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和談演義(第二部) 第三十回
學生見校長先熱後冷 下級勸上司左思右想
卻說毛澤東這時確實正患感冒。8月17日,毛澤東電復周恩來:「毛現患感冒不 能啟程,擬派林彪同志赴西安見蔣,請征蔣同意。如能徵得蔣同意帶你至西安,你 回延面談一次,隨即楷林或朱赴西安見蔣則更好。」這份電報是以中共中央書記處 名義拍發的。這似乎可以說明,毛澤東尚在猶豫。 毛澤東在權衡見蔣的利弊得失。是他一個半月前主動提出見蔣要求的,如今再 反悔,合適嗎?一月前周恩來見王世傑、張治中,張、王明確提出進一步商談要以 何、白1940年「皓電」即「中央提示案」為基礎,當時中共未表態,現在是否到了 可以表態的時機?當年此案所以讓毛澤東怒發沖冠,是因為他擔心部隊北撤過程和 北撤完成後,中共軍隊受日軍和國民黨軍南北夾擊。如今,英、美在太平洋戰場已 穩住了陣腳,相持階段已經到來,日軍的攻勢已超過極限,此後就要走下坡路了。 一旦日軍戰敗,如果中共部隊均在黃河以北,不是立即就可以出現個南北朝局面嗎? 到那時再與國民黨說話,不就可以乎起乎坐嗎?如能直接見蔣,提出遵兩年前「中 央提示案」,蔣很可能答應,還可能作一些別的讓步,這樣,戰後將有一個好的局 面。 思前想後,到19日凌晨4時半,毛澤東下了決心。他以個人名義電告周恩來:「 依目前局勢,我似應見蔣,我感冒已10日,過幾天要動也可以動。關於我見蔣,中 央亦尚未作最後決定。」 素知蔣介石為人的周恩來仍不同意毛澤東見蔣。他有他的道理:目前蔣介石雖 然有了用政治辦法解決國共關係的意向,但具體問題尚未涉及,對共產黨的壓迫毫 無減輕,會晤地點又在西安,因此覺得蔣、毛會面時機略早。19日,他將自己的考 慮電告毛澤東:「你與蔣即會面似嫌略早,最好林或朱先打開談判之門,如蔣約林 或朱隨其來渝,亦可答應,以便打開局面,轉換空氣;一俟具體談判有眉目,你再 來渝,便可見渠。」 8月22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先派林彪去見蔣,毛見不見蔣視情況而定。按 說,這件事可以畫上句號了。然而毛澤東並未放棄原來的想法,反而越想越覺得應 該見蔣。8月29日,他又電告周恩來:「蔣到西安時,決先派林彪見蔣,然後我去見 他。依目前國際國內大局,我去見蔣有益無害,候林彪見蔣後即確定我去時間。」 周恩來對此電沒有回復,顯系不以為然。 9月3日,毛澤東再電周恩來,重申親自見蔣的重要性:「目前不在直接利益我 方所得之大小,而在乘此國際局勢有利機會及蔣約見機會我去見蔣,將國共根本關 系加以改善。這種改善如果做到,即是極大利益,哪怕具體問題一個也不解決也是 值得的。蔣如約我到重慶參加十月參政會,我們應準備答應他。蔣在蘭州頓了半個 月,這幾天可能即到西安,林彪準備在蔣電約後即動身去,我則在林去後再定去西 安的日期。」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如今形勢未明,蔣介石可能會答應兩年前的條件,等形 勢明朗後,誰都能看出中共軍隊移歸黃河以北的用意,蔣介石還會答應嗎?毛澤東 看中的是機會,他知道這種機會並不是隨時存在的。再說,以蔣介石的地位和性格, 這次若邀不到毛澤東,他還會輕易開這種口嗎?君無戲言啊!歷史已經證明了這一 點,蔣介石再邀毛澤東見面時,日本人已經投降了。 周恩來不得不認真對待毛澤東這封電報。他反覆考慮兩天,於9月5日電復毛澤 東,全面闡述了他的看法和建議。電報全文如下: 我們認為見蔣時機尚未成熟。其理由:(一)蔣雖趨向政治解決,但他之所謂政 治是要我們屈服,決非民主合作;(二)蔣對我黨我軍的觀念仍為非合並即大部消滅; (三)蔣對人的觀念仍包藏禍心(即打擊我黨領導,尤其對毛,西安事變後尚想毛、朱 出洋,時至今日猶要葉挺太太勸葉悔過自新,吾屢次請回延不理,此次我在電答時 提到願回延接林或朱出來亦不許),因此可說他對我黨我軍及民主觀念並無絲毫改變。 