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影帝——李小龍 作者:祝春亭
武道釋義
李小龍
一、論禪
欲能由武術中有所啟發,意謂著能破除「真知」與「真命」
之障礙。同時,並能發展無限的自我,無限的擴展自我。此亦
絕非強調整體之某一面的發展,而你整體發展以及於整體之
每一面才是。
超越因果宿命之途全在於心靈與意志的適當運用其力
量。
虛空恰恰站在這與那之間。而虛空是什麼都包括,沒有對
立的——沒有不屬於它的或是與之相反的。存在的虛空系一
切形式的源頭。虛空充塞在生命中、權力中甚而愛慾中。
瞧向一木製的娃娃,她一無自我之意識,亦一無思考能
力。一無貪慾亦一無頑冥不化。
倘內心無任何固守僵結,則外在的事物自會開敞出現。移
動一似流水般。靜止時猶如鏡子,反應時卻恰似回聲般。
空是無法下定義解說的,正如最柔的東西是無法剪斷的
一般。
我系移動著亦可謂全然末動。我恰似浪濤上的月般不止
的顛簸、搖移著。真義非在「我正在從事什麼」而是在「內心深
處的自覺」,「何者深入我之中」。而過份的自我的意識系對一
切身體行動的最大阻礙。
心靈的偏狹意謂著心靈的凍結。一但停止其必需的自由
流動性,心靈將不再是真正地處於心靈的狀態。
「不可移動性」系能量的集中於一焦點,一如輪子中之轉
軸軸心般,並非紛亂分散的。
重要處在從事某事之過程而非其完成結果。沒有動作者
只有動作。沒有經驗者只有經驗。
單憑自己的偏好與欲求而能一無色彩地觀察事物可謂能
以其純樸單純的本性以觀察事物。
一無自我意識時,藝至其最高之境界。一個人一旦能超乎
其所做事物成敗之關切,則必可發現「自由」為何。
完美的道路只對那些又選又挑的人方是困難重重的。無
所好亦無所憎,如此心方可證明,一髮之差猶如天地之別;倘
真理證明於你面前,則永無是或非,是與非的掙扎戰鬥是心的
大病。
智慧並非是如何嘗試將好的由壞的中搶取來。卻是學習
著如何駕御他們。一如軟木飄蕩在浪濤的波峰、波谷一般。
驅使你自己與病同行、同在、同伴——此系消除此病之
法。
論斷惟有是行為的論斷,不牽涉其任何論斷的事物方可
謂之禪。
在佛中,並無努力之處。惟有平凡而一無特別。用自己的
善,做自己的法事,挑自己的水,一旦累了,倒臥便睡。無知者
自會笑我,但智者卻會知我,其中有深意。
並不為自己創立什麼,惟像一無存在般的一閃而過,一如
純潔的靜寂,得者實失之。
切勿逃脫,奔放自己。毋尋尋覓覓,自會於己最不盼求之
時到來。
不思不想如思想般。靜視一切技巧即猶一視無睹。
並無固定一成不變的教法,我所能給予的亦只有適切的
藥石以治某特殊的失調罷了。
佛家的八重路
出此八要以消滅苦難,以正真偽,以予生命真義之真知。
此八要謂之:
1、正視(了解):需明視何種為謬誤。
2、正決(志向):決意受拯救。
3、正言:說談以求得救。
4、正行:必須行為正當。
5、正業:生計不能與救己相衝突。
6、正功:欲愈己之疾,猶需不斷的努力。
7、正知:心之控制;必能不斷不止地思與覺。
8、正心(默思):習如何深思限想。
二、靈魂之藝術
藝術的目的系將內在的視覺投影於世界上,以描述人類
最深處的心靈與經驗的唯美創造。藝術系使此等經驗,變得可
解可接學與欣賞的。
藝術吐露了內在心靈對事物了解之情形,與使人與空靈
的相關性。
藝術是生活的表示,超越了時空的限制。我們必間接由藝
術來給予自然與世界一種新的形式與新的意義。
藝術家之表現系欲使其心靈更為明晰,使其於學校所學
之技巧理論更易發揮,在其每一動作發揮中,均可使其心靈之
旋律變為可見,他的動作是空靈的,空靈無一物的動作正如空
言般——一無意義。
由你內心之根處消除「不明」的思維與作用。
藝術絕非粉飾的裝飾品;它系點燃智慧之火的作品。換言
