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和談演義 第一回
孫中山創立民國 袁世凱竊取政權
歷史潮流,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話說時代的列車越過秦時月,漢時關,唐宋的興衰,元明的更替,清朝的沉淪, 終於到了1911年。武昌城頭的炮聲撼天動地,黃龍旗倒,五色旗立,孫中山創立了 三民主義為本的民國,歷史開始了新紀元。 孫中山,名文,宇德明,號逸仙,1897年在日本進行革命活動時曾化名中山礁, 故而又號中山。與他的名字相反,他不是坐看闊雲野鶴的樵夫,更不是飄逸世外的 神仙,而是中國資產階級革命派的一尊「大炮」。十次起義,三度流亡,九死一生, 堅韌不拔,終於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 1912年1月1日上午11時,孫中山僧同外國政治、軍事顧問及各省代表會的代表 數十人,從上海乘專列赴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專車啟程時,上海萬人空巷,禮炮 震天,歡呼雷動、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等沿途各站,均有黨政軍官員及各界人 士列隊迎送。直到下午5時,專車才進入南京。 晚10時,臨時大總統受任典禮夜江蘇省咨議局舉行。大廳裡燈光如晝,主席台 兩邊各接著一面鮮艷的五色旗。 孫中山身著黃色呢質軍服,頭戴軍帽,容光煥發,在熱烈的掌聲中莊嚴宣誓: 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公意。文實遵之,以 忠於國,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於世界。為列邦公認, 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謹以此誓於國民。中華民國元年元旦。 剛任職就想到何時辭職,豈不令人扼腕長歎? 孫中山當場啟印,宣告中華民國正式成立。並發佈宣言: 盡掃專制之流毒,確定共和,以達革命之宗旨。 內政方針為:民族之統一、領土之統一、軍政之統一、內治之統一、財政之統 一。 對外方針為:清朝時代辱國之舉措及對外無知之心理,務一洗而去之;持乎和 主義。與我友邦益增睦誼,將使中國見重於國際社會。且將使世界漸趨於大同。 隨後,各省代表會議通過了孫中山提出的內閣各部正副部長名單: 陸軍總長黃興、海軍總長黃鐘瑛、司法總長伍廷芳、財政總長陳錦濤、外交總 長王寵惠、內務總長程德全、實業總長張謇、交通總長湯壽潛、教育總長蔡元培; 陸軍次長蔣作賓、海軍次長湯薌銘、外交次長魏宸祖、內務次長居正、實業次長馬 君武、財政次長王鴻猷、司法次長呂志伊、教育次長景耀月、交通次長於右任。 接著,代表會選舉黎元洪為副總統。孫中山任命胡漢民為秘書長、黃興兼參謀 總長。 這樣一來,在臨時國民政府擔任副總統及九名正部長中革命黨人只有黃興、王 寵惠、蔡元培三人,其余全是舊官僚、前清名流及立憲派分子。 1月28日,臨時國民政府參議院成立。 在以後的短短三個月內,孫中山頒布了三十多件有利於民主政府和發展資本主 義的法令,並在3月11日公佈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中華民國臨時約 法》。 