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欽差」出京樂極生悲
一、「三足烏」旗
明黃大旗,旗子正中畫著一個鮮明的太陽,太陽的中心又畫著一只大烏鴉,而這只 烏鴉長了三只腳。 安德海打著這面旗子,私自出京下江南,招搖煽惑,引起了人們的種種猜測。公元 1869年,即同治八年。 七月的北國,一會兒陰,一會兒晴。還未過夏末的雨季,剛才還是萬裡晴空,這會 兒又陰了下來,遠處天邊一大塊一大塊的黑雲壓了過來,烏雲翻滾,接著一陣大風吹過, 雨點辟裡啪拉地打了下來,樹枝被這雨、這風摧殘著,在風雨中折了不少。忽然一道閃 電劃過長空,彷彿把大幕給撕開了,這場雨,奇呀,雨後道路泥濘,路還是不好走。 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的大動脈,河水在初夏就漲了起來,經過這場雨,水更大 了,加上上流沖下來的泥沙,河面洶湧澎湃,混濁不堪,連年來兵荒馬亂,旱澇災害, 本來過往的商船就少,這下船隻可就更稀罕了。就在這時,從上游順流而下兩艘油飾一 新的太平船,正順著湍急的河水鼓帆南下,這會兒,正在河北滄州境內。 這船可真稀奇:油光彩繪、雕梁畫棟、描花繪錦、飛簷叮咚,船桅高五支八尺三寸, 上面高懸著一面明黃大旗。這旗六尺寬,長一丈有二,旗的正中畫著一個鮮紅的太陽, 太陽的中心又畫著一只大烏鴉,而這只烏鴉長了三只腳,這色彩斑斕的「龍鳳旗」上畫 著三足烏鴉,可真讓人納悶,奇了,離了譜了,真是「少見」,所以「多怪」的人也就 多。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跑了過來,久久地站在岸邊,看著,評著,說著。人們又從船 上看到兩條對聯似的條幅,左邊是「奉旨欽差」,右邊是「采辦龍袍」,這幾個大字在 初晴的陽光的照射下顯得分外刺眼。船的兩側還插著許多小旌旗,有的描龍,有的畫鳳, 五光十色,絢麗極了。儘管老百姓知道這不是龍船,但如此之氣魄的官船還是頭一回見 到,所以,人們都想親眼見一下,回去也好向鄉鄰們吹噓吹噓,「荷,好大的船,好威 武的氣勢,你沒看見,那船上扎的彩,畫的鳳可真神了,靈活靈現,不過,我再說好, 你們還是沒看見。」 岸邊擠滿了人,船上的人卻悠哉游哉,既不向外張望,也不躺在床上睡大覺,他們 在做什麼?在享受。 船的正艙大廳裡,正演奏著音樂,一群衣著華麗、俏麗可愛的俏人兒正嗑著瓜子, 聽戲呢。她們的中間坐著一位身著緞繡紫紅袍的男子,這人白白的皮膚,高高的鼻樑, 那雙眼睛雖不算大,但卻很有神,他那腦門後整整齊齊地梳著一個又長又黑的大辮子, 油光發亮。這人雖是個男人,但給人的感覺是陽剛之氣不足,你瞧,顯然他已過而立之 年,可唇邊怎麼沒長胡子,哪怕是早上剛刮了胡子,現在也該有點刮過的痕跡吧,可這 人該長胡子的地方甚至連女人唇邊的那種細細的絨毛也沒有。這人不是別人,他就是當 時紅極一時的大太監——安德海。 這安德海是聖母皇太后慈情的寵監。這次,是他第一次離京,也是最後一次替慈禧 「盡孝」,可他不知道大禍就要從天而降,現在還在這裡盡情地樂呢。 幾個月前,安德海絞盡腦汁,想出京一趟,為啥?為的是處理他的那些寶貝。多少 年來他在宮裡當差,利用手頭之便,可「拿」了宮裡的不少寶物,有道光年間的字畫, 有乾隆御筆的古玩,有宋代的小瓷碗,還有皇太極用過的扇子,這些東西值大錢,可在 京城裡何處出手呢?