次之,在局勢方面,並非對我有利:(一)蔣對國際局勢的看法,一面承認日寇 有續攻中國可能,而英美一時無大力援華,且反內戰,但何(應欽)等卻看到蘇聯今 日處境需要對華讓步,英美亦須中國拖住日本,他正好借此依他的想法解決西北及 國內問題。(二)中共「七七」五周年宣言,本是我黨歷年主張的發展,而他卻認為 由於蘇聯讓步,中共亦不得不屈服。(三)毛出為謀改善根本關係,而蔣則可利用此 機會打擊地方和民主勢力,以陷我於孤立。 因此,蔣毛見面的前途可能有兩個:一、表面進行得很和諧,答應解決問題面 散。二、約毛來渝開參政會後,借口留毛長期駐渝,不讓回延(此著不能不防)。若 如此,於我損失太大。我們提議林出勿將話講死,看蔣的態度及要解決的問題如何, 再定毛是否出來。 毛澤東終於采納了周恩來的建議。他從周恩來的電報中,不僅看到了分析問題 的周密和精明,更看到了一種發自肺腑的誠懇。過去的地位曾經高出於他的周恩來 如果不是把他視作中國共產黨無法替代的靈魂,是絕對寫不出這樣的電報的。因此, 他沒有因為自己一再堅持的意見被否定而產生不快。 9月8日,毛澤東在給周恩來的指示中強調:(一)林彪見蔣時,關於我見蔣應說 我極願見他,目下身體不太好,候身體稍好即可出來會見,不確定時間,如張文自 願來延則先歡迎他來延一敘,如此較妥。(二)我們與民主政團及地方軍隊的合作, 應服從於國共合作,國共合作是第一位的、決定性質的,其他合作是第二位的、次 要性質的,如果二者發生矛盾,應使第二位服從第一位。這是基本原則,必須堅持。 (三)目前似已接近國共解決懸案相當恢復和好時機,對於國民黨壓迫各事,應極力 忍耐,不提抗議,以求懸案之解決與和好恢復,並請注意。 與此同時,毛澤東還先後向陳毅、朱端等地軍事領導人打招呼、告訴他們:目 前是極力爭取國共好轉、恢復兩黨談判的極好時機,因此,須極力避免打磨擦仗, 並設法與周圍國軍取得和解、改善關係。 9月14日,林彪按預定方案從延安出發,前往西安見蔣介石。誰知天公不作美, 自8月底以來,陝北下了一場數十年罕見的大雨,山洪爆發,路面被沖壞,林彪的吉 普車幾次拋錨,所帶5名戰士不得不沿途修路。這樣停停走走,17日才輾轉到達西安。 林彪顧不得更換沾滿黃泥巴的鞋褲,急忙去找師兄胡宗南。 胡宗南一見面就埋怨道:「你們是怎麼搞的嘛!反反覆覆,猶猶豫豫,拖拖拉 拉。現在倒好,委座已回重慶了。」 林彪有苦難言,只能答以道路難行,然後問:「校長留沒留什麼話?」 胡宗南已無年初的熱情,淡談地說:「沒留什麼話,看樣子很生氣。校長日理 萬機,早定下的事,你們這麼久不知都在做什麼!」 林彪只好請示延安。 毛澤東在林彪動身的第二天即15日就得到了蔣介石已回重慶的消息。他15日給 周恩來的電報中說:「自蘇德戰起,英美蘇好轉直到今天,國共間沒有大的沖突… …我們估計這個好轉的總方向已經定了,目前任務是促成談判,促成具體解決問題, 故應避免一切枝節,極力表示好意。林彪昨晨已乘車起身,聞蔣介石已返渝,我們 仍要林到西安後要求赴渝,以期打開商談門路。」 毛澤東通知林彪,讓他追到重慶去見蔣。 經過周恩來在重慶和林彪在西安分別活動,蔣介石同意了林彪赴渝的要求。 10月7日,林彪乘飛機到達重慶。蔣介石先讓張治中與林彪周旋,在摸清林彪來 意後才決定見他。 10月13日,林彪在張治中的陪同下,在曾家巖張治中的公館「桂園」與蔣介石 見面。三人當年都在黃埔軍校,是上下級和師生關係,如今卻分別代表國共雙方舉 行談判,頗有戲劇性。 互致問候之後,林彪首先轉告:「毛澤東先生極願意晉渴校長,只是近來偶染 傷風感冒,身體欠佳,不能如願前來,深抱歉意,請校長諒解。」 蔣介石似乎並不介意,連說:「沒有關係,沒有關係,請你代為轉達我向毛先 生問好。