《臨時約法》共七章五十六條,其主要內容為: 中華民國人民一律平等,無種族、階級、宗教之區別; 人民身體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審問、處罰; 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 人民有言論、著作、集會、結社之自由; 法官獨立審判,不受上級官廳之干涉; 人民享有請願、陳訴、考試、選舉、被選舉的民主權利; 政權機構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制度,即參議院行使立法權,總統行使行政權, 法院行使司法權,三者互相獨立、牽制、分而治之; 參議院有彈劾總統的權力; 人民享有參政權,國家實行民主管理…… 《臨時約法》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獨裁專制的君權,使統治中國人民兩千多年的 封建制度宣告結束,從此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深人人心,使後來任何帝制復 辟都只能是短命的醜劇。 遠在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對孫中山及其革命活動,給予很高的評價, 贊揚孫中山是「充滿著崇高精神和英雄氣概的革命的民主主義者」。 然而,孫中山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從一開始就處於極不鞏固的地位。一方面投 機革命圈立憲黨人、官僚、政客鑽進了這個政權的內部進行破壞;另一方面清政府 起用了大野心家袁世凱來絞殺革命,而衰世凱得到了國內外反動勢力的全力支持。 在此之前,1911年11月1日,清朝政府解散了皇族內閣,任用北洋軍閥頭子袁 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和統制全部兵權的欽差大臣。衰世凱喜不自勝,便在彰德府 「遙領聖旨」,下令北洋軍攻打民軍,攻克了漢陽後,便按兵不動。11月中旬, 袁世凱進京走馬上任,完全控制了清政府的軍政大權。旋即下令北洋軍隔江炮擊 武昌,向革命黨人施加壓力。 戰雲密佈,戰火紛紛。 英國公使未爾典深懼戰火妨礙和危及英國在長江流域的利益,便與袁世凱商定, 對革命軍展開「和平」攻勢,誘使革命黨人向袁世凱交出大權。 11月3日,朱爾典命令英國駐漢口領事出面,向湖北軍政府轉達了三項議和條件: (一)雙方即日停戰;(二)清帝退位;(三)選舉袁世凱為大總統。 這樣一訂一拉,革命黨人不得不接受停戰議和的建議。 談判桌設在上海南京路工部局市政廳。12月18日,宣佈獨立的革命南方,與代 表清王朝的北方,舉行首次南北會談。南方首席代表為滬軍都督府的外交總長伍廷 勞,北方首席代表為袁世凱派來的唐紹儀,另外還有武昌自稱「中央大都督」的黎 元洪的代表,而表示決不干涉和談的英、美、法、日、德、俄的駐滬領事,居然也 列席了會議。會談期間,六國領事公然以「非正式照會」的形式,向和議代表施加 壓力。 談判討價還價,斷斷續續地進行到年底。 伍廷芳:「蓋承認共和,則一切辦法皆可商量。」 唐紹儀:「君須予我以時間,俾我得勸解彼等。」 爭論的焦點瀝漸集中到在哪裡建都問題上,史稱「民元爭都」。連袁世凱都看 清了建立共和不可阻擋,要害是上海、武昌、北京三大勢力集團都想把首都爭奪到 自己的懷裡。 就在這時,孫中山突然從國外歸來,接著被選舉為臨時大總統,在南京成立了 臨時政府。孫中山反對南北議和,於1912年1月11日宣佈親自督師北伐,並制訂了六 路北伐的計劃。13日,北伐軍前鋒在宿州打敗清軍,徐州的守軍也聞風而逃。 但是,孫中山的主張卻遭到了革命黨內外和臨時政府上層集團多數人的反對和 非難。 「你不贊成和議,難道是捨不得大總統職位嗎:」 孫中山哭笑不得。在各方面的包圍下,他不再堅持己見,並致電伍廷芳,讓伍 廷芳轉告袁世凱:「如清帝實行退儉,宣佈共和,則臨時政府決不食言,文即可正 式宣佈解職,以功以能,首推袁氏。」 