之,藝術是獲得自由發揮之技巧。
藝術亟需對技巧的完全熟練——由心靈閃爍的反感來培
養。
「無藝術之藝術」是藝術家在心路上的過程;它實意謂了
「心靈的藝術」。各種不同的技巧、工具的運用均系朝向此絕對
心靈之世界的坦途上邁進。
藝術中的創作繫個人心靈、精神的坦然開拓,原來系空無
一物的,它能更加深心靈的深度與廣度。
無藝之藝系心靈在平和一似一泓映月的止水般的藝術境
地。藝術家之終極目的繫在善加運用生活之路面,升華為永恆
的生活的藝術。藝術之道,惟有從生活中,各階層的生活中來
學習,心靈乃可創造一切。
拋卻一切暖昧不明的意念方可成為大師。
藝術系趨極致之路,亦系人生活中之不可或缺的調劑與
傾洩。藝術之目的並非單單自私與只升華了自己一邊的靈魂
與意識,而是該開啟凡民之心智、思想與意志——以應合著協
調美滿的自然世界。
藝術家即使是有高深之技巧,亦不意謂著已至完美。仍只
能算是在不止的進步與心靈的反應,發展中的中間階段罷了。
完美是無法以外貌、形式來求的,而系由人類內心心靈深處散
發而出。
藝術的活動並非全是在藝術本身。它深入一更深邃的世
界,於其中各形各式的藝術匯流在一起,而心靈的和諧與空靈
中的聯繫均得以實現。
由上可知,藝術之過程系由現實生活中而來的,現實的生
活便是真。
至真之路
l、對真理的追尋。
2、對真理之知覺(與存在)。
3、對真理的認知(其本質與方向——如,對行為動作之認
知)。
4、對真理的了解(一個有真知卓見的人乃由實踐中去了
解——道。並非片斷零碎的,而是整體的)。
5、對真理的經歷。
6、對真理的學習。
7、忘卻真理。
8、忘卻真理的負載。
9、回本朔源。
10、沉靜返空靈。
三、截拳道
人們為了防衛自己,乃將無限的靈活變化,轉變成僵比的
——限定住的傳統形式。欲解截拳道,一個人必須能捨棄一切
理想、形式與派別;甚而也猶需拋卻何者是何者不是所謂的截
拳道之理想。
能清晰精純地洞悉情勢確屬不易——人的心靈是複雜難
解的。——技巧的學習容易,對於各人獨特的風格與個性的
培養則否。
截拳道是無任何形式的,也可以是任何形式的。因其是無
派無別的,亦可適於任何派別。截拳道能運用各門各法,不為
任何限制所限,它善用一切技巧,而一切手段均為其所用。
欲於截拳道中有所精進,必先對意志有控制鍛煉的意念,
忘卻成敗勝負;忘卻驕傲與苦痛。讓對方因其挑釁而遭受更嚴
厲的反擊。
最大的謬誤就是預先對結果妄加臆測;不應對成敗得失
有所在意。讓一切自然發展下去,你的身體四肢自會在適當的
時機反擊。
截拳道使我們一旦確定了方向即不再回首反顧。它對生
死是置之度外的。
截拳道避免一切的膚淺、不實。而系直貫入複雜問題的核
心。
截拳道並不虛張聲勢。它並不迂迴地走著,而系一直線朝
向目的的。簡捷的一直線是兩點之間最短的距離。
截拳道之技巧簡單說就是如何使動作簡捷直接。如何表
現真正的自我;它是存在而真實的。能自由無拘不為外在的依
戀、偏頗所限。
截拳道可謂啟開智慧之火炬。它系生命之道,一朝向意志
力與控制力的動作。
一旦受過良好的訓練的學生在各方面均應能生動與有活
力。然在實際搏擊中,他的心靈尤需冷靜,不為外界所紛擾。也
須能以不變應萬變。一旦前進,他的步子需輕盈與平穩。他的
雙眼必能不滯停,而注視敵人之每一舉每一動。他的行為表現
仍與平時一般,而無任何意外產生之可能。
四肢,你的自然武器有雙重目的。
1、摧毀面對於你的敵人——消除自由、正義與人性的障
礙。
2、摧毀任何紛擾你心靈之物,毋需傷害人,但能克服自己
的貪婪、憤怒與愚昧。截拳道系朝向自我發展的武藝。
拳與腳均是消除自我意識的武器,此等武器代表著直覺
的力,本能而直截,不似智慧與複雜的自我意識,它並不分裂
