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春秋
第八章 秘密大營救
王明對自己的錯誤,在認識上多次出現波動。劉少奇在1943年春回到延安,找王明
談過多次話。王明想拉劉少奇支持他,不料劉少奇把王明談的話向政治局作了報告。政
治局決定由劉少奇、任弼時、王稼祥3人一起同王明談話,王明表示放棄自己的意見,不
願再談。
王明不但想拉劉少奇,還想拉張聞天支持他。張聞天在3月回到延安去看望王明,王
明便挑撥說:「這次整風主要是整我們從莫斯科回來的同志的,尤其是你,因為你的教
條比我們更多。」
張聞天道:「我們過去確有很多錯誤,應該好好反省,我這次出發同實際接觸接觸,
得益不少。」
王明見挑撥不成,便轉口說:「我以前也想下去工作,但後來生了病。」
李富春同王明談話,告訴他:很快就要召開黨的「七大」,所以組織了「七大」代
表和高級幹部700多人,一起學習,中央政治局也正在開會,討論「六大」以來黨的路線
問題,特別是檢討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的錯誤問題,其中也討論王明的錯誤問題,希望
王明認真作出檢討。是時,共產國際已經解散,王明見大勢已去,給毛澤東並中央政治
局諸同志寫了一封信,表示願意接受批評,檢查自己的錯誤。
中共中央召開了六屆七中全會,討論通過了《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總結了
建黨以來的歷史經驗,對若干重大歷史問題作出了結論,著重批評了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領導在政治、軍事、組織和思想方面的錯誤,高度評價了毛澤
東運用馬列主義解決中國問題的傑出貢獻。
中共中央又制定了著名的「十大政策」,即「對敵鬥爭;精兵簡政;統一領導;擁
政愛民,發展生產,整頓三風;審查幹部,時事教育,三三制政權;減租減息。」
用三三制原則建立政權,早在1940年3月就開始實行了,即在建立政權時,在人員分
配上,共產黨員占1/3,非黨左派進步分子占1/3,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1/3。三三制的目
的,是在保證共產黨領導的前提下,把根據地建設成為真正的包括一切抗日愛國階層的
統一戰線政權,防止少數黨員包辦代替。
1941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根據三三制原則,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普選教育,動員全區
人民不受財產、性別、職業、民族、文化等限制,以普遍、直接、平等和無記名投票方
式進行選舉。全區80%以上選民參加了投票。按三三制原則改選了邊區政府。林伯渠為
主席,李鼎銘為副主席。縣以下各級參議會和政府機關也是經普選產生。
1942年秋,晉西北根據地也根據三三制原則,選舉續范亭、武新宇為行政公署正副
主任,林楓、劉少白為參議會正、副會長。1943年初,晉察冀邊區按三三制原則,選舉
成仿吾為參議會參議長,選舉宋劭文為邊區政府主任,胡仁奎為副主任。1941年夏,晉
冀魯豫邊區按三三制原則,選舉申伯純為議長、宋維國、邢肇棠為副議長,楊秀峰為邊
區政府主席,薄一波、戌子和為副主席。華中根據地各縣以上參議會和政府機關,也按
三三制原則,建立抗日民主政權。
從1942年起,各個根據地普遍開展了減租減息運動。減租減息是減輕地主對農民的
剝削,獎勵資本主義及富農生產。在減租減息中,一般按二五減租和實行年利一分及一
分半的利息。在實行減租減息,保障農民的人權、政權、地權、財權之後,同時實行交
租交息與保障地主的人權、政權、地權。減租減息政策的實行,進一步調動了廣大農民
抗日、生產積極性。
1941年底,中共中央提出精兵簡政的號召,要求各根據地的脫產人員不得超過人口
總數的3%。「精兵」的目的是提高主力部隊的質量,擴大和加強地方部隊及民兵建設。