再者,宮裡的很多老嬪妃,上了年紀了,就把當年皇上一時高興送 給她們的手鐲、玉珮、頭簪等首飾賣給了大總管安德海,這字畫首飾之類可不能在京城 裡出手。於是,安德海想到了遠離京城,做筆買賣,但此次離京更重要的原因是:躲躲 風,散散心。 這話從何講起?原來是這麼回事:有一天安德海領了西太后慈禧的口諭,去乾清宮 偵探小皇帝同治的行蹤,他不是乾清宮的人,所以一來時心就很虛。來前已想好了應付 突變的點子。這天下午,天氣很悶熱,這大伏天,一絲風都沒有,安德海躡手躡腳地走 到了上書房,他踮起腳跟,將窗戶紙用指頭捅了一個小眼兒,瞇著眼往裡張望。小皇帝 同治不過是個十三四歲的孩子,讀了一下午的書,這會兒又累又熱又困,便趴在書桌上 打了個盹,皇上最貼心的小太監李明玉估摸皇上該累了,便送上了一碗參湯,這會兒正 捧著送來呢! 「安公公,怎麼這會有空呀?」李明玉在安德海的身後大聲地叫道。 剛才安德海只顧向屋內張望,精神太集中了,被小李子這一喚,本來心就虛,不禁 打了個寒噤,但他很快就恢復了常態。 「是聖母皇太后差來的,聽玉兒說,皇上昨日有些不適,聖母皇太后可掛心了。昨 兒一夜都沒安寢,今兒一早就惦記著皇上,這不,我來問安了。」安德海邊說邊進了房, 李明玉把參湯送到了同治的桌上,隨即使了個眼色。這同治六歲登基,李明玉就在他的 身邊。當時群臣跪拜,氣勢宏大,差點把小皇上嚇尿了,是李明玉提前安慰了六歲的孩 子: 「皇上是一國之君,臣民要向皇上跪拜,你只須坐在龍椅上便是,不要說話,更不 要害怕。如果你不聽奴才的勸告,奴才以後就不陪皇上捉蟈蟈了。」 就這麼,登基時一切順利,以後李明玉無微不至地照顧同治,同治的眼裡,李明玉 早已不是太監,而是他的貼心人,夥伴,朋友。小同治聰明伶俐,只收到了李明玉的一 個眼色,就明白了這安德海剛才沒干好事。再說,同治對親生母親的寵監安德海早已恨 之入骨。有一次,還是兩年前,小同治去向母親慈禧請安,夏天的中午,宮女們雖也在 慈禧寢室的外屋門口候著,但兩個宮女因極了,便靠在門框邊打盹,同治怕驚動宮女, 便輕輕地走進母親的臥房,可誰料眼前的情景使他驚呆了:慈禧正懶洋洋地斜臥在繡花 軟榻上,這雖不是龍床,但豪華、富麗並不遜色於龍床,軟榻上舖著一張乳白色的象牙 席,席圍繡著龍鳳花鳥,榻上掛著一個輕紗繡帳。這繡帳本是能遮掩床上什物的,但此 時帳的一角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撩起了,露出慈禧那玉體的一部分。慈禧穿了一件翠 綠的小肚兜,小肚兜往下拉了一些,露出她那白生生,渾渾圓的雙乳。同治是奶娘乳大 的,可從來沒見過母親的雙乳,他睜大了好奇的眼睛,可一個景象讓他覺得血直往腦門 上衝,他看見一個男人的手正撫摸著母親的嫩藕似的雙腿,母親正閉著眼睛輕聲地呻吟 著。小同治父親咸豐早逝,六歲登基,聰明過人,12歲的他雖不十分清楚地懂得男女之 事,但男女之防他還是知道一點的,他本想大喊大叫,但他突然聽見慈禧輕聲地開口了: 「你還是早點走吧,一會兒慶兒醒了,不好看。」 那男人輕輕地下了床,同治看得很真切,是安德海,他當時真想抓住安德海的衣領, 把他拉出去斬了算了,但他又怕母親發怒,這個生母對小皇帝來說,是一個威嚴的象征, 他怕她,疏遠她,也有些恨她。