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冰川的消長

原載1979年《地球的畫像》。

  我國唐代詩人杜甫有過「窗含西嶺千秋雪」的名句,而在我國西部一些高山上,積雪不化,又何止千年!
  說是積雪不化,其實並不確切。因為高山上的冰雪在一年中氣溫轉暖的時候,總會有一部分融化成水,向山下奔流,只是,隨即又有新的雪降落到山上,作了補充,所以看起來仍是皚皚雪峰。
  並不是任何高山上都有積雪,它需要高山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高度稱為雪線。
  並不是雪線以上任何地方都可以積雪,通常是那種下凹的山窩才宜於雪的大量聚集。雪在裡面愈積愈多,產生了壓力,使它們緊密結合在一起,變成冰粒,從小到大,形成淡藍色的透明的冰塊。這種冰比直接由水凍結而成的冰要輕一點。
  當冰窩裡的冰雪聚集得很多時,就會從缺口裡流出成為冰川。
  冰是固體,怎麼會流動呢?
  原來,冰在強大壓力的長期作用下,會變得具有一定的塑性,能夠沿著山坡緩慢地下滑,像一條長長的舌頭,這就是冰川。當它滑到雪線以下後,就會開始融化。不過並非一下子就化完了,還可以滑行一段距離,但終究是有限度的,不能像水流得那樣遠,流動的速度也很緩慢,一般一年不過向前移動幾十至幾百米。但冰川對地面的刨刮作用卻是很強的,常造成深而寬的U形谷。這種穀不同於一般的山谷。
  冰川是在經常變化的,它的活動受其所在地理位置以及整個地球冷暖變化的影響。
  在兩極,氣溫很低,平地也終年結冰。今天全世界的冰川掩蓋著的1560萬平方千米的面積中,有99%分佈在兩極地區。愈是靠近赤道,雪線的高度就愈高,只是在很高的山頂上才有冰雪。——這是今天的情況。當整個地球氣候比現在冷的時候,像我國北京附近的西山、江西的廬山、安徽的黃山,都曾有過冰川懸布。而當地球氣候比現在暖的時候,南極大陸也曾經是植物繁茂、沒有冰雪覆蓋的地方。
  在距今約二三百萬年以來,地球上至少5次出現過冰川廣佈的情況。最廣時,冰川覆蓋的面積比今天要大3倍多;其間也有氣候較暖,冰川規模縮小的時候,但總起來看,是地球的一個寒冷時期,稱為第四紀大冰期。目前,正處於這個大冰期的後期。最近一次冰川廣佈的情況是在1萬多年前結束的。此後,氣候總的來說在逐漸變暖,冰川逐漸消融,規模變小,這種變化在最近時期還在進行。觀測的結果告訴我們,阿爾卑斯山上的冰川在1876-1934年間面積減少了15%,較大的冰川縮短了1∼3.5千米。喜馬拉雅山上的絨布冰川,冰舌中部近百年來減薄了約50米。但也不是直線下降,仍有時冷時熱的變化。不過,從長時期來看,總的趨勢是變暖了。所以,許多原來存在冰川的山上,現在已看不到冰雪了,我們只能從冰川造成的特殊地形、在山崖上留下的擦痕以及冰川消融後殘留的特殊堆積物等遺跡,得知這裡有過冰川活動。
  像這種出現大規模冰川活動,地球氣溫顯著降低的大冰期,在地球歷史上已發現過四次,除了最近這個時期外,在6億∼7億年前、3.5億∼4.5億年前、2億∼3億年前都曾經發生過。
  為什麼會有冰期出現呢?原因很多,比如地軸位置的變化,使地球接受太陽輻射來的熱量減少;火山活動規模的擴大,噴出的火山灰塵進入大氣,阻擋了陽光;地殼強烈運動,造成眾多很高的山等等。此外,還有人設想,是由於太陽系運動使地球進入到存在較多的宇宙塵埃的空間中,這些塵埃減少了太陽輻射來的熱量造成的。但到目前還沒有確定的解釋,這是一個正在探索的問題。至於今天地球上所發生的氣候變化,和地質歷史上的冷暖變化比起來是極其微小的,在一個短時期內,還很難確定其趨勢,需要我們很好地進行研究。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