與一切都保持距離,我們日常的活動應該是互助協作的,而互助協作又必須有一個共同的基礎。然而,我們都應該學會對自己非常瞭解的事物獨立地思考,也都應該具備發表我們認為是重要的但與眾不同的意見的勇氣。當然,在有些情況下應用這些內容廣泛的原則是很困難的。但如果人們都具備我們在這一章裡談到的品質,應用起來就會容易一些,在這樣的社會裡,將不再有受迫害的聖徒。正常的人將不會暴跳如雷或者神經兮兮。他的優點往往來源於他的衝動,並且與自然的歡樂結合為一體。周圍的人不會怨恨他,因為他們不會害怕他。人們之所以痛恨一些先驅者的緣故在於他們鼓動恐懼,但勇敢的人不應產生這種恐懼,只有充滿恐懼的人才會加入三K黨或法西斯黨。在勇敢者的社會裡這種壓迫性的組織將不會存在,美好的人生與本能的牴觸也會比現在少得多。美好幸福的世界只有靠無所畏懼的人才能創立和維持。不過他們創造的世界越美好,需要表現勇氣的機會也就越少。 最好的教育可以使人具備活力、勇氣、敏感以及才智,一個由具備這些品質的男人和女人構成的社會,其各方面都會與現在大不相同。沒有人會感到不幸福。當前人們並不幸福的主要根源有:疾病、貧窮、不和諧的性生活,但這些在上述社會中會很少,健康幾乎是普遍的,甚至老年階段也會推遲到來。自工業革命以來,貧窮的根源只在於社會的愚笨,敏感會使人們願意消除它,才智會使人找到消除方法,勇氣會使人們適應這些。(膽小怯懦的人寧願痛苦也不願做一些不平常的事情)現在大多數人的性生活都不是很令人滿意,其中部分原因在於世界的鑰匙。 教育的基本原則就談到這裡,下面我們將討論能體現我們教育理想的具體細節。 |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