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和談演義   第十六回
兩黨喜聚五羊城 一人擅離黃埔島



  1924年1月20日。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日子。在孫中山主持下,國共兩黨的精英,
同處於廣東高等師範學院那座有著高高塔樓的禮堂內,召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
大會。
  出席開幕式的代表165人中、共產黨員有23人,其中包括李大釗、譚平山、林祖
涵(伯渠)、張國燾、瞿秋白、毛澤東、李隆郅(克三)等著名人物。李大創被孫中山
指定為大會主席團成員,譚平山代表國民黨臨時中央執行委員會作工作報告。
  孫中山以國民黨總理的身份親自擔任大會主席。大會主席團除李大釗外,還有
胡漢民、汪精衛、林森和謝持。黨務審查委員會由潭平山、廖仲愷、瞿秋自、王法
勤等9人組成。《中國國民黨章程草案》審查委員會由廖仲愷、譚平山、李大釗、毛
澤東等19人組成。宣傳問題審查委員會由胡漢民、李大創、白雲梯等9人組成。
  當孫中山和中共領袖李大釗並排定進會場的時候,歷史便永久地定格了。這個
極具象征意義曲場面。被攝人鏡頭,也被載入了史冊。
  孫中山在開幕詞中,宣佈此次國民黨改組要做兩件事:第一,把國民黨組織成
一個有力量的政黨;第二,用政黨的力量去改造國家。
  1月23日,大會通過由鮑羅廷起草、瞿秋白翻譯、汪精衛潤色的《中國國民黨第
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宣言接受了共產黨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張,確立了聯
餓、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c新三民主義與中
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政綱雖然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原見是相同的。因而,新
三民主義就成為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大會進行中,宣言審查委員會曾將宣言「對外政策」項下的收回租界、收回海
關、取消領事裁判權、廢除不平等條約等具體內容刪去。孫中山得知後十分生氣,
在大會上說:「現在是拿出鮮明反帝國主義的革命綱領來喚起民眾為中國的自由獨
立而奮鬥腦時代了。不如此是一個無目的無意義的革命,將永久不會成功。」這個
主張被通過後,孫中山又說:「假如不通過這點,那麼大會就毫無意義。我們有此
宣言,決不能又蹈從前之覆轍,做到中間,又來妥協。以後應當把妥協調和的手段
一概打消。」
  廖仲愷以喜悅的心情發言,對宣言給予很高的評價:「本席對此宣言有三種見
解:第一層,本黨之宣言及政綱,是革命的性質,實行打破一切軍閥官僚,剷除一
切發展的障礙,並且表現本黨做事的精神,不可與普通的一般宣言同論。第二層,
我國從前許多政黨,都有洋洋大文發表,其實皆滿紙空談,一無價值,絕對不如本
黨此次之宣言,絲毫不假借,完全依照主義而實行。第三層,此次本黨既發表切實
之宣言,實將本黨置於幾何學之定點上。有了定點,才能前進,才能發展,如太陽
升天園一向上發揚光大。此宣言不但代表本黨大會諾君的意思,並且代表全國人民
的要求。嗣後無論如何,必須以此宣言為奮鬥進行之標準,努力前進!」
  通過宣言還算順利。接下來一場激烈的爭論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1月24日、當章程審查委員會召開討論會時,上海國民黨代表何世幀首先發難。
他提出:「章程中應有加人國民黨即不得加入他黨的條文。」他的意思很清楚。共
產黨人如果保留共產黨黨籍,就不能加人國民黨。這一意見一提出,就遭到共產黨
人及國民黨左派代表的反對。因此,何的動議未被列入大會議程。
  不過這件事給共產黨代表敲了警鐘。25日,李大釗召集參加「一大」的共產黨