自己.即能防衛其自立獨立性。此等武器你一往直前而無回顧
四盼的。
人天賦所具的純潔心靈與空無一物的心理系,使其四肢
可善用此等性質,以運用自如。四肢一以不可視見的精神,使
得心靈、身體、四肢,處於最大的活力。
拋棄盡陳腐老不靈的技巧,方可至整注與自由靈活的運
用。
不為任何依戀,執若所限系人之自然天性。能永不止向
前;過去、現在、將來的思想一似流水般不斷地前進,晝夜不息
的。
損棄思想教條之偏限,在思想中不為思想所左右,不為外
物所誘。
真「如是」是思想的物質,而思想是真「如是」的機構,思及
「如是」,要固定義它猶如褻瀆它。
將心靈專注於焦點使之警覺著,使之能瞬即知覺真理
——而真理是各處無所不在的。心靈需可由舊傳統習慣、偏
見、限制的思想過程中解脫出來。
傾空你的杯子,方可再行注滿;空無以求全。
四、絕望
在武術的久遠歷史中,盲從與模仿似為多數武術家、老師
與學生之通病,原因半系人的天性使然,半系與保守與傳統的
派別有關。是故,欲求一有創新的老師將是十分不易的。企需
領導人物為之導引。
每個屬於某門某派的總會謂其惟一擁有真理,而排除其
他派別。這些派別專憑其一面之詞來曲解道。破壞了諧和與
安定,所發展出的技巧,都屬於花巧不實的。
他們並不真面對實際的搏擊,大多數武術家均與真正的
功夫相去甚遠,實際的博擊是簡捷且直接的,而他們不是曲解
了它,便是空想。並不會直接入真正的核心、關鍵,妄憑花巧的
招式與人工化的技巧,欲求符合實際的搏擊情況。
欲以超心靈的力量感應一切,直到參與者一至神秘、虛幻
乃至不可解之境地。此些皆系徒然無意義的意圖,是無法和不
斷變化的標準相合的。
當你真正與人搏擊時,搏擊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活的,而
花式與空想的招式既是無能且局限僵化了原系流動的技巧。
此等招式充其量不過是盲從與無謂的練習罷了。
一旦真的感情憤怒、恐懼發生時,能以傳統的形式與技巧
來表達?倘若是自由的,是應能以一真正人的自主人格來表達
自己,抑是一如機械,聽任別人指使?該是流動的整體,能無限
與拘束地流動,抑是偏限於自己的派別模式中,阻止了整體與
創新的意識。
一門一派的武術家非將不直接視問題之關鍵所在,反盲
從所附與形式,固定的招式上,愈陷愈深,至不可自拔之地步。
一個人所受的教導既是偏頗與歪曲,自是無法明確地辨
別何者為是。是故,傳授須與事物之本質相合方可。
成熟不意謂著做觀念上的俘虜。是系自我最深的覺悟。
生命是與整體相關的。一旦能避免機械比人工的技巧,方
有自由可言。
一個頭腦明晰、單純的人並不選擇;何者是便是,不是就
是不是。根據觀念而做的行為顯然可知是有選擇的,而此種行
為亦非自由的。相反的卻帶來更大的阻力與矛盾。
關係便繫了解。它是自我表白的方式。關係是發掘自我
的明鏡——存在即是關係之謂。
固定的形式,非將無法適應真實情況與變化,制造檻籠罷
了。而真理是在牢籠之外的。
形式套路只是無謂的重複罷了,使自己自以為是地避開
面對真實敵人的自我探討。
累積是自我封閉似的阻礙自己,花巧的動作更增強了此
等的阻力。
傳統的武術家只可謂之是傳統的觀念,照不變的例行工
作去做者,他的動作均是承習舊有的而無創新。
知識是固定在某一段時間的,今日是,明日可能否,而求
知卻是永往不斷的。知識由累積結論而來,而求知則系一不停
的動作。
學習絕非知識之累積;而系一求知的行為,是無止境的。
在武術的鍛煉中,並得有自由之意識。一限定的心靈絕非
是自由的。勿為任何門派傳統所限,武術該是自由。
欲自由發揮表達自我,昨日一切非的盡行拋卻。由舊的固
可獲得安全感,新的則可獲致流動且機變的武術。
欲深信自由的可貴,心靈必需學習正視生命,不受時空所