主力軍與地方軍的比例:一般以在山嶽根據地二比一、平原根據地一比一為原則。根據
軍委指示,各抗日根據地大力發展地方人民武裝和民兵,建立獨立的軍事建制和指揮系
統,進一步健全主力軍、地方軍和民兵三結合的人民戰爭體制。在一些敵情比較嚴重的
地區,實行全部武裝地方化。精兵簡政一方面節約了財政開支,減輕了人民負擔,同時
精幹了指揮機關,提高了主力部隊的戰鬥力,加強地方兵團和人民武裝的建設,對人民
游擊戰爭的發展起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日寇為一舉解決印度支那問題,便提出「更改軍備充實計劃」,對在華兵力定額逐
年遞減,以便抽調足夠兵力轉向南方作戰。規定在華兵力:1940年11月由年初的85萬人
減到72萬人,1941年減到65萬人,1942年減至55萬人。但是,日軍已陷入中國戰場的被
動和不利的情況,再抽出大量的陸軍和海軍對印度支那展開新的進攻作戰,就遭到因兵
力不足、陷於中國戰場苦戰而疲憊的中國派遣軍的反對。他們認為,在窮於應付的不利
情況下,縮減和撤退大量兵力,放棄相當的占領區,可能演成不可收拾的慘重的大敗退。
因而,日本統帥部企圖立即縮減在華日軍,拼湊南進的11個師團的計劃落空。
1941年12月8日,戰火燒到了香港。日軍出動以第38師團為主力的1.5萬人裝備精良
的陸軍部隊,在海、空軍的配合下,從中國大陸兵分兩路,沿著青山道和廣九鐵路南段
推進,突襲新界和九龍半島。從此,這個「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繁華城市,變成了
魔鬼世界。
日本侵略軍僅用三天時間,就突破了英國經營了兩年之久的防線,迫使英軍從12日
起放棄了九龍半島,退守香港島。日軍炮兵部隊進駐九龍塘何文田陣地,架起遠射程重
炮,不分晝夜地對準香港的英軍陣地和炮台轟擊。一部分炮彈落在市中心區,每小時都
給數以百計的和平居民帶來傷亡,真是血肉橫飛,屍骸枕藉。12月25日,日軍占領香港。
香港總督楊慕琦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
日軍進入香港後,姦淫擄掠,無所不為。路上餓死和打死的人,屍體堆積如山,海
上也到處漂浮屍體。香港的社會秩序一片混亂,盜賊蜂起,漢奸猖獗,黑社會分子更趁
機劫奪,弄得民不聊生。日軍封鎖了港九交通,日間崗哨林立,入夜實行宵禁,行人經
過崗哨要鞠躬並被搜身,婦女倍受凌辱。日本特務機關和漢奸的魔爪也伸向了香港的各
個角落。日軍的行徑,嚴重地威脅著港九人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尤其是在港的愛國文
化人士和民主人士,面臨極大的殺身風險。一個名叫何久田幸助的日本文化特務,在香
港各個影院打出幻燈,點名要茅盾、梅蘭芳、蔡楚生、司徒慧敏等文化名流到日本司令
部所在地半島酒店「會面」。
在香港的文化人和民主人士,大多是在1941年因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
時來到香港的。他們原在重慶、桂林等地結社辦報,通過各種途徑揭露和抨擊蔣介石當
局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因而遭到國民黨頑固派的迫害,在國統區無法立足,
為人身安全,先後來到香港,並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來進行抗日、反頑的愛國民主活動,
在香港出版各種進步報刊。其中有宋慶齡主辦的《中國大同盟》英文半月刊,范長江、
胡仲持的《華商報》,鄒韜奮、茅盾、夏衍、金仲華、沈志遠、胡繩等人的《大眾生活》,
茅盾的《筆談》,俞頌華的《光明報》,郁風的《耕耘》,張鐵生的《青年知識》,張
明養的《世界知識》,馬國亮的《大地畫報》、范長江、夏衍、黃藥眠的「國際新聞社」,
喬冠華、胡一聲、吳金衡、鄭書群的「香港中國通訊社」,夏衍、於伶、金山組織的