你這次來渝,毛先生有什麼意見讓你轉達嗎?」 林彪說:「我未動身以前,延安方面接到校長電報,毛澤東先生即提出中央會 議討論,並約我數度談話。他強調要我轉達中共對於抗戰建國之觀點、國內統一團 結及對委座之期望等問題。」 蔣介石頗感興趣,說:「願聞其詳。」 林彪從容說道:「先說抗戰建國。此次世界大戰,同盟國必獲最後勝利,這是 毫無疑問的,因此中國抗戰的勝利毫無疑問。如今,德日的力量,業已盡量使用, 已到戰爭的轉折關頭。德國傾全力尚無法解決蘇聯問題,待第二戰場開闢,其必無 以應付。英美對於日本,將來必從太平洋以海空軍合力反攻,我國與蘇聯亦可協同 從陸上進擊。校長高瞻遠矚,早說過日本之敗必從海上開其端……」 林彪見蔣介石靜靜地傾聽著,不時點頭,便繼續說道:「我國抗戰目的在建國。 我國建國之條件,較之並世列強,獨為優厚。我曾旅居蘇俄,那裡民族複雜,歷史 傳統與語言文字均不一致,天寒地凍,農作物種類稀少,人口少於中國一半以上, 他們卻在上次世界大戰後20年完成建國大業,至今乃能抵抗世界最強大之德國。其 政治上團結、向外學習先進技術等經驗,可供我們傚法。英美各國自然條件也不如 我國。我處亞洲大陸之上,東連太平洋,有四萬萬五千萬人口,戰時可出兵員三四 千萬,且堅毅勇敢,堪稱舉世無匹。所以說,我國雖然落後,但論建國條件,堪稱 世界第一。我們目前是要建設一個以總理的主義與校長的領導為根據的新國家。」 「很好,說下去。」 「國內的統一與團結,至關重要,這是建國成功的基礎。我來之前,毛澤東先 生一再強調:今後兩黨應彼此接近,彼此相同;彼此打成一片,以求現在精誠合作, 更求將來永遠團結。我們不僅現在要擁護委座,即到將來,亦必擁護。此三句口號 已成為中共普遍成熟之思想,見之於中共『七七』宣言,且成為政治上全黨所一致 遵從之行動,誰也不能動搖。」 蔣介石點點頭,示意林彪繼續講下去。 「我黨名稱雖為共產黨,實際即為救國之黨。黨的組成分子,老輩同志大抵是 辛亥革命的參加者,後一輩當初大多首先加入國民黨,爾後轉入共產黨。我個人的 經歷也可說明。當時,激於救國之熱忱,本於救國之一念,故投身黃埔,加入國民 黨。至今在我腦子裡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全是校長當日的教誨。雖然加入共產黨 十幾年了,我的根本思想仍在救國,這一點無任何變化。有人說共產黨人多為共產 主義的書本知識所蒙蔽,我看不然。可以說,中共黨員皆未讀過很多的共產主義書 籍,只是目擊中國現實之不堪,激於義憤,為雪恥救國,才加入的。因此,中共雖 信奉共產主義,但也不能照馬克思、思格斯、列寧與斯大林之具體辦法,依樣執行。 他們所主張所實行者,未必能依樣實行於中國。即如孫總理在三民主義中所指示之 革命救國方略,委座對目前抗戰建國所規定之方針,中共均無異議,極表贊同。雖 因彼此作風各異,一時尚難強同,但兩黨之間確無鴻溝可言。既然如此,理當共遵 三民主義與抗戰建國綱領,無違國民之公意,共趨團結抗戰、統一救國之鵲的,在 委座的領導下,為最後成功奠立穩固基礎。」 這時,蔣介石講話了:「我對團結統一是有誠意的,這不是政治手段,希望大 家在統一政令下工作。國內政治問題,我希望整體解決,而且越快越好,不要零零 碎碎,拖拖拉拉。只要我一天活著,我就會為此努力。我奉行公道原則,不會讓你 們吃虧,這點可放心。」 林彪進而表示:「過去外面議論國共分歧之所在,不外主義與黨的問題,但此 二者皆可趨於一致,即共產主義與三民主義實具共同之理想,所謂『天下為公,世 界大同』,即此兩主義根本一致之觀點。」 蔣介石越聽越高興,反過來贊揚共產黨:「中共是愛國的,有思想的,有許多 的人才。國家是愛惜人才的,並一視同仁。這方面有教訓。若國共問題解決,國家 必能一日千里。」說到這裡,蔣介石表示對共產黨藥品可繼續供應,並當場讓張治 中轉告何應欽負責發給。 