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春秋
第三十三章 蔣介石出山
中共中央雖然尊重國際關於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提議,而大多數黨員只贊成民主革
命的聯合戰線,對於加入國民黨組織,卻十分懷疑。直到1923年初,這種狀況並無多大
改變。這年2月,北京地區黨組織的一次會議上,在討論國共合作的問題時,除李大釗等
少數人外,多數同志認為國民黨是一個資產階級的黨,他們只有領袖,沒有群眾;只有
高級幹部,沒有中下層幹部,裡面有許多墮落腐化的政客,很難在他們身上找出革命的
因素。我們同他們建立聯合戰線,既失掉了我們的階級立場,又損害了我們黨的純潔性。
因而不願加入國民黨。
孫中山回廣州任陸海軍大元帥,設立大本營。1923年4月10日,孫中山任命陳獨秀為
大本營宣傳委員會委員,委員會推舉陳獨秀為委員長,中共中央由上海遷到廣州。為了
促進國共合作,中共中央於6月12日至20日在廣州召開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
中共「三大」的中心議題是黨員加入國民黨的問題,到會代表為此展開了激烈的爭
論,出現完全對立的兩派意見。一派以馬林、陳獨秀為代表,主張共產黨員應全體加入
國民黨,在工人群眾中也應發展國民黨的組織;另一派以張國燾、蔡和森為代表,反對
全體共產黨員都加入國民黨,尤其反對在工人群眾中發展國民黨的組織。
馬林說:「中國的勞動運動太軟弱無力,實際上等於沒有。中國共產黨是人為地組
織起來的,而且也產生得過早。目前在中國只能發展國民運動。國民黨是代表國民運動
的,但是它必須進行改組。現在我們有了改組國民黨的機會,也有了這種可能。共產國
際以為國民運動是當前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蘇維埃俄國應該支持國民黨。因此,中
國共產黨人一定要集中自己的力量改組國民黨,在國民黨內工作和發展國民黨。除了馬
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工作之外,中國共產黨的一切政治宣傳工作都應當在國民黨內進行,
全國的工人都必須參加國民黨。只有在國民黨內的工人階級覺悟提高之後,才能產生國
民黨左翼。只有到那個時候,一個真正的中國共產黨才能形成。中國革命運動只能這樣
發展。
「現在就企圖建立一個獨立的、群眾性的共產黨是一種夢想,我們的團體還一直這
麼小,談不上是一個政黨。幾乎沒有工人黨員,黨組織只在一些大城市的工會裡與工人
有些聯繫。」
馬林提出「一切工作到國民黨中去」的口號。
陳獨秀在報告中,在批評不願意加入國民黨的同時,也作了自我批評,說自己由於
對時局的看法不清楚,犯了很多錯誤。另外,自己很容易激動。他說中共中央決定勸說
全體黨員加入國民黨,黨的政治主張有了重大改變,以前我們黨的政策是唯心主義的、
虛構的。
張國燾不同意馬林和陳獨秀的意見,他說:「一直只顧組織政府,進行軍事行動的
國民黨,被迫同這個或那個外國帝國主義以及國內的軍閥搞妥協,因此,它已稱不上是
一個民族主義的政黨了。國民黨現在並不代表國民運動,它必須予以改組。問題在於,
我們需要一種力量去迫使國民黨進行自我改組。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力量,我認為就很難
有改組國民黨的可能。
我們不要忘記,組織工人、提高他們的覺悟,乃是我們黨的特殊任務。即使工人階
級還很年輕,力量還很弱,但它在鬥爭中已經顯示出相當力量,這支力量不可完全被忽
視,這是勞動運動,不能把它說成國民運動,不要把工會運動從我們手中轉到國民黨手
中。
「在現階段,只有在共產黨有強大力量控制的工人集中的地區,我們才能自行組織
國民黨支部;而在共產黨力量依然十分薄弱,國民黨也沒有什麼影響的工人集中區,我
們就不必為國民黨在那裡組織支部,也不讓其影響滲入。」
張國燾、蔡和森等人,怕共產黨加入國民黨而削弱自己的勢力,因而不積極去參加
國民黨。
馬林則堅持:「所有共產黨員沒有例外地都應加入國民黨,並在國民黨內積極工作,
一切工作歸國民黨。」
張國燾認為:如果中共全體黨員都加入國民黨,而且都在國民黨內擔任實際工作,
即陳獨秀也要在國民黨內擔任實際工作,接受國民黨的指導而忙得不可開交,並須以國
民黨的身份對外發言,那還有什麼中共的獨立性?他主張:擔任中共各級領導的黨員,
和擔任與國民黨無關的工人運動職務的黨員,不必加入國民黨,或加入而不必在國民黨
內做實際工作。
張國燾還聲稱:「中共並無義務在工人群眾中為國民黨發展組織,因為這樣,將使
獨立的工人運動成為國民黨所領導的工人運動。」
馬林說:「共產黨人加入國民黨時,是考慮到可用這種策略最有效地增加工人階級
利益,才去加入的。既然共產黨人可以跨黨,為什麼工人、商人就該在國民黨之外呢?