「旅港劇人協會」等等,一時蔚為大觀。
香港共產黨組織負責人廖承志、李少石、潘漢年、劉少文、張文彬、梁廣、尹林平、
楊康華等根據周恩來的指示,立即開展緊張的營救工作。他們決定,首先分頭與文化人
和民主人士取得聯繫,設法把他們從香港營救到九龍,然後護送到東江游擊區,再從那
裡轉送到大後方。是時,國民黨頑固派乘日軍攻佔港九之機,派正規軍187師和地方反動
民團,圍攻我東江游擊區。游擊區受日偽頑夾擊,處境十分險惡。這是一場大規模的秘
密營救行動。共產黨人和東江游擊隊,同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爭奪戰,他們英雄虎膽,
神機妙算,在敵人的眼皮底下,尋找、組織、偷渡,把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一批批
地救出虎口。
廖承志等人按照營救方案,先行打通各地的關係。他們從香港偷渡到九龍,爾後去
東江、赴韶關,沿途部署營救和接送的任務。
香港地下工作者則緊張地尋找聯絡困在香港的文化人。自日軍攻佔香港後,知名的
文化人大都分散隱蔽起來,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繫。鄒韜奮已經六易其居,住進了銅鑼灣
燈籠街的貧民窟裡,茅盾夫婦也搬了四次家。在茫茫人海中,要找到他們,是很難的,
地下工作者先找到了在《華商報》工作的張友漁和在「生活書店」工作的徐伯聽,然後
在他們幫助下,首先找到柳亞子和他的女兒柳無垢,接著又在羅便臣道找到了何香凝、
經普椿,不久又找到夏衍、千家駒、胡繩、鄒韜奮、茅盾、廖沫沙等等。爾後將他們打
扮成難民偷渡到九龍。
從九龍半島到東江游擊區,東江游擊隊開闢了兩條路線,一條是從青山道經荃灣、
元瑯進入寶安游擊區的陸上交通線;
另一條是九龍至西貢經沙魚湧進入惠陽游擊區的水上交通線。
大批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安全轉移到東江游擊區時,周恩來發來了慰問電。周恩
來還專門對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張友漁、韓幽桐、胡繩、吳全衡、於伶夫婦、章
泯、戈寶權、沈志遠、劉清楊等數十人的去向,分別作了具體安排。鑒於國民黨特務對
柳亞子、鄒韜奮的緝捕很緊,周恩來倍加關注,指示南委書記方方指定專人接待和護送,
確保柳、鄒等的安全。周恩來要撤退人員:一些去浙江、經滬到蘇北;一些去桂林;一
些來渝。他還從重慶派人去桂林,接濟經廣州灣已到那裡的夏衍等人。為使營救工作順
利進行,中共中央南方局設法籌集了20萬元營救費,分別匯給東江和桂林方面。
這場秘密大營救歷時200天,行程萬裡,遍及10余省市,共營救出愛國民主人士、文
化界人士及家屬800余人。其中著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沈
志遠、張友漁、胡繩、范長江、劉清揚、張明養、羊棗、千家駒、黎澍、戈寶權、韓幽
桐、惲逸群、廖沫沙、金仲華、楊剛、胡風、沙千里、高士其、蔡楚生、司徒慧敏、薩
空了、梁漱溟等。
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後,急需一個鞏固的戰略基地,使其太平洋戰爭能順利進行。
日本華北方面軍總司令岡村寧次,根據日本大本營的戰略意圖,從1941年起,便在推行
「治安肅正」的基礎上,採取「治安強化運動」,以「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為方針,
實行政治、軍事、文化一元化的「總體戰」,妄想確使「匪民分離,掌握民心,確保華
北占領」。面對著日本侵略軍的陰謀,毛澤東制定了「廣泛的群眾游擊戰」的戰略方針,
來對抗日本的「治安強化」戰略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各軍區建起了正規軍、