林彪接著說:「我們認為,目前尚有一種思想影響抗戰,這就是有一部分人總 是希望挑起內戰,如果真發生這種慘劇,抗戰建國必前功盡棄。」 蔣介石挪挪身子,看看表,露出不耐煩的神色。 林彪固執地說下去:「委座高瞻遠矚,當能看到這種危險,並盡力抑制這種錯 誤思想的蔓延。中國不能再打內戰了。不過,萬一內戰不能避免,中共也不害怕。 中國地域遼闊,回旋余地大,一處不能固守,他處可以防御,平原不能抵抗,山地 可以持久。而且我國經濟尚在自給自足時代,到處可以種棉織布,生產稻麥,雖至 山地,也有苞谷可食。故就經濟條件而言,對於國內黨派問題,亦不是用兵所能解 決……」 蔣介石越聽越不耐煩,臉色一沉,截住林彪的話頭:「你在重慶準備待多久?」 林彪說:「我還要晉謁何總長,閒時還要看看老同學。」 蔣介石說:「好吧,你在離渝前,我再找你談話。」 林彪說:「尚有具體事項須請示委座。」 蔣再看看表:「具體問題你們同文白他們談吧。」 林彪抓住時機,直截了當地說了一句:「校長,新四軍問題尚沒解決呢!」 蔣介石勃然變色,氣惱地說:「你們既然擁護政府,擁護委員長,卻又提新四 軍,這等於不承認政府,新四軍番號已經撤銷了,你今後切匆再提新四軍,再提我 是不聽的。你是我的學生,我才說這個話,我對別人沒有這樣說過。」 張治中急忙打圓場,林彪也不好再說什麼,談話就此中止。 林彪回到八路軍辦事處,周恩來問:「談得怎麼樣?」 林彪說:「校長大人不過講了十來句話,能怎麼樣!」 周恩來一笑:「這麼說,校長今天做學生,盡聽你講了。效果如何?」 林彪一搖手:「我看哪,白講了。」遂把談話過程講了一遍。 周恩來歎了口氣:「這扇門真不好開喲!」 10月16日,周恩來、林彪應約去見蔣介石指定的談判代表、接替陳誠擔任軍委 會政治部部長的張治中。 林彪說明中共有幾十萬軍隊在敵後抗擊日軍,提出了「三停三發兩編」的要求, 即:停止全國軍事進攻,停止全國政治進攻,停止對《新華日報》的壓迫;釋放新 四軍被俘人員,發餉,發彈;允許將中共領導下的軍隊編為兩個集團軍。 林彪剛一說完,張治中便截斷話頭:「共產黨不要再提老一套,如果真想緩和 空氣,最好多談一般原則,不涉及具體問題為好。如果真要解決問題,則必須改變 態度,不可片面要求國民黨方面讓步。」 周恩來說:「文白先生,不解決具體問題,怎能進一步改善國共關係,增強團 結?」 張治中說:「談得太細為時尚早。你們應先同各方面多談談,然後再同我來談。」 於是,周恩來、林彪轉身去找軍令部次長劉斐。劉斐爽快地答道:「你們提出 的一切都可以談,不過委座命張部長負責談判的事,你們還是找他先談為好。」 周恩來、林彪從國民黨方面來回踢皮球判斷:通過談判解決兩黨間具體問題的 時機尚不成熟。然而毛澤東仍在作著樂觀的估計,認為中共的條件合情合理,國民 黨方面不難接受。10月25日,他致電周恩來轉林彪:「第一次見蔣時,是否談到了 我見蔣的問題,如未談到,第二次見蔣請提出,徵詢他關於會面的時間、地點等。 李宗仁對李先念打得很兇,請找張治中一談,要求停止進攻。」 周恩來不得不再次寫長電勸阻毛澤東。周恩來分析道:蔣介石及其他國民黨要 人都傾向於以政治解決代替全面軍事破裂,但是,他們並不急於解決而在拖延時間, 他們政治解決的中心仍以能否服從調遣、變更防地為前提,他們不先開口,是要看 中共方面能作出什麼讓步。周恩來預測,蔣可能采取以下五種對策:一、如不解決 具體問題,則目前可在表面上緩和,而實際上絕不放鬆壓迫;二、如願解決具體問 題,必須我先讓步(必須是軍事上,而且是防地上讓步),我不可能有具體收穫;三、 如我們只作口頭上讓步(如表示願聽調遣,但有實際困難,一時尚難移動等),則他 們亦照常口惠而實不至(如中條山戰役時答應發購彈,二屆參政會時答應釋放時挺); 四、如我們能做某些地區的讓步(如東江游擊隊改編、湖北撤退等),他們也可實行 某些讓步(如「三發」等),但不會實現我們的全部要求;五、如向蔣提出全部要求, 而不提願聽調遣事,「蔣必沉默不語,必使關係弄僵,不利於形勢之緩和」。 