限之生命。自由是存在於知覺意識內的。注視中切勿停止悟
解,欲深悟與生活於現在,昨日的一切均需拋卻。
至不知之地步便是死亡;然後方可復生。一旦自由所做的
自無所謂對與錯。
一個人一旦不能表達其自我,必是不自由的。准此,他開
始掙扎,掙扎孕育了規律化的例行法則。
一個搏擊者必須能經常持心靈單純,心中只存一目際
——如何搏擊。他必須去除阻礙其前進之障礙,無論是感情
的、身體的或是知識上均然。
一旦能超越任何系統之約束,方可能自由與整體地做其
所欲做。一個一心欲求真實的人,是不會受任何形式所縛的。
他只存在何者為是之中。
倘欲了解武術中之真理,洞悉你的敵人,你必須拋卻一切
門派的觀念。捐棄偏見、好憎等等。然後,你的心靈方可能平
和而一無偏頗。在此種沉靜中,自可清楚、整體地視物。
倘若某門某派教你如何搏擊,你可能依據著那種方法之
極致去搏擊,然而那並非實際之搏擊。
倘若你遇到一不按一般打法搏擊的選手,倘你仍想以平
日所練之傳統防禦法來擋,你的防禦與反擊常會顯示出缺乏
可變性與靈活性。
一旦你隨著傳統的模式走,你所了解的只是老路子,傳統
與傳統所造成的陰影罷了——你並不了解自己。
一個人如何可能以部份的、零碎不全的形式來反應整體。
單單只是重複地演練規則化的、固定的動作,當會剝奪博
擊之「靈活」與「真」。
傳統形式的累積,只可能變為束縛你的錨;它只朝向一個
方向——那就是向下。
形式只可能增加阻礙;它只是已選擇動作之模式的演練
罷了。
一旦適應了部份非整體的方法,一旦孤立於閉鎖的模式,
一個人必是經由一阻力的屏幕來面對其敵人。——他做的只
是形式化的,並不知其對方真正是如何的。
我們難道只要那些拳套形式,一味模仿傳統的防禦攻擊
方式?我們是深深地受著它們的拘束啊!
欲與敵人相匹敵,一個人需有洞悉的能力。有阻礙時是無
法有直接的洞悉力的;存在「此是惟一的方式」時亦然。
具備整體意謂能奉者何者為是而行,因為何者為是是經
常不斷地改變的。一旦一人受限於某一觀點,他將不再隨著何
者為是而轉移的。
無論一個人對鉤拳與擺拳的觀念如何,無疑議的是,必須
設法獲得對此二種攻擊法的最佳防禦方式。幾乎所有的拳手
都使用它。善用鉤拳、擺拳更使其攻擊更加變化多端。他亦必
須練習可由任何位置出拳之能力。
傳統的門派中,制度是遠比獨立的個人重要的2傳統影響
下的人只是跟著前人的模式走罷了。
如何方可使傳統的門派,所謂的家,制度趨於靈活變化之
境?傳統中也只是靜態、固定、僵化的,或許也可指出路來,但
那路是有限的,絕不能趨靈活變化之境。
真理是與敵人的關係,不止地移動,靈活變化,而非靜態
的。
真理是無途可至的,真理是變化靈活的,因而是不斷地改
變的。
真理並無休止之境,無形,無固定組織,無哲理可言。一旦
你見之,你當會知道靈活變化之物亦是何以是為你。由靜態
的、人為的形式,固定的動作是絕無法表達靈活變化的自我
的。
傳統的形式只可能遲鈍你的創造力,凍結你的自由感性。
你不再是你自己,而只是一無知性地照著做罷了。
正如金黃葉子可一似金幣般地哄騙哭泣的孩童般,所謂
的絕招、秘笈也不過顯示了武術家的無知罷了。
切勿有排拒或選擇的心靈。無故意之心靈即無適當之思
相
盲目地接受,拒絕與承認只有阻礙了解。使心靈以感性入
他人之力。則方有真溝通之可能。欲有相互的了解,必至此狀
態——無選擇的知性,無同意無不同意。最重要的勿先下結
論,才開始。
由門派形式的順應一致中了解自由之真義,由深入觀察
你平日所演練的以至自由的自我。切勿非難或同意,只是觀察
即可。
一旦你不再受到影響,摒絕傳統反應的拘束,此使你方會
知知性為何,能新鮮整體地視物。
知性是無選擇可言,無所欲求,無所焦慮的;在此種心態
下,方有知覺洞悉力的產生。洞悉力方可解決所用的問題。