我相信我們的精神力量,我相信憑這個策略,我們能取勝。」
兩種意見爭論激烈,各有偏頗。於是,與會者的多數,既反對張國燾等人的左傾觀
點,又不全盤接受馬林提出的「一切工作歸國民黨」的右傾觀點。
毛澤東的觀點與眾不同。他說,湖南工人數量很少,國民黨員和共產黨員更少,可
是滿山遍野都是農民,因而得出結論,任何革命,農民問題都是最重要的。國民黨在廣
東有基礎,無非是有些農民組成軍隊,如果共產黨也注意農民運動,把農民發動起來,
也不難形成像廣東的局面。
大會經過長時間的討論,在代表中仍未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最後就陳獨秀起草
的《關於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決議案》,進行表決,以21票贊成、16票反對被通過。
《決議》決定全體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實現民主統一戰線。共產黨員加入
國民黨後,仍舊保存共產黨組織,並須努力從各工人團體中,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真
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共產黨組織,謹嚴黨的紀律,以建立強大的群眾共產
黨之基礎。並須努力擴大國民黨的組織於全中國,使全中國革命分子集中於國民黨,以
應目前中國國民黨革命之需要。
由於張國燾懷疑國共合作,在選舉黨的領導機關——中央委員會時,他落選了。會
議選出陳獨秀、李大釗、蔡和森、王荷波、毛澤東、朱少連、譚平山、項英、羅章龍為
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李漢俊、鄧中夏等5人為候補委員。
共產黨再次作出共產黨加入國民黨的決定,對國共合作是個很大的促進。
再說越飛和廖仲愷在日本熱海會談。越飛說中國實行共產主義是遙遠的事,這話使
廖仲愷放心去做三民主義者。要做好三民主義者,必須交個好朋友,共產主義者就是三
民主義者的好朋友。
越飛還告訴廖仲愷說:「以往中國的革命,過於借重軍閥之力,因而常導致失敗。
國民黨必須組織培養自身的軍隊。」
廖仲愷甚以為然。經過會談,廖仲愷與越飛達成協議,蘇聯政府每年向國民黨提供
200萬元的援助,其中70萬元是軍官學校的費用。蘇聯將援助國民黨設立軍官學校,並參
照托洛茨基所訂立的紅軍制度,擬定一項創設軍官學校的計劃。
廖仲愷由日本回國後,即大力協助孫中山做聯俄的工作。孫中山和蘇俄的關係日深
一日。馬林同孫中山保持每周會面三四次。5月初,蘇聯政府致電孫中出,表示準備給中
國必要的幫助,即派第一批軍事顧問5人,由蘇聯駐華武官阿納托裡﹒伊裡奇﹒格克爾帶
領來到中國。
孫中山決定派蔣介石率領「孫逸仙代表團」赴蘇聯考察學習革命經驗。團員有沈定