地方游擊隊和民兵三位一體的軍事機構,造成了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
從1941年6月至1943年5月,八路軍和新四軍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反「掃蕩」作
戰42205次,斃傷日偽軍33.1萬余人。但是,八路軍和新四軍也傷亡很大,八路軍由50
萬人減少到40萬人,新四軍由13.5萬人減少到11萬人。有不少根據地變為游擊區或敵占
區,根據地由1億人口減少到5000萬人口。
1941年1月25日,日軍趁八路軍外線作戰之機,糾集附近5個縣16個據點數千人,乘
黑夜把冀東八路軍後方機關活動地潘家峪團團包圍。拂曉,日軍進村後把全村男女老少
驅趕到一個大院裡,房頂上架起機槍,院內堆滿柴草。面對赤手空拳的無辜百姓,侵略
者大施淫威,邊點火焚燒,邊猛烈掃射,霎時間,1300余村民慘遭殺害。
1942年4月1日,日軍以第27師團主力、獨立混成第15旅團、關東軍、偽滿軍各一部、
冀東偽治安軍17個團,共3萬余人,對冀東進行殘酷大掃蕩。日偽軍以優勢兵力對冀東根
據地實行包圍,繼之逐步壓縮包圍圈,並割斷山區與平原、東部與西部的聯繫,然後分
區進行「清剿」和「連線合擊」,企圖殲滅冀東軍分區主力。冀東主力除留兩個營協同
地方武裝堅持內線鬥爭外,其余部隊適時突破敵人封鎖,越過長城進至熱河南部地區,
對敵占區交通線展開破擊戰,牽制敵之兵力,迫使日偽軍結束「掃蕩」。
日偽軍尋找我主力決戰陰謀未能得逞,便燒殺搶掠,約有2萬群眾慘遭殺害。2萬青
壯年被抓到東北和日本去當勞工,許多村莊被洗劫一空。日偽軍在冀東基本區建立了許
多據點,使根據地1000多個村莊變成游擊區或敵占區。
9月中旬,日軍7個聯隊,偽軍4個團,偽治安軍19個團,以及雜牌軍一部共4萬余人,
對冀東遊擊區根據地發動更大規模的「掃蕩」。八路軍冀東部隊主力先機轉到熱河南部、
灤東等敵之側後地區,打擊與牽制敵人,留下一部分游擊隊和黨政幹部同群眾一起堅持
鬥爭。日偽軍發現冀東主力外轉後,為了確保偽「滿洲國」的安全,即以優勢兵力反覆
出擊,還拉夫拉丁,在長城內外構築3道封鎖線,並在熱河南部地區實行「集家並村」,
制造「無人區」和「絕緣地帶」,以徹底割斷長城內外抗日軍民的聯繫。
日偽軍在冀東遊擊區根據地基本區大肆築堡挖壕,進行分塊分割,嚴密封鎖、四處
搜索「清剿」,殘酷屠殺中國同胞。10月28日,日軍突然將潘家岱莊包圍,在全村縱火
燒房,把群眾趕到廣場上,用機槍掃射、火燒、活埋等手段,將全村1280余人殺害,又
制造了潘家岱莊大慘案。
1943年初,經過整訓的冀東主力部隊,除一部留在熱河南部山區外,大部分返回基
本區。日偽軍慌忙調集6000多人,對突入基本區的冀東部隊發動圍攻。冀東部隊在南青
坨消滅日偽軍300余人,轉至遵化蘆各寨地區。日偽軍1萬多人層層包圍蘆各寨地區。冀
東部隊白天堅守陣地,頑強地抗擊敵人,入夜後迅速突擊重圍,並斃傷日偽軍400多人。
戰後,堅持基本區的地方武裝乘機鎮壓漢奸,捕捉特務,襲擊日偽據點。轉到日偽側後
的主力部隊連續取得襲擊戰鬥的勝利。在長城內外,灤河以東,北寧路以南地區,冀東
軍民不斷打擊日偽軍,攻克日偽據點,擴大游擊根據地,堅持抗日鬥爭。
冀中軍民的抗日鬥爭又是一番氣象。他們根據平原鬥爭的特點,創造了「爆炸運動」、
「地道戰」等游擊戰術。
1942年5月1日,敵人糾集3個師團、兩個旅團共計5萬余人,並以飛機、坦克配合,
在岡村寧次指揮下,向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空前殘酷的「五一大掃蕩」。
朱德總司令、彭德懷副總司令給冀中軍區發去電報說:「你們肩負著保衛冀中抗日
根據地的光榮任務,這種任務正是和整個華北戰局密切聯繫著的。我們正在號召全華北
各個抗日根據地積極向敵出擊,配合你們作戰,你們的戰鬥不是孤立的,是有著全華北
八路軍與華北抗日人民直接支援的。……冀中反掃蕩將是一段異常險惡、異常痛苦的過
程,然而這種暫時的黑暗,你們一定能戰勝它。」