了解需要的洞悉力並非短時間的,而是連續的知覺,連續
無止境的探討狀態。
欲了解搏擊,必以極簡捷直接之方式為之。
了解的產生是經由感覺的,在某一瞬間由關係的明鏡前
映出。
了解自己之生系經由關係之過程而生,而絕非孤立狀態
下可生的。
欲了解自己必是由與別人接觸後方反求諸己。
徒欲心靈的努力則反將局限了心靈,因努力可謂心靈朝
內目標的掙扎;而一旦你有了目標、目的,——可見的終點,你便
是將心靈局限於那。
倘今夜我看到一全然簇新的事物,而這事物為我之經驗
所感覺,明日若仍想重溫下此種感覺,其中樂趣,則此種經驗
將會變得麻木無甚知覺。真實的也惟有在當時可見罷了,真理
是沒有明日可謂的。
當我們深入研究問題時,必會發覺真理之所在,而問題是
水不會與答案相離的。問題中會隱含了答案——了解問題亦
同時解決了問題。
以未嘗分割破碎的知覺觀察何者為是。
真的如是是無偏頗的思想;是無法以思想、觀念來穎悟
的。
倘欲思想便非可謂之自由——所有的思想皆是局限的;
而絕非整體。思想只是記憶的反應,而記憶經常只是局限於一
部份的。因為記憶只是經驗的結果。因此,思想只是心靈由經
驗所生的作用。
知心何以空,何以靜;以空靈之心,無形、無法來面對敵
人。
初始的心原本是無活動的;而道是需無思以行的。
內視自己系深知自己之原本天性並非可創的。
能不役於外物,不為外物所敝,自會有鎮定、平靜生。能靜
意即能無幻念,能無如是之妄念。
並無思,只有如是——何者是。如是並不移,然其動與效
即是無止盡的。
「契機」是無所謂昨日、明日的。亦非思想之結果,因而自
亦非時間之謂。
一旦有段時間生命受到威脅無法不為防衛自己努力時,
你能說「先等我擺好架勢,拳置腰際,再打好嗎?」生命於危急
時,你能乃拘泥於你所學的派別打法嗎?還是隨機應變?
中國的武術系經過三干多年的演變與流傳的武術。
為何一個人非得依賴這三千多年的傳統,他們可能告訴
你什麼是「柔」,什麼是「穩」,但是真正用到時呢?他們的理想、
原理惟有引向偽善之途罷了。
由於不欲受侵擾,而求穩定的心理,人們開始建立行動、
思想的模式、規範,久之,即變為此模式之奴,以此不實之模式
為真了。
求某種動作的模式、規範使得參與者得以有一定的規則
可循。在拳擊或籃球等運動中或是可行的。然截拳道則否,截
拳道之精神端在自由之精義,是不該為任何模式所拘束的。
許多武術家常系盲目地接受其老師所傳授的,結果造成
成了其行為、思想上的麻木、呆板。他的反應自是依循著已定
的模式,使其心靈更加限制與狹窄。
暝想,默思意能深解人本性之自若、沉靜處。然暝思決不
可為定力集中之方法。思之最高境界乃是否定。而否定無所
謂正與負,否定系全然空靈之狀態。
集中系一中種專排除它的形式,一旦有了排外上的作用,
思想者便系排除外界的一切影響。
有一種行為的狀態其間並無行為者。有一種經驗狀態其
間並無經驗者。這便是傳統。
傳統所謂的集中,系只專注於一件事,而摒絕其他,而知
覺是整體的行為,並不排除任何事物的,此心靈的狀態也惟有
以客觀無偏見的觀察方可解的。
知覺並無所謂界限裡;它系付出你之所有而無例外。
集中可謂心靈的漸次縮窄。然我們所關切的是靈活變化
的整體過程,而惟一專注集中於生命的某一面,亦共可能縮窄
生命之面。
自我的表達是整體的;是立即而無暇思考的;惟有肉體與
心靈的完全自由時,方可能完整地表達自我。
五、截拳道的要義
l、在攻擊時嚴謹的結構(攻時:以靈活的前手攻/防時:以
手防)。
2、能變化運用手法與腳法的武器。
3、在攻擊或反擊時善用韻律的不規則變換來誘敵。
4、重量訓練與科學化的輔助訓練再加上完全的適應練
習。
5、截拳道在攻擊與反擊時的直接動作——由任何之位置
皆可發招。
6、身體的閃躲與步法的輕盈。
7、自然機變的攻擊戰術運用。