同治連忙躲到了帷後。從此,同治恨起了安德海,這恨 隨著年齡的增長,越恨越深。 同治今天看安德海來此,加上李明玉的眼色,同治決心要整一整安德海。 「安德海,你來有什麼事麼?」 「回皇上,聖母皇太后差奴才來給皇上請安。」 「朕沒什麼,你回吧。」 「奴才早聽人說,皇上字寫得好,畫也畫得好,奴才想請皇上揮動御筆,賜給奴才 一幅畫。」 這同治早恨透安德海,可又知道安德海是慈禧的紅人,自己尚未親政,奈何不了他, 於是他想了一會兒,忽拿出一張宣紙,只在白紙上寫了一個大大的「女」字。 「拿去吧,以後少到朕這裡問安。」 「庶,萬歲爺,奴才得到了御賜墨寶,感激不盡,奴才回去以後就把它掛在房中, 一日三拜,不忘皇上恩德。」 安德海沒念幾天書,可他腦子活,入宮以後也愛讀點書,雖不是文人騷客,但憑他 十幾年宮廷生活經驗,也多少覺得同治賜給他的一個「女」字不祥。 「不男不女?女人腔?靠女人吃飯?」想來想去都不像,又都像。不管哪一樁都不 好,已明顯流露皇上對自己的不滿。他安德海是不願輕易得罪皇上的,皇上早晚會長大, 會親政,他的老媽垂簾聽政不是長久之計,安德海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他懷著一顆 忐忑不安的心,向他的主子去探個虛實。 「回聖母皇太后,奴才有一事相求,想請教一個字。」 慈禧看一下左右無人,便不顧禮節。 「起來吧,不要這麼拘謹,過來坐在我身邊。」 慈禧好不容易等了個單獨與安德海相處的機會,一高興,竟稱自己為「我」,這在 皇宮裡是不允許的。 安德海說:「奴才請教一個『女』字。」 「什麼『女』字,你對別的女人感興趣了?」 「奴才不敢,也不會的,奴才只忠誠聖母皇太后一個人,為了聖母皇太后,赴湯蹈 火,在所不辭,不信,主子你摸摸奴才的心口窩,奴才的心是為主子跳動的。」 慈禧隨勢倒在了安德海的懷裡。兩人親熱了一會兒,慈禧又問: 「究竟什麼『女』字,說來聽聽。」 安德海便把到乾清宮一幕如此這般說了一遍。 「什麼,皇上賜你『女』字,不好,他要殺你。」 慈禧不覺大聲叫了起來: 「你瞧,你姓『安』,這『安』字上去掉一個寶蓋頭,不就是『女』字麼,你的寶 蓋頭被去掉了,這就是皇上有心殺你,砍你的頭。」 經慈禧這麼一點,安德海徹底醒悟,皇上不是罵他不男不女,笑他女人腔,不滿他 靠女人吃飯,而是要去掉自己的頭。 「聖母皇太后明鑒,可千萬要替奴才作主,主子便是那觀世音菩薩轉世。」 安德海「撲通」一聲跪在地上,連連磕頭,他真的被慈禧的話給嚇呆了。 「起來吧,看看嚇成什麼樣子,有我在,誰敢動你一根毫毛。」 「依主子看,奴子該怎麼是好?」 安德海像一只落水的狗,掙扎著爬不上河岸,眼巴巴地望著慈禧,希望慈禧能給他 一根救命的稻草繩。 「這樣吧,不如你暫且避一避。」 「避,哪裡避?總不能總躲進屋子裡不出來吧。」 「皇上也14歲了,不久要大婚,你不如出京去江南置辦龍衣,絲綢錦緞,慢慢地、 細心地辦,辦得好,或許還會改變皇上對你的看法。」 安德海真是茫茫大海上看到了一盞燈,他豈能放過這美差,一舉兩得,既辟了風, 又能沿途撈筆財富,太美了,可他做夢也沒想到這次出京竟使他走上了黃泉路。 ------------------   書 路 掃描校對
上一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