員開會,商討應付辦法。大家一致認為,何世禎的意見不是孤立的,它反映了國民
黨內相當一部分人的思想,如果不解決,將會危及國共兩黨的合作,因此,共產黨
在這一問題上不能讓步。最後大家商定,由李大創代表中國共產黨向大會發表聲明,
公開闡明共產黨人參加國民黨的宗旨,表明共產黨人的意見和主張。
  28日,國民黨「一大」舉行全體會議,討論章程草案。章程草案允許共產黨員
以個人身份加人國民黨,成為跨黨黨員,這是國共合作在組織形式上的表現。但在
討論中。廣州代表方瑞麟首先提出:「黨章應明文規定本黨黨員不得加入他黨。」
一呼群應,立即得到十余人的附議,引起會場激烈辯論。
  李大鍘即席發言,嚴肅地說:「我等之加入本黨,是為有所貢獻於本黨,以貢
獻於國民革命事業而來,斷乎不是為取巧討便宜,借國民黨的名義作共產黨的運動
而來。我們對於本黨實座負著二重的責任,一種是本黨黨員普遍的責任,一種是為
本黨聯絡世界的革命運動以圖共進的責任。」」
  會場一片肅靜。
  李大釗理直氣壯地宣佈:「我們人本黨的時候,自己先從理論上、事實上作過
詳密的研究;本黨總理孫先生亦曾允許我們仍跨第三國際在中國的組織。所以,我
們來參加本黨而兼跨固有的黨籍,是光明正太的行為,不是陰謀鬼祟的舉動。我們
既參加了本黨,我們留在本黨一日,即當執行本黨的政綱,遵守本黨的章程及紀律,
倘有不執行本黨政綱、不守本黨紀律者,宜受中黨的懲戒。那種隨意猜疑防制的行
為,是本黨發展的障害,必須明揭而掃除之!」
  一篇發言義正詞嚴,坦城磊落,使到會代表為之動容。多數人不再議論了。只
有汪偉藩、黃季陸站出來發言,反駁李大創的跨黨主張。廖仲愷見他們糾纏不休,
挺身而出表示完全同意李大釗的聲明。他說:「吾人第一要問,我們的黨是什麼黨,
是不是國民黨?第二要問,我們的黨是否有主義的,是否要革命的?如果對於我們的
主義能服膺,革命能徹底,則一切皆可不發生問題。且加人本黨的人,我們只認他
個人的加入,不認他團體的加入,只要問加入的人,是否誠意來革命的,此外即不
必多問。此次彼等之加人,是本黨一個新生命。諸君如果不以為然,請先閉目靜想,
其意何居,彼等亦不是來拖累我們的,是與我們同做國民革命工夫的。請大家思之,
重思之。」
  善於投機的戴季陶一改過去態度,登台發言:「對於章程審查報告認為滿足,
主張維持第一次審查報告、第二次審查結果修正案及章程原案。」
  汪精衛也表示支持共產黨人的意見。他說:「只有民族主義者不贊成民權主義
或民生主義之理,斷沒有主張民生主義者不贊成民族主義與民權主義之理,亦沒有
贊成民生主義者不贊成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之理。」
  一看大會氣氛有利於共產黨的主張,坐在39號座位的毛澤東趁機發言:「主席,
主席!三十九號發言,本席主張停止討論,即付表決。
  結果、方瑞麟的提案被輕易否決了。大會達成一致意見:「黨員不得加入他黨,
不必用明文規定於章程,惟聲明紀律可也。」
  大會上,一些國民黨中的右派分子提出了在國民黨中央設立研究部的提案,規
定研究部的職責是對於政治、經濟、社會請問題進行研究,國民黨中央對於一些重
大問題,非經研究部研究後不得執行、這實際上是要用研究部取代中央決策極,排
除國共合作的中央領導權。此案一提出,毛澤東即表示反對。他說:「此案根中意
思是把實行與研究分開,但本黨為革命黨,不能如此。」
  共產黨員夏曦接著發言:「中央執行委員會為本黨最高機關。此外不能另有組
織。」
  一些國民黨人也贊同共產黨人的主張。戴季陶說:「不必在形式上另有研究部,
只要中央執行委員會在其可能中行之可耳。」
  於是,設立研究部的提案又被否決了。
  2口日,大會在是否通過「請采比例選舉制為大會政綱之一」的方案時,再次發
生了激烈的爭論。所謂比例選舉制,是西方國家選舉制度之一。它根據各政黨在全
國所得選票在選票總數中的比例,來分配其議員席位的名額。很明顯,這是為了限
制共產黨人進入國民黨中央及地方各級領導機關,讓一些國民黨右派人物能取得領
導權。提案人黃季陸發言說:「比例選舉制,可以打破現在選舉的流弊,因為現在
選舉制總是以多數壓服少數,而比例選舉制則各能如其勢力以發展,毫無沖突之處。」