據此,周恩來主張采取靈活的做法:在林彪第二次見蔣時,不提全部要求,或 只談原則不提具體問題,或提到願聽調遣,但有困難;而對張治中,除要求停打外, 還談防地問題,說明我們願聽調遣,但還有困難,或進一步提到某些防地未嘗不可 移動,但必須解決許多困難,就此提出要求。 對采取這些做法的後果,周恩來作這樣的預計:「如此,林此來可完成兩個任 務,一是緩和兩方表面關係,二是重開接洽之門。若要超過此種任務,則非在防地 上大讓步不可,恐今日尚嫌其早。」 毛澤東完全打消了近期見蔣的念頭,10月28日復電周恩來:「同意所提方針, 重在緩和關係,重開談判之門,一切不宜在目前提的問題均不提;林在二次見蔣後 即回延。」 蔣介石當然不是想見就能見到的人。林彪在重慶又住了一個半月,才於12月14 日接到了二次覲見的通知。 這個通知來之不易。 11月中旬,國民政府行政院販委會派遣糧食部參事鄭延卓擄款30萬元專赴陝甘 寧邊區賑災。 11月27日,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通過了特種委員會《關於今後對共產黨政策之 研究結果案》,公開表示:「對共產黨仍本寬大政策,只要今後不違反法令,不擾 亂社會秩序,不組織軍隊割據地方,不妨礙抗戰,不破壞統一,並能履行民國二十 六年九月二十二日共赴國難之宣言,服從政府命令,忠實實現三民主義,自可與全 國軍民一視同仁。」 11月29日,毛澤東起草《中共中央關於國民黨十中全會問題的指示》,指出: 「十中全會這一決議,對於1939年到現在四個年頭的國共不良關係,做了一個總結, 是對我們今年《七七宣言》的回答,開闢了今後國共兩黨繼續合作及具體地談判與 解決過去存在著的兩黨爭論問題的途徑……它是嚴厲的,但卻是表示時局好轉的開 始。」並要求:「各地對於國民黨人員應繼續采取誠懇協商、實事求是、有理有節 的態度,力戒驕傲誇大有害無益的態度,借以爭取更進一步的好轉。」 在此期間,林彪先後拜訪和會見了何應欽、陳誠、張治中、劉斐、孔祥熙、宋 子文、孫科、馮玉祥、李宗仁、白祟禧、邵力子等國民黨要人,向他們宣傳了共產 黨的主張和合作的誠意,贏得了廣泛的同情。 與此同時,國民黨代表鄭延卓在延安受到了熱情接待。11月30日,毛澤東會見 鄭延卓,坦率地對他談了政治、軍事等問題。毛澤東說:「蔣先生是全面人才,國 民黨是大有希望的。中國現階段應實行七分資本、三分封建的民生主義,以及實行 議會制的民權主義。中國將來要實行社會主義,但現在無條件。將來三民主義可以 發展為社會主義。」 鄭延卓道:「毛先生所見極是,我等茅塞頓開。我即要回重慶覆命,先生何不 寫封信給委座呢?」 毛澤東點點頭:「也好。」 當即提筆疾書: 介公委員長政席: 前承寵召,適感微恙,故派林彪同志晉謁。嗣後如有垂詢,敬乞隨時 示知,自當趨轅聆教。鄭委員延卓來延,宣佈中央德意,惠及災黎,軍民 同感。此間近情,已具告鄭兄,托其轉陳,以備采擇。鄭兄返渝之便,特 肅寸褚,借致悃忱。 毛澤東 古文基礎良好的蔣介石,當然明白「寵召」、「晉謁」、「垂詢」、「乞示」、 「趨轅聆教」這些詞的含義。這些謙恭的詞語出現在一向卓爾不群、極富叛逆精神 的中共一號人物筆下,蔣介石看了,豈能無動於衷?於是,發通知,召見林彪。 正是: 該妥協處柔似柳, 到強硬時堅如鋼。 未知此番師生相見會是什麼情景,且看下文分解。 -------------------------------------- 文學殿堂 瘋馬掃描校對 |http://www.yesho.com/wenxue/ 轉貼請保留站台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