一、張太雷、王登雲。代表團在蘇聯3個月。當時列寧正患病,蔣介石拜會了托洛茨基以
及蘇維埃主席加裡寧、外交人民委員契切林、聯共(布)中央委員會書記魯祖塔克、蘇
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斯克良斯基、總司令加米涅夫、教育人民委員盧那察爾斯基、
共產國際遠東局書記維經斯基等。還考察了紅軍的訓練情況,參觀了一些軍事學校,訪
問了一些工礦企業。
在代表團訪問蘇聯之際,孫中山決定創辦軍官學校,軍校定名為「國民革命軍軍官
學校」,命蔣介石為校長,陳翰譽為教練長,廖仲愷為政治部主任,由廖仲愷負責軍校
籌備工作。當時廣東各實力派人物,看到軍校校長是塊肥肉,紛紛向孫中山推薦校長人
選,不同意由蔣介石擔任校長。孫中山當即表示:「新辦的軍校,如果不叫蔣介石當校
長,寧可不辦。」孫中山視蔣介石為「如身之臂,如驂之靳」。他說蔣介石:「昂昂千
裡之資,雖夷險不測,成敗無定,而守經達變,如江河之自適,山嶽之不移。」
蔣介石乃浙江寧波奉化縣溪口鎮人,名中正,字介石,原名瑞元,譜名周泰,學名
志清。其父蔣肅庵在溪口鎮上開設玉泰鹽舖,經營鹽、酒、石灰為主,有薄田30余畝,
是一戶中產人家。蔣肅庵前後娶過妻室3位,元配徐氏、繼配孫氏、再繼配王氏,蔣介石
為王氏所生。王氏名叫王采玉,與蔣介石的父親結婚是第二次嫁人。原來嫁給溪口曹家
姓俞的,那姓俞的36歲去世後,王采玉回到娘家居住,曾在葛溪一個庵裡守節,後經在
蔣肅庵店舖任帳房的堂兄王賢棟的介紹,再嫁給了喪妻的蔣肅庵。蔣肅庵1895年死於時
疫,當時蔣介石只有8歲。
王采玉在其夫病死後,茹痛撫孤,勤勞特甚,1921年,王采玉因患心髒病而死。蔣
介石是個孝子,他將其母葬在白崖魚鱗墺中壟。孫中山為其寫了祭文,並在墳墓的墓碑
上手書「蔣母之墓」。張靜江為其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禍及賢慈當日頑梗悔已晚」,
下聯是「愧為逆子終身沉痛恨靡涯」。蔣介石寫了《哭母文》和《先妣王太夫人事略》。
蔣介石前後娶過妻室4位。第一個妻子叫毛福美,1901年同蔣介石結婚。她比蔣介石
大5歲,給蔣介石生了個兒子蔣經國。1913年蔣介石娶姚冶誠為側室,姚氏生了蔣緯國。
但也有一種說法,蔣緯國是戴季陶之子,由姚氏撫養大的。蔣介石的第三個妻子叫陳潔
如。陳氏受過中等教育,能說俄語。蔣介石的第四個妻子是宋美齡。蔣同宋結婚時在上
海報紙登了結婚照片,寫著「中美合作」,即蔣正中的「中」字,和宋美齡的「美」字。
蔣介石從小讀過一些古書,16歲時考過秀才,未中。17歲到奉化城裡進鳳麓學堂,
以後又到箭金學堂,19歲轉入龍津中學讀書。20歲這年,曾赴日本學習,未能如願。返
國後不久考入全國陸軍速成學堂,次年被軍校保送去日本留學,入振武學校。蔣在振武
學堂學習期間,曾寫了一首七言絕句:
騰騰殺氣滿全球,力不如人萬事休!
光我神州完我責,東來志豈在封侯!
