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沙漠

原載1959年5月29日《工人日報》。

  在我國內蒙古、西北一帶,分佈著廣闊的沙漠,總面積約有109萬平方千米,和全國耕地面積差不多。從全世界來看,大陸1/5是沙漠和半沙漠地區。
  這麼多沙漠是從哪裡來的呢?
  在海邊、湖岸、河谷,巖石崩碎造成的沙子在岸邊舖成了沙灘,隨著風的吹揚,沙子被帶到岸上堆成一個個沙丘。當很多沙丘連成一片時,就成了沙漠。
  風是沙漠的制造者,海邊、湖岸、河谷則是沙的供應地。那裡地表沒有植物生長,風很容易把它們吹走;乾涸了的海、河,更是沙礫的大倉庫。今天的許多大沙漠,都是乾涸了的古代河、海裡的沙礫被風力搬運來造成的。一切地表裸露、氣候乾燥的地方,都是造成沙漠的良好場所。如果人把地面的森林、草原、水利設施破壞了,使土地乾旱、裸露,當然也會促成沙漠的出現。
  沙漠的形成還與地形有關。沙子在陡峭的山坡上是積存不住的,只有在比較平緩的地方才能廣闊地分佈,因此沙漠地區多半是高原或盆地。
  沙漠形成的過程也是不斷擴張的過程。沙漠中的微細塵土被風吹得很高很遠,我國華北和西北的黃土就是這種塵土的堆積。較粗的沙子在風大時揚起,風小時又落下來,形成一個個沙丘,順著風向緩慢地移動。在內蒙古和陝甘寧一帶,一般沙丘每年前進5米,快的達15∼20米。這種流沙的面積在我國約有27萬平方千米。
  沙子被吹走了,留下來的是光禿的石灘和大塊的礫石,這就是常說的戈壁。實際上,戈壁並沒有沙,但卻是沙的補給站。在那裡,太陽直接曬著光禿禿的巖石,到了夜晚氣溫又急劇下降。像玻璃驟冷驟熱會炸裂一樣,巖石迅速地崩碎了,從大塊變成小塊,從小塊變成沙粒,馬上又被風吹走,滿足沙漠擴張的需要。
  沙丘向前移動,會破壞田園和道路,掩埋房屋和水井;從沙漠裡刮來的夾著沙子的旱風,更給莊稼帶來嚴重災害。因此,人們一提到沙漠,馬上就會聯想到荒涼、寂寞、貧瘠和饑餓。其實,這是對沙漠非常不全面的了解。只要有水,沙漠就能變成肥沃的綠洲、生命喧囂的世界。
  水,在沙漠中是可以得到的。我們可以開運河、修水渠把別處的水引來;可以加速高山冰雪的融化,用水庫將其儲備起來使用;在沙漠的地下,還可能找到豐富的地下水源。
  有了水,植物就能生長,沙就不那麼容易甚至不能再流動了;植物又會反過來保護地下的水分,使它不很快蒸發,使雨水不致很快流走。有些植物有很強的抗旱能力,即使還沒有充足的水源,也能大量培植起來。
  解放後,我國西北、內蒙古一帶,大量地進行造林植草,引水灌溉,改造了很多沙漠。現在更大規模的治沙工作正在進行。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