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芬地灣尋潮

原載1993年11月28日《科技日報》。

  說到自然之趣,近水樓台,這聖約翰旁邊的芬地灣,便是天下一奇。幾乎所有的百科全書中都有它的介紹:芬地灣的潮汐,高度為世界第一,最高有超過16米的記錄;潮流的規模也很大,高潮時擁有的水量,幾乎與全球河流一天的流量相當。
  手頭沒帶資料,憑記憶所及,著名的錢塘江潮,最高似只8米左右,也許記得不確切,總之比這芬地灣的高潮要低。但我在此已幾臨芬地灣,9月13日上午還專程在高潮到來之前趕到聖約翰河入海口附近觀看,都未見到有錢塘江潮那種翻江倒海之勢。
  當然,芬地灣的潮水並不是任何時候在任何地方都能漲得那樣高。在聖約翰河口,根據預報,9月13日上午的高潮可達7.2米,這也和錢塘江潮的高度相近了,而高潮來到時,卻僅如一堵不高的水牆在向大陸這邊平緩地推進,並不壯觀。
  原來這芬地灣的潮汐固然巨大,但芬地灣的面積廣達18萬平方千米,深度多在200米以上,容量也很大,而且是形如靴筒,沿岸港灣曲折眾多,其中不少是河流的入海口,潮水可以倒灌進去。這種形勢使它分散力量,失去了集中一處猛然壅高的條件,一般是逐漸漲起,一小時上升幾十厘米至幾米。上升的速度和達到的高度因各處的地理條件不同而表現不一,東端岔流部位漲得最高。
  芬地灣潮汐之大,是靠科學的測量而得知的,並非靠表面之氣勢洶洶。
  大就是大,不表現為翻江倒海,在別的方面仍會有諸多表現,像這聖約翰河口的「倒轉瀑布」就是一處。
  稱為倒轉瀑布,是因它本為聖約翰河在此跌落入海而形成的瀑布,但在高潮到來時,卻會因海水倒灌,河口水面壅高而反向倒流。說起來道理很簡單,但世界上具備這種條件的地方,現在還只知道有聖約翰這一處。
  聖約翰河入海處的河岸,是堅固的大理巖層構成的,還有巖漿穿插凝結其中,抵抗風化和河水侵蝕的性能較強,因而這巖層所在之處地勢高峻,有點像一條大堤防護在海邊,河流破「堤」而出。穿過「大堤」的這一段河道,也因這裡的巖石堅固,不易被流水拓開而相對狹窄,並保持了較高的高度,這就有了河水跌落人海的形勢,平時落差約有5米,高潮的到來足以蓋住它,但也有限。這時出現的倒轉瀑布近似險灘急流,並不那麼雄偉,不過,居高臨下的瀑布能顛倒過來,畢竟是世所稀有的現象。
  從聖約翰向東行約150千米,在被稱為「好望角」的海濱,矗立著一組上粗下細的巨石。下部細是漲潮時受到海浪沖蝕的結果,而粗細之間的分明界限,正好表明瞭潮水到達的高度。低潮時人們可以穿行其間,欣賞這大自然的奇工,高潮時就只能站在高處眺望了。芬地灣潮汐的宏大,以這些巨石為標誌,在這裡清楚地顯現出來了。它被闢為新不倫瑞克省立「巖石公園」,公園入口處有標牌說明:此處漲潮的最高記錄是14.7米。
  在芬地灣沿海一帶,潮汐的高度都是不低的,只要有合適的地理環境,漲潮時就頗有景致可觀。像離海已有30多千米遠的蒙克頓市中心,也辟有一個供人們觀潮的公園。流經這裡的河流與芬地灣相通,而且是下游開闊的河道上溯至此收緊,故雖遠離海岸,高潮來時仍較這一帶別的地方好看。所以芬地灣的潮雖不似錢塘江之潮來得壯觀,內容卻相當豐富,它需要沿著觀潮的旅遊路線去尋索。
  臨近中秋,想到秋潮,是為記。

  ------------------
  小草掃校||中國讀書網獨家推出||http://www.cnread.net
後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