他的意圖是在共產黨和國民黨左派勢力占了上風的形勢下保護右派的地位。他的提
案,當即得到一些人的附和。
  共產黨人再次起來反駁。
  毛澤東說:「比例選舉制雖為社會黨所贊成,但當其未成功時,固是如此。若
成功後,即不盡然。此制很有害於革命之本身。蓋以自由給予反對黨,革命事業便
十分危險。現時比例選舉制系少數黨所運動出來的結果。本黨為革命黨,凡有利於
革命的可采用,有害於革命的即應擯棄。比例制有害於革命黨,固少數人當選即有
力量可以破壞革命事業,是予少數派以機會也。本席根本反對此案,以為不能討論,
不能表決。」
  多數代表同意毛澤東的意見。主持會議的戴季陶只好提出:「本席曾有見於本
案之不能倉卒表決,放主保留作為明年大會時必須提出之議案。」這樣,大會沒有
接受黃季陸「比例選舉」的提案。
  毛澤東在會上的表現,受到孫中山和一些國民黨人士的賞識和注意。選舉中央
執行委員和候補委員時,孫中山親自擬了一個候選人名單,交討大會表決,其中就
有毛澤東。
  1月3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圓滿結束。孫中山在閉幕詞中高興地說:
「這次大會是重新來研究國家的現狀,重新來解釋三民主義,重新來改組國民黨的
全體。」大會選出的新的領導機構采取委員制,孫中山被繼續推舉為黨的總理。選
出中央執行委員24人:胡漢民、汪精衛、張人傑、廖仲愷、李烈鉤、居正、戴季陶、
林森、柏文蔚、丁惟汾、石瑛、鄒魯、譚延豈、查振、譚平山、石青陽、熊克武、
李大釗、恩克巴圖、王法勤、於右任、楊希閔、葉楚倫、於樹德,其中譚平山、李
大釗、於樹德三人為共產黨員。候補委員17人中,有共產黨員林伯渠、沈定一、毛
澤東、張國燾、瞿秋白、於方舟、韓麟符等7人。
  值得注意的是,這中間沒有蔣介石的位置。
  第二天,中國國民黨中央黨部成立。孫中山主持召開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會
議推定廖仲愷、戴季陶、譚平山為常務委員,處理日常事務。確定各部長人選:組
織部長潭平山、宣傳部長戴季陶、青年部長鄒魯、工人部長廖仲愷、農民部長林祖
涵、婦女部長曾理、軍事部長許崇智。並決定派遣中央委員分赴上海、北京、漢口
等特別區,組織執行部,指導當地黨務。
  國共兩黨經過兩年的頻繁接觸與艱苦談判,終於結出了豐碩的果實,第一次國
共合作正式形成了。
  喜訊傳出,廣州市民載歌載舞,全國各地奔走相告。

  正在大會開會期間,列寧逝世了。噩耗傳來,國共兩黨同聲哀悼這位關心中國
革命、主張國共攜手的精神導師。大會決定:一、電唁蘇聯致哀;二、廣泛宣傳列
寧生平之事業;三、休會三日,以示悼念。
  1月25日,孫中隊在大會上發表題為《革命黨精神在黨員全體,不在領袖個人》
的演說。他說:「俄國革命奇功偉績,真是世界革命上前所未有。由革命觀察點看
起來,列寧是一個革命之大成功者,是一個革命中的聖人,是一個革命中最好的模
范。吾黨要把黨基鞏固起來,成為一個有組織的機關,和俄國的革命黨一樣。」
  26日,北京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北京學生聯合會、青年國民懼樂部、北大平民
教育講演團等四團體一千多人集會,遙祭列寧逝世。高君宇在會上報告列寧生平。
會議通過了要求中國政府承認蘇聯的議案。
  那位曾留學蘇聯的著名詩人蔣光慈1月22日寫下的充滿激情的文字,頗能代表當
時人們的心聲:
  今日聽到列寧病故的消息,不禁為人類解放運動一哭!歷史上本來不少偉大的人
們,但是列寧對於人類所建立的功業卻空前無比。列寧的早死乃人類歷史的羞辱,
我焉得不哭!
  喂!呼喇喇隕落了一穎偉大的紅星!
  喂!陰慘慘熄滅了一盞光亮的明燈!
  哎喲!我要痛哭了!
  我要悲慘地哀歌了!
  我的列寧!
  俄羅斯勞農的列寧!
  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列寧!
  全人類解放運動的列寧!
  哎!列寧你死了!
  你真的死了!
  好不教我心靈痛苦,
  好不教我泅滿衣襟!
  列寧死了,
  列寧拋棄了我們而永逝!
  但是,朋友們啊!