1910年,24歲的蔣介石離開振武學堂以後,被分配在日本駐新潟縣高田市野炮兵第
13師團第19聯隊充當二等兵,以後升為上等兵,稱士官候補生。蔣介石平常很少講話,
但他是留學生。
1907年,蔣介石同陳其美一見如故,即與訂交。陳其美介紹蔣介石入同盟會,並引
他見了孫中山。
1911年夏,蔣介石接到已經回到上海的陳其美的電報,托故請假歸國。他臨行前,
曾送給師團長岡外史一塊匾,手書「不負師教」4字。蔣回上海參與陳其美「密商舉義計
劃」,雖然假期不多,他還是參加了營救被關在牢獄裡的同志張恭,和計劃暗殺出賣張
恭的劉光漢、何震夫婦。後因假期結束,返回日本。
辛亥革命爆發後,陳其美電催蔣介石回國。蔣介石再次請假回上海。他回滬後,陳
其美多次派他到杭州參加領導起義。滬軍都督府成立後,陳其美派蔣介石為滬軍第5團團
長。
1912年初,蔣介石受陳其美派遣去刺殺光復會領袖陶成章。蔣介石同另一名刺客王
竹卿於夜間2時許,撬開陶成章的住所的大門而入,守門者覺,詢以何為?蔣回道「來看
陶先生。」旋登樓,入陶成章臥室,蔣又呼曰:「陶先生!」即出手槍擊之,子彈從陶
左額入,斜穿胸部,陶成章不明不白地死去。
蔣介石殺陶後,又去日本,在日本辦了《軍聲》雜誌。他在《發刊詞》中寫道:
「本社同人編輯《軍聲》,將欲揭破各國之陰謀,而曉音喑,警告國人以未雨綢繆之計
者。」
1912年底,蔣介石返回中國,次年7月,蔣介石在孫中山的勸說下,跟隨陳其美在上
海開展反袁鬥爭,躬赴火線,往來指揮。此時,蔣介石已成為陸軍少將。
1913年9月,蔣介石赴日本,在黃興主辦的東京軍事教育機關「浩然廬」學習。後受
陳其美指派赴東北活動。蔣介石又參加了孫中山的中華革命黨,並向孫中山呈上了《上
總理陳述歐戰趨勢並倒袁計劃書》。
1915年2月,陳其美從日本返滬進行反袁鬥爭,派蔣介石留在東京處理善後。蔣介石
在送陳其美回國時說:「此去萬一不幸,而為袁氏所害,余當為兄之第二化身,以成未
竟之志!」
這年10月,擔任淞滬司令長官的陳其美,要蔣介石回上海參與反袁活動。蔣介石回
上海後,協助陳其美從事反袁的軍事鬥爭。1916年5月,陳其美被袁世凱派人殺害,蔣介
石在祭文中說:「義弟蔣介石,致祭於英士義兄之靈曰:嗚呼!自今以後,世將無知我
之深,愛我之篤,如公者乎!丙午以來,至今十載,其間所共者為何事,非安危同仗之
國事乎?所約者何如辭,非生死相共之誓辭乎?而乃一死一生,卒至國事未成,誓辭未
踐,死者成仁成義,固無愧於一生,而生者守信踐約,豈忍惜於一死。」
陳其美死後,富有的古董商和早期革命的財政家張靜江(張人傑)很賞識蔣介石,
用錢來支援他。於是蔣在黃金交易所大事投機,獲得了驚人的成功,不到1年就發了財。
當時上海灘是冒險家的樂園,在這個國際都市的市場上,從事交易買賣是極冒險的事業,
在買賣供求中,充滿著賭博、投機、欺騙、誘惑、冒險、兇殘等,一人的發財建立在多
數人的傾家蕩產上。
1917年,張靜江和經濟非常拮据的蔣介石、戴季陶,共謀生財之道,乃和日本某企
業代表協商開辦交易所,在上海組織了「協進社」的秘密社團,謀劃其事,又和浙江同
鄉虞洽卿等拉攏,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
蔣介石同戴季陶在日本振武學堂相識,此時又走到一起,在飽嘗經營的甜酸苦辣中
結成了知己,互相間稱兄道弟,戴季陶的兒子戴安國稱蔣介石為「三伯伯」,這種親密
的程度,不是常人所能相比的。
在證券物品交易所,蔣介石、張靜江、戴季陶、虞洽卿、陳果夫等人開始了密切交
往。這幾個浙江人以地域作為紐帶,緊緊地抱成一團,成為江浙財團及上海幫會勢力在
政治上的代表,為今後的權勢的不斷提高創造了有利條件。
蔣介石原是光棍一條,一無所有。他對張靜江說:「日來閒居無事,常以弄墨自娛,