8、近戰的能力——(a)閃躲攻擊
(b)摔法
(c)擒拿法
(d)鎖法
9、完全的對打練習;與對移動目標的實際接觸訓練。
10、不斷地強化自己攻擊的武器。
11、表達自我獨立的個性;靈活變化不為傳統所困。
12、在結構上是整體的而非局部的。
13、由身體運動中,訓練連續的自我表達能力;
14、放鬆與有勁的出拳化為一體,保持心靈的警覺。
15、動作的流動性(無論是直線或曲線的動作——向上、
向下、轉左、轉有、側移步、下閃、晃身等等均然)。
六、無形的形
我希望今日的武術家能更加注意武術的根本,而非武術
繁盛不實的花葉、枝節上。而在枝節處的爭論是可以由根本處
了解的。
毋需關懷何者是柔,何者是剛,踢擊與拳打、擒摔與手打
腳踢,長距離與貼身搏擊之好壞。因世上並無確切的何者比何
者強。惟一需防範的是,切勿使部分瑣碎的,剝奪了真樸的整
體性。
在搏擊的藝術中,一直有著如何使自己更加成熟技巧更
高之問題。成熟是一個人本質,實體上漸進的進步。這也惟有
從自由表達中的反省自我要求,方可達成的,絕非是模仿、重
復傳統的模式動作所可及的。
有些的門派偏重直線的動作,也有些門派偏好曲線或圓
形的動作。此種偏於某一面的武術皆非自由的。而截拳之技
巧端在自由運動用各種動作;系一啟發自我之武術。武術絕非
是裝飾物的。一種選擇的方法,無論多正確,亦惟有使人限於
一模式內。搏擊是瞬間千變萬化的。依循著某種的模式練習
只會導向阻礙自己之途,欲由之深解自己是絕無可能的。
搏擊之道絕非是限於一個人的好惡、選擇的。惟有每一時
一刻在搏擊中追尋方可,也惟有不受偏頗、斜曲或任何的模式
所限時方可能。
截拳道是無所謂形的,故亦可適於任何形;且因其無分派
別,故亦可適於任何派別。它能善用各種的方法技巧,以求達
到武術之最高境界。
武術的至高境界必是趨向簡捷,以不變應萬變。而境界不
高的亦惟有流於花拳繡腿罷了。
對於端正,消除外在不實、花巧的招式是不難的,然而對
內在則難矣:
不妨以自己所學的門派(無論是西洋拳、功夫、空手道、角
力、柔道)來觀察街頭的打架。也惟有不為門派所限時方可清
楚地觀察入微。如此,方可無好憎地整體地來觀察。
惟有在無比較時方有何者為是,如此亦可至無所紛爭之
境。
博擊絕不因你是不同的派別,無論是功夫,學空手道、柔
道或其他的而有所不同。
截拳道面對的是實際,而非徒然的形式。也就是以無形為
形。
無所停留意謂著所有事物其終極源流是人所無法理解,
也非時空所可局限的。
一個無所根本的搏擊者不可再謂之是真正的自我,他的
移動一似機械人。他使自我受外在的影響;埋葬其獨立的意
識。而其獨立意識是其迄今所從未知覺過的。
自我的表達是無法以形式化的練習來完成的。而形式的
練習都是表達的一部份。無形的形並非意謂著無形。無形之
形系由形進化至更高深更完美的自我表達的境界。
無教化並非真意謂著未受教化,惟有無教而教方是意義
深遠的。
而否定傳統的教化,也許你會因自創其他之模式而使自
己身陷其中。
欲求身體的不實的誇大與強己所難,自會偏離正道;欲求
心智的虛幻的理想,當會無法見到實際之真象。
許多的武術家總欲求更多,欲求一些特別的,即不知真
理,正道卻蘊含在簡單的動作中,正因是這樣;他們卻不能見
之。倘若說出原因的話;那便是在追尋中即迷失了原來存在
的。
欲突破自己,需要深知自己之自覺。
編者註:「武道釋義」為《李小龍截拳道》一書的總論式的
章節。
掃瞄校正:Luo Hui Jun ,
小勤鼠書巢:http://book999.yeah.net ,http://book999.126.com,
請在轉載時務必保留此信息。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