  —死的是列寧的肉體,
  活的還是列寧的主義;
  列寧雖死了,
  列寧的心靈永化在無產階級的心靈裡。
  倘若我們是列寧的學生啊,
  且收抬眼淚,
  挺起胸膛,
  繼續列寧的未竟之志。
  且說在國民黨改組之時,孫中山的腦海裡正醞釀著另一件大事:他要建立一支
忠於革命的武裝,而這需從建立培養幹部的學校開始。早在兩年前,馬林在桂林就
向他提過創辦軍官學校的建議,共產黨對他在軍閥間「聯甲倒乙」進行過批評,建
議他仿效蘇聯,建立革命軍隊。對此。孫中山很有興趣。如今,改組大局已定,建
立軍官學校也便提到了議程。
  1月24日,正在國民黨「一大」進行之時,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命令成立「陸軍
軍官學校籌備委員會」,委任蔣介石為籌委會委員長。王柏齡、鄧演達、沈應時、
林振雄、俞飛鵬、張家端、宋榮昌為委員。28日,指定位於廣州黃埔島上的廣東陸
軍學校與廣州海軍學校原址作為校捨,故一般稱為黃埔軍校。
  蔣介石在「一大」未選進中央領導機構,只被任命為中央執行委員會下屬的軍
事委員會的一個委員。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孫中山對他不重視。實際上,孫中山對
他是十分信任和看重的、孫中山是想讓這位學過軍事的將才發揮自己的優勢,專心
籌辦軍校,不必因黨務分心。然而蔣介石不這樣看,他當然對辦軍校有興趣,但他
更希望過問軍政大計,參與決策。他感到孫中山不理解他,使他受了委屈,故而「
終日不安,如坐針氈」,常發「天下事,惟有求請己為足恃」之歎。2月8日他召開
了一次校務籌備會議,10日分配各省區招收學生名額,21日就向孫中山提出辭職,
未等批准,就擅自離開,回到奉化。
  關於蔣介石辭職的情況,詳知其事的葉劍英30年後回憶說:
  中山先生決定辦黃埔後,便叫蔣介石負責籌備工作。我那時是第二師的參謀長,
廖仲愷先生邀我參加黃埔軍校的籌備工作,於是我就暫時離開第二師參加了籌各處
工作。當黃埔軍校的校捨已快修好,上海正進行招生考試。廣州也進行招生的時候,
有一天,蔣的英文秘書王登雲突然召集籌備人員說:蔣先生已決定黃埔軍校不辦了,
籌備處馬上解散。當場還宣佈了每個人發多少遣散費。那時候,籌備處的人多是蔣
介石請來的。聽了後便想散伙。可是我與鄧演達堅決反對,另一部分也表示了懷疑。
因此,決定問廖仲愷先生的意見。可是那天適逢廖先生去象山縣開農民協會去了,
我們便等他回來。三四天後,廖先生回來了,他對我們說:「應該了解,辦黃埔軍
校是黨要辦的。而且一定要辦成。你們中間有不少是蔣先生邀請來的,你們應該以
君子愛人以德的態度幫助蔣先生。如果黨要辦,蔣先生不要辦,或因此辦不成,蔣
先生要開罪於黨,將來他如想回來再參加革命,怕也很困難了。所以籌備工作要照
常進行。」那一次是蔣因個人鬧意見,悄悄去了上海,後來中山表示要請別人,他
才回到黃埔來。當時真正懂得中山先生建軍思想的是廖仲愷先生。而不是蔣介石。
  孫中山將建立自己的革命軍隊的希望,完全放在創辦軍官學校上面,軍校已經
開始籌備,蔣介石卻突然擅自離職,使孫中山焦急萬分。2月23日,孫中山委派廖仲
愷代理籌備委員會委員長。25日,派鄧演達專程面請蔣介石回粵。26日,中央執行
委員會又以公文的形式致函蔣介石,通知他的辭職報售總理沒有批准。29日,孫中
山親自打電報給蔣介石:「軍官學校,以兄擔任。故遂開辦。現在籌備既著手進行,
經費亦有著落。軍官及學生遠方來者逾數百人,多為慕兄主持校務,不匝使熱誠傾
向者失望而去。且兄在職,辭呈未准,何得拂然而行。希即返,勿延誤!」
  但是,這些都沒有請動蔣介石的「大駕」。
  3月2日,蔣介石給孫中山寫了一封長信,解釋自己辭職離粵的原因是:「受人
妒忌排擠,積成嫌隙,由來者漸,非一朝一夕之故也。」信中重提陳炯明叛變時,
是自己和孫中山「共患難同生死」,請孫中山回憶他過去「常有陳逆必叛之語」,
因此今後應該更相信他。他說孫中山所依靠的「所謂忠者賢者,及其可靠者,皆不
過趨炎附勢、依阿餡諛之徒」,實為含沙射影地攻擊國民黨左派和共產黨人:他聲
稱「若夫赤忱耿耿,蹈白刃而願犧牲,無難不從,無患不共,如英士(陳其美)與中
正者,恐無其他之人矣」。他要求孫中山「無論將來新勢力擴張至如何地步,皆不
能抹殺比舊日之系統,何況新勢力尚未擴張,且其成敗猶在不可知之數。豈能置舊
系統於不顧」。並向孫中山提出任命胡漢民為廣東省長,使之成為國民黨的「中堅
之力量」。他希望孫中山像當年對陳其美那樣「深信」他和重用他,不但要讓他「
專心辦學」,而且要讓他過問「軍事政治」,這樣。「今日之局勢,必能有進而無
退」、否則「中正雖奉命回粵,難圖寸效」。
  蔣介石的這封長信,已不同於過去給孫中山的任何函電。他伊然以有功之臣和
惟一可以重托的人自居,在表面上的恭順中,已流露出對孫中山的許多不滿甚至責
難,並以種種條件相要挾。
  正是:
    一本萬利吃不盡,
    抬高自己貶別人。
  究竟中山先生接信後如何處置。且聽下回交代。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到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