愧無進步,不能當大雅一睞。七日教言,領悉一是。代認恆泰股份,甚感!請為簽字。」
張靜江為蔣介石在交易所認股4股,每股1000元。蔣在交易所裡擔任了經紀人,其牌
號叫「恆泰號」。半年後,蔣介石獲得50多萬元。
蔣介石、戴季陶等人,真所謂空手人翻雲覆雨,白手起家,憑空發了大財。交易所
獲利越來越多,蔣介石、戴季陶、張靜江等便將股票價格越抬越高。由於交易所得利這
麼快這麼多,搞交易所的人紛紛而起。交易所的價格,時時飛漲,到了1921年夏秋,交
易所竟至過盛時期,終於釀成絕大風潮,各交易所先後停閉歇業,蔣介石、戴季陶等也
陷於破產,從買空賣空的巔峰上一下子跌落下來。蔣介石欠了一屁股債務。
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拖延到1922年2月,宣告「死刑」,大量股票一旦成為廢紙,大
富翁變為窮光蛋。虞洽卿和青幫首領黃金榮研究之後,仗義援助,給蔣4萬多元,年老的
張靜江給蔣介石還了3萬多元的債。
蔣介石雖然做投機生意失敗,但他在生意場上交結了張靜江、虞洽卿等江浙財團,
後來江浙財團扶持蔣介石爬上政治舞台,此是後話。
蔣介石在陳其美死後,設法全力投靠孫中山,取得了孫中山的信任。1917年9月,蔣
介石寫了《對北軍作戰計劃》,10月又寫了《滇粵兩軍對於閩浙單獨作戰之計劃》,送
給孫中山。1918年春,蔣介石南下廣州後,參加孫中山的軍事活動,先後在援閩粵軍總
司令部任作戰科主任、第二支隊司令、第二軍前敵總指揮官。這年3月,蔣介石向孫中山
呈上《今後南北兩軍行動之判斷》,7月又呈上《粵軍第二期作戰計劃》。由於蔣介石同
陳炯明有矛盾,幾度辭去軍職。而孫中山對蔣介石越來越信任,尤其在軍事上,孫中山
於1920年10月29日給蔣介石的信說:「執信忽然殂折,使我如失左右手。計吾黨中知兵
事而能肝膽照人者,今已不可多得,惟兄之勇敢誠篤,與執信比,而知兵則尤過之。兄
性剛而嫉俗過甚,故常齟齬難合,然為黨負重大之責任,則勉強犧牲所見而降格以求,
所以為黨,非為個人也。」
1921年1月12日,孫中山給蔣介石去電說:「援桂剋日出師,請兄速來臂助,兄本允
赴粵追隨,勿再延遲為幸。」3月29日,孫中山再次給蔣介石去電說:「西征關係重要,
一切須在軍事籌劃,兄來更速進行,幸即趣裝!」4月之後,孫中山5次致電蔣介石:
「速來相助」;「節哀速來,臂助一切」,「一切仍俟兄來商榷」。1922年6月2日和6月
16日,孫中山2次致電蔣介石:「粵局危急,軍事無人負責,無論如何請兄即來助我,千
鈞一發,有船即來,至盼!」「事緊急盼速來」。6月29日,蔣介石由滬來粵,在永豐艦
上同孫中山見面。孫中山對外國記者說:「蔣君一人來此,不啻增加2萬援軍。」
孫中山渡過難關,蔣介石著書《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記錄了孫中山從6月15日至
8月15日的62天的各方面活動情況。1922年10月18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部參謀
長。1923年2月,孫中山又命蔣介石為大本營參謀長。
孫中山對蔣介石的信任,決非一朝一夕,而是有一個較長的過程。
儘管孫中山派蔣介石去蘇聯考察,並命他為新辦的軍校校長,但蔣介石對這個職務
的重要性,開始卻沒有足夠的認識,因此對孫中山的任命采取消極態度。他從蘇聯回到
上海後,並不立即赴廣州向孫中山報告,卻於當日下午返回浙江奉化原籍。在廖仲愷的
一再去電催促下,蔣介石才不得不動身去廣州。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
回目錄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