袁世凱接到電文,覺得這個臨時政府是他攫取最高權力的過渡機構,心中竊喜, 遂做出一副擁護共和的姿態來,立即調轉矛頭,開始收拾清室了。而不久前,他還 對清室信誓旦旦:「決不辜負孤兒寡母!」 袁世凱授意駐俄公使陸征樣,聯合各駐外公使致電清室,要求清帝宣統退位。 袁世凱親自朝見聽政的隆裕太后,上演了一出逼宮戲。他跪在隆裕太后面前,裝出 一副痛哭流涕的樣子奏道: 「海軍盡叛,天險已無,僅靠北洋六鎮,無法防衛京津,雖效局室之播遷,已 無相容之地。除非皇帝自行退位,實行共和,以換取優待條件外,別無出路。如若 遲疑不決,難免不道外國干涉,民軍亦必因此對於朝廷,感情益惡。讀法蘭西革命 之史,如能早順輿情,何至路易之子孫。靡有陳了遺也……」 隆裕太后聞奏,早嚇得掠恐萬狀。 此後,袁世凱即稱病不朝,暗中操縱。 以良粥、鐵良、毓朗為首的三十多個皇親國戚,以「君主立憲維持會」的名義 發表宣言,宣告成立宗社黨,維護滿族皇權,反對清帝退位,反對共和。 袁世凱指使他的心腹段棋瑞等五十名將領,從前線紛紛發來電報,要求清帶退 位。他們異口同聲地明確要求清室: 「明降諭旨,宣示中外,立定共和政體!」 隆裕太后召開了幾次御前會議,但只是吵來吵去,議而不決。她左右為難,只 能伏案痛哭。 而這時,宗社黨首領良粥被革命黨人炸死,宗室親貴們見大勢已去,樹倒猢猻 散,有的逃亡青島、旅順,有的躲進了天津的外國租界裡。 到了這個時候,清政府再召集會議,早已無人人朝了。 這時的袁世凱卻越來越愜意。他在外交大樓的寓所裡吃著熱氣騰騰的什錦火鍋, 時而與姨太太打情罵俏,時而哼幾句河南梆子。在他的授意下。外交大臣胡惟德、 民政大臣趙秉鉤、郵傳大臣梁士治等人,不時入朝恐嚇隆裕太后。隆裕太后嚇得魂 不附體。只好讓胡惟德等人轉告衰世凱,授權他與南京臨時政府磋商退位條件,並 哀告:「務要保全我們母子二人性命!」 袁世凱立即與南方代表伍廷勞電文交馳。往返磋切。最後,由南京臨時政府參 議院通過了優待皇室八條。 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帶著六歲的小皇帝博儀,在養心殿舉行清王朝的最 後一次朝見儀式。隆裕太后悲痛欲絕地發佈了《清帝退位詔書》。詔書曰: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方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將領亦主張於後,人 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人之好惡……特率皇帝將統治權 公諸全國,定為立憲共和國體……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 商統一辦法。 這個詔書是由南京臨時政府實業總長張謇起草的,而其中的「由袁世凱以全權 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軍民協商統一辦法」一句,是袁世凱親筆加進去的。這樣一 來,共和政府就不是由議會選舉產生,而是由清政府任命產生了。為此,孫中山致 電袁世凱,表示抗議:「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 此刻,是袁世凱有生以來最得意的時刻。他當著前來宣讀沼書的胡惟德等大臣 的面,假惺惺地口稱「德鮮力薄,實難堪此重任,只好勉強從命」。一回到臥室, 便對著兒子袁克定哈哈大笑起來,直笑得五官在肥顧的腦袋上挪了位置,渾濁的眼 淚湧到腮邊。 當天晚上。袁世凱便剪掉了那條花白頭髮結成的辮子。以示擁護共和,與清王 朝一刀兩斷。 第二天,衰世凱即將《清帝退位詔書》送各國公使及南京臨時政府,並發表政 見曰: 共和為最良國體,世界之公認,今由弊政一躍而臍及之,實話公累年之心血, 亦民國無窮之幸福。