5月1日至10日,敵軍5萬多人,並配有3個中隊的飛機和數十輛坦克,以迅雷不及掩
耳之勢,對滹沱河以南、滏陽河以西和石德路以北冀中根據地的腹心地區,形成了一個
大包圍圈,以魚鱗式的縱深配合,實行「鐵壁合圍」掃蕩,企圖殲滅冀中軍區主力部隊
和領導機關。
冀中主力部隊機動靈活地跳出敵人的合擊圈,使敵軍的罪惡陰謀沒有得逞。
5月11日至30日,敵人對我分區和縣級領導機關,實行「奔襲合圍」,反覆掃蕩,結
合「清剿」,建立據點、築碉、修路,實行封鎖分割,摧毀縣區村各級組織,妄想達到
「確保占領」之目的。冀中根據地被分割成2670多個塊,敵共建立據點1700多個,修築
公路7500多公里,封鎖溝4000多公里。冀中平原成了抬頭見崗樓,邁步登公路。敵人所
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所不為,造成冀中廣大平原地區無村不帶孝,到處聞哭聲的慘狀。
冀中軍區除一部主力配合地方游擊隊堅持作戰外,大部主力轉向外線,配合縣區游
擊隊靠近敵薄弱點,以襲擊、伏擊打擊敵人。地方武裝則利用地道戰、地雷戰、村落防
御戰等戰術同敵軍展開鬥爭。
冀中七分區22團兩個連,與趙戶村民兵協同作戰,在5月1日敵軍一部進攻趙戶村時,
以猛烈火力阻擊,斃敵40多人,繳獲戰馬8匹。次日敵又來進攻,被我打死打傷20多人。
5月8日,敵人發起第三次進攻,結果死傷80多人,狼狽竄回。5月23日,敵人集中1000多
人,向趙戶村發動第四次進攻。我兩個連的部隊同蒿無縣大隊一起,同敵展開爭奪戰。
敵人首先從南邊進攻,接著便從東南、西南包圍上來,我指戰員同民兵一起,連續擊退
敵人數次沖鋒。敵人突破我前沿陣地,我即退守村邊,依房屋繼續抵抗。機槍手邊成傑
被敵人炮火掀起的土埋了5次,依然向敵人射擊。敵人沖鋒了10多次,均被我擊退,並留
下100多具死屍。下午5時,敵人放了毒氣彈,並向街口衝擊,戰士李三子利用房屋牆角
工事,向敵人連續投擲了180多個手榴彈,打死80多人,敵人不能前進一步。敵人先後四
次進攻趙戶村,留下了300多具屍體,大敗而回。
5月26日夜,日軍110師團駐保定的163聯隊主力,在聯隊長板勝大佐帶領下的2000余
名日偽軍,向定縣北町村撲來。縣大隊政委趙樹光指揮縣大隊和群眾武裝迎敵。敵人進
至我前沿陣地50米時,機槍、步槍火力齊發,手榴彈和布設的地雷也在敵中間爆炸,四
五百名日軍倒在血泊中。敵大隊長持刀督戰,當即被我擊斃。敵人3次沖鋒均被擊退。敵
又組織敢死隊,也被一捆捆集束的炸彈炸得血肉橫飛,激戰了10多個小時,我手榴彈和
子彈打光,敵人突破陣地。我指戰員被迫轉入地道。是時尚缺乏地道戰經驗,地道內擠
滿了群眾,混入地道內的漢奸特務乘機煽動破壞,地道內失去交通和同敵周旋作戰的作
用。敵人將各種毒氣點燃後投入洞裡,又將毛柴點燃投向洞裡,將洞口密封,使毒氣在
地道內蔓延、擴散。千餘名軍民慘遭毒害,中毒較輕者爬往洞口,被槍殺或被綁在樹上
活活燒死。
冀中軍區從北町慘案中吸收教訓,要求地方武裝和民兵確保地道暢通無阻,充分利
用地道打擊敵人,保護自己,各地立即照辦。
5月30日拂曉,深澤、安平等地千餘敵人向白莊撲來,駐在該村的200多名八路軍和
30多民兵,在副營長指揮下先把老百姓經地道送出村外,爾後戰士和民兵利用房屋和街
口工事,同敵人展開激戰。村西口敵人5次發起沖鋒,均被擊退。我30多名戰士帶1挺輕
機槍通過地道從村外鑽出來,從敵人的背後進擊,敵人壓不住陣腳,頓時大亂潰退,敵
指揮官晉籐聯隊長被擊斃。這次戰鬥,我傷亡20余人,斃傷敵人400多人。
次日,敵人把附近大小據點兵力悉數調來報復。我軍決定從地道內轉移,6位民兵自
告奮勇掩護。副營長不許。他們卻說:「我們地理熟,打掩護我們是老手!」
6位民兵在通街口的一座地下堡裡,打死了沖進村內的20余名鬼子,爾後也安全轉移。
敵人占了白莊,卻不敢下地道。直到下午,才把地道挖開了一個口子,向裡邊放毒氣,
投手榴彈,是時,八路軍和民兵早已通過地道,游擊在遼闊的原野裡了。
------------------
黃金書屋 掃描校對
~~~~~~
回目錄頁