大清皇帝既明調辭位,業經世凱署名,則宣佈之日,為帝政之 終局,即民國之始基。從此努力進行,務令達到圓滿地位,永不使君主政體再行於 中國。 言詞動聽,信誓旦旦。袁世凱的一番花言巧語,不僅迷惑了一般革命黨人,南 京臨時政府的一些首腦人物也墮入了雲裡霧中。 孫中山接到袁世凱宣佈政見電文的當天,心情頗有幾分沉鬱。但他想到自已出 生人死、奔走呼號幾十年為的就是推翻專制,實現共和,今田園的既已達到,自己 當不當大總統本無什麼要緊,故面毫不遲疑地向參議院辭去了臨時大總統的職務, 並推薦袁世凱為下屆臨時總統候選人。他在致參議院的咨文中說: 「清帝遜位,南北統一,袁君之力實多,發表政見,更為絕對贊同,舉為公僕, 必能盡忠民國。且袁君富於經驗,民國統一。賴有建設之才,故敢以私見薦於貴院。 請為民國前途熟計,無失當選之人。」 2月15日、參議院根據孫中山的提議,在南京召開大總統選舉會。十七省議員每 人各投一票,袁世凱以全票當選為中華民國第二屆臨時大總統。 英、美、德、法等國公使立即向袁世凱表示祝賀,並答應在經濟上給予支持。 孫中山在辭退大總統時,想到了如何約束袁世凱。為此,他提出了自己覺得很 有效的三條辦法: (一)臨時政府地方設於南京; (二)新總統親到南京受任; (三)臨時政府約法為參議院所制定,新總統必須遵守。 孫中山想,這樣可以使衰世凱離開北京的巢災,失去基地,使他只能按《臨時 約法》來為民國辦事。 袁世凱看完電報,心裡明白,這是孫中山在往他的腦袋上套「緊箍」,要他南 下就職,是剪他的羽翼,削弱他的力量,他豈能就範?因此,他口口聲聲說「極願 早日南行」,卻遲遲不肯行動。南方一封又一封電報催其南下就職。催來催去,袁 世凱被逼出一條詭計來。他特意邀請南京派專使到京,具體協商。南京臨時政府當 即派出蔡元培、宋教仁等人組成專使團,前往北京迎接袁世凱南下。 袁世凱特命打開正陽門隆重歡迎專使團。然後一邊與蔡元培研究著南下路線, 一邊授意他的心腹在北京、天津等地發動「兵變」,並與外國公使通氣,讓他們調 兵人京,以保護使館為名,故意制造北方的混亂局勢,造成袁世凱不能離開北京的 假象。 專使們受到「兵變」的驚嚇,又目睹了外國出兵的猖狂,一時沒了主意。經再 三磋商,蔡元培於3月2日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和參議院,報告北京的局勢,陳述袁世 凱不能南下就職的原因,建議:「速建統一政府,為今日最要問題,余盡可遷就, 以定大局。」 南京臨時政府再一次妥協了。 孫中山向參議院提出了允許袁世凱在北京就職的議案,參議院議決了六項程序: (一)參議院電知袁大總統,允其在北京就職; (二)總統接電後,即電參議院宣誓; (三)參議院接到宣誓之電後,即復電承認為授職,並通告全國; (四)袁大總統受職後,即將擬派之國務總理及國務員姓名電知參議院,徵求同 意; (五)國務總理及各國務員任定後,即在南京接收臨時政府交代事宜; (六)孫大總統於交代之日,始行解職。 衰世凱看到這六條,心滿意足了。他暗笑南方革命黨人果然可欺,我老衰略施 小計,他們就乖乖地就範了。如今誰還能限制我?我老衰既有北洋軍。又執掌了民 國總統大印,誰還敢說半個不字?什麼「臨時約法」,其奈我何,見鬼去吧! 3月10日,袁世凱如願以償地在北京就職。一群脫去清朝頂戴花繃的舊官僚,向 袁世凱排班渴賀。 4月1日,孫中山宣佈解除臨時大總統職務,在參議院行辭職禮。5日,參議院議 決臨時政府遷設北京,並正式成立了中華民國政府。 經過十六年艱苦鬥爭,以無數烈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民國政權,就這樣被陰 險狡詐、兩面三刀的袁世凱竊篡了。 正是: 無量頭顱無量血, 可惜購得假共和! 